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前妻出轨:(1122)陇西县[ “中国药都”、“千年药乡” 、“中国黄芪之乡”、 “陇原三绝”、 “中国腊肉之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0:03:25

陇西县

   陇西县

陇西县在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又称陇右(古人以西为右),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秦穆公用由余之谋称霸西戎,今天甘肃省天水、甘谷、武山、岷县、陇西、临洮等地在当时纳入秦国版图,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区设陇西郡,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晋曾设过陇西国。秦汉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陇西郡是甘肃最早的行政建制。

目录

陇西概况

  总述: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雄壮,风光迷人。千年郡州治所,文化积淀深厚。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   

陇西景观

远楼,雄伟壮观,尽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世纪初,中医兴起,药材产业方兴未艾,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初具。   细述: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安定区,东经104.61,北纬34.98 ,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50万。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城市中心,声闻四达;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视野开阔,可翘望陇西全城。   陇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达古都西安,西临省会兰州,陇海铁路纵贯东西,宝兰二线横跨境内,定陇公路建成使用,连霍高速穿境而过,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旱码头”文峰镇交汇,成为连结周边数十个市州县的交通枢纽。   陇西郡,汉设襄武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陇西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还一度成为甘肃省最早的省会,是陇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天下李氏源于陇西,历代英才辈出,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分别于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举办了“陇西李氏文化全国研讨会”、“陇西李氏文化旅游观光节”和“陇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国研讨会暨西部大开发陇西经贸洽谈会”。凭借丰厚的历史文化,陇西逐渐成为凝聚中华文化的重点城市。   中国药都-千年药乡   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文峰、首阳两大药材市场年交易达10万吨以上,交易额超过5亿元。上海考察团在认真考察了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后,将陇西县作为上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分别在2008年2009年2010年召开了中国定西中药产业发展大会,影响强烈。

行政区划

  县人民政府驻巩昌镇县门街一号,邮编:748100;代码:621122;区号:0932   陇西县辖9个镇、8个乡:巩昌镇、文峰镇、首阳镇、菜子镇、福星镇、通安驿镇、云田镇、碧岩镇、马河镇、渭阳乡、宏伟乡、和平乡、柯寨乡、双泉乡、德兴乡、永吉乡、权家湾乡

编辑本段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612-2778米,位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构成南山(二阴地区)、川区(渭河水川地区,南北宽2-8公里东西长15-20公里)、北山(干旱地区) 三块条件明显差异的小区环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位于渭河南岸二级阶地上,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上部以黄土为主,下部为砂砾卵石层。土层除湿陷性黄土外,一般较为稳定,地基承载力每平方米12吨—--15吨。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全县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属温和半干旱区

气候条件

  陇西地处中纬内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温和 。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发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292小时。城区年平均气温7.7,年平均无霜期146天,绝对无霜期仅有97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宜农宜牧,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小麦生长,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牧业有一定条件。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   大理石矿:位于本县东四十里铺东南约2公里渭河岸。岩体宽度100米—— 200米,长420米,面积约5.5万26万立方米(165万吨)。磨光后,有深灰色和浅灰色2种,年产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矿:位于县境东南21公里的石门,工程控制长度达500米,矿体剖面平均厚42.3米,远景储量约300万吨。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丰富,年产石灰10万吨,可满足本县工业和民用建筑之需。   砂和粘土:辽西河的细砂质量最佳,技术指标完全符合建筑要求;粘土全县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阳地区的较好,烧制的砖瓦、瓦器,质量上乘。全县有20门以上轮窑砖瓦厂20多家,已形成年产1.5亿块机制砖、300万块机瓦生产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压强度高而畅销市场。   2、水资源   陇西县地表水、入境水9750万立方米,自产水8012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78 亿立方米,年总开采量可达3300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占有水资源65.8立方米,目前年开采量为1700万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50%。渭河流经县内46.1公里,南北7条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区位于渭河川区,地下水资源可满足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编辑本段陇西经济

  陇中区域经济中心、中国西部药都、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之一、全县正倾全力打造中国药都品牌。铝业发达。   陇西是西陇海兰新线上的璀璨明珠,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乃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编辑本段陇西殊荣

