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父图解篇1:11铁血军魂——军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38:40

11铁血军魂——军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是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而成的。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与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董其武所部就地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任命了领导人。其第111军在内蒙包头地区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军,刘万春任军长,康建民任政治委员。下辖:由第111军第258师改编的第106师,赵晓峰任师长,张乃更任政治委员。由320师改编的第107师,马逢辰任师长,杨安平任政治委员;由第310师改编的第108师,张副元任师长,王志武任政治委员。同时以独立第3旅、保安骑兵第4旅、整编骑兵第13旅等部改编为军直骑兵旅,乔汉魁任旅长。全军共1.3万余人。列入绥远军区编制。

部队改编后,即移驻包头地区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50年12月,第36军归华北军区第23兵团建制。1951年1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4月,军直骑兵旅撤销,其部队与同时撤销的兵团直属骑兵第4师一部分别编入各师。9月,随兵团开赴朝鲜,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12月,返回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2月,第36军军部与第37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第107师与第37军第110师和编为第107师,直属兵团领导。其他部队分别调归兵团学习团或编为建筑工程部队。第36军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是由绥远起义的国民党军一部改编而成的。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董其武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形势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率绥远省军政各界领导人和各族代表共39人联合署名通电起义。12月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其新编独立第7师等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7军,张世珍任军长,帅荣任政治委员。下辖:由新编独立第7师改编的第109师;由第326师改编的第110师;由第319师改编的第111师。同时以保安骑兵第5、第6旅等部改编为军直骑兵旅。全军近1.3万余人。列入绥远军区建制。

部队改编后,即移驻五原地区按照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原则展开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成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1950年12月,第37军归华北军区第23兵团建制。1951年1月,随兵团移驻河北省衡水地区。4月,军直骑兵旅撤销,其部队与同时撤销的兵团直属骑兵第4师一部分别编入各师。9月,随兵团开赴朝鲜,执行修建机场和后方警戒任务。12月,返回祖国,进驻河北省定县地区。1952年2月,第37军军部与第36军军部一起调中央财委编为建筑工程部,第110师与第36军第107师和编为第107师,直属兵团领导。其他部队分别调归兵团学习团或编为建筑工程部队。第37军番号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该纵队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

该军第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功组成的红5军之一部,长征到陕北时其番号为红1军团第10团。其第338团的前身为红25军的第75师第223团。1937年8月,这两个团分别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新2营和第343旅补充团。

抗日战争初期,上述部队在晋冀豫地区艰苦转战。1939年起先后进入山东和苏北地区.尔后,即长期战斗在苏北、鲁南、滨海战场,发展为山东军区第一师、第二师。这是第38军的两个前身。第38军的另一个前身,是由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与部分地方武装于1945年8月组成的东北挺进纵队大部。在抗日战争中,这些部队分别参加过平型关、汾(阳)离(石)公路、陆房、白彦、陈道口、郯城、赣榆等大小战斗共7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涌现出"郯城战斗模范"、"何万祥连"、"安东卫连"等许多英雄单位和张桂林、何万祥、钟家全等大批英雄人物。

1945年9月,山东解放军第1、第2师和东北挺进队分别从陆地和海上开赴东北,改称为东北联军直属第1、第2师;东北挺进纵队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参加了追缴匪伪的战斗和对国民党军队的自卫作战。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反动了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战争开始。为适应作战的需要,8月,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第1、第2师和东北联军第7纵队部分部队, 在吉林敦化地区合编组成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以第7纵队领导机关为其领导机关,万毅任司令员,李作鹏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兴初任副司令员, 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解放军,第1纵队番号不变。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纵队该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属第4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李天佑任军长,梁必业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曹里怀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原辖第1师改称第112师,江拥辉任师长,黄玉昆任政治委员;第2师该称第113师,贺东生任师长,王树君任政治委员;第3师该称114师,刘贤全任师长,方国安任政治委员。同时将辽北军区独立第10师拨归第38军建制,改称第151师,赵东寰任师长,蔡明任副政治委员(政委未任命)。

第38军在平津战役中,担任主攻天津的任务,最先突破天津城防并攻占金汤桥(今解放桥);歼国民党军2.7万余人, 活捉了国民党军天津防守司令浸警备司令部司令陈长捷等5名将官。 随后又挥师南下,进军中南,参加宜(昌)沙(市)、湘西南、广西等战役。第114、第151师还配属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参加了解放大西南的滇南战役。滇南战役后,第151师拨归广西军区建制;第114师回师湘西,参加剿匪作战。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祖国最北方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最西南中越边境的红河桥头,进行主要战斗170余次,转战黑、吉、辽、热、冀、津、鲁、豫、鄂、湘、桂、黔、滇等13省市,解放大小城市100余座。涌现出"全面模范边"、"四平突击队"、"神勇突击连"、"李文才连"、"天津战役三好连"、"芦溪战斗模范连"、"进军广西战斗模范连"、"进军滇南战斗模范连"等195个英雄模范单位和曹纬、王西兰、李文才、白玉清、郭守德、卢锡勤、丛贵、崔永峰、李秀灿等628名英雄模范。

