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广厂舞爱情神马:(2224)石阡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4:05:24

石阡县

   石阡县

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横跨东经107.44′55″-108.33′47″,北纬27.17′5″-27.42′50″,地处湘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东南高、西北低,岩溶地貌明显。全县辖18乡镇,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总人口42.03万人,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12个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2%。全县有耕地31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7%。周边与江口、印江、思南、余庆、凤冈、镇远、施秉8县相邻。

中文名称:石阡县行政区类别:贵州省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理位置: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面积:2173平方公里人口:42.03万

目录

区域概况

   石阡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9年荣获“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旅游休闲目的地”。   距县城南端30公里的佛顶山方圆45平方公里,原始生态植被保护完好,与梵净山誉称姊妹山,是难得的科考、探险旅游之地。   1992年,石阡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县人民政府驻汤山镇,邮编:555100。代码:522224。区号:0856。拼音:Shiqian Xian。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古代

  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治所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石阡府,分辖龙泉县及石阡、苗民、葛彰葛商3个长官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仍领上述1县(龙泉县)3长官司。康熙二年(1663年)废葛彰葛商长官司。乾隆七年三月(1742年5月),石阡府分设7里,即江外迎仙里、江内迎仙里、水东里、苗民里、在城里、苗半里、龙底里。直至清末,石阡府直隶于省,仍领龙泉县。

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初沿袭清制。民国2年(1913年),贵州设立都督府行政公署,实行军民分治。1913年石阡改府为县,设立县公署,县官知事。属镇远道。龙泉县另设(今凤冈县)民国5年(1916年)县公署知事将全县划分为6个区,即城区、小鸡公、本庄、王家寨、龙洞、大地方。第二年,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分为10个区,即增设石家场、葛荣场、白沙场、龙塘场。十六年(1927)年直属贵州省。民国16年(1927年)国民政府下令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称县长,石阡县为二等县。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改组贵州省政府,实行行政督察区,石阡划归铜仁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石阡划分五个区,即泗王庙、石家场、大地方、本庄场、龙洞场。民国32年(1943年),石阡实行新县制,设置乡镇保甲。全县共置18乡镇,164保,1618甲。18乡镇即:汤山镇、花桥乡、枫香乡、中魁乡、永盘乡、龙川乡、甘溪乡、国荣乡、聚凤乡、乐回乡、庄乐乡、白沙乡、大新乡、和平乡、石固乡、青阳乡、五德乡、坪山乡。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月15日,石阡解放,全县人民获得了新生。1950年2月8日,石阡县人民政府成立,随即将民国时期18乡镇划为3个区分辖,设立区公所。7月,改置3区为6区1镇。1951年2月,改置汤山镇为城关区,同年将区公所改称为区人民政府。1953年,缩小乡、村行政管理范围,将全县划为80乡1镇,区治不变。1954年7月1日,县辖各区分别第一(龙塘)、第二(花桥)、第三(五德)、第四(中坝)、第五(白沙)、第六(本庄)、第七(城关)区公所。1955年4月8日,县人民政府称县人民委员会。同月,各区将所在地治所改为区公所名称。1956年1月,中共石阡县第五次党代会作出决定,进行并乡工作,将82乡(镇)调整为44乡1镇(城关镇)。1961年撤区并社,将7个区改为区级人民公社,45乡镇为管理区。1962年恢复区的设置,设6个区调整公社为27个。1963年,恢复7个区治,将27个公社增至43个。1967年3月29日,石阡开始“文化大革命”。4月2日,“石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各区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石阡初属铜仁专区,1970年起属铜仁地区至今未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981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9条规定,撤销县、区、公社“革命委员会”,县称县人民政府,区称区公所,公社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根据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的通知)的意见》,县政府所辖43个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相应改为行政村和村民组。1992年,全县实施撤区并乡建镇工作将原7个区43个乡调整为18个乡镇(其中:9个民族乡),即:龙塘镇、龙井乡、花桥镇、坪地场乡、石固乡、五德镇、枫香乡、青阳乡、中坝乡、甘溪乡、坪山乡、白沙镇、聚凤乡、本庄镇、河坝场乡、汤山镇、大沙坝乡。2004年,为加强区域经济活动,加快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实施撤小村并大村工作,将原304个行政村调整为87个行政村。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石阡县辖7个镇、2个乡、9个民族乡:汤山镇、本庄镇白沙镇龙塘镇花桥镇五德镇中坝镇河坝场乡国荣乡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龙井侗族仡佬族乡大沙坝仡佬族侗族乡、枫香侗族仡佬族乡、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甘溪仡佬族侗族乡坪山仡佬族侗族乡。(至2010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石阡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暖湿共节,无霜期长。地质构造特异,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石阡县茶田

