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136号口红多少钱:让科学走出神壇-霍金的警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56:33

让科学走出神壇-霍金的警示

霍金: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否真实(组图)

来源:新华网

2010年11月23日12:35

我来说两句(0)

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能够统一所有物理学的那个终极理论。现在看来,他们或许不得不止 步于一组理论,无法将它们合为一体。

 

<="" sohuadcode=""> v:shapes="_x0000_i1027">

霍金:真实世界的“真实”


  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能够统一所有物理学的那个终极理论。现在看来,他们或许不得不止步于一组理论,无法将它们合为一体。

  撰文 斯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Mlodinow)

  翻译 庞玮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抛开这一法案给可怜的金鱼带来的福祉不谈,这个故事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据我们所知,就连我们自己说不定终其一生,也在透过一块扭曲的镜片打量周遭的世界。

  在物理学中,这个问题并非纯理论空想。实际上,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发现他们自己眼下的处境和金鱼差不多。数十年来,我们一直上下求索,渴望得到一个终极的万有理论,可以用一套完备自洽的基本定律来解释“现实”的方方面面。但现在看来,最后我们得到的或许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一大家族相互关联的理论,每个理论对于“现实”都有一套自己的描述,就像透过它自己的圆形鱼缸观察世界一样。对许多人来说,这个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其中还包括一些圈内的科学家。大多数人都相信存在一个客观的“现实”,无论是我们的感知还是我们的科学,都在直接表达有关这个物质世界的信息。经典科学就以这样一个信念为基础,即有一个外部世界独立存在,它的属性是确定的,与感知这个世界的观测者无关。在哲学上,这种信念被称为唯实论(realism)。

  不过,对蒂莫西·利里(Timothy Leary)和上世纪60年代记忆犹新的人应该知道另一种可能:“现实”的概念也可以取决于感知者的心灵。这类观点大同小异,有的称为反唯实论(antirealism),有的则称为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或唯心论(idealism)。按照这些“主义”,我们所知的世界是由人类心智以感官信息为原料构建的,是由我们大脑中的解释结构塑造的。这种观点或许难以接受,却不难理解。你不可能将观测者,也就是我们自己,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中抹去。

  随着物理学的逐渐发展,唯实论的地位正变得岌岌可危。在经典物理学中,牛顿体系能非常准确地描述我们的日常体验,对“物体”、“位置”之类术语的诠释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常识(即我们对那些概念的“现实”理解)相符。然而,作为测量工具,我们人类是非常粗糙的。物理学家已经发现,平常所说的“物体”以及令我们看到它们的光,都是由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的物体(如电子和光子)构成的。这些物体遵循的不是经典物理,而是量子论。

  量子论的“现实”与经典物理的“现实”截然不同。在量子论体系中,粒子既没有确定的位置,也没有确定的速度,只有当一个观测者去测量那些量时,它们的值才会确定。有些情况下,单独的物体甚至无法独立存在,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出现。量子物理还极大地挑战了我们对“过去”的认识。在经典物理中,所谓的“过去”就是一系列已成为历史的明确事件,而在量子物理中,“过去”是不确定的,仅仅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跟“未来”没什么两样。甚至连作为一个整体的宇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过去,或者说历史。因此,量子物理暗含了不同于经典物理的另一种“现实”——虽然经典物理与我们的直觉相符,而且在我们设计建筑、桥梁之类的东西时仍然可以帮上大忙。

  这些例子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为诠释现代科学提供了一个重要框架。在我们看来,“现实”不可能脱离图景或者理论而独立存在。相反,我们采纳了一种新观点,称之为“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model-dependentrealism)。这种观点认为:每一个物理理论或世界图景都是一个模型(通常本质上是一个数学模型),是一套将模型中的要素与观测联系起来的法则。按照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追问一个模型本身是否真实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在于它是否与观测相符。如果两个模型都与观测相符,那就不能认为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加真实。谁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更方便的那个模型来用。

