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宗让人抓了吗:马克西姆·姆尔维察的钢琴艺术经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16:30

Maksim Mrvica马克西姆·姆尔维察的钢琴艺术经典

 


    Maksim Mrvica,来自克罗地亚的欧洲新古典王子、钢琴圣手。从他的外表看,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古典钢琴演奏者,是一个天才的古典钢琴演奏者,身高2.07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庞,邪魅而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微笑,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瞧上去倒像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他弹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敲击琴键,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脑后——钢琴前的Maksim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2004年,Maksim被雅典奥运组委会选中,弹奏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Olympic dream)。此曲收录在他2004年的专辑《变奏者1&2》 中。 Maksim曾在多个国际盛会以及一些颁奖礼(如MTV音乐奖等)。他的出众形象和魅力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品牌的注意。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就赞助了他在新加坡的演出。而着名汽车品牌雪佛兰和宝马也曾分别在其哥伦比亚和马来西亚的新车发布仪式上邀请他演奏助兴。


    马克西姆Maksim Mrvica来自克罗地亚的欧洲新古典王子、钢琴圣手。从他的外表看,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古典钢琴演奏者,身高2.07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庞,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瞧上去倒像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他弹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敲击琴键,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脑后——钢琴前的马克西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马克西姆生于亚得里亚海边的小镇施本尼克。他在9岁的时候跟马利亚·瑟科索学习钢琴,并于同年公开演出。3年后,马克西姆在他的第一个个人音乐会中演奏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当1990年战争爆发的时候,马克西姆和他的钢琴教授坚持不中断他的音乐学习。不管战争和动乱多么可怕,马克西姆依然在1993年在萨格勒布参加了他的钢琴生涯中第一个比赛并胜出。

    马克西姆在萨格勒布的音乐学院中继续学习,在那里,他跟随阿图罗·本尼德提·米开朗基里的学生弗拉基米尔·柯尔潘进行了5年的学习。之后他又在布达佩斯的弗朗兹·里斯特艺术学院学习并在同年获得“尼科拉·鲁宾斯坦国际钢琴比赛”一等奖。2000年,马克西姆到巴黎跟随伊戈尔·拉兹克学习并再次年获得庞托斯钢琴比赛一等奖。

    当他回到克罗地亚,他发现自己已成为了媒体的焦点并经常登上荧幕和被接见。不久,马克西姆与其他同时代的克罗地亚钢琴家一起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手势》(Gestures)。《手势》在克罗地亚发售时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古典乐唱片之一。马克西姆甚至被邀请参加波林音乐颁奖典礼——这个颁奖典礼被誉为克罗地亚的格莱美奖——并在开幕式演奏,这个殊誉极少会给予一个古典音乐家;他在该次颁奖典礼中囊括4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古典音乐奖。



    在《手势》发行不久,马克西姆被音乐人、作家托彻·胡尔伊奇(Ton?i Hulji?)——也就是他后来的经理人——注意到,并带马克西姆接触英国著名监制人梅尔·布什(Mel Bush)。当时,梅尔正在寻找钢琴新人。他马上就意识到马克西姆在古典、跨界混合、流行乐方面的巨大潜力。EMI同样为这位年轻的音乐家感到震惊,在与他签约后,很快就推出了一张新专辑:《钢琴玩家》(The Piano Player)。这张专辑对海德尔和肖邦的作品作出很大的改变,把原来严肃的古典音乐结合了流行乐、电子乐,使听众意识到“原来古典乐也可以这样玩!”这张专辑从2003年发售就大受受好评,特别在亚洲,马克西姆在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音乐CD销售量中都获得了金奖,在台湾和克罗地亚都分别获得了白金奖,在香港更获得双白金奖这个香港音乐界销售量最高荣誉(一直以来都只有极少的外国音乐家的专辑能在香港获得这么大的成功)。这张唱片当时在香港HMV国际流行音乐排行榜中连续12个星期获得第一名。《钢琴玩家》的成功令他在国际上的声望大幅度提升,并在2003至2004年在亚洲大规模巡回演奏。此专辑中《Claudine》被香港歌手梁汉文改编为粤语歌曲《信望爱》。

