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女儿:经典必读:《老子本义校》(道德经)| 文通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0:47:06
经典必读:《老子本义校》(道德经)共产主义现实可行:文化天、经济地、政治人,三位一体、本末有序、人民本位、道法自然
管理提醒: 本帖被 admin 执行置顶操作(2011-08-27)
《老子本义校》

老子本义校--前言

前 言

老子,即春秋时代楚国人老聃,又名李耳,生卒年月不详,年长于孔子。曾做过东周王朝的藏书吏。当时,正值周王朝腐朽衰亡和"春秋无义战"霸道横行,因有感于天下百姓愚昧迷信、人心涣散、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遂立志潜心于探求实现天下太平的客观真理,十年耕耘、十年收获。这就是《老子》(又名《道德经》)理论五千言的缘起。

作为一个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圣人,老子理论五千言,首先当是献给东周王朝在上者的,这种"执大象,天下往"的行为,丝毫无损于圣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志向。以自然而论,老子,"脑子"也;老聃,"脑袋"也;李耳,"真理" 耳。据此观之,曾被古人们弄得玄之又玄的《老子》理论五千言,不过是一个读书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理论创新的自然结果而已。这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所要求我们的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

显然,《老子》就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人民文化和科学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坚持道法自然、知常曰明、以老解老、执古御今的学术立场,不仅是还以《老子》为代表的中国道德学派以本来面目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新民主文化的唯一有效捷径。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以《老子》理论五千言为对象,坚持"自然道德为本,仁义礼智为用"的文化自然主义立场,涤荡千百年来依附在中国古代人民文化上的尘埃污垢,还古今中外的世界文明一个久违了的人类奇迹,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创造性地建设中国新民主文化的基本任务。这就是拙著《老子本义校》的缘起。

是为序。

朱云川
一九九八年夏

===================================================

老子本义校--后记

人类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世界无疑是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时代。就中国大陆而言,五十年代是欣欣向荣的十年,六十年代是危机起伏的十年,七十年代是谋求政治改革的十年,八十年代是谋求经济改革的十年,九十年代是谋求文化理论创新的十年。至于此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

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中国新民主文化、邓小平同志所开辟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三个代表"正确方向,就是当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化的科学方向。我们恰逢生长于这样伟大的时代,经历了新中国党的三代领导人洗礼,可谓是十分幸运的。遵循着中国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化和共产主义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文化理论,就要求我们对中国古代最优秀人民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笔者对此有一些肤浅认识也是偶然得到的。幼年时期,得知中国先秦时代有两本好书。一本叫《孙子兵法》,因为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过它;另一本叫《黄帝内经》,因为家父行医时经常提到过它。始信中国古代先秦文化是不可以轻视的。八一年私自读过繁体《封神榜》两卷本,培养了对古文的认识能力。八四年初中毕业的暑期,购买了一本教材《共产主义道德概论》自学,算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入门。

在大学期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喜好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促使了笔者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关注,基本确立了建设中国新民主文化的努力方向。此间,还大量阅读过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书籍,对中国古代的儒、墨、名、法等学说有过一些涉猎,均无十分令人满意的哲学可归之。

九二年工作后,阅读了汉译名著本《哲学史讲演录》共四册,对黑格尔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从事哲学研究的思想颇有共鸣,但十分不满于他对中国古代文明成就的无知和轻视态度。偶受同好朋友启发,得知《老子》和《西游记》中有妙理。当时,苦于前人的《老子》版本杂多、歧义谬传,不得已而自行择取之。择取经文的方法,当然不离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的马克思主义之本,同时也不离以老解老、知常曰明、道法自然的学术研究之方。循此渐进、潜心向学,深入体会之,果然"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也。是为拙著《老子本义校》由来也。

笔者深知,个人的任何一点成绩,都离不开众人的支持。首先,在此感谢多年来关心过、爱护过、帮助过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感谢所有对笔者思想直接或间接有过影响的古人、前辈和时贤们!其次,拙著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乙种本》为蓝本,佚误处参照别本校得,感谢《老子全译》译注者沙少海等先生们的辛勤劳动!最后,特别感谢使拙著《老子本义校》得以问世的各位老师们、朋友们!

