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背叛者套装:打仗各有各的绝招:点评解放军五大名将指挥战斗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45:02

【中华史林】打仗各有各的绝招:点评解放军五大名将指挥战斗能力!

 

    在中国高级将领最优秀的名将之中,我以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但在这五个人中间,谁最有才干,指挥打胜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我觉得在这五个人中间差别是不太大的。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战区环境不同,领受的命令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给予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当然,这五个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的战绩方面有些区别,但仅就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我认为这几位人物在战争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现我就自己知道和查阅一些资料所得到的结论对以上五位名将作一个粗略的评价。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粟裕,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彭德怀之九方面对比

 

    1、战略-粟裕最强。解放战争中,他指挥3野的作战行动,走一步,看三步。孟良崮,豫东,淮海等都是他提出,组织实施,毛都跟着他的思路。这点无人能及。彭,刘,徐,林都一个档次。彭在西北苦苦经营,是有头脑的,他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战役的遭遇战思想,第二次战役的诱敌深入,双层迂回的,第三次战役的37度线停止追击等表名他掌握了朝鲜战争的战略等。刘是长期独挡一面,军事素养,其游击战战略战术,运动战战略战术,大兵团作战,追击战的大迂回等,其战略术很不错。徐在红军时期很快就独挡一面,自己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击战,运动战战略战术,足以说明,以及反六路围攻的诱敌深入,大纵深防御,收紧阵地,适时反击战略;已经席卷山西的表现足以说明他的战略。林是在东北开始独挡一面,其经营东北还是有一套,但在辽沈战役中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对锦州的决心几度动摇,被毛牵着走。在中南的追击战中战略眼光不及陈赓,汗颜。

 

    2、游击战术-彭,刘最强。这是由于他们在抗战中表现杰出。

 

    3、运动战术不好分,都是运动战高手,看其经典战例,强行分级粟裕最强,前面的分析已讲,其诈术,欺敌术无人能及。其余多是利用敌人出现的错误,他是调动敌人犯错误,再抓住错误,消灭敌人。刘,徐的次之,刘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战役花样很多。徐在红军时期就表现杰出,解放战争中的晋中战役是解放军的经典战役。彭由于解放战争中力量小,表现不多,宜瓦战役是其经典战役。林在红军时期是在毛等领导下负责战斗,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是经典战役,其余的东北攻势很少大的经典战役,后期更是多有强大兵力,少有以少打多歼多。

 

    4、基本战术-林彪最强。其野战三三制,攻坚四组一队,等营连排级基本战术十分强,这是由于在东北由11万扩军到100万,中间基层战斗力开始下降使自己的总结提高战术。战役四快一慢,攻城1点2面等战术刘,徐,粟,彭等次之,其对基本战术的贡献也多,但没林杰出。

 

    5、攻城战术-林彪最强。其包围四快一慢,攻城一点两面,快速穿插分割等战术,土工作业,集中炮火轰击城墙突破口,使用装甲部队突破等,其攻炮兵部队及其强大,攻锦州,天津的漂亮足以奠定地位。粟,刘,徐,彭次之,粟在济南(许具体指挥),上海(不用重炮)大规模攻城,炮兵强大。刘部攻襄樊的不攻外围高山工事,直攻城墙,快速突破,经典。徐在临汾采用大规模坑道爆破,劣势兵力强攻太原等,强。彭在兰州大规模攻城,其余不多。

 

    6、围歼兵团战术-粟裕最强。其在豫东,淮海围歼敌5个兵团,在平原包围阻击敌援兵团,淮海的土工作业,穿插分割等强。刘在双堆集对黄12兵团的围歼也十分强,弱兵围强敌,一次攻一个村,一口一口啃,土工作业,抛射炸药包。林在辽沈战役中以乱对乱,运动中40多万冲击乱战歼灭廖兵团10万,爽。彭在扶眉战役围歼敌18兵团,等,但小。徐在晋中围歼过敌兵团级敌军。