    2004年,马克西姆被雅典奥运组委会选中,弹奏奥运会主题曲《奥林匹克之梦》(Olympic dream)。此曲收录在他2004年的专辑《变奏者1&2》中。在2005年,马克西姆再接再厉,推出新专辑《新世界》(The New World),并将于2006年10月发行下一张专辑。

变奏者


 
     在2003年大放异彩备受瞩目的古典跨类明星,用一张专辑横扫日本、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国家,弹指之间在全球掀起钢琴狂热、造成一股黑色旋风的“钢琴玩家”Maksim Mrvica,在2003年大放异彩备受瞩目的古典跨类明星,克罗地亚的年轻钢琴家迈可森(Maksim)2004年9月29日发行自己的第二张全新专辑《变奏者Variations Part I&II》,这张唱片将延续第一张的风格,选曲依旧是古典和跨界相结合,专辑在英国和克罗地亚两地录制。与多位国际知名制作人与创作者共同录制,其中包括:Youth、Tonji Huljic以及Tolga Kashif等,且包含了这位年轻的克罗埃西亚钢琴家自己的创作,他所创作的这首曲子,主要是以帕格尼尼的主题旋律作依据,与其他共同收录在这张专辑中的热门古典曲目相伴,包括:李斯特的“死之舞”、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以及史克里亚宾的“升D 小调钢琴练习曲”等。

A New World


    不是每一位接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演奏家都可以成功跨界,靠着专辑和弹奏以及个人魅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销售和人气上受到欢迎,钢琴家马克西姆从 2003 年第一张个人专辑“钢琴玩家”发行以来,证明了他是当今跨界乐坛唯一人气持久不坠的跨界巨星。兼具偶像的魅力、超级名模的身材和古典钢琴家对音乐的严肃态度,这位经历过克罗地亚内乱的钢琴家,如今已经有了双白金的销售纪录。魅力在远东地区和欧洲地区同样高居不下的他,不管是在吉隆坡或是香港、乃至台湾、日本、巴黎和伦敦,都一样的吸引青少年乐迷的尖叫和爱慕。   2005 年再度与乐迷见面,马克西姆带来了一套更为柔情、梦幻的曲目。在改编古典乐曲的选曲上,他走向更大胆的尝试,将一直以来无法与钢琴联想在一起的古典名曲,改编得充满时代风格、加上了酷炫的节奏感和活力,一首首出自歌剧中的名曲,像是菩赛尔“黛朵与艾尼亚斯”中最后的咏叹调“当我归于尘土时”、托丝卡中卡瓦拉多西临死前回忆所唱的“星光满天”、马士康尼“乡间骑士”中的间奏曲、华格纳“女武神”中的“女武神的骑行”、德利伯“拉克美”中的“花之二重唱”、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等等,在皇家爱乐的伴奏下,这些名曲获得了新颖的聆听乐趣和不同以往的气势。而除了古典曲目以外,马克西姆这次的其他曲目要更显得柔情似水、沾上淡淡的感伤。像出自电影“四海兄弟”中颜尼欧莫里克奈所写的“黛博拉之歌”、七零年代畅销电影“初恋故事”的主题曲“蓝色汽球”、珍西摩儿和克利斯多福李维主演的“似曾相识”中的主题曲等等,都是让人回想到初恋或过去美好时光、眼角泛泪的知名曲调。在马克西姆的弹奏下,这几首动人的旋律,更加诗般的迷蒙感,以及古典音乐的高贵气质。