朱云川 于南坪村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


经典必读:《老子本义校》(上)

上 篇

第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章 有无相生 第三章 无知无欲
第四章 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如水 第九章 功成身退

第十章 玄德弗宰 第十一章 当其无有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第十三章 为吾有身 第十四章 混而为一 第十五章 豫兮犹兮
第十六章 归根复命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

第十九章 独贵食母 第二十章 以顺众父 第二十一章 曲全归之
第二十二章 同者得之 第二十三章 炊者不立 第二十四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重为轻根 第二十六章 圣人无弃 第二十七章 知雄守雌

第二十八章 为者败之 第二十九章 战果勿强 第三十章 兵者不祥
第三十一章 始制有名 第三十二章 强行有志 第三十三章 大道沨兮
第三十四章 执大象 第三十五章 柔弱胜强 第三十六章 无名之朴


下 篇

第三十七章 上德不德 第三十八章 大道废 第三十九章 贵贱为本
第四十章 反者道动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第四十三章 至柔至坚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第四十六章 知足恒足 第四十七章 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 第五十三章 是谓盗竽 第五十四章 修德天下

第五十五章 含德厚者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倚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第六十五章 知国之贼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者
第六十七章 小国寡民 第六十八章 圣人无积 第六十九章 恒有三宝
第七十章 是谓配天 第七十一章 用兵有言 第七十二章 言有宗

第七十三章 圣人病病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畏 第七十五章 勇敢则杀
第七十六章 司杀者 第七十七章 百姓不治 第七十八章 柔弱居上
第七十九章 天人之道 第八十章 正言若反 第八十一章 恒与善人


上 篇


第一章 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皦。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有无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无知无欲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治矣。

第四章 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兑,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兮其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如水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弗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弗争,故无尤。


第九章 功成身退
执而盈之,不若其已;短而允之,不可长保也。金玉满堂,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玄德弗宰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当其无有
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圣人为腹
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为吾有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

第十四章 混而为一
视之弗见命曰微,听之弗闻命曰希,抚之弗得命曰夷。此三者不可至计,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物,寻寻兮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豫兮犹兮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淩泽,沌兮其若朴,浑兮其若浊,旷兮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第十六章 归根复命
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全,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安有信?犹兮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十九章 独贵食母
唯之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之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沌沌兮若婴儿未咳,累兮迨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众人昭昭,我独若闾兮;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兮。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门无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章 以顺众父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曲全归之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牧。不自见,故明;不自视,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

第二十二章 同者得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天地而弗能久,有兄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二十三章 炊者不立
炊者不立。自见者弗明,自视者弗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弗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弗居。


第二十四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兮谬兮,独立而不孩,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重为轻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远其辎重;虽有环宫,燕处则昭若。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圣人无弃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开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第二十七章 知雄守雌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鸡;为天下鸡,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贷,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为器,圣人用以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二十八章 为者败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坐,或陪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

第二十九章 战果勿强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勿强。物壮而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章 兵者不祥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庞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一章 始制有名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已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卑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第三十二章 强行有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妄者寿。

第三十三章 大道沨兮
道,沨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命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三十四章 执大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也曰:淡兮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五章 柔弱胜强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姑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六章 无名之朴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经典必读:《老子本义校》(下)


下 篇

第三十七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泊;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第三十八章 大道废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知怏出,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闾乳,安有贞臣?

第三十九章 贵贱为本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为天下正,将恐厥。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欤?非也。故数至舆,无舆。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费,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侯王以自称也。物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第四十三章 至柔至坚
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诎,大巧若拙;大赢若绌,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知足恒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四十七章 知天下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去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以为也。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矣。圣人之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得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又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兵革;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知子守母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第五十三章 是谓盗竽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他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懈。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竽。盗竽,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修德天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厚者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精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是谓玄同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兑,解其芬;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国家兹昏;法物兹彰,而盗贼弥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祸福相倚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国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肆,光而不眺。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第六十章 道莅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国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坐进此道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欤,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报怨以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也。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

第六十五章 知国之贼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知也。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也,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百谷王者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第六十七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弗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六十八章 圣人无积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第六十九章 恒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葆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七十章 是谓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第七十一章 用兵有言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也。故抗兵相若,而哀者胜矣。

第七十二章 言有宗
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三章 圣人病病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畏
民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故去彼而取此。

第七十五章 勇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善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六章 司杀者
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使夫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则希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七章 百姓不治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第七十八章 柔弱居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恒信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兢。故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第七十九章 天人之道
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馀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馀。夫孰能有馀而以奉天者,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八十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而莫之能行也。是故圣人之言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八十一章 恒与善人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二OO一年二月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