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学院的官网:拳本无法,?有法也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1:38:34

(一)文章易懂, 武艺难传, 意拳创立至今己近一个世纪, 有人把她看成气功, 有人把她当成招式拳法, 甚至重新「编辑」, 令本来无招之法, 又衍生出劈钻崩炮横五行对练等不同造象, 无以名之, 名之为「方法意拳」. 究竟意拳是什么? 我们试从「拳道中枢」的总纲中可寻到线索:
拳本服膺, 推名『大成』, 平易近人, 理趣横生, 一法不立, 无法不容, 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 存理变质, 陶冶性灵, …

拳拳服膺, 是谓拳之大成, 应是每位研究拳学的同好之共同目标, 而王老祖在拳经中却没有一语提及「如何导引气机」, 或「将气如何搬、如何运, 运到那里...」, 甚至没有告诉我们, 应将意「守」在什么身体部位, 只叫人站桩而己. 不明白为何会变成了气功. 韩星垣师公生前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说: 「什么叫气, 我练拳几十年了, 也不知道什么叫气!」

「一法不立, 无法不容」既是拳法大成之论, 殊不知即使拳法尚未有成, 也不可有法存的存在. 正是「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之正轨. 为何今人群书之中, 又会看到形意五行的诸般作态呢? 这是一种进步, 还是一种倒退?

(二)王师祖少年师承 郭老云深先生, 据记载也从未受教走过五行拳架子. 只专注于站桩换劲. 他的拳论心法基本上是脱胎于形意拳. 形意拳传至郭老手上, 最后已被提升和简化为站桩功法, 才能练出「有形有意都是假, 艺到无心始见奇」的功夫. 是现代意拳(或称站桩)的真正源头. 王祖师早期拳经"意拳正轨"的法理, 具有极浓厚的形意风味.

「意拳正轨」: "横撑开放, 光线茫茫谓之方, 提抱含蓄, 中藏生气谓之圆, 所以筋出力而骨生棱. 凡出手时, 用提顿撑抱、兜坠钻裹, 顺力逆行, 以方作圆. 落手时, 用含蓄缠绵、滔滔不断, 以圆作方."

这些拳理与形意拳殊无异致. 孙禄堂先生遗着「拳意述真」, 收录了一些郭老祖师的拳法诀要, 有部分如下:
"起如钢锉, 起者去也, 落如钩竿, 未起如摘子, 未落如坠子, 起如箭, 落如风, 追风赶月不放松….打人如走路, 看人如蒿草…"所说的就是同一番话.

总诀中「存理变质」一语, 正是王祖将形意的诸相作法都改变了, 唯独『心法』则完全留下. 早期和后期拳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祖师拳理的阐述重心, 出现了重大改变. 后期论据谈及练拳或试力时, 再没有手如何出, 脚如何摆, 腰如何转…等. 而写到一些极为抽象的意念上去. 但最重心部分的方圆合劲, 横撑鼓荡, 则没有丝毫动摇, 都从站桩中求取. 最后仍不忘叫人精神需确实, 不要把功夫练到幻想里去.

这又好比郭老的拳论:
『周身动作运用亦皆平常之理, 惟人之未学时, 手足动作之运用, 无有规矩, 而不能整齐, 所教授者, 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得平常所运用之形式, 入于规矩之中, 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

大匠可以授人以规矩, 不能授人以巧, 站桩之道岂非就是以最简单的形式, 使人的手足动作合于规矩吗? 所谓大成, 意思是集多家之长, 意拳实或多或少地包括了太极、八卦、形意、福建鹤拳…等等各种心意门派的心法、手法、步法. 是祖师以多年时间, 跟上千名以上个中高手, 实践比试得出来的经验和总结.

时至今日, 为何我们硬要将意拳解剖, 重新将各法分裂出来表演, 未免有点... 怪不得祖师拳论有「千百年后, 得此禅机有几人」之叹. 他老人家离世至今都不过是几十年而已.

(三)"意拳"顾名而思义是用意发挥之拳学, 其重点并不在外形之操作. 意拳讲究神意, 只要神意足具, 就不必讲求形状的似或不似. 然而当神意足具时, 形体的姿势又不求似而自然似了. 就象中国艺术书法、绘画画山水花鸟, 追求的都是神似而非形似. 这点在义理上是完全相通的. 「学我者死, 似我者生」、「但求神意足, 不求形骸似」, 正是如此.

郭老论学拳之难易时说:

『因动作运用, 皆是平常之理, 无强人之所难, 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

中庸云: 「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

难者, 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 而不良于观, 以致半途而废者有之. 或是练者恶其道平常, 而无有奇妙之法则, 自己专好刚劲之气, 身外又务奇异之形, 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之中和之道也.

因此好高骛远, 看理偏僻, 所以拳术之道, 得之甚难.

中庸云:「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也.』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