Electrik


   2006年马克西姆的新专辑问世了!在这张专辑中,马克西姆对于自己所要的音乐风格更确定,也更有自信了。“电音玩家”这张专辑展现他希望更进一步拉近现代年轻族群和古典音乐之间的距离,这是他自己的音乐品味和热情领导下的必然结果。因为喜欢电子舞曲和舞厅中的音乐,马克西姆和时下的年轻人一样,除了从小接受的古典音乐外,他知道自己也抗拒不了现代舞曲直截了当,充满热情的趣味和魅力,所以他决定要在这张《电音玩家》之中,将这两种音乐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一张最有现代感的跨界音乐专辑。不过,整张专辑中带电带得最彻底的,要算是巴哈C大调前奏曲的改编,这首乐曲的狂嚣电子声,让人误以为是Wendy Carlos的合成器复活,充满了电子舞厅式的break节奏和最新颖的合成音色。这张专辑中,马克西姆首次采用流行乐曲,就是阿巴合唱团的歌曲“老朋友老方法”。同时,《电音玩家》中也采用了默契十足的老合作班底胡吉克的新作,他之前为马克西姆创作的许多作品,在前几张专辑中都深受欢迎,而这次也同样让人惊艳。

 

 

    从他的外表看,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古典钢琴演奏者,是一个天才的古典钢琴演奏者,身高2.07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庞,邪魅而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微笑,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瞧上去倒像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他弹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敲击琴键,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脑后——钢琴前的马克西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出埃及记”(Exodu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了,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电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了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
    该作真是足够气魄,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

Maksim钢琴艺术--- 野蜂飞舞

 

     用双手扬起全世界演奏旋风,用琴声醉倒世界无数乐迷;
     超人气钢琴玩家——马克西姆,生涯首演LIVE SHOW全记录
     在这份现场演奏会的DVD中,您除了将看到马克西姆演奏他在[钢琴玩家>首张专辑中的多首畅销曲目外,也还会听到他演奏四首纯古典的钢琴独奏音乐。在这四首作品中,他挑了一首现代克罗地亚作曲家的作品,技巧非常艰难,此外还挑了一首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展现他精彩的古典训练身段。而片尾的Encores(安可曲)更再弹一首纯粹钢琴独奏的野蜂飞舞的飞行古典版本,用比改编曲更快上一倍的速度展现他惊人的技巧。另外您也将第一次听到马克西姆以他贵族般的气质弹奏萧邦的夜曲,展现出那种迷人的钢琴诗人风情。
    很久以前,一个周末的晚上在央视看到马克西姆,直观的感觉是个子高高的,人很帅气,静下心来听他的琴声,便会沉迷于那可以令石头落泪的《出埃及记》,令人眼花缭乱的“飞行版”《野蜂飞舞》……其实如果抛开一切,我是说,当我们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或许你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也许你能赞同我的这个观点),我们每个人都不再是政治家、音乐家、演奏家……或是某某领域的精英,或是无名小卒……到那时候,我们都只不过是一个赤裸裸的人,没有地位、头衔等等,就如同战场上的子弹不会区分农民的儿子与将军的后裔一样。那么,即使在那个时候,我仍然会钦佩马克西姆仅仅作为一个人,在战火中每天坚持练琴十个小时的定力,这也是我对马克西姆、对他的琴声特别钟爱的原因之一。 
     相信马克西姆的很多曲目大家已经相当熟悉了,这里我想特别推荐的是《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和《萧邦:降D大调夜曲》,这两首乐曲在并没有收录在马克西姆的第一张专辑中,相信喜欢《猫和老鼠》的朋友一定对汤姆版的《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记忆犹新,汤姆上下翻飞的样子着实可爱,那么在这里,我们还是好好欣赏一下马克西姆这个版本精致的音色明亮度吧。而肖邦的夜曲,我相信马克西姆的版本绝对是一剂可以令人上瘾的“毒药”。

 

