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 英语作文:温州老板为什么批量跑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0:36:10

自2011年4月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失踪以来,温州民企老板跑路事件愈演愈烈,已有近40名老板不知所踪。仅9月一个月,就有接近20起,甚至在中秋之夜出现多个老板集体出逃。近期,一份温州老板跑路清单也在微博上被火热传播。
温州的民间放贷全国有名,如今,正是这些民间资本,使温州老板们“背井离乡”。温州老板跑路该不该怪高利贷,又是谁让温州变成了高利贷之城?是温州人贪婪,还是是中国金融体制?或者是央行紧缩政策?我们需要认清真相。

【温州老板为什么跑路?】

温州:从制造之都到高利贷之城

温州市经贸委公布数据,2011年一季度,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

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调查显示,温州民间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

资金链断裂 温州老板选择跑路

央行货币政策紧缩,商业银行普遍收紧对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不得不转而求助民间借贷。据调查,温州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0.15元,年利率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高利贷收益越是高,就会吸引越多的实业家放弃实业,转而投入借贷行业。而高利贷规模越是大,高利贷崩盘越是快,坚守实业经营的企业倒闭也就越快。

【温州老板跑路怪罪高利贷】

温州老板为什么选择高利贷

一方面政府的抗通胀措施导致房地产、制造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增长势头放缓,正如当地官员指出的,“企业生存很难,不光是原材料和工人工资上涨,还面临融资难。如果银行能贷款,就没问题,贷不到款,只能找高利的民间借贷。”另一方面,除了储蓄、股市、买房等之外,民间资金几乎找不到其他更多收益稳定的投资渠道。“房子不让炒了;炒煤矿被国企收编了……不去放高利贷,难道把钱放在银行等着CPI吃掉吗?”

高利贷盛行实质是实体经济与金融结构恶化

中国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双轨制状态,体制外的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很高,低的时候百分之十几,紧张的时候高达20%-30%;而体制内的企业一直享受的基准政策利率的融资成本。许多中央企业都有各自的金融子公司,如中石油旗下有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商业银行等,他们成了资金的掮客。

在国有商业银行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资金趴在银行帐户上听任其贬值。因此,民间资金进入高利贷市场的投资行为,当然是为了牟利,但同时也是使资金保值增值的合理之选。

【反思:高利贷背后的金融体制缺陷】

高利贷如何从正常借贷演变成庞氏骗局

民间出现的高利贷,是由于在地区的起步发展阶段,中小企业或个人有迫切的投资需要,但银行、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信贷政策支持,于是催生了民间的融资渠道。但在机遇稀缺的欠发达地区,这种融资渠道往往被当成了揽财的快捷方式。

【江苏泗洪高利贷崩盘调查】前段时间泗洪县出现了“全民放高利贷”的状况,甚至一些公职人员也参与其中。一时间,泗洪街头宝马、奔驰车云集,被称为“宝马乡”。数月后,借贷大户“失踪”,停止付息,高利贷市场随即崩盘,甚至出现讨债血案。 

【30年来四次高利贷风波回顾】在经济发达区域,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绝,在高速增长期所作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高利贷绝路。同时社会资金在通胀背景下,不愿意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转向通过“玩钱”的方式,赚取暴利。 

茅于轼捍卫高利贷的几点理由

企业借到了钱反而破产了,难道借不到钱倒能不破产吗?事实上民间借贷避免了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而不是相反。

资金应该配置到效率最高的项目上,也就是能够支付最高利息的项目上。这和拍卖一样,商品应该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谁也没有说商品应该卖给出价低的人。

导致民间借贷利率这么高的推手是国家垄断金融。政府一方面不许大家搞民间借贷,搞得民间利率这么高,然后又说民间借贷有多么坏。

深刻反思:是以更严厉的管制刹住高利贷之风,还是放松管制,进一步向市场经济推进,让资金得到高效配置。是时候作出抉择了。[详见腾讯财经:温州老板批量跑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