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人手抄报:寒冷损伤防治手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2:01:42
总策划:赵险峰  编审:季桂林 张锋 吕国英  编辑:张锋  制作:谷涛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和低温冷冻天气,给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造成重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此高度重视,胡主席、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做出重要批示。为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号召,贯彻落实胡主席、温总理指示精神,军事医学科学院紧急组织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具有多年冻伤防治经验的专家,精心编写了《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希望能给冻灾地区群众和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为战胜这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贡献绵薄之力。本网将《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制作为新闻专题,欢迎广大网友点击。[ 详细内容... ]
一、预防寒冷损伤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决定户外作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人。要在严寒环境中取得户外作业的成功,关键的问题是使作业人员保持旺盛的脑力和体力,以强健的体魄战胜恶劣环境条件的干扰。
2.寒冷对户外作业有重大影响。寒冷使户外作业的难度增大,但并非不可能完成。应充分了解与寒冷环境户外作业有关的基本知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避寒冷造成的损害,这是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 详细内容... ]
二、寒冷环境的基本知识
1.寒冷环境对人体健康和作业能力的直接影响
①正常人体的体温波动在36~37℃之间。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大量散热。如果防护不当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温度降低、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引起寒冷损伤。
②寒冷环境常伴有风、雨、雪、冰和潮湿,这些因素加剧寒冷的影响,加重对人体健康和工作能力的损害。
③寒冷环境若伴有强阳光辐射,也可造成损伤。[ 详细内容... ]
三、寒冷损伤的诱发因素
1.外环境因素
①气温:严寒季节气温低,易发生寒冷损伤。气温低于10℃的潮湿地区,可患冻疮和战壕足,气温长时间低于0℃可引起冻伤,长时间严寒暴露可引起低体温。
②风速:风速越大、人体散热越多,越容易发生寒冷损伤。
③湿度:服装鞋袜因雨、雪、出汗、涉水等原因变潮湿可增加散热,是寒冷损伤的重要原因。
④海拔高度: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因此高海拔地区气温常年较低,更易发生寒冷损伤。
⑤辐射:夜间,特别是晴空时,人体向外环境辐射的热量明显增多(如在寒冷的车辆中),成为机体散热的重要方式之一。[ 详细内容... ]
四、注意收听气象预报
1.收听气象预报十分重要。布置工作任务时,应考虑寒冷环境(气温、风速、湿度)对人员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注意增强服装防护。
2.在利用气象台发布的气象资料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等对气温、风速等的影响,使得地面相距不远的地区的气象条件可能有较大的变化。
3.注意风的影响。风破坏身体表面相对静止的空气保温层,加快体热散失。风速越大人体散热越快、越多。如气温-15°C、风速6米/秒的环境,相当于无风时-30°C气温下的寒冷程度。风速在1~8米/秒之间时对人体散热影响最大。
4.注意海拔高度对环境温度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由低海拔气象台测得,评估高山作业人员的天气条件时,需充分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 详细内容... ]
五、寒冷环境中行进的注意事项
在寒冷环境中行进是寒冷损伤的多发时段。
1.行进前应做好准备
①了解气象预报,避免因天气骤变而长时间受冻。
②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发烧者不宜参加。
③准备好防寒物品,带足干粮和饮水。
④整理好鞋袜,穿着要合适,以减轻疲劳。
⑤出发前要吃好,休息好,途中要吃饱、干稀搭配。[ 详细内容... ]
六、寒冷环境中作业的注意事项
1.人员安排。既往有寒冷损伤史、雷诺氏病、外周神经疾患的人员发生寒冷损伤的危险性较大。应仔细挑选执行临时作业任务的人员,以减少寒冷损伤的发生。
2.在寒冷环境中作业时,应建立工作小组,人员新老搭配,指派有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经验的同志带队。工作人员应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并互相检查寒冷损伤症状,以有效地预防寒冷损伤发生。
3.增强工作计划性。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寒冷的户外站立不动或等待运输车辆。无掩蔽场所时,应选择避风、向阳处短暂休息(时间不宜过长),并不断活动手脚。[ 详细内容... ]
七、寒冷环境中的睡眠
在寒冷环境中睡眠时,要尽可能利用各种保暖房屋、车辆、帐篷等设施,这是降低寒冷损伤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1.在寒冷环境中入睡时需特别注意防寒保暖。
①建议使用睡袋或被子。睡觉前抖动睡袋或被子使其蓬松,以便增加其中的空气含量、增强保暖性。
②睡袋、被子或睡垫下面铺垫多层树枝、干草或垫子,尽量使身体远离积雪覆盖、湿冷的地面,减少散热,也可预防因积雪融化而陷入淤泥中。
③在无供热的车辆内睡觉时,只需脱下靴鞋和最外层衣服穿长衣裤和袜子睡觉,可将并指手套套在双足上使足部保暖。把衣服放在睡袋或褥子下增加隔热、避免湿气困扰。[ 详细内容... ]
部队抗灾救灾更 多...










