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视剧侠骨仁心:从行商到海关监督的吴健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6/30 20:28:38
在中国历史上。由商入仕者不多,在近代史上,由十三行行商转入官场,当上有实权的高官只有一个,他就是在古越秀地区开设同顺行的吴健彰。当今对其评价是颇有争议的。
从“卖鸡爽”到“爽官”
生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的吴健彰,名天垣 ,号道普。香山前山翠微(今属珠海)人。那里因毗邻澳门和香港之地利,重商的风气早已有之。中国近代早期的买办很多都从那里走出去。
早年的吴健彰出身贫寒,以贩鸡为生,加之小名阿爽,故得诨名“卖鸡爽”。20岁,吴健彰尝试与洋人作小额买卖,后来进入广州的洋行打工,充当仆役。由于他乖巧勤快,善揣摸洋人心意,更学得英语流利,故颇受洋商器重。他遂积累资金,与外商贸易,逐渐致富。道光十二年(1832),41岁的吴健彰在今仁济西路以南至西濠二马路以北一带的宝顺大街开设了同顺行,跻身于十三行行商之列。
关于吴健彰的发家有个传闻,有人戏称为“一尿之功,立成巨富”。说的是当年在洋行打工的吴健彰曾负责经办货物出入。一年冬天,洋行大班嘱咐吴健彰将刚到的两船烟土和皮货分批入库,以免受到地方官敲诈。机巧的吴健彰先把货物存放在码头附近所租的空屋,伺机分小批入库,这一招连洋行大班都不知道。不料洋行仓库失火,大惊失色的大班跑到吴健彰住所查问,碰到正在小解的吴健彰。只见吴双手扒墙,两脚颤颤。大班误以为两船货物皆付诸一炬,最后服毒自尽。其实吴健彰患有砂淋病(尿路结石),每逢小解便痛苦不堪。大班死后,洋行关闭,职工遣散,价值白银二百万两的货物成了吴健彰囊中物。他也就凭这笔横财开办了同顺行。传说是这样,真实与否无从查证。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督促外商缴出全部鸦片,三日内取结禀复。吴健彰和其他行商一道,参加了与外商商议禁止鸦片入口的具结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在失败后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口岸,广州一口通商的地位不再。众多的十三行行商或转行或破产。吴健彰凭着他的精明,经营茶叶贸易,积累巨资,并投资旗昌洋行,成为该行七大股东之一。约道光二十五年(1845),吴健彰结束广州的生意到上海,经营茶叶贸易、典当业等,成为上海滩响当当的大买办。此时的吴健彰已不是“卖鸡爽”,连洋人都改口称他为“爽官”了。
从“爽官”到江海关监督
吴健彰与在上海的洋人开办的怡和、旗昌、宝顺三家大洋行联系密切,业务不断拓展。积累巨资后,不断纳钱捐官,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以白银五十万两,捐得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上海海关)监督的肥职。次年他参与查办“青浦教案”,因为做洋行生意时与洋人打交道积累的经验和外语水平,与洋人有“水乳之合”,被清廷认为是“通夷之才”,升任护理苏松太道。不久,更实授为苏松太兵备道(即上海道)兼江海关监督。其时,正值英、美、法等国不断扩大《南京条约》所取得的权益,压迫清政府同意他们在上海建立租界。吴健彰参与或主持谈判时,屈服于列强的压力,使租界制度在上海确立。并推及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为了在镇压太平天国与小刀会起义中,取得饷源,清廷授权兼任江海关监督的吴健彰于咸丰四年(1854)夏与英、美、法领事谈判,拱手出让海关主权,将海关和关员置于英、美、法三国领事管辖之下,半殖民地海关税务司制度又从上海推及全国通商口岸。 吴健彰与上海小刀会的领袖刘丽川既是同乡又是朋友。咸丰三年(1853)小刀会起义时,吴健彰曾被义军所俘,刘念及同乡之情,力排众议没有杀吴,只将吴拘禁。后来,吴健彰被美国公使马沙利用计谋乔装成商人救出后,他在租界重建政权,倡行“借师助剿”,勾结外国侵略者,亲自将轰动一时的小刀会起义镇压下去。   告病回乡“大善人”
咸丰四年(1854)夏,吴健彰因官场权力斗争,以贪污渎职被参革职。咸丰七年(1857)又由向荣保荐开复,招募水勇助剿太平军。咸丰八年(1858)其官职为候补道。次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吴健彰看透了官场险恶,“以病返籍作终老计”,回乡后广置田地。吴将翠微街道“悉铺以石”,修起两米来宽、长约两三公里的石板路。据翠微村《吴氏族谱》记载,吴健彰回到家乡后曾捐地225亩,重修族谱,广置“义田”、“恤孤寡”,甚至“闻河南灾荒,即捐二万二千两济赈灾民”。在当时村民眼里,吴健彰是个造福桑梓的“大善人”。同治五年(1866),吴健彰在家乡病卒。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吴健彰当年在广州发迹的同顺行已经难觅踪迹。在珠海前山翠微的占地17亩、有3个鱼塘和1个莲塘,种有白玉兰等花果的吴健彰旧宅棣园风光不再,只剩下一堵没落的院墙。那条曾经方便乡里的石板路因1987年和1993年先后被水泥重砌过,也只遗下不长的一段,供世人默默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