水资源

  水资源和地热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流117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0.9千瓦,可开发量4万千瓦。地热水资源分布较广,出露密度居全省之冠,达19处。根据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985年联合调查评价,全县地热水总流量58.45-62.4升/秒,平均水温34.7℃,水质为硫酸重碳钙镁(So4HCo3-CaMg)型及重碳酸硫酸钙镁(HCo3So4-CaMg)型水,矿化度0.192-0.421克/升,总硬度(德国度)10.72-18.50。水中普遍含有氡、硅酸、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符合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水水质标准。极具饮用、医疗、旅游价值,故有“温泉之都”的美誉。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藏种类多,有煤、铁、重晶石、黑滑石等矿。 煤:主要是分布在本庄镇、坪地场乡、龙塘镇3个乡镇,其蕴藏量为1250万吨。   铁:县内铁矿分属原生沉积、次生残积、热液次生及冷水渗滤等4个类型。除汤山镇外,其余乡镇均有分布。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其蕴藏量1170万吨。   重晶石:有沉积型矿床和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沉积型矿床分布于乐乔的柿坳口至界牌、孙溪,本庄荆竹、瓮堡、五德的尧寨。低温热液型矿床主要分布在白沙、聚凤一带。多属露天矿,总蕴藏量为400万吨。   黑滑石: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3地质大队于1986年3月首次发现。主要分布在坪地场乡沙槽一带,其矿层露出1.5公里,厚4-8米,平均厚度5.4米,含矿率为68%-89%,化学成份中二氧化矽含量60%,氧化镁含量27%,氧化铁含量约0.2%。极具开采价值。   县境的矿藏还有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矿、电碳岩、汞、铅锌、铜、锰等[1]

编辑本段民族服饰

服饰概况

  石阡悠久的民族服饰文化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   石阡居住着仡佬、侗、苗等1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2%。各民族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相互融合,创造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彰显民族神韵的民族服装及装饰品。鼎盛时期,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等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工艺产品,曾畅销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18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东欧

服饰魅力

  据《石阡民族志》记载,明清时期,县内万安乡、北塔乡(今属汤山镇)、龙洞乡(今属大沙坝乡)等地,家家户户有纺纱机,妇女织布除保证全家穿用外,还可拿到市场上交换钱粮。民国时期,县内养蚕、纺纱、织布、印染更为兴盛。县城东门外双狮子、南门外新教场、老教场和启灵观4处,栽桑80余万株。民国十五年(1926年),文庙节孝祠还开办了蚕桑学校,每年一期,培训150多人。北塔乡新场、下屯等地的成、曾、彭等姓仡佬族人,家家养蚕抽丝。县城冉、邱、徐、李等仡佬族、侗族10余户居民生产的绣花钱,除供本县外,还远销镇远、施秉、凯里等周边地区。万安、北塔、龙洞、孙家坪等地的手工土白布,除自用和县内畅销外,还销往安顺、余庆、黔南等地。   解放后,石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艺品的发展,组建了石阡民族丝织厂,购买年产线3000公斤,排须20万米,丝绸15000米,主要生产用于制作民族服装的排须、吊穗等民族服饰。自1962年开始,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畅销新疆、青海等18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东欧。当时产值已达30万元。1983年,该县生产的排须、吊穗获国家民委、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称号。1988年,石阡民族丝织厂还出席了国务院、国家民委组织召开的首届民族先进表彰大会。   新世纪的今天,石阡县提出了建设“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的奋斗目标,大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随着楼上千年古寨、尧上仡佬族文化旅游村等乡村旅游景点的日趋完善,日渐稀少的筒裙、破肚衣等石阡民族服饰又逐步走向前台。筒裙,是石阡仡佬族妇女服饰,上衣短仅及腰,袖背上有鳞状花纹,中段为羊毛织成,染成红色。穿戴时,许多妇女还喜欢在外罩上青色无袖长袍,长袍前短后长,穿时从头套下,同时系上绣花围腰,形成一套搭配协调、漂亮美观的民族服装。破肚衣,是仡佬族青壮年男子夏秋常穿的对襟短衫,无领,有的订布扣7至9粒,也有的不订扣子,肚子常露,故称破肚衣。另外,绣花鞋垫、荷包,刺绣背肚、披肩,挑花围裙、香包以及排须、吊穗等民族手工艺品,已成为外来客人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   民族服饰已逐步成为当地居民向外展示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主要窗口。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石阡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名胜众多。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单位万寿宫明代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府文庙、太虚洞和“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贵州天主教三大教区之一天主堂,管理周边二十几个县的天主教。   县内有多处国家级、省县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县城汤山镇   