1950年10月,第38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辖第112、 第113、第114师,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阵地反击战,以及西海岸反登陆准备,于1953年7月返回祖国。 第38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有3个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和记特等功;有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其中有志愿军总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的曹玉海、郭忠田和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记特等功的陈吉、徐恒禄等英雄模范14名。第38军在第二次占役中表现最为出色。在围歼德川敌后其第113师以14小时步行70余公里插到价川以南的三所里、 龙源里,堵住敌军南逃、北援,会同军主力一起歼敌1.1万余人, 为取得战役的胜利,把敌军打退到"三八线",扭转朝鲜战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此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亲拟电报予以嘉奖, 并在电报末尾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著名作家魏巍当时随该军采访,以该军在这次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写成《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战地通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人民群众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即从这里开始。1953年7月,第38军从朝鲜回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该纵队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1937年8月25日,红15军团在陕北三原县桥底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115师第334旅,旅长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1940年2 月,改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左权(后为杨得志),政治委员黄克诚。6月底,第2纵队一部与新四军第6支队在淮北地区会师,整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治委员黄克诚,7月,又与地方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9旅。同年7月参加以江苏盐城为中心的反"扫荡"。9月,第9旅调归第4师,第10旅调归第3师。1942年10月,实行精兵简政,先后将4个主力团改为地方武装,主力部队参加淮海区反"扫荡"。同年冬,第3师兼苏北军区。1943年春,参加盐阜区反"扫荡"。1944年参加高沟杨口战役。1945年4月,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一部组成独立旅赴皖中,归第7师指挥。第3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中,攻克阜宁县城,参加两淮(淮阴、淮安)战役。

1945年10月,新四军第3师奉命挺进东北。11月底到达锦州地区,归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在辽西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取得了秀水河子、喜欢池等战斗的胜利,开辟了西满根据地,控制了长春至白城、通辽经郑家屯至齐齐哈尔铁路线及西满广大地区。之后,在四平地工进行了两个月阻击战斗,围歼了向四平进犯的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主力。

1946年8月,以师机关一部成立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政治委员李富春。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8旅改编为第4师;第10旅改编为第5师;独立旅改编为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第7旅改编为第16师编入第6纵队。1947年春参加三下江南战役,向长春、德惠、农安之间地区之敌进攻,4月,独立第1师编入第2纵队。从5月开始,接连发起了夏、秋、冬季三大攻势,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番号未变。8月,东北军区前方第2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第2纵队隶属第2兵团建制。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第2纵队先参加锦州作战,后回师北上,与兄弟部队一起于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乘胜直捣沈阳。

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刘震任军长,吴法宪任政治委员,谭友林、孙子仁任副军长,王良太任参谋长,李雪三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4师改称第115师,胡继成任师长,李世安任政治委员;第5师改称第117师,张竭诚任师长,李少元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7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2师,罗华生任师长,邱子明任政治委员。12月1日,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第39军担任和平门方向的主攻任务。

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司令部组建第14兵团,第39军隶属第14兵团建制。4月底,第39军由河北武清地区出发,向华中南进军。7月初,进至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地区,渡过长江,改归第13兵团建制。后进军湘西,参加了衡宝战役,然后直下柳州,解放南宁,于12月11日解放镇南(友谊)关。同时,第152师改为南宁军分区,脱离第39军建制。在解放战争中,第39军涌现出梁士英、王凤江,黄达宣等许多著名战斗英雄和"攻克锦州先锋连"等许多英雄集体。

1950年1月2日,第39军奉命北上,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第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10月21日,开赴朝鲜参战。11月1日,在开进中与敌遭遇,于云山地区打了出国第一仗,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联队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及两个炮兵营、一个战车连大部,毙伤俘敌共2000余人。11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第39军先在云山以南的明堂洞,上、下九洞地区阻击北犯之敌,后与兄弟部队一起转入反攻追击,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地区。12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第39军在高浪浦里以东地段突破敌临津江防线,解放汉城,进占水原,与友军一起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1951年2月,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第39军(欠117师)归第3兵团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任务。战役结束后,北移成川休整。11月,第39军归第19兵团指挥,接替第47军临津江两岸的防御任务。在历时340天的防御作战中,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依托坚固防御阵地,粉碎了敌人数百次进攻,同时,广泛地开展小分队活动,积极组织战术反击,挤占缓冲区11个高地,扩大阵地面积,稳定了防御态势,配合了停战谈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倪祥明、高云和等许多战斗英雄和"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等许多英雄集体。

1952年12月18日,移防西海岸,参加西海岸抗登陆备战。1953年5月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