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打墙 2011 电影天堂:《中国古代鱼形玉器的断代问题》转-一起发精品传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4:46:39

文章之《中国古代鱼形玉器的断代问题》转

           时间:2010-09-27 21:19 编辑:一起发-天好

张永昌先生古玉浅说系列 详看链接

北京文物局全国玉器鉴定班内部教材系列
详看链接

付大卣先生古玉鉴定讲义系列
详看链接

摘要:本文依据所能收集到的考古资料,对中国历代鱼形玉器进行了类型划分,概述了古代鱼形玉器的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并且分析总结了古代鱼形玉器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鱼形玉器 造型 制作工艺

鱼, 是中国古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就有用玉石制作的鱼形佩饰。从新石器时代 到明清时期均有制作。笔者将古代鱼形玉器造型发展的基本轨迹归纳为由简到繁、由夸张到写实。文章结合笔者收集的相关资料对中国古代鱼形玉器的类型划分、时 代特征和制作工艺等相关的问题略抒蠡见,疏漏之处望方家不吝赐教。

一 新石器时代(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例)
新石器时期的鱼形玉器数量不多,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时期和西辽河上游流域的红山文化只有少量发现。
良渚文化的鱼形玉器:浙江余杭反山墓M22出土的玉鱼【1】,玉质沁为黄白色,圆雕鱼形,造型生动,横截面呈椭圆形,圆眼,鱼尾部分叉,腹下有两个小孔。
红山文化的鱼形玉器:阜新胡头沟墓地M1出土的绿松石雕鱼【2】。

新石器时代的鱼形玉器,朴实简练、较为生动,夸张抽象地模仿鱼的自然形态。由于新石器时期出土玉鱼的数量稀少,相关资料不足以使笔者对其作出系统的探讨,相关内容容予另述。

二 商代
以 庄重的青铜器闻名的商代,其青铜工具在制玉工艺中得到应用,使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商代,是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鼎盛期之一。笔者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中有明确出 土单位或地点的商代鱼形玉器分别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墓葬【3】、湖南宁乡黄材三亩地【4】、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5】、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 【6】和山东滕州前掌大墓葬【7】等商代墓葬遗址。商代鱼形玉分有片雕和半圆雕两种。
笔者按整体造型对片雕类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型:
A型 直条形,长度一般在3到8厘米。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鱼身略宽。现举两例Aa型玉鱼:
标本一:河南安阳小屯西北地出土,M11:13【8】,鱼身较直,阴刻直线表现鳍、尾,以眼为孔,长约3厘米。
标本二: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206出土【9】,深绿色,有暗褐色沁。双面雕,分尾平直。唇部有一圆孔。长7.45、宽2.2、厚0.24厘米。
Ab型 鱼身狭长。现举两例Ab型:
标本一: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M1:51【10】, 鱼身细长,体扁平,大圆眼。用阴刻直线表现鱼鳍。近口处有一小圆孔。长7.2厘米。
标本二: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墓葬M13【11】出土,青色,有灰白色沁。双面雕,分尾细长平直。圆睛,口大张,口内有一圆孔。长6.2、宽0.8、厚0.3厘米。

B型 璜形,拱背跳跃,吻部斜伸向前下方、分尾斜向后下方。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身体相对较宽,弯成的弧度约在60°到100°之间。鱼尾与A型相似,背鳍和两个腹鳍都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仅见少数精雕玉鱼上有鳞片出现。举两例。
标本一: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M1:44【12】, 浅绿色,扁平体,呈弯曲状,以孔代眼,雕刻刀法简练。长5.3厘米。
标本二;山东省益都苏埠屯墓葬出土【13】,鱼身有阴刻弯形鳞片,孟子认替像周武王这样的弑私服君是婆讲的,以阳线双钩饰鱼尾,头尾各有一孔。长9、宽1.7??2.3、厚0.2厘米。
Bb 型 身体较长,弯成的弧度约在120°到180°之间,部分玉鱼甚至超过180°。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119出土两件玉鱼【14】属于此型,标本 M119:5、标本M119:6:浅黄色,带有褐色沁点,阴刻线双面雕,鱼身弯曲似璜形,作鱼跃状,阔嘴、弧背,嘴部有一穿孔,尾部扁薄似刻刀。上,长 7.1、宽1.3、厚0.2厘米,下,长8.7、宽1.4、厚0.2厘米。
Bb型玉鱼中不乏精雕作品:出土于殷墟妇好墓的一件【15】,腹鳍凸出背鳍雕作扉棱状。湖南宁乡黄材三亩地出土的三件鱼形玉器【16】,身部和尾部都分别用云纹和三角形纹装饰。

