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哈罗国际学校校服:那鸿书、哈巴谷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3 21:52:48

第六课 那鸿书、哈巴谷书

一、那鸿书(共3章)

作者:那鸿(意为「安慰」或「安慰者」)

日期:655B.C.

地点:耶路撒冷

对象:尼尼微

目的:指出尼尼微罪恶满盈必受神所灭,旨在安慰受苦之以色列民。

主旨:尼尼微(亚述国)的灭亡

简介:那鸿书是一本「审判书」,是一首长诗,是「尼尼微的挽歌」,预言以色列人的世仇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的陷落。这一个南征北讨、骄横霸道的国家,其首都尼尼微城建筑稳固,四面围以高墙,城墙高达百尺,墙厚四十尺,有两百座高塔加强设防,加上用深壕沟护绕,真是一座攻不破的要塞。尼尼微人自恃城固若金汤,心高气傲,不可一世,自命「狮子」(二11-13),然而先知那鸿预言,这骄傲的城市与其居民,在神的审判前会荡然无存。

  自约拿传道(755B.C.)带来的大复兴,一百多年间,尼尼微人又回复他们悖逆的、不道德的生活行为。而那鸿的传道不再像约拿那样呼召悔改,因为他们认识神之后,故意背叛辱骂神,又故意攻打选民、圣地,神只有给他严厉之审判,那鸿所说的预言,在四十年后全部应验。(尼尼微在612B.C.为巴比伦覆灭)本书背后之意义,乃是安慰犹大国神的选民,当时犹大见以色列亡于亚述(722B.C.),又见埃及被亚述击败(714B.C.),故惧怕这巨大之仇敌,但那鸿之预言安慰神的百姓不要惊惧,神的审判不久将临,亚述将被灭亡。

历史背景:

  那鸿(意:安慰)为伊勒歌斯人(近迦百农)。此地现今荡然无存,故正确遗址无法稽考。虽有多种理论意图鉴定此地,但亦不足证其事。从书之内容看,他似乎是南国人。

  当那鸿传道时,亚述国正是罪恶满盈的时候。亚述国的作风一贯以残暴不仁著称。从亚述王撒曼以色三世(SHALMANEZAR Ⅲ,858-842B.C.)至以撒哈顿(ESARHADDON,680-669 BC.)为他们的全盛时代,之后他们国道日渐衰弱(罪恶满盈之故?),至612B.C.时竟亡于新兴的巴比伦人手中。

  亚述人骁勇善战,强暴残忍,他们常以酷刑为荣,包括把敌人肢解作乐,用炭漆活焚,用沸油活煮,活剥人皮,以头颅建塔,尸身作架,这些惨无人道的兽行早在神忿怒之下,只等待合神使用之器皿来审判他们。

  那鸿得「天机」之默示,揭开尼尼微之结局,一面证神之公义,一面安慰受苦之国民。

  书内无任何选民国王之名,故著书年代只能尽靠内容所提供而臆测。约一三○年前,神兴起先知约拿到尼尼微传道,使全国悔改,可是那悔改之心未能持久,谁也想不到神兴起另一先知宣告它的灭亡。(本书参考经文王下十七6;十八13-35及廿一1-廿三30;代下卅三至卅五章)

二、哈巴谷书(共3章)

作者:哈巴谷(意为「拥抱者」或「鼓励者」)

日期:605B.C.

地点:耶路撒冷

对象:犹大

目的:预言巴比伦即将受神之审判,旨在警戒与安慰受苦之百姓。

主旨:巴比伦的灭亡(以色列的安慰)

简介:哈巴谷书列在那鸿书之后,这两卷书的性质很相似,都说到神对神子民的仇敌之审判。那鸿书是预言亚述的结局,哈巴谷书是预言巴比伦的结局。本书以与神对话的方式来传达先知所得的默示。他一面写巴比伦将受神的审判,旨在安慰活在巴比伦阴影下的百姓,一面也趁此机会警告犹大国,若不悔改,最终也必如巴比伦一样。

  哈巴谷处在犹大国将近尾声的时代,他看着他的祖国犹大手下的暴行与不义,忍不住向神发出他的疑问:为什么神的百姓中恶行猖獗,义人不彰?为什么神对邪行置之不理,毫无作为?

  神的回答让哈巴谷惊讶,神告诉神的先知,神正行事。神要使用迦勒底人(即巴比伦人)──比神选民更败坏的人民──来作惩戒选民的工具。当哈巴谷报以惊恐的反应,他质问耶和华:「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你为何静默不语呢?」(一13)神继续指教他,直到最后先知认识并依靠神,产生了经过试炼宝贵的信心,是不看环境、不看人,只仰望神的信心,看出有神同在就是最大之福份,他以赞美来回应:「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三18)

  本书开始是疑问,结束是歌唱;开始是惊慌、烦乱,结束是赞美、安息;开始是疲倦、忧闷,结束是健壮、愉快。「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三19)本书的主要信息是劝勉敬畏神的义人,在艰难困苦受逼迫的环境之中,要忠心守约,凭信度日。

历史背景:

  哈巴谷(意:被怀抱者)为犹大王约雅敬时之先知。书内第三章属诗歌格之体裁及满有利未人之语气,暗指他可能是供奉圣职的利未歌颂团团长,但此点无从证实。除此外有关他身世的史实无从知晓,可是传说却比任何先知都多。

  当约雅敬为王时,犹大国在巴比伦如猛虎饿狼垂涎欲滴下已渐近灭亡之关头;其父约西亚原为贤君,可惜一时之误,不听先知耶利米的忠言,终在米吉多疆场被埃及王所杀(参王下廿三29及耶利米书背景);其子约雅敬继位,此人昏庸无能,只顾个人之淫乐,无力挽回国家颓运。是时巴比伦初兴,先灭亚述国(612B.C.),再败埃及国于米吉多平原(609B.C.),复把犹大改为其傀儡国,立约雅敬为藩属(609B.C.)。三年后(606B.C.),约雅敬叛巴比伦(王下廿四1),巴比伦王复临耶京(606B.C.),怒灭犹大,把一干人带走(参但一1)。

  哈巴谷眼看祖国之罪行放肆无忌,毫无公道正直,而神好像掩目不看,掩耳不闻他的痛苦哀求;他质问神之公义何在(一3-4),竟看到神藉着巴比伦灭了犹大的罪行(606B.C.),他又非常惊奇;虽然神到底听了他的祷告,惩戒犹大;但他仍不明白的是巴比伦人性情凶恶,毫无人道可言;犹大罪孽虽重,毕竟没有巴比伦那么疯狂残暴,为何神竟然用那有「更大的罪行」灭那有「较少的罪行」呢?他内心之挣扎使他甚不平安,直到神启示真相后,他才大彻大悟,故修此书,更以颂神诗一首为书之结语。(本书参考经文:王下廿三34-廿四7;代下卅六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