乐曲介绍:
01.野蜂飞舞 
    找寻不到出路,在花丛中穿梭,焦急来去的黄蜂,吃力地颤动着四片透明的翅膀,在圆鼓鼓的肚子上涂着黄黑相间的斑纹;头顶上亮得叫人晕眩的太阳,发出一阵又一阵的热浪;让所有回家的气味信息都被蒸发在花丛里,看不到任何一只黄蜂的踪影,一心只想回窝的黄蜂,心跳越来越快,在叶片和枝干间跌跌撞撞,忽然一头就撞到一片蜘蛛网上,四周忽然静了下来,黄蜂却动也不能动,小小的翅膀挣扎着,只听到心跳声……所幸,这是一片废弃的蛛网,三两下就被黄蜂挣开了,它又继续飞起来。这一次它往上飞去,看到了蜂巢,士气一振扬长而去……
    《野蜂飞舞》这首曲子因为出现在电影《钢琴师》中,被那位沦落到酒店,失去了自信和神智的钢琴家David Helffgott弹奏而再度被人们注意到。这原来不是一首钢琴乐曲,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歌剧《沙丹王的故事》(Skazka或Tsar Saltan)中的一段音乐,而且还是由人声与管弦乐团合作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之后有很多作曲家将之改编成钢琴独奏曲或其他乐器演奏的版本。马克西姆的版本将和弦的部分大半交给乐团处理,钢琴专注于那prepetuum mibole的主题上,再利用两手交叉切换主题弹奏的方式,技巧在衔接左右手进的力度必须平均;当只有钢琴独奏时,这首乐曲的处理会更多灵活而自由些,但由于必须配合乐团,钢琴的必须从头至尾维持一致,不能在一味加快的情况下将乐团抛在后面,这时事先的排练和钢琴家的自我控制就很重要了。 
02.格里格钢琴变奏曲 
    让蓝色的火花,在冰雪覆盖的冬夜里亮着吧,这样可以照亮整个在北海之滨狂欢的舞会,舞会上,只有沙沙的浪声和大的吓人的圆月,比探照灯还要凶恶地瞪着一个人的舞会。月亮下,独舞人的影子像利刃一样切割着沙滩;黑白是那么的分明,当影子划过起伏的沙丘时,那时长时短的变化,就像配合着舞曲的节奏在律动着……
    虽然曲名直接称为格里格钢琴变奏曲,这首改编的现代舞曲却只用到这位挪威作曲家这首曲子中第一乐章两个主要主题,由此发展成一段快速的电子舞曲。格里格一生只写了这一首协奏曲,这是他在不顾家人反对娶了自己的表妹后的创作。此曲在近代,因为其长度及性格与舒曼的另一首钢琴协奏曲相当,而经常被放在三十三转的唱片的两面,更因此而连带的成为众人熟知的浪漫派协奏曲。但是在二十世纪初,这套作品却不是那么广为人知,虽然在北欧和英国相当受喜爱,但是主流的钢琴家并不认为这是一首具有重量和经典地位的作品,可是因为唱片的带动,此曲一开关那八度音下行的分解和弦,成为许多人对浪漫派音乐的典型印象,而这正是马克西姆选中的主题。
03.韩德尔萨拉邦德变奏曲 
    又是一场城堡里无聊的晚宴,公主踢着长裙这么想着,她一穿好晚礼服,端上惯常面无表情的脸孔,随着待从的带领,来到宴客厅的楼梯前,在喧闹的宾客声中,一步步走下富丽堂皇的大厅。乐团奏起庄严的欢迎曲,可公主的心情却已经飘到舞会开始后疯狂作乐,她想要一首又一首的圆舞曲中让自己忘掉这宫廷生活的拘束和乏味,如果可以,就这样一圈又一圈地转吧……
    这首萨拉邦德舞曲从一首大键琴独奏曲跃升为享德尔除了哈利路亚大合唱以外最有名的代表作,从电影《Barry Lyndon》以及《Escape from New York》中引用这首作品的管弦乐编曲以后,这首乐曲脱了巴洛克宫廷音乐的简朴面貌,获得一种悲壮的乱世情怀。原来收录在享德尔第四号D小调大键琴组曲中,弦暗示变奏主题的乐段。萨拉邦摆舞曲和夏康、帕萨卡格利亚舞曲一样,是以低音作为变奏基础的西班牙乐曲。其愿意是“吵闹,喧嚣的”,这是十二世纪占领西班牙的摩尔人在宫廷中演奏的音乐。最早萨拉邦德之名,指的是一种中美洲带有鸟嘴的笛子。这种乐器在十六世纪被葡萄牙人从南美洲的瓜地马拉带回欧洲,并于十八世纪传到法国。第一位跳这种舞的女孩,据说只用一个响板再和着笛声跳着慢舞,因为太过动人,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禁止这种舞曲继续演出,却因此让其他地方的人更为好奇,最早这种舞曲和夏康舞曲是同一类音乐。
