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女孩:吴仁宝合集——天下第一村缔造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08:49:29
华西概况
央视国际 (2006年01月11日 09:35)
华西村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努力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现已形成钢铁、纺织、旅游三大产业,拥有固定资产62.77多亿元,八家上市公司,1000多个产品,2004年国税开票销售260.31亿元,今年将超300亿元。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全村都是富裕户,资产最少100多万元,最多1000多万元。全村实行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免费教育、口粮补贴、职工送股等制度措施,实现“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优教不忘小,生活环境好,三守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华西村通过“一分五统”,把周边16个村纳入大华西,实现共同发展,还建立了2个省外华西村,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华西村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努力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村里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一应俱全,还建立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华西特色艺术团、华西之路展廊等宣传教育载体
饮誉世界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组图
CCTV新闻频道

俯瞰华西村

站在华西金塔上俯瞰华西村

华西村民居住的欧式别墅

华西村的特色长廊
吴仁宝在华西村的双重身份_资讯_凤凰网
2008年10月18日 14:12《财经时报》【大中小】 【打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吴仁宝身份的确认是个悬而未决的争论,这位现年80高龄的中国老人,一面是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村支书——所有的这些身份唯指向一个答案,那便是政治家。但与此同时,他还是厂长,是董事长与经营者,他领导下的华西集团创立了“华西村”牌、“仁宝”牌等各种品牌,并且在1999年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企业家的脑袋才会思考公司上市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两种完全不相融的“血型”,却在吴仁宝身上融在了一起,让无数“企业家应远离政治”的忠告破产,也让世人每每产生好奇之心,其中包括美国的《时代周刊》,这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在2005年用了一期封面文章来解读吴仁宝。不过,对吴仁宝和华西村最全面的解读却还是来自于国内,新出版的《赢在华西》便做了这样一次努力。
我曾经在10年前就访问过传奇的华西村,近年,在写作《激荡三十年》的时候,又通过公开资料详细查阅了吴仁宝和华西村的资料,但阅读这本《赢在华西》,仍然让我多出了几分感触。吴仁宝从28岁起担任华西村书记,直到48年后才宣布退休,期间他让华西村从一个讨饭村,变成了别墅成片、绿树连荫的世外桃源。2006年全村销售收入是400亿元,而同期蒙牛集团刚过百亿产值。在这样的辉煌数字背后,使吴仁宝受到过从毛泽东开始的众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都曾为其座上客,也正是这些原因,很多人眼中的吴仁宝更多了些政治的光环。
但我更看重的是吴仁宝企业家的一面,因为对于中国公司而言,其政治家的一面无从考究:那种不可复制的、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机遇千年始出一回,或许不具普遍意义。而吴仁宝和华西村所展现出的企业一面,却可令众多企业经营者借鉴。
在《时代周刊》创办人卢斯为企业家画的肖像中,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特质包括:天生的敏感、对金钱的极致追求、冒险、赌博,以及游离于疯狂与理智之间的平衡艺术。从这个角度来讲,吴仁宝是天生的企业家。
那个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是这样的:1992年3月1日凌晨两点多,刚准备休息的吴仁宝看到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报道,他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于是当下召集村干部,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大囤生产原材料。此前吴仁宝一直坚持“既无外债,也无内债”,这次却破天荒地向外借款2000万元用于周转,在外人看来几成疯狂之徒。但最后的事实是,利用借来的这批钱,吴仁宝跟他的华西村狠狠赚了一笔,据《赢在华西》上所载:“华西村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3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就因为吴仁宝的一个会议,华西村便赚了近1亿元,企业家敏感的价值彰显无遗。事实上,对于社会风向的敏感并非吴仁宝一人,联想的柳传志因着1978年《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科学养牛的文章而嗅出中国将变之风;而霍英东则是通过观察北京首都机场大道旁的裸体画像是否被撤走而感悟商机的——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企业家有时就是天生的,吴仁宝正好是其中一个。
与天生的敏感相比,后天的克制则是企业家吴仁宝基业常青的根基。
在华西村崛起前后,与他同样具有奇迹般成功的地方还有河南的刘庄和南街村,以及天津的大邱庄,浙江的横店等,尤其是天津的大邱庄,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与华西村并称为“北大南华”,而且它们的发展模式都非常相似,以经营企业的思路来治理乡村,依靠发展重工业迅速致富。唯一所不同的是,大邱庄的庄主禹作敏发达后骄横一时,最后因与地方政府抗法而落得牢狱之灾。《赢在华西》书中披露的情况是:在大邱庄主禹作敏出事前夕,吴仁宝还派亲信去劝解,禹却因固执而最终身败名裂——同样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两个人,结局却大相径庭,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对于站在今天的人来说,80岁的吴仁宝和400亿产值的华西村只是一个结果。因为我们在不断前进,所以才需要不时地回望来时的路,双重身份的吴仁宝其实给的只有一个答案。
