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茶具批发:天价油画是赝品 鉴定行当水很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7:31:07

从来没有像收藏这一行当这样,今天有如此之多的人参与,而且大多是有钱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古玩字画都是可以保值和增值的,而且很多人说您买得越多,未来挣的钱也就越多。”但另一方面,圈内人则连连感叹“这里边的水很深,同时也很浑。”

    “深”在何处?“浑”在哪里?圈内人士说,浑就浑在古玩字画鉴定与估价。

    水很深很浑的一个表现是:很多收藏界人士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三缄其口,或者只愿意匿名刊发其谈话内容,有人干脆拒绝记者采访,“说真话得罪人,说假话昧良心,所以不如不说。”“某些人在学问上没有什么本事,但一旦你得罪了他,他搞人的本事却很有一套。”有人很有喜感地告诉记者,现在的古玩鉴定估价行当,“比中国足球还黑”。

    天价拍品“指鹿为马”

    2011年9月15日,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10位同学联名发出公开信,对一幅曾经在国内某拍卖会上引起过巨大轰动的油画的真实性提出强烈质疑。

    这幅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油画之前被认为是徐悲鸿的画作,2010年上半年,该油画的拍卖信息被发布于多家网站,同时配发的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出示的“背书”和“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当年6月,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72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人体·蒋碧薇女士》拍出,一时轰动海内外。而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10位同学,却以大量事实指证,这幅油画根本不是徐悲鸿的作品,而是当年他们班某位同学的习作。著名画家陈丹青也认为,此画连“伪作”都算不上,完全是指鹿为马。陈丹青谈到,所谓伪作,就是很用心地画出来的像徐悲鸿的画,然后冒充是徐悲鸿的作品。“这还好一点,还很认真地在骗人。”陈丹青说,“这个(指《人体·蒋碧薇女士》)完全是拿了一张不相干的画说这个是徐悲鸿画的。”他指出,《人体·蒋碧薇女士》画中的主角,与徐悲鸿画作中的蒋碧薇不是同一个人,“我比较惊讶,现在人最起码的比较都做不出来,20年代和80年代的区别,江南小姐和北方丫头的区别,已经基本看不出来了。”

    “打眼”鉴定害惨博物馆

    其实,在中国的文物鉴定市场,如此荒唐的事情接二连三。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不久前媒体爆出的“金缕玉衣”事件:两件随便找来一些玉片串起来的所谓“金缕玉衣”,经过5位国内顶尖鉴定专家评估,竟然做出一份估价24亿元人民币的鉴定报告。最近几个月来,引起人们巨大关注的还有南宋官窑博物馆“壶王”事件。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是一座成立不久,却颇具知名度的国家二级博物馆。该博物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长沙窑“壶王”!凡有重要参观者,该文物总是被重点推介。在此之前,杭州有关政府部门已向该件文物的捐赠方丁某奖励1500万元。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静荣在多次参观后,却对该展品提出质疑,认为它不过是上世纪90年代仿品。更有一位民间老艺人称,这件“壶王”与他曾经烧制的一些作品十分相似。

    鉴定“江湖”的那些事

有行内人士说,文物鉴定估价这一行,早已不再是一块净土,而成了一个“江湖”。在这个熙熙攘攘的“江湖”里,每天都在发生着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据《三晋都市报》报道,山西省某拍卖公司秋拍预展在太原某五星级酒店多功能厅举办。拍卖方重点推介的4件“国宝级海外回流文物”,据称系抗战后从内地流传到海外,又由中国台湾中华文物学会花费一年多时间,从旅居海外多年的两位收藏家手中征集到的。为了证明所言不虚,拍卖方还特意展示了部分“国宝”外包装的关防火漆印。然而,一个多月后消息传来,四件“国宝级文物”被北京文物局紧急叫停,其中三件被认定为赝品,另一件不久亦被认定系拼接而成。而在之前的鉴赏会上,曾有多位业内知名专家链接历史事件,高度评价这4件“国宝级文物”,并给出了高达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总估价。

    有人称,如果此次拍卖得以举行,肯定又会有人成为“花大钱买假货”的冤大头。

    北京一位刘姓藏家最近就因为当了“冤大头”而纠结不已。不久前,刘先生花387万元从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鉴定专家毛某手里购得“宋代汝窑碗”一只,还附带一份由“中国文物鉴定中心和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共同出具的真品鉴定证书。然而,此碗却被五位故宫陶瓷鉴定专家当场指出是假货。目前,刘先生已经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链接

    ●央视曝光

    鉴定费给得高宝贝年代就可朝前移

    央视一位记者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花300元买了一幅据称是齐白石的画;花200元买了花瓶;花100元买了一个高祖杯。然后,他首先走进位于联合国际大厦的北京金坤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年过六旬的鉴定师颜仲省接待了这位“鉴宝者”。对那幅“齐白石的画”,颜老师当即断定是赝品,但在收下1000元的鉴定费后,他还是为“鉴宝者”开了证书,赫然写着齐白石本人画作。临走的时候,颜老师特别叮嘱道:“别卖给特别懂的人,意思给你说明了。”接着,记者又去到北京聚宝斋鉴定中心,鉴定师刘育新看了看记者花200元买来的小花瓶,说它是价值20多万元的光绪仿品,让这个小东西的身价一下子翻了上千倍。记者提到开鉴定证书,奇迹再次出现了:刘老师马上改口说:“这个花刻太好了,是上百万的东西。”刘老师一开口,这小东西又老了一百多年,宝贝年代涨了,鉴定费也跟着涨:最少2万元。记者问:“开到光绪呢?”刘老师说要8000元。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记者最终以1600元的价格给小花瓶开了证书,上面的年代写的是清康熙。在高额鉴定费面前,对刘老师来说,东西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之后,记者又先后走了几家文物鉴定收藏中心,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鉴定证书”。同一件小花瓶,记者拿到三本鉴定证书,鉴定年代都不同。