04.克罗地亚幻想曲 
    在战火摧残后的断垣残壁中,开着一朵小白花,说不出名字的小白花,在风里微微地摇曳,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看着战车、坦克威胁着要摧毁它的根和泥土,也看着飞鸟偶尔慌张驻足,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只有夜晚来时,它才看得到平静,在这块紧临着波罗的海的土地上,这些年星光特别的璀灿,想是霓虹、车水马龙都已散去的缘故,这样的夜里,当然有一点点的悲伤,却是清静比悲伤多。
    这首曲子是专辑制作人特别为马克西姆所写的,乐曲的基本动机非常的简单,就是建构在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和弦上的三音主题,这个和弦让人想起新世纪钢琴手George Winston为专辑十二月所写的第一首曲子,是因为那首曲子这么特别的起始和弦,才会具有这么特殊的情绪意义的。
05.出埃及记 
     配乐家Ernest Gold这首为1960年版《出埃及记》电影所写的配乐如今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经典了。在当年这份配乐还赢得奥斯卡奖,也几乎是电影百年来最为人知的作品。当初这部《出埃及记》的导演是Otto Preminger,演员包括了保罗纽曼等人;配乐家当年为了配合故事的主题,特别参考了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民谣音乐,写成这部片子的音乐。而这首《出埃及记》作为片中的主题曲,也同时赢得当年葛莱美奖最佳歌曲,其原声带也在告示排榜上蝉联了十四周冠军。
06.巴隆尼斯之舞 
    克罗地亚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不过,有一些人和克罗地亚其实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十八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双亲是克罗地亚人,至今在克罗地亚,打开电话簿,会发现名字拼音念起来叫海顿的人还是很多,因为这在克罗地亚烛个通俗的姓,而海顿的作品中也经常引用克罗地亚民谣,而因为华沙肖邦大赛引起全坏瞩目的钢琴家Lvo Pogorelich其实不是苏联人,而是克罗地亚人。作曲家法兰诺帕拉兹出生于1948年,是札格瑞布音乐学院作曲第毕业的当代作曲家,后来也到过意大利留学,他的创作混用了现代语法和克罗地亚传统音乐的趣味。然而,这首《巴隆尼斯之舞》,却很明显是受到李斯特的第一号魔鬼圆舞曲的灵感启发写成的。而这首作品也很显然是以精炼的钢琴语法来写成的,所以很适合拥有艰难技巧的钢琴家来诠释,我们可以从马克西姆的演奏中知道,他选择此曲,一方面想让世人了解克罗地亚也有杰出的作曲家,一方面也可以展现他的出色技巧。这首作品中有很艰难的大跳跃的弹奏,还有左右手不对等节拍的弹奏,把浪漫派传统琴技运用到现代和声和结构中,是现代音乐中到钢琴技巧的作品。
07.萧邦:降D大调夜曲 
    要弹奏这首乐曲,需要相当高难度并完整的技巧,那是对于音色变化细腻的控制与音量的巧妙运用。这首夜曲从头至尾几乎都压抑在弱音到极音的音量之下,就连尾曲繁复的装饰奏,也都在如梦似幻的音量中,不容被吵醒,有位音乐学者就说:“这首乐曲是这么的细腻和精巧,轻柔的感情微微地随着感伤波动着,像水波一样一圈圈地荡漾出去,这甜蜜的感觉就像毒药一样让人上瘾,在这毒药之中,却让不想去饮巴赫和贝多芬这样的解毒剂。”马克西姆用很健康的手法弹奏这首夜曲,他不过份耽溺于慢速度中,一开始所选的速度就是一种挑战,因为在这样的速度下,要维持到尾曲快速的十六音符装饰音依然维持珠玉一般的音量与催眠的音量,是非常难的,但他却很成功地做到,同时也维持了此曲不致过于感伤和落入俗套。