政治家吴仁宝——百度
冷冰冰的数字之外,财富的轮廓在这里随处可见。金塔顶端的圆球据说耗费了3.5公斤黄金,奥迪汽车里钻出来的不少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道路两旁的石狮子密密麻麻,细看方知,那都是庆典节日时各单位送来的贺礼,“村里到底有多少石狮子谁也不清楚,以至于到现在我们不收了,没地方放”,宣传科的小朱说起这些平淡无奇。村里到处遍布着宽窄不一的长廊,将每家每户以及厂区连接起来,为的只是达到“出门下雨不打伞”的小康目标。
  吴仁宝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吴仁宝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节俭。一张老式的木床,被褥都已陈旧,外间两个单人沙发看起来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样式,扶手上的皮革已经被磨破,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拨号电话机,裸露在外的墙皮几近脱落。吴仁宝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现今华西村仅有的几栋年代最久远的“第三代别墅”,与村里一排排宽敞明亮的中式别墅、欧式别墅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不住好房子?”几乎所有来家里采访的记者都会问吴仁宝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倒也幽默:“墙上这几百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装饰。”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与几乎每个时期的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记录了吴仁宝40多年的政治历程。
其实,少有人注意到,早在担任华西大队书记之前,吴仁宝的政治起点看起来更高——他在1954年就担任了华士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当时竞选要演讲,一天一夜,土地怎么用,粮食怎么种。”吴仁宝对此仍记忆犹新,“后来选上了,半脱产的工资是每月17块5毛,全脱产后涨到了33块。”“以粮为纲”的年代里,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自不必说,更关键的是,他以国家干部的身份进入了政府序列。只是,很快他便遭遇了第一次政治挫折。1957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困难,精兵简政下放干部,吴仁宝“下岗”了。堂弟吴仁彪专门跑去想安慰他,遇到正在填猪圈的吴仁宝,堂弟说他看上去并不怎么悲观,“他告诉我,回来种地总不至于饿死,我本来就是种地的”。
如他所说,此后,吴仁宝一直没有离开华西村,离开土地。即便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他也没有放弃华西村支部书记的职务。“白天当大书记,晚上当小书记。”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赵毛妹记得,吴仁宝经常在半夜召集村委开会。在县里,他所采用的执政方式也是根植于土地的华西模式。为了改变官僚习气,他在县直机关大搞“三三制”——“1/3干部下乡,1/3干部调研,1/3干部留机关。”李德和当时最经常的工作就是陪吴仁宝下乡调研:“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有时走到哪个乡就住到哪个乡,第二天接着走。”胶鞋磨脚,他就索性脱了光脚走路,“赤脚书记”的称呼由此而来。
但在“重大决定都要经过常委班子讨论”的县委,即便是一把手,吴仁宝的施政空间也不能与在华西时同日而语,很快他便遭遇了第二次政治挫折。1980年,在县直机关举行的党代表选举中,正在华西村陪省领导参观的吴仁宝以3票之差落选。根据李德和的观察,因为当时全国刮起一股批判、反思“农业学大寨”风,当年的典型自然难脱牵连。1981年,吴仁宝卸任县委书记,上级有意安排他出任苏州地区农工部部长一职,但他坚决拒绝了,他说:“华西村是我带大伙一手搞起来的,听我的。”
从政府系统回归土地的吴仁宝,对政治有自己的理解:“政治的标准是什么,绝不是官职大小,而是看他能不能让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这种实用主义的政治智慧,就是吴仁宝独创的“两手抓”:“一手抓同中央保持一致,一手抓同群众保持一致。”
“我只是个村官,我们上面的领导最多,谁都能管。”报告会上,吴仁宝笑眯眯地讲道,“每个领导的要求不一样,明着顶领导不高兴,只有暗顶,如果领导说的不符合华西实际,就回答谢谢关心,领导一高兴就不会盯住不放了。”听众发出了会意的笑声。对吴仁宝来说,应对上级领导检查是他为华西筑起的一道安全屏障。当年,为了保密,小五金建在最不起眼的河边角落里,前面是正大光明的铁匠铺,三面被树木环绕,遇到领导视察,大门一关,打铁的打铁,下地的下地,领导一走,工人立刻回厂加班干活。最为极端的例子,吴仁彪向本刊记者回忆,上世纪60年代,管水利的干部要求沟渠里什么都不能种,管农业的干部要求沟渠里种粮食,管副业的干部要求全面发展经济作物,吴仁宝的对策是——把一条沟一分为三,1/3不种,1/3种粮食,1/3种水葫芦,分别应对不同的领导视察。
但这种他自称为“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的办法却并没有激怒领导。任职近半个世纪以来,上到中央,下到乡镇,不管哪一级领导,只要来到华西,吴仁宝都会尽量抽出时间亲自接待。他的低调与谦逊,跟当年飞扬跋扈的禹作敏形成了鲜明对照。现在,华西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辆禹作敏送的美国大轿车,那是当年吴仁宝去大邱庄考察时收到的礼物,为此,他曾专门写信给无锡地委请示能否接受。
虽然现在退休,但他深知自己的符号化意义,仍小心翼翼地饯行着自己的政治智慧。面对本刊记者“华西能否复制”的提问,他沉思一下,回答道:“要看有没有能复制的人,这个人必须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真正相信实事求是,真正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吴仁宝
甚至连华西村的建筑都渗透着吴仁宝的政治智慧。他亲自设计了华西金塔,四四方方的主题建筑像西式楼房,每隔两层探出来的飞檐与塔顶的阁楼又透着中式元素。华西村农民公园里,传统江南建筑中密布着各种壁画和雕塑,展现的都是中国传统故事;而在世界公园里,美国的白宫、法国的凯旋门、悉尼的歌剧院又惟妙惟肖,应有尽有。“有的领导说我们太土,有的领导说我们太洋,干脆来个不土不洋,后来李瑞环来,评价为亦土亦洋,算是给我们平了反。”说起这些从未间断的争议,吴仁宝总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在这些包罗万象的村庄智慧中,面对本刊记者提出来的人大代表话题,吴仁宝显然稍显陌生。“主要是反映民意。”这是他的第一反应。连续六、七、八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且在第八届人代会上当选大会主席团成员,后来在第九届人大代表选举时落选,直到现在提起来也是很多华西人不能忘却的一次“政治挫折”。不止一个原班子成员给出的解释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为了响应扶贫号召,吴仁宝选择在黑龙江和宁夏各援建了一个“省外华西村”,苏北地区对此颇有微词。提起那段任职,这才是华西人最深刻的记忆。