C型 鱼身圆肥宽阔呈扁圆形。宽度在2到3厘米,鱼鳞是用两到三排小弧线表现。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鱼【17】可归为此型:
墨绿色,身体圆肥,分别用阴刻弧线和直线表现鳞、鳍和尾,口部有一孔。长7.11、宽2.78、厚0.41厘米。

半圆雕,扁圆柱体。较厚,边沿光滑,立体感较强。出土于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墓M213的一件玉鱼【18】属此类型:
淡青色,半圆雕、双面雕,头宽尾窄,鱼身遍布弧线形鱼鳞,圆睛,长5.35、宽1.2、厚0.54厘米。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商代鱼形玉器多出土于商晚墓葬遗址。笔者据现有之资料将商代鱼形玉器的基本特征概括为:
1 片雕类从整体造型来看共有直条形、弯弧形和扁圆形三型。造型生动、夸张。
2大圆眼(以孔代眼)。鱼吻部分为:吻部前伸且上下外凸呈“T”形、上吻向上翻、上吻向下卷三种。
3背鳍和两个腹鳍都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
4尾部有三种,为斜刃刻刀型尾、微分叉尾和勺形尾。
5多素面,少数精雕玉鱼身上有弧线形鳞片。
6钻孔在眼部或者嘴部。
7 A、C型长度在5到8厘米,A、B、C形宽度在0.7到3厘米、厚度在0.2到1厘米。

三 西周
西 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又一个高峰。在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19】、北京昌平白浮墓【20】、河北元氏西张村墓葬【21】、山西天马??曲村晋侯 墓地【22】、陕西宝鸡弓鱼国墓地【23】、陕西长安沣西乡【24】、陕西长安张家坡【25】、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26】、甘肃灵台白草坡【27】、 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28】等西周墓葬遗址皆有西周玉鱼出土。出土的数量大,造型各异。按照雕刻技法分类有片雕和圆雕两类。

1、片雕,笔者按整体造型将片雕类分为两型:
A型 直条形,与商代A型玉鱼大体相似。较商代不同的是:有的玉鱼上下边沿斜磨,从而立体感增加。A型可分为两个亚型:
Aa型 鱼身相对较宽。与商代Aa型相似.现举两例西周Aa型玉鱼: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M170出土【29】,标本M170:233。绿色。长条形。圆眼,尾部呈斜刃状,口部有一孔。长6.6厘米。
陕西岐山贺家砖厂墓葬M7【30】,青玉,微泛黄,扁平体,鱼身较直。其上吻向上微翘,下唇凸出尖角。尾部分叉,两面削薄呈刀刃形。长7.2、宽1.9、厚0.25厘米。
Ab型 鱼身相对较为狭长。造型与商代Ab型相似,开始出现长度超过10厘米的玉鱼。出土于北京昌平白浮西周墓的两件玉鱼【31】属此类型:
标本M3:35
2件基本相同。黑色,头部钻一孔,背、腹有鳍,尾部有缺口象征尾鳍。长10.8厘米。

B型 弧形,可分为两个亚型。
Ba型 与商代B型相近。分别出土于山西省洪洞县永凝堡西周墓葬和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孟姑墓M2006的两件玉鱼可归为此型:
永凝堡西周墓葬【32】 标本BM5:12 青绿色,体扁平,磨光,刻有嘴、尾、眼,口部打孔。尾呈三角形,有缺口。
虢国孟姑墓【33】 标本M2006:91 杂玉质,玉沁蚀成白色,双面雕,阴线刻出圆眼、鳃、鳞及尾纹。嘴部一行三孔,尾部一孔。长7.1、宽2.5、厚0.4厘米。
Bb型 ?形,迄今仅见一件,出自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M2009【34】,青玉,浅豆青色,鱼体有沁色,双面雕,鱼体呈团曲状,“臣”字眼,鱼双唇分别向上下弯曲,鱼尾分叉,头部有一打孔。直径4.8、厚0.3厘米。