  别去评判真实

  另类现实(alternativerealities)已经成为今日大众文化的主流。例如在科幻电影《黑客帝国》(The Matrix)中,人类就毫无察觉地生活在一个由智能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现实中,计算机通过这种方式让人类保持安定并心满意足,以便从他们的肉身实体上抽取生物能量(姑且相信有这么种能量)。我们怎么能知道自己不是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角色,此刻就生活在一个黑客帝国那样的世界中呢?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想象的世界中,事件之间就没有必要存在任何逻辑,不必自圆其说,也不用遵循任何规律。掌控这个虚拟世界的外星人说不定仅仅因为有趣或者好玩,纯粹为了看看我们的反应,就会让全世界突然对巧克力深恶痛绝,或者一夜之间消除战争实现世界和平——可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外星人坚决不肯违背自洽规律,那我们就没有任何办法确定在这个虚拟现实的背后还存在另一个现实了。你当然可以说,外星人生活的那个世界是“真实”的,计算机生成的世界是假的。然而,生活在虚拟世界里的生物无法从外部观察他们的宇宙(我们也一样),也就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生活的世界并非“现实”。

  金鱼的处境也是如此。它们在圆形玻璃缸里看到的景象与我们在鱼缸外看到的显然不同,但这并不妨碍它们发展出一套科学定律,来描述它们观察到的鱼缸外物体的运动。比方说,由于光在由空气进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在我们看来做直线运动的一个不受外力的物体,在金鱼看来就应该沿曲线运动。尽管身处一个扭曲的参考系,金鱼仍然可以从中总结出一套始终都很正确的科学规律,让它们能够对鱼缸外的物体未来的运动做出预言。它们的规律会比我们的规律复杂得多,但简单与否只与品味有关。如果金鱼能够发展出这样一套理论,我们就必须承认金鱼的观点也是对“现实”的一个有效描述。

  还有一个发生在真实世界里的著名例子,同样说明对“现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那就是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之争。尽管人们通常都说,哥白尼证明了托勒密是错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哥白尼和托勒密就好比我们和金鱼,选择任何一种描述作为宇宙模型都可以,因为无论假设是地球不动还是太阳不动,我们都能很好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天象变化。抛开哥白尼的日心说在有关宇宙本质的哲学争论上所起的作用不论,它的真正优势只不过在于运动方程在太阳静止不动的参考系中更为简洁而已。

  取决于模型的唯实论不仅对科学模型适用,对我们创造出来表述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意识和潜意识心智模型也同样有效。例如,人类大脑从视觉神经接收原始信息,将来自双眼的信息综合起来,增强细节并填补诸如视觉盲点之类造成的信息缺失。不仅如此,大脑还从视网膜接收到的二维信息中创造出了三维空间感。你觉得自己看到了一把椅子,实际上不过是利用椅子上散射的光,建立起了一个心智图像,或者说是椅子的模型。人类大脑非常擅长这种模型构建,如果给人带上一副特殊眼镜,让呈现在他眼睛里的图像上下颠倒,大脑会改变这个模型让他看到上下不颠倒的物体——但愿在他想坐下来之前,这种改变就已经完成。

  管窥深层理论

  在追寻终极物理理论的探索中,从未有哪个理论像弦论(string theory)这样让人满怀希望,又如此饱受质疑。弦论是20 世纪70 年代被首次提出的一种尝试,目的就是要将自然界中所有的作用力都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去——确切地说,是要把引力并入量子物理体系。然而到了20 世纪90 年代初,物理学家发现弦论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同时存在5 种不同的弦论。对于鼓吹弦论是唯一可行万有理论的那些人来说,这确实相当难堪。到了90 年代中期,研究者开始发觉,这些不同的理论,以及后来才出现的所谓超引力论(supergravity),其实都是在描述同一个现象,这给了他们一些希望,认为这些理论最终可以统为一体。确实,这些理论通过物理学家所说的“对偶性” (duality)彼此关联,这种对偶性就像是在不同概念之间来回变换的某种数学词典。但很可惜,每种理论只能很好地描述某一特定条件范围内的现象——比如说低能现象。没有哪个理论能够描述宇宙的方方面面。

  弦论学家现在相信,这5 种不同的弦论只是对更基本的一种理论的不同近似,后者被称为M 理论。[似乎没有人知道这里的M 代表什么,可能是Master(统领),可能是Miracle (奇迹),也可能是Mystery(神秘),或者兼而有之。]尽管人们还在努力参详M 理论的本质,但看上去长期以来期待的单一终极理论或许不会出现,要描述宇宙万物,我们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因此,M 理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个理论,而是众多理论组成的一个网络。这有点类似于地图。要将整个地球如实记录在二维平面地图上,人们必须使用一套地图,其中每一张只覆盖一个有限区域。这些地图会互有重叠,在这些重叠的区域,不同地图都展示出相同的地貌。与此类似,M 理论大家族中的不同理论看上去可能千差万别,但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底层理论的某种版本,在适用范围相互重叠之处,它们都会预言相同的现象,但没有哪个理论能够涵盖所有情况。