08.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李斯特一共写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这些是他以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旋律,依自由手法谱成的超技作品。基本上每首匈牙利狂想曲中都会用到几种传统吉普赛音乐的舞曲:慢速度而带有感伤色彩的Lassu的快速奔放的Frisca。在这首第二号狂想曲中,慢速度的Lassu模仿匈牙利特有的洋琴(Dulcimer)演奏的风格,弹奏出一段感伤的旋律。接着则以快步的Frisca在高音部分像催眠一样的回旋着,充分运用到钢琴高音部类似钟声一般的效果,音乐所动用到的弹奏技巧和李斯特改编自帕格尼尼的《钟》练习曲有很类似的地方,就是在两个八度之间用右手的大小拇指轮流在大跨度上弹奏出旋律。
    马克西姆深知这首乐曲的特色,在高音域的地方维持了非常精致的音色明亮度,那是要靠正确触键才能维持的。而从这份现场演奏也可以知道马克西姆是一位极有希望的钢琴家,因为他能够预测自己演奏实力在现场可能表现出来的实际程度,再适度针对自己的弹奏速度控制自己的精确度,这样下来,即不会为了炫耀技巧一味追快,而弹出太多错音,又能在适当的速度下把持住乐曲的炫技趣味,让乐曲进行时不致因为过于小心翼翼而落得乏味,这就是一位有经验的钢琴家。
09.克劳汀幻想曲 
     在水边,迷朦的雾色升起,笼罩在葱郁的森林上,那原来像是祖母绿的蜿蜒的绿意霎时成了翡翠般亮着的水气,精灵仙子乘着夜色,来到水池边,落在鹿群中间,有几隹精灵则洒着金粉,让池水漾起五光十色的缤纷,一个属于精灵的夜,就这样开始了。
     这首克劳汀幻想曲的旋律虽然简单,但是作曲人还是不忘在其中让马克西姆的钢琴技巧有发挥的空间,你可注意到音乐里左手的分解和弦最高音是三个相连的中音主题,用来和克莲汀的甜美主题相呼应,而马克西姆不管是在处理这首中音主题或是右手的上行装饰音阶,用的都是非常认真的古典手法,而没有受到轻音乐演奏风格的影响,他的触键音色和对于装饰音的弹性速度运用,都很谨守着古典学院的严格要求,注意在这些音阶里的分配是均匀的,没有落拍也没有抢在小节拍线之前就弹完。
10.汉娜之眼 
     在墨西哥的小镇上,有一位长着一双动人黑色眼睛的姑娘,那是混着印地安人和西班牙人血统的女郎,她独自守着父母留下来的酒馆,在这个很久才会有一两个旅客前来住宿的公路小站旁,每天望着无边黄沙外的落日和月亮;偶尔她的心里也会有悸动,希望有一天,一位长着让她心动蓝色眼睛的青年,前来将她迎娶,带她离开这个孤单的小镇…… 
    这首略带着感伤色彩的作品,将钢琴演奏音乐推向一个新的方向,让我们知道我们离开所谓理查克莱德曼和新世纪的钢琴音乐已经有很远的距离了。在长段的分解合弦兜转不出来的曲风,始终不露出主题却已经营出气氛的作法,让现代人的耳朵更能够自由想像自己需要的情景,而不再需要那么甜腻,把话说满,把感情写白了的旧式语法。而曲中适度的混进不算容易的古典钢琴技巧,显示马克西姆对自己琴艺的信心和不偏离古典训练太远的钢琴用心。
11.新乐园 
     是回家的时候了,夕阳挂在远处海天交接处,映得海面一片橘色晕红,迎着海风,延着一排排的椰树,在同抢着升起的月亮和星星比赛到达的速度;归途的心情是快乐而无牵挂的;麻雀在头顶上争吵着,一群群地抢着椰树的顶梢找到栖身的地方,叽叽喳喳的声音快乐得就像回家的孩子一样吵闹。
这首曲子和马克西姆本人的音乐性格非常不相像,活泼中带着一种在赌城的华丽歌舞秀中走马观花一般的趣味,而曲中用到的古典钢琴手法也较少,比较接近六、七十年代复古的演奏曲风。 
