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刷成就: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引热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1:21:19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引热议作者:田大校来源:本站编辑部来源日期:2011-10-9        国庆前夕,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顺利升空,这是继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又一次值得特别铭刻的历史节点;国庆长假期间,围绕“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国内外媒体竞相发表评论,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关注和解读。新华社发表文章认为,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就为中国未来建立空间站打下基础,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一个扎扎实实的突破,代表中国在空间站的领域里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也有西方媒体发表评论称,2020年由美国主导的跨国合作国际空间站或将退役,届时地球外空唯一的空间站将来自中国,这令美国“忧心忡忡”。为了帮助黄金周期间外出休假的网友了解有关情况,中国选举与治理网收集整理了相关评论及报道,与各位网友分享思考。

   一、中国航天实现关键性突破。 联合早报发表评论报道认为,中国一直用带有中华民族神话色彩的词汇,来给自己的太空飞船命名。他们将飞船叫“神舟”,将探月卫星叫“嫦娥”,空间实验室叫“天宫”。据说,“天宫”取“天上宫殿”之意,以此希望中国航天员能舒舒服服地住在里面。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在成功发射“天宫一号”后,中国将在今年11月1日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接着再发射“神九”、“神十”,在对接后让航天员从飞船进入“天宫一号”,并在2020年建立自己的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评论报导,谈到本次发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访时形容,这是中国航天事业一个扎扎实实的突破,代表中国在空间站的领域里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他解释说,中国过去成功发射的载人飞船与探月卫星虽然也是突破,但是它们属于展示性的,发射出去了就回来,很难在太空进行更多科研任务,没有开展多样性工作的基础。在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与俄罗斯联合16个国家参与投资建成的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退役,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空间站有可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空间站。过去一周里,一些西方媒体将中国空间站技术的成果视为国际实力天枰偏向中国的另一标志,也有人质疑中国发展西方世界已不再研究的技术有何意义。王湘穗认为,美国虽然没有计划建立新的国际空间站,但是美国仍在研究能多次往返的航天飞机,因此国际空间站退役不等于美国放弃太空。西方专家指出,中国之所以需要建立自身空间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反对中国加入现有的国际空间站。有关中国与美、俄等开展太空军备竞赛的可能,王湘穗受访时反对“军备竞赛”的说法,认为应该说是“太空科技竞争”。他分析说,所有太空科技多少都有军事背景,因而“太空军事化”是个伪命题,需要避免的是太空被发展成向地面发动进攻的武器平台,国际社会可以谈判,建立公约,而中国作为太空科技上比较落后的国家,一定支持。

  二、标志中国人成为航天民族。大洋网发表文章指出,谁最先来到新边疆谁将先接近未来。如最先进行迁徙和地理冲击的民族获得了当初很大的竞争优势,最先进行航海和航空的民族则获得了近代世界强国的门票。克服更大空间障碍工具及其知识的人群总是最容易接近未来,这已是无可争议的显着历史事实。文章认为,20世纪中期以后,太空科技的竞争开始浮上大国的战略政策前台,冷战期间美苏的太空科技竞争因为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掩盖了这一重大科技发展的普遍意义。1950-1960年代,美苏为争夺太空科技进行了疯狂地竞赛,支持这一竞赛的动力并不仅仅是当年意识形态对立方所声称的理由,其本质上乃是一种基于历史的直觉,谁先到达太空新边疆,谁将率先接近未来更领先的地位。