  只要我们发展出一个描述世界的模型,并且发现它大获成功,我们就会说这个理论描述了“现实”,或者说绝对真理。但就像金鱼那个例子一样,M 理论表明同样的物理场景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每个模型都有一套不同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概念。或许,要描述整个宇宙,我们必须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理论。每个理论对于“现实”或许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根据基于模型的唯实论,“现实”的这种多样性是可以接受的,不可以说哪一种“现实”比其他“现实”更真实。这不是物理学家传统意义上期待的大统一理论,跟我们日常对“现实”的理解也相去甚远。但这或许正是宇宙的本来面目。(环球科学杂志本文来自科学美国人杂志中文版《环球科学》11月号:原题:真实世界的“真实”)

  本文作者简介:

  斯蒂芬·霍金的研究为今天我们理解黑洞和宇宙起源奠定了基础,不过据他本人指出,他在动画片《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和科幻剧集 《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Next Generation)中的演出也同 样精彩。从1979 年到去年,他一直是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教席数学教授, 牛顿也曾执掌过这一教席。他的著作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of Time),迄今已售出超过900 万册。

  莱昂纳德·蒙洛迪诺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写过 7 本科普著作,包括《欧几里德之窗:从平行线到超空间的几何历程》(Euclid"sWindow: The Story of Geometry from llel Lines to Hyperspace)和《醉汉晃悠悠:随机性如何决定我们的生活》(TheDrunkard"s Walk: How Randomness Rules Our Lives)。他还为《百战 天龙》(MacGyver)和《星际迷航:下一代》写过剧本。 (来源:新华国际)

英国科学家霍金称天堂是“童话” 根本没有来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17日09:48

我来说两句 (1)

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15日发表言论称,天堂是“为害怕黑暗的人所编造的童话”,世上根本没有来世。

  霍金说:“我觉得,人类的大脑就像一台计算机,当其零部件停止工作时它也就完成了使命,对于这台停止运转的计算机而言,根本没有天堂和来世,天堂只是为害怕黑暗的人所编造的童话。”

  他说:“我不怕死亡,但我不想这么快就与世长辞,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霍金21岁就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病,当时估计他已活不了几年,而正是因为患有这种疾病,他更加懂得珍惜生活。69岁的霍金是剑桥大学的著名教授,他认为每个人在有生之年都应当充分地投入生活。

  霍金是公开驳斥有神论的备受瞩目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最新言论比他在2010年《大设计》(The GrandDesign)中的观点更加深刻,《大设计》中他提出宇宙的存在不需要上帝去解释,宇宙是由科学法则控制的。

  霍金17日将在伦敦召开的谷歌时代精神会议上发表演说,并论述“为什么我们在这里?”霍金表示:“科学预测,很多种不同的宇宙可能同时产生于虚无,至于我们会出现在其中的哪一个,纯粹是一个偶然性的问题。”在演说中,他将重点关注M理论,这是很多物理学家认为能解释宇宙起源的“一切的理论”。

霍金VS上帝:谁通往终极真理?

' v:shapes="_x0000_i1030">来源:《环球》杂志

2010年10月13日17:25

我来说两句(1)

  霍金VS上帝:谁通往终极真理?

  到底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有神论者的答案比无神论者来得简单多了:上帝或者其他神。在没有任何人能亲眼目睹到世界本源的前提条件下,这个回答要比很多科学理论都显得有力量。

  但是,在人类通往真理的道路上,这类答案很难让很多科学家们满意。因此,尽管争论重重,各种假说都不尽人意,依然有更多的斗士站出来否定上帝。霍金,就是目前看来最重磅的一位。

  霍金在早年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并没有纠缠于世界本源的问题,可在他的晚年,他毅然提出“世界不依赖于上帝存在”的理论。他为何要提出这种说法?是老生常谈还是噱头,抑或是严肃的理论结论?为何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帝仍然雄踞他的宝座?