八、寒冷环境中的着装
服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寒装备,着装不当是患寒冷损伤的重要原因。笨重的冬装容易妨碍视线,降低运动的协调性和手指的灵活性,应注意锻炼适应,以利各项工作的完成。
1.分层着装。防寒服装从内到外分别是:第一层紧身汗衫和短裤,第二层长内衣裤,第三层绒衣裤,第四层棉衣裤,注意着装不要过多。穿多层衣服时,衣服间空气含量增加有利于保暖,而且便于根据环境气温、风速、工作负荷等及时增减衣服调节保暖,避免出汗沾湿衣服。[ 详细内容... ]
九、寒冷环境中的饮食与饮水
温暖的服装和舒适的房屋、帐篷是预防寒冷损伤的第一道防线,适宜的饮食和饮水供应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寒冷环境中作业时,饮食、饮水不当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和作业能力。
1.搞好饮食供应、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是预防寒冷损伤的先决条件之一。在寒冷环境中旅行或作业时散热增多,保持身体温暖需要更多的热量。而且穿着笨重的冬服在雪地或湿滑的地上行走或在寒冷环境中作业,耗能增加。环境气温每降低10℃人体摄食量增加5%,在冷环境中作业时机体的热量需求比温暖环境增加25%~50%,重体力劳动时需提供更多热量。冷环境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无明显变化,高脂饮食有利于机体耐寒并促进冷习服建立。[ 详细内容... ]
十、寒冷环境中的心理卫生
1.克服恐惧和麻痹心理。未曾在严寒地区生活过的人听说“冬季可冻掉人的耳朵、鼻子”,就对寒冷产生了畏惧心理。而有严寒地区生活经历的人,觉得寒冷并不可怕。我们要在战术上重视寒冷,战略上藐视寒冷,就一定能克服寒冷带来的种种困难。
2.树立战胜寒冷环境的决心和信心。中国人在战胜寒冷方面创造了不少世界奇迹。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刚义,曾在沈阳军区政治部服役,自1990年(34岁)开始经过8年奋斗创造了五项基尼斯冬泳世界纪录:2001年1月26日在南美麦哲伦海峡6℃水中游泳30分钟,次日在1.5℃的智利大冰湖中游泳35分钟,2月7日在南极长城湾1.4℃水中用51分42秒17游完1500米,同年12月22日用27分23秒横渡韩国汉江(水温1℃,1200米);2003年11月24日在水温0℃的日本北海道冰海畅游了31分30秒。2004年1月19日,又在泰坦尼克号邮船失事海域0.7℃水中搏击37.5分,再次震惊世界。王刚义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 详细内容... ]
十一、普及寒冷损伤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措施
1.普及寒冷损伤知识、开展自救互救措施教育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环节。寒冷损伤是寒冷及其它诱因共同引起的一类全身或局部病症的总称。通过防寒教育了解什么是寒冷损伤,寒冷损伤的病因、症状、急救、治疗、预防以及伤员后送等一系列问题,掌握在冷环境中生存、作业的基本技能。
2.在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通过培训和演练学习,掌握有关寒冷损伤防护与急救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习惯。[ 详细内容... ]
十二、在寒冷环境中作业时发生的创伤、疾病和损伤
1.在寒冷环境中作业时,创伤、疾病和损伤的发病率增高,而且寒冷环境严重妨碍了现场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后送,必须关注这一问题。
①降雪、积雪与结冰,使道路湿滑、泥泞。常见因滑倒、跌倒、车辆事故造成的创伤。
②从房屋入口处散发出来的热量可造成土地表层反复融化/冻结,使得这些地方特别湿滑、泥泞,易造成危险。
③疲劳,笨重的冬服,头巾、帽子对视线和听觉的影响使行动笨拙,也易引起跌倒和事故。[ 详细内容... ]
十三、寒冷环境中作业的准备
1.防寒服装与防寒基本知识
①在寒冷环境中作业的人员必须配备配套、合适的防寒服装,并学会穿着笨重的冬服完成作业任务。
②学习寒冷环境中生存与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尤其要做好培训。
2.在寒冷环境中作业,要求工作人员的身体处于最好状态
3.各级领导应做的准备
[ 详细内容... ]
十四、寒冷环境中物品的保存
1.使用低熔点的润滑剂。暂不使用的物品(含金属物品)应放在木架上,或在物品下面垫树枝、木柴,使其不与地面接触,以防物品与地面冻结在一起。
2.积雪深时,有些物品掉在雪中很快就找不到,因此需小心保管。为防止物品被雪掩埋,贮存物品的地点应作适当标记。
3.寒冷的物品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空气中的水分会自动凝结在物品表面形成水珠,持续约1小时左右。为此,将寒冷的物品带入温暖的室内时,应将物品包裹靠近地面放置以减少水分凝结。恢复温暖的物品再次进入冷环境前,应擦拭干燥以免锈蚀。[ 详细内容... ]
专家风采更 多...
嘉宾访谈    网友评议更 多...
本网将邀请两位医学专家于2月4日晚8:00--10:00进行嘉宾访谈 欢迎参与
(浏览本网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解放军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