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制造世界排名:海隅放语~香江论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2:40:28

海隅放语~香江论政

2011-10-2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施政要躬行

夕阳政府即将发表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曾荫权声言将聚焦于市民最关心的房屋、贫富悬殊及人口老化问题,把握机遇,竭尽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番豪言壮语,莫说市民不相信,恐怕连港府自己也不相信。

俗话说,风水佬呃你十年八年,但港府施政效果如何,往往是实时露馅,实时献丑,骗不了人。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曾荫权即将发表倒数第二份施政报告,也是强调将重点解决房屋、贫富悬殊、人口老化问题,惟一年过去了,甚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今年重弹旧调,又怎么令人相信他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呢?事实上,曾荫权政府上台近七年,尚且一事无成,在余下九个月的时间内,何德何能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

再说,即使港府有心,也未必有力。本届政府行将就木,高官无不抱定等收工的末日心态,尤其下届特首选战揭幕,第二梯队各自「埋班」,公务员也不知道哪些政策会顺利过渡,哪些政策将因人而变,都抱持观望态度,作为即将过气的政客,曾荫权即使发号施令也未必有人愿意理睬,只能自说自话。

政治是现实的,也是冷酷的,政务司司长唐英年辞职备选,引发官场大执位,最终由能力成疑、民望最低的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接任政务司司长之职,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事实上,曾荫权政府有如一艘即将沉没的破船,聪明人逃都来不及,怎会愿意搭破船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港府连廖化都找不到,只能滥竽充数,正如舆论指出,作为香江第一及第二把权力交椅的特首及政务司司长,竟然由两个民望低残的难兄难弟出任,这是「香港的悲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政府倒数的日子里,要解决房屋、安老、贫穷等深层次问题,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市民也没有这个期望。正如古诗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官与其不切实际地夸夸其谈,倒不如实实在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百物腾贵,通胀加剧,基层民众生活困难,如果港府能善用库房储备,尽可能还富于民,扶贫济困,也算是一件功德。

市民的另一个期望是港府应竭力做好看守工作,千万别再添烦添乱。趁你病,攞你命,来日无多的港府软肋甚多,为政客提供可乘之机,港珠澳大桥工程环评报告惹来司法复核,原因是港府工作出现漏洞;而在外佣居港权官司中,港府又先输一仗,亦是因为港府缺少危机意识,丧失先机在前,诉讼准备工夫不充分在后,输官司乃意料中事,如果当局不作最坏的打算,尽快提请人大释法,结果可能输得更惨更难看。

政治一分钟都嫌长,港府病入膏肓,弱不禁风,度日如年,未来几个月还会出现甚么乱象,只有天晓得。

讲真话:向中央说不

香港有几位资深人士讲过很多次,希望有一个敢向中央说不的特首。我和他们见面时,也多次谈到向中央说不的重要性。我认为,在香港当前的情况下,向中央说不是非常重要的。

向中央说不并不代表反对或抵抗共产党,我一直认为,一国两制的真正成功,要靠真正的港人治港,中央参与治港工作愈多,香港的管治问题将愈加严重。我也讲过很多次,谁来做特首并不重要,因为只要中央做得好,谁都会做得好,反之亦然。

真正落实港人治港还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避免在香港出现多个权力中心,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和争拗;二是可以减少因两地管理和政治文化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对我来说,向中央说不的意思就是说服中央。大家都可以看到,当前中央的港澳工作,有些工作的整体效果是负面多过正面,这些工作应尽快淘汰,而淘汰它需要有推动的人,这就是我所说的向中央说不的真正意思,目的是为了成功落实一国两制,令香港可以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处处和中央作对。

香港下一阶段要取得成功,只有百分之五是靠特首的努力,其余百分之九十五是靠中央,中央如何从根本上调整思维及具体工作,对香港的未来至关重要。

前人大代表 朱幼麟

雪地鸿爪:大状治港宾宾特区

高院裁决《入境条例》违反《基本法》,使得十二万五千名外佣拥有申请居港权资格,外佣高兴自不必说,最高兴的莫过于大状党,他们一手制造这场官司,已经名利双收。

所谓「名」,就是占据「人权至上」的道德高地,彷佛全香港只有他们才具备人道精神,而反对外佣拥有居港权的广大市民,则是狭隘种族主义者以及将个人家庭幸福建基于剥削外佣劳动的无良雇主。所谓「利」,就是外佣一旦拥有居港权,势必在选票上投桃报李,甚至纷纷加入大状党。过去,大状党予外界的印象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在基层选民中缺少支持者,而经此一役,其政治生态将彻底改观。

或者有人说,即使外佣全部获得居留权,在香港总人口中仍然是少数,大状党未必成得了大气候。如果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须知本港政党多如牛毛,党员人数一向偏少,铁杆支持者也不多,号称全港最大的民建联,也不过是个万人党而已,动员力量有限,加上本港选举投票率长期偏低,获一万张选票就有可能当选立法会议员,因此,一旦拥有数以十万计铁票的大状党,绝对有机会打倒民建联,成为香江第一大党。将来民选特首,大状党更是稳操胜券。