文章分析道,美俄在太空领域得以领先,这除了当代史和科技基础、国家战略和政策等原因,还有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原因。在近代国家历史上,除却帝国主义的全球体系建造不说,最富于地理扩张激情的民族非美国人和俄罗斯人莫属。美国人从最初的十三州到20世纪最后完成国家地理结构,其空间成长的幅度是令人惊异的。在制度文明和价值文明之外,美国国家成就不能说与这种幅员和地理的原因无关。俄罗斯的地理扩张更是臭名昭着。那种不顾一切地理和道义的限制,盲目地冲向远方的历史运动长达数百年,这不仅给民族留下展望的视野,也留下了一种深沉的自信,使他们不甘在新空间领域缺席。文章强调,人类重大科技活动包含着一种独特文化和历史心理的形成。美俄持续数十年的太空活动实际上已经在其社会内部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元素,航天活动和宇航员成为人们熟悉的一种事物,而不再是猎奇的对象。同时,太空活动的成果则普遍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比如GPS、新闻和电讯传播等,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太空活动后发国家的落后不仅在科技本身,更基础的还在于全民意识的落后,这一缺点不仅对太空科技政策造成困难,更是使太空活动变成与普通人日常生活无关的莫名其妙的桂冠,而这会从根本上造成太空及航天活动的困境。不能从单独的太空科技具体成就上判断一国的太空科技状态,更需要的是从文化和社会形态上来观察一国的太空科技前景,可以说,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成熟、丰富的太空文化的民族才是太空民族。文章声称,今日世界积极参与航天活动的国家基本都是富于大国地位或抱有强烈未来大国雄心的国家。这些国家虽不能建立完善的太空科技体系,但他们意识到在未来的竞争中,缺席就意味着落伍,甚至永久落伍,所以,除、英、法、德、日等传统大国外,印度、巴西、韩国等都通过国际合作或自力发展,对太空项目竭力涉足。特别是美俄已成立太空部队,而其空中力量的发展方向已非常清晰地界定为空天复合的力量。最新的动态显示,美俄都已悄悄展开空天攻防的战法研究,并根据这种研究提出装备发展的方向,为此整合基础科技和高新科技。可以预言,无天权(制天权、制太空权)无国防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太空作战与历史上任何形态的作战都有根本的不同,忽略这一点,必将付出未来安全的代价。文章特别强调,中国人不应在21世纪太空探险中缺席。虽然中国太空科技基础薄弱,但相比其他重要科技领域,数十年来,应该说是成果最突出的。中国人曾失去了大航海的历史机遇,而目前太空科技的进步对于民族未来实具有不可限量的意义。永久性国际空间站不仅将最后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标志着150多年来中国民族和文明从低潮回升到正常的地位,也将为未来民族发展开拓新的异度空间。文章认为,相比苏联的太空科技发展历程,经过30年变化的中国航天在市场化和产业意识方面,要进步太多,但相比美国尚有很大不足。美苏太空竞赛最有启发的一点做在于:正如其他科技和产业发展一样,假如没有良好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支持和良性的社会体制的支持,一个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参与太空科技发展的基础。因此,中国作为航天民族,其需要做的不仅在科技本身,更在总体社会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在为天宫一号的升空以及与神八对接试验喝彩同时,也不妨保持适当的冷静。

  三、世界各国或“羡慕、嫉妒、恨”。法制晚报发表评论称, 天宫发射成功聚焦了全球的目光。《美国之音》在天宫发射成功后五分钟内即更新报道指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今天,中国顺利成为世界上能够独自发展并成功发射载人航空器到宇宙空间的第三个国家。娱乐性新闻媒体英国《每日邮报》也参与进来说,一个超级大国的无人飞行器“走上正轨”。英国广播公司驻北京记者马腾也表示,中国通过航天计划营造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这也被视为中国在国际间崛起的又一象征。印尼《雅加达环球报》同时风趣地说,“这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黄金周期间的谈资。”西方媒体普遍感慨:这是一次罕见而低调的尝试。如《华盛顿邮报》略带酸涩地设问,“太空格局将被重新分配?”或许这不是西方世界又一次的危言耸听,而是中国实在“太快了”。巴基斯坦《黎明报》评论称,“我们感觉到,中国拥有的技术专长越来越多,给世界的惊喜不断。” 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一篇评论性文章中援引国际空间站的法国研究员伊莎贝尔?索布斯?威格尔的话,“中国追赶的速度太惊人了。”“一次罕见而低调的尝试已经获得成功”,福克斯新闻网的一篇报道以此为题,文中写道,假如天宫一号由西方发达国家发射,那么它不会令人感到惊奇。但这一次,却是中国。