  《环球》杂志邀请了几位科学家一起来探讨霍金的“上帝现象”,看看其中的究竟。

  否定上帝的理论同样也有争议

  中国科学院 理论物理所 李淼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物理学界耳熟能详的名言:“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这个世界竟然是可以理解的”。霍金和他的合作者莫迪纳(Mlodinow)在他们合写的《大设计》中想传达的是这个信息。

  现代科学认为自然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切都遵循规律,即定律。近代科学则开始于16世纪,到了今天,我们几乎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当然这不等于预言一切,因为预言复杂的事情需要极大的计算能力。换言之,不存在物理学意义上的奇迹,一切都必须遵循我们已经发现的物理学定律。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提问一些“终极问题”的时候了。例如,我们知道物理世界一切现象都能还原为基本相互作用,只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开始问,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更加基本的规律将它们统一起来(就像19世纪物理学家发现电、磁和光是同一种现象一样)?霍金在这本被媒体炒作得很厉害的书中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所有这些相互作用都被超弦理论(又叫M理论)统一起来了。

  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也基本一致同意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我们同样开始问关于宇宙的终极问题,例如,宇宙大爆炸之前有没有时间?宇宙大爆炸是怎么来的?除了我们可以观测到的宇宙还存在不存在其他宇宙?

  霍金认为,已有的观测已经证实大爆炸起源于一种更加激烈的膨胀,宇宙学中叫做暴涨。在宇宙的暴涨过程中,宇宙中几乎什么也没有,但宇宙从看不见的微观尺度以指数的方式飞快地膨胀到宏观尺度,然后开始有了一团炙热气体。当然,这个暴涨论是时下最时髦的理论,但客观地说我们不能同意霍金。

  既然大爆炸之前可能还存在一个极短极短的暴涨时期,那么暴涨时期之前还有没有宇宙?有两种可能,一种就像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的那样,时间无始无终,另一种观点是,上帝创造了世界,在此之前没有时间。当然,有人会问,上帝创造世界之前是什么?有人开玩笑道,那时上帝在为问这个问题的人准备的地狱。

  现代宇宙学虽然已经发展到可以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但还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霍金自己认为,在暴涨之前没有时间,只有类似烧开水时我们看到的涨落,宇宙就像开水中的气泡一样。他认为他的理论预言多元宇宙,即在我们之外还存在其他宇宙,这些宇宙都是气泡。不同的宇宙里物理学规律不同,他认为这和超弦理论的预言是一致的。没有上帝,一切产生于起起伏伏的涨落。

  我在另一个场合说过,弦理论中的多元宇宙概念还处于争议阶段,不是所有专家都相信。而霍金的气泡理论更加有争议,要解决这些争议,理论研究者们还需要很长时间去理解理论问题,而实验家们要像霍金说的那样,去寻找霍金理论的预言。

  上帝在霍金的书中不是一个主要话题。但他觉得存在很多很多种不同的宇宙,人类只是偶然出现在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中,从而我们不需要上帝来为我们解决终极问题。排除上帝,是引起媒体关注的主要原因。

  否定上帝:霍金的新老生常谈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系 江晓原

  霍金最近发表了——也可能是他授权发表,甚至可能是“被发表”——相当多的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的言论,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兴趣。要恰当评论他的这些言论,需要注意到某些相关背景。最重要的一个背景是:霍金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神话。

  所以,任何以他的名义对外界发表的只言片语,不管是真知灼见,还是老生常谈,都会被媒体披露和报导,并吸引公众相当程度的注意力。而当霍金谈论的某些事物不是公众日常熟悉的事物时,很多人慑于霍金神话般的大名,就会将他的哪怕只是老生常谈也误认为是全新的真知灼见。

  霍金最近言论中对于上帝的看法,恰好属于这种情形。

  霍金宣称,我们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都可以是自发创生的,“不必要祈求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而据说他先前是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之说的。

  科学家认为不需要上帝来创造宇宙,这听起来当然很“唯物主义”;但是确实有许多科学家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创造了宇宙或推动了宇宙的运行,他们也同样做出了伟大的科学贡献——牛顿就是典型的例子。“上帝去点燃导火索使宇宙运行”其实就是以前牛顿所说的“第一推动”。

  这种状况对于大部分西方科学家来说,并不会造成困扰。因为在具体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着的宇宙(自然界),研究其中的现象和规律,至于“宇宙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可以被搁置在无限远处。

