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龙820手机哪个好:现代教师人格塑造 谈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功能及其运用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误区及注意事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1:13:47

现代教师人格塑造

    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人格是一种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教育力量,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当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那么,什么叫做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在此,我与大家做一次共同的探讨。
    一、什么叫教师人格?
    人格是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但人格不仅仅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它带有职业的烙印,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模式要求。
    教师职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和要求,也是教师人格的基本要求和精华。
    所谓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信息鉴别者、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格又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系和文化道德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通过教师个体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格、精神素养、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教师的人格模式要求应当先于、高天和优于其他职业的人格模式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人格是全社会的表率。
    二、教师人格的作用与价值。
    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始终承担着传衍文化、传播知识、繁荣学术、阐扬科学的光荣使命;起着开启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为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扫除愚昧落后,改良社会风气习俗,培养年轻一代人才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这里面教师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1、教师人格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有人曾比喻说,学生好比洁白无瑕的银幕,教师好似清晰的胶片,胶片上的各种形象总是要无可掩饰地投映到洁白无瑕的银幕上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又十分重要的教育影响。
    教师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教师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人”之前所直接接触的除父母之外的最主要对象,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尊敬的人,学生区别于成年人的特点在于人格未定型、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立德志、塑人格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具有不稳定性,人格都尚未健全,对于善、恶、高尚、卑劣等问题还缺乏切身的体验和成熟的看法,他们由于知识面和生活阅历的局限,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摄入学生的眼里,印在学生心中,都会对学生人格形成产生影响。有人就比喻说学生的眼睛像“摄影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像“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息经过储存和处理,就会指导他们的行动。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必然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是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自己的老师,如同植物具有“向阳性”和“向水性”一样,学生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思想、品德、感情、意志、日常言行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琢磨着,模仿着。可以说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接物等,都会给学生以影响,甚至连教师的日常板书、服饰、发型 、语言举止,学生都爱模仿,有这样一件小事,某校一位教师在上课写板书前,总是习惯的折断粉笔顶端坚硬的部分,并“潇洒”地将它扔在地上,没多久,他就惊奇地发现,全班学生都尤而效之,学会了折断粉笔,“潇洒”地掷于地上。
    可见,教师高尚的人格,自觉的良好行为,常被学生所效仿,同样,教师不好的习惯,不自觉的行为,也会被学生所效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不仅仅是在用知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用自己的灵魂去“传授”品格,那种“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要好得多。
    2、教师人格对教育的调节作用。
    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影响,并且在教育实践中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某大学曾在校园内进行过一次广泛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学生最崇拜的教师是谁?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学生最崇拜的几位教师并不是在学术上最有造诣的人,而是认真教书育人,待学生特别诚恳,一心一意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的人。这次问卷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学生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与人格力量这两方面,更看重的是教师的人格力量。
    在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调节这些关系,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自然要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靠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章制度和纪律等,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调节措施是不够的,这种刻板的行政手段不能迅速地,准确地反映出教育过程中随时产生的各种难以预料的矛盾,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调节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这就需要有一种来自教师自身的更灵活的和处处能起作用的调节力量——教师的人格,这是教育过程中一切的法规、制度都无法代替的。例如:学生不努力这一现象,任何一种行政手段也难以奏效。可是,教师以其自觉刻苦的钻研精神、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态度,去影响、启迪和感召学生的心灵,则使之幡然醒悟。这就是教师人格神奇的调节作用。
    教师高尚的人格有利于调节教师个人与教育事业,教师职业的关系,也有利于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负有教育的责任,可以向学生提出种种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行,同时又有责任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怀疑,存有戒心,甚至逆反心理,师生间就无法维持正常和谐的关系,更不可能融洽,教育效果将不堪设想,而如果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反感、甚至厌恶,师生之间出现对立情绪,那也难以谈及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研究表明,教师的行为类型与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专家把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为四种类型:一是为榜样,具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情感和严于律已、以身作则的精神;二是做良师,具有对祖国未来、学生前途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三是胜父母,具有超越父母之爱的崇高师爱;四是如朋友,具有与学生情感沟通的能力,并能使沟通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渠道。
