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太郎 大海兽 动漫: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3:54:24
目录

  推荐序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前言

  第一章

  "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

  21世纪的文盲是……

  格林斯潘的梦想

  偏袒钱财的孩子,不关心钱财的孩子

  福妇人与投资者

  第二章

  孩子的第一个理财老师

  世上最棒的老师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理财

  双薪家庭的理财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理财老师

  第三章

  从小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

  理财教育和拥有财富

  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

  第四章

  理财教育从零用钱开始

  零用钱是"引水"

  "小零食"和零用钱

  零用钱的"多少"并不重要

  把零用钱当作"贿赂"的父母

  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协议书

  妈妈有家庭帐本,孩子有零用钱记账本

  零用钱记账本ABC第五章

  赚钱:钱不会长在树上的

  留给孩子一笔"真正的遗产"

  "女王节"和"儿童节"

  "我的心肝宝贝"

  别让孩子-辈子依赖你

  "大海的故事"的教训

  鼓励孩子"半工半读"

  母亲是"无条件投资者"

  孩子的"成功日记"

  帮孩子树立"职业"意识

  孩子的"希望的脸"

  第六章

  扩攒钱财:储蓄和投资

  致富的第一步

  "富爸爸"和"穷爸爸"

  孩子的第一本"存折"

  储蓄是有趣儿的,花钱是快乐的

  最好的理财教育--走进银行

  "富孩子"和"穷孩子"

  投资,该怎样教呢?

  孩子的股份投资

  儿童节的礼物

  孩子的保险

  "孟母三迁之教"

  人生的指南针--财务设计

  九·一一恐怖事件的教训第七章

  分享财富:钱会让世界变得更美,捐款与纳税

  帮孩子树立"真正富人"的梦想

  生活中的"分享教育"

  分享的"真意"

  在压岁钱上赋予心意

  最不必要的支出

  第八章

  消费:赚钱是技术,消费是艺术

  消费,真的很容易吗?

  "富孩子"和"穷父母"

  培养孩子看世界的"眼光"

  帮孩子制定消费的原则

  自动铅笔和小木笔

  明智的消费习惯--预算和结算

  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预算

  克服冲动购物的妙方

  每次消费都要总结

  看广告,长知识

  别急着吃棉花糖

  网上消费的教育

  培养出明智的消费者

  第九章

  借钱:失去信用等于一无所有

  新的一年想教会的东西

  小学生的赊账单

  给孩子办卡(?)

  利用卡给孩子零用钱第十章

  日常生活中的理财教育

  印第安人的祈雨祭

  从生活中寻找题才

  让孩子喜欢接受理财教育

  给孩子看家庭帐簿

  帮孩子养成记帐的习惯

  哪些书有益孩子的理财教育

  与财经新闻做朋友

  选择有趣的理财教育方式

  经济活动的虚与实

  到博物馆学理财

  游戏中,学理财

  理财教育的六项原则

  第十一章

  理财教育,仅仅是父母的课题吗?

  储蓄日的点滴感想

  记忆里的"学校储蓄"

  别把贫穷代代相传

  理财教育和经济教育

  学校不教的理财教育

  特洛伊的木马

  走马加鞭第一章"理财盲"比"电脑盲"更可怕

  21世纪的文盲是理财盲

  每年的4月是美国孩子最忙的时侯。不是因为刚开学或准备考试,而是为了学习理财。当韩国的孩子忙着背英语单词和数学公式的时候,美国的孩子忙着学习如何运用银行账号,学习如何储蓄和取款,学习如何计算利率等等。在美国,4月是政府制定的"青少年理财教育月"。

  每年到了这个时期,美国的各个学校都忙于接待客人。银行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派出自己的职员,到全国各地的各个学校进行理财教育。他们成为"一日讲师",简明而风趣地给孩子们讲金融与经济的知识。老师们非常愿意让出讲台给"一日讲师",也与学生一起学习理财知识。

  学校老师们深知理财教育在孩子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和关注也许是今日美国经济的动力,使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美国理财教育的历史,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长。20世纪50年代,有一个反映美国青少年文盲现状的调查报告《强尼为什么不能读》,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报告中揭开了当时美国青少年文盲程度的严重性,有为数众多的青少年竟然连基本的文字发音和书写都不够准确。这份报告成为美国政府决心改革教育体制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再次受到冲击。这一次不是"文盲"而是"理财盲"。1997年,有一个专业团体对美国十二年级(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有关金融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成绩不及格。

  当时信用卡债务成了美国最深刻的社会问题,许多信用不良者因为无法偿还信用卡债务而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其中有不少年轻人。有的年轻人因无法承受债务所带来的压力,甚至结束宝贵的生命。1997年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名叫米奇·波尔的一年级学生,1998年同一所大学的三年级学生萨姆·莫伊,分别选择了自杀,结束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萨姆·莫伊生前持有多达12张信用卡,自杀当时周围到处都是信用卡凭单。这些社会事件让大家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有文化、有素质的年轻人会选择绝路呢?这些事件也震惊了美国政府,让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悲剧的发生让大家明白,不会珍惜和管理钱财的"理财盲"才是酿成悲剧的真正元凶。后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4月为"青少年理财教育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理财教育。

  其实"理财盲"并不是美国的"专利"。2004年,韩国金融监督委员会针对中学生进行的理财知识测评结果表明,满分100分中平均成绩为40.1分,绝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理财盲"。更令人吃惊的是,之前进行的针对高中生的理财知识测评,结果竟然显示,平均成绩只有45.2分。

21世纪的文盲是理财盲(2)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用同样的理财测评试卷在美国进行测试,从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声称"理财盲"的美国学生却比韩国学生高出12.1分。在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着理财教育的义务,但在韩国却尚未出现进行理财教育的政府机构或团体。

  对于这种现状,身为父母的您,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暖暖朝阳,为孩子拂去忧伤,带来温馨的气息,这份爱更是孩子永远的甘露,都将滋润孩子的成长。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教育上,关心学业成绩,但是有多少父母关心过孩子的"理财教育"?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理财"两个字。

  财教育与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一样重要。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为了准备孩子的成功,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理财教育,将理财与学业同等重视看待,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慧眼。

早期理财教育:造就"未来的经济总统"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早期理财教育:造就"未来的经济总统"

  "历史上最伟大的央行主席"、"经济大总统"、"经济魔法师"、"市场支配者"、"通货政策的巨人",这些赞美都是给予2006年引退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前主席格林斯潘。

  格林斯潘连任五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美联邦任职的18年间,他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最高统帅。在任期间,美国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黄金期"。这段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不仅维持了物价的稳定和低失业率,还使原本停滞在1000点的道琼指数攀升到10000点以上。格林斯潘到底如何创造这样的经济神话?最重要的还是洞悉未来的慧眼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华盛顿邮报》曾如此盛赞他:"每当面临危机时,格林斯潘都能用卓越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在格林斯潘就任美联储主席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就发生了"黑色星期一"事件,这起风暴正好成了他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机会。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道琼斯指数跌幅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就在投资者一片恐慌的危急时刻,格林斯潘说:"美联储会提供市场所需的流动资金。"这句话犹如一剂强心针,立刻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之后,道琼斯指数逐步反弹,并一度呈现出历史上最高的涨幅,这仅仅是开始。1996年12月,他的睿智再次发挥重大作用。他对当时不断暴涨的美国股市表示担忧,并以著名的非理性繁荣理论总结了美国当时的股市行情。结果,在他说这句话的第二天早上,股市开始急剧下跌。就这样他创造了用一句话就可以左右证券市场走势的"格林斯潘效果"。

  能洞悉经济现象本质的格林斯潘,在理财教育的问题上,也具有独特的慧眼。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他引领的美国经济逐步陷入危机中。逐年下降的储蓄率、日益增加的家庭负债以及日渐增多的个人破产,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致命弱点。当时的美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日渐下滑。1992年的8.7%的储蓄率到了2000年下跌到0%,1990年200亿美元的信用卡债务到了2000年已达到了600亿美元,个人破产人数达到69%。

  美国不得不面对这个相当讽刺的局面。当时格林斯潘确信,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美国人不知道珍惜金钱,更不懂得理财方法,意指美国人是"理财盲"。他认为只有正确的理财教育,才是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好"处方"。

  2001年,在委员会组织的一次演讲中,格林斯潘说:"有力、有效的理财教育才是强化国家经济体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手段。"他特别强调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对每个人来说,理财教育越早进行越好。如果不想因为错误的理财方式而遗憾终生,就必须从小开始进行理财教育。"

  格林斯潘如此强调早期理财教育的重要性,源自于他的童年。他的父亲--赫伯特·格林斯潘是一位股票经纪人,不仅在自己的工作领域获得极大的成就,对孩子的理财教育更是倾注许多心血,特别强调培养孩子客观、理性判断经济现象的"经济思考"能力。他的思想观点在其著作《复苏在望》中也曾提过。该书的序言中描述了这样一段写给孩子的话:"这本书是为你的未来而写的。倘若我的一点点努力,能对你的未来有所帮助,我会非常高兴。希望你能读懂书中的内容,并用你独有的眼光开创一番新的事情爱你的爸爸。"

  就是这句话,在格林斯潘的人生树起一座里程碑。小时候沉迷于棒球和音乐的格林斯潘便下定决心,立志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大师。爸爸的一句话重重敲开了他的心灵,是他的人身目标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变。

  由此看来,格林斯潘正是早期理财教育的最好例子,父母的小小关心或许会造就出左右全国经济,甚至左右世界经济的"未来的经济总统"。

开始和孩子谈钱吧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开始和孩子谈钱吧

  现代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苦恼孩子的成绩,为孩子创造能力所及范围内的一切条件,但是却少有父母关心孩子一辈子的"理财教育"。多数父母会认为,等孩子年纪再大一些,再来和孩子谈谈理财问题,认为让孩子太早接触金钱不是件好事。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提起关于钱的问题,父母往往会斥责:"问钱的事情干什么?"甚至有的父母向别人炫耀:"我的孩子从不过问钱。"以此自豪。

