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凤凰怎么单刷:儒释道三教,外略形迹之异。內证性理之同。初无异旨。无非欲人同归于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51:26

  【朕以持三教之論。亦惟得其平而已矣。能得其平。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而知三教。初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於善。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導人於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誘掖獎勸。有一不引人為善者哉。】

  這一段雍正說出他對於三教的看法,確實跟一般人不一樣,不一樣在哪裡?貫通了。第一句話說得好,他對於三教『亦惟得其平而已』平是平等,平等是道,所謂道也者就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運作是平等的。在佛法裡面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佛是不是從心想生?是的,佛是從什麼樣的心想生出來的?大乘教上告訴我們,平等心。諸位要知道,這個佛是指包括法身大士,也就是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圓教初住菩薩得平等心;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大菩提心。佛是從平等心生的,菩薩是六度心,緣覺是因緣心,聲聞、阿羅漢是四諦心,再下面是六道,六道講天道十善心,人道五戒心,畜生道愚痴心,餓鬼道貪吝心、慳貪心,地獄道瞋恚心。十法界的業因雖然很複雜,複雜裡面最重要的佛給我們說出來,你看看雍正為得其平而已。下面這是說明平等心看這個問題是什麼個現象。

  平等心『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異,我們常講存之;同,求之。這我們容易懂,我們對一切宗教它有相同的地方我們求,把它發揚光大,不相同的地方暫時放在那個地方,連討論批評都不需要;就是不一樣的地方我們不談,同樣的地方我們把它發揚光大。這在修行、求學是正確的態度。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形跡之異,不一樣的地方,也許我們入的深度還不夠,所以看到有不同的地方。如果達到一定的深度才曉得裡頭有它的道理在,沒有矛盾、沒有衝突。現前看到矛盾衝突是我們自己智慧達不到,所以才有這種現象發生。不但理深,事也深。所以那不一樣在外面,外面它的儀規不相同。

  如果我們對全世界宗教來說,來觀察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日常生活的習慣不相同,不相同我們彼此互相要尊重,這是人,各人有各人的嗜好。譬如有人喜歡吃甜的,有人喜歡吃辣的,你不能批評這個好,那個不好,不可以,為什麼?他成了習慣。吃甜的人他不能吃辣的,吃辣的人他不喜歡吃甜的,習慣成自然,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習慣,這就很好相處。你喜歡吃辣的,我請你吃飯,我一定要做辣的東西給你吃;那個人喜歡吃甜的,我一定有甜的給他吃,供養,這叫尊重,這叫和睦相處。我們到別的國家,別的族群、宗教去作客,人家知道我們素食,一定準備素菜來招待我們。好在素食好,因為素食是可以普遍的,任何宗教、任何族群都能接受,尤其是中國的素食也講求色香味,中國講究飲食的文化,真的是在中國,普遍能接受。所以外面的儀規我們尊重,這個要保存不能破壞,不能要他們改變,不可以,這他傳統,我們一定要曉得。

  文化是多元的,我們就從身體上講,我們這一身就是多元文化,眼能見,耳能聽,眼不是耳,耳不是眼,眼不能代替耳,耳也不能代替眼,這個身體它需要,地球上所有這些生物是地球的需要,不可以破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就像我們身體不同的器官一樣,哪個都重要,哪個都不能少,這個道理不能不懂。所以《華嚴經》的經題叫「雜花莊嚴」,它是比喻,比喻個花園,這花園裡面所有一切品種花卉統統都有,一樣都不缺少,美不勝收。這多元的,它不是一元,一元這個花園只種一種花,沒有第二個品種,你說這多單調,有什麼好看的?

  所以我們曉得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每個器官都第一,沒有第二。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舌嘗第一,沒有一樣不是第一。從這個道理我們就能夠明白,這個地球上也是所有一切生物各個第一,沒有第二,這個地球美好,這個地球健康;如果出現第一、第二、第三,它就有病了。所以大國跟小國平等,貧富平等,貴賤平等,各個第一。每個國家都第一,每個族群都第一,每個宗教都第一,每個文化都第一,這就是雜花莊嚴,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這個地球就是天堂,地球就是極樂世界,美不勝收。同異是階段性的,達到究竟,同異就沒有了,真正到平等、真正到清淨了,清淨平等覺裡面哪有同異?同異是對立,對立沒有了,這才到明心見性,才到止於至善,這是要教學、修行,講究功夫了。這兩句是從理上講的,再往下看事上的。

  『而知三教,初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於善』。它的宗旨相同,開始相同,歸宿相同,我們從很多宗教典籍裡面我們發現,最初的共同出發點就是個愛,佛家講慈悲。古德常常教導我們,什麼是佛法?佛法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八個字把佛法介紹出來了。基督教、天主教最初展現出來的「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他那個愛就是佛法講的慈悲。為什麼?這個愛是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不是感情的,他是平等的、是清淨的、是真誠的愛心。《古蘭經》裡面講「真主阿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我們從宗教典籍裡面找到共同的教學宗旨,仁慈、博愛是世間所有一切宗教教學的宗旨,沒有兩樣;而教學的目標也完全相同,最終極的目標都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同歸於善。

  末後這一段舉例說明,這個話是有根據的,佛家五戒十善教導人行善道,我們要真幹,對自己有好處,清心寡欲,健康長壽,智慧福德天天在增長,何樂而不為之?我常常教人,佛教我們以戒為師。學佛不能不持戒,持戒從哪裡做起?就從五戒十善做起,一定要做到。五戒裡面不妄語,十善裡面不妄語、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欺騙別人)、不惡口(惡口說話粗魯)。十善說得細。

  持戒包括守法,要守國家的法律,要遵守世間風俗習慣道德的理念。在中國,我也多次回去探親、訪友。宗教局跟我約定,在中國從事任何宗教活動,一定要宗教局批准,我決定遵守。所以過去許多寺院道場邀請我,因為他沒有得到宗教局的批文,我不能去參加。九華山仁德法師幾次請我講經,也沒有拿到批文;最近又遇到江蘇大佛寺舉辦追悼茗山老和尚的紀念活動,江蘇省宗教局局長很希望我能夠參加,給我寄來邀請函,很可惜,沒有國務院宗教局的批准,我還是要遵守國家法令,很遺憾的我不能參加。我只有在同一個時間,在海外我默默的來禱告、來祝福。所以不可以不遵守國家的法令規章。不遵守國家法令規章就是違背佛陀的教誨,就是不尊師、不孝父母。這個事情是我們基本修學的條件,我們決定不能違犯。在任何國家地區,我們遵守他們的法令規章,遵守他們的風俗習慣,所以得到人家的歡迎。這是我們做人基本的德行,我們不能夠不遵守。

  這是講佛家重視善行,儒家同樣的,儒家『五常百行』,五常是仁義禮智信,跟佛家的五戒沒有兩樣。『誘掖獎勸』,誘掖,誘是誘導,跟獎勵勸導意思是相同的,無一不是誘人為善,獎勵人為善,勸人為善。所以『有一不引人為善者哉』。沒有一樁事情不是引導人斷惡向善,佛如是,儒如是,道也如是。再擴大看看全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教人,無一不如是。它要不是這樣的,它怎麼能把這個宗教擴展到整個世界。所有一切宗教都是超國際的、超族群的、超文化的,都是向全世界去傳道、去傳教,無非是勸人為善而已,才能與一切眾生同心同德,同願同行,這個宗教在世間才能立足,才能夠發揚光大。凡是與國家地區法律習俗相違背的,這種教派它行不通,它不會受歡迎,決不是一般人願意接受的,這個道理我們不能不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恭录自净空法师讲《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21-2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