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g20:谨慎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2:46:52
每逢月末月初,市场上总会充斥着对经济数据的各种预测,有的预测还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夸大经济数据的好坏程度,导致一些关键经济数据遭遇 “被预测”的尴尬情形。因此,如何避免经济数据的“被预测”对经济政策制定、经济运行可能造成不利影响,这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首先,不应孤立、简单地分析一些经济数据,而是应根据中国经济自身特点来判断当前经济形势。
2010年以来,经济刺激政策效应开始减弱、欧债危机导致市场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脆弱等因素增加了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不确定性,有人据此推论,如果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风险,那么中国经济同样存在这样的风险。由此,导致市场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预判过于悲观。
其实,目前全球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概率已经相当低。这是因为,除了欧美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较深外,澳大利亚、印度和俄罗斯等国虽说有影响,但它们的经济增长要好于预期,这使得这些国家的宏观政策(如加息等)所受影响较小。另外,欧美国家的部分关键经济数据也在逐步改善。由此可见,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与2008年时的糟糕情形不可同日而语,出现类似当时 “二次探底” 风险的概率微乎其微。同样,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也是如此,仍会沿着自身“调结构”的既定方向发展,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依然较为乐观。
其次,判断经济形势要努力做到理性、客观。也就是说,对经济形势判断切莫感情用事,既要防止“惊慌失措”又要阻止“矫枉过正”的过度解读。
例如,在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之前,海外媒体对部分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中国6月份CPI年率将大幅上扬,达到3.3%,并创下近20个月来新高。无独有偶,国内权威媒体对银行、券商及高校几十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6月份CPI同比增长将达到3.27%,再次超过3%的警戒线。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CPI同比上涨2.9%,当月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CPI的回落,超出了大部分业内专家的预测范围。
其实,预测有很大不确定性是很正常的,但问题是如何避免过度主观的预期与研判,如何避免由此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对此,我们不妨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是在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特点及变化趋势基础上,再对经济形势做合理判断。例如,近几个月来中国PMI指数连续小幅下降,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前景“堪忧”呢?其实,如果结合PMI指数已连续20个月位于50%以上看,经济活动依然在扩张,因而经济增长前景也较为乐观。假定依据这个判断制定经济政策,将对实体经济影响深远。
二是基于经济发展的目标、轨迹等基础,再来准确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形势。例如,2009年开始启动经济刺激政策,但2010年后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调结构方向,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内部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这样,即便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放缓,我们仍需坚定不移地做好调结构的工作,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是对经济形势出现“转折性”之类判断一定要慎重。近年来,“拐点论”、加息周期等热门词语不断出现在各类经济预测中。但是,这类判断的依据并不完整,也极易造成政策失误。例如,没有细致分析各项经济先行指标(如货币信贷、投资和经济增长等),却还敢用雷人之语来描画或判断经济发展前景,结果自然会偏离理性判断。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结构日趋复杂,需要妥善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需要消除或避免经济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从而避免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是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而,要谨慎预期未来经济形势会出现什么“转折性”之类判断,以避免预定政策制定的“转向”。鉴于此,未来中国经济政策制定更应把握好政策的节奏与力度的调整与变化,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使中国经济不断趋于成熟。(潘正彦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