  擅长理财和对金钱鬼迷心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个道理父母明明都懂得,但是他们就是介意和孩子谈论关于钱的事情。根据青少年理财教育协会的调查,在韩国,经常与子女谈论金钱问题的家庭只占11%。我曾经在网上看到"培养孩子成功的十个启示",其中有一项竟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提起钱。

  "恭喜发财!"是最受欢迎的吉祥话,市面上到处可见教人如何成为富翁的书。然而父母却认为与和孩子谈论金钱,是件令人尴尬和不恰当的事。于是金钱就成了关起家门,夫妻间小声谈论的话题。晚饭时,父母会仔细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很多事情,但是很少有父母会把金钱当做话题。古今中外,我们都知道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连理财教育行之多年的美国父母也都认为,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比对他们进行性教育更难。

  究竟如何进行理财教育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最好方法,就是和孩子开诚布公,坦然地讨论金钱。美国著名的财务顾问瑞克·爱德曼曾经对经济方面成功的5000名客户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就找到一个共同点,就是在餐桌上和子女讨论有关金钱的问题。

  看来,越是事业有成的人,越会和孩子谈论有关金钱的话题。身为父母,你对孩子进行的理财教育必定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帮助。如同《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所说:"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时与孩子谈论金钱话题,那么孩子长大后,绝对不会明白如何管理金钱。"不要以为有关金钱的话题比较敏感便索性不提,或许你认为孩子还小,不懂金钱的意义,但那只是父母单方面的错觉。不管父母有没有对孩子进行有关金钱的教育,孩子都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会"金钱"的知识。父母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和孩子坦然聊聊有关金钱的话题,这些点点滴滴的累积,都将在日后成为孩子获得美好生活和稳健财务的基础。各项调查都证实: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有关金钱的话题,孩子在长大后便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金钱。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过得衣食无忧,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后,金钱就会成为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从孩子年幼的时候开始进行理财教育,在孩子的未来,理财将会成为一件艰难痛苦的事情。别再回避金钱问题,今晚就与孩子好好聊聊什么叫做"钱",让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金钱观,今后就能学会独立过好生活。

加强对女儿的理财教育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加强对女儿的理财教育

  这些年,在包括政治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许多引人瞩目的优秀女性,女性显得更为活跃,唯独经济领域是个例外。2003年韩国女性参加经济活动的有48.9%,远远不如男性的74.8%的水平,女性的收入在同样条件下仅仅是男性的62.9%。虽然一般家庭都是由妻子掌管家计,但那几乎仅止于日常生活费,一旦碰到大笔金钱支出,往往都是有丈夫做最后决定。丈夫在家庭财产管理中大多掌握主动权,丈夫在家庭财产管理中大多扮演握有生杀大权的重要角色,妻子往往只是个小配角。

  为什么会这样?这恐怕是因为女性从小接触金钱的机会较少,且缺乏基本的经济知识。韩国金融监督院曾经对男女高中生进行理财教育知识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同样都是不及格的水平,但还是有所不同,两性的理财知识从青少年时期就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种差异在美国同样存在,根据美国相关调查显示:女性比男性缺乏理财知识。因此,许多女性团体都十分热衷于宣传女性理财教育。由于社会团体的努力,前不久,有一家理财教育机构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如今男性与女性的理财能力差异大幅缩小。与发展国家相比,亚洲国家在理财教育方面的努力明显不强,尤其对女性的理财教育更加吝惜。这大概是对金钱和女性的偏见所造成的。

  前不久,笔者在某个网站的留言板上看到一位女性股友上传的留言,看完后差点捧腹大笑。其内容是,她的上司看到一位男性同事正在看股票走势图时,就笑着说:"好,最近就应该多做些投资啊,好好学!",而当上司看到她正在翻理财书时,竟然扔给她一句"贪财的女人"的评价,实在令人气结。不知为什么,同样是投资,男性就会被称为"投资者",女性却只能被嘲讽地冠以"贪财的女人"。21世纪是"女性的世纪",女性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以平等的姿态与男性一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才能。

  我们的女儿能够梦想成真,身为父母一定要为她们做好一件事--"理财教育"。经济实力是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核心要件。"美国女性运动先锋"的贝蒂·弗兰德一针见血地说:"女性运动的核心就在于提高她们的经济实力。"引领"韩流"的电视剧《大长今》,故事内容描述的正是女性成功的历程,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经历无数逆境,却从不轻易放弃,一直坚守自己梦想的少女。如果我们的女儿不具备理财知识,就很有可能重复大长今所经历的苦难。

  能独立理财的女性,就能主宰自己的生活,更能与男性一样平等立足于这个社会。如果想让自己的女儿出类拔萃,让她能依照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作为父母,更应该从现在开始加强对她们的理财教育。

父母是世上最棒的老师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第二章孩子的第一个理财老师

  父母是世上最棒的老师

  我非常喜欢看《人间剧场》这部电视节目,它播放的每部戏,都是以真人真事为主题,总让我深受感动。最近又播放了一个11岁的山村少年明奎的故事,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应该尽情享受童年时光,备受父母的宠爱,他却必须一肩挑起抚养6岁妹妹的家庭重担,让我感觉心如刀割。

  该剧播出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这个幼小年纪扛起家庭重任的男孩,感动了无数人。尤其用辛辛苦苦攒下来准备买电脑的钱去帮妹妹买泳装和水杯的事情,真让我难以忘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奎读书的那一幕。当时他读的那本书叫《了解钱,了解经济》,这是一本理财书籍,是我曾经任职的银行捐赠给贫困山区孩子们的书。那一幕深深震撼了我,当时我心里涌出一份责任感,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对他们有所帮助的理财书。

  可以说除了明奎这样特殊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已经拥有了最好的老师和教科书,就是"父母"和"父母的榜样"。所有的教育都离不开家庭和父母的影响,理财教育更是如此。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因素,也是形成所有社会生活原型的基础。

  一个人最先接触和学习经济知识的地方也就是家庭,所以要说孩子的消费和储蓄等各种习惯完全受父母影响,确实一点也不夸张。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曾进行一次调查,问孩子们这样一个问题:"在养成消费、管理金钱等各项习惯的过程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结果显示,73.5%的孩子选择了"父母"。

  除了"言教","身教"更是重点。曾经有人问过非洲的圣子--施韦泽博士:"子女教育中重要的三点是什么?"他则回答:"第一是榜样,第二是榜样,第三还是榜样。"在金钱问题上父母一定要保持明确的价值观,不要给子女造成混乱。

  父母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小至购买生活用品,大至进行投资,一定要言行一致。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只是嘴上嚷着要建立正确的节约观念,日常生活中却毫不理智地过度消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金钱。实际调查结果证明,习惯过度消费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也存在着花钱挥霍的毛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如果想教导孩子如何理财、如何在消费之前做好预算,父母本身就应该以身作则,要做到经常管理家庭账本,安排退休后的理财计划,合理规划现在的生活。与其盲目地把理财书塞到孩子手里、花大钱把孩子送去参加理财夏令营,父母更应该好好思考自己的理财态度。

  孩子拥有世上最好的两位老师--爸爸和妈妈,在理财教育方面也不例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模范形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是没有方法,孩子正在从你身上学理财。所以说,当子女的不容易,当父母的更不容易。

别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别低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

  理财教育正在兴起,以韩国为例,书店排满了探讨孩子理财教育的书籍,电视里也大量播出理财节目,经济体验营、巡回演讲等企业的理财教育节目也种类繁多,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不过有一点却让人颇为担忧,那就是当全社会都在热烈关注孩子的理财教育时,父母的影响力是否会被削弱?

  在这方面,韩国的国民银行研究所针对小学生的父母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这份结果正好可让大家来好好思考理财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

  调查结果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当问到父母:"孩子在未来生活中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绝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财能力。"当然其中有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学好英语,及早将孩子送往国外念书,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子女学好数学而不惜砸大钱。不过在问到上述问题时,英语、数学却排在次要位置。这个答案看似意外,却也在我们的预料当中。因为父母都很清楚,我们周边许多人并不是因为没学好英语或数学而误入歧途,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处理金钱,才毁了自己的一生。

  在"何时开始进行理财教育?"的问题上,大多数父母回答为"小学毕业前"。由此可见,大家都把理财教育当做一件很紧迫的事情。不过当问到"是否已在家里进行理财教育?"时,绝大多数父母回答却是"偶尔"或"不常"。

  进一步问到"没有进行理财教育的原因是什么?"时,除了32.2%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兴趣",其他27%的父母回答为"父母的能力不足"。当问到:"你认为谁来教育孩子比较适合?"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学校",选择"家庭"的仅为19.7%,综合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第一,"理财能力"比英语、数学重要。

  第二,由于孩子不关心理财,家长也缺乏理财知识,所以没有进行理财教育。

  第三,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希望由学校或老师来代替他们进行理财教育。

  其实,这只是家长一相情愿的想法。孩子的消费、储蓄习惯深受父母影响,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财教育过程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关于"在养成消费和理财的习惯中谁的影响最大?"的问题,百分之73.5%的孩子选择了"父母",而只有53.2%的父母选择了"自己"。结果说明,父母远远低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力。

  这里有一项调查结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国储蓄教育协会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们理财知识,并指导具体方法"。不过在2001年,用同样的问题向家长进行调查时,大多数父母的回答却是"根本没有对子女进行过理财教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调查结果呢?这其实并不难理解,孩子是在父母的"行动"中学到了理财知识,而不是在父母的"言教"上。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没有意识到,也不管这样的行为是好是坏,孩子确实从父母身上学到许多有关金钱的知识。究竟由谁来教导孩子理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不要用金钱弥补愧疚感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不要用金钱弥补愧疚感

  目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刊登了一篇颇为引人注目有关双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文章,揭示了双薪家庭子女的消费行为出现的许多问题。文章中写道:"现在社会上的双薪家庭不断增加。这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于是心中产生了'愧疚感'。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往往会给孩子很多零用钱,这样一来,孩子就像是突然发了'横财'。"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朱丽叶·B.肖教授的调查结果,与单薪家庭的孩子相比,双薪家庭孩子的消费行为更加频繁,购物经验比较丰富,而且在独自购物方面学习得比较快。她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不能陪孩子而产生的"愧疚感"。父母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对孩子的消费行为采取放纵的态度。双薪父母常常会抱着这样的心情:"这个东西不算贵,就买给孩子吧,何必因为这点钱委屈了孩子。反正家里有两个人赚钱,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压力。""平常为了工作,都没有办法好好陪伴孩子,可以用钱稍微弥补一下,也是件好事嘛。"

  很多父母为了迎合孩子的要求,无条件地让孩子买名牌服装,无条件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零用钱也是要多少给多少。有的父母甚至会跟孩子经常去的商店或文具店的签一份协议,只要是孩子看中了店内的商品,就可以让他随意购买,之后再由父母来结账。对父母而言,这是弥补自己愧疚感的好方法,不过这样的行为会深远影响孩子一生的消费心理。然而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想要让长期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的孩子培养出健康的消费习惯自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很多双薪家庭的父母都想用物质来弥补自己的愧疚感。问题是,父母的愧疚感并不能用金钱来取代。对孩子过度的物质补偿,会严重损害家庭的理财教育,更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我们想象一下,在这种环境成长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怎样?