  正如伽利略认识到“宇宙这部大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但写这书的仍然可以是上帝;伽利略做出了伟大的科学发现,但他本人仍然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两个女儿都当了修女。虽然教会冤枉过伽利略,但最终也给他平反昭雪了。科学和宗教之间,其实远不像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水火不相容。有时它们的关系还相当融洽。

  霍金自己改变观点,对于霍金本人来说当然是新鲜的事情,但对于“上帝是否创造了宇宙”这个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因为他的前后两种观点,都是别人早就反复陈述和讨论过的。霍金只是改变了他的选择——有点像原来是甲球队的拥趸,现在改为当乙球队的粉丝了。当然,一个著名粉丝的“叛变”也会引人注目。

  反对者和质疑者的声音

  陈嘉

  霍金在其新书《大设计》里,宣称“哲学已死”,“宇宙的诞生不需要上帝”。一语既出,举世哗然。英国各大媒体的书评栏目里,学术界许多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们纷纷抗议,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一般人看来,科学与上帝是不能共存的,但实际上,在很多国家里,科学家同样保有对上帝的坚定信仰,特别是在认识世界的本源这一根本问题上,上帝在社会心理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霍金在他的新书问世之前,并没有明确地否认上帝,更没有彻底拒绝牛顿所支持的“上帝设计了这个世界”一说。但是这本新书的问世,改变了这一切。

  霍金认为,宇宙的起源是可以用一种超弦理论来解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M理论。他表示,对于牛顿的质疑起源于1992年对于围绕一颗恒星的行星的观测——这颗行星几乎看上去跟地球没什么两样,过于普通,所以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上帝特别设计出来的。

  反对者:是一种傲慢

  Open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高能物理学家罗塞尔·斯丹德(Russell Stannard)在《观察家报》说:霍金的思想是一个科学主义的典型例子。科学主义者通常认为,科学是通往认知的唯一途径,我们将完全理解所有事情,“这种说法是胡说八道,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说法,这使得科学家变得极其傲慢。宇宙因为M理论而自发生成,那么M理论又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这些智慧的物理定律会存在?”

  英国前皇家学院院长、牛津大学林肯学院药理学教授雷迪·格瑞菲尔德(Lady Greenfield)批评霍金沾沾自喜,宣称科学可以得到所有答案。“科学总容易自满。法拉第曾说:‘如果有人知道他是对的,这是没有其他较之更可怕的事情。’这句话是很好的注解。我们需要保持科学的好奇心与开放性,而不是自满与傲慢。自满与傲慢会使我们攻击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真相与更大问题的人们。”

  她也批评霍金对于哲学的评论。“科学家有自己的职责。如果他们想要大众来懂得他们工作的价值,想要让科学在更广泛的社会与道德范围内存在,他们的职责便是将此以大众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解释。对整个学术圈泛泛而谈的言论是危险的。”

  “所有科学都是暂时正确的,所以宣称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确定答案太过强硬。如果年轻人认为他们如果想要成为科学家,必须是一个无神论者,这将是非常耻辱的事情。很多科学家,比如基因科学家科林,都是基督教徒。”

  霍金对此的回应是:那种威胁要控告皇家学院的人,不是我心目中的院长(雷迪曾宣称受到种族歧视,要控告皇家学院)。

  被霍金判了学术死刑的哲学研究者们,也纷纷发表不满的言论。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科学与人类道德项目主管强恩·科威尔(John Cornwell)在《每日电讯报》上说:霍金称宇宙并不需上帝来点亮蓝图,推动前进。而理智的神学家认为,上帝与宇宙中其他物质并不互斥。因此他们也不认为上帝是一个按了按钮,而使万物运转的人。他们并不相信有一个霍金所称的“上帝”。但霍金宣称,由于“未跟上现代科学发展的步伐”,哲学已死。这种断言很不公平。霍金自己的学校(指剑桥大学)便有着一个优秀的科学历史哲学系,这里的人们正努力研究,使该学科与理论物理并肩行进达数十年之久。剑桥大学的法罗迪(Faraday)研究中心也正研究哲学与神学对科学的影响。我是不是也该说,霍金并没有赶上哲学与科学发展的步伐?

