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开奖记录查询:渐逝的命运转折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53:11

农村群体改变命运的重要通道正在关闭

随着大学扩招,高校中农村生源比例在上升,但名校中的农村生源比例却在下降。农村孩子在社会竞争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名校学历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最重要的敲门砖。考入名校是他们艰难的成功路上残存的阶梯。但现在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名校,获得上升通道,直至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之路正越变越窄。

15种方式小升初的义务教育呈现病态

“占坑班”被认为是北京市“小升初”的“头号天敌”,花费可达10万元...

“择校费涨得比房价快”考问教育公平

农教育是不折不扣的公共品,任何权力都不应凌驾于教育公平之上...

太多不公让农村娃难进名校

资源分配失衡,体制弊端左右。农村孩子并非是输在了智商上...

应从制度层面思考如何破解僵局

教育不公的根基在于社会基础环境上的不公。教育机会应留给所有人才...

1978年至今,北大农村户籍生源占比一路走低

    1978到1998年,北京大学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学子比例约占三成,而从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孩子只占一成左右。在清华大学2010级的学生中,农村生源也仅占17%,而在那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户籍考生的比例是62%。“30年过去了,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基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

  • “985工程”专项资金

从1999年至今的12年间,“985工程”一直有专项资金投入,让人感觉复杂的名校优势…[详细]

  • 保送是城里孩子的事儿

在今年河南省62名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没有一人来自县级或乡镇高中…[详细]

  • 农村孩子高中都难上

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详细]

农村娃为何难进名校?   总计 37921

没钱,机会也少

农村家庭很难专门拿出钱投入教育,从学前开始,农村孩子就和城市的孩子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很多名校在大城市的招生人数比在高考大省多出几倍。

农村哪见培训班

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孩子无力购买更多的教育服务,教育培训市场也不会在农村投入更多的资源。各种各样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途径在农村少的可怜。

软硬件欠缺

城市学校的教师、教育设施都明显好于农村学校,这种差距贯穿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都是如此。农村孩子的学习潜力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门在高考前就关上了

高中教育是升入名校的重要环节。但优质的重点高中学费昂贵,农村优秀学生可能无奈去学费低、但师资力量弱的普通高中学习,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先为生存奔波

一些农村孩子本来已经考上重点高中,但很多家长觉得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太高,而且竞争的前途不明朗,反不如到技校学门手艺。孩子自是难进名校。

保送要拼的东西太多

在今年河南省62名被直接保送到清华和北大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来自县级或乡镇高中。通过“体育特长”、“文艺特长”进入名校的农村孩子也是少之又少。

玩不起也玩不转

农村孩子家长很少关注自主招生。自主招生试题中的很多应用性题目,“很多农村的孩子之前那个名词听没听说过”。此一途径对农村孩子来说不现实。

其他途径更艰难

光怪陆离的社会很容易给人一种感觉:单靠知识很难改变命运。很多农村孩子很早就放弃了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的尝试,但其他途径更艰难,机会更渺茫。

农村娃难进名校有何流弊?   总计 8380

穷造穷,富致富

农村孩子命运向好的转折点,进名校是最宝贵的机会。城市孩子借助竞争优势更容易进入名校,之后两者的发展环境更有天壤之别,只会加剧社会凝固。

忧郁又暴躁

农村孩子机会越来越少,城市孩子优势越来越大,两级分化只会加大,带来的社会负面情绪也会越来越大,忧郁而又暴躁会“饥不择食”地找寻突破口。

愿景消失

上大学,特别是上名校,曾在改革之初使“寒门英杰辈出,是那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变迁”。这条通道越来越窄使本就处在竞争劣势的农村孩子难以出头。

恶性循环

社会阶层愈加凝固,两极分化触目惊心。没有势均力敌的利益集团互相博弈,一家独大只会加深社会的不公。弱者更弱,赢家通吃,社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

杨继绳 学者

社会流动通畅使底层的人们有进入上层的机会,利于社会和谐。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可能会造成社会震荡。[详细]

教育不公的根基在于社会基础环境上的不公。

储朝晖 教育学者

城市居民和一个偏僻乡村的农民相比,其所能享受的权利就有非常大的差距。作为其中一个层面,教育领域自然也承袭着这种不公。[详细]

把教育机会留给所有人才,而不是少部分人。

周陈文琬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在2005年放弃了在内地招生中的面试。该校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称这是为了公平,面试对“富孩子”更有利。[详细]

让各个大学作为独立的个体平等竞争。

熊丙奇 教育学者

靠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来赢得竞争的大校,才会有大学使命感,重视招生贫困学生,进而积极发挥教育作为社会公正调节器的作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