髅髅宫歌留多h本子:消化性溃疡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21:32:44
  

消化性溃疡病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

目录

定义
平衡状态
原因
现代医学病理
特征
显著地位
重要作用
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1. 情志所伤
  2. 饮食所伤
  3. 脾胃虚弱
  4. 溃疡的病机
  5. 临床表现
  • 病情发作期
  • 诊断
  • 诊断标准
    1. 慢性病周期性发作
    2. 集中征象
    3. 内镜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鉴别诊断
  • 本病的鉴别
    1. 胃癌
    2. 十二指肠炎
    3. 慢性胃炎
    4. 胃下垂
    5. 胃神经官能症
    6. 胆囊炎
    7. 肠钩虫病
  • 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1. 出血
    2. 穿孔
    3. 幽门梗阻
  • 药物治疗
  • 西药方面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 治疗原则
  • 疗效及预后
  • 并发症
  • 预防
展开

编辑本段定义

  消化性溃疡 主要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发作,中上腹节律性疼痛。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亦可发生于与胃酸、胃蛋白酶接触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的吻合口、空肠Meckel憩室等。

编辑本段平衡状态

  病因及流行病学:  尚未完全阐明,已知正常人致溃疡因素和抗溃疡的保护因素之间处于以后者占优势的平衡状态。如果致溃疡因素增加或(和)抗溃疡保护因素削弱,则可发生消化性溃疡。此平衡如长期破坏,溃疡便成为慢性。

编辑本段原因

  目前认为 胃溃疡 的形成因素较多着重于胃粘膜屏障的削弱和胃泌素分泌的增加,而十二指肠渍疡的形成因素则较多着重于壁细胞总体的增大。此外,消化性溃疡和遗传、血型也有一定关系:患者家族中发病率高于一般人;O型血者,特别是血型物质非分泌者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1982年Marshall等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培养出幽门螺旋菌(heilico-lacterpylori,HP),结合胃镜检查,提出该菌与 胃炎 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密切,引起了 医学 界的关注,经过10年来研究,已确认幽门螺旋菌感染是引起溃疡病的重要因素。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但年老患者亦不少见,胃溃疡的好发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比男性为高。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0%~12%。

编辑本段现代医学病理

  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和幽门部,以后壁为多;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为多。溃疡多为单发,但也有多发性溃疡。形态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在胃部一般为5~25mm,十二指肠部一般为2~15mm。

编辑本段特征

  溃疡深达粘膜肌层,边缘整齐,具有炎症水肿、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病变,底部洁净,覆有灰白纤维渗出物。当溃疡侵及较大的血管时,能引起大量的出血。若溃疡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常引起穿孔。在溃疡的急性期,周围组织多有炎症、水肿,如病变在幽门附近,可因水肿及痉挛而致暂时性幽门梗阻。在愈合过程中,由于大量瘢痕组织的形成,胃或十二指肠可有畸形,特别当溃疡位于幽门及其附近时,可致持久性的幽门梗阻。

编辑本段显著地位

  在致溃疡因素中,胃酸、胃蛋白酶,特别是胃酸的作用占显著地位。胃酸是由胃壁细胞分泌,正常人壁细胞总体有一个正常数值(男性约10亿,女性约8亿).若此数值增加,功能旺盛,胃酸分泌增加,故壁细胞总体的增大是致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的因素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神经所产生的乙酰胆碱、胃泌素细胞(G细胞)所分泌的胃泌素和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所产生的组胺。这三种递质各自与壁细胞膜上相应的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和组胺H+-受体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因此这些刺激因素增加时亦构成致溃疡因素。此外,精神刺激、咽下的食物和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对粘膜的理化性创伤,长期吸烟,胆汁返流,胃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而延长食物在胃的潴留和局部血循环障碍等均与溃疡形成有关。

编辑本段重要作用

  在抗溃疡保护因素中胃粘膜屏障起重要作用。胃粘膜细胞的细胞膜具有使H+(胃酸)不能回渗到粘膜的能力;胃粘液覆盖粘膜面而使H+不能与胃粘膜面接触。抗溃疡因素还包括食物、粘液、胆汁、碱性胰液和十二指肠液对胃酸的稀释和中和作用;肠抑胃肽等胃肠道激素的分泌;胃、十二指肠的丰富血液循环和粘膜上皮细胞的旺盛更生能力,以及胃、十二指肠正常的排空功能等。

编辑本段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情志所伤

  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侮脾,可使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窒滞不畅,而致胃脘痛。

饮食所伤

  饥饱无常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之气,脾失运化,胃气不降,中土壅滞则胃脘胀痛。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气血凝滞不通,致胃寒作痛,或恣食肥甘辛辣,过饮烈酒,损伤脾胃,以致湿热内生,阻滞中焦,气血不和,而致胃痛。

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胃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耗伤脾胃之气;或劳倦内伤,耗伤脾气;或用药不当,损伤脾胃,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偏于阳虚者,常因饮食不节,或过食生冷,或触冒风寒而诱发。偏于阴虚者,常因进食燥热辛辣之品,或情志郁结而诱发,若脾虚不能统血,血渗脉外,可致呕血、便血。