 

    7、多兵种战术-林彪最强。其对炮兵,装甲兵的集中使用与配合不错,海南战役组织不错。粟对炮兵的使用也很多,但缺乏林那种典型使用,渡江战役打的好。彭的炮兵也小,后在咸阳炮吃马,在朝鲜运用技术兵种较强。徐使用过飞机,坑道爆破。刘的炮兵较小,发明了抛射炸药包。

 

    8、训练部队-徐向前最强。将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到8万,以5万内线地方部队横扫山西30万敌军,带出10万大军。林彪次之,11万发展到100万,但由东北人才多,他主要打仗,训练靠罗等。刘带兵很有一套,讲究战术,其2野的仗很多都很漂亮。彭,粟在部队训练壮大方面表现还可以。但中共发明的述苦运动,三查等,极大调动部队斗志。思想动员等很强。

 

    9、硬仗、恶仗能力-徐向前,彭德怀,粟裕最强。徐的红四方面军打了许多恶仗,其手下部队很能打(2野也是4方面军出身)。其在运城,临汾的坚持最后5分钟,很强。彭生来能打恶仗,在红军,抗战,西北面对强敌,在朝鲜面对超级强敌,都打的好。粟在华东很多是硬仗,恶仗如孟良崮等。刘在定陶,千里跃进,双堆集等也说明了其能打,能攻坚,其15军更是扬名上甘岭。林在四平几次表现不好,后来兵力优势,不怎么吃力,但部队也能打,38军就是证明。

 

    五大名将各有优点,不能说谁最强,谁军功最大,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巨大的汉马功劳,有他们是中共的福,中国的福,他们在中国战争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们是中国名将 。

 

    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期间在湘军当团长,1928年率部与滕代远,黄公略组织平江起义参加革命。彭德怀元帅在红军时期就是赫赫有名的红三军团总指挥,这个军团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基本部队。与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同时是红军时期是毛泽东手上最有力也是最坚定的基本部队。

 

    在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中,他与林彪的红一军团同时坚守湘江上下游两个阵地,控制了湘江30公里长的江面,为红军首脑机关中央纵队安全过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到抗日战争中后期,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壮大形成山东、华东、山西和晋绥地区几大根据地后,军事指挥工作已经转到各方面大员手上,彭德怀不再承担具体指挥任务。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高水平发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那时彭德怀处于中央首脑机关的延安,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都集中在东北、山东、苏北、中原这几大区域。1947年3月,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调集二十万精锐谪系主力进攻延安,延安当时只有所谓的留守部队两万多人。而且装备极差,但彭德怀主动要求担任西北地区的军事指挥任务,就用这两万多人与国民党胡宗南部二十万大军对抗,在当时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要作这样的决定是要很大勇气和自信心的。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解放军以两万多人的力量,经青化贬、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榆林、宜川等一系列精彩的战役后,到1948年中旬,解放军彻底扭转了西北地区敌强我弱的态势,并成功收复延安,到1948年底,部队已由最初的2。6万人发展到7个纵队15。5万人。1949年初全军整编后,编为两个兵团。即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然后与华北调入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兵团(第十八兵团后入川归二野指挥)合兵一处,形成强大的第一野战军。彭德怀又率领第一野战军收复整个西北。并出兵新疆。彭德怀在整个解放战争开始时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最悬殊、地理环境最恶劣的一支部队。仗能够打成这样,并形成席卷西北之势确实非常不容易。

 