相比来说,让他兴奋的倒是197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的经历:“我这个党代表可不一般,原来没有我,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名,要求给江苏增加一个名额。”
陈永贵与农业学大寨
陈永贵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寨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大寨人民创造了奇迹,打动了毛泽东周恩来,毛泽东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陈永贵在1975年成为共和国的副总理。

1963年夏,大寨大队遭遇特大洪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了大寨大队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大批社员房屋被冲毁,百分之七十的农民无家可归。尤其严重的是,陈永贵带领大寨农民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才修好的梯田,全部被洪水冲垮,庄稼和土壤全部被大水冲走。山西省委决定从国库中调出一批救济粮和救济物资,从地方财政上再拨一部分救济款,扶持大寨大队。但出乎意料的是,当这些救济物资正要发下去之时,陈永贵和大寨党支部作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决定,即: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资;当年社员口粮不少,社员收入不少,上交国家的统购粮不少。
当时,山西省委和晋中地委很多干部不相信大寨大队能做到“三不要,三不少”,有的干部认为陈永贵和大寨大队党支部是吹牛皮。但是,陈永贵和大寨大队党支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1963年下半年,大寨大队的社员在陈永贵的带领下,以极高的干劲,抢修梯田,重建房屋,抢种庄稼,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大寨在大灾之年夺得了大丰收。1963年当年粮食产量不但没少,反而比上年增产,平均亩产达到700多斤,总产量达到了20多万斤,不仅社员的口粮充足,还上交给国家12万斤。被大水冲毁的房屋重建后,比原来的更好。这确实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吴仁宝[新闻会客厅]吴支书的满意答卷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我们中国人在描述完成了某种工作或者结束了某一样使命的时候,常常会说是交出了一份如何如何的答卷,比如说一份出色的答卷等等。今天会客厅请到的客人,差不多是花了48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那份答卷,这位就是吴仁宝书记,吴书记你好?
吴仁宝:你好。
主持人:吴书记上一次参加考试是什么时候?
吴仁宝:上一次参加考试,很多年没有考试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考试,会不会紧张啊?
吴仁宝:你考试试看。可能脑子不太敏捷了,你要原谅。
主持人:您不用担心,考的东西都是跟您做华西村支书40年的生活和工作有关,还有就是跟华西村的发展有关。另外,今天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有必要立一个君子协定,您保证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答案。
吴仁宝:好的。
主持人:我要给您打分,五道题每道题的得分满分都是5分,最差的就不给分了,所以我努力保证客观、公正。
吴仁宝:我努力争取得全分。
主持人:开始。第一个题,第一道是一道判断题,它的背景是这样的,因为您也说了,华西村是天下第一村,您又在华西村做了40多年的支书,这道问题就是吴仁宝是天下最牛的村支书,判断题,是正确还是错误?
吴仁宝: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我在华西村会是牛,为什么要牛,牛来说最忠厚,为老百姓服务,所以说天下第一村,吴仁宝是最牛的村支书,我接受。
主持人:我觉得第一道题回答得很直接,也很坦率,鼓励一下,第一道题给你5分。
吴仁宝:好。
主持人:我们来看一下第二题,第二题是一道选择题,因为我们知道您在华西村已经做了40多年的村支书,我们想看看这40来年,您的工作状态是和以下哪一种动物最相似,有四种动物:老黄牛、蜜蜂、领头羊、狮子。您的40来年工作状态,最和哪一种相似?
吴仁宝:我选领头羊。
主持人:领头羊,还有呢?
吴仁宝:领头羊,就选一个就蛮好了,我认为我适合的。
主持人:不过我听说您老是半夜三点钟就起来了,有点像猫头鹰的工作状态,昼伏夜出。人家都在睡觉的时候,你半夜三点起来干嘛?
吴仁宝:想的事情太多了,什么时候想到什么时候都要起来,这个可能也和领头羊有关系。
主持人:这个问题该给您几分呢?我问问我们周围的人,你们觉得应该给几分啊?5分,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给5分,那我这儿还是亮5分吧。
吴仁宝:你这个5分给我,我有点惭愧了。
主持人:惭愧,为什么?
吴仁宝:你是看到我年纪大,照顾我,给我5分。
主持人:不是,我非常民主,我一个人定不了,大家都认为该给5分,就给5分。看第三道题,第三道题是一道选择题,40来年的村支书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你觉得下面几种情绪状态,哪一种情绪状态是最经常出现的,哪一种情绪状态是最不经常出现的。最经常出现的是哪一种状态?
吴仁宝:我这个人的情绪不同的跟人家特别的,我经常自豪的。
主持人:经常自豪,为什么呢?
吴仁宝:而且经常兴奋。
主持人:是性格,还是工作的需要?
吴仁宝:性格的关系,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经过风风雨雨很多的坎坎坷坷,但是我一直保持我的机制性,没有人挫伤我的积极性。焦虑、孤独我都不太出现的。
主持人:不太爱出现的,孤独、焦虑都不太出现,沮丧有吗?
吴仁宝:如果特别焦虑来说,有一件事情,该10天办的还没有办完,还要增加一天,这一天我就要比较有一点焦虑,其他没有了。
主持人:即便是孤独,即便是焦虑,也很快能够恢复到自豪和兴奋的状态之下。
吴仁宝:对。如果不这样,我的看法,我也不能当48年书记。
主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和关系在里面?
