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监理细则:刺血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5:22:25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30~60毫升者。

目录

一、点刺法
二、散刺法
三、叩刺法
四、挑刺法
五、割点注
六、针罐法
七、火针法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1. 一、禁忌证
  2. 二、注意事项
  • 刺血疗法的另外相关治疗
  • 相关图书
    1. 内容简介
    2. 作者简介
    3. 目录
展开

一、点刺法

  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粗毫针。常有3种点刺形式。  1.直接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揉捏推按,使局部充血,然后右手持针,以拇、食二指捏住针柄,中指端紧靠针身下端,留出针尖0.1~0.2寸,对准已消毒过的部位迅速刺入。刺入后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然后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此法适于末梢部位。如十二井穴,十宣穴及耳尖穴等刺血。  2.挟持点刺法。此法是将左手拇、食指捏起被针穴处的皮肤和肌肉,右手持针刺入0.5~ 0.1寸深。退针后捏挤局部,使之出血。常用于攒竹、上星、印常等穴位的刺血。  

3.结扎点刺法。此法先以橡皮带一根结扎被针部位上端,局部消毒后,左手拇指压在被针部位下端,右手持针对准被刺部位的脉管刺。立即退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待出血停止后,再将带子松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二、散刺法

  此法又称“丛刺”、“围刺”。方法是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上下左右多点刺之,使其出血。此法较之点刺法面积大且刺,针多,多适用于皮肤病和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的治疗,如顽癣、丹毒、局部瘀血等。

三、叩刺法

  此法是在散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所用针具为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或皮肤滚刺简均可)。操作时,以右手握住针柄后端,食指伸直压在针柄中段,利用手腕力量均匀而有节奏的弹刺,叩打一定部位。刺血所要求的刺激强度宜大,以用力叩击至皮肤上出血如珠为度。此法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皮肤病均有较好的疗效。

四、挑刺法

  此法操作时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三棱针或粗圆针,将腧穴或反应点挑破出血;或深入皮内,将部分纤维组织挑出或挑断,并挤压出血,然后局部盖上消毒敷料并固定。常用于治疗目赤肿痛、丹毒、乳痈、痔疮等疾病。

五、割点注

  此法是以小眉刀或手术刀切割穴位皮肤、粘膜或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然后盖以消毒敷料即可。割点切口一般长0.5厘米左右,小静脉则以割破1/3为度。

六、针罐法

  此即针刺用加拔火罐放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多用于躯干及四肢近端能扣住火罐处。操作时,先以三棱针或皮肤针刺局部见血(或不见血),然后,再用拔火罐。一般留火罐5~10分钟,待火罐内吸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起之。本法适应病灶 范围较大的丹毒,神经性皮炎,扭挫伤等疾病的治疗。

七、火针法

  此法又名火针刺,是用特制的粗针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寒痹、疔毒等病。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临床应用刺血疗法,有宜有忌。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刺血部位和某些特殊情况,灵活掌握,以防发生意外。刺血禁忌有如下几种:  l、在临近重要内脏部位,切忌深刺。《素问·刺禁论》指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逆之有咎”。该篇列举了脏腑及脑、脊髓被刺伤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其认识与今之临床观察基本一致,应予足够重视。 2、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禁用刺血。直接刺破浅表小血管放血,是刺血的基本方法。但要严格掌握操作手法,切忌捣汁。对动脉血管和较大的静脉血管,包括较重的曲张静脉,应禁止刺血。刺大血管附近的穴位,亦须谨慎操作,防止误伤血管。近有2报道,以三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误伤肋间动脉而引起大出血,经外科切开结扎才止血。  3、虚证,尤其是血虚或阴液亏损患者,禁用刺血。《灵枢·血络论》指出:“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因此,血虚(包括较重的贫血、低血压反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应禁用刺血,以免犯虚虚之戒。血与汗同源,为津液所化生,故对阴液素亏或汗下太过者,亦禁用放血。若确须施用此法,应视病邪与正气盛衰而定,不宜多出血。  4、孕妇及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禁用刺血。  5、病人暂时性劳累、饥饱、情绪失常、气血不足等情况时,应避免刺血。

二、注意事项

  应用刺血疗法、应充分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以及疾病的虚实属性、轻重缓急等情况,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详察形神:《灵枢·终始》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临床刺血时,必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气质特点及神气盛衰等情况,确定相应的治疗法则。根据人体的高矮、肥瘦、强弱来决定刺血的深浅手法及出血量的多少。根据神气有余、不足,来确定刺血的适应范围和方法。  2、辨明虚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者实,精气夺者虚。”虚与实,概括了邪正关系。由于刺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决“血实”、除“宛陈”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尤其用于实证、热证。 3、知其标本: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强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而治本。  4、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5、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说:“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刺血疗法的另外相关治疗

  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流传在民间很古老的一种方法。因为疱疹病毒2型会潜伏在脊神经节处,而刺血疗法在治疗时,通过刺激四肢神经信号点,产生的刺激信号沿四肢向上达到大脑中枢,中枢收到信号后 迅速分泌出促淋巴激素,反射性的使脊神经内淋巴细胞在短时间迅速增加,大量的淋巴细胞对脊神经节内潜藏的病毒释放源进行彻底摧毁,使 其无法再向皮下释放病毒,从而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摆脱复发怪圈,迅速得到康复。  刺血疗法的方法步骤如下:  (一)取穴  通常以指尖为准  (二)刺血部位:十个手指的指尖任取一指,每周一次。早上八点左右最为合适。第一周从左手开始,第二周换右手,这样轮换治疗。一般该指令进行6次即可停止,严重者可以加强3——6次(具体可参照HV疗法)。  (三)临床资料  门诊患者3021例,年龄18--60岁,平均34岁,病程在1年以内的463例,1--3年的1403例,3--9年的952例,10年以上的203例。