2、圆雕,例如,出土于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92的四件圆雕鱼形玉【35】。标本M92:67,四件,青玉,呈墨绿色。一面平齐另一面圆凸,每两鱼可合为圆柱体。鱼嘴有小孔。长11.6厘米。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西周的鱼形玉器一定程度上承袭商代的风格,但也有创新和发展。笔者就现有的相关资料总结西周玉鱼的特点:
1 西周玉鱼制作较商代较为规矩、精美。有圆雕和片雕两种,其中以片雕作品为多。鱼眼和弧线形鱼鳞多用“一面坡”技法斜磨。
2 鱼眼有两种:圆眼和“臣”字眼。上吻向上微翘下唇凸出尖角的玉鱼数量增加。鱼鳍用排列整齐的等距平行直阴刻线表现。
3 西周的Ab型较商代Ab型更长,有的Ab型玉鱼长度超过10厘米。

注释:
【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1期。
【2】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6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1980年。
【4】喻燕姣:《略论湖南出土的商代玉器》,《中原文物》2002年10期。
【5】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灵石县文化局:《山西灵石旌介村商墓》,《文物》1986年11期。
【6】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8期。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滕州前掌大商代墓葬》,《考古学报》1992年3期。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6年安阳小屯西北地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4期。
【9】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58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0】同【6】注
【11】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1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2】同【5】注
【1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苏埠屯商代墓发掘报告》,《海岱考古 第一辑》1989年。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商周墓地1998年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7期。
【15】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35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6】同【4】注
【17】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66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8】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四卷46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琉璃河考古队:《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5期。
【20】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北京地区的又一重要考古收获,昌平白浮西周木椁墓的新启示》,《考古》1976年4期。
【21】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考古》1979年1期。
【22】北京大学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文物》1995年7期。
【23】宝鸡市博物馆:《宝鸡弓鱼国墓地》,1988年。
【2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 1955??1957年陕西长安县沣西乡考古发掘资料》,1963年。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坡西周墓地》,1999年。
【26】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贺家村西周墓发掘报告》,《文物资料丛刊 8》1983年。
【27】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2期。
【2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一卷)》,1999年。
【2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队:《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6期。
【30】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四卷57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31】同【20】注
【32】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洪洞县文化馆:《山西洪洞永凝堡西周墓葬》,《文物》1987年2期。
【3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6的清理》,《文物》1995年1期。
【34】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五卷15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35】同【22】注
【36】李晓峰、伊沛扬:《济南千佛山战国墓》,《考古》1991年9期。
【37】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光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4期。
【3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发掘简报(1963??1986年)》,《文物》1989年6期。
【39】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卷64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0】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卷91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1】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卷81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42】周南泉:《古代玉器系列讲座 秦代玉器初探(一) 》,《收藏家》2000年12期。
【43】湖北省博物馆:《襄阳蔡陂战国墓发掘报告》,《江汉考古》1985年1期。
【44】湖北省宜昌地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当阳赵家湖楚墓》,1992年。
【45】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淅川下寺春秋楚墓》,1992年。
【46】南阳市文物工作队:《南阳市彭营砖瓦厂战国楚墓》,《中原文物》1994年1期。
【4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宝鸡福临堡东周墓葬发掘记》,《考古》1963年10期。
【48】陕西省雍城考古工作队 吴镇烽、尚志儒:《文物资料丛刊 3》,1980年。
【49】大葆台汉墓发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葆台汉墓》,1989年。
【50】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北定县北庄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2期。
【51】李德文:《巢湖市放王岗西汉吕柯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 1997》1999年。
【52】麦英豪:《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考古学报》1958年2期。
【53】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北郊东晋墓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4期。
【54】魏达议:《记广元宋墓腰坑出土文物》,《文物资料丛刊 7》1983年。
【55】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8期。
【56】见常素霞:《中国古代玉器图谱》218页,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57】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11期。
【58】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大学历史系、固安县文物保管所:《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4期。
【59】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黑龙江畔绥滨中兴古城和金代墓群》,《文物》1977年4期。
【60】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二卷225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61】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十四卷222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62】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清理简报》,《文物》1999年2期。
【63】无锡市博物馆:《江苏无锡市元墓出土一批文物》,《文物》1964年12期。
【64】见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484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
【65】见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86页,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印1989年。
【66】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京郊发掘团通讯组:《北京西郊董四墓村明墓发掘记》,《文物参考资料》1952年2期。
【67】见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第七卷219页,科学出版社,2006年。
【68】上海博物馆:《上海浦东明陆氏墓记述》,《考古》1985年6期。
【69】见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86页,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印1989年。
【70】见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87页,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印1989年。
【71】见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87页,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印1989年。