  “中国药都”、“千年药乡” 、“中国黄芪之乡”、 “陇原三绝”、 “中国腊肉之乡”。   企业: 甘肃恒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甘肃陇西凯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陇西金茂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宇臻物流公司、甘肃凯龙淀粉有限公司、陇西县恒利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原情肉制品有限公司、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甘肃华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甘肃东兴铝业有限公司、甘肃三源机械有限公司、甘肃陇原中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

编辑本段历史文化

  仰韶文化、齐家文化   近期在陇西北山发现大量远古遗迹,充分证明陇西很早之前就有人类定居。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的代表,在渭河流域,尤其在甘谷、武山、陇西、渭源的渭河上游两岸,散布很广,比较集中。在陇西地区,沿渭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保存了许多   

陇西县体育场

仰韶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西到东,包括首阳镇的头山文化遗址、昌谷乡的梁家坪文化遗址、巩昌镇的张家坪文化遗址、文峰镇的暖泉山文化遗址等十多处。   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遗物丰富。有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镞、石杵等;骨器有骨刀、骨针等。出土的陶器最多,如陶刀、陶环、陶纺轮、陶器皿等。陶器多属粗陶,其中彩陶表面红色,表里磨光,并有彩绘,如弧线三角纹、口沿单线纹等。尤其是尖底瓶的彩陶更为光彩夺目,造型独特优美,纹饰严谨,具有流畅感,充分体现了仰韶文化的风格和特征,它是彩陶中的瑰宝。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类型的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和政齐家坪而得名。齐家文化在甘肃境内的渭河流域分布较广。陇西地区发同有二十几处遗址,分布在渭河南北两岸的黄土台地上,包括首阳乡韩家坪、梅家咀,菜子乡沙家庄、牟家台子,巩昌镇周家庄,南安乡唐家坪,云田乡红上沟,文峰镇营盘坪,堡子坪等文化遗址。   打开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就无法回避随处可见的“陇西”二字。因为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上游,是华夏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两千多年厚重的人文历史。   今陇西县古称襄武,一度为省会。 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不应对它历史文化的宣传影响到这样的程度,这是一种遗憾。“陇西”地名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北京大学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战国地图)。我认为甘肃如果放弃陇西,就等于放弃了用有力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来衬托说明甘肃悠久人文历史的丰厚资源,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天水和武威也曾在历史上有过阶段性辉煌,或者有与陇西并驾齐驱的时段,但其长久性和总体份量都不如陇西。就前面所列历史人文,大多都被史典记载在“陇西”名下,陇西就是历史上陇西郡的所在地。陇西不光在甘肃就其全国而言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为数不多的典范地名之一,它承载着民族千古以来的典籍文化。搬开中国浩瀚的文化史典,就无法回避四处可见的陇西(陇西郡、陇西成纪、渭州、巩昌府、巩昌总帅府、巩昌布政使司),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发祥地的首要地区,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   一个地名,被国库典籍不停的载扬三、四千年,又与典型的帝王、文化名人贯为一体,这本身就具有丰厚的历史份量和灿烂的文化光辉,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另有两个什么字比陇西更具有甘肃历史文眀的代表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已经就是被历史塑造了几千年形成的聚焦点,历史从这里走来,人们从这里认知,这个地名就应当是串结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线,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更改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线。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范围地点(当然也可加以小域及变迁的说明),应当沿着有代表性的地域和历史记载的惯例,小局部的名人名事之争应服从大的全局。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不能只看现在地域机构的一时划分而过于偏废,对陇西的宣传,其历史事件人物必定得超出现陇西县县区范围,而应当进入历史上陇西郡和巩昌府的地域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的。