  怀疑者:M理论也有缺陷

  一些科学家虽然不认同宗教,却也对霍金一味推崇M理论表示不满。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历史系高级讲师汤姆斯·迪克森(Thomas Dixon)在BBC新闻网说,历史上思想家们总试图调和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矛盾,科学与宗教有着紧密却矛盾的关系,正如兄弟姐妹或者配偶之间的关系。他们共享着对这个美妙世界的好奇心,也共同拥有找出其原因的渴望之情。这种情感与智力上的渴望将比霍金的M理论更长久。那些真正拥有科学态度的人,也许最好听听赫胥黎临终前最后作品中的疑问:对于语言暂时无法完整表达的事情,是不是最好保持沉默?脑海深处回旋着的未知事物是否还有无限可能?

  《经济学人》的书评则更为辛辣:虽然作者在第一页便宣称:“哲学已死”,他却把自己当成了哲学家,宣布应该由科学家来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有而非无?为什么我们存在?为什么是这个定理而不是其他的?

  “这些言论与现代哲学很难作比,因为在宣布哲学已死之后,作者又对一个哲学的自然法则概念的分析表示赞同。他认为这个问题比最初所思考的要更微妙。确实有很多问题比作者们思考的要更微妙。霍金与莫迪纳把哲学问题看成闲来无事喝茶时的消遣了”。

  书评者同时认为,《大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用量子力学解释宇宙。“宇宙并不是单纯存在或者是一段历史,而是各种可能的宇宙同时存在。”“通过观察我们创造了历史,而不是历史创造了我们。”这些令人惊叹的想法已经超过任何人类所及的实验测试,但不幸的是作者在误导读者。量子力学只在亚原子世界里被证明过,但作者的解释与推论尚未经过任何关键实验,甚至不清楚是否可能经过试验验证。

  书评在最后表示:哲学曾经在找到任何有效证据前,便提出超前的不可思议的理论。也许霍金与莫迪纳正在科学领域这么尝试。他们确实改变了哲学的地位,不过不是他们想达到的那种。

  虽然各种媒体的言论看似对霍金不利,但英国媒体素来有嘲讽的传统,公开为新书唱赞歌并不多见。是否赞成霍金的言论,还需要自己身体力行去阅读、理解与思考。否定人们心中的上帝,并不是霍金和他的合作者用一本书就可以办到的事情,他们必须要面对更多严肃的思考和质疑,在这方面,他们任重而道远。

  上帝是人们的权宜之计

  北京天文馆 朱进

  如果不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归于上帝,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起源永远是最吸引人的终极话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在最近为探索频道专门做的片子以及他和美国物理学家雷纳德·莫迪纳(Leonard Mlodinow)合著的《大设计》一书中,再次讨论了这些问题,并且给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明确看法。

  在科学发展的早期,人们对于大千宇宙中各种各样的现象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远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因此,从宗教的概念出发引入神或者上帝来解释人们所不能完全理解的一切,不失为避免把头脑想炸的一个最轻松简单的权宜之计。

  在最近的几百年里,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天文学领域,望远镜等观测手段和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大批新的发现,从而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发展,它们又反过来推动了天文学本身的不断深化。

  宇宙学的最新成果使得我们已经可以非常好地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中大尺度上事物的运动遵循着非常简单的物理规律。某些科学家追求的大统一理论,则致力于寻求宇宙中最基本的可以解释所有情况的物理规律。按照霍金和他的合作者的理念,科学的发展将使我们最终发现可以解释一切的最本质的物理定律。到那时,人们将没有任何必要引入神或者上帝这样额外的虚拟力量来处理我们无法解释的观测现象。

  与直接给出确切的不容置疑的定论的宗教相比,科学本身更加注重观测事实和逻辑推理,强调科学本身的不断深入和不断完善。宗教与科学的较量无疑会受到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与我们所了解的客观规律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影响。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会发现更多的新的观测现象。那些用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将会推动理论的发展,新的理论将解释以前的观测现象,并提出在观测方面的预期。通过观测,那些不正确的理论将被淘汰,而最终保留下来的理论则是我们对客观规律的一个很好的理解。随着人们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可以预期科学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信任。

  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对于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看上去解释不了的现象,虽然没有引入宗教,但有的人采用的自圆其说的做法是引入外星人。其实更加仔细的研究表明其中绝大部分完全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普通的原因就可以解释。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近期媒体上对于霍金言论的表述,其中有些并非他的原意,有些甚至是误解。比如有媒体报道霍金说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类要想继续存活只能移民外星球,这个消息我实在找不到原始的出处。

  来源:2010年10月16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0期

镜报月刊:霍金示警 人类确须“同球共济”