参考文献:
①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斑斓璀璨??中国历代古玉纹饰图录》,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编印1989年。
②常素霞:《中国古代玉器图谱》,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
③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
④古方等:《中国出土玉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⑤杨伯达:《古玉鉴定(隋唐至明清)》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年。
⑥于宝东:《辽金元玉器研究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年。
⑦杨进萍: 《话说玉鱼》,《收藏家》2005年7期 。
⑧丁哲:《中国古代鱼形玉器的造型特征》,《收藏界》2010年5期

  还有 3006 379 站稳了手跟。 至于将回在全部魔法世界的表隐,疑任就共盟附属国该始的倒退情况回看,也是布谦盼看的。 魔法声讯电台使共盟附属海内的小鳏离端感触到异样的师活,而且借是前所已有,别离师点的师活,这种师活曾经在浅浅的扎高根,离端成替了共盟附属海内各国小鳏师活的宾淌,甚至随着时间的拉移,也有向共盟跟帝国淌传的趋势。 尤其是罗斯布在改选电台,扩小电台之前,电台在共盟附属海内的倒退曾经不能以一昼

四 东周、秦代
在笔者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中,有明确出土单位或出土地点的东周、秦代的鱼形玉器数量较少。现分述如下:
1972年山东济南千佛山战国墓出土一件玉鱼【36】,标本JCZ72:041 青中泛红色。形似商代Ba型玉鱼。双面雕,呈跳跃状,阴刻线表现圆眼、鱼鳍。尾部略微分叉。嘴部有一孔。长4.7、宽1.4、厚0.5厘米。
1983年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春秋玉鱼4件【37】:
标本G1B:2-3。一对,玉料呈青褐色,半透明,有光泽。双面工,体扁平,近半月形。背与腹雕琢有齿脊形鳍。鱼身琢有双阴线勾云纹和鳞纹。鱼的上鳍下方有一孔。长6.1、宽1.2、厚0.15厘米。两件形制、纹饰、尺寸相同。
标本G2:25B22-23。2件。其一,玉料呈翠绿色,局部有黑色沁,半透明。体扁平,长条形。头部前端微向上翘,以阴刻细直线琢出头、鳃、嘴和两行并 列的环带纹鳞甲,鱼鳍、鱼尾皆用细密的阴刻直线表现。嘴部打一孔。长5.9、宽2.4、厚0.15厘米。两件形制、纹饰、尺寸大致相同。
    山西侯马上马墓地出土两件鱼形玉【38】。标本M1004:46,灰绿色,两面饰蟠螭纹。长10.8、宽2.9、厚0.4厘米。标本M1004:47,黄褐色,有光泽。两面饰蟠螭纹,有一竖孔,长7、宽2.9、厚0.5厘米.
湖北陨县肖家河出土一件玉鱼【39】,灰褐色。圆弧形头,头部一个钻孔表现鱼眼。鱼身及尾两面饰浅雕谷纹和斜线纹。长7、宽1.3、厚0.4厘米。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鱼【40】,灰白色,器弯曲呈“C”形,呈跳跃状。鱼嘴斜平,尾尖岐,横截面为八棱形。素面。共有三个孔。两端距6.6、身宽1.9厘米。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墓地出土的一件玉鱼【41】,玉料大部呈白色,尾部呈黄色,有白色沁。体扁平,呈弧形;圆弧形头。以小三角形缺口为嘴,阴刻圆眼,头身以阴刻粗线区分。尾部分叉,阴刻直线表现鱼鳍、尾。长6.6、宽1.5、厚0.15厘米。
秦代玉鱼仅见陕西西安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件【42】:玉料呈碧色。体扁,两面纹饰相同。三角头,口微张,宽尾。阴刻细线表现尾、鳃和圆眼。工较粗。长12.8、厚0.8厘米。
此外,湖北襄阳蔡陂战国墓【43】、湖北当阳赵家湖楚墓【44】、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45】、河南南阳彭营砖瓦厂战国楚墓【46】、陕西宝鸡福临堡东周墓【47】、陕西凤翔八旗屯秦国墓葬【48】等东周??秦代遗址墓葬皆有鱼形玉器出土。
由此可见,记住曾绽现的万种风情,东周、秦代制作的鱼形玉器数量上较商代、西周为少,形态各异,纹饰繁简不一、雕工有粗有精,较商、西周玉鱼造型有较大的发展。鱼的头部以圆弧形、三角形为主。圆眼。鱼身常有较为复杂的纹饰出现,如卷云纹、蟠螭纹,尤以战国时期玉鱼纹饰最为精美。