在其秦汉以前,陇西郡就包括有: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前期,应当看到陇西是个历史地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单纯割裂的看作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就是历史至今的“陇中”,“陇上”,甘肃的简称“陇”,都是从陇西的历史文化地域而来的,现在这个历史地域已经只剩下一个县的地盘了,陇西快要在甘肃消失了。只有陇西机务段强大的电力机车,拖挂着区区车箱,五十一年来每日来回行进在兰州与天水之间这六百里热土,同时在默默地向全国无数过境这里的人们诉说,这块被忘缺的六百里热土她在华夏历史中的光环和至今被覆盖着的焦人的文化味。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李白被典籍较统一的记载为陇西成纪人,李世民祖上陇西人,如果再划分小域,把李白、李世民改成秦安人或临洮人,那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陇西院”,陇西县的李氏祠堂“陇西堂”就得改成“秦安院”、“临洮堂”。由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栏目片头中的“陇西堂”也得由此取消或者更名,同时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李氏后裔也得弃用'陇西’的一惯叫法,这样做是要闹出国际笑话的。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权地。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市、定西地区、天水市、陇南地区之总和,后因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金城郡(现兰州市)、武都郡、安定郡。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先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尔后经济文化中心才从陇西转到了兰州。从几千年历史上冠系在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简直不胜枚举,“仅唐一代近三百年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士就难以记数,可以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古人云:'天宝物华地灵人杰’,这就使陇上文化鼎冠中华”(见《陇西文史稿》)。沿袭历史的大地域叫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沿续性,和人们对重大历史人物已知的统一性。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这是由史料记载的(陇西历史见“二十五史”各书卷相关条目,《陇西文史稿》有详细考证)。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有名贯古今的鸟鼠同穴山,有一身不仕两朝的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洁身自尽的《禹贡》首阳山。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元代(公元1261年)的威远楼,雄伟壮观,使古城凸显千古雄风。 陇西元朝为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元朝实行军政合治,巩昌总帅府就在威远楼“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兰、镇原、阶、成、西和、会、环、金、徽、德顺、金洋十五州行政军事。”(《陇西文史稿》),古城承载着现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角色,可以想见,陇西在当年的繁华辉煌以及文化的繁荣。重修于清代的威远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通高二十六米,极其古朴壮观,为西出长安的西北第一楼,是陇上名胜古迹的代表性建筑,上悬陇西杨氏书写的“巩昌雄镇”通栏金匾,其书法雄劲厚重。巩昌雄镇“声闻四达”,陇上诗人赞曰:“陇山渭水历来兵家征战地,巩昌雄镇自古关西出将才”。城内民建古屋棂格,沿袭秦汉古建风格,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将北街作为秦汉风格古建保留。城北有元蒙将领的巴巴坟,牌楼至今巍峨渭滨,古赤亭水源远流长,从北缓缓注入渭河,繁忙于陇海铁路线上的列车就沿着亭水河,碾压着汉代赤亭都尉积淀的黄土味,穿梭于南北。   陇西地形平陡大小与兰州差不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面通衢,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上、现在和将来都是甘肃南部交通中转和物资集散的中心。宋朝曾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现代社会的商品交易会是从陇西演化而来的。随着西部的开发、国家西线引水工程动工和欧亚大陆桥渝兰铁路的通车,陇西有着经济发展的无限前景,充满着开发的商机,陇西作为陇中工业城市而崛起是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李氏家族的“陇西龙宫”座落在陇西城北街头前门,其多层斗拱式牌坊至今还在,这里是隋唐以前李渊家族的真正老家,陇西是李氏家族的根本和原故里,当时就称为陇西龙宫,这更为陇西增添了神秘性,李渊曾有一段委派太子李建成出任陇西太守,处理军政和守护家门。陇西牡丹早于长安牡丹,(以唐陇西龙宫为主一带地域,后由李建成移至长安)长安牡丹早于洛阳,除了在《在威远楼下》书中记载外,世人知道的太少。牡丹性干喜寒,再加丁香呵护,至今西秦牡丹娇于长安、洛阳

