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休闲鞋男鞋图片:百年喻家风雨路 见证大武汉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33:27
  百年喻家风雨路    见证大武汉变迁    辛亥老人喻育之,在他的百年人生传奇中,亲眼见证了辛亥革命、二七大罢工、两次国共合作等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历史;自他始,家中孩子们个个优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大施拳脚,如今喻家的第四代也已经在学校崭露头角。喻家的百年,也是武汉的百年;喻家生活中的波澜,也见证了大武汉的百年变迁。    如今,喻育之的4个儿女年龄均在70岁以上,身体健康。昨日,76岁的喻安澜和70岁的喻一安向记者讲述了喻家的百年历程。    1889年12月31日,喻育之出生于黄陂的一个农商之家。1910年,喻育之考入武昌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习。1911年10月10日傍晚,工程八营方向忽然传来了枪声,喻育之随同学们一拥而上,来到楚望台军械库,每人领到毛瑟枪一支和子弹若干发,参加了攻打总督府的战斗。在阳夏保卫战中,喻育之加入敢死队,和前来镇压的清军殊死战斗。在如今汉口球场街的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俗称“六大堆”),喻育之也曾在碑文上题字。“父亲总是说,自己也差一点就埋在这六大堆中了。”喻安澜说。    喻育之和施洋都出生于1889年,所以互称“庚兄”。施洋为逃避吴佩孚的追捕,隐居在喻育之的住处。1923年,平汉铁路工人大罢工,2月7日,施洋在汉口花楼街寓所被捕,牺牲后陈尸荒野,刽子手扬言“谁敢为施洋收尸,谁就是他的同党!”喻育之闻讯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与大哥喻镜清一起将施洋入殓安葬于洪山。    抗战胜利后,喻育之谢绝了菲律宾好友戴愧生的邀请,毅然留下来,参加了武汉和平运动。全国解放后,喻育之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如今,黄鹤楼主楼最高处东面巨大匾额上的“楚天极目”四个大字,就是喻育之在他98岁时题的。“那古朴、端庄、苍劲的笔法,凝聚了父亲一生的心血。”喻安澜说。    骄傲:    父亲与孙中山八次见面    “父亲在他百岁寿辰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曾无限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做的最大的两件事,一是参与了推翻两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二是八次面聆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喻安澜说。    喻育之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就在武汉。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武昌成立湖北陆军测量局,喻育之在此任科员。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辞去大总统后,应副总统、湖北都督黎元洪的邀请来到武汉,准备在汉停留5日。4月10日,湖北军政界在武昌黄土坡外语专科学校,举行欢迎孙先生大会,到会人员约300多人。当时,喻育之现场聆听了孙先生的讲话。    孙先生身穿长褂,神采奕奕,他首先对参加起义的军政界同志表示慰问和敬意,接着作了题为《共和与自由之真谛》的演说,对革命同志不同意他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产生不安的情绪作了说明。他说:“我之辞职原因,一在速享国民的自由;二在尽瘁于社会事业;三在避免流血,结束战争。”还说:“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此后直至1924年,喻育之先后见到孙中山先生达8次之多。在这其中,既有孙中山帮助喻育之在上海办《救国日报》,也有在武汉时,喻育之将好友施洋引荐给孙中山。    第二代:受文人父亲影响深    “父亲一直到晚年,还一直保留着爱读书看报、经常练毛笔字的习惯,这对我们全家人都影响很大。”喻育之的小儿子,今年70岁的喻一安说,“我们家兄妹几个,基本上都读了大学,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    1938年武汉大会战失败后,喻育之举家逃难前往重庆万县。直到1945年才又重回武汉。解放后,喻育之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父亲当时的工资是166块,是全市平均工资的4倍,但他一直淡泊名利,喜欢仗义疏财,一直租房子住,直至他去世,他名下没有一栋房子。”    喻一安虽是家里惟一未读成大学的成员,但他依旧乐观,坚持自学,之后当过工人,当过临时老师,最后成为了《老年文汇报》的一名记者。喻一安受父亲的文人精神影响颇深,喜爱画画、唱京戏、写文章,经常向各类报刊投稿。“最多的时候,我一年曾向《武汉晚报》投过100多篇稿子!”喻一安骄傲地说,“我的漫画作品、儿童文学也多次获奖。”    “最近,我在写关于父亲的事,有几篇已经发到了辛亥革命网上,”喻一安说,“手头一篇《喻育之与施洋的生死之交》正准备发表。”    后人: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80岁了,之前是南海160号的船长,他的一儿一女均是医生;大姐喻安澜与二姐喻安荣,当年都是湘雅医学院的高材生,在武汉的医院呆到退休,儿女们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有的出国当了律师,有的在武汉开广告公司。”    喻一安的两个儿子,一个是东风神龙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一个在建设银行当领导。“我的孙女也不简单,读书特别厉害,现在在华师一附中的‘火箭班’。”    他的小孙子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特别爱听爷爷讲太爷爷当年的革命故事。喻一安前几天才跟小孙子讲了当年的一段故事:太爷爷喻育之在学校时,领头号召大家剪辫子,在签名表决心时,谁也不敢第一个签名,都怕以后“枪打出头鸟”。喻育之想了个办法,找了一个铜盆,上面画一个圆圈,让大家在圈中签名,这样就看不出谁是第一个了,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大家都签了名,上百名同学辫子全部剪了。小孙子听完后,边拍手边说:“太爷爷想的办法真好!”    “如今我们儿孙满堂,日子越过越好,也都是发展中的武汉带给我们的,”喻一安说,“父亲常教育我们:他之所以长寿,首先在于无愧于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不取非分之财,于心无愧而自安。我会将父亲的精神传递下去。”
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11-10/04/content_4900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