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寄存价格: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12:29
2011-1-11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之间,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人口则为佛教徒和其他宗教的信仰者。克什米尔包括6个部分: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克。其中克什米尔谷地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查谟则是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地区。拉达克的主体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与我国的西藏较为相近。克什米尔地区使用的语言主要是乌尔都语、克什米尔语、多格尔语等。

  克什米尔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境内的山脉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整个地区几乎是群山环绕,山峰耸立,闻名于世的喀喇昆仑山脉沿克什米尔的西北边缘而立,奇伟的喃咖峰高耸入云。克什米尔的高山之巅多是常年积雪,从而为克什米尔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克什米尔地区河湖众多,河流多从山谷穿过,湖泊常傍依于高山,其中,吉鲁木河是克什米尔主要的河流,全长273公里,可以航行。最大的湖泊是芜拉湖。

  克什米尔是一个天然的旅游圣地,曾享有“东方的瑞士”之美誉。克什米尔夏季凉爽,空气清新。它那高入云霄的雪景、低深的河流、汹涌的小川、平静的湖泽和奇异的花果引得无数游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克什米尔地区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等;刺绣、地毯、石刻等手工制品颇负盛名。

  由于印巴分治后一直在克什米尔冲突不断,目前克什米尔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克什米尔地区的雪山、冰川及流经克什米尔的印度河等均受到严重污染,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农作物的生长都面临直接的威胁。

  克什米尔原属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1947年8月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土邦王为信仰印度教的哈里·辛格大公,当时他在是独立还是加入印巴问题上尚未作出最后决定。1947年10月,当骁勇善战的帕坦族军队从巴基斯坦西部边界地区突入克什米尔时,哈里·辛格不得不作出抉择决定同意加入印度。印度随即迅速派遣军队进驻克什米尔。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印军把帕坦人和增援的巴基斯坦军队推回到紧挨着克什米尔谷地的西部地区。

  1949年1月,通过联合国的调停,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它起自查谟和阿克努尔的西边,蜿蜒向北,到达蓬奇和乌里的西边,向东转弯到达卡普瓦拉北边,然后到达格尔吉尔正北的一个山峰。这条线向北拐,直达没有划定停火线的锡亚琴冰川地区。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占克什米尔土地的2/3,人口的3/4,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正式称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占克什米尔土地的1/3,人口的1/4,首府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开始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和控制区内重兵布防。目前,印度部署了12个师,巴基斯坦则驻防有17个师,形成军事对峙状态。

  克什米尔土邦王哈里·辛格在加入印度后不久被其反对派———查谟和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领导人谢赫·阿卜杜拉取代,后者领导了第一届查谟和克什米尔紧急状态政府。印度给予其管辖的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即印度只负责克什米尔的国防、外交和交通,其他方面均由当地自治。1953年,阿卜杜拉因主张独立被印方投进监狱,其位置由亲印的政治力量代之。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阿卜杜拉再次复出执政,并极力维护克什米尔的自治。1977年,克什米尔开始实行民主选举,阿卜杜拉领导的国民会议党赢得邦议会的多数议席。1982年谢赫·阿卜杜拉辞世,其子法鲁克·阿卜杜拉继位,开始疏远英·甘地政府,遭致打击,1984年失去克什米尔首席部长职位。1986年在拉·甘地执政时复位。1990年克什米尔实行“邦长统治”后,邦长贾格莫汗直接控制了该邦。1996年10月,印度决定在克什米尔成立民选政府,法鲁克·阿卜杜拉重掌权柄,组阁执政至今。印控克什米尔的主要反对党是“泛党自由大会”,该党主张查谟和克什米尔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主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克什米尔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 ”,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2/3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1/3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后,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