吴仁宝:一年得罪一个人,48个,一年得罪10个人,480个,华西1000多人,我统统与他们对立起来,所以要想开,什么时候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想到这样我就自豪,自己感觉到愉快。
主持人:这个问题等于回答了一半,因为第二部分你基本上没有什么情绪和状态。
吴仁宝:你不是讲要实在吗?
主持人:对,要讲得实在,讲得很实在,讲得很好,就是普通话不标准,扣一分,给你四分。
吴仁宝:好的。
主持人:四分也很好。
吴仁宝:很满意,照理我觉得应该给三分,你给了四分,很满意的。
主持人:既然吴书记答题那么厉害,我想是不是应该给你一个难度高一点的题。下一道题是一道抢答题,抢答题什么意思呢?你要在三秒钟之内就给出答案,是非常真实的,非常直接的,非常简洁的答案,并且非常具体。
吴仁宝:今天可能我碰到要最难了。
主持人:你觉得这个题会最难。
吴仁宝:你讲起来,我听了有点害怕,试试看。
主持人:现在开始,我先来数秒,三秒,看题,您有多少存款,三二一。
吴仁宝:我有150万,我也有。
主持人:真的假的?
吴仁宝:但是一般人都有500万、300万,最少100万。
主持人:你为什么这么愿意就说出来?
吴仁宝:我不说出来,我给你讲假话,而且今天是做节目,我对全国人讲假话,就对不起自己。
主持人:讲真话就好,150万有点少吧。
吴仁宝:不算少。
主持人:人家都是500万,你一个村支书怎么才150万?
吴仁宝:我不要它多,多的话可以有几千万,我有两句话,家有黄金数吨,一天我只能吃三顿,房子豪华,独占鳌头,一个人也只能占一张床位,这是对干部讲的。我现在住的房子还是70年代的。一年要给我500多万,最多一千多万,上面批给我的照标准,不拿。
主持人:你不拿给谁呢?留在哪儿呢?
吴仁宝:留在集体,大家有份,我要它有什么呢,实事求是。
主持人:你觉得用不了那么多?
吴仁宝:我华西的账从1961年到现在统统是全的。我的收入可以公布,我全村都是公布的。国家的公务人员公布,但是我农村村民也公布,他们都愿意,你什么时候去一下,你看到就知道了。
主持人:这道题回答得很快,而且很正确,刚才已经给过了,给了5分。
吴仁宝:你这个容易答,我还以为什么难题呢?
主持人:下个难题也不知道难不难了,看一看吧,填空题,这么多年来,您觉得您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吴仁宝:我最大的失误,改革开放以后思想不够解放。
主持人:回答得这么快?
吴仁宝:我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不敢负债,如果当时敢于负债了,华西发展还要快,所以耽误了。
主持人:现在还负不负债?
吴仁宝:现在还负一点,流动资金负的债,我是叫固定资产不借贷,原来叫流动资金三七开,慢慢的叫对半开,这个我就感到最大的失误。
主持人:你觉得这个失误给华西村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样不好的影响呢?
吴仁宝:带来的后果是速度慢了一点,但是跟现在社会上比又不算慢,但是以我们华西的条件,应当还要快一点,所以这种耽误最损失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反正听下来也是你自己给自己鸡蛋里再挑点骨头,跟人家比还是没慢下来,所以给个四分吧。
吴仁宝:好的。
主持人:既然你讲到农民,我觉得有一个特别实在的问题,而且华西村之所以被大家这么关注,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它真的给农民富裕起来的这么一个机会,并且是这么一个现实,大家都富起来了。但现在在中国还有很多的农民,他们可能生活条件还没有像华西村农民那么好。下一个问题,简答题,关于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农民,关于他们的收入增加问题,农民的增收问题,您作为40年的老支书,您要给其他的村支书们可以传递,可以让他们借鉴的最宝贵的一条支书经是什么?
吴仁宝:宝贵的一条,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主持人:太空了,我要给你2分了。
吴仁宝:我跟你详细地说,啥叫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说既不为上,也不为书,什么呢?一定要了解村情、民情、自己,这样来确定当时的千差万别,中国大了,你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什么路,什么路都有,你怎么去走。有的地方田多,没有条件办厂的,那么你就走自己的路,把农业产业化,不一定种粮食,那么种粮食可以的吧。这个也说不清楚,你要富起来,一定要从实事求是出发,不能哪里的经济好就学哪里的。
主持人:你这样等于没给人家经验,还是让人家按照当地实际来办。
吴仁宝:实际情况来办,其他没什么说法,靠扶贫也不行,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
主持人:我们两个人加起来给个5分,你给我5分。我们这是上半场的问卷,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我发现成绩不错,平均也有4.5分到接近5分的样子,你说吴书记这么多年有这么多记者采访你,好像感觉也没什么问题能难倒你的,其实你最怕人家问你什么?你最怕记者问你什么问题?最不愿意人家问你什么问题?
吴仁宝:我什么都不怕的,但是什么又怕。
主持人:所以今天特别敢讲真话,对吗?