万寿宫

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禹王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武庙、北塔寺等古建筑群,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还有亟待开发的困牛山百名红军跳崖壮举和甘溪战役遗址。还有列入省自然保护区佛顶山原始常绿叶林原生植被,珍禽异兽,珍贵树种及具有石阡地方仡佬族,土家族,侗族民族风情和科考探险等自然景观;还有上千对鸳鸯栖息的情人谷,还有风神洞,太虚洞等上百个溶洞等旅游资源,迎接八方来客。   石阡县资源丰富,特别是低热矿泉堪称一绝,素有“泉都”之称,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组,文   

尧上仡佬族文化村

化村坐落在佛顶山脚,包溪河畔,距县城38公里,从县城出发,车程大约需要1小时。该村居住着六十七户仡佬族居民,所有的房屋都是两层。前面伸出挑廊,典型的吊脚楼式建筑,但又有其独特之处,门高坎,窗镂花、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左右两个厢房,呈“凹”字形,十二根木柱承受着整栋木房的重量,除宗祠为悬山顶建筑外,其余均为歇山顶建筑,总体结构精巧、造型奇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这里的仡佬族人沿袭着祖先留下的习俗,并保持着他们独特的民族风格。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有节日都要在一个土坑里燃起篝火,不分男女老幼齐聚于火旁欢歌起舞。尧上仡佬族最重大的节日就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的敬雀节了,每当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宰杀猪、牛、羊、马四牲祭祀神鹰和十二只彩凤,祈祷家业兴旺和五谷丰登。除此之外,还要上演本民族特有的艺术节目舞毛龙、傩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尧上仡佬族文化村有一条延伸至包溪峡谷的正街,是民族风情区的主干道,里面有仡佬族独具特色的小吃和商品。正街的左边有条小街通往垂钓塘,往前走几步便可看到民俗表演场,所有的民俗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左边有棵大树叫猴栗树,树体高大。需要四个人才能合抱住,树上神奇般地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兰草,更有蜜蜂常年萦绕!被当地居民视为神树。该景区日趋完善,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往游览。

楼上古寨

  楼上古寨位于贵州省石阡县城西南的廖贤河畔,距县城15公里。距国荣乡政府9公里,从石阡县城出发大约需要45分钟车程,景区面积约4.2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组,住户150户,547人,村民皆为侗族,至今仍保持着独特的民族风俗,如唱山歌、哭丧哭嫁、吹唢等习俗,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旅游度假、休闲娱乐、民俗采风于一体的民族历史文化古寨。楼上原来不叫“楼上”,而叫“寨纪”,因正楼上一水沟处有一座楼房,下面长长的巷道为过道,便叫“楼巷”,因“上”与“巷”谐音,久而久之村民便习惯地称之为“楼上”了。楼上居住的村民都姓周,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生生不息,迄今已发展到十九代4000余人。楼上古寨的文化底蕴被“古”字体现,寨中拥有一大片古树,由紫薇、丹桂、红枫、柏树组成,据专家考证,这古树在300年以上。最为奇特的是七株枫树呈“北斗星”形状分布,七株枫树上栖息着上千只白鹤,而白鹤们从不到其它古树上居住。古树林边的高坡上建有梓潼宫和戏楼。梓潼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供奉圣像四尊。戏楼始建于清朝末年,专演木偶戏。古寨坐东北面西南,依山而建,其整体布局为“寿”字形结构,所有巷道均为青石铺就。青石板两旁,是清一色的青瓦木屋,且都是明清建筑。家家户户的木窗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梅花、或蜻蜓、或蝴蝶、或喜鹊,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寨的前面是波平如镜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廖贤河边。顺着小沟坎上的小路去廖贤河边,必经一座桥,桥名楠桂桥,建于明末崇祯二年(1629)。寨中古墓众多,值得一提的是文林郎古墓。楼上古寨是中国乡村历史文化的缩影,流传了数百年至今保存完好,没有缺角少页的版本,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河坝场乡