溃疡的病机

  溃疡的病机主要是由于七情刺激,特别是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上虚木横,气滞血瘀,以及长期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病久不愈,导致脾胃虚弱,气血失调,同时依据病人的体质趋向,病情的深浅及治疗的反应,虚证可能从寒化或热化,若从寒化脾胃气虚进一步发展为脾胃虚寒;若从热化,则引起肝胃阴虚,虚热内生,出现脾胃虚热。不论是虚寒,抑或虚热,均会导致脉络瘀阻,表现为兼见血瘀,在少数情况下,亦可兼见挟痰湿,或挟食滞,各类证候之间,常相互关联和影响,因此应结合病情注意观察分析,抓住重点灵活地进行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是溃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有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疼痛的性质常为隐痛、灼痛、胀痛、饥饿痛或剧痛,以阵发性中等度钝痛为主,亦有持续性隐痛者,能为碱性药物和食物暂时缓解。胃溃疡的疼痛部位在剑突下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则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疼痛可放射至背部7~12胸椎区。每次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大多为1~2小时,亦可持续数日。疼痛的发作有季节性,一般秋末冬初最易发病,胃溃疡疼痛发生于餐后1/2~2小时,再经1~2小时的胃排空后缓解。其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舒适。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于饭后2~4小时发作,持续至下次进食后才缓解,其规律为进食-舒适-疼痛,常在夜间痛醒。消化性溃疡的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症状,约10%~25%的病人,尤其是 老年人 常无上腹部疼痛等典型症状,而是以上 消化道出血 或急性穿孔而就诊。

编辑本段病情发作期

  溃疡病在缓解期体征可不明显,病情发作期可有上腹部压痛,多和溃疡存在部位相一致,如胃溃疡的压痛多在剑突下左方,幽门前区溃疡多在上腹正中或稍偏右,球部溃疡多固定于脐的右上方。亦可能由于内脏交感神经感觉纤维有脊髓内与体表局部感觉神经的交通枝,因而使体表局部敏感性增强而形成压痛点,舌象在溃疡病亦有一定的特点,胃溃疡时舌苔多为白腻,偶有片状剥脱性改变;十二指肠溃疡时,舌质多平滑鲜红,舌苔却少。

编辑本段诊断

  根据本病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及具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一般可以作出初步诊断,X线钡餐检查,尤其纤维胃镜检查有确诊价值。

编辑本段诊断标准

  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

慢性病周期性发作

  ,常与季节、精神因素、饮食不当有关;发作时有上腹灼痛、钝痛、胀痛或隐痛,服碱性药物后可缓解。典型胃溃疡疼痛部位在剑突下偏左,好发于餐后半小时到2小时;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位于上中腹偏右,好发于餐后3~4小时或半夜,进食后可缓解,常伴嗳气、反酸。

集中征象

  2.X线钡餐检查可见龛影及粘膜皱襞集中征象,单纯局部压痛、激惹或变形为间接征象,仅供诊断参考。  3.

内镜检查

  :可在胃、十二指肠发现圆形、椭圆形、线形、不 整形 或霜降样溃疡,底部平整,覆有白色或灰白色苔,边缘多整齐,无结节状隆起,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活检及细胞组织学检查可排除恶性病变。  具备以上1、2或1、3项者可以确诊。

编辑本段实验室检查

  1.X线钡餐检查本检查特别是气、钡双层造影有确诊价值,尤以看到龛影时为然。溃疡的X线征象分直接和间接两种。龛影是直接征象,局部压痛、激惹、溃疡对侧有痉挛性切迹以及局部变形等是溃疡的间接征象。只有间接征象时应更多结合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来作出诊断。  2.胃镜和脱落细胞检查:当X线钡餐检查未能作出诊断或需鉴别良性和恶性溃疡时,应作纤维胃镜检查。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覆有白色或灰白苔,边缘齐整,无结节状隆起,周围粘膜肿胀发红,有时可见皱壁向溃疡集中,胃镜还可发现伴随的胃炎和十二指 肠炎 ,且可采取活组织标本和刷取细胞作病理检查。  3.胃液分析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夜间明显。一般胃液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其胃酸幅度与正常人有重叠,故对诊断帮助不大。在其它检查不能作出诊断时,用增大组胺或五肽胃泌素试验发现最大游离酸分泌量超出4mmo1/h,可提示十二指肠溃疡。  4.隐血检查经三天素食后,如粪便隐血阳性,提示溃疡有活动性。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胃溃疡的压痛多在剑突下左方,幽门前区溃疡多在上腹主中或稍偏右,球部溃疡多固定于脐的右上方。  胃溃疡时舌苔多为白腻,偶有片状剥脱性改变;十二指肠溃疡时,舌质多平滑鲜红,舌苔却少。

编辑本段本病的鉴别

胃癌

  消化性溃疡与胃癌、胃良注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其重要性自不言而喻,但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为避免将胃癌和恶性溃疡误诊为良注溃疡,以防延误手术时机,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年龄在45岁以上、胃酸偏低者、特别是男性、即使X线钡餐和(或)内镜检查尚未能证实为胃癌时,亦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作内镜观察随访,直至溃疡愈合;良性与恶性胃溃疡临床表现、X线和内镜检查曾显示有间变者,溃疡即使已经愈合,也仍应定期随访、密切观察。

十二指肠炎

  :由于内镜的广泛应用,十二指肠炎的临床诊断逐渐增多,虽然至今不能肯定本病是否可发展为十二指肠溃疡,但两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十分相似。其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十二指肠内镜检查。

慢性胃炎

  :本病亦有慢性上腹不适或疼痛,部分可有近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但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明显。胃液分析胃酸不高,萎缩性胃炎的胃酸偏低或缺如;如发现胃酸缺乏,则可排除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是两者鉴别的主要方法,可见胃炎的特征。

