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意静克莉丝汀工作室:辛亥100驚奇兩岸顛覆民國符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57:31

辛亥革命百年,兩岸顛覆了「民國」符號,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去妖魔化」,官方《中華民國史》超越「國敗共勝」框框;民間提出「民國範兒」概念,嚮往胡適、徐志摩等民國特殊氣質;作家岳南的巨著《南渡北歸》,為「民國範兒」文化平反。台灣則將中華民國「虛位化」,放棄「秋海棠」宏大論述,「龍的傳人」音符也飄遠。這顯示北京已超越內戰思維,更有自信心,為中國未來的和平統一,埋下了辛亥思想的伏筆。

 

進入二零一一年十月,全球華人驀然回首,發現台海兩岸社會都顛覆了各自的主流論述,對辛亥的民國符號,悄悄地,但也劇烈地,改變了原來官方的史觀。對「中華民國」的解讀,兩岸都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中國大陸從官方到民間,都將「中華民國」去妖魔化,民間知識分子甚至帶有一種崇拜的心情,看待民國的一切,有強烈的「文化平反」的意味。而台灣方面,則將中華民國的政治符號「虛位化」,甚至偷樑換柱,將中華民國等同台灣,放棄了百年以前和兩蔣時代中國地圖是「秋海棠」的宏大敘述,更不會提五六十年代蔣介石所強調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連八十年代侯德健所歌頌的《龍的傳人》也成為寶島飄遠了的音符。兩岸的民國論述,竟是奇異地移形換位,大陸對「民國」越來越高調,而台灣對「民國」越來越低調。

 

其實中國大陸這一兩年間興起了一股民國熱,不僅至今不衰,並且橫跨朝野。二零一零年,作家陳丹青在廣州《新周刊》的一篇訪問中,概括了他對「民國範兒」的觀察,指出民國時期的人物,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從胡適、徐志摩、錢鍾書到傅斯年、陳寅恪、梅貽琦、俞大維等,都有一種今天共和國時代所沒有的精氣神。「民國範兒」成為一個時髦而又充滿想像空間的文化認同,對一百年前所建立的中華民國,儘管在神州大地只有三十八年的歲月,但如今中國大陸對民國的評價都越來越正面,衝破了過去那種只是「前朝往事」的視野和價值觀,而是有一種「不勝嚮往」之情。一些公共知識分子,認為必須重新認識這個時代,將民國「去妖魔化」。

 

而這種去妖魔化的動力,不僅來自民間,也與官方態度的轉變先後呼應。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的《中華民國史》,二零一一年出版,被視為中共官方對中華民國研究的最新立場,就顛覆了以前中共的史觀,不再將「中華民國」視為叛亂或反動朝代。該叢書的主編之一金以林表示:中華民國史不再強調「國敗共勝」,而以平實口吻敘述,國共矛盾是不同社會精英做出的不同選擇。

 

推崇民國獨立自由精神

 

其實中國大陸整個知識界,早就對中華民國重新評價。作家岳南在二零一一年推出的《南渡北歸》三大冊(湖南文藝出版社),就寫出民國知識分子的風采,在抗戰與政權變幻的時刻,如何奮勇向前,不懼艱困,保留中華民族的文化命脈,包括了蔡元培、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濟、林徽因、金岳霖、梅貽琦、馮友蘭等大師級人物,將北大、清華、南開等陷於日軍鐵蹄下的師生遷至西南,先四川、後雲南,創建西南聯大,寫出民國時代最優秀的知識分子,不斷追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弦歌不斷,培養了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殷海光等人才,並且在神州易手之際,部分人選擇了南渡台灣,開拓了時代的傳奇,也對照了大陸從反右到文革時期知識分子被迫害致死的悲歌,慷慨激越,也讓人低迴不已。

 

這本共一百六十萬字的巨著,在辛亥百年推出,不忌是否「政治正確」,就為「民國範兒」的提法作出了時代的見證。書中寫一些重量級學人,在中國大陸難逃政治運動的噩運,如陳寅恪、馮友蘭、吳缒等人,甚至以身殉之,字裏行間的潛台詞就是:如果這些民國範兒當年去了台灣,不但可以保住性命,並且還可以在學術上創造輝煌。

 

當然,在作家岳南之前,中國大陸這幾年已有更多專業史學家為民國平反。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楊天石和楊奎松的「二楊」,都先後研究蔣介石的日記,也不約而同地對蔣介石和中華民國的評價,超越了過去官方的口徑,還予歷史的真面目。

 

同時,中國大陸的史家也開始對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予以高度的評價,尤其是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七年,被視為經濟發展上的「黃金十年」。這項源於美國經濟學者羅斯基(Thomas Rawski)所著的Economic Growth in Prewar China 的研究,於二零零九年推出了中譯本,改變了中國學界的視野,開始肯定這段時期經濟的騰飛和國內建設的重大意義。「舊中國」的經濟與社會不僅不是一片黑暗,還有很多需要今日「新中國」加以重新研究。

 

另一方面,在台灣,作家平路去年批評孫中山思想只是「拼裝」,引發政治學者胡佛與周陽山的批判,正反映台灣對辛亥的歷史遺產毫無共識,而今年九月間,作曲家劉家昌指責當局邀請他參加辛亥百年的紀念活動時,寫成了慶祝「台灣建國百年」,引起了劉家昌的抗議,說為何中華民國不見了。更不要說這次台灣拍攝紀念辛亥百年的電視劇《勇士們》,被影評界一致認為拍得極為粗糙,予人馬虎交差之感,和香港成龍所拍的電影《辛亥革命》及大陸所拍的電視劇《辛亥革命》比較,都被比下去了。

 

大陸重新發現三民主義

 

而這樣的對照,也展示了辛亥百年的歷史諷刺與驚奇。中華民國的政治符號,被兩岸顛覆,你棄我取,大陸越來越比台灣更重視「中華民國」,台灣越來越多人不願談「中華民國」。在台灣被很多人譏笑和遺忘的三民主義,成為大陸知識界最新的無形財富,開創了兩岸關係的全新局面。

 

這也因為北京超越了內戰的思維,告別了成王敗寇的框框,對自己的綜合國力有更強的自信心,開拓了兩岸過去所難以想像的形勢,也為中國未來的和平統一,埋下了辛亥思想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