  河坝场乡位于石阡县的西南部,是石阡县著名的水果之乡!其沙田柚闻名周围县市,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地。特别是农历三月的时候,乡政府所在的平坝周围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种水果盛开的花所形成的‘桃源世界’。全乡辖4个行政村,是石阡县管辖乡镇面积第2的自治地。于两条河流穿过。已建成一个水利工程(花山水利)。   2007年该地发现一个军队群墓,据初步考察为明代墓地。

石阡温泉群

  素有“泉都”美誉的石阡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泛、水质优良、风景优美。全县温泉出露点共20处36个,总流量22311吨/天,为贵州省之最。经权   

石阡温泉

威科研机构检测,石阡温泉水富含锶、锂、锌、氡、硒、偏硅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成分,符合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和《医疗矿泉水标准》。   据称石阡有一条地下热水河和热水溪。在众多的温泉中,以石阡温泉最为盛名。   石阡温泉,又名城南温泉,位于县城南松明山麓,距龙川河右岩马鞍岩30米,高于江面12米。泉水从山麓石隙中间涌出,水温47.5℃,出水量为45.83吨/小时。热气腾腾,水声哗哗,奔泻入江,源泉滚滚,昼夜不舍,冷暧相融,浪涛拍岩,珠飞玉溅,蔚为惊叹。   赞誉   温泉于人之身体健康,受益匪浅。清郡守崔诗有赞曰:"斯泉   

石阡温泉

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浴后可净肤发,愈风湿疮诸疾。《石阡县志》(民国)载:"冬浴则身暖而寒退,夏浴则体轻而闵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   传说   关于温泉的起源,当地有神话流传。从前,一勘舆家由云南驱赶火龙,行抵石阡,见山水幽美,物产丰富,人民勤劳俭朴,不忍离去,乃将火龙镇于江底,尾在云南,头在石阡,从地下喷出温泉,利民浣浴。勘舆家临终前,嘱将其埋葬于温泉北面小山上丛林间,罩以三层石塔,永镇火龙于其下,为石阡万民世代谋幸福。温泉所临江河,乃有龙底江或龙川河之名。   历史变迁   约16世纪前,温泉尚无建筑物覆盖,人井为池,始濯于云蒸日照之中,旧志称为"温泉浴日"。   温泉初具规模,始于明万历三十年(1606年)冬,由云南人江大鲲任石阡知府所创建,距今393年。自此以来,历代官府百姓几经筹款改扩或重建,终于形成设施完善、规范宏大和集洗浴、游览于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据《贵州通志》载:大者如盘屋,小者中有石门,环为太极,可供出入,而景象尤奇。   1920年乃有上、中、下三塘。官塘之水为官僚绅士所用,温泉由古老石泉中涌出,夹以气泡,如鼎沸然。清河南任元敏诗曰:“滚滚长流似沸汤,松明山下甃方塘。”中为男民塘,系后来掘地。中塘之水,由塘壁石隙中平流而出,下经女塘泻入江中。有铭碑竖于官塘院中:“泉温可濯,水清可鉴,男女有别,德不逾闲。”碑文书法造诣高,隶书阴刻,明快清晰。   清光绪年间,知府赵尔巽兴修水利,曾将泉水引出经石槽直通全街,每10余户设石制蓄水池,以浣洗防火之用,赵离任后,阡民感其德政,建思赵门于街北以纪念。   1936年,英国传教士R·A·勃沙特随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石阡,洗浴于温泉。回国后,在所著《神灵之手》一书中,对石阡温泉浓墨重彩介绍:“石阡城外的断岩外有三个温泉,最上面的那一个虽然小一点,但温度较高,主要供官员享用。中间的供一般人洗澡用,最下面的那一个则为妇女专用,妇女除洗澡之外,还在里面洗衣服”。   重建新温泉   建国后,人民政府曾多次修扩温泉,改名为人民温泉,不分官塘和民塘,只设男塘和女塘。另引水新建国营温泉,内设男女浴池,附设旅馆、餐馆、茶楼、理发室和小卖部,以供旅游食宿停车之便。1992年7月,石阡温泉重建工程破土动工。1993年底建成长廊、男女大池、小池、茶楼等设施,主体建筑坐东各西。由大门而进建有长廊、聚景亭、武侯词、太白祠、斗姆阁、茶楼、石塔、碑群等风景群。与松明山麓、龙川河、温泉大桥浑然一体,成为贵州高原的璀璨明珠,是贵州东线旅游的重要景点。随着石阡县城公布为省级文化名城后,石阡温泉群又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至2010年以来,石阡县大力实施“四个三”发展战略,把“城镇建设带动”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动力,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以争创“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加快城镇建设和管理步伐,把打造“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作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招商引资、推动县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营造优美人居环境、推进石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大事来抓,先后请同济大学、昆明规划设计院、贵州省规划设计院、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等10多家专业设计单位,在对我县的城市建设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论证后,以突出“革命老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的品牌优势和城市特色为重点,将县城定位于以温泉为主的休闲、疗养、度假生态旅游城市,并划分为金融商贸、行政办公、居民住宅、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娱乐休闲、加工生产、文物古建等八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相继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规划。全县18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已顺利完成,配套编制了20个小区建设性详规,使县城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乡镇达40%。   县城泉都大桥、北塔大桥和鲜花步行桥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的城市主骨架;建成2个停车场、3个专业市场、中心农贸市场、6座公厕、3处垃圾中转站,新增供水能力1万吨/日,现已达到1.8万吨/日,可以满足1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县城新增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22平方米,新增道路26万平方米,人均6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人均0.8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20%以上,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4.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从6.4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从5.7%迅速提升到18%,常住人口达4万多人,人民广场、泉都商城、鲜花新区等标志性建筑精品不断涌现,城市功能大大改善,基本满足了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多种需要;温泉大桥转盘雕塑、瀑布景观、龙川河及佛顶山大道亮化工程、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建成,形成了县城独特靓丽的风景,基本实现了“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的构想。