胃下垂

  :本病多见于瘦长无力体型者,可同时有肾、肝等内脏下垂。严重者可因肠系膜上动脉牵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而引起十二指肠壅积症,并加重消化不良症状。所有症状如上腹不适、饱胀、沉坠感、甚至隐痛等在直立时加重,平卧时减轻。X线钡餐检查无溃疡的X线征象,而显示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胃呈无张力型是诊断本病的依据。

胃神经官能症

  :本病是上腹不适的常见原因,有时临床表现酷似消化性溃疡,但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症状,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胃肠X线钡餐和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肿胜。在部分病人这些症状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早期的表现。故对症状顽固者应考虑反复作以上检查。

胆囊炎

  和胆石病:两者多见于女性,每有周期性上腹痛,常与进食油腻食物有关,但疼痛多位于右上腹,常放射至右肩肿区,可有胆绞痛、发热、黄疽、Murphy征阳性,胆道X线造影阳性而胃肠X线钡餐检查未发现溃疡征,B超显像和CT检查常可发现胆道结石征象。  7、

肠钩虫病

  :本病有类似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在流行区对只有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而缺乏X线直接征象的患者,宜作粪便检查,如发现钩虫卵应进行驱虫治疗。除虫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如症状仍持续者再认真考虑消化性溃疡。  8、胃泌素瘤:亦称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有顽固性多发性或异位性消化性溃疡。一般胃次全切除术治疗后极易复发,不少患者有 腹泻 或脂泻,患者有非β胰岛细胞瘤存在或胃窦G细胞增生,胃液和胃酸分泌显著增多。  PAO>60mEq/小时、BAO/PAO>60%和血清胃泌素浓度超出正常可提示本病。

编辑本段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出血

  :溃疡出血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改。出血量的多少与被侵蚀的血管大小相一致。小量出血仅表现为粪便隐血、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原来的溃疡症状在出血前可加重,出血后可减轻。  24~48小时内进行早期纤维胃镜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0%以上。

穿孔

  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穿透而发生急性穿孔,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 腹膜炎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上腹剧痛,并向全身扩散,疼痛难忍,可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呼吸运动变浅,腹式呼吸消失,手足凉,出冷汗和血压下降等症状。继则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腹肌强直呈板样硬,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游离气腹征。部分病人在穿孔前溃疡底部已与周围组织或邻近器官粘连。故在穿孔时,不发生弥漫腹膜炎的症状,但可引起较剧的上腹持续性痛,当穿透至胰腺时则背后疼痛明显,亦可有一定程度的 胰腺炎 。这类穿孔,称慢性穿孔,即穿透性溃疡。穿孔不大,只伴有局限性腹膜炎,其临床表现与急性穿孔相似,但程度较轻者,称为亚急性穿孔,最合适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

幽门梗阻

  十二指肠球部或幽门溃疡可引起幽门痉挛,溃疡的周围组织可有炎性水肿,故可造成暂时性的幽门梗阻,随炎症好转可消失。但约3%的溃疡患者可因瘢痕形成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引起持久性的器质性幽门狭窄、幽门梗阻,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等;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常有呕吐,呕吐物为隔夜食物,味酸臭,吐后上述症状可减轻或缓解,严重者可引起失水、低钾低氯性碱 中毒 、肾前性氮质血症等。  现代医学疗法  本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身心并重。  1.生活精神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劳逸的结合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尤其对胃溃疡患者,常可使疼痛等症状缓解。较长时期不能缓解者,应怀疑并发症(如穿透性溃疡)的存在,或者病因仍在起作用(如精神因素),甚至可能并非本病。  2.饮食:(1)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2)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3)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即可,但一但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口三餐;(4)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5)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零食;(6)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7)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编辑本段药物治疗

  1.制酸药制酸药可减低胃、十二指肠的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分可溶性制剂与不可溶性二类。可溶性制剂主要为碳酸氢钠,因可致碱中毒,钠储留等,故多以小量其它制酸药混合给药。不可溶性制酸药可选用:①氢氧化铝凝胶:每次10m1,每日3~4次;②三矽酸镁:每次0.6g,每日4次;③次碳酸铋:每次0.6g,每日4次;④氧化镁:每次0.6g,每日3次。或用复合制剂如胃舒散、胃舒平、复方甘铋镁、胃得乐。胃可必舒、胃疡宁、氧化镁碳酸钙片等。  2.抗胆碱能药这类药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能抑制迷走神经而减少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痉挛,改善局部营养和延缓胃排空时间,从而有利食物和制酸剂中和胃酸的作用,但其因延缓胃排空可引起胃窦部储留使胃泌素分泌增加,故不宜用于胃溃疡。这类药应配合抗酸药应用,以餐前30分钟~1小时和睡前各1次服药为佳。患有幽门梗阻、返流性食管炎、近期溃疡出血、前房狭窄性 青光眼 、前列腺肥大者忌用。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有:阿托品、颠茄酊、普鲁苯辛、山莨菪碱、胃复安等。近年来新合成的哌仑西平(pirenzepine),对胃粘膜壁细胞和主细胞的主细胞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减少盐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从而降低胃液的活性。作用比阿托品强10倍,每次25mg,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用,溃疡治愈率达80%以上。  3.组胺H2受体桔抗剂这类药能与组织胺竞争H2受体,消除组胺致胃酸分泌作用,目前常用:①甲氰咪胍:每日3次,每次200mg,临睡前再服400mg,4~6周为:疗程。②呋喃硝胺其抑制胃酸作用较甲氰咪胍强4~13倍,持续时间长。一般用150mg/次,每日2次,连用4~8周。③法莫替丁:其作用比呋喃硝胺强3~20倍,每次20mg,每日2次,用药8周,对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达80%以上,且无甲氰咪胍的副作用。

