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诺含片图片:叶圣陶拖着长辫走进新学堂[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08:34
[新闻背景]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兴西学之风,废止科举、提倡新学。创立新式学堂;打开了近代中国教育进步的闸门。苏州自古重视教育,一时间新式学堂遍地开花,普及了初等教育,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当年的新式学堂,不但为地方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毕业校友中多有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等,遍布全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国一个时代的脊梁。

  年年岁岁楼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些新学堂,有一部分经历了百年历史的洗礼,保存了下来,直至今天,依然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花木掩映下的草桥小学名人馆。

  名城新闻网讯(记者 王琳)今天(9月27日),记者走进了苏州历史上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位于沧浪区草桥弄的草桥小学。这里不但走出了叶圣陶、顾颉刚等大家,一百多年来,也走出了千千万万受了新式教育的中国人。

  草桥小学门面不大。车从十梓街打个弯,再拐进草桥弄,没反应过来车就溜过了,又倒回来。只见两座对比鲜明朝南的校门并肩而立,西门楼古色古香,上书1906——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目前已经禁行。东面门是供师生们平时出入。一百多年走下来,校门经历了多次的修改重建。据校史记载,这座前年才修葺的校门,是草桥历史上最年轻的门了。现在镌刻着“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几个大字。

  从西口拍了照片,再从东门进入,只要七八步,历史上这段路却走了105年。

草桥小学最早创立者:清末进士王思愈。

  据草桥小学现任校长杨瑛介绍,1906年,新学初起,在传统教育的弱点充分暴露,西学东渐成为当务之急,并形成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的时候,一位出生于1855年的清末进士,时任江苏学务公所议长的王思愈先生,以五十一岁高龄四处奔走,集结同仁,募集资金师资,在苏州创办了草桥小学的前身——“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

  也许是缘分,同年,一名12岁的苏州少年约了同在私塾读经的小伙伴一起到刚成立的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应试,拿起作文卷一看,题目是《征兵论》,这对于幼年早慧、3岁既能识字三千的两位少年来说,简直太过容易,考后没几天,两人双双被录取。

 

  这两名被顺利录取的少年,一位叫叶圣陶,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相约一起应试的伙伴叫顾颉刚,我国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从私塾走出来,还拖着长辫子的叶圣陶和顾颉刚,和后来同样卓然大家的颜文樑、吴湖帆等一起,放下八股文,一头撞进了一个新的知识世界。

 

光绪三十二年学校学生的的成绩单。

  杨校长出示了一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的成绩单,据这位名叫赵善昌的一年级新生的成绩单显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但有国文、经文;还有英文、历史,和地理、算术、理科、音乐、图画、体操等自然学科和艺术学科;在当时十分先进。

  他们的老师是三年前(1903年3月)从日本学成归国的师范毕业生,老师中有一身洋装的章伯寅,这位留过东洋的国文老师炽热的民族激情影响了这些少年,他们讲世界、谈国事,论人生,师生相得,挥斥方遒。顾颉刚后来对友人回忆:“那是一段终生难忘的时光。”

  “光绪丙午春,我吴进文明。学校如林立,尚武重征兵。”这首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词,是当时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的校歌。也许这些蓄着长辫子的苏州少年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他们成为了辛亥革命后国家教育界、思想界、文化界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们和近现代中国受了新学教育的年轻人一起,送别了中国历经二千多年的一个旧社会,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领航了中国新时代的思潮。

  当记者快离开草桥小学的时候,杨校长递过来一本草桥小学孩子们自己写的《小草诗集》期刊。翻开几页,恰好看到五(1)班的潘晓同学写道:学名人,立大志。做真人,受哲理。读书贵,开卷益。书如海,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