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碳天地:人民币将成“避风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1:04:25

人民币将成“避风港”?
尽管投机者所期望的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可能性逐渐变小,但中国推动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政策并未改变,这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将成为一个新“避风港”的讨论。

人民币或成“避风港”

英国《金融时报》 乔希?诺布尔 香港报道评论[8条]  

在全球汇率战中,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尽管投机者所期望的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可能性逐渐变小,但中国推动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政策并未改变,这引发了关于人民币将成为一个新“避风港”的讨论。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驻香港大中华区交易主管Patrick Law表示:“随着全球越来越普遍地使用人民币,它可能会成为一种避险货币,特别是在人民币兑美元可能每年上涨2%至3%、而瑞士法郎兑美元的涨幅可能为零的情况下。”

在亚洲内部,新加坡元和日元是传统的避险货币。然而,对那些有渠道投资人民币的人来说,人民币很快也将成为一种避险货币。

“近几个月来,不断出现一些隐秘的迹象,表明人民币正成为一个避风港。”法国农业信贷投资银行(Crédit AgricoleInvestment Bank)外汇策略负责人米图?科特查(Mitul Kotecha)表示,“本次危机实际上可能加快了全球使用人民币的脚步。”

在中国当局短暂容许人民币以更大力度升值之后,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出现几个月来的首次回落。中国已经经常性地把汇率当作一种政策工具,用来降低进口食品和燃料价格、抗击通胀。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人民币升值速度将稳定在每年3%至5%,但如果通胀见顶已成定局,那么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会降低一个档。

然而,投资者们更担心的可能是人民币完全停止升值。2008年,在全球信贷危机期间,中国暂时停止了人民币升值,转而实行事实上的盯住美元政策,以应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在人们越来越担心美国和欧洲陷入双底衰退之际,中国有没有可能故伎重演?

银行业集团瑞信(Credit Suisse)的外汇策略师Puay Yeong Goh表示:“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即衰退出现,中国可能重新实行盯住美元的政策。中国的出口部门仍然是解决就业的大户。”

然而,大多数分析师(包括Puay Yeong Goh)都认为这一次的情况有所不同。

科特查表示:“人民币重新盯住美元的可能性降低了——在目前的情况下,重新盯住美元会被视为倒行逆施。”中国通胀问题的性质跟以往不同,这可能也是因素之一。

“2008年,通胀见顶,之后很快下降。如今,通胀将持续高企。”Patrick Law表示,“除非中国经济增速急剧下降,人民币才会重新盯住美元。否则,中国将维持人民币稳步升值的政策。”

就目前而言,人民币成为避险货币的主要障碍在于,全球投资者难以找到投资人民币的渠道。

“人民币有潜力成为避险货币,但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亚洲研究主管关家明(Nicholas Kwan)表示,“在实际操作层面,投资人民币的渠道不多,而且流动性仍然严重不足。”

“问题在于,人民币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完全可兑换。5年后,我们还需要这样一种避险货币吗?我希望是不需要。”

香港居民每日最多可购买2万元人民币(合3130美元)。去年,香港各银行的人民币存款额飙升,达到5500亿人民币以上,占香港总存款额的10%。

但投资机会仍然稀缺。点心债券(dim sum bonds,在香港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仍只相当于人民币存款额的20%。

根据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统计,2010年,香港只发行了17只点心债券,而今年迄今已发行59只。

尽管点心债券发行数量增长迅速,但供应仍满足不了需求。Puay Yeong Goh表示,其结果是,此类债券的交易价格“非常高”。

如果通胀出现走低的迹象,这种局面可能会改变。中国当局一直对允许内地企业赴港以当地较低利率融资并将融得款项汇回内地持谨慎态度。

例如,消费品集团联合利华(Unilever)最近发行的点心债券,收益率仅为1.15%。

但在8月份,中国副总理李克强宣布了一项配额制度,允许内地企业通过点心债券市场融资,总融资额将为5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中国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此举被视为对点心债券市场实验成果的肯定。

Patrick Law表示:“随着通胀放缓,应该会有更多的点心债券发行。”

“很可能会出现规模更大的中长期点心债券发行,这将有助于满足避险性投资的需求。”