  这群孩子很容易变得娇生惯养、缺乏责任感,甚至过了而立之年还要靠父母生活。双薪家庭的父母要抛弃内心的"愧疚感",因为那正是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绊脚石。双薪家庭的父母的最大遗憾,不是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陪孩子,也不是无法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是没能教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必须断然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如果因为一时的心软或是怕麻烦就举手投降,那么孩子的理财教育就无法再继续下去。父母赶快逃脱"愧疚感"和自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的基本是"零用钱"。双薪家庭的父母需要做到定期给孩子定额的零用钱,不能过于随意,而且要教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零用钱最多到自己无法管理时,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一次给过多的零用钱,或是随时给,孩子就会不知节制地乱花钱。可以共同想一些好方法。比如,双薪家庭常常有许多家务来不及做,父母可以规定孩子参与打扫、洗碗、倒垃圾等,根据工作的完成状况来给孩子零用钱。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孩子帮着父母做家务,还能让孩子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韩国目前有个电视节目《我的孩子变了》,制作单位动员了各个领域的专家来参与,在节目中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如何解决问题、改变以前不良习惯的过程。根据孩子的各种状况,专家给予了不同的指导和建议。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没有明确的理财概念。通过节目我们都发现,专家努力想改变的并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父母的习惯,只要父母开始改变,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

父母先学理财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父母先学理财

  随着理财教育逐渐被重视,许多父母开始对国外的理财教育感到好奇,比如在理财教育上非常成功的国家,那些父母到底如何教导孩子?

  在教孩子如何理财的问题上,专家们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异,即韩国的父母依然抱着昔日的保守理财观念,认为"要节省"、"要攒钱",而美国父母则教育孩子符合新时代的先进理念。

  实际上教子女"如何投资"的父母美国有71%,相比韩国仅仅有33%;有家庭财务计划的美国有61%,韩国则有36%。

  特别是对"父母有能力教孩子理财吗?"的回答,韩国的父母只有21.9%能做出肯定的答复。韩国的父母在幼小的时候,从父母那里得到零用钱的经验只有14.6%,相反美国则高达52%。

  对"如何学习理财知识?"的问题,大部分美国父母的回答为,从学校得到了专业学习,而韩国父母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个人经验中学到。

  我们必须了解,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根据德国的一项调查,父母没有很好的理财理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只有1/500。相反,父母善于理财,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可以达到1/5。这是说明要是父母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其子女成为百万富翁的概率比不擅于理财者的子女高100倍,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比较结果。

  有的父母会认为:"那都是有钱人家的事情"、"我哪里懂理财?还是让专家来教吧。"但是,2000年英国金融监督厅(FSA)进行了一项富裕家庭子女和贫困家庭子女在理财知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调查。结果显示,富裕家庭子女所掌握的理财知识比贫困家庭子女丰富得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父母的谈话,耳濡目染地学到很多有关股票、证券等金融产品的知识,以及利用金融机构的方法。

  成为"富人"还是"穷人",并不取决于父母留下的"财产",而在于掌握了多少理财知识。要是父母没有掌握正确的理财知识,却仍坚持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虽然我不懂,但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显然是错误的,要教导孩子连自己都不懂的内容,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成功?

  身为父母都会考虑"我是称职的父母吗?"、"如何正确地教导孩子?"。要做称职的父母,必须要重视孩子的理财教育。

  做好孩子的理财教育,父母必备两个条件:第一,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要持有持续的关心和支援。第二,要掌握教孩子理财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归根结底,唯有父母先学习理财知识,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理财教育。

财教育:教会孩子正确选择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第三章教孩子从小正确认识金钱的价值

  理财教育:教会孩子正确选择

  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除了学习英语、数学,许多孩子也参加钢琴、游泳等课程,最近还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知识不断出现,理财教育也开始渐渐盛行。

  韩国的出版界正经历着不景气的状况,但针对孩子的易懂而有趣的理财书随处可见。甚至出现了专门教授理财的学院。这些现象都显示,现在的父母已经认识到理财教育的热潮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影响孩子未来的一门必修课。

  这股理财教育风潮中也出现了否定的声音,韩国有位儿童教育专家专门对儿童的理财教育提出异议。他在报刊上发表意见说,对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还为时过早,这些活动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只占很小的比例,操作不当的话,这些过早的理财教育反而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我认为他这样的主张是因为对理财教育的本质有所误解,或者是理解不够。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理财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许多理财节目或是书籍纷纷打出"造就富翁"、"培养未来CEO"等响亮口号。这些口号对那些没能成为"富爸爸"、"富妈妈"的父母来说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幻想着对孩子实现自己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富翁梦想。但是这种现象却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并且完全不符合我们推行理财教育的初衷。我们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所谓的CEO,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理财、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在这股理财教育的热潮中,也有一些父母抱着"要把孩子培养成最棒的!"这样的补偿心理参与其中。人们开始觉得,理财教育似乎变成了"教你如何赚钱的辅导课"。当然,父母看着孩子用自己都听不懂的经济、理财专业用语,有模有样地做着企业发展规划和股票投资游戏,心里顿时踏实不少,说不定还会暗自高兴不已呢。

  我们要冷静地看看周围的现状。这些年来,媒体陆续传出许多因为信用卡债务问题而发生的悲剧,实在让人触目惊心。错误的理财教育使我们的孩子陷入信用危机的可能性,远大于孩子成为富翁或者CEO的可能性。前韩国国民银行总裁金正泰在《二十岁,该与金钱成为好朋友的年龄》一书中讲到:"理财教育不是单纯对'金钱'的教育,理财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选择',并且培养孩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如今的理财教育与它原来的初衷偏差较大,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收费高昂的理财培训活动,以下是某儿童理财培训中心发生的真实故事。活动安排了一项内容:给孩子设定一些状况题,根据这些状况,孩子必须自己写台词、进行表演,并通过表演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一个状况题是这样的:爸爸没有工作,整天游手好闲,但幸运的是富裕的爷爷时时给予金钱援助,让一家人过得衣食无忧。有一天,上小学的女儿嚷着要求爸爸帮她买新电脑,于是爸爸立刻打电话向爷爷要钱。这次,忍无可忍的爷爷对爸爸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你在明天之前未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办法,我就不会再给你们生活费了。"

  孩子会做什么选择呢?其中,有几个孩子的台词让人感到非常震惊。因为他们设计的方案是为了继承遗产和诈取保险金,决定花钱雇职业杀手去杀害爷爷。有很多孩子认为这样的编排很有趣,活动结束时还评选他为本次活动的《最佳表演奖》。

  金钱应该只是生活的手段,但是这些孩子却认为金钱是生活的目的,钱越多越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难道这就是韩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金钱应该伴随着责任。理财教育也要跳出单纯教导孩子理财知识的思维模式,而是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我们的孩子逐渐成熟,开始认真思考他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对自己的周围环境和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己要对此负起责任的时候,孩子将会明白理财教育的真谛。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金钱是最好的仆人,也是最坏的主人。"

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

  对理财教育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很多父母准备开始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教,怎么去教,其具体操作都没有明确的概念。

  教导孩子"金钱"知识,绝对不是经济学里那些令人头痛的"概念"、"术语"或"研究报告",而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金融教育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际生活体验得到的"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所以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只要转变观念,就马上清楚了该教孩子什么内容。

  在这里要特别介绍"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赚钱--攒钱、分享财富、消费、借钱。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碰到的所有关于钱的问题,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上五种。赚钱、攒钱、分享财富、消费、借钱,这五项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赚钱就不可能投资或存钱,人人只顾自己花钱不分享财富,社会就会变得冷漠。还有,生活中遇到不得不借钱的时候,因此要学会如何借钱。

  五项重要内容中每个人最重视的一项由于人生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共同的出发点是理财要从"如何正确认识钱"这个基础开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责任"伴随着金钱出现,唯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圆未来的成功"梦"。父母要教导孩子分辨什么是可以用金钱做的事和不能做的事。

  金钱能让我们照顾自己的生活,并且享受美好的未来,但是金钱却买不到爱情和友情。还有,人的价值不能用他所拥有的金钱多少来衡量。当孩子对金钱有了客观的认识,长大后不被金钱奴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过着他们的人生。

  接下来,就是要教孩子如何"赚钱"。想拥有钱就得去赚钱,只要看得见就能赚得到,赚到钱才能存钱、投资。我们在理财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教孩子如何花钱之前,先教他们如何赚钱。如果自己不赚钱就无法体会金钱的可贵。这么说并不是要把孩子推出门外让他们去赚钱,而是要让他们明白金钱是靠辛苦努力换来的代价。