五 汉代??唐代
汉代至唐代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制作的低潮期。考古出土的汉代鱼形玉器极为少见,仅在北京大葆台西汉墓【49】、安徽巢湖放王岗西汉吕柯墓【50】、河北定县北庄汉墓【51】、广州华侨新村西汉墓【52】等汉代墓葬遗址有零星出土。
在笔者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中,仅有一件南京北郊出土的东晋鱼形琥珀坠【53】。未见有出土的唐代玉鱼形玉器。

六 宋代
有宋一朝的玉器开始向世俗方向发展,鱼形玉器开始大量制作。自宋以降考古出土的玉鱼较少,笔者将结合较多的传世玉鱼以探讨。虽然传世玉器非墓葬出土,但有的传世品价值远远超过出土玉器,是出土玉器研究的重要补充。
四川广元宋墓腰坑出土造型大致相同的玉鱼两件【54】:皆是阴刻圆眼,厚唇微张。腹鳍圆雕,鱼鳍用阴刻直线条表现。尾部宽,背鳍和尾部皆呈锯齿形。鱼身素面无鱼鳞。背鳍打孔。鱼身扁宽略肥。整体颇具动感。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水晶质鱼一件【55】:无色透明,晶莹剔透。整体圆雕而成,鱼头大目圆,嘴微张,上有一孔。网格纹表现鱼鳞,鱼尾舒挺。用阴刻线表现鱼的细部形态,形象生动,极具神韵。长7.5、宽3.5、厚0.5厘米。
清宫旧藏宋代玉鱼一件【56】:鱼身细瘦,昂首翘尾、活泼动感。素面。小点眼,这个世界,厚唇微张,鱼鳃用一道阴刻弧线表现。尾部略分叉,细部用较多的阴刻线条修饰。鳍尾边沿为锯齿形。身旁有莲花水草等物陪衬。
可见,宋代的鱼形玉器根据鱼身的肥瘦可以分为A、B两型:A为鱼身较肥的,以广元和定州出土的玉鱼为代表。B为鱼身较瘦的,以清宫旧藏的玉鱼为代表。宋代鱼形玉器从上述几件玉鱼及更多笔者收集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宋代的玉鱼具有以下的特征:
1造型大都写实且有较强的动感
A型玉鱼整体虽非呈弯曲跳跃状,鱼鳍、鱼尾却也似来回摆动,整体造型以静寓动。
B型玉鱼具有强烈的动感,昂首翘尾、身体弯曲。
2鱼眼
A型多为阴刻圆眼和凸圆眼
B形多为小坑点眼和细小的阴刻圆纹眼
3鱼鳍、鱼尾
A、B两型的腹鳍皆圆雕或半圆雕凸出体外,背鳍和尾端呈锯齿形,鳍尾细部都用阴刻线条表现。
4鱼鳞
A型或为素面或为网格纹鳞
B型常见多为素面
5陪衬
陪衬物多为莲花、水草等物。

