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镜:与同学论学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0:30:37

与同学论学之三

2010年4月21日 默识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一位同学来信问及学习方法的问题,并希望我提供一份可操作的书单。以下是我的回复,供参考。

大一、大二阶段,应该广泛涉猎,保持对各种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法科学生,我唯一的忠告,是不要一入学就钻入部门法之中去。我更希望大家能多读一些法学以外的书籍,文史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都应该有所涉及。一来是法学的研究,自身的方法并不多,必须向其他学科学习,广博的视野和其它专业知识可能会对未来的法学学习有帮助。二来我们毕竟生来不是只为做专业人的,了解文史哲对理解传统和时代亦有极大帮助。对文化和历史存了一份温情与敬意,人生境界可能有所不同吧。这些书我们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我也没有固定的书单可以提供。但我以为有两类书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读一读的。

一是关于大学的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大学和大学精神,好的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进了大学却不知道好的大学为何物,对自身的环境就缺乏一个批判性的标准,随波逐流,可能会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坦率地说,我对法大近年来的实务化导向的改革深感忧虑。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培育专业技能的场所(蔡元培语)。后者是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事。大学也是一个人最有朝气和梦想的时代,是一个人可以凭借壮旺的青春血气,冲击人生的较高境界的最佳时机。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变得过于“实际”,就会丧失这个机会。关于大学方面的书很多,比如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的精神》。一些名校校长的管理心得或对名校的研究性著述,都可以找来一读。

二是要读一些学者的回忆录和传记,看看他们是如何度过大学生涯的,以及大学对于他们未来的学术会有什么影响。这方面的书籍很多。比如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何先生说,当年大学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是所谓的清华精神,就是不做第二等题目,所以他一辈子要做第一等学问。二是严格的自修计划,并且严格执行。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也是一本好书。严先生说的是历史研究,其实对人文社科的学习和科研具有很高的一般性参考意义。这是我很重视的一本书,将来我要带学生,是必读书。此外,张五常回忆起读书和求学的经历,也非常精彩。他当年也是经济学界的一等的高手,在这些方面颇有心得。

这类书其实是启发我们学习如何学习。这几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一些同学虽然很认真,却很少花心思去想,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怎么去读书和做研究,即便到了博士阶段,不知道如何自主学习的,也所在多有。最让我感到无奈的,是有不少人读过这类著作,但能够从中获益的,似乎也是少数。这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不会读,或抓不住重要的教诲。我曾与几位同学一起交流何炳棣的《读经阅世六十年》,发现不少同学关注的是细节,却不能从中领悟到最重要的教诲,如清华精神和严格的自修计划,这就错过了这本书的精华了。不会阅读,结果就是入宝山空手而归。如何读书现在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我这几年跟大家交流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但我现在发现,其实单纯谈如何读书是不够的。要学游泳必须先下水。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就是缺乏行动力。比如,王泽鉴先生关于读写的看法,是极有价值的。他主动跟随拉伦茨先生学习,肯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论文的选题,我们不少同学读了,都觉得很有启发,却不肯行动,或找各种理由推迟行动。比如,自己读的书太少,等读多了再去找老师指教(为何不现在就去找老师指教呢?)我曾多次催促同学以写带读,可不少同学总是说,自己懂得不多,还不到写的时候。其实王泽鉴先生说得很清楚,他之所以去写,并不是因为自己懂,而是要通过写作把这个问题搞懂,所以这个理由其实也是很苍白的。一个人如果要是想给自己找不行动的理由,总是找得到的,但对自己负责的人,不是去找借口推迟行动,而是命令自己马上行动。一旦做出决定,就不再更改。也有些同学起初热情很高,但一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了,或马上转移到另一个自以为不那么难的领域,以为先读点容易的,再回过头来读难的。其实容易读懂的书,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却为何依然读不懂哈特的《法律的概念》?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在易读的书和难度的书之间,不存在一个自然的过度。要读专业书籍,必须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攻克之,阅读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否则读了一辈子通俗读物,也读不懂基本的经典。就拿阅读英文材料来说吧,起初确实很难,不少人都坚持不下来。其实困难即是契机。困难是我们能力不足所致,所以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务必集中精力去突破困难,否则就只能一生被它所困。很多人一辈子都很难突破英文阅读这一关,缺的就是打攻坚战的精神。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肯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所突破。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等不到突破时刻的来临。此外,也有些同学只是一时的热情,但缺乏对知识的真正热情。这或许是中学教育给我们留下的最大恶果,此处就不说了。

我不知道这些说法是否能让你满意。我的意思是,如何读书和学习,并无一定之规,在大学阶段,我们可以跟随成功的前辈学人学习,这些是必须的和有益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只能从实践中学习。我希望这封信能激发你做一些思考,提供一些思考方向上的有益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