  理财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零用钱教育"和"前途规划"。零用钱是孩子收入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开始学理财的道具,由此看来零用钱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前途规划能使孩子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怀有梦想,也是教他们如何赚钱里不可缺少的主题。

  "赚钱"之后就是增值,即"存钱、投资"教育。重要的是让孩子平时养成储蓄的习惯,而不是在特别的日子或是赚大钱时才有的行为。在这个低利率时代,对孩子灌输"投资"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财富"是让孩子懂得金钱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懂得这个道理,孩子会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金钱与他人分享,并成为"真正的富翁"。"纳税"和"捐赠"是"分享财富"的主要内容,如果说纳税是被动行为,那么捐赠则是自发行为。

  正确的"消费"是指在储蓄和捐赠之后,把剩余的金钱有计划地合理使用。消费行为是孩子最先接触的金钱问题。任何事情都要打好基础,要把握好消费的结构和原理,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生产。一个不会合理花钱的孩子不可能会赚钱和管理钱,必须引导他们"合理、有计划地消费",以及"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广告宣传",这是花钱的核心内容。

  最后就是"借钱"。"借钱"教育能使孩子成为信用时代的合格分子,是融入这个社会的必经过程。要让孩子牢记,借钱时要经过深思熟虑,要慎重看待借钱行为,并且让孩子了解信用概念、信用卡债务有多可怕以及正确的信用管理方法。

  理财教育就是把这五项基本的概念好好地学习,并把它们习惯化。如果你还在为理财教育而苦恼,只要想想"用钱可以做的五件事"就能找到答案。

零用钱:理财教育的出发点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第四章理财教育从零用钱开始

  零用钱:理财教育的出发点

  每当春季的新学期开始时,一想到终于能见到好久不见的老师和同学,孩子往往兴奋不已。这时,孩子的开销也多起来,对金钱的关注也会提高。因此,趁着这个机会对孩子进行零用钱教育正是时候。

  为了做好零用钱教育,首先要让孩子正确认识零用钱的概念。零用钱就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判断,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这里不包括买文具或书等已规定好用途的钱。家长给孩子零用钱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拥有使用金钱的决定权,因此,"零用钱"正是孩子最初真正接触到的"钱"。孩子第一次可以自主决定用途和金额,所以零用钱教育在孩子一生中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零用钱的能力将成为孩子日后能否独立自主、担负家庭生活,进而能否指引国家经济的基础。

  对于如此重要的零用钱,许多父母并没有真正了解它的必要性。根据调查,定期给孩子零用钱的家庭只有一半。当然,不给孩子零用钱也有他们的道理,其中,持"零用钱无用论"的父母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父母都帮着买了,还需要什么钱?持"时机尚早论"的人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钱,等他们以后具备管理金钱的能力时再给也不迟。

  然而,这一类父母何时开始给孩子零用钱?孩子绝对不可能如父母所期待的,会在某一天变魔术般突然开始熟练地掌握、管理金钱。唯有"经验"才是最棒的老师,如同教孩子学习需要书本和铅笔一样,做好理财教育,无论金额多少,都必须要给孩子零用钱。调查结果也显示,有零用钱的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远远超过没有零用钱的孩子。

  小时候用的老式抽水机,为了引地下的水必须先给一瓢水,如果没有这引水,抽水机只会发出"刺"的声音,无法将地下水抽上来。这样看来,零用钱就是那一瓢"引水",即使金额再少,孩子仍可通过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培养合理使用金钱的能力,养成责任感和独立人格。有零用钱的孩子脑子里会有许多计划,他们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长大成人。

  零用钱的教育作用不止于此。它为孩子培养出了在有限范围内的控制力,和做出最佳选择的决断力。即使这次判断错误,孩子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到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责任的真正含义。

  给孩子零用钱是为了让他得到使用金钱的实际经验,从此真正学到如何正确花钱。属于孩子的钱,会帮孩子打开属于孩子的世界。父母要是认可孩子也有他的世界,必须给孩子零用钱。成功的理财教育,出发点就是零用钱。

允许孩子犯错误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允许孩子犯错误

  不久前,我在一个小卖店里偶然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就是记忆中童年时期的"不良食品"--"真德格"。起初妻子责怪我买连孩子都不吃的不良食品,可是在咬第一口"真德格"的瞬间,我立刻感受到久远的幸福,想起了和小伙伴一起把"真德格"放在炭火炉上烤着吃的童年。

  儿时的一段记忆随之浮现脑海里,也联想起来我的"零用钱"记忆。第一次拿到零用钱是小学四年级,那时,不知道爸爸是怎么想的,在新学期开学的那天,爸爸给了我零用钱。有生以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零用钱,当时激动的心情如今也记忆犹新。好几天脑子里想的都是要怎么花这笔钱,最后我决定去买"真德格"。仿佛为了弥补以前没有吃得过瘾的遗憾,那天我买了很多很多,最后不得不把同学叫来开了一场"真德格派对"。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我尝试着过度消费的苦果,不仅被父母狠狠教训一通,还要过好几个月没有零用钱的日子。

  零用钱是一笔允许孩子犯错误的钱。孩子在管理金钱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错误。就像我小时候,领到零用钱就迫不及待去花钱,之后的一段时间弄得自己狼狈不堪。即使这样父母也不要斥责、恐吓或者过度干涉他们。毕竟,零用钱的主人是孩子,一个人拥有权利才会负责任。

  其实,父母眼里的这些错误本身也有一定的意义。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时候其教育效果是更大。孩子长大后,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会防止他在人生道路上犯更大的错误。一旦给了孩子零用钱,不管他买什么或者钱够不够用都是孩子自己看着办的。即使过度消费或冲动购物,父母绝对不能马上伸手援助,务必要让孩子尝到错误行为的代价。

  通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时冲动买了不必要的东西,日后真正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就没有钱了。还有,在面对自己失误造成的困境和度过这种困境的过程中,他们将学会如何合理消费。

  想让孩子在错误中学到东西,父母就不能任意追加零用钱或者提前发放零用钱。如果孩子哭着闹着要钱或父母因为一时心软而多给零用钱,孩子就不会有计划、合理地安排消费。要和孩子约定好给零用钱的时间,零用钱不是随时要、随时给的钱。在这方面父母可以利用记录家庭大小事的月历,标明发零用钱的日子。如果孩子突然要求给零用钱,只要把月历上的日子给他看就行了。父母也一定要在约定的日子里给孩子零用钱,不能以任何理由违约。

  不仅是孩子,父母也要严格遵守零用钱有关的约定。绝对不能因为这个月零用钱有了剩余,就减少下个月的零用钱。对父母而言,零用钱是微不足道的小数,对孩子可不然,零用钱对孩子的意义超过"钱"本身:零用钱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假如因为有了特殊事情父母必须加给零用钱,就必须减少孩子下个月的零用钱,或者让孩子做家务来补偿。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不能在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前替他解决。否则将会剥夺孩子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有时,父母也要试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默观察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过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独立成才的树木。

零用钱的金额要适度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零用钱的金额要适度

  对于零用钱,孩子和父母会有截然不同的回答,把他们的回答用成语来描述:孩子是"多多益善",父母则"过犹不及"。父母常常为了究竟要给多少而苦恼,往往会根据年龄和孩子管理金钱的能力规定零用钱的数额。

  不过,比起零用钱给多少,更重要的是怎么定适当的零用钱额度。多数父母都是根据个人经验来单方面决定额度,没有什么标准和讯息可供参考,也没有争取孩子的意见。但是想要做好理财教育,和孩子一起讨论零用钱的金额才是正确的。根据调查,与父母一起讨论决定零用钱金额的孩子,在使用零用钱的时候,会做预算、记账等合理地消费。

  要确定适当的零用钱的金额,首先需要让孩子详细记录用钱账目,来确定合理的零用钱金额。应该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寻找双方都满意的零用钱金额。

  由于事先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如果不足时孩子就不能无缘无故表示不满或者赖着再要钱。这个方法还能让孩子反省自己的消费行为,学会主动制定消费计划。父母给孩子的零用钱太少了也不好,如果零用钱很少,日常开销都不够,他就不会费心思去考虑储蓄还是消费还是捐款等。结果孩子会失去学习作选择的机会。

  给孩子的零用钱可以稍微多于必要的金额,可以让孩子用更多的角度来考虑金钱,比如,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将10%的零用钱用做捐款,那就要把这个捐款金额加到零用钱里,多给孩子划定零用钱的金额。确定零用钱的金额时,可以参考周围亲友的状况。

  给孩子零用钱时首先要考虑培养他管理钱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意识"远比给孩子必要的零用钱的"经济意识"重要得多。世界富豪洛克菲勒二世小时候的零用钱并不比其他同龄孩子多,关于零用钱他父亲的态度完全不像个富翁;理由很简单,他认为钱多钱少是大人的事情,不管是穷还是富,孩子的零用钱都没有理由有差别。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他领悟到非常重要的人生道理:"父亲的财产只是父亲的,而不是属于自己的。"

  零用钱是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经济观念的最有效果的、最容易的方法。零用钱能否发挥教育意义,完全取决于父母。在忙着掏钱给孩子之前,要先考虑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不要把零用钱当做"贿赂"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不要把零用钱当做"贿赂"

  出去演讲或网上接受咨询的时候,许多父母都会询问给孩子零用钱的方法。这个问题可以说没有确切的答案。美国和欧洲的父母大部分都是不会白给孩子零用钱。尤其是美国父母,孩子做的每项家务都标明金额,根据孩子做家务的情况给零用钱。这么做,是为了教导孩子钱是辛勤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发达国家的专家们也有争论,从认识工作价值的角度来看,按做家务的量给零用钱是有效的。但是从培养管理金钱能力的角度来看,给孩子的零用钱金额不应该有变化,这样孩子才能学到如何在有限的数额内做好预算,以及保持收支平衡的方法。不过孩子理解劳动和报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