吴仁宝:对。
主持人:上半场成绩不错,平均有4.5分,我觉得这个成绩可能来讲是小意思,毕竟我们是口头的,可能最实实在在的成绩就是你带给华西村村民的富裕的生活,接下来我们就再来看一个短片,看看华西村到底有多么富。
对于初次来到华西村的人来说,很难把这里和村庄这个词联系起来,因为这里根本看不到农田,围绕在村边的是这样一排排的厂房和铁架,这里更看不到低矮的村屋,眼前这些气派的别墅就是这个村庄了普通村民们的家。三年后,全村一万五千多名村民都将全部住进这样的别墅,这里也看不到农马车,轿车是这里极为普通的代步工具,这里的村民们户户有轿车,很多村民还开的是奔驰。华西村不大,原来只有0.96平方公里,但是这里却有很多全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比如90年代,他们就建立了这座全国最高的金塔,这是比颐和园的长廊更长的世界第一的全长一万米,这是专门为华西村村民修建的农民公园,在这里你还会经常看到很多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他们到这里不是来看古迹,就是想亲眼看看中国还有这样的农村,这样的农民。
提到华西村村民的幸福生活,还可以概括几个“不”字,比如村民吃饭不花钱,这里的村民基本生活实行按需分配,村民们日常消费的油盐柴米等基本生活物资,全部都由村里免费提供。村民就业不用发愁,华西村现在有四千多户15000多人,而村里现在的企业可以提供三万多人的就业机会,因此,只要愿意工作,村里保证让人人都有上岗的机会。养老不用操心,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可以领到四百到一千元的养老补贴。早在90年代末,华西村村民就已经过上了人均年收入6000美元的小康生活,现在华西村正在向着人均8000美元的中康水平迈进。
主持人:看完了在华西当个农民挺幸福的,住的房子比我们在北京住的还好,京郊才有。刚刚看完华西富裕的情况和农民的幸福生活,但是有一个题目很操心,华西村会不会被各方各面的表扬、赞扬、肯定给夸倒了?
吴仁宝:我看是夸不倒的。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自信夸不倒?
吴仁宝:夸我们实事求是是对我们一种鼓励,夸我们,我们绝不会自满,我们的夸和吃饭一样。
主持人:家常便饭。
吴仁宝:像家常便饭一样。
主持人:原来是这个原因,实事求是,给4分,因为这个问题不是太难。下一道题是一道怀疑题,我们有这样的怀疑,华西确实看上去非常富,而且你刚才提到的这些数字,我们也相信是真实的,但是还真是有人怀疑华西的数字是不是真实的。
吴仁宝:华西的富,我看是个谜。
主持人:你都说是一个谜?
吴仁宝:因为什么呢?同社会上不一样的。
主持人:什么意思,怎么个不一样?
吴仁宝:老百姓的富不同,首先有三个来源,像你的收入有工资和奖金,第一,华西的村民基本生活保障了,吃粮、油盐酱醋,一个人平均大大小小2800元钱。
主持人:一个月还是一年?
吴仁宝:一年。他吃的油盐酱醋都有。不仅这样,老年人活到100岁,他的子孙每个人可以拿一万块钱奖金。前年一家人奖37万,他37个人奖了37万。
主持人:37个子孙,一人一万块钱?
吴仁宝:37万。为什么敬老也要有具体措施?活到一百岁,子孙可以奖一万块钱一个人。
主持人:90岁呢?
吴仁宝:90岁奖一千元。
主持人:80岁呢?
吴仁宝:80岁100元。这样不同了,人家做不到的我做到了。特别到99岁那一年,一家人特别要养好她,要养到100岁,促使他对老人爱护,这一笔钱医药费还有报销。
主持人:这是一部分,第二部分?
吴仁宝:第二部分叫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工资加奖金,这个收入。第三笔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本分红,华西的钱、工资、奖金放在(集团公司)里边存,每年分红。
主持人:一年一分能分多少?
吴仁宝:一般的人家200万分10万。
主持人:有你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摆在这边,说明华西村的富是真富,而且这些钱确实是大家通过辛勤劳作来获得的。下面我就要打听打听,我这道题是瞎打听题。听说在华西村,姑娘、小伙都特别抢手,十几岁就已经被订购一空了,成为抢手的结婚对象了,是不是?
吴仁宝:这个是华西的新闻,什么新闻呢?就是说华西的小姑娘,男的都上门来了。
主持人:就是上门女婿,倒插门女婿。
吴仁宝:华西就户口来说只有增,没有减。这个没有假的。
主持人:看来这是真的,看来是确有其事,姑娘、小伙很抢手,这个瞎打听给四分,这个属于我们打听的。既然打听完了之后我们就要咨询一下,既然那么抢手,到华西当华西的村民,拿一张华西的绿卡是不是挺难的,除了嫁进去,或者是被娶进去之外,有没有其它的途径能够成为华西村的村民?
吴仁宝:两种,一个你确实是要有真的本事,在华西实践。
主持人:华西需要什么样的本事呢?
吴仁宝:他要能够搞经济,赚到钱,他来首先要买我的户口。
主持人:几多钱啊?
吴仁宝:大学生一万块钱,本科一万。
主持人:就可以买一张华西的户口?
吴仁宝:户口。高中两万,初中45岁以下的三万,年龄45岁以上的要四万。但是他来了,他一年就能赚回来了。
主持人:一年就能够赚到。
吴仁宝:也不止,一个大学生来一年,如果他有本事,他要拿10万、20万了。
主持人:这个信息给的很充分,就是可以买户口,就可以当你们的村民,这个解答很清楚,给5分。下一题,有关争议的,我听说当华西村民好是好,可是家里有多少钱,有多少财产,是要被你在万米长廊上公布的,所以大家就担心,有争议,是不是隐私权被你给破坏了?
吴仁宝:因为他是自愿的,这个不是他不要登的,实际上是公布的。
主持人:你为什么要有这个想法,把大家的财产都公布出来呢?