外佣突破《基本法》防线获居港权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将以人道为由挑战入境条例,申请配偶、子女来港团聚,因此增加的人口难以估量。众所周知,港人生育率偏低,而外佣生育率较高,以菲律宾人为例,平均每对夫妇生育三个子女,长此以往,外佣就可能由本港的少数族裔变成多数族裔,而目前占主体的汉人将沦为少数族裔。

一旦种族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那么香港将不再是中国特区,而很可能变成宾宾特区。

评论员 香桐仁

铁笔铮铮:积衰太久改变很难

在唐英年迟迟不表态参选下届特首,梁振英节节进逼、气势如虹之下,唐唐的「争当特首」声势似乎正在转弱。不过,唐英年阵营则另有说法,认为这不过是一时之表象,唐唐一旦决定参选,全情投入选战,他就会发力,就会「后发制人」,就会扭转形势。

事情真能如唐营中人那样预料吗?人们正拭目以待。不过,唐营这样的「挺唐」之论还是不要说得「太满」为好,万一唐唐全情投入选战之后,表现并不如他们所吹的那样,那就只能进一步「推低」唐唐的形象和声势,使他更为不利也。

按照唐营的逻辑,由于唐唐过去一直担任「香江老二」,尚未正式表态竞逐特首,实在是「身不由己」,有许多束缚和不便,大大妨碍了唐唐才情的发挥。

其实,唐唐有多少「料」,有多少才具,过去多年的「从政经历」已经表露无遗,大家心中有数,不大可能只要辞去公职,投入选战,他就会「变成」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另外一个人,就会忽然「雄才大略」或精明能干起来。

毛皇帝说过,看一个人的过去,就知道他的现在;看他的过去和现在,就知道他的将来。对于唐唐,我们也只能如是观之,不敢相信他有孙悟空「由虫变龙」的本事。

当然,如果真的参选特首,就要面对选民,就要面对社会舆情,唐唐一定会以某种「形象包装」,使自己从形象上「蜕变」成行政长官,但他的「演技」行吗?很难说也。然而,不管怎样,要在竞选活动中完全改变公众对他已经形成的「定见」,恐怕相当之难。

面对梁振英的挑战,唐唐要赢,很不容易,因为他积「衰」太久也。

传媒人 柳太极

神州听雨:大状无状

写下此题,亦感以偏概全,毕竟有很多律师为伸张法律正义,维护社会公道,殚精竭虑;但是,一些大状律师罔顾香港未来和市民利益,钻法律条文的空子,滥用司法程序,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其无状之举,令人怀疑其用心所在。

高等法院前天就本港首宗外佣争取居留权司法复核案作出裁决。判词称,《入境条例》订明「外佣不属通常居港」的条例,与《基本法》第二十四条关于居港满七年可以有永久居民资格的条文不一致。

高等法院这一裁决意味着甚么?目前居港超过七年的外佣有十二万五千人,如果她们拿到居港权,以每个家庭四人计算,这批外佣带来的配偶和儿童,可能令香港人口增加五十万。如果香港一下子增加百分之七左右的人口,有分析称,中长期而言,最坏的结果是政府需增加上千亿元公共开支,失业率将推高至百分之十,而且教育、医疗、公屋、人口等政策势必承受巨大压力,需要修改。

这宗影响到香港每一个市民,尤其是中下层人士生计的诉讼,理所当然遭到强烈反弹。多个政党调查显示,反对外佣拥有永久居港权的,少则超过八成,多则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五。面对如此强烈的民意反对,仍有大状一意孤行,怎能不令人怀疑其背后用心。

大状律师运用司法程序引发社会问题的诉讼,已不止一桩。往远处看,一九九九年有大状利用司法复核制造「居港权案」,一时引发香港将要「陆沉」的担忧。紧急关头,特区政府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解释《基本法》有关条文,一场重大的人口危机才得化解。往近处看,朱婆婆利用司法复核叫停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工程,虽然港府日前上诉得直,但是却要为大桥建设多付六十五亿元,摊到市民身上,每个人要多付九百多元。朱婆婆自己也承认被人唆使打官司。

如果对上述所为,只是理解为大状为贪图讼费肥私,未免太过简单。看看大状们的政党背景,不难看出选举政治中的怪相。外佣利益一致,通常都比较团结,如果她们获得居港权,意味着在背后推动外佣居港权的政党将握有几十万张选票,这些「铁票」将来在特首及立法会普选时势必发挥重要作用。有关政党布局长远,可谓深谋远虑。只是全体港人要为一党之私埋单,情何以堪。

