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在爸爸去哪儿视频:小学低段语文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55:08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学生方面

1.目的较明确,但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

学生对课前预习的作用一般都学生能清楚正确的了解,目的非常明确,深知预习的重要性。但行动上看,不够重视。对预习作业的喜欢的同学不多,还是认为老师布置了,所以应该完成。部分学生认为预习作业应该再少一些,大部分同学不愿多动脑筋,喜欢做一些机械作业,对一些需要动脑的预习作业不愿意认真完成。预习作业成了应付,语文预习作业流于形式。

2.学生预习的方法没有很好学会。

每一篇课文,学生都要做同样程式化的预习作业,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悟性,导致学生更加不愿动脑。一些自主学习需要动脑的题目,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往往概括得比较简单,或者去摘抄参考资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预习质量较差。

教师方面

1.所布置的作业过于程式化。

许多高段语文老师在学期初,就给学生制定了本学期的预习要求,从读课文出发,到字、词的抄写及词义的理解,到给课文分段、段意、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概括,到最后的查找资料和质疑,前后不少于七八个项目。程式化的预习导致学生预习兴趣不浓厚,教师应给予学生预习作业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还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特殊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2.预习作业批改不够重视

在问卷中,有学生提出老师对同学预习情况不多。的确,我们老师由于工作比较繁多,再加上前一天的预习作业必须在第二天上课前批出,才有效,时间很紧,往往有许多老师不能及时批改反馈。我们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思想,反正课堂上还会教,一些预习作业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不看了。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每个人其实都有惰性,小学生年纪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此两次三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这样的话,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老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有认真做的动力。

3.对学生预习方法指导不够。

我们老师对预习作业的看法,有时过于相信学生,认为只要布置了,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其实有一些内容,需要老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比如质疑,应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质疑,才能提高质疑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