编辑本段建制史

战国时期

  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发陇西……拔之。”(《史记·秦本纪》)这是陇西之名首次见于史籍。公元前272年置陇西郡,治所狄道(今临洮县),为陇西建郡之始。谓之陇西,因在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为渭河平原和陇西高原之分界)以西而得名。

秦统一后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仍置陇西郡,治所未变。辖地相当于现在的兰州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地区一部和临夏一部的总和(《西汉政区地理》)。为当时右拒西羌、左护咸阳之要郡,兵家必争之要地。

两汉时期

  实行州、郡、县三级建制,陇西郡(治所仍在狄道)属凉州刺史部。至安帝五年(公元111年),因羌人多次起义,兵入狄道,便移陇西郡治于襄武(今陇西县),又于公元128年还治狄道。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陇西郡治由狄道迁至襄武。 秦、汉时的陇西郡,包括六盘山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期间,朝代虽有更替,辖地虽有增缩,治所虽有移动,可郡名未变,建制未变,治所(基本)未变。也就是说,陇西郡治在狄道,凡492年(实475年)。

魏晋以后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历北宋、南宋和与之并存的金、辽二国,直至元、明、清三朝,近1700年间,在今陇西县境内,一直存二三级政区建置。元时,实行中书省、路、州(府) 、县四级建制,改金国陕西西路巩昌总帅府为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实行政军合治,统督巩昌、临洮、平凉、庆阳、隆庆(今四川剑阁)五府,秦(天水) 、陇(陇西) 、兰(兰州)、阶(武都)、利(四川广元)、巴(四川巴中)、龙(四川江油)、沔(陕西沔县) 、邠(陕西邠县)等二十七州。明朝实行布政使司、府(州) 、县(州)、三级政区,巩昌府属陕西布政使司,领有三州、十四县。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辖巩昌、临洮、平凉、庆阳四府、九州、二十八县。1667年改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行一级政区,为首次建省,系甘肃省会之前身。   陇西董氏文化   陇西也是董氏的发祥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陇西得名

  “陇西”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乘势起于陇亩之中。”这里的陇就是田埂的意思。   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辞海》中说:陇山是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又称陇坂,在陕西省陇县西,南北走向,延绵约120公里,是渭汉平原和陇西高原的分界。   这个陇山在甘肃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将陇东、陇南、陇西称为三陇之地,后来又变成了甘肃的简称。它们的命名同陇山密切相关。古人自然而然将陇山以东划为陇东,陇山以西为陇西。而今天的陇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区为陇南。所以甘肃也有三陇之地的说法。到了后来,人们将黄河以东、陇山以西的地区又统称为“陇右”。

古陇西郡

  古陇西是甘肃最早设置的郡   “陇西”一词引人注目时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这一年秦昭王设置了陇西郡,并修筑长城,以防御西部的少数民族,从根本上确保秦人后方的稳定。   史籍和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就是在以礼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发展壮大起来的。远在夏朝时,他们为夏王室“调鸟兽,鸟兽多驯服”,于是“赐姓嬴氏”。夏亡商兴之际,秦人去夏归商,因军功使“嬴氏多显”。至周朝时,秦人为孝王“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因功封于秦(今甘肃天水)号嬴秦,周王室让他们“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时,他们护送周王室东迁有功,被周王室分为诸侯,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灭狄族,设置狄道。   战国秦长城就是将秦人的发祥地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围在了里面,有了长城自然要设置守护长城的部队和地方政府。位于战国秦长城起点不远处的狄道(今临洮),自然就成陇西郡的郡治。   西汉时,陇西郡管辖今天甘肃东乡以东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汉水上游的广大区域。所有的史料证明,陇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临洮县,由于岁月久远郡治的具体方位已不可考,《辞海》中也只是笼统地记述为“临洮县南”。   长期以来临洮的名气很大,然而县城并不算太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这里是丝绸之路通往西宁、兰州两地的枢纽,也就是连接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中南两线的所在地。古人选择狄道作为陇西郡治是有他们的道理。   说起来狄道还有一段来历呢?尽管在战国时秦人修筑了长城,用以防御西方的少数民族;但并没有将少数民族驱赶到长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旧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汉书》记载说:“县有蛮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县,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县有点类似。

编辑本段陇西襄武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天的陇西县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另一说,唐为辟废陇西郡,郡治所在地襄武继承郡名)至宋置陇西县   尽管今天的陇西县不能完全代表古之陇西郡,但属古代陇西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一度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甘肃最早的“省会”(1665年清设甘肃布政司(巩昌布政司)驻地巩昌即今天陇西,1668年移至兰州,虽时间短暂,但实际上起到了省会的过渡作用),今天的陇西县即古襄武县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地方。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唯《莺莺传》及李朝威《柳毅传书》而已”,都对陇西籍传奇作家的文学成就有很高的评价。   从写作风格看三个人各有特点。李朝威写的《柳毅传书》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各种杂曲话本。这个诞生于中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代表了我国唐代传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流传不衰。   中国民间传说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称为月下老、月老。传说他有赤绳,若把它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虽仇人或相隔千里,终会结成姻缘。李复言的《续玄怪录·定婚店》中就曾提到这件事情:唐代韦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书。他问老人,回答说,婚书,老人同时带有红色的绳子,用来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题其店曰“定婚店”。这就是俗称媒妁为月下老人的来历。   以讽世小说著称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陇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从事。他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庐江冯媪传》、《谢小娥传》等。其中《南柯太守传》记述了游侠之士淳于棼醉后被邀入“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内大治。不料与邻国发生战争,紧接着公主去世,国王将他遣返故乡。这时他被惊醒,方知是“南柯一梦”,人生原来不过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物。

