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天师txt:俄罗斯人阿廖沙:我的爷爷是刘少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5 21:50:02
俄罗斯人阿廖沙:我的爷爷是刘少奇(图)http://news.QQ.com  2009年11月08日03:12   重庆晚报

阿廖沙(右一)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刘少奇家族到了阿廖沙这一代,父母和子女才第一次有这么多机会共处。从孩子出生到求学、定居异国,他们都在一起。他爷爷没有做到,他父亲也没有。

2003年阿廖沙第一次来中国时,刘氏家族合影,沙发上坐的老人为王光美。

俄罗斯人阿廖沙广州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老式画像、一张江西地图。

房间中央的画像上,已故中国领导人刘少奇严肃地注视着我们。而在江西地图上,“安源”被一颗绿色图钉标出来,很打眼。

刘少奇是阿廖沙的祖父。阿廖沙的父亲刘允斌就出生在安源,他给儿子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刘维宁。

安源

1922年,长沙城,20岁的何葆贞结识了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叫杨开慧,丈夫叫毛泽东。

这年秋天,一位身材高大、言语不多的年轻人来参加中共湘潭区委会议,他就是在安源领导工人运动的刘少奇。

杨开慧觉得同为革命者的何葆贞很适合去安源工作,把她介绍给了刘。

第二年,何葆贞从自修大学结业,来到了安源。她和刘少奇在这里结婚,在这里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刘允斌。

没满一岁,刘允斌就被送回湖南老家。再见到父亲时,已是13岁的少年了。

莫斯科

1957年,莫斯科,32岁的刘允斌面临人生前所未有的选择。

父亲写信要他回中国:“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刘允斌已经在莫斯科大学核物理专业拿到副博士学位,在研究所上班。太太是同学,育有一儿一女。对比中国的生活,莫斯科的一切如此美好。

他选择了回国,留下了苏联太太玛拉、女儿索尼娅、儿子阿廖沙,还有18年的留苏生活。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比在祖国还久,他的俄语比汉语还好。

1939年,周恩来骑马受伤,被送往莫斯科治疗。同机的还有一大批高干子女和烈士遗孤。此后,一大批中共子弟被陆续送往莫斯科:毛泽东的3个子女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刘少奇的3个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刘允若,林伯渠的女儿林莉,林彪的女儿林小林,高岗的儿子高毅,陈伯达的儿子陈小达,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张太雷的儿子张芝明,李硕勋的儿子李鹏等,都在其中。

刘允斌和妹妹刘爱琴一起进入了著名的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全世界共产党领袖的子女都在这里接受教育。

之后,他先是考上了莫斯科钢铁学院,随后转学到莫斯科大学核物理系。后来,他娶了美丽的同学玛拉。

1950年,刘少奇和王光美在中南海见到了他们,破例举办家宴。

借到苏联出差的机会,刘允斌曾见过几次妻儿,玛拉也来过中国。

阿廖沙说,1959年,他母亲最后一次到中国,尽管此时中苏还保持着传统友谊,但敏感的玛拉已感觉到一些微妙变化。她和丈夫商量不来中国了,孩子也留在苏联。

直到今天,阿廖沙都觉得母亲的决定是正确的,他知道亲人们后来的遭遇。

分离

玛拉回到莫斯科后没多久就和刘允斌离婚了。刘允斌曾对刘少奇机要秘书说:“我爱我的妻子,但更爱我的祖国。我下决心非回来不可,但玛拉不来,所以两人过着分居生活,我愧对玛拉母子。”

1960年,刘少奇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81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以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3周年庆典。

这是阿廖沙第一次见到祖父。他回忆说,爷爷的车队有很多大轿车,爷爷带来了小礼物以及糖果,还带他上了轿车。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到祖父。

中苏关系越闹越僵,父亲的信越来越少,终于再也收不到了。

为减少麻烦,玛拉让儿子和女儿改用自己的姓氏。

阿廖沙考上了著名的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后到了苏联国家航天指挥中心工作。他获得了军衔,后来又在捷尔任斯基军事学院进修,加入了苏共,退伍时是中校,担任一个地面控制站的副手。

他姐姐索尼娅不像弟弟这么幸运,被克格勃盯上了。阿廖沙回忆说,总有一个穿得很正式的中年男人跟着她,有时候索尼娅受不了,上去争吵,得到的答复是,“我可以走,但还是会有别人跟着你。”

克格勃还动员索尼娅加入,阿廖沙猜测他们可能想让姐姐去做中国的情报工作。

索尼娅在苏联解体前移居美国,嫁给了一位俄裔美国人。

阿廖沙说,要不是自己填写表格时把父亲这一栏空着,很可能和姐姐一样被监视。他能在苏联航天部门(而且是保密部门)工作这么久,通过历次政审,完全是因为运气好。

他的太太冬妮娅是药剂师,在红色苏联时代,他们的生活相当不错,受人尊重。

重逢

而在中国,阿廖沙的亲人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1966年,“文革”爆发,刘少奇作为党内头号“走资派”被打倒,惨死在河南开封。

刘允斌作为原子弹专家,在遥远的包头组建了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负责新型热核材料的研制工作。

他组建了新的家庭,“文革”来袭时,因为父亲和曾在苏联求学的经历,被造反派批斗。这一切让骄傲的刘允斌无法忍受。1967年11月21日,人们在包头郊外的铁轨上发现了他。

“文革”期间,苏联《真理报》曾刊登一篇豆腐块文章,说中共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去世,但玛拉和阿廖沙不肯相信。

1992年,经多方打听,刘爱琴找到了玛拉母子。

此时俄罗斯正在转型的阵痛中。在飞速上涨的物价面前,高级工程师阿廖沙一家迅速陷入了困顿。

姑姑刘爱琴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方向,但受保密条令的限制,阿廖沙无法来中国。玛拉和刘爱琴先回了中国。

广州

1998年,刘少奇诞辰100周年,中国政府给阿廖沙寄来了邀请函,他第一次向组织说明自己的身份。

组织震惊了。他接受了一轮又一轮审查,最后获批准时,已经过了诞辰纪念日。

2000年,他夫人冬妮娅先回来了。

2003年,阿廖沙终于拿到护照。在北京他见到了一大批亲戚,王光美专门开了一个30多人的大聚会欢迎他。在王光美的帮助下,他顺利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这名前苏联宇航专家开始了他全新的人生。他在广州开办了一家外贸中介公司,主要为俄罗斯客商提供珠三角生产企业的信息,把“中国制造”介绍到俄罗斯去。

对于爷爷,他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他是一个伟大的人,虽然在普通的家庭出生。最艰难的地方,刘少奇都去了。很多艰难的工作,他都接受了。他是很谦逊的人,真的是为人民服务。”

对于毛泽东,他也有自己的判断:“毛泽东是伟大的,中国人不像赫鲁晓夫,上台就把斯大林打下去,勃列日涅夫上台就把赫鲁晓夫打下去。中国人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功过,他的画像还挂在那里。他有不好的地方,但历史不可以逆转。他打败日本、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都是很了不起的功绩。爷爷和父亲的遭遇这样悲惨,我当然非常难过。但是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而且是作为普通士兵牺牲在一线,很伟大。”

回答这些问题时他的手臂在挥舞,手表上有个刘少奇头像,阿廖沙说这是刘少奇博物馆送的,他要永远戴着。(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