12.萧邦:革命练习曲 
     这首练习曲因为肖邦在听闻华沙为反抗帝俄统治而举行的革命被俄国派兵镇压,革命行动功败垂成,爱国心切的因此写下这首练习曲,乃有革命曲之名。这份改编曲加进了管弦乐,但钢琴的基本素材和难度与原曲差异并不大,马克西姆还是要拥有弹奏原曲的能力才能与管弦乐团合奏此曲,所以管弦乐团的帮助并没有让他的演奏容易,而您也可以从马克西姆的演奏中知道他自己是对原曲有相当程度的掌握后才选择弹奏此曲的。马克西姆的手很大,很多李斯特的大跨度跳奏对他来说都相当轻松,而在弹奏这首乐曲中的几个和弦也显得毫不费力,且八度音的凌厉也完全符合乐曲的要求,这显示他是一个基础学院训练相当完整的钢琴家。
13.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马克西姆在这份现场演奏会中说这首曲子是他在整张专辑中最喜欢的一首曲子,但先前他也承认,他在灌录这张专辑之前并没有机会练习这首乐曲。其实这首曲子的作曲家和他一样也是俄国人(克罗地亚原也是俄国的属地),此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来到西方国家以后才完成的。当时因为他的第四号协奏曲首演不如预期而让他的心情颇受影响,完成此曲后,他的信心大振,再加上编舞家福金将此曲改编成芭蕾舞相当成功,更为此曲的知名度贡献许多。而日后此曲的第十八段变奏更因为被选进电影《Somewhere inTime》而广为现代人所熟知。马克西姆的这份编曲不像以往的演奏曲,只选中第十八变奏的抒情主题;相反的,他几乎将曲中几个重要的变奏主题都采用进去了。正如此,此曲的篇幅成为整场演奏会上最长,也最完整呈现马克西姆琴艺的一曲。由于改编时对钢琴的独奏并未更动偏离原曲太多,所以,马克西姆几乎是原原本本地照着原曲的艰难度去弹奏的,所以也最让观众看得过瘾。
     不过,原曲总共有二十四个变奏,真要完全演奏也得半个小时,所以这份改编版还是只挑了其中最精华、有特色的几段变奏来演出。而在这里面您可以听到一段很慢的钢琴弹奏,那就是有名的葛丽果素哥主题《神怒之日》的古老歌谣,拉赫玛尼诺夫把这段音乐混入帕格尼尼的原作中,却出奇地相溶,让人以为是从帕格尼尼的主题中变奏出来的一样。而马克西姆这份改编曲的特色就是在演奏完这个神怒之日主题后,音乐竟像是奏鸣曲式一样,回复到开头的帕格尼尼主题的呈示,而且整段音乐也完全反复,在这段演奏才著名的第十八段抒情变奏。而这个变奏的抒情主题是把帕格尼尼的原主题反转过来逆着唱就出现了,这才是六十一岁还能写出此曲的拉赫玛尼诺夫高竿的地方,既尊重了变奏曲法的要求,又达到了音乐创作的美学要求。
     马克西姆的改编将原曲的节拍稍为加了附点,听起来比较通俗也可以让人有清新之感。而这份改编曲之所以独特就在十八段变奏之后完全自用艰难的第二十四变奏的结尾段,惊人地弹出那段神怒之日主题再现的装饰奏,然后忽然嘎然而止的做法,这是非常尊重原作的改编。
14.古巴,古巴 
     在那个地中海的古老岛国上,有一间以茅草筑成的滨海小屋,每当夜幕低垂时,就是屋里最狂热、喧闹的时刻,你可以听到所有打击乐器和人声的唱和,用拉丁和黑暗大陆的心跳节奏所组成的乐声,正是这个岛国最奔放的诗篇,如果有人不相信人间有自由的灵魂,不妨到这个没有太多物质享受的落后岛国去见证,被音乐释放的自由心情。
     虽然只有短短三段式(A_B_A)的乐曲,但是作曲者Huljic很成功地捕捉住古巴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特色,这里面有那种受到非洲节奏影响的非正规重音,也有受到西班牙音乐影响的悲情物质,但他在谱曲时,对于马克西姆的古典钢琴训练则较为疏忽,所以此曲中钢琴的角色比较像是obligato,而不是独奏的角色。
15.野蜂之舞(钢琴独奏原版):安可曲 
     这就是许多人想听到的《野蜂飞舞》的原始钢琴版本,马克西姆证明了他的技巧,就如您看到的,他的速度可是比原专辑中的要快上许多.

