馕坑烤肉串的腌制配料:近代政治名人 抗日英烈 张自忠 高志航 萨师俊 谢晋元 阎海文 戴安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35:29
近代政治名人

张自忠

    张自忠(1890-1940)山东省临清县人,中国国民党党员。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1年后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任喜峰口第29军前线总指挥,打退了日军,守住了阵地。全国抗战爆发后,先后任国民党军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1938年3月,日军进犯台儿庄,奉命率第59军急行军增援台儿庄作战,为整个战役胜利赢得了时间。1940年5月,中国军队与日军15万精锐部队在枣阳、襄阳、宜昌等地进行枣宜会战。他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寇决战。在部队被敌层层包围的不利态势下,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力战不退,与敌寇拼死搏杀,最后身中7弹,壮烈殉国。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1)张自忠


高志航

    高志航(1907―1937)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人。1924年在奉天(沈阳)中法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8月,被选送法国莫拉若高等航空学校学习,为此改名为志航。后转入法国伊斯特陆军航空战斗学校学习飞行。1926年回国,被任命为东北航空处少校(陆军衔)驾驶员。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后,于8月14日空战中首开纪录,击落日机1架。此役共击落敌机6架,中国空军无一损失,取得空战大捷。“8月14日”遂被定为国民党空军节。在此后的数日空战中,又击落敌机数架,无一次空还。后又两次夜间空中伏击,重创日本空军。因屡建奇功,被晋升为空军上校驱逐司令,直辖3个驱逐大队,并兼任第四大队大队长,第四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1937年10月,在周家口机场驻防时,因机场警报不灵,遭日军轰炸机偷袭,于座机中壮烈殉国。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2)高志航


萨师俊

    萨师俊(1895~1938),字翼仲,是中华民国海军军官,生于清朝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今福州市市区)的雁门萨氏家族,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1934年,以中校军衔任中山舰舰长。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开始。同年10月24日中山舰与日寇6架轰炸机发生激烈的遭遇战,在萨师俊舰长的领导下,全舰官兵与敌人英勇血战到底。萨师俊在左腿被炸断、左臂重伤的情况下,仍指挥若定,被敌机疯狂扫射壮烈牺牲。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3)萨师俊


谢晋元

    谢晋元(1905—1941),字中民,广东蕉岭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排、连长。1934年任第八十八师补充团营长、中校团副、师司令部参谋。1937年8月,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副团长,参加淞沪会战。同年10月率“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四昼夜,毙敌二百余人,名震中外。撤出后升任团长,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41年4月遇刺身亡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4)谢晋元

阎海文

    阎海文(1916―1937)辽宁北镇人,满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1934年秋,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10月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见习。1937年4月任少尉飞行员。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八十八师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遂多次请战,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完成任务后,其座机亦被敌高射炮击中,被迫跳伞。为不让日军活捉,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太阳穴,壮烈殉国,年仅21岁。HHH北镇在线阎海文(1916―1937)辽宁北镇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就读于北平东北中学。1934年秋,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1936年10月毕业,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二十四中队见习。1937年4月任少尉飞行员。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后,第五大队奉命派6架飞机支援陆军八十八师轰炸虹口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遂多次请战,争得出征任务。8月16日完成任务后,其座机亦被敌高射炮击中,跳伞误入敌阵地,为敌包围。被围后,拒不投降,拔手枪连毙3名敌人,并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壮烈殉国。时年21岁。日军为借其宁死不辱的节操鼓励士气,对其厚加葬殓,并立墓碑,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1937年9月11日,日本大阪的《每日新闻》刊载其壮烈成仁的事迹。同年10月,东京新宿区举办“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出其生前用过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等遗物。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5)阎海文

戴安澜

    戴安澜(1904-1942]),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县人。1924年加入北伐军,当二等兵,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翌年参加北伐。1933年在国民党十七军二十五师关麟征部任团长,参加了长城抗日,获得三等云麾勋章一枚。之后累升至旅长。七七事变后参加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35岁时,升任第200师师长。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初,戴安澜率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2月25日,以8000人挡住了日军精锐的第55师团20000余众的进攻,取得同古(今称东吁)保卫战胜利,赢得中外赞赏。同年4月收复棠吉,再传捷报。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途中,不慎中弹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重伤不起,故于缅甸茅邦村,享年38岁。

 



1975.9.3台湾地区邮政《抗日英烈像邮票》(6-6)戴安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