    教师的人格不仅可以调节师生关系,对于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其他人际关系,如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师人格对社会的影响作用。
    教师人格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而且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启蒙者和设计者,同时也是社会风气的促进者,教师人格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发挥出来:         1通过学生影响社会,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2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社会活动影响社会; 3通过教师人格对家庭、亲友、邻里的影响来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队伍,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教师与广大人民有着密切地接触,其人格品质、特别是理想情操、精神风貌,都会直接作用于社会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像雨果说的那样:“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
    4、教师的人格对自身具有完善作用
    教师的人格具有完善作用,即教师的人格能反过来影响教师自己、调节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行动,良好的人格有利于提高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教师本人心理生活在较高水平上健康运转、调整教师的自觉行为,不断完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自我完善,实质上就是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技能,高超的审美能力,健全的身心等方面。教师是生活在社会现实中的,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发展都给教师的生活、工作、思想、感情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教师工作中的各方面利益矛盾冲突,生活中的苦与乐,工作的难与易、待遇的高与低等,都需要教师正确地对待,需要高尚人格的自我调节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现实矛盾的问题,纠正与社会要求相悖的各种思想和行为,保证心理生活的健康运转,愉快地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现代教师人格的塑造与修养
    教师人格的塑造,是每一位教师人格境界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自我教育过程,步入21世纪,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做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实现教师人格境界的升华,
    1、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和原则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劳作、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这对教师人格塑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为现代教师人格塑造指名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方向性原则。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教师要做传播知识和真理的人。
    (2)协调性原则。教师人格塑造的协调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人格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识、才、学、体协调发展。真善美和谐统一。
    (3)统一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人格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知与行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投身实践活动。经常做人格自测与评估,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反思”,“慎独”和“兼听”,使自己的人格不断推向新境界。
    2.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
    (1)强化教师意识,发掘塑造动力
    教师意识指自己对教师身份,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认识,强化教师意识就是每一位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我是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认识到“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强烈自豪感和责任感,不断强化上进的信心,发挥自身的个性特长、自觉地锻炼自己、促进自身的发展。         
    (2)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塑造方向
    人们从事客观世界的改造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要学习,同样,从事改造主观世界的运动同样需要知识,也必须学习,拒绝学习,把自己局限在个人实践的狭小范围内,单纯凭借“良心发现”进行修养和塑造,这是既不能深化,也不能持久的,并会因方向不明而陷入盲目、那么我们应学习什么呢?
    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②学习现代教师塑造理论。了解人格塑造的一般规律。
    ③向优秀教师、名师学习。把握明确方向。
    (3)投身教育实践、积累情感体验
    投身实践、积累体验是完成塑造人格全过程的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投身于教育实践中刻苦锻炼才能不断地积累情感体验,提高人格意识水平。也只有投身于教育实践,才能更好地克服和纠正个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使自己的人格不断趋于完善。
    (4)不断自我激励、加大塑造力度
    不断激励,就是教师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鼓励自己为达到更高教师人格水平而努力的过程,是教师进行人格塑造的保障,它的作用和目的是激发教师进行自我修养和塑造的内在动力,强化和磨练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的毅力。
    综上所述,教师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人格意识——明确方向——实践体验——不断激励”。
    3.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
    (1)具有强烈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2)具有稳定而持久的职业能力。
    (3)强烈的事业心和上进心。
    (4)具有获取成就的强烈动机与欲望。
    (5)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兴趣
    (6)具有良好的性格特质。
    (7)对教育教学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4.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  ——  教书匠,即灌输型教师,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他们唯上、唯书、唯教参,缺乏主见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上课的注意中心都是知识,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灌”。
    境界二  ——  能师,即智慧型教师,其特点是术业有专攻,对学术、专业有专门的研究,不但有学问,而且有教育智慧。特点是:能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经常地、时不时地冒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从而逐步地提高悟性,增长智慧,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对教材吃得很透,教材内容理解深刻,有独到的见解,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善于启发调动学生,教学方法运用灵活,教学有绝招。