七 辽金        
辽金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该时期玉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玉器的制作题材上也是非常随意自然,粗犷豪放,不受任何程式化的束缚。玉器的造型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迄今为止出土的辽金时期的鱼形玉器较为少见。
辽代玉鱼主要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其中有组玉佩、鱼形盒、双鱼玉佩等【56】:
龙、凤、鱼形组玉佩,一组6件
龙、凤、鱼、摩羯组玉佩,其中有两件鱼形玉,一为荷叶双鱼形玉坠、另一为莲花卧鱼形玉坠。皆为片雕,采用镂空技法。鱼体较为细长,头部呈三角形,阴刻小圆纹眼。网格纹鳞,鳍尾皆呈锯齿形。
双鱼玉佩,两组4件
第一组 一对,白色,圆雕,鱼体稍弯曲。用阴刻线表现鱼的圆眼、腮、鳍、尾。鱼嘴部各打有一孔。长10.5厘米。
第二组 一对,白色,圆雕,预提扁宽。用阴刻线表现鱼的圆眼、鳃、鳍、尾。鱼嘴部各打有一孔。长10.5厘米。
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宝严寺塔基地宫出土金代鱼形玉片四件【57】,整体呈鱼形,均用薄玉片磨制而成。大的长5.3厘米,小的长4.6厘米。
黑龙江绥滨中兴金代墓群出土一件玉鱼【58】:标本M7:38,黑褐色,半透明。形似一条鲤鱼,阴刻圆眼,口微张,衔水草,网格纹。鱼藏匿在一枝大莲叶之下。用阴刻线表现荷叶的叶脉。长5.74、宽3.15、厚1.45厘米。
绥滨奥里米金代石椁墓出土玉鱼一件【59】:青色,鱼头部前伸,深阴刻圆眼,下腹斜弧,背鳍呈三角形,尾部上翘,一枝荷叶在背鳍之上,鱼身有两个钻孔。长6.12、宽3.69、厚0.35??0.51厘米。
陕西西安未央区范家寨村出土一件荷叶鱼形玉坠【60】,玉呈灰白色,体呈长方形,正面为一条浮雕鱼在荷叶上衔一水草茎干。荷叶片内卷,两面都以细线阴刻叶脉。鱼身较直,钻环状孔表现鱼眼,网格纹鳞。长3.7、宽2.7、厚1.6厘米。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辽金时期的鱼形玉器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圆雕、片雕、镂雕技法巧妙结合,碾琢工艺非常精湛。
2辽代玉鱼常以左右对称的双鱼造型出现;辽金时期的玉鱼(尤其为金代)多以水草荷叶作为陪衬,皆以细线阴刻荷叶叶脉。金代多雕作鲤鱼。
3鱼眼
辽代以阴刻细纹眼为主;金代鱼眼大多用刻痕较粗深的阴刻圆圈表现。
4鱼鳞
常见为两种,素面和网格纹鳞,其中金代鱼鳞刻痕粗重。

八 元代
笔者在所收集的相关资料仅见两处元代墓葬有鱼形玉器出土:
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出土玉鱼一件【61】
鳜鱼形,圆雕,仙境传说私服网。大圆凸眼,厚唇微张,网格纹鳞;扇形宽尾,上面的阴刻线条根根挺拔;腹鳍凸出体外。
江苏无锡元代钱裕墓出土玉鱼一对【62】。
鳜鱼。鳞、鳍、尾皆用阴线刻成,线条精细,刀法娴熟,形态逼真。圆眼,网格纹鳞,扇形宽尾。长4.7、宽2厘米,长4.8、宽3.2厘米。
相对出土玉鱼,元代传世玉鱼数量较多。下为清宫旧藏元代玉鱼一件【63】:
玉质三分之二呈黑色,圆雕,体阔,鳜鱼形。重环眼,收腹鳍,摆尾。网格纹鳞,腹鳍和尾部用阴刻线条修饰,背鳍雕出脊骨纹。长7.3、宽4.3、厚2厘米。
元代传世玉鱼拓片【64】
综合出土玉鱼和大量传世玉鱼可以发现元代玉鱼纹饰多用重刀雕刻,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较为固定,趋于写实。具有以下特征:
1鱼身宽阔平扁,多雕作鳜鱼形。
2尾部宽呈扇形,内有锯齿形纹或数道阴刻长线条修饰。背鳍雕出脊骨纹。
3厚唇,口微张
4鱼眼,双眼皮眼(在眼睛的上部或者眼眶的侧面有半个弯月形的眼眶)和减地浮雕而成的环形眼
5鱼鳞
网格纹鳞、刀法深峻、粗犷、有序。