吴仁宝:公布出来让老百姓看看,而且不能搞假的。搞假的,我不能在本村,到这里或者是不认识的地方,可以搞假的。你搞假的,老百姓要闹的,要吵的。刚才说的隐私权,到底怎么去保护,他自己自愿了,我再来财产公布。他的现金不在内,这个实际上统统是股金。
主持人:这个题解答得也不错,咱也不能老给5分,不能老是给5分,意思意思,普通话不准再扣一分。下一道题,马上就要考完了,看看成绩怎么样。下一道题就是一道畅想题,其实说是畅想,我们还是也担忧在里面,毕竟你当了48年,也讲到华西能够有今天跟你在村支书的位置上待这么长时间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可是现在你要退下来了,没有了吴仁宝做掌舵人的华西村,它的未来发展前景还会像现在这么好吗?
吴仁宝:是很好,为什么好?我们传给他们一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传给他们一个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传给他们一个要为老百姓着想,不能忘了老百姓。老百姓想到的你要先想到,老百姓要办的事情,你先帮他办,不要喊着上门来办。我们新书记上去,他们都在走家访户,这样来了解,所以我的看法,这个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主持人:你真的放得下心吗?
吴仁宝:放得下心。放不下心我不放了,我干到80岁,不干了,随便他们怎么样了,所以我是为了华西的健康长寿才退的。
主持人:我就给你5分。我看结果,我觉得最终能够让老百姓得到很好的利益,华西人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最后一道题,作文题,因为我都听说了,华西的农民是最幸福的农民,我想听听吴书记对于华西人、华西农民所理解的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怎么样算是幸福,怎么跟人家介绍?
吴仁宝:幸福啊,刚刚说了,什么叫幸福,我们幸福不是单向的,就是要物质、精神双富有才幸福,老百姓要有票子,要有车子,还要有好的房子,还要教育好好孩子,最后还要讲面子。
主持人:把面子也放进去了。
吴仁宝:对,面子很重要,如果不要面子了,你什么都去干了。这叫五子,五子建设好了,他就幸福了,最大的幸福。
主持人:好,五子,我就给你5分。谢谢吴书记。没有给你准备毕业证书,特修证书。

吴协恩
2003年7月5日,做了 48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村里专门成立了一个总办公室,吴仁宝出任总办主任,成为村里的副手。他的四儿子吴协恩子承父业,成为华西村的领头人。一年多的努力之后,华西村的发展指标成为吴协恩给华西村更是给父亲交上的第一份试卷。
吴仁宝评价儿子:我给他打100分。
吴协恩当书记的第一年时间里,华西村的产值翻了一番,220亿的年产值是他的父亲吴仁宝48年创造产值的总和。但是,外界仍有不少人议论,那是因为老书记打下了厚的家底。吴仁宝卸任一年后,《新闻会客厅》专访了华西村的新书记,吴协恩。
主持人:你上台一年所创造的这样一个销售收入,就比得上过去那么多年的总和,难怪他要给你打一百分。
吴协恩:实际上,老书记给我打一百分,应该说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主持人: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吴协恩:我还是这样,60分。
主持人:才打60分?
吴协恩:对。因为华西的发展不是说去年我上任以后,今年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关键还是老一辈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勤奋打下来一个坚实的基础,不过我是上去以后,无非就是说都稍微完善了一下。
主持人:这么谦虚,把功劳都推到集体的身上,推到老一辈的身上,会不会对你来说有一点压力呀?
吴协恩:这是我的光荣,因为我是他的儿子嘛。但是作为我们下一代来说,关键还是要去继承、发扬他的一些好的东西,实事求是,因为华西村43年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也是一个风风雨雨的过程,华西村到今天确实来之不易。
主持人:我听刚才介绍,你爸爸是总办主任,总办主任是个什么职务?以前有吗?
吴协恩:以前没有,以前是各个办公室,比如村民办公室、村委办公室、基台公司办公室,比如说农业合资几个方面的,我们总称叫八办,八个办公室,他就当总办的主任。从工作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我们两个基本上这一年来的工作,村级这一块基本上还是我爸爸在管的,集团公司这一块可以说基本上放手让我们去干,就是经济这一块。在我内心来说他还是一把手。
主持人:他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吴协恩:实事求是说,过去就是希望我们独立,独立工作,就包括现在,开会的时候我们要征求他的意见,他都讲,他希望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
主持人:因为现在好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你跟老书记放在一起比,如果说真的放一起比,你觉得你的缺点在什么地方,
吴协恩:我过去讲过,我们兄弟四个跟父亲比,因为现在社会上摆在那里就是拿我跟老书记来比,我真不愿意比,但是如果真要比,我过去就讲,我们兄弟四个加起来都没法跟老书记比。
主持人:那你的意思你脱离不开他。
吴协恩:但是另一点来说,老书记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培养的是团队,所以我在家里跟爸爸开玩笑,我说我这个书记,最起码我现在还是这个感觉,谁来当这个书记都能做得好。
主持人:换谁都一样?
吴协恩:都做得好,就是我们班子成员当中的人来当这个书记位置,我认为他们都能做得好。
主持人:你感觉你做一把手跟你爸爸那个时候做一把手,你们在管理上会有什么不同?