  两种方法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还可以考虑这种方法:尽量找一些不给孩子造成太大负担的家务,让孩子负责做,同时给他相对固定的零用钱。父母可以依据自己对金钱的理解,以及希望通过零用钱所达到的教育目标,不断地调整金额和方式,渐渐确定适合自己孩子的零用钱原则。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不要企图用零用钱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否则会让孩子误认为所有工作都要有报酬,没有报酬的家务就可以不去做。因此,把零用钱和做家务联系起来的同时,要告诉孩子"有些家务和钱没有关系",例如,学习技能或者临时帮忙可都是作为一名家庭成员,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理所应当做的事。

  同样的,我也不希望家长用"如果做这件家务,就给钱"的诱导方式。严格来说,这就是一种"贿赂行为"。利用孩子想要钱的心理,物质刺激孩子,使孩子变得更乖,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短期内效果显著,长期看来也是有限的。许多父母会采用孩子犯错就扣零用钱的方式,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尽量回避不愿意做的事,认为大不了我不要零用钱;或者不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反倒计较金钱的损失。

  给零用钱的方法固然重要,给零用钱的周期也非常重要。刚开始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他少量的零用钱,随着他管理金钱能力逐渐延长周期。一般而言,小学生可以采用每周一次,中学生和高中生可以每月一次。

  给零用钱的日子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定,最好定在星期天晚上或星期一早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防止周末过度消费,二是每星期开始前给钱,有助于孩子做好一周的用钱计划,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另外需要考虑的是,经过一段时间可以增加零用钱的金额。例如,孩子过生日或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在生日的时候提高零用钱金额,想必是许多孩子最开心的生日礼物。开学时增加零用钱则是考虑到这时候会有许多必要支出。

  事实上,零用钱教育绝对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对零用钱的金额、支付周期、支付方式都没有适合大多数孩子的统一原则。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最影响孩子零用钱教育的也是父母,零用钱教育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孩子的父母。

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协议书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和孩子签一份零用钱协议书

  最近,有很多书专门讨论"协商"。也就是说,有很多人关注"协商"。有人说,人生

  的开始也是"协商",结束也是"协商",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而已。实际上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协商中,购物的时候和店员讨价还价,工作中和老板谈薪水,我们都在进行协商。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成为优秀的协商专家。协商过程就是从对方那里获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这样一个过程,人与人在协商中付出的时间、得到的讯息和谈判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也导致不同的协商结果。大人会深刻地体会到协商能力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但是父母往往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协商能力。小时候有协商经验的孩子,将来会比别的孩子早一步获得成功的机会。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协商高手呢?不妨从"零用钱"这件事出发。尤其是"零用钱协议书",这将是培养孩子协商能力的好方法。"零用钱协议书"是以书面形式,把和孩子约定的零用钱管理原则写出来。实际操作时一定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父母忘了支付零用钱的日子、孩子还没到约定的日子就把钱花光,还有一起出门时,究竟要用零用钱还是用父母的钱买东西,亲子间很容易在这些问题上产生分歧。这时候需要协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孩子协商能力的最好机会。双方要先针对何时给、给多少、用什么方法给等原则性问题进行协商,然后通过"零用钱协议书"的形式写出来。零用钱范围不仅包括定期支付的钱,还包括过年过节时收到的压岁钱等不确定的钱。

  为了零用钱就让孩子和父母像债权人、债务人那样进行谈判,看起来太没有人情味儿,但唯有通过这样的过程,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协商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协商方法。因为定下协议书后,孩子就不能再任意向父母要钱,而且会被迫养成向父母有条理地说明零用钱的用途、打算如何使用金钱的习惯。父母则要避免两种状况,有些父母只要孩子一开口要钱就断然批评:"你为什么整天要钱?"这会剥夺孩子学习协商的机会;还有的父母只要孩子伸手要钱,二话不说立刻给钱,要多少给多少,孩子还有必要协商吗?

  零用钱是向孩子灌输经济概念的基础,孩子通过零用钱会深刻领悟到选择和责任的重要性。管理零用钱的意义不在于孩子领到多少钱,而是指父母将多大的责任放在孩子身上。因此,在制定零用钱协议书的时侯,父母不要单方面强调怎么做,应该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协商时认可对方,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即使孩子的意见还不成熟,也要多和孩子协商调整,一步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理财之路。

  零用钱协议书并不需要特别的格式,只是把与孩子共同协商的内容用书面形式写出来,然后双方盖章或签名就可以。你可以把它看成让孩子懂得协商的意义,提醒他遵守约定。同样地,父母也要遵守协议内容。父母常犯的错误就是随时改变既定规则。记住,孩子是通过父母来学习约定和信用的。在父母看来,这些可能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琐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是认识社会规则的重要机会,如果说夫妻是人生伴侣,那么父母就和孩子是未来的楷模和人生的教育者。

  美国著名的谈判专家哈伯·科恩在他的《协商的法则》中写道:"协商能力的好与坏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品质。"一个人如果不会协商,就不会有幸福的生活,人生也不会成功。协商能力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拥有协商能力的人会过着成功的人生。看看周边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是"协商高手"。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协商高手,那就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签订零用钱协议书吧。这不仅能提高孩子系统地管理钱的能力,还能培养协商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教育效果。

妈妈有家庭记账,孩子有零用钱记账本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妈妈有家庭记账,孩子有零用钱记账本

  前不久流行"赚钱10亿韩元",后来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了孩子,连他们也加入"攒1千万韩元"的热潮,有些孩子为了存钱,连必要的文具都舍不得买。这种风气愈演愈烈,最后到了让父母感到难堪的程度。最初是有一个女学生存了1千万韩元的故事成了热门话题,各个媒体纷纷介绍她的故事。想一想也是,一个12岁的孩子,靠一己之力攒到了连大人都很难赚到的1千万,理所当然会成为热门话题。据说那位"富翁学生"的成功秘诀,就是从7岁开始管理零用钱。在自己管理零用钱的过程中熟悉了让钱增值的方法,并从中感受到了攒钱的快乐。

  "富翁学生"成为富翁的第一步是从"零用钱管理"开始。想要好好管理零用钱,必须准备一本"零用钱记账本"。别以为只有大人才能是有家庭记账本,孩子也应该拥有自己的记账本--"零用钱记账本"。记账的目的是让孩子熟悉收入和支出的概念,以及为了有效管理钱财必须有个"计划"。钱一旦花了很容易忘记,通过每一天记录收入和支出,可以清楚看到自己的消费情况。

  在记账过程中,孩子慢慢知道如何克制眼前的消费欲望,也懂得选择之后的结果和责任。孩子会明白选择一样东西的同时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的人生哲理。虽然零用钱的金额非常小,同样也能让孩子体验到,自己必须承受自己所做的选择的后果。

  零用钱记账本的意义不仅在于理财教育。当父母翻看孩子记账本的时候,可以从中了解孩子喜欢的是什么,关心的是什么……可以经常和孩子沟通。如果孩子能够好好记录零用钱账目,这种良好的习惯更会延伸到其他领域,慢慢学会妥善安排时间和管理资料的方法。

  对大人来说,每天坚持记录家庭账目绝非易事,更何况一个自制力不足的孩子?所以,父母要经常查看孩子的记账本,和他们分享心得、激励他们。如果孩子把记账当做不愿意做的作业或是感到是一种负担,就很可能会做假账,想写日记那样敷衍了事。这样下去,原本应该"诚实记录经济行为"的零用钱记账本也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因此即使看到孩子做得不够好,父母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

  如果孩子不愿意记账,父母可以在给零用钱的时候把记账本放在他面前,用轻松的态度和孩子谈谈零用钱的管理状况。为了引导孩子对记账本感兴趣,可以试着送给孩子漂亮的笔记本,或是从他们感兴趣的网络里下载电子版零用钱记账本。如果发现其他孩子有良好的记账习惯,也可以鼓励孩子和他们分享、交流。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父母本身要做好榜样。我相信许多父母已经很久没有记录家庭账目了,多数父母会说:"我把每笔钱记得清清楚楚,用不着记什么账目。"但是,所有问题都是从忽视"记录"的重要性开始的。

  看到父母每天仔细整理账本,孩子自然会明白记录零用钱账目的重要性,自己也会跟着学习。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妈妈记家庭收支账,孩子记零用钱账,此举既能增进亲子感情,又能教导孩子正确理财。

  零用钱记账本是提高孩子理财能力的最佳方法,孩子在记录消费行为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生活中的经济状况。这个方法还有利于孩子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

教孩子制作零用钱记账本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教孩子制作零用钱记账本

  最近,有很多家庭因过度消费而负债累累,韩国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不管是家庭还是国家,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无法维持收支平衡而出现的。为了避免孩子也犯同样的错误,在开始接触理财教育时,就要灌输他们这种最基本的经济原则,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认真实践,所以需要零用钱记账本。

  记录零用钱账目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记录收入和支出,而且让孩子熟悉"财务规划"的概念。财务规划是要确切地掌握平时相对固定的收入和支出规律,提前做好计划,以便在急着花钱的时候有所准备。

  制作零用钱记账本的第一步,必须掌握好收入的规律。收入项目有:上月剩余钱、当月零用钱、做家务赚的钱、其他收入(长辈给的钱)。第二步是掌握支出规律。一般发展国家的家庭会用"SOS系统"管理支出。SOS系统把支出项目分为储蓄(saving)、礼物或捐赠(offering)、消费(spending)。此举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储蓄和分享的重要性。

  零用钱记账本的格式

  类别内容计划实际金额与计划差额原因

  收

  入上月余额

  零用钱

  酬劳

  借钱

  其他收入

  合计

  支

  出储蓄(S)

  礼物、捐赠

  (O)礼物

  捐赠

  消费(S)投资性支出

  (买书等)

  消费性支出

  (买零食等)

  还款

  其他支出

  合计

  剩下的钱(转到下个月)