也有评论展望,中国2020年“独霸太空”触动美国神经。如中国太空计划迈出新的一步时机微妙。“我的感受很矛盾,”曾为美国航天局工作超过30年的佩德罗?罗德里格斯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实现技术进步,但同时我对美国航天局太空战略摇摆不定而政治经济形势又使其无法继续保持领先感到难过。”相比中国决定为太空计划提供一切必要资金的决心,奥巴马的太空计划显得萎靡不振:先是取消了先建立月球基地然后登陆火星的“星座计划”,而后停止了曾经取得巨大成功的航天飞机计划。香港《明报》报道称,中国计划独立打造空间站,触动西方神经,尤其是目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将于2020年退役,中国的空间站届时将有可能“独霸太空”。“天宫只是一个序曲,预计2020年美俄等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将脱离轨道,”美国海军军事学院的中国太空计划专家琼?约翰逊-弗里兹说,“事实上,中国的空间站将成为新的国际空间站。” 也有美国学者争论“天宫”对美是机遇还是警钟?“如果苏联控制太空,他们就能控制地球,就像几世纪前谁控制海洋,谁就能统治大陆”,这是苏联1958年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后不久,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对美国人的警告,它27日出现在瑞士“国际关系与安全网络”网站的文章中。该文章说,当年美国经历人造卫星恐慌时,类似“控制太空”的言论很多,它们大多有很高的表演性,在逻辑性上却相当差。如今美国不断缩减自己的太空活动,中国却朝相反方向努力,这在美国激起与当年类似的辩论:中国人到底要用他们的火箭干什么?美国FroexTV则问得更加直接:“中国的天宫一号是给NASA敲响的一记警钟?”

  四、国内又引发展的新思考。环球时报发表评论称,天宫一号成功升空,中国拉开建立太空实验室的序幕。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即将在外太空获得新支点,它提供的牵拽力量很可能超出我们今天的想象。我们为中国航天迈出这一步由衷高兴。这种高兴是中国社会以平常心看航天进步的一部分。它发自肺腑,但它在被中国近年逐渐增多的里程碑式成就摊薄,也被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冲淡。现在没有一件事可以让激动穿透全中国,当然,也不会有一件事让全体国人痛苦得觉着过不去。评论认为,天宫一号升空发生在上海地铁追尾事件几天之后,这让人想到,它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坚实台阶,但仅仅是台阶的一级,中国还需要地铁动车不被追尾、渤海漏油能迅速发现并处置、以及少出几个郭美美那样怪异轰动人物的许多坚实台阶。在这些台阶之间,或许我们不能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评论谈到,天宫一号在它还没发射的时候,中国舆论就围绕它扯东扯西,“浮想联翩”,这在言论最自由的国家也很罕见。但这就是中国的真实情形。今天的中国没有任何战略成就能够做民生领域不满的补丁,辛辣和不讲大局被一些人说成是世界范围内民意的特点和权利。把中国带向“美好未来”是艰难的,这个大国必须有一流的国防,一流的高科技。大国必须有大国的拳头和工具。同时中国也必须是细致的,它得拥有让农民工子女也能平等入学、猪肉价格别涨太快的“技术”。后一类技术其实一点也不低端。中国显然没因为航天的“小成就”而忘乎所以,中国在建的3000万套保障房,表现出了政府的清醒。以往国家治理的教训一直在中国上空回响,但现实是,让民生和舆论对民生满意度都上一个台阶,它的吃力程度一点不比航天航空等关键技术上一个台阶更低。中国在逐渐摸索到航天等高科技的攻关路径,对克服其中的差距,我们的信心也在慢慢建立过程中。但在消除收入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等民生领域,一切尚在最初的摸索,社会对找到有效途径信心不足。尽管这样,天宫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有能力解决问题,而非国家对问题一筹莫展的信号。中国近年的情况显示,这个国家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彼此渗透,社会不同部分发展的相关性和彼此促进在增加,而不是相反:解决问题成了问题的转移,甚至这个过程制造的新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更严重。评论指出,最近二三十年,很多国家的主流舆论都扩大了视野,形成对一些纠结点的破解,中国舆论形成自身力量的时间很短,它需要化解极端的历练和经验。如何支持国家的战略竞争,把这种支持同批评和监督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中国舆论会慢慢形成自己的分寸。评论总结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天宫一号不仅是航天科学的壮举,它也是中国社会释放看法并形成思考的一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