编辑本段西药方面

  ,目前国内以H2受体拮抗剂作为首选药,疗程一般2~3个月。由于溃疡病易反复发作,所以维持治疗是必需的,可选用1~2种非同类药物,但用胃酸中和剂或胃蛋白酶拮抗剂较为适宜,一般维持治疗6~12个月,少数病例需长期治疗。  4.酸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omePRAzde,OMP)和兰索拉唑(1anzoprazde, LAN)多和甲硝唑及??消化性溃疡病。  5.胃蛋白酶抑制剂:(1)硫酸支链淀粉(amylopECTin  sulfate):每次250mg,每2小时一次夜间停服,溃疡愈合率62%,同时服普鲁苯辛,则须每日3~4次服药。  (2)硫酸铝(ulcerlmin sucrafatum):每次1g,每日3~4次,于餐后二小时服,加服抗胆碱药效果更佳,此药能结合胃蛋白酶,并形成保护膜。  6.增强抗溃疡因素药物:(1)生胃酮:每次50mg,每日3次,能促进粘液的分泌并延长胃上皮细胞的寿命,对胃溃疡愈合率为70%~90%,对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稍差、但同时有 心脏病 、 高血压 和肾病患者慎用。(2)复方铋剂(三钾二枸橼酸铋剂能在溃疡面形成氧化铋的保护性薄膜,对胃溃疡愈合率高达90%左右。(3)止吐灵:能促进胃排空,增进粘膜血流量并能增强幽门括约肌张力防止胆汁反流,对胃溃疡效果好,每日剂量为150~300mg,维持量为每次50mg,每日2~3次。  7.丙谷胺:每次200~400mg,每日3~4次,疗效似甲氰咪胍或稍低。  8.前列腺素(PGE除抑制胃酸分泌外还能增强胃粘膜屏障,按每公斤体重0·6ug计算剂量,溃疡愈合率约70%~90%左右。  9.胃膜素每天2~2.5g,每日三次。  10.维生素U为一半抗酸剂,每次50~100mg,每日三次,可同时并用普鲁苯辛及胃舒平。  11.其他还有乙氧连氮、维酶素、胃肠道激素、乙烯雌酚等。  12.抑制幽门螺旋菌药物:一般认为,幽门螺旋菌对多种药物皆敏感,如对痢特灵、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吩、甲硝唑、铋剂治疗都有效,对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红霉素等更为敏感。目前趋向配合其他药物,组成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关于Hp,有人认为无Hp即无溃疡,但亦有人持怀疑态度,对Hp的治疗也已提到日程上来。,20余种抗生素经过药敏试验及临床观察,以呋喃唑酮混悬液较好,Hp清除率为93%,其次为羟氨茉青霉素混悬液,清除率为91%,羟氨苯片剂为68%,庆大霉素为56%,以上药物对Hp的根除率均不超过20%。故有多种二联疗法及三联疗的设计。二联疗法中以胶体铋十甲硝唑效果最好。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观察发现痢特灵是消除Hp、促进溃疡愈合及减少复发(3年只有8%)的有效药物。

编辑本段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肝胃不和证,治以疏肝和胃,方用四逆散加减:柴胡9g、积实6g、小白芍12g、陈皮9g、制半夏9g、元胡9g、乌贼骨18g、生甘草5g。  2.脾胃湿热证,治以清热化湿,方用小陷胸汤加减:黄莲6g  (或黄芩9g)姜半夏9g、土茯苓15g、白术9g、陈皮9g、木香9g、佩兰9g、桃仁4g。  3.气滞血瘀证治以祛瘀止痛,方用失笑散加减:蒲黄9g、赤芍9g、元胡9g、川楝子9g、乌贼骨15g、侧柏叶12g、三七3g(分二次冲服)、阿胶9g、灶心土30g、生甘草6g。  4.脾胃虚寒证治以温胃健脾,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炙黄芪15g、桂枝9g、白芍12g、干姜9g、炙甘草9g、大枣四个、元胡9g、金铃子9g、吴茱萸9g、白术12g、茯苓15g。  验方:  1、单味珍珠层粉,每日6g,分四次口服,6周为一疗程。  2、锡类散600g,于早晚空腹时各服一次,一月为一疗程。  3、溃疡汤、溃疡散等都可辩证应用。  针灸治疗推拿治疗:  一般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肝胃不和证,取足厥阴,阳明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取穴:中脘。

编辑本段治疗原则

  中医治则归纳起来有如下方法:  (1)健脾法:包括健脾益气和温中健脾,常用方为四君子汤、理中汤、黄芪建中汤等。  (2)疏肝和胃法常用方为四逆散、逍遥散等。  (3)清肝泄热法:常用方为左金丸、半夏泻心汤等。  (4)活血化瘀法: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隔下逐瘀汤。  (5)滋养胃阴法:常用方为养胃汤、六味地黄汤。  (6)收敛制酸法:常用方为乌贝散、锡类散及其改进方785,常用的单味药有甘草、川贝、白芨、三七、大黄等。  1、中西医结合组成复方治疗溃疡病具有综合协同的作用,经多种途径达到制酸、解痉、消炎,促进溃疡愈合的效果。  2、不论 中药 或西药,溃疡的近期疗效还不满意,主要是经常反复发作,疗效不易巩固,西药缺乏有效的防止复发的办法,中药对巩固疗效便显示出独到的优越性。在溃疡病急性发作治愈后,仍需给予一段时间以健脾益气为主的巩固治疗,从调理脾胃、提高机体抵抗力入手,以期达到“脾旺四季不受邪”的状态,而提到机体抗溃疡病复发的能力。