传媒人 尤可夫

烽火台:躁狂野牛死于自杀

弱势政府举步维艰,那边厢刚在港珠澳大桥环评官司中执番身彩,这边厢又在外佣居港权诉讼中遭遇滑铁卢,没完没了的司法挑战,成为夕阳政府挥之不去的噩梦。此情此景,市民看在眼里,觉得既可笑,又可悲。

都说无良政客兴风作浪,为了谋取政治私利,不惜出卖香港整体利益。其实,这话只说出事实一半,追本溯源,问题仍是出在港府无能、短视。设使当年处理港人内地子女居港权时顺道厘清外佣居港权,争议可能早已解决。虽曰弱势政府百事哀,但港府的弱势全由自己一手造成,只可怜七百万无辜市民,被迫承受他们乱政的苦果。

据说非洲有一种吸血蝙蝠,会咬住野牛的腿吸血,气得野牛狂奔乱踢。蝙蝠吸饱血,飞走了,但野牛却继续蛮冲乱撞,直至力竭死亡。科学家发现,其实这种蝙蝠吸血不多,野牛并非失血致死,而是死于自己的躁狂行为。

香港是多元开放的社会,难免出现存心搞事的人,只要政府懂得从容应对,这些滋事分子就如吸血蝙蝠一般,扰攘一番,自会散退,没有多大妨害。然而证诸近年特区施政,却是政客愈搞事,政府愈心慌,愈心慌便愈多错事,愈错便为政客提供愈多攻击机会,形成恶性循环,堂堂政府就如一只蛮冲乱撞的躁狂野牛,归根究柢乃是死于自杀。

传媒人 林芸生

黑灰白:外籍桃姐打官司

居港权案,外籍桃姐先下一城,法庭裁判得直,赢得首轮官司,引起舆论哗然,纷请政府早日采取措施,阻止问题恶化。

外佣应否享有居港权这问题早经市民详细讨论,大部分意见都以为在承认外佣对香港家庭贡献之余,并无必要向她们赋予永久居港权。

法庭这轮判决,为社会造成很大动荡:改变了雇主和外佣的关系,为本港劳动市场带来压力,增添纳税人对未来福利开支的担忧,凸显了司法和舆情之间的矛盾。

市民对外佣居港存有戒心,可以理解;从过去的案例,我们认识到无论问题如何让人淡化,强调没有多少外佣愿意留港长居,但潜在危机却不容忽视。要求留港外佣犹如屠城木马,里头藏有多少隐形人口谁也不能估计;只要一场洪水,一次政变,恶果可能马上呈现。为港人长远利益打算,政府不可不从最坏情况着想。

从最近法庭对几宗市民高度关注案件的处理,可以察觉到法庭似乎为了保持不受舆情影响的清高形象,只肯纯从法律条文细节去查勘个案,尽少顾及民情,有何不满则留待上诉程序处理。这个做法费时失事,更可能造成市民对法庭的误解和不满,损害市民对司法制度的信心。

这场官司继续打下去,只是一场消耗战,金钱其次,还要赔上了政府的声望、法庭的威信、市民对法治和人权的信心,更强化不同社群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法庭认为政府在《基本法》条文的诠释发生问题,政府便应马上寻求人大释法,彻底解决问题;法庭不以舆情为判案考虑因素,政府必须以民意为依归,采取果决行动,不要再因少数法律界人士反对而拖拖拉拉。释法并无违宪,没有罔顾法治;釜底抽薪,实属民意所趋。

前政务官 谭荣邦

微言古今:法官判案民意何从

外佣居留权和港珠澳大桥两官司的初审判决很引起公众争议,但大家也基本了解必须尊重法院的判决,这背后就牵涉到法官有可能和民意冲突的问题。先前台湾有位女性法官于广受关注的性侵犯案之判决,提及有否违反幼龄女童个人意愿之刑法上的技术要件问题,激起极大之社会特别是女性群众之反感和抗议,而被贴上「恐龙」法官的标签,马英九其后还因此必须撤销提名她为大法官。

首先,法官通常并非民选,是凭他的专业条件适任,特别也因法律常有非一般人可掌握之复杂性,故不必直接对民意负责。放大而言,法治基本无关民主。

其次,民意可以飘忽如流水,或如常变之时尚,本身即难捉摸,也未必符合法官所必须紧守法律所表彰之更核心的公共价值和标准。法官判案也不必计较所谓之「政治正确性」,否则便无从超越党派纷争,则有失公正。若至政治挂帅而令法律沦为便宜之执政工具,又岂为现代先进法治社会之所容。

法官的天职是一本自己的判断最准确地解释和适用法律,不随意代以己见,或取代立法者的地位,但也不必考虑到是否能投众之所好。当然,法官和法院必须一贯保有公众之信心,有为人所服之公信力,则也不能老和民意作对;如此,是非有时便系于一个十分难拿捏之「度」的问题。

美国律师 卢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