吴协恩:应该说有些不同,特别是这一年当中,我感觉还是比较看得见的,就是说整个制度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比如说财务,今年我全部集中了,我们集团公司的财务全部集中到一起了,实际上今后会朝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方向去走,这一个变化应该说可能明后年还会更大。另一个,华西现在的情况跟以前完全不同了,现在到华西来工作的人比华西人要多出多少,95%以上是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人,这个情况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又在提出一个口号,今后只要到华西来的人都是华西人,只要为华西工作的人都是华西人,但是今后我的想法就是说,华西不仅仅是华西人,华西是属于社会的。如果今后我们华西人能转变到这一点上,华西会发展得更快。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吴仁宝与陈永贵——大寨与天下第一村的必然联系
李克勤(jixuie)题记:吴仁宝领导的华西村成为天下第一村,这是不争的事实。华西村搞的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那一套,而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走的是共同富裕之路。吴仁宝这个可爱的老头,不是资本家,而是得到华西人民拥戴的领导人,他最突出的形象是毛主席共产党培养的好干部,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官僚。我们在考察华西的成长之路时,不能不对吴仁宝领着华西人学大寨的经历,感到由衷地钦佩,那是一个有精神支撑,有方向导引,有战略规划,有战术配合,实实在在的艰苦创业过程。吴仁宝是名副其实的红色企业家,华西有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杰出创业者。
华西村是天下第一村,这和该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有直接关联,而吴仁宝是个农民,他直言不讳地说,当代农民,他最佩服陈永贵。事实上,这个天下第一村的确和大寨有着密切的联系。

吴仁宝和陈永贵一样,是懂得毛泽东思想的农民,他们善于领悟毛主席对于中国农村,对于中国农民,对于中国农业的深刻洞察力,同时又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吴仁宝是陈永贵的知音。
富裕起来以后,吴仁宝带着华西村的主要干部和村民代表,不远千里,来到了山西的大寨。
在虎头山上,他率领华西干部和村民代表向陈永贵墓庄严地三个鞠躬。
吴仁宝还同时向郭凤莲送去了华西村与大寨的几个合作支援项目。
吴仁宝曾多次对人说:在当代中国农民中,他最佩服陈永贵,并称陈有思想、有观点、有本事,是硬干出来的。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大寨之路》。吴仁宝捏着这份报纸在群众大会上朗读,从此大寨的陈永贵成为他的“偶像”,从陈的身上,当时36岁的村支书吴仁宝看到了华西村的未来。
他与村民一起绘制了“华西大队学大寨十五年发展远景规划图”,提前7年实现了目标。
应当说,在农业学大寨之前,中国农民有了一定的思想觉悟,但是还远远不够,这正是主席一直担心,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的大课题,他一直讲教育农民问题。
当陈永贵领导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出一条新路时,毛主席兴奋不已,经过大量的调查,毛主席党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吴仁宝在陈永贵和大寨那里,在学大寨的号召里面,创造性的读出新东西。
进入人民公社时期以后,中国农村开始了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这个时候的精神支撑到底是什么,却不能瞎起哄,必须要有审慎的思考,不能简单地照上级指示办,历史证明那是行不通的。陈永贵并不是整天高喊口号,而是把毛泽东思想的精神实质,用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
大寨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这一切都是在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导导引下进行的。
这和旧社会的完全不同,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不一样,与合作化时期的意识形态也有区别。
陈永贵无疑是中国农民的新型思想家,同时也是实干家。他不仅懂农业,懂种田,还对社会主义政治悟得很透。
在中国农村的政治挂帅,基础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对此,吴仁宝也悟得很深。有人总喜欢说他搞什么地下工厂,好像人民公社不准搞工业似的。
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这个工难道不是工业?
如果说有些基层干部没有领会毛主席的思想,对吴仁宝搞指手画脚的官僚主义那一套,那还说得过去,吴仁宝为了对付这些官僚主义行径,而策略的加以对待,那的确也是事实。
吴仁宝通过走群众路线,和华西人民共同制定的“十五年规划”重点是兴修灌溉渠道,建设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将全大队分散的十二自然村合并成一个华西村。
平整土地的措施和建成吨粮田的目标,在1964年听起来多少有点天方夜谭的意味。因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纲要对江南农村的要求不过是亩产800斤。
尽管有一些风言风语,吴仁宝还是坚持带领社员们开始实施十五年规划。
那是一个艰苦岁月,除了一个美好的远景规划,除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步骤,更多的还是靠着华西社员们的双手一锹一担干出来的,而且一干就是七年。 这和大寨人一样。
1972年,提出十五规划之后的八年,华西大队的粮食达到亩产2100斤,终于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吴仁宝和华西大队都成为当时苏州地区和江苏省的农业生产先进典型。
而早在1969年,华西大队的粮食亩产就达到了1423斤,人均分配口粮590斤,现金130元。应该说是初步改变了过去华西穷困的面貌,步入了全国农村的先进行列。
要想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就必须购买机械设备,修建和完善水利、水电设施,这些资金却没有着落。
另一方面,从1961年到1968年,全村劳动力增加142人,而土地仅仅增加了6亩。这时候,吴仁宝敏锐地发觉人均土地面积在大幅下降,如果这样下去,华西大队势必成为又一个“高产穷队”。
为了避免华西成为“高产穷队”,吴仁宝准备建一个小五金厂,由于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小五金厂的地址选在杂草丛生、树木茂密的水塘边上。为了不被外人发现,他们首先筑起了一道围墙,这时候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村子内部的意见不难统一,小五金厂偷偷摸摸地建起来了。但是当时,华西大队已经成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来村子里参观取经的人是络绎不绝,这给小五金厂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万无一失,小五金厂干脆白天关门,夜里开工。
就这样一个地下作坊似的小五金厂就这样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十年的时间里,它实现了近300万元的产值,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上面,为吴仁宝提前八年实现他的十五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小五金厂让吴仁宝尝到了办工业的甜头,坚定了他“无工不富”的发展思路,为以后华西的工业化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之后,吴仁宝被调到江阴县任县委副书记、书记。虽说时间不长,但是这段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胆识。后来他继续回到华西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可他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了很大的不同,可以说,这一起一落让村官吴仁宝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带头人。