编辑本段发展前瞻

  石阡县通过深入调研,深挖并解决影响工作、制约发展的有关问   

石阡茶业

题,在开门纳谏,广泛征集科学发展良策的基础上,组建党政考察团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提高干部的执行力。目前,全县已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在农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在县城大力发展温泉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中国苔茶之乡”,打响“中国温泉之乡”,用15年时间实现产业发展新跨越,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实现石阡形象新跨越。   近年来,石阡县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为打造地热城,石阡县启动了城区温泉水入户工程,计划三年内让县城所有宾馆、城区住户用上温泉水,届时,城区家家户户可用温泉水接待客人,地温空调将得到普遍使用。

编辑本段民族文化特色

  石阡是全国仡佬族三大聚居地之一,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仡佬民族村落,邓氏宗祠、仡佬图腾、民居建筑、敬雀节、古树、风雨桥、溪水、神仙豆腐、烤全羊、贡茶、上刀山、下油锅、竹球比赛等处处体现着仡佬民族的文化特色。   每年二月初一的敬雀节,是尧上仡佬族人的盛大节庆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节日,也是感恩节。传说在很久以前尧上这一带有一年暴发瘟疫,迅速漫延,人们束手无策,死神每天都要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家家户户阴风惨惨,哭声不断。不知是老天可怜,还是族不该绝,佛顶山上飞来一只口衔灵芝的老鹰,将灵芝送到邓姓祖先家中。邓姓祖先用灵芝泡水服,药到病除。邓姓祖先随即将灵芝分发到感染瘟疫的人家,病人服灵芝水后都很快好了起来。人们感谢老鹰的救命之恩,将葫芦鹰作为神灵供奉起来,葫芦鹰成了仡佬民族的图腾。从那以后人们不再伤害各种鸟儿,视鸟儿为吉祥物,把鸟儿作为真正的朋友和邻居,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敬雀节。每年春季,这里的仡佬族人家约定一天或几天对山中的鸟雀投食,感恩自然,感恩葫芦鹰,大家汇集在一起祭祀和表演一些仡佬族歌舞或竞技等节目以示庆祝,希望新的一年中人丁兴旺,有好的收成。 .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张)

参考资料
  • 1

    自然资源-石阡政府网  

    http://www.shiqian.gov.cn/Item/11.aspx

扩展阅读:
  • 1

    http://tieba.baidu.com/f?kz=252904606

  • 2

    http://www.cnr.cn/guizhou/ly/mzfq/200611/t20061123_504333691.html

  • 3

    http://www.qxta.com/jingdian/40/1502063033.html

  • 4

    http://www.xzqh.org/quhua/52gz/2224sq.htm

  • 5

    http://sq20060613.2000y.net/

  • 6

    http://www.shiqian.gov.cn/Item/6126.aspx

开放分类:
地理教育贵州行政区划高原
 “石阡县”相关词条:
毕节黔西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思南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德江县江口县黄平县毕节 黔西县 玉屏侗族自治县 思南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德江县 江口县 黄平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 桐梓县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