编辑本段疗效及预后

  1.治愈:①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胃酸分泌正常。②胃镜所见溃疡愈合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①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酸分泌接近正常。②胃镜所见溃疡及粘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溃疡范围缩小达50%以上。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病程长者可达一、二十年,有的病人尽管一再发作,然而可以不发生并发症,有的病人若注意调理或经过治疗而逐步恢复,高龄患者一旦并发大量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病情较凶险。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则预后较差。

编辑本段并发症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占住院消化性溃疡患者的25%,约有10%?15%的出血患者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有黑粪,或伴有呕血。出血前可有腹痛加重。根据失血的快慢和多少,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表现,如眩晕、昏厥,甚至 休克 。  (2)穿孔:可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穿孔比慢性穿孔多见且较凶险,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中15%~18%因此而入院。急性穿孔多在饱餐后发生,表现为骤起上腹剧痛,伴有弥漫性腹膜炎征。半数以上有气腹征。有些溃疡已与邻近组织或器官粘着,故穿孔立无骤起腹痛,有局部腹膜炎征而无气腹,称慢性穿孔。介于急性和慢性穿孔之间者为亚急性穿孔,穿孔较小,只引起局部腹膜炎征。  (3)幽门狭窄:溃疡可引起幽门痉挛或水肿,而致功能性幽门梗阻,经适当治疗,在痉挛或水肿消失后梗阻也随之消失。幽门附近的溃疡瘢痕形成的器质性幽门狭窄,约占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的3%~7%。狭窄发生后上腹痛的性质和规律转变,饭后立即或很快出现上腹绞痛,常伴有膨胀及由左至右移动的胃蠕动波,蠕动音和振水声明显。疼痛随着蠕动的加强而增剧,可导致呕吐而使疼痛缓解。症状以晚餐后加剧。呕吐物量大,常含宿食,带酸酵臭气。全身表现有消瘦、失水、 营养不良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常有碱中毒体征。  (4)胃溃疡癌变:长期不愈的胃溃疡可发生癌变,其发生率不易确定,一般认为是少见的,占胃溃疡的1.5%~5%。

编辑本段预防

  注意精神与饮食调摄,避免过度紧张和情绪不宁,必要时可短期使用安定和镇静剂。饮食要定时,避免过饥过饱和过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的饮食,如辛辣食品、浓茶、咖啡等;戒烟酒。服中药时,脾胃虚寒者宜温服,并在疼痛发作前眼药;虚热者,宜稍凉用,呕吐者,可多次分服,或在服药前用鲜生姜擦舌面。丸药质地较硬者,用温开水化服。溃疡病活动期宜少食多餐,给流食,半流食或饮食。 

消化道出血

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 1.临床常见症候临床常见症候
  2. 2.2009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图书2009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图书
 

1.临床常见症候

编辑本义项

消化道出血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目录

病因
  1.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2. (二)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症状
  1. (一)出血方式
  2.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 (三)氮质血症
  4. (四)发热
  5. (五)出血后的代偿功能
表现
  1. 一、一般状况
  2. 二、脉搏
  3. 三、血压
  4. 四、血象
  5. 五、尿素氮
  6. [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7. 防消化道出血急救措施
诊断
  1.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2. (二)出血量的估计
  3. (三)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预防
检查化验
治疗
  1. (一)一般治疗
  2. (二)补充血容量
  3.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4. (四)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5. (五)手术处理
老年人谨防消化道出血
展开

编辑本段病因

  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    

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

(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食管疾病 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溃疡、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器械检查或异物引起损伤、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化学性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 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包括药物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还有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肉瘤、血管瘤、神经纤维瘤。膈疝、胃扭转、憩室炎、钩虫病等。  3.胃肠吻合术后的空肠溃疡和吻合口溃疡。  4.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肝硬化、门静脉炎或血栓形成的门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  5.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病、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病变破裂。  (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胰腺脓肿、胰腺炎、胰腺癌等。  (3)胸或腹主动脉瘤破入消化道。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6.全身性疾病在胃肠道表现出血  (1)血液病: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友病等。  (2)尿毒症。  (3)结缔组织病:血管炎。  (4)应激性溃疡:严重感染、手术、创伤、休克、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及某些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如脑血管意外,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等。  (5)急性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二)下消化道出血病因

  1.肛管疾病 痔、肛裂、肛瘘。  2.直肠疾病 直肠的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结核性直肠炎、直肠肿瘤、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或脓肿侵入直肠。  3.结肠疾病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憩室、息肉、癌肿和血管畸形。  4.小肠疾病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结核、克隆病、空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小肠肿瘤、胃肠息肉病、小肠血管瘤及血管畸形。

编辑本段症状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    

胃出血内镜止血

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

(一)出血方式

  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们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右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间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  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    

消化道出血治疗

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

(三)氮质血症

  可分为肠原性、肾性和肾前性氮质血症3种。肠源性氮质血症指在大量上消化道出血后,血液蛋白的分解产物的肠道被吸收,以致血中氮质升高。肾前性氮质血症是由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造成肾血流暂时性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和肾排泄功能降低,以致氮 质贮留。在纠正低血压、休克后,血中尿素氮可迅速降至正常。肾性氮质血症是由于严重而持久的休克造成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失血更加重了原有肾病的肾脏损害。临床上可出现尿少或无尿。在出血停止的情况下,氮质血症往往持续4天以上,经过补足血容量、纠正休克而血尿素氮不能至正常。