相关图书

  作者:程爵棠 程功文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397 页    

图书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9125588 装帧:平装 开本:32 丛书名:中国民间传统疗法丛书 定价:32.00

内容简介

  《刺血疗法治百病(第3版)》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刺血疗法的基本知识,包括刺血疗法的历史、作用机制与功用、治疗范围、经络与穴位、针具、针法、操作方法等。下篇介绍了内科、儿科、妇科、伤外科、皮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等近200种常见病的治疗经验。《刺血疗法治百病(第3版)》是作者长期临床实践和四代家传、师授经验的总结,并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及城乡家庭自疗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程爵棠,男,1936年生,江西景德镇人,大专文化,退休老中医,曾任主治中医师,兼任世界教科文组织专家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世界医药研究中心传统医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习医。从医40余年,擅长用“简、便、廉、验”的民间传统疗法诊治疾病。著有《中国药酒配方大全》、《拔罐疗法治百病》、《梅花针疗法治百病》、《刺血疗法治百病》、《点穴疗法治百病》、《刮痧疗法治百病》、《民间秘方治百病》、《足底疗法治百病》、《按摩疗法治百病》、《耳针疗法治百病》、《手部疗法治百病》、《足针疗法治百病》,《艾灸疗法治百病》、《熏洗疗法治百病》、《单方验方治百病》、《穴位贴敷治百病》和《名老中医秘方精选》等中医著作19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业绩被收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和《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等书中。

目录

  上篇 概论 一、刺血疗法的历史与发展 二、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和功用 (一)作用机制 (二)功用 三、刺血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四、经络与常用穴位 (一)经络 (二)腧穴部位与主治 (三)特殊穴位与主治 (四)定位取穴法 (五)取穴原则 五、常用穴位的作用与主治 (一)手太阴肺经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 (三)足阳明胃经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 (五)手少阴心经穴 (六)手少阳小肠经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 (八)足少阴肾经穴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 (十三)任脉穴 (十四)督脉穴 (十五)经外奇穴 六、针具与针法 (一)针具 (二)针法 七、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二)进针 (三)出针与配合治疗 八、异常反应及其处理 九、刺血疗法的优点与注意事项 下篇 疾病的刺血疗法 一、内科疾病 感冒 头痛 偏头痛 三叉神经痛 中暑 昏厥(休克) 脑卒中(中风) 面瘫(面神经麻痹) 高血压(眩晕) 低血压(眩晕) 痹证 肩凝症 坐骨神经痛 胁痛 腰痛 冠心病(胸痹) 急性肠胃炎 呕吐 胃脘痛 胃下垂 胃痉挛 呃逆 腹痛 胃神经官能症 痢疾 肠炎(泄泻) 疟疾 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 咳喘 肺炎 肾炎(水肿) 癃闭 精神分裂症(癫狂) 胆道蛔虫病(蛔厥) 神经衰弱 胆绞痛 胆囊炎、胆石症 肥胖症 肢体麻木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风湿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癫痫 癔症 精神障碍 病毒性心肌炎 幽门不全性梗阻 乙型肝炎 痛风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结石 乳糜尿 肋软骨炎 雷诺综合征 一氧化碳中毒 食物中毒 其他疾病 二、儿科疾病 小儿高热 小儿抽搐 小儿低热 急惊风 麻疹 支气管哮喘 百日咳 脑炎、脑膜炎及其后遗症 小儿麻痹症(痿证) 小儿腹泻 疳积 小儿蛔虫症 小儿厌食症 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夜啼 小儿癫癎 小儿狂症 小儿遗尿 小儿脱肛 小儿咳嗽 小儿疝气 三、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崩漏 倒经 带下(阴道炎)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妊娠恶阻 产后尿潴留 不孕症 盆腔炎 阴道痉挛 绝经期综合征 缺乳 四、男科疾病 前列腺炎(白浊) 前列腺肥大 阳痿 遗精 早泄 男性不育症 强中 睾丸炎 五、伤外科疾病 软组织损伤 腰扭伤 落枕 颈椎病 多发性疖肿 多发性毛囊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性静脉炎 痈疽 疗疮 乳痈(乳腺炎) 乳腺增生病 痔疮 腱鞘囊肿 腱鞘炎 梨状肌综合征 红斑性肢痛症(热痹) 慢性皮肤溃疡 阑尾炎<肠痈) 骨与关节结核 骨髓炎 骨性关节炎 网球肘 四肢关节扭挫伤 淋巴管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毒虫咬(整)伤 六、皮肤科疾病 湿疹 风疹 尊麻疹(瘾疹) 带状疱疹 白癜风 玫瑰糠疹 癣病 神经性皮炎 银屑病(牛皮癣) 接触性皮炎 疣 瘰疬 冻疮 鸡眼(肉刺) 色斑 痤疮(粉刺) 股外侧皮神经炎(皮痹) 多发性神经根炎 丹毒 皮肤瘙痒症 脱发 脚气感染 七、眼科疾病 麦粒肿 结膜炎 电光性眼炎 青光眼 视神经炎 上睑下垂 眼睑痉挛(眼险瞤动) 白内障 近视 视神经萎缩 角膜炎 翼状胬肉 泪囊炎 眼外伤 八、耳鼻咽喉科疾病 耳鸣、耳聋 化脓性中耳炎 梅尼埃病 鼻出血 鼻炎 鼻渊 酒渣鼻 咽喉肿痛 咽炎 喉炎 咽喉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