2011年09月28日 06:07 AM

Lex专栏:人民币升值波折难免

英国《金融时报》 Lex专栏

真是让人郁闷。同一种资产(人民币)的两个市场涌现了经典的套利机会,但只有寥寥数家公司能够利用这种机会。在受到严格管控的在岸市场,1美元兑6.398元人民币。而在香港这个快速增长的离岸中心,1美元能换到6.457元人民币。这两种汇率之间的利差,已从上周1.9%的创纪录水平略有收窄,但仍达到0.9%,远高于今年0.3%的平均值。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问题是离岸汇率“下一步走向何处”,因为只有达到严格的文件要求、证明自己有业务需要的公司,才能利用这一套利机会、汇回离岸人民币资金。从总体看,这一动向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其它地方出现的一窝蜂转回美元的趋势——尤其是韩元和巴西里亚尔。这还不算,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中国经济本身的放缓正在加速,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新的汇率差别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更具体地说——或许也更令人震惊的是——人们怀疑北京方面可能像它在2008年7月所做的那样,冻结人民币汇率,以保护国内市场不受愈演愈烈的市场动荡的冲击。总体而言,这种做法起到了作用。甚至有人提出,这一次北京方面可能压低人民币汇率,以抵消美元的升幅。这种可能性似乎要小得多。即便在2008年中国出口崩盘、美元飙升之际,北京方面也坚持冻结(而非调整)人民币汇率。

周二上午,中国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在1美元兑6.376元人民币,这是2005年中国开始允许人民币逐渐升值以来的最高点。尽管当日收盘时1美元兑6.398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在8月中旬首次达到这一水平),如果说中国政府在认真考虑让人民币贬值的做法,设定上述中间价将发出一个奇怪的信号。因此,最好将仍然很大的利差视为一个及时的提醒:即便是对最有把握的长期押注,也不能指望它沿着一条直线前进。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


2011年09月15日 06:01 AM

当人民币统治世界时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评论[75条]  

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动荡正在帮助加速一个长期而深远的转变。在占据全球经济主导地位长达三个世纪之后,西方即将在中国这个崛起的亚洲大国面前黯然失色。不但中国的经济规模按购买力衡量很快会超越美国,而且人民币也会在今后十年或十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取代美元,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

持怀疑态度者会基于两个理由嘲讽这种预期。第一,即使中国经济超越美国,人民币的崛起也可能会滞后。美国经济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超越英国,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元才完全取代英镑的地位。这意味着,本币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与本国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之间,可能存在着大约70年的滞后。

第二,中国远远没有创造出让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国的资本账户基本上仍是封闭的,而且人民币仍然不可自由兑换,外国人无法自由获取;中国的金融体系由政府控制;其市场也欠缺深度,无法提供令一种货币能够吸引投资者持有和交易的至关重要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政府或私人部门怎么会使用人民币支付、持有人民币资产或在进行经济往来时以人民币计价?

换言之,市场忠诚于美元、以及中国欠缺必要的政策条件,这两个原因使得人民币的崛起变成了一个遥远的可能性。这种说法大错特错!首先,常用的历史类比实际上具有误导性。英国让出经济主导地位的时间要比有些人认为的时间晚得多,而英镑让出主要储备货币地位的时间则要比有些人认为的时间早得多。从储备货币地位的决定因素这个意义上来说,影响经济主导地位的不仅是经济体的规模,也包括其贸易和对外金融实力。根据这套指标,美国超越英国不是在19世纪70年代,而是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实际上,英国直到20世纪20年代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资本净输出国。

第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几乎已经赶上美国。按购买力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大致相当;而它的出口和海外资产规模却比美国大得多。如果要作恰当的历史类比,美元让位可能在十年之内就会发生。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当然,这并不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中国仍需要进行重大的政策改革。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已经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方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过程。这是一个受到微观管理、推崇政府干预、以试点国家和地区为基础的过程。每一天似乎都有某个国家或某家外国企业获准,在有选择性的更大范围内使用人民币。上周刚刚启动的一项计划,旨在推动伦敦成为一个可能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以作为上海和香港类似计划的补充。至于是否扩大这一实验,想必会取决于其能否取得成功。

为什么中国希望把人民币打造为一种储备货币呢?答案是,中国当局一直在寻找一种办法,退出已延续几十年的、备受争议的增长战略。这种战略是依靠压低人民币估值和对海外资本封上经济大门来推动增长的。人民币国际化就提供了这样一种退出办法。

随着中国逐步摒弃重商主义、人民币逐步升值,因人民币被低估而获利最多的贸易部门肯定会表示强烈反对。为了克服这种反对,中国当局可以强调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积极意义。其论点将是,推动人民币崛起为储备货币并取代美元而给国家声望带来的好处,要大于人民币升值给经济造成的损失和混乱。在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艰难而迫切地寻找退出重商主义现状的路径时,“人民币统治世界”会成为他们的口号、甚至是救命稻草。这个在中国内部响起的口号还可能在外部世界成为现实,所耗时间可能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短。

注:本文作者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高级研究员。他的新书《黯然失色:生活在中国经济主导地位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于本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