(四)发热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发热的原因可能由于血容量减少、贫血、周围循环衰竭、血分解蛋白的吸收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分析发热原因时要注意寻找其他因素,例如有无并发肺炎等。

(五)出血后的代偿功能

  当消化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4时,心排出量和舒张期血压明显下降。此时体内相应地释放了大量几茶酚胺,增加周围循环阻力和心脉率,以维持各个器官血液灌注量。除了心血管反应外,激素分泌、造血系统也相应地代偿。醛固酮和垂体后叶素分泌增加,尽量减少组织间水分的丢失,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如仍不能代偿就会刺激造血系统,血细胞增殖活跃,红细胞和网织细胞增多。

编辑本段表现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现代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一、一般状况

  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有人主张用休克指数来估计失血量,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大约失血800~1200ml(占总血量20%~30%),指数>1,失血1200~2000ml(占总血量30%~50%)。  有时,一些有严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肠道内的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此时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或过敏性休克,以及非消化道的内出血(宫外孕或主动脉瘤破裂)。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检有血便,则提示为消化道出血。

四、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h后才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h,血红蛋白可被稀释到最大程度。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1200ml以上。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五、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肌酐亦可同时增高。如果肌酐在133μmol/L(1.5mg%)以下,而尿素氮>14.28mmol/L(4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判断是否继续出血]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匿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匿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防消化道出血急救措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下面这几条一定要记住。  如果大量出血又未能及时送到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病人保暖,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呕血时,病人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  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呕出的血可能是鲜红的,也可能是咖啡色的;便出来的血可能是鲜红的或暗红的,也可能呈柏油样黑色。  吐血时,最好让病人漱口,并用冷水袋冷敷心窝处。此时不能饮水,可含化冰块。  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加之急救医生的科学救治,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最后,还要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必要时应进行内镜诊断,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提示科学治疗和保养。

编辑本段诊断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自发性或创伤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有时尚须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直肠指检,借以发现尚未呕出或便出的血液,而使诊断得到及早确立。    

消化道出血检测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和黑粪首先应与由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所致者加以区别。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的咯血相区别。此外,口服禽畜血液、骨炭、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有时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鉴别。

(二)出血量的估计

  上消化道出血量达到约20ml时,粪便匿血(愈创木脂)试验可呈现阳性反应。当出血量达50~70ml以上,可表现为黑粪。严重性出血指3小时内需输箅1500ml才能纠正其休克。严重性出血性质又可分为大量出血(massive bleeding)即指每小时需输血300ml才能稳定其血压者;最大量出血(major hemorrhage)即指经输血1000ml后血红蛋白仍下降到10g/dl以下者。持续性出血指在24小时之内的2次胃镜所见均为活动性出血,出血持续在60小时以上,需输箅3000ml才能稳定循环者。再发性出血指2次出血的时间距离至少在1~7天。如果出血量不超过400ml,由于轻度的血容量减少可很快被组织过500ml,失血又较快时,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动过速和血压偏低等表现,随出血量增加,症状更加显著,甚至引起出血性休克。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量的估计,主要根据血容量减少所致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对血压、脉搏的动态观察。根据病人的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压积测定,也可估计失血的程度。

(三)出血的病因和部位的诊断

  1.病史与体征 消化性溃疡患者80%~90%都有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史,并在饮食不当、精神疲劳等诱因下并发出血,出血后疼痛减轻,急诊或早期胃内镜检查即可发现溃疡出血灶。呕出大量鲜红色血而有慢性肝炎、血吸虫病等病史,伴有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腹水等体征时,以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最大可能。45岁以上慢性持续性粪便匿血试验阳性,伴有缺铁性贫血者应考虑胃癌或食管裂孔疝。有服用消炎止痛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史或严重创伤、手术、败血症时,其出血以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为可能。5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及便血,应考虑结肠肿瘤。60岁以上有冠心、心房颤动病史的腹痛及便血者,缺血性肠病可能大。突然腹痛,休克,便血者要立即想到动脉瘤破裂。黄疸,发热及腹痛者伴消化道出血时,胆道源性出血不能除外,常见于胆管结石或胆管蛔虫症。  2.特殊诊断方法 近年来道出血的临床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除沿用传统方法一-X线钡餐或久灌检查之外,内镜检查已普遍应用,在诊断基础上又发展了血治疗。  (1)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稳定的患者,其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阳性率不高。  (2)内镜检查  (3)血管造影  (4)放射性核素显像:近年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静脉注射99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编辑本段预防

  那么下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有哪些方法呢? 1. 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2. 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3. 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4. 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以上就是下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方法,其实很简单,都是我们平时应该注意的习惯。

编辑本段检查化验

  (1)X线钡剂检查:仅适用于出血已停止和病情稳定的患者其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阳性率不高;  (2)内镜检查;  (3)血管造影;  (4)放射性核素显像:近年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法来发现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其方法是静脉注射m锝胶体后作腹部扫描以探测标记物从血管外溢的证据可直到初步的定向作用。

