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点专科是大专吗:做人的根本: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2:03:51

做人的根本: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

发布: 2011-7-20 12:2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智慧人生 | 查看: 221次

打印 | 收藏此页 | 推荐给好友 | 举报

摘要

不善而怨人”,自己处境不好、事业不利、生活不顺,却抱怨别人不尊重自己、亲近自己、喜欢自己。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别人对我们的态度,经常由我们的成败来决定,人情如天气,时冷时暖。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努力去追求成功,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如果不能成功,也只能怪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时运不济,用不着抱怨“人情似纸张张薄”。这种抱怨也是舍本求末的行为,对自己毫无益处,也搞坏了别人的心情。所以,当事业、生活不顺利时,明智的做法是默默承受一切,努力改善一切,用不着怨天尤人。

  曾子说:“身不善而怨人,不亦反乎!”自己不好却埋怨别人,不是反本求末吗?在这里,“不善而怨人”二字,含意很深。从浅层次理解,是品行不够好却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的意思。打个比方,我自己很小气,却埋怨别人对我不大方;我自己不讲信用,却埋怨别人不相信我;我自己能力有限,却埋怨别人不重用我;我自己孤高自傲,却埋怨别人不喜欢我,诸如此类,都是舍本求末的行为。


  从较深的层次来讲,“不善而怨人”,还有自己处境不好、事业不利、生活不顺,却抱怨别人不尊重自己、亲近自己、喜欢自己。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别人对我们的态度,经常由我们的成败来决定,人情如天气,时冷时暖。一个明智的人,应该努力去追求成功,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如果不能成功,也只能怪自己做得不够好,或者时运不济,用不着抱怨“人情似纸张张薄”。这种抱怨也是舍本求末的行为,对自己毫无益处,也搞坏了别人的心情。所以,当事业、生活不顺利时,明智的做法是默默承受一切,努力改善一切,用不着怨天尤人。


  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一位天下闻名的大贤士,受到国君宠爱,被封为相国。各地有才能的人纷纷来投奔他,谋求一只饭碗。不料,国王对田文起了疑心,撤掉了他的职务。无奈,田文只好离开国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去。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几千个平时口口声声仰慕他、愿意终生追随他的食客,一下子走得没影了,只有冯谖愿意继续跟着他。


  后来,在冯谖的策划下,国君对田文重新产生了信任,让他官复原职,尊荣更胜从前。那些弃他而去的食客,又想重新回来。田文听说这件事,恨恨地对冯谖说:“他们当初弃我而去,现在还有脸回来?谁好意思走到我面前,我一定要将唾沫吐在他脸上!”


  冯谖不以为然地说:“事物有它必然的规律,事情有它本来的道理,您何必生气呢?富贵了,宾客自然多;贫贱了,宾客自然少,这是事情本来的道理。您一定见过菜市场的情景吧?早上,人们争先恐后挤进去,因为里面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傍晚,人们甩开大步走过去,不会多看一眼,因为里面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前,人家争先恐后来投奔您,是因为您这儿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后来他们离开您,是因为您这儿已经没有他们需要的东西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田文恍然大悟,心里的怨意顿消。后来,那些食客陆续前来投奔,他一如既往地接待他们,毫无芥蒂。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你爱一个人,是因为他有你需要的东西--容貌、财富、权势、品德……最好他什么都有,能满足你的一切需求。假如那个人什么都没有,你可能恨不得从未见过他。你从自身需要出发对别人作取舍,当然不应该反对别人从自身需要出发对你作取舍。无论别人喜欢你还是讨厌你,都是你自己的原因,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想通了这个问题,就不会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那么反感了。


  曾子说:“刑已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这句话很好理解,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等到刑法加身再来懊悔,不是太晚了吗?如果害怕受到惩罚,惟一可靠的做法是遵纪守法。这个道理很简单,可是世上仍然有不少“刑已至而呼天”的蠢人。


  民国时,敝乡有一个男子,身材高大英挺,以放竹排为业。他每天拿着竹竿,唱着山歌,顺流而下,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他戏称自己手中的竹竿为“竹笔”,每天用竹笔描写着自己的生活。


  后来,日本人来了,他经人介绍,投奔了汉奸队伍,凭着本事,三五年间,居然当上了保安大队长。很自然的,他也做了不少伤天害理之事。所以,日本人投降后,国民政府抓住他,判处死刑。行刑那天,他仰天感叹:“唉!早知道有这一天,我应该拿着我的竹笔啊!何必摸枪呢?”


  但是,时光能倒回去让他重新选择吗?不可能的。


  人都是痴愚的,被欲望拴住了,就像一头牛被长绳拴住了鼻子,挣不脱也不想挣脱。除非到了梦醒那天,才会有所觉悟。而学习的最大价值就是破除痴愚,聪明地驾驭自己欲望,以获得心灵的大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