    境界三  —— 人师,这是教师修养的最高境界,不但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灵的影响深刻而且久远。人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疑,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忘,想学生所会,想学生所乐,以高度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出神入化地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用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人师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人师的教学已进入最高境界——不教之教。其特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与学生平等对话,启发学生的心智;形成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能够将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师的成长是一种自觉地追求,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一首永远谱写不完的诗篇和乐章。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育;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教师。教育赋予我们以智慧和美德,赋予社会以进步和光明。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法水平和层次,塑造我们自己完美的的教师人格。

谈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功能及其运用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研究都是围绕学科自身进行的,诸如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等,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评语的育人功能。而许多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有良好的观察、倾听和谈话的技能。他们很注重教学评语对学生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评语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课堂教学评语,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是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申某个细节正确与否的一种语言描述。我们主张积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因为它是学生及时了解自我、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还是沟通思想情惑、推进积极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消极的课堂教学评语,则会干扰课堂教学的进行,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对形成学生积极的思维起副作用。
    在具休教学中,这些积极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做法。
    一、反馈信息功能
    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对知识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学习中的差距,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节学习过程节,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赞同的评定,是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满足、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促成其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实数a,b满足a2-3a=l,b2-3b=1且a不等于b,求代数式a+b的值。一般同学有惯性思维,一直在想求a与b的值,而有一位同学反映很快,换个角度思考,把a、b看成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将复杂问题一下子解决了。不少同学非常羡慕,这时教师作如下评语:“你能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善于居学活用知识,寻求捷径,很快有了答案,说明你对概念有很好的掌握。长时间下去,你的思维一定会更加活跃,将来你仍有希望取得类似成功,或更大的成功!”短短的一段评语,不仅是对学生平时努力的肯定,使其产生兴奋,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此刻喜悦的心情,其效益也会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其一生。                      二 、激励启示功能
    教师的评语,可指明学生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解题方法的繁与简、速度的快与慢、思路的敏捷程度、广阔程度,作业书写的好与环,以及要改迸的途径等,它会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例如,在一节数学公开课上,学生完成了对题目的板演,执教老师问:同学们看,该同学做的对不对?“对”几乎是齐声回答。“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这时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认为该同学虽然把题做对了,但他的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不说,还不用直尺画数轴,结果把数轴画的像弧线…”老师频频点头,并投去赞同的目光,“这个同学说得很对,因为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我想这是该课成功的地方之一。
    再如,在课堂上提问时,有的同学不举手就喊,这时教师说:“我喜欢xx同学发言先举手。”以及纠正作业时,“某某同学的作业总是全对,解法简捷,书写流畅。”这种评价效果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榜样”的作用。
    三、调节教学功能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的评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活动迸行认真的分析和评估,既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记住学习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又可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客观的把握这些问题,及时改迸教法,因材施教,使教学过程始终完善、和谐地迸行。
    例如,在学习几何——“矩形”一节的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点P是矩形ABCD内的一点,求证:PA2+PC2=PB2十PD2。在对题目进行演变时,有位同学提出:“如果点P离开矩形平面‘遨游太空’,上述结论仍然不变!”,全体同学哗然。这时教师对学生说:“这位同学善于想像,且题目演变合理,将来你能成为一个数学诗人。但证明要画一个立体图形,有兴趣的可以课后做一做,到了高中你还会继续研究”。通过教师的一席话,学生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注意力立即被拉了回来。
    四、自我评价功能
    布鲁姆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前的准备机制,比教师的授课更重要,而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则是他门学会独立学习的重要标志。学生依据经常获得的外部评价经验,逐渐培养起自我评价能力。而教师的评价往往也可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所以教师给予学生的评语,对学生加深自我了解,促进努力,将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并开始注意评价自己。下面是几位同学学习数学的感受:“我平时很喜欢学习数学,愿意欣赏它的美,甚至在语文、英语课堂上岂在偷偷地做题,因为问题解决后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喜悦,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的令人激动与陶醉啊!教师越激励,我就越有劲,所以我经常想获得这种刺激与荣耀。”有的学生结合教师给他的评语,时常这样评价自己:“我学数学比较呆板,一见题目就想套公式用定理,老老实实的硬算,所以题目做得很繁,作业、考试老觉得时间不够,吃尽了苦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讲究方法,重视思维训练,慢慢的改变了原来的习惯,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还有的同学认为“基本概念清晰,但运算怕繁;做几何题时总找不到思路”。更有同学感到自己对数学的意识不够强,“脑子中没有数学细胞,数学是我心中的恐惧所在,多次为没有好的分数而难过。”等等。总之,差不多所有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均有一个基本合理的评价。这对学生充实、完善、提升自我是大有好处的。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类型广泛,不同的评语收益不同,功能各异,如何运用它,怎样发挥其功能,使课堂教学高效高质呢?