编辑本段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    

现代消化道出血诊治药物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补充血容量

  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对肝硬化站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 通过胃管以10~14℃冰水反复灌洗胃腔而使胃降温。从而可使其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并可使胃分泌和消化受到抑制。出血部位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力减弱,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口服止血剂 消化性溃疡的出血是粘膜病变出血,采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8mg加于冰盐水150ml分次口服,可使出血的小动脉强烈收缩而止血。此法不主张在老年人使用。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因抑制胃酸提高胃内pH的作用,从而减少H+反 弥散,促进止血,对应激性溃疡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的防治有良好作用。近年来作用于质子泵的制酸剂奥美拉唑,是一种H+、K+ATP酶的阻滞剂,大量出血时可静脉注射,一次40mg。  4.内镜直视下止血 局部喷洒5%Monsell液(碱式硫酸铁溶液),其止血机制在于可使局部胃壁痉挛,出血周围血管发生收缩,并有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内镜直视下高频电灼血管止血适用于持续性出血者。由于电凝止血不易精确凝固出血点,对出血面直接接触可引起暂时性出血。近年已广泛开展内镜下激光治疗,使组织蛋白凝固,小血管收缩闭合,立即直到机械性血管闭塞或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作用。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1)气囊压迫:是一种有效的,但仅是暂时控制出血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半个世纪以来,此方法一直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首选方法,近期止血率90%。三腔管压迫止血    

消化道出血诊治药物

的并发症有:①呼吸道阻塞和窒息;②食管壁缺血、坏死、破裂;③吸入性肺炎。最近几年,对气囊进行了改良,在管腔中央的孔道内,可以通过一根细径的纤维内镜,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静脉曲张出血及压迫止血的情况。  (2)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使出血处血流量减少,为凝血过程提供了条件,从而达到止血。不仅对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而且对溃疡、糜烂,粘膜撕裂也同样有效。可选用的药物有血管收缩剂和血管扩张剂二种:①血管加压素及其衍生物,以垂体后叶素应用最普遍,剂量为0.4u/分连续静脉滴注,止血后每12小时减0.1u/分。可降低门脉压力8.5%,止血成功率50%~70%,但复发出血率高,药物本身可致严重并发如门静脉系统血管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管收缩等,应与硝酸甘油联合使用。本品衍生物有八肽加压素、三甘氨酰赖馆酸加压素。②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近年合成了奥曲肽(善得定,Sandostatin),能减少门脉主干血流量25%~35%,降低门脉压12.5%~16.7%,又可同时使内脏血管收缩及抑制胃泌素及胃酸的分泌。适用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出血,其止血成功率70%~87%。对消化性溃疡出血之止血效率87%~100%。静脉缓慢推注100μg,继而每小时静滴最为25μg。③血管扩张剂:不主张在大量出血时用,而认为与血管收缩剂合用或止血后预防再出时用较好。常用硝苯啶与硝盐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有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

(四)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症状是便血,如果长期便血,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出现下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总的原则是按不同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在未能明确诊断时,应积极的给予抗休克等治疗。患者绝对卧位休息,禁食或低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经静脉或肌肉途径给予止血剂。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注意腹部情况,记录黑便或便血次数、数量,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肝功能等。  2、 手术治疗  在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确的情况下,不主张盲目行剖腹探查,若有下列情况时可考虑剖腹探查术:  ①活动性仍有大出血并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允许做TCR-BCS、动脉造影或其他检查;  ②上述检查未发现出血部位,但出血仍在持续;  ③反复类似的严重出血。术中应全面仔细探查,消化道应全程仔细触摸,并将肠道提出,结合在灯光下透照,有时可发现小肠肿瘤或其他病变。  如果仍未发现病变(约占1/3),可采用经肛门和(或)经肠造口导入术中内镜检查。由内镜专科医生进行,手术医生协助导引进镜、并可转动肠管,展平粘膜皱襞,使内镜医生获得清晰视野,有利于发现小而隐蔽的出血病灶。同时,手术医生通过内镜透照,有时亦可从浆膜面发现病灶。  3、介入治疗  在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出血部位后,可经导管行止血治疗:  ①动脉内灌注加压素。动脉插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后,经局部血管注入加压素0.2~0.4u/min,灌注20分钟后,造影复查,确定出血是否停止。若出血停止,继续按原剂量维持12~24小时,逐渐减量至停用。然后在导管内滴注右旋糖酐或复方氯化钠溶液,证实无再出血后拔管。大约80%的病例可达到止血目的,虽其中约有50%的病例在住院期间会再次发生出血,但其间改善了病人的全身情况,为择期手术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相对憩室出血(多为动脉出血)而言,动静脉畸形等所致的出血用加压素效果较差。值得指出的是,肠道缺血性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加压素滴注会加重病情,当属禁忌;  ②动脉栓塞。对糜烂、溃疡或憩室所致的出血,采用可吸收性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自身血凝块等)进行止血。对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等出血采用永久性栓塞材料,如金属线圈、聚乙烯醇等。一般来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动脉置管后不主张采用栓塞止血方法,原因是栓塞近端血管容易引起肠管的缺血坏死,尤其是结肠。  4、内镜治疗  纤维结肠镜下止血作用有限,不适用急性大出血病例,尤其对弥漫性肠道病变作用不大。具体方法有:激光止血、电凝止血(包括单极和多极电凝)、冷冻止血、热探头止血以及对出血病灶喷洒肾上腺素、凝血酶、立止血等。对憩室所致的出血不宜采用激光、电凝等止血方法,以免导致肠穿孔。  以上就是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对于上述几种治疗方法,大家要谨慎选择,因为每个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对症治疗才是最重要的。