编辑本段陇西教育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53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学347所,驻陇单位和社会办学力量办6所。教育部门办学中有普通完全中学7所,职业中学4所,独立初中27所,九年制学校14所,小学271所,幼儿园5所。在校学生总数116465名,其中普高12306人,职高2575人,初中29797人,小学67332人,学前幼儿4455人。全县教职工5493人,其中专任教师5226人。   中学:陇西中学(原陇西一中高中部) 陇西县第二中学陇西县文峰中学 巩昌中学(原陇西一中初中部)陇西县第三中学 陇西县首阳中学   陇西现象   高考上线率多年居全省前茅的陇西县,如今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又展现新的亮点:在校学生总数达4000人以上,专业扩展到30多个,每年输送异地就学就业毕业生1000多名。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就业结合的大胆探索,促进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提升职业教育的成功之路。这些经验,被业内人士称之为“陇西职业教育现象”。陇西县牢固确立教育项目发展观,向上抓争取,向外抓引进,向内抓聚集,尽全力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以教育项目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该县在成功实施了总投资2140万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试点项目之后,又相继实施了总投资669万元的县二中等10所学校一期“危改”项目工程、总投资200万元的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以及“逸夫工程”、“希望工程”等援助项目。还采取一年修建、三年   付款的方式,在全县近百所学校组织实施了县列“初中招生解急”和“小学排危抢险”工程,总投资达773万元。新建陇西中学项目、陇西三中和陇西县紫来学校二期危改项目也已相继开工,陇西县姚家沟基地小学项目等一批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这些项目的有效实施,不仅大大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兴教助学的热情。   目前,陇西县跻身全国“两基”先进行列。自“九五”以来,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资达到6000万元,使近200所学校旧貌换新颜,确保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编辑本段城市发展

  陇西有2000多年的悠久筑城史。早在公元前384年,陇西地方就建立了县一级行政组织——道。其故城在今陇西文峰镇渭河北岸, 原三台王家新庄以东的二级台地上, 这是史书有记录的最早的陇西古城肇始之地。   历史上陇西古城因其建置沿革的变化几易其址。今天的陇西城坐东北朝西南,南北两山遥相对峙,西河、南河、渭河三水环绕城郭,是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上柱越公汪达镇守陇右,当时陇右道(驻地就是现在的陇西),将县城从东面迁移5000米,筑于今天县址。所以民间还有俗语:“先有汪家人,后有巩昌城。”   乾隆版《陇西县志》记载: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 (1379年)指挥刘显重修, 周九里一百二十步,高四丈一尺,壕深三丈七尺,阔三丈,门四:东曰永安、南曰武安、西曰静安、北曰清安。月城门四: 东曰迎晖、南曰来熏、西曰柔远、北曰镇朔。   1938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察西北教育时在陇西日记中写道:“四月二十五日……下午重上仁寿山,观大殿及诸庙……太白故里碑……此间城墙及鼓楼等建筑高伟,颇有省会气魄……”   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陇西建设成为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西承兰州,东接天水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定西市委、市政府提出将陇西打造成陇中区域经济中心,1949年以前,陇西城区西大街,中山街(今万寿街)、东大街、县门街、新街、元坊街(今腰门街),仓门街等主要街道,最宽不过5米,全为土路面。1950年后,城区道路建设逐步加快。到1958年,陆续拆迁威远楼周围民宅,扩建广场1400平方米。1962年拆除南门,1970年拆除南大街两侧民房,加宽路面8米,双侧增设了2.5米宽的人行道。在省地驻陇单位的支援下,加之各机关单位的义务劳动,经过3年,将南大街、万寿街、威远楼广场、解放路、县门街铺设成为油路。1973年后,将西大街、景家桥、自由路、新街、仓门街、东大街、劳动巷等修成沥青路面。1979年沿石头巷起,截弯取直拓宽北大街、南大街(拓宽至24米)和交通路,改造成沥青路。1983年,沿东、西城修筑东、西城路。到1995年底,威远楼广场拓宽达12000平方米,并在东大街入口两侧修筑花坛两处,供人们休闲。到2003年,城市建设经多渠道筹资,先后开通整修拓宽县门街、东城路、西大街、红旗路、西城路、北城路(东、西段)、东大街、药圣街、药都路、人民路、长安路等城市道路,道路的结构增加了水泥混凝土等形式。   人民广场火车站广场的新建,和积极的绿化政策提升城市形象,城关和文峰的联动发展势态良好,中等城市规模初具,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陇西逐渐成为陇中地区的中心城市