华西村成为全国闻名的“农业学大寨”样板大队,在江浙一带,华西村的地位和风光可比大寨,吴仁宝则赫然是“陈永贵式”的好干部。
在1975年10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新华社记者还曾用充满激情的笔触描写过华西村:“华西大队认真学大寨十一年,过去粮食亩产超一吨,今年可达2400斤……吴仁宝同志向自己提出了五项要求……四是百分之八十的力量用于抓农业,百分之十的地方财力用于农业机械化,把各行各业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五是继续抓好六十四个先进大队,同时帮助六个后进公社赶上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一万人的理论队伍,一万人的科学技术队伍。他还向全省代表讲了改土治水、作物品种布局、秋肥造田、平整土地的规划,他把自己的蓝图编成了一首诗:九十万人民心向党,七十万亩田成方,六万山地换新装,五业发展六畜旺,社员人人喜洋洋。”
这样  吴仁宝的报道充斥了一大串看上去确凿的、闪闪发光的数据,它曾经引得81岁的文学家叶圣陶激动不已,这位苏州人据此写了一首很长的赞美诗,其中有“仁宝同志江阴众,英雄业绩维仔肩,更思举国数千县,孰不能如江阴焉”之句。
1976年10月1日华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当年接待35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计841人。
1978年,吴仁宝盘点过华西村的家底,共有固定资产100万元,银行存款100万元,另外还存有三年的口粮,这在全国的数千乡村中可谓富甲一时。在当时,一包烟的价格是0.2元,整个江阴县的工农业总产值也仅仅数亿元而已。
就这样,吴仁宝用一种很特殊的方式改造他的家乡,197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再次报道了华西村,题目是《农民热爱这样的社会主义》,同时还配发了“本报评论员”文章《华西的经验说明了什么》,这是当年度这家“中国第一媒体”对全国乡村最高规格的报道。
这就是吴仁宝带领的华西人学习大寨精神的真实表现。
通过学大寨,吴仁宝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他对如何当一个领导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如果说毛主席、周总理这样的伟人离吴仁宝还是比较远的话,那么陈永贵就比较近,而陈永贵给吴仁宝的启示,和影响力那就大得惊人了。
说吴仁宝是陈永贵式的干部,就说明吴仁宝把大寨精神学的很到家,也就是说他学的是精神实质,而不是花架子。
而要说吴仁宝的过人之处,就是他在学大寨的起步阶段,就大家制定了那个一直为人所忽视的《华西大队学大寨十五年发展远景规划图》。
这用现在的话说,叫做战略管理,一般的企业家未必有这个能力做这项工作。
而吴仁宝做了,并且做到了,做好了。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啊!
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些历史的细节,吴仁宝同志是党的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而陈永贵是这两届党代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吴仁宝和陈永贵,都是具有创业精神的红色企业家,他们领导的企业不是私有制的公司,而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农村村落。他们企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企业的员工是人民公社的社员。
他们的企业的文化是毛泽东文化。
吴仁宝在陈永贵之后,在新时代同样创造了奇迹,这种奇迹是在学大寨的基础上取得的。
所以,吴仁宝深情地意味深长地表达了他对陈永贵的佩服之情!
写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那位培养了陈永贵、吴仁宝等等一大批社会主义红色企业家的伟人,当他说的“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在华西这个天下第一村实现的时候,我们不能对他的超人智慧,超凡想象力所折服。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参考:毛泽东称华西村“这是农村光明灿烂的希望!”[2010-10-27 08:01]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01B960FDA5.html
土企业家的土气与洋气[2010-10-12 10:24]
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5A267DAD.html
许世友:瞧瞧人家吴仁宝[2010-10-12 08:04]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83E2C7DAD.html
华西村的高度、广度与深度[2010-09-24 09:30]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AF042C07DAD.html
华西村的共富经验不能学来吗?请看双丘村的回答[2009-07-09 08:24]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951B69FDAD.html
吴仁宝的企业家之道:逆势之思,顺势之为(《中国集体经济》杂志发表该文)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5BCEBCA7DA5.html
毛主席为合作化的“群众领袖”而兴奋[2011-01-10 13:29]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25AE75FDA5.html
陈永贵的政治挂帅里包含有企业家精神[2009-06-11 10:55]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25121CFDAD.html
毛泽东政治风度与村落土企业家的崛起[2009-06-20 09:39]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745A48B7DAD.html
学在华工:从朱九思到李培根校长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785DAFDAD.html
城市文明要有城市文化支撑:读新民大哥一文有感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62A547DA5.html
在大方向上要讲做什么,还要讲不做什么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79537FDA5.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news.asp?id=768
欢迎交流:历史印证了毛泽东 - jixuie.home.news.cn
李克勤济学网http://www.like-qin.com/
李克勤(jixuie)文集http://www.wyzxsx.com/ShowAuthor.asp?ChannelID=1&AuthorName=%C0%EE%BF%CB%C7%DA%A3%A8jixuie%A3%A9
原文地址:陈永贵是吴仁宝最佩服的农民:大寨与天下第一村1http://jixuie.home.news.cn/blog/a/01010002E05A0B48A1BFFDAD.html
http://www.like-qin.com/showart.asp?id=989
关键字:毛泽东文化陈永贵吴仁宝学大寨天下第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