(五)手术处理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采取非手术治疗如输血、药物止血、三腔客、硬化剂及栓塞仍不能控制出血者,应作紧急静脉曲张结扎术,此种方法虽有止血效果,但复发出血率较高。如能同时作脾肾静脉分流手术可减少复发率。其他手术如门奇静脉断流术、H形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脾腔静脉分流术等也在临床应用中。择期门腔分流术的手术死亡率低,有预防性意义。由严重肝硬化引起者亦可考虑肝移植术。  2.溃疡病出血 当上消化道持续出血超过48小时仍不能停止;24小时内输血1500ml仍不能纠正血容量、血压不稳定;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再出血者;内镜下发现有动脉活动出血等情况,死亡率高达30%,应尽早外科手术。  3.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 常发生在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突然腹痛与便血,引起广泛肠坏死的死亡率高达90、5,必需手术切除坏死的肠组织。

编辑本段老年人谨防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来自胆道或胰管的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上消化道出血时以哎血或黑粪为主要症状,大量出血时常伴有一系列临床表现。  引起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  1.消化性溃疡:  占首位(约占50%左右)。出血是溃疡病活动的表现,是由于溃疡周围小血管充血,破列所致。当过度疲劳,情绪紧张,饮食不当及服用损作胃粘膜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均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活动而致出血,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大多数出血者,平时可无症状,而以出血为首发症状。  2.食管病变:  如肝炎后肝硬化或血吸虫病肝硬化患者可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酸的反流及腐蚀作用,粗糙坚硬食物的损伤以及腹腔内压力增高,均可成为出血的诱因,约有30%左右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并非是曲张的静脉破裂,而是由于同时合并的溃疡病或胃粘膜病变引起,此外,老年人食管溃疡,食管癌均导致出血。  3.出血性胃炎:  老年人习惯服用阿斯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氨茶碱,氯化钾,酒精及长期应用激素等,均可损伤胃粘膜而引起出血。  4.胃恶性病变:  如胃癌,胃肉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胃癌引起出血的发生率增高,主要由于癌组织缺血性坏死而致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引起出血。  5.门静脉高压  6.其他:  如严重肺心病,中风等严重疾患;中毒,外伤等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出血等。  出血常常突然发生,患者往往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呕出的内容物常呈咖啡色,但有进度也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这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和在胃内停留时间的长短,黑大便往往呈柏油状,所以又叫柏油便,但在出血量大,血便排出很快时,也可呈暗红色。如老年人出现呕咖啡色液体或排柏油样大便时,要立即进行治疗。一般认为,黑大便的出现,说明每日出血量在50-70毫升以上;当胃内储积血量在250-300毫升进度便可引起呕血,如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便可出现头昏,乏力,心跳,气短,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高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征象,如挽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上消化道出血属急症,应边检查边治疗:  1.寻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急性大量出血者,应根据老年人出血后生理变化特点,迅速作出处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两膝弯曲或抬高下肢,应避免低头位时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将血液吸入气管,并有利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仅有黑粪者可不必禁食,呕血停止后,可进温凉米汤,豆浆或牛奶,而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该禁食,一般来说,进食流质可减少胃饥饿性收缩,能中和胃酸和恢复体力,有利康复。  发生出血后,在检查的同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立即输液,必要时输血或胃内给冷盐水洗胃及必要的止血药(云南白药,三七粉,凝血酶等;静脉内滴注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还可通过内窥镜局部喷酒药物等。近些年来采用的高频电凝和激光止血等新技术,有效率达94%-95%,此法适于不宜做紧急外科手术者,对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还可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  2.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3.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4.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5.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bk-album-collection-box{width:687px;height:228px;border:1px solid #C6E1F5;border-top:2px solid #268BD7;margin-bottom:30px;overflow:hidden}.bacb-head{height:28px;background-color:#F5FBFF;padding-left:10px;position:relative}.bacb-title{font-size:14px;font-weight:bold;line-height:28px}.bacb-more{text-decoration:none;position:absolute;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top:8px;right:8px;padding-right:9px;padding-right:11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s/arr.gif") no-repeat 54px -22px;background-position:54px -23px \9}.bacb-more:hover{text-decoration:none}.bacb-left-btn,.bacb-window-outer,.bacb-right-btn{float:left}.bacb-left-btn,.bacb-right-btn{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border:1px solid #FFF;width:17px;height:53px;background:url(http://img.baidu.com/img/baike/bkalbumbtn.gif) no-repeat;cursor:default}.bacb-left-btn{margin:59px 3px 0 6px;_margin-left:3px;background-position:3px 16px}.bacb-right-btn{margin:59px 5px 0 6px;background-position:-27px 16px}.lef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6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right-enable:hover{background-position:-91px 16px;border:1px solid #DDD;cursor:pointer}.bacb-window-outer{width:628px;height:185px;position:relative;overflow:hidden;margin-top:15px}.bacb-window-inner{position:absolute;top:0;left:0;padding-left:6px;_padding-top:1px}.bacb-window-inner .item{float:left;width:156px;height:195px}.bacb-window-inner .img{height:145px;position:relative}.bacb-window-inner .img .b1,.bacb-window-inner .img .b2,.bacb-window-inner .img .b3,.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position:absolute;background-color:#FFF}.bacb-window-inner .img .b1{left:0;bottom:0;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2{left:3px;bottom:3px;border:1px solid #CDCDCD}.bacb-window-inner .img .b3{left:6px;bottom:6px;border:1px solid #AAA}.bacb-window-inner .img .img-wrapper{left:9px;bottom:9px;display:block;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1px}.bacb-window-inner .item .desc{text-align:center;font-family:宋体;width:145px;margin-top:7px;font-size:12px;line-height:1;line-height:14px \9}.bacb-window-inner .item .count{color:#999;white-space:nowrap}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