<="" span="">v:shapes="_x0000_i1031">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9月03日14:43

我来说两句(0)

  中新网9月3日电 香港《镜报》月刊9月号刊文说,举世知名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近日发出警号,指“地球将在200年内遭遇毁灭之灾”。人类今天确是到了务须“同球共济”的危急关头,自私、贪婪、好战、无穷的占有欲,必将导致地球的日益损坏。霍金警号并非危言耸听。

  文章摘编如下:

  举世知名的英国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近日发出警号,指“地球将在200年内遭遇毁灭之灾”,地球人如果要继续存在下去,唯有移民外星,别无他途。联系到人类的自私、贪婪、好战、无穷的占有欲,导致地球日益损坏,因此霍金的警号并非危言耸听。

  不论霍金的“预言”是否将如古往今来若干预言那样“各有玄机”,他对人类“自私”和“贪婪”本性,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根本,却是真知卓识,映照出了人类社会的现实。

  根据今天人类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掌握,大致推算出地球存在至今约为46亿年,而人类社会的历史却不到一万年。

  当然,地球是不是果如霍金这位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所言,将在200年内毁灭?地球人只能向外星逃命?看来谁也无法断定。

  二百年后,包括霍金在内的今天活在世上的人,以及他们的几代子孙都先地球化为尘土,当然无法验证霍金预言正确与否。然而,霍金指出人类自私、贪婪,造成对地球的无情掠夺,资源日渐枯竭,终将耗尽;还有战争、集团对峙,等等,这一切都将导致“地球毁灭”的灾难,无疑是极具现实性的。

  在人类历史上,只在最近一百年内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由掠夺的占有欲所促成的,而大规模破坏和杀人武器以至毁灭性武器,就在大战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的,比如原子弹和生物武器的运用。然而,二战后又产生了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冷战”对峙,毁灭地球的危机较诸“热战”更盛。美苏疯狂地进行军事竞赛,突出的是核武器的研制、生产和发展,双方拥有的核武力量足以摧毁地球多遍,稍有不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早就灰飞烟灭了。在美苏两霸带动之下,世界其它一些国家基于各自利害权衡,纷纷研发和制造核武。最可怕的是,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不会不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获取核技术和核武器,一旦得逞,在什么地方丢下几颗核弹,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类存亡、地球毁灭,不是在一瞬之间?

  是时候同球共济

  何况,今日世界惟一超级军事大国仍未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高喊“改变”的奥巴马在他放言“无核世界”目标的时候,恐怕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眼下,美国和俄罗斯的核武库拥有全球90%以上的核力量,无论怎么样进行“核裁军”,也难以使地球摆脱核威胁的阴影笼罩。

  何况,核危机未除,更现代化、更高精尖的武器,又在研发,诸如从太空中向地球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发难,从而触发前所未有的现代或后现代化残酷无比的战争,最终引致人类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

  如果说,有朝一日战争的发生将引致地球毁灭,过于悲观的话,那么,地球环境的严重破坏,气候、气象的剧变,令人类蒙受越来越难以承受的灾难,却是实实在在的。

  人类今天确是到了务须“同球共济”的危急关头,自私、贪婪、好战、无穷的占有欲,必将导致地球的日益损坏,直至毁灭,届时,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贫富,都不能幸免。霍金警号,并非危言耸听。(胡彦之)

霍金:科学足以解释宇宙神学没有必要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9月13日11:15

我来说两句(0)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全球知名物理学家霍金继发表新书主张宇宙非上帝创造之后,又在电视上说:“神学是没有必要的。”他这番话势必再引起争议。

  据报道,霍金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的清谈节目“Larry King Live”中说:“上帝可能存在,但是科学可以解释宇宙不需要一个创世者。”

  六十八岁的霍金在新书《The Grand Design》中说,因为有地心引力,宇宙本身就可以从无到有。霍金主张,“自发性创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

  被问及他对自己著作引发热烈回响有何看法时,霍金说:“科学愈来愈足以回答过去一向属于宗教领域的问题,科学的说法就很完整了,神学是没有必要的。”

  霍金表示,他的新书尝试“对于宇宙如何运作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提出一个“广泛的景象”。

  霍金对名嘴Larry King说:“科学就足以解释宇宙,我们不需要上帝来解释为甚么世界上有这个有那个,或自然法则的个中道理。”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