    此节目播出后,有圈内人士说,混乱早就出现了,只是这盆子浑水过去没给大家看。

    纵横编辑结语:如今我国的文物鉴定市场混乱,鱼目混珠,指鹿为马,连菜市场的秩序都不如,在这种环境下岂有不乱之理,“伪专家”们岂有有钱不赚之理?赚钱到手软吧。

----------

严歌苓淡定回应“被诺奖”

来源:钱江晚报 20119.28

严歌苓这两天“被诺奖”了。

    前天上午9点34分,新浪认证为“作家张一一”的微博发布消息称:《金陵十三钗》编剧严歌苓,凭借小说《第九个寡妇》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截止昨晚7点半,这条微博被转发898次,在各大论坛中更是引发热议,掀起轩然大波。记者随后联系到张一一,他坚称,这消息是由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妻子不小心泄露出来的。

    记者昨日就此向严歌苓的经纪人冯杏核实,冯杏给记者发来了目前定居在美国的严歌苓对此事的回应:我怎么会相信这类假消息呢?从来不上网看来是我的优点,不为所动,不为假消息困扰,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假消息。我还是老样子,写小说,读书。世界上的书真多,哪里有时间上网啊!

  严歌苓凭《第九个寡妇》“被诺贝尔文学奖”

    “旅美华人女作家、张艺谋贺岁新片《金陵十三钗》编剧严歌苓,凭借小说《第九个寡妇》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该作品因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远的济世情怀而得到诺奖评委会的青睐,而严歌苓擅长用英语创作‘与评委沟通零距离’也被认为是获奖重要原因之一。”9月25日,张一一的这条微博引爆了关于今年诺奖的话题。“去年我曾经通过欧洲的某著名汉学家等一些朋友找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他们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翻译我的《炒作学》、《反红楼梦》、《非常不靠谱》等几个文学作品,辗转认识了几个瑞典文学院院士,这消息是他们其中一位评委的妻子不小心给泄露出来的。”张一一说。

    谈到消息的可信度,张一一认为可信度很高,“诺奖就这几天正式揭晓了,《第九个寡妇》很符合诺奖评委会的审美标准。已入籍美国多年的严歌苓能用英文进行写作,没有翻译过后失去原汁原味的隔膜,诺奖大多数评委都是懂英文的,这是严歌苓较之于其他更多只会用中文创作的中国作家有优势的地方。”

    经纪人回应:为何发布假消息,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不过,这条微博虽然在短时间内大量转发,却很快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质疑。“一小时前朋友告诉我说,严歌苓以《第九个寡妇》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刚才登录了《纽约时报》的‘艺术专栏’没有看到这个消息,登录《华盛顿邮报》也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新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发微博称。冯杏得知该消息后,赶紧先帮严歌苓澄清,“张一一是娱乐圈著名的策划者,为何发布假消息,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这个“心知肚明”,几乎被所有人认为是《金陵十三钗》电影的炒作。但《金陵十三钗》出品方新画面的宣传负责人对此说法不屑一顾:“我们是大公司大制作,哪里需要这么恶劣的方式炒作?”“如果是《金陵十三钗》炒作,就不会爆出另一部《第九个寡妇》获奖。”圈内人士分析,张一一是圈内有名的谣言制造者,之前诺奖“买奖说”也是他爆出来的,他一直在娱乐圈里“搅和”,不是揭出所谓的李厚霖偷情,抢走了自己的前女友,就是曝光了韩寒和陌生女人开房的消息,“《第九个寡妇》的电视剧目前正在横店紧张拍摄,明眼人应该看得出,到底是谁想炒作?”

    诺贝尔奖的表决记录“要保密50年”

  昨天,《金陵十三钗》原著的出版方新华先锋和出版《第九个寡妇》的作家出版社都表示,对此事并不知情。“我一直在和严歌苓保持邮件联系,从未听说。”《第九个寡妇》的编辑张亚丽说。严歌苓的经纪人冯杏则显得有些愤怒,她看到消息后马上给严歌苓发了一封email。“我当时很生气,歌苓却很淡定,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其实,严歌苓的很多作品都已经荣获了国内外各种重要文学奖项,是不是诺奖,根本不在乎。”

    记者查阅得知,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公告有这样一句话: “诺贝尔文学奖的公布时间一般是在10月初,颁奖公告只公布最后通过的颁奖决定,以及相关赞辞。所有的评议和表决记录都予以保密,有效期50年。”所以,除非那位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实在是不想干了,不然绝不会有“透露给妻子”的事情发生。

    纵横编辑结语“大公司大制作”的炒作手段有时候可比那些所谓的“小公司小制作”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连诺贝尔奖都傍上了,还有什么不能炒作的,要想知道到底是谁在炒作很简单,只要看看最后谁是受益方就一目了然了,最做作的有时候受益方得了便宜还卖乖,这一点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