  支出项目可分为日常生活的固定支出和有特殊用途的无规律的变动支出。为了掌握现金,并且合理安排支出,必须先了解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的概念。当支出比收入多的时候,就要削减支出。为了让孩子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要求孩子把支出按项目分类,计算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在支出项目中,要分清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是指用在零食、娱乐方面的"费用";投资性支出是指用在买书、上补习班等对未来具有投资效果的支出。美国建国之父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知识的投资带来的利润是最大的。"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以这样的优先顺序和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支出。对于过去不合理的支出项目,最好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重点标记,这可以提醒自己谨慎支出。例如,对于一时冲动购买的东西要用红笔或荧光笔表示。

  制作零用钱记账本的第三步就是修正和补充。父母翻看零用钱记账本的时候,要引导孩子重新反思零用钱是否按计划管理,并且分析未来的现金流量。如果有任何问题,都要记下来以便应用在日后的零用钱管理中。到了孩子已经可以熟练记录账目的时候,且消费行为也更加多样化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收入和支出项目。如果孩子已经是中学生或高中生了,就可以设计"借贷对照表",记录自己的现金和物品,如果有向父母和朋友借钱,更要清楚记录,这是帮助孩子熟悉会计基础原理的好办法。

  通过这样的反复操作过程,孩子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财务规划的概念。从小设计"财务规划"的孩子,将来至少在金钱问题上过着安定的生活。所以,零用钱记账本的教育正是"理财教育"的基础。

留给孩子一笔真正的遗产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第五章赚钱:钱不会长在树上

  留给孩子一笔真正的遗产

  有一段时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声明成了热门话题。因为他说要把除了给三名子女1千万美元以外的大部分遗产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当然对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来说"一千万美元"真是个天文数字,但是对拥有400亿美元的世界首富来说,拿出这样微薄的遗产留给孩子,这件事注定要引起关注了。他说:"让孩子拿着这么多的遗产开始他们的人生不是件好事。"还说,"孩子的人生和创造力应该和他们的出身无关。"

  听了将把大部分财产捐给社会的比尔·盖茨的故事,我不禁苦笑,因为报上同时刊登的另一则消息和他的行为相差太多。据报道,韩国高达94.3%的父母认为,孩子上大学后零用钱和学费都应该由父母承担。实际上,上大学的时候,在经济方面依靠父母的大学生美国有13.8%,日本有34.8%,而韩国有70%。

  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做还远远不够。超过30%的父母表示,等子女结婚后愿意继续提供经济援助。问题是子女也认为父母这样的想法理所当然。10名小学生当中有8名回答说想继承父母的遗产,只有极少数的孩子表示不依靠父母的遗产,独立自主地创造自己的人生。

  相当于36.8%孩子希望30岁后仍然能得到父母的经济援助,甚至有25%的小学生希望自己结婚生子后,由父母负责自己孩子的学费。任何父母都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为孩子做事。只要孩子一伸手,父母立刻为他们解决,这种情况下想让孩子们知道钱的价值和珍贵,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这种溺爱孩子、处处护着孩子的父母并不能称为好父母。总会有一天孩子要独自处理一切问题,难道这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等到这时候才开始自己的生活吗?父母有时也要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会宝贵的人生经验。

  以下是一位在美韩国人亲身经历的故事。刚到美国的某一天,他想吃简单的午餐到速食店,刚点完菜无意中往窗外一看,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孩正认真地把地上的垃圾拾到自己的篮子里,后面有他妈妈和哥哥两个人。出于好奇,这个人到外面去问个究竟,孩子回答的意外地干脆简单:"工作。"经过了解才知道,如果孩子把装满垃圾的篮子交给速食店经理,他就能得到一个汉堡。

  我相信那位母亲让孩子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省一个汉堡的钱,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劳动的真正意义。每当周末的时候,在美国经常能看到饭店门口有收回垃圾篮子的老板和捡垃圾的孩子们。这位在美韩国人说,当时感觉很惊讶,甚至很可怕。发达国家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做事、打工,大学学费都让自己去挣钱解决,你能指责这些父母无情而可怕吗?难道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如韩国父母吗?

  让孩子真正继承的不应该是"钱"。让孩子通过辛勤的劳动换来报酬的工作,长大后成为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这才是留给孩子终生受益的"最好的遗产"。

让孩子改变观念:从消费者到生产者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让孩子改变观念:从消费者到生产者

  荷兰有个"女王节",这个节日类似我们的儿童节,但是节日内容却大不相同。在荷兰,这一天对孩子们来说是当一天"劳动生产者"赚钱的日子。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跳蚤市场,在那里孩子他们是最棒的商人。

  这天,孩子可算是名副其实的老板。所有店家都会停业一天,空出街道让给这些"小商人"大展身手。孩子们为了这一天利用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准备引人注目的服饰和道具,给自己的商品标价,大声叫卖,和客人讨价还价。每个孩子都认真投入,为了挣1荷兰盾。因为这一天生意做得不好,他们会感到很羞耻。这一天他们深深体会到挣钱有多不容易。

  黄昏时分,当地政府为了鼓励而祝福辛苦一天的孩子们,会动员街头乐队演出,送上大人的祝福。虽然只是短短一天,通过这一天的体会,孩子不仅懂得金钱的宝贵和劳动的意义,还懂得经济的基本含义。在被誉为"世界上做生意最理想的国家"的荷兰,孩子通过女王节,在小小年纪就熟悉了明确的经济观念。

  与荷兰不同的是,儿童节在韩国社会里可算得上孩子的"狂欢消费日"。孩子们不停盘算要买什么?去哪儿玩?这些愉快的想象使孩子们盼望着儿童节的到来。父母也把这一天视为补偿孩子的节日。理财教育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的父母一直认为孩子消费是天经地义的事。近年来,年轻人不断出现陷入信用卡债务危机的案例,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现象理解为父母长期以来只教育孩子吃鱼,却不教给孩子如何钓鱼的后果?

  父母再不改变观念就无法改变现实。尤其是那些只用"消费者"的眼光看待世界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站在"劳动生产者"的立场好好思考和判断事情。只要父母稍微多用心,我们就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近开始流行让孩子一起参与的跳蚤市场和买卖会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买卖的过程中,孩子会感受到赚钱多么不容易,自然明白钱的宝贵。另外,还能学到说服别人之前,要先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以及与人协商沟通的方法。

  体会生产劳动者的过程,能让孩子从消费者转变成生产者,拥有健全的经济意识,以崭新的角度看待世界,如此一来,他们将能成为具有企业家眼光的"具备收支平衡意识的经济人"。

从做家务开始体验赚钱的艰辛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从做家务开始体验赚钱的艰辛

  韩国曾经热播电视剧《金子般宝贵的孩子》,该剧描述一个家庭里的温馨故事,吸引了许多观众。该剧的名字也是这电视剧成功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之情。

  为了自己"金子般宝贵"的孩子,父母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很多人把这一代的孩子形容为"富贵的一代"。与物质贫乏的过去相比,孩子的身高、体重都大大超越以前。他们懂的知识多,并且熟知人情世故。每当有什么需求,想向父母索要更多零用钱时立刻变得甜言蜜语,或是伶牙俐齿。

  然而孩子对金钱的理解如此而已,他们只懂得花钱,却从来不懂钱是从何而来,更是不想知道这些。他们认为,只要父母愿意就会把兜里的钱给自己。这一代孩子对钱有如此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是因为大人从来没有告诉他们钱从何而来,而且在没有教他们如何赚钱之前,就先让他们学会花钱。

  如果不是自己赚钱,就不能真正体会赚钱有多辛苦。因此"赚钱"是从忍耐"一滴汗的艰辛"开始的。让孩子看到自己父母辛苦赚钱的样子,是非常好的理财教育方法,对孩子描述自己的工作情形,或是带孩子参观父母的工作环境,都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在美国,每年4月父母会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让孩子亲眼目睹父母辛勤劳动的情景,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感激,懂得劳动的价值。

  另外也有一个好方法:每天给孩子一样东西,让他想一想这个东西从制作到放在自己手中的整个过程,并且用图画表现出来。记住这个过程,孩子就能深深体会到哪怕是小小的一支铅笔或一个本子,也需要经过多少人的辛苦劳动的付出。

  "家务"是让孩子懂得金钱与劳动重要性的最佳工作。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越是富裕的家庭,越会让孩子参与家务,以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理能力。根据调查,美国的每个孩子平均一周做5个小时的家务。

  相反的是,韩国父母却从不忍心让自己孩子做家务事。当孩子主动表示愿意做家事时,有些父母甚至劝阻:"不要花时间做这些,把书念好就行了。"对家务毫不关心的孩子,难道真的能够成功,对父母满怀感激之情?能对这个问题做出肯定答复的父母也不多吧?