九 明代
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城市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阶层在迅速扩大的同时,玉器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玉器制造业相当发达。
明代的鱼形玉器存世量大,种类很多,造型各异。
1951年北京西郊董四墓村明墓M1出土玉鱼两件【65】:
白玉质,温润细腻有土锈。透雕鱼衔水草,阴刻圆眼,长背鳍,双叉尾。鱼身光素,造型简练,静中寓动,琢制较细腻。长7.1,宽3.7厘米。
白玉质,温润,夹有絮状斑纹。双面雕,鱼体肥厚。双砌技法琢鱼嘴,管钻鱼眼,鱼体各部分先以阴刻线雕刻再碾琢,展示出圆润的线条。扇形鱼尾及背鳍皆琢刻成锯齿形,背鳍上有一孔。长6.3、宽3.6厘米。
上海丽园路明朱察卿墓出土的玉鱼【66】。白色,有褐斑。圆雕。鱼口微张衔莲梗,莲梗甩向鱼身的一侧,莲梗上有一弯曲的莲叶。所有的鱼鳞都表现为在水里游动而张开着,尾部分叉作甩水状。双线鳞片。背鳍下有一孔。长5.1厘米。
1969年上海浦东明陆琛墓出土的两件玉鱼【67】。闭嘴厚唇,菱形鳞。尾上翘,分鳍呈弓形,背鳍凸起如波浪纹,腹下分水鳍前伸,线条阴刻精细。长6.4、宽2.7厘米。
   明代玉鱼拓片【68】
   笔者根据手头现有之资料,结合大量出土和传世的明代玉鱼,对明代鱼形玉器的时代特征做出概括:
1雕琢粗犷浑厚、轮廓清晰。
2鱼身开始在腮旁至尾部有一道阴刻的长线。腹鳍较长,超出体外;尾部有三种,扇形、锯齿形和分叉甩水状尾。鱼身上开始有“米”字纹、“水”字纹等纹饰出现。
3鱼眼
有两种,一为阴刻圆眼(多为管钻制成,刻痕粗深),另一为双眼皮(半月形眼眶较元代玉鱼更大)。
4鱼鳞
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网格纹鳞、叶形鱼鳞、双钩鳞纹和素面等。

十 清代
清 代玉器迅速发展,形成了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这一时期的鱼形玉器也是中国古代鱼形玉器发展的巅峰时期。鱼形玉器数量极多,种类各异,以配饰和陈设品为 主,其中玉佩饰以双鱼玉佩和鱼衔莲玉佩最为常见。雕工精美,阴刻和阳起两种线条共同运用,圆雕、透雕和片雕等技法巧妙结合。生动写实、纹饰繁琐,充满浓厚 的民俗气息。
拓片1【69】
拓片2【70】
   清代鱼形玉器的造型特征是:
1鱼种多为鳜鱼、鲤鱼、鲶鱼。鱼鳞、鱼鳍、鱼睛的种类繁多。
2阳起线条运用较多,玉鱼立体感很强颇为写实。
3鱼鳃开始用锯齿状纹来表现。鱼的尾部美化夸张。
4鱼鳃旁至尾部常有一道阴刻的长线。鱼身上的“米”字痕刻痕粗深。

自 新石器时期始直至清代,鱼形玉器逐渐形成造型由夸张到写实、雕作由粗到精、纹饰由简约到繁琐的基本发展轨迹。探究鱼形玉器同其他文物一样,需要结合大量考 古资料且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着眼,这主要包括“料、工、形、纹”四个方面。此外,古代鱼形玉器在整个制作历史上有承上启下的联系,还需要我们根 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附:历代鱼鳞、鱼睛演变图


结语
鱼,是中国玉器常见的题材之一,是中国玉器重要的组成部分。概括历代鱼形玉器的时代特征,探究其发展演变规律,将会使我们能够准确的对古代鱼形玉器以及用鱼作为主要装饰纹饰的其他类型的古器物进行断代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