编辑本段历史遗迹

  威 远 楼   位于陇西县城中心,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名曰“威远楼”,取威震远方之意。孟卜诗有“韩公安抚来秦风,威远楼筑在渭滨,凭眺自看西土月,旌胜已靖朔方尘”之说,何时移于城中无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制铜壶滴漏及更鼓置于其上,在夜间击鼓报更,俗称鼓楼。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依旧址重建,取名为“雄镇楼”。清道光十六年(1836),又加修葺,并将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所铸重达4 000公斤的铜钟移置楼上,击之声闻四达10余里,俗称钟鼓楼。现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通高26米,一楼有廊柱24根,三层楼均为正面飞檐,檐下斗拱彩绘,结构严谨,造型雄伟,为歇山顶式建筑。1958年以来,陇西县政府组织人力多次维修,雕梁画栋,丹青彩绘,焕然一新,为陇西一雄伟建筑和标志。   其他历史遗迹:保昌楼,李家龙宫,文峰塔,战国秦长城遗址,仁寿山等。
开放分类:
地理旅游陇西李氏龙宫仁寿山西北药都
我来完善 “陇西”相关词条:
西宁敦煌日本北京台湾天津山西上海朝鲜长江西藏蒙古河北新疆云南俄罗斯湖南浙江西宁 敦煌 日本 北京 台湾 天津 山西 上海 朝鲜 长江 西藏 蒙古 河北 新疆 云南 俄罗斯 湖南 浙江 菲律宾 山东 江苏 内蒙古 福建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广东 陕西 华南 江西 华东 东北 海南 大关县 碧江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长武县 固原 美姑 西 永善县 永寿 镇雄县 屏山 宁西县 吉林 汶川县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 南亚 黄淮海平原 温州 湛江 徐乐 绍兴 两当县 夏官营大学 甘肃 武都县 天水 岷县 榆中县 皋兰县 武威市 平凉 定西 通渭县 广河县 静宁县 甘谷县 蔡家坡 武山 平和县 鲁斯兰·亚马达耶夫 安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抚顺 庐山 广西 中国 金鹰节颁奖晚会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被关事件 廖京生 三峡库区
(1122)陇西县[ “中国药都”、“千年药乡” 、“中国黄芪之乡”、 “陇原三绝”、 “中国腊肉之乡”] 中国黄芪<红芪>之乡黄芪大丰收 (0700)连云港市 [古称郁洲、海州,民国时称连云市,后称新海连市,别称港城 全国十大海港 十大交通枢纽 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中国水晶 新能源之都 神奇浪漫之都 中国药港] (0322)富顺县 [“千年古县”、“巴蜀才子之乡” 、“中国豆花之城”] 走进闻名全国的千年盐都--恐龙之乡 (0185)临安市 [中国竹子之乡 中国竹笋美食之都] 鸡西市 [煤机之城 石墨之都 白鱼之乡 北国春城 中国第二大煤都] 8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中国黄金之都,产量占全国的1/7 中国石都 中国草艺品之都 中国月季之乡 中国玉米良种之乡 黄金生产基地 盐化工生产基地 石材出口基地] 中国长寿之乡 中国石雕之乡 中国柑橘之乡 (1722)上蔡县(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千年古县 河南省十大古城) 上蔡县(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千年古县 河南省十大古城). 山东省济宁市 - 孔孟之乡 运河之都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山东省鲁南城市带中心城市 (1300)随州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专用汽车之都 编钟 兰花 花菇 香菇之乡) (1702)江城区(鱼米 文化 南国风筝之乡 中国刀剪之都) (0324)永嘉县 [中国泵阀 乌牛早茶之乡 东方钮扣之都] 黑龙江省鸡西市 (煤机之城 石墨之都 白鱼之乡 北国春城 中国第二大煤都) “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天门:中国曲艺之乡 澄迈县[中国长寿之乡] (0881)江山市[“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 中国盘锦 湿地之都 (0900)遂宁市 [川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以纺织食品工业闻名 素有“小成都”、“东川巨邑”、“川中重镇”、“西部水都”之称 中国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