  其实,孩子帮大人做家务事,并不像父母以为的那样浪费时间,反而是一种宝贵的学习经验。因为这些看起来很容易的家务事,其实包含许多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就以钉钉子为例,孩子要有自己的计划和准备。

  经常参加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计划和判断的能力。许多育儿专家也指出,让孩子做家务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毅力,这样比通过教材更有成效。另外通过做家务,孩子他们可以打从心里感受到对家庭的强烈归属感,并且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爱心。

  很多父母错以为爱孩子就要把他当小王子或小公主来养育。然而,父母太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未来人生非常必要的"自理能力"和"现实感觉"。

  父母认为用言语的方式就能让孩子了解这个世界,事实上,孩子必须通过亲自体验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直接经验和亲身感受。如果想让你的孩子真正像金子一样珍贵,从今天起让他做家务事吧,这是让孩子正确懂得认识金钱、理解赚钱辛苦的机会。

别让孩子-辈子"啃老"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别让孩子-辈子"啃老"

  几年前,韩国各个剧场上映了一部反映当今社会现象的电影,这部电影把长大成人的子女仍然依靠父母的社会现象和甜美爱情故事融合在一起,赢得了相当高的人气。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一名"完美男人",但一离开父母就什么都做不了,完全没有独立生活年轻人的能力。现实的美国社会里,像电影主人公那样百般依赖父母的"成人小孩"正在不断增加,为了这些"孩子",父母不仅无条件共给他们食宿,甚至还赞助他们去旅行、度假。美国社会把这类父母称做"直升飞机"父母,形容他们是无时无刻不为孩子着想,替孩子打理一切的人。

  看看韩国,其实也存在很多的"直升飞机"父母。有句话很流行,就是"年老生活的最大敌人是子女",影响人们退休生活品质的最大障碍,竟然就是子女生活费。根据2006年10月韩国《中央日报》的调查,没有做好养老准备的人当中,有43%的人提供"子女生活费",很多父母用自己的养老金无条件地照顾已成年的子女。

  一般来说,父母在孩子大学读书时才能好好松一口气。但有的父母做到这个程度还不够,在孩子结婚时还要帮忙张罗买房子,甚至给他们零用钱。这么一来,不仅会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父母这种"永远的投资者"行为,扭曲了孩子心中的经济观念,无形中也酿成孩子成人之后也继续向父母伸手要钱的行为。韩国的妇女部曾有一项《当今青少年意向调查》,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93%的大学学费、87%的结婚费用、71%的房屋贷款或房租,全都是由父母来承担。

  在这种"直升飞机"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变得如何?韩国曾发生这样的案例,一则以"孝道的技巧"为题的报道表示:"父母把不断升值的房子给子女住,同时和他们签订《孝道契约书》,约定将来子女若不孝敬父母,父母就有权取消子女的房屋继承权。"报道中还描述有个老婆婆每当儿媳回家看他,就给他儿媳50万韩币,结果儿媳回家的次数明显增多了。该报道做出这样的结论:最近房贷上涨,子女一方面通过孝敬父母来得到房子和生活费,另一方面父母通过房屋既规避了房地产税,又能得到子女的孝敬。这种评论引起社会大众的议论。

  长大成人意味着独立的自我已形成。独立的基础就在于"经济上的独立",经济不独立就不会有真正的独立,经济上若不独立,说不上是真正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才是真正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但是这种能力不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冒出来。所以,父母要多留意帮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有个朋友从不允许孩子说"我们家",偶尔孩子说出一句"我们家",他们就干脆地说一句:"买这个房子你一毛钱也没有花,怎么能说你的家?这个家当然是爸爸和妈妈的家。"这句话说来也许刻薄无情,但是父母尽量要避免孩子将来成为依赖父母的懦弱者。为了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做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无条件的"援助者"。听说百兽之王狮子生下幼仔以后,为了锻炼幼仔生存能力,全把它们从高处故意推下去。

  "直升飞机"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袋鼠族"是必然的结果。只要一伸手父母就会替他们解决一切,这类"幸运"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也不想独立,而总想依靠父母。身为父母我们要切记:总有一天孩子会生活在没有父母的世界里,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切问题,过他的人生。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默默关心他,父母不要把自己当做万能的"聚宝盆",在这类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看上去的确很"幸运",可以得到父母源源不绝的资助,但是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每个人最终都要靠自己在社会上打拼。爱孩子的父母要懂得这一点,自己是不是把孩子培养成"袋鼠族",或者自己正成为"直升飞机"父母?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2006年,韩国票选"十大新闻"的第4名是"大海的故事"。这个像是海产店店名的电子游戏,毁了许多人的人生,使他们倾家荡产。

  赌博让人不能自拔的原因就在于抱着"翻身"和"奇迹出现"的侥幸心理。靠游荡"大海的故事"赚钱的概率是多少?我们想一想,如果赢了"大海的故事"就能得到商品券,把商品券兑换成现金必须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于是游戏的概率只剩下95%,这意味着当你下10万韩元的赌注,最多只能赢95000元回来,所以越沉迷游戏只会输得越多,不可能从这个游戏中真正赚到钱。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玩游戏的人都能赢,经营游戏的人就要关门了;换句话说,经营游戏的人既定了赚钱的目的,玩游戏的人就肯定得赔钱。

  另一件轰动一时的诈骗传销案则是,某公司承诺不需要付钱或提供担保,可无条件提供商品,让你成为会员,当你将货款汇到对方的账户,就可以得到比付出款项还多的钱。这正是天方夜谭!只要稍动脑筋就会发现疑点,既然是盈利公司,又不是慈善事业,怎么会有这种好事?天底下真有这么好的利润,为什么他不去找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赚,还要花钱做宣传?遗憾的是,这种粗劣的骗人招术居然造成数十万人上当受骗。

  大家都知道收益和风险呈反比的简单道理,越是高利润的投资就越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其中必定隐藏了某种不利因素。然而人性本贪婪,当大家想轻而易举获得财富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种简单道理都忘了。

  这种"赌博梦"不仅是大人的专利,已经开始侵蚀我们的下一代,只要看看学校附近的商店就会发现许多孩子正深陷在游戏里,孩子以为自己正在赢得现金和奖品,却不晓得自己究竟消耗了多少时间和金钱。"也许"的侥幸心理与玩"大海的故事"的大人们一模一样,完全是复制品。

  让孩子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是理财教育的出发点。我们的孩子正生活在"免费的世界"中:只要逛逛商场就能免费试吃各种食物,随时都可以看到免费的赠品、试用品、折扣券、奖品等,但是,免费的东西必定包含其他费用。孩子应该学会这些基本的经营学原理。

  父母要告诉孩子"免费"的真面目:商品价格包含了哪些赠品的费用?为了得到免费或是折扣商品,耗这么多时间和力气去排队等待,也是一些"无形的费用",即使这一次我免费得到,下一次也要用另一种方式付出。

鼓励孩子"半工半读"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鼓励孩子"半工半读"

  最近上班的路上有一件麻烦事。在地铁入口处,发传单的人排成两队,通过他们中间进入地铁站也是一件苦差事,半强制性地塞给你怀抱里的传单,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好。

  不过今天早上是例外,报纸上的一段小标题震撼了我:《几乎有一半的孩子曾经半工半读》。的确如此,最近经常会在便利超市、加油站、速食店看到半工半读的孩子。

  年轻时候没有想过或没有机会半工半读的父母看来,半工半读依然是"不幸"或"不守本分"的代名词。

  其实半工半读不再像父母记忆中那些不幸的例子。不久前,有个年轻人写了一本《半工半读,我赚了12亿》,书中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就业很困难的情况下,借着送报纸、洗车、当饭店服务员等种种半工半读的方式,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

  我并不是想借这个故事鼓吹最近流行的"理财成功论",而是想谈谈理财的过程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正如年轻人所言,经济成功只是半工半读的附带收获,通过半工半读所认识的人以及累积的经验,才是这个年轻人获得的最大财富。

  半工半读提供了学校里根本无法学到的东西,可以让孩子体验金钱和工作的价值,进而培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迎接未来挑战的基础。这也是理解市场经济的最好教材。很多人知道真正懂得市场经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社会",它的核心就是:取得任何东西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可惜的是,我们社会对这种文化并不够了解,因此劳资纠纷才会时常发生。孩子在半工半读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契约"的意义,他们要先和雇主约定做什么、领多少报酬,接着就必须把工作做好,才能拿到报酬。经过这段过程,孩子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有责任感。

  当孩子提出打工的要求,父母别急着拒绝,不妨陪伴孩子寻找适合孩子的工作,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安心打工的场所。打工可以当做未来生活的体验,让孩子认识生活,检验自己的能力,绝对不要单纯视为赚钱的机会。根据孩子的希望、性格和兴趣来找适合的工作,设定打工的最长时间。父母可以亲自到现场了解一下,和主管打声招呼,视察孩子的工作环境和同事,理解孩子的酬劳是否合理等等。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打工赚来的钱。知道孩子如何花钱,事先教导孩子做好计划,按照计划去消费。虽然很辛苦,但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价值,这将会成为用金钱买不到的珍贵回忆。打工会使孩子开阔视野,也会给孩子提供为人处事经验的"小职场",又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马上帮孩子实行生涯规划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马上帮孩子实行生涯规划

  有一次高中同学聚在一起吃饭,大家都谈着公司的事情,也谈着最近的流行话题,谈得正热闹时,一个前辈的一句话,使气氛一下子严肃起来。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幸福,因此想出办法让孩子上名牌大学,尤其是掌管家庭经济的妈妈,心甘情愿省吃俭用,但是一碰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立刻成为"无条件的投资者"。

  这些妈妈可能会为准备晚餐买不买一条鱼而苦恼,但是面对孩子的学费却毫不犹豫。即使借钱也要让孩子上补习班,因为大家都认定了"好学校=好未来"。然而,这只是父母的一相情愿,事实上,很多年轻人一毕业学校,迈出社会的门槛的同时,就面临着失业的严峻现实。

  面对这种情况,对孩子实行人生规划是刻不容缓的事。简单来说,人生规划就是寻找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方面。年仅20岁就成为年销售额高达600万亿韩元的大型游戏企业尼克森的前任CEO徐元日先生,被问到成功秘诀的时候答道:"与其走别人走过的道路,不如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路走。"因为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所以才能满怀激情,并且成为那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有兴趣,自然就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在感受快乐的同时,成功也随之而来。

  美国的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德说:"虽然过去数十年做了许多研究,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直接问当事人:想要做什么?"可惜的是,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自己的状况,只能盲目追赶,结果往往造成"两空",到了找工作的时候才急急忙忙了解相关讯息,勉强去找自己做得来的工作。

  孩子未来职业分析表

  区分孩子的想法父母的想法相关职业

  最喜欢的事情1.1.

  2.2.

  3.3.

  4.4.

  最擅长的事情1.1.

  2.2.

  3.3.

  4.4.

  最想做的事情1.1.

  2.2.

  3.3.

  4.4.

  未来的职业第一

  第二

  第三

  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能力1.

  2.

  3.

  需要准备的事情1.

  2.