    一、要积极鼓励,忌讽刺挖苦
    评语是一门艺木,对学生的评语要精心设计,使其丰富多彩。有时不一定正好“对准”学生,不妨换一个角度,效果还可能更好。例如有位同学在全国数学竟赛申获奖,当教师在全班面前宣布这一消息时,全体同学情绪高涨,教师也情不自禁的发出感慨:“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或用英语“I love you!”、“Iam happy for your success!”短短一语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
    二、要客观公正,忌袒护偏见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常会被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所左右,教师一定要克服两种偏见:对后进的学生评价过于严格,而对自己喜欢的学生评价过高。所以对优秀学生的评价应尽可能客观,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同时要不失时机的提醒他们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使他们懂得“在成功的延长线上不一定仍是成功”。而对差生也可采用肯定的评语,表扬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尝试成功的休验,增强他们的自尊和学习的自信心。
    三、要及时准确,忌陈调滥词
    要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结果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准确的,富有启发性的评语,并在评语中给予具体、巧妙的暗示或点拨。比如:“你解题的思路过于‘正规’,请利用特殊位置或特殊元素寻求解题途径”,“数形结合,奇迹就在你的眼前”等等。
    四、要融入情感,忌有口无心
    情感是意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教学过程有着强化或弱化的作用。所以,评语尽可能带点感情色彩,以达到既可对学生学习做出公正的评价,又可密切师生关系的目的。
    最后还需指出,课堂教学评语,一定要把握好“度”。评而有据,言之有情,贵在恰当,务求适时。一定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去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误区及注意事项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结合、优化教学?我们必须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和误区。
1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伏势
1.l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拼、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那么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1]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猜测和尝试,对数学对象进行多重表征,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讽。通过数学实验激发学生
创新的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1.3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画图、擦墨板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授更多的内容,充实课堂,从而增加课堂信息密度。
1.4图形直观、动态,便于学生理解
    在几何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几何图形的变化、运动过程模拟演示出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其体化。但要处理好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数学思维以抽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过分地依赖具体形象,则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由于传统教学偏重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偏差。
2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
2.1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
    有的数学课件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替“黑板板书”,上课教师只需点击鼠标,对其它教学手段置之不理,使课堂由“入灌”变成“机灌”这些只是简单应用了计算机的演示功能,教师成了播放员,学生成了观众。从课堂教学效益角度讲,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得清清楚楚的知识点,如集合,教师就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学生身体健康角度讲,过多过滥的电子板书,有损学生的视力,容易产生眼睛疲劳,反而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机。
2.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现代化教学,就是一堂好课
    为了使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方了“公开课”、
“评比课”而使用计算机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应是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时通过教师的语言、板演、手势及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提问等反馈手段,教师灵活掌握教学策略,因势利导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人格影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而计算机所具有的功能加强大的计算和信息处理功能、直观化。甚至动态效果,也是传统手段无法匹敌的,所以不能厚此薄彼,应二者优势互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使学生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提倡的,用它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问题,或难以实现的问题,似乎更有价值。
2.3过分追求快节奏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以“电子板书“代表“黑板板书”,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巳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思考,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有一个过程)的关系。
2.4入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
    有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以计算机的演示代替了教师的教,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一人一机或两人一机,以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学生参与课堂限于在计算机上做题,当学生答对时,屏幕
显示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类似的表扬词条,当学生答错时,显示出“再想想”等,事实上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选择题或填空题是方便的,而完成解答题就很困难,姑且不谈证明题的思路设计,就是数学表达式的输入就存在严重的障碍。计算机并不利于学生的笔头及口头表达与相互交流,而这些利用传统教学的的纸和黑板倒更方便。[2]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必需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手势,哪怕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有时在提高教学效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的培养。
3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效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现代教师要改变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但现在也不是告别“黑板+粉笔”的时代,不是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表面上看,教师的讲课时间少了,绝对权威地位减弱了,而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信息内化”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中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既要使中小学教师建立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人
的现代化,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论,才能对教育的实践过程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评价,才能保证教育
改革的正确方向。[3]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给数学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动,但计算机不是决定性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是信息时代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3.2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首先,不能把是否应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评价一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应该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是否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培训。[4]
3.3适时、适量、适当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可以由教师讲清楚,由其他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在中学数学中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函数图像问题、定值问题、轨迹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5]
    并非一堂课全程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样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其它教学手段又无法实现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能体现其价值,防止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
    教师设计课件,不要只注重外在形式,应注重实效,应遵循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注意力规律。
3.4注重交互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及时反馈
    计算机辅助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计算机和学生可以进行对话(当然不是以人机对话取代人际对话),在设计课件时+不要只出现简单的“对话”,比如可以采用超文本结构,学生与教师可以在课件运行时改变与控制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顺序,不仅能呈现信息,而且能接受学生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并对回答给予判断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实现自主学习创造环境,避免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实现因材施教。启发性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如前所述,反馈信息带有一些启发性,不仅仅是“你真聪明!”或“再思考!”的字样。
    事实看来计算机已经走入了中学数学课堂,但并没有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信息素养都有待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的水平有待提高,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较少。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应增强启发性、交互性、针对性以及反馈的多样性。
    笔者以为,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还要延伸到课外,目前一些课本搬家的练习软件令人担忧,应进一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