    马克西姆在克罗地亚非常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他在故乡发行的克罗地亚现代钢琴小品专辑成为2001-2002年最畅销的古典跨类专辑。Maksim外在的魅力与独特的表演氛围吸引了克罗地亚知名的音乐家、也是作曲家Tonci Huljic(他曾帮棒辣妹写过好几首曲子)的注意,并将他介绍给音乐制作人/经纪人Mel Bush(也是陈美的经纪人),让Mel惊为天人,立刻与马克西姆签下合约,并交由EMI Classics全球发行他的超重量级专辑《The Piano Player钢琴手马克西姆》。

    马克西姆将古典乐迷熟悉的"野蜂飞舞"、"格里格钢琴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等经典名曲加入现代节奏元素,在马克西姆的巧手弹奏之下,听来新意十足,让人大呼过瘾!而Tonci Huljic帮他谱写的"克劳汀幻想曲"、"新乐园"、"古巴!古巴!"…等新曲,更是让马克西姆充分展现他神奇魔幻的诠演才华,让整张专辑充满的无限的惊喜。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宜古典宜现代的马克西姆,注定成为今后几年全球古典跨界乐坛最闪亮的一颗新星!

Maksim Mrvica《A New World 玩家新世界》


专辑简介:
       不是每一位接受过古典音乐训练的演奏家都可以成功跨界,靠着专辑和弹奏以及个人魅力,一而再、再而三的在销售和人气上受到欢迎,克罗地亚钢琴家、新古典王子马克西姆·姆尔维察从2003年第一张个人专辑《钢琴玩家》发行以来,证明了他是当今跨界乐坛唯一人气持久不坠的跨界巨星。兼具偶像的魅力、超级名模的身材和古典钢琴家对音乐的严肃态度,这位经历过克罗地亚内乱的钢琴家,如今已经有了双白金的销售纪录。魅力在远东地区和欧洲地区同样高居不下的他,不管是在吉隆坡或是香港、乃至台湾、日本、巴黎和伦敦,都一样的吸引青少年乐迷的尖叫和爱慕。 
       2005年再度与乐迷见面,马克西姆带来了一套更为柔情、梦幻的曲目。在改编古典乐曲的选曲上,他走向更大胆的尝试,将一直以来无法与钢琴联想在一起的古典名曲,改编得充满时代风格、加上了酷炫的节奏感和活力,一首首出自歌剧中的名曲,像是菩赛尔《黛朵与艾尼亚斯》中最后的咏叹调《当我归于尘土时》、托丝卡中卡瓦拉多西临死前回忆所唱的《星光满天》、马士康尼《乡间骑士》中的间奏曲、瓦格纳《女武神》中的《女武神的骑行》、德利伯《拉克美》中的《花之二重唱》、德弗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等等,在皇家爱乐的伴奏下,这些名曲获得了新颖的聆听乐趣和不同以往的气势。
    除了古典曲目以外,马克西姆这次的其它曲目要更显得柔情似水、沾上淡淡的感伤。像出自电影《四海兄弟》中颜尼欧莫里克奈所写的《德博拉之歌》、七零年代畅销电影《初恋故事》的主题曲《蓝色汽球》、珍西摩儿和克利斯多福利瓦伊主演的《似曾相识》中的主题曲等等,都是让人回想到初恋或过去美好时光、眼角泛泪的知名曲调。在马克西姆的弹奏下,这几首动人的旋律,更加诗般的迷蒙感以及古典音乐的高贵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