  3.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什么。

  当孩子做好自我评价,再综合父母的意见,就可以得到预定结果,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选择几种职业,规划自己的将来。

  孩子心中有了具体的未来目标,他会开始对学习负责任,从此学习不再是为了向父母交差,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努力。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英语,为什么要重视语文课……根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研究结果,越早定下来目标的孩子学习成绩越优秀,并且孩子更有自信心。

  想要让孩子未来拥有幸福的生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幸福是什么?"做了这样的回答:"做自己喜欢的事。"真正为子女幸福着想的父母,不但重视高考,更需要具有超越世俗成见的慧眼。

倾听孩子的异想天开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倾听孩子的异想天开

  曾经有企业针对"哪种行为会阻碍创造力?"进行调查,结果提示:"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说这么多干什么?"这句话荣登榜首,职场人都会对此点头同意。其实,父母也经常对子女说这句话,常犯了同样的错误。父母的口头语就是"你整天在想什么?"、"不要说那些没用的话!"、"浪费那种时间,还不如赶快念书。"

  但是在父母眼里异想天开的孩子的想法,说不定日后就会成为震撼世界的创意的开始呢。发明王爱迪生小时候做的第一个试验就是学老母鸡孵小鸡,这种事在别人看来很荒唐,但是爱迪生不管做什么事情,他的妈妈总是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有了这样的妈妈,因此他日后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当孩子小时候的旺盛好奇心被父母当做"没用的事"而制止,日后孩子就会渐渐失去自信、对世界丧失好奇心。所以父母应该多倾听孩子有哪些异想天开的想法,用开放的思维和他们对话。教育不能是灌输式的,必须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想法。不要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观念,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思考问题。想法的不同恰恰是教育的出发点,即使孩子的想法是错的也不要紧,反复着错误的过程,才学会宝贵的经验,逐渐成熟成长,这才是孩子享有的特权。

  别再把孩子圈在固定观念里,要放下保守想法,接纳"随心所欲的孩子",多给予肯定和表扬。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皮格马翁效应"的现象》,如果关心一个人,并且寄予期望,对方会倍增勇气和自信心,奋发向上。实际上我们太吝啬称赞孩子,多数父母关心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孩子做错事或者有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这种少表扬、多指责的做法会使孩子的创造力受到影响,甚至被埋葬。

  与此相反,表扬和鼓励会增加自信。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孩子有了自信,从这一刻起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专家一致认为,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就是父母。亲子的日常对话,亲切注视孩子的目光,都是开启孩子潜能的开始。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所有时光,都会成为孩子享用一生的珍贵财富。

  父母的表扬有时不一定会立刻看到效果,但是必定会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内心,在往后的某一天浮现出来,成为孩子的重要支柱。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答案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做"时间旅行"--一起回想起有特别意义的过去。趁着吃饭或吃点心的时候放松心情,亲子一起回忆往事,聊聊孩子的优秀表现,鼓励他日后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上次寒假,你参加的那个冬令营的老师,对你的领导能力赞不绝口,你还记得吗?"这种谈话会大大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应该认真记录孩子一天之中做得最好的、能够获得赞美的事,帮他制作一份珍贵的"成功日记"。这样一来,就能时时刻刻依照场合和气氛,找出适合的故事说给孩子听。这个方式就像孩子小时候玩的过家家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就像是漫画、电影中那些面临宇宙毁灭时力挽狂澜的英雄,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

帮孩子树立"职业意识"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帮孩子树立"职业意识"

  你的孩子一定常常问你:"我长大做什么好呢?"除非有所准备,身为父母大概很难立刻回答。因为大多数父母除了能想起带"师"字的职业,比如:教师、律师、会计师、工程师,再也想不起其他的职业。就算说出几个答案,孩子也不会善罢甘休,会接着问:"为什么?"父母往往只回答:"钱赚得多啊!"然后哑口无言。父母对子女有许许多多的期望,但是很难具体描绘适合孩子的职业,教孩子选择合适的职业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据韩国劳动部每5年进行的调查显示,2009年的今天,韩国的职业种类已达12490种。与20世纪60年代的1000多种相比,增加了10倍以上。如此,职业的世界变化很快,但我们的父母对此没有具体的、详细的信息。根据调查,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未来信息的不过10%,其他都是自己通过各种媒体来得到片面的信息。

  所以父母要多提供孩子探索和体验信息的机会,让孩子戴上"展望未来"的眼镜,一起关注市场信息,并且协助孩子定下具体目标和计划。

  只要父母稍微关注和努力,会得到很多职业信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能得到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前景等信息。带孩子参加创业博览会或就业博览会也是生动地体验职业的好机会。要注意的是,参加这种大型展览时,父母应该事先做好准备,甚至可以先去会场看一下,决定看什么、问什么,让孩子得到什么。否则盲目参加的结果可能仅仅是走马观花,拿到一些资料和赠品回家,却没有其他收获。

  这里还有一种好方法,就是带孩子直接接触那些孩子想做的领域的工作者,和对方面对面聊聊。当然,必须经过对方的许可。美国有个节目叫做"实践中的孩子",提供学生接触各种职业的机会,他们可以像影子般跟在从事某职业的人身后,观察他们的工作状况。通过这样的近距离学习,孩子能够真正了解参与过的职业的工作内容,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成就感,自己需要加强的地方以及进入这一行的方法。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荐。

  开始规划一生,父母不要操之过急,应该和孩子一起思考,并采取一致的态度,不要过度强调父母的想法,因为父母所认为的成功捷径,有时候反而是孩子通往成功的绊脚石。

  韩国的音乐大师金德秀有个和他相貌非常相像的儿子,而且两人都是音乐人。但是他们追求的音乐领域截然不同,爸爸热爱韩国传统音乐),儿子着迷"嘻哈"街头文化,前不久,还以RAP歌手身份崭露头角。爸爸研究的是传统音乐,儿子却发扬街头文化,人们猜测他们父子之间一定存在较大的距离。

  但这仅仅是人们的猜测而已。自从儿子搞嘻哈音乐,成为一名RAP歌手,父子俩还从没发生过任何冲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父亲一直相信儿子的所做作为,从不加以干涉,始终在旁边默默关注。"儿子第一次跟我说要做嘻哈音乐时,我虽然有点意外,但并没有反对。他说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我觉得这很好,所以就相信而且支持他。"

  "中学开始我就着迷嘻哈音乐,为此穿着宽松的T恤、大尺寸的裤子,做着夸张的发型。但爸爸并没有教训我,还鼓励我说,如果真的喜欢嘻哈音乐就努力去做吧。他只是希望我能成为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这是儿子的一番话。

  这样和父亲沟通,得到了父亲的真爱和信任,使他坚定了信心。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有时更需要退一步来关注孩子的决定是否正确。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让他们自己探索前途的氛围,并不断激励他,就算做得很到位。

让孩子拥有梦想

决定孩子一生的理财教育(父母是孩子理财教育的唯一老师)

收藏本书 字号 -+

 

  让孩子拥有梦想

  前不久过年的时候,因为时间不够长、公司又有事情要处理,"回老家过年"便成了别人的故事了。虽然非常遗憾,但也有了往年没有过的多余时间,可以睡懒觉、看碟片。

  我非常想看宫崎骏导演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自从看了他的《千与千寻》之后,更被他那纯粹的童心世界深深吸引。

  电影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美丽的少女苏菲在又一次遇见魔法师哈尔,瞬间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太。这是因为单恋哈尔的魔女嫉妒苏菲的美貌,所以对她施了诅咒。为了解除这个诅咒,主人公经历了一系列感人的爱情和冒险故事。这部电影就像那些讲述主人公找到真正自我的"成长故事"。电影中原本懦弱、毫无责任感的主人公哈尔,最终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电影快结束时,我突然醒悟到,这部电影其实是给父母们一个忠告,希望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和梦想。

  几年前,出现过"让孩子变聪明的药",这种药本来用于治疗注意力分散的患者,后来竟被当做"大脑开发的特效药",让父母疯狂购买。但是根据专家的分析,如果注意力没问题的孩子吃了这种药,不但不会"变聪明",反而有害健康。世上绝对没有什么能让孩子学习欲望大增的"灵丹"。也许你的孩子不算绝顶聪明,但是学习最终只能靠自己,与其四处求补助,不如好好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忱。

  让孩子拥有梦想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就像小王子的作者所说,想让孩子造船,就要让他做大海的"梦"。父母要鼓励孩子树立榜样,这个榜样会成为他心中一张"希望的脸",所有梦想都是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或是内心崇拜某个领域的名人而开始的。当孩子寻找他想成为的榜样,经过模仿和努力的过程中,受到磨炼,就能接近美丽的梦想。

  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CEO"的通用电气公司(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9岁时就在父亲的劝导下去高尔夫球场当球童。他父亲并不是指望"高额的酬劳"或"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是因为想为孩子培养一张"希望的脸"--因为高尔夫球场是各界成功人士经常光临的地方。

  正如父亲的希望,他从那些人身上得到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历促使他在年仅45岁时,就担任了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跨国企业GE的最高经营者。"我当时在高尔夫球场遇见了许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言行,我了解人生可以多么辉煌。"这是《杰克·韦尔奇自传》中的一行标题。

  这张"希望的脸"并不一定要是世界名人。不要把"成功"看得太狭隘,其实自我们周围就有许多优秀的人可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陪伴孩子,在他们有兴趣的领域里寻找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士,让孩子去效仿。

  如果有进一步接触这些优秀人士的机会,父母可以先跟对方畅谈,聊聊自己的想法,再让和孩子直接去访问会谈。在面谈之后,父母要知道孩子把会谈中感受到的想法意义整理出来,这可以帮助孩子将理想更具体化。

  "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以后要做……"这类梦想并不是自动实现的,需要好好拟定计划,一步步实践,并且经常深思整个过程--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径。

  这张"希望的脸"会引导孩子走向更广阔、富有理想的世界,成为改变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他会使孩子丰富对未来的希望。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请赶快设计一张能永远珍藏心中的"希望的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