    彭德怀军事指挥艺术的第二次高水平发挥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前彭德怀力排众议,以超人的胆略和极强的自信心承担起志愿军的领导和指挥任务,入朝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作战,并创造了解放军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美军的新纪录。彭德怀在朝鲜指挥对美军作战的经典战例是第二次战役。1950年底,当时美军已经逼近中朝边境。美军指挥官、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率领着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美第八集团军、第十军和十多万南朝鲜军队,眼望着前面不远的中朝边境线,急切地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取得他战争生涯中的又一场辉煌的胜利。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取得小胜的基础上,故意示弱于美军,其实彭德怀早已在美军的必经之路上布匹好了口袋。麦克阿瑟果然中计,置已经出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不顾,挥兵急进,发起了他号称的“圣诞攻势”。待美军进入袋形阵地后,彭德怀指挥志愿军突然发起进攻,此战获得巨大胜利,一举将美军赶至三八线附近,而且在战役进程中多次围住了美军的重兵集团,只是由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无法达成歼灭的目的,致使美军又多次得以成功地逃脱。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经历首开了中共军队对外作战并战胜世界最强大敌人的经典范例。经朝鲜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威名远播世界。

 

    林彪元帅

 

    林彪1907年生,湖北黄冈人,那是一个非常容易出人才的地方。中国有句名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老”。现在那个地方又是长期保持全国高考升学率最高的地方。其教育方法和高考策略被教育界称为“黄冈兵法”。林彪是中共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为中共夺取天下所立战功最大的一位,林彪在1949年指挥百万大军从东北进关时年仅42岁,1955年被授于元帅军衔时年仅48岁。林彪在战争年代一直是解放军及其前身红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号称从没当过副职的唯一的人。其军事指挥艺术和风格以精于算计,奇出巧打而闻名于世,他在战争中总结的“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战术动作和规则成为解放军后来的战术教程。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士气正盛之时,以一个平型关大捷闻名天下。尤其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率十一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出东北,三年后的1949年初,成为统领一百万装备精良的东北解放大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由于林彪在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艺术方面的高超水平,在东北的三年中林彪连破国民党军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大将,一时成为国民党军的克星。林彪麾下战将奇多,部队的战斗力也非常强悍,其中38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彭德怀元帅“万岁军”的美誉 林彪的用人也有出奇之处,林彪的心腹爱将李作鹏,有“大烧锅”之称,酒量如海,原在林彪的东总司令部当参谋处长,林彪见其为人豪爽,而且胆略过人,参谋处长也当得不错,是个在前线领兵打仗的军事指挥人才,后来林彪把李作鹏放到六纵当了司令员。并兼任16师师长,纵队司令又兼师长,这在解放军中是罕有的现象。林彪破格提拔任用的另一个人是钟伟。此人原在东北野战军任第五师师长,有“小巴顿”之称。由于在1947年三下江南战役时靠山屯一仗不服从命令,调动了东野总部的指挥而打出了名。因钟伟的出色战绩,林彪破格把钟伟由五师师长提拔为十二纵司令员。

 

    凭心而论,林彪在中共高级将领中最受毛泽东器重,视同已出,每每委以重任,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民党军队远离东北,调军队不易,国民党军与林彪带往东北的部队在数量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国民党当时进入东北的只有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新一军和新六军共五个正规军十五万人,加上一些收编的汉奸地方杂牌武装,能够统一指挥的兵力共二十多万人,八路军出关的基本部队是十一万,而且也是八路军新四军中的骨干力量,到1945年底曾一度达到27万。与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只是在武器装备方面稍逊一筹。 1946年国民党军在其名将杜聿明指挥下将林彪赶至长春以北后就感觉兵力不足而采取守势。由于林彪在东北靠苏联支持,并随军搜带了大量日本人留下的武器弹药,利用国民党军兵力不足而停止进攻的机会,经过最初的失败后又在短时期内迅速恢复了战斗力,而且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整个黑龙江及省内数个大城市都在解放军的控制之下。后方稳定可靠,这也是中共其他方面军事主官没有的优势。在这样的有利态势下,再加上林彪的个人天赋,取得明显的军事胜利是可以理解的。

 

    正是由于林彪作战精于算计,对客观条件的考虑过分精到,造成他在1950年对抗美援朝作战的信心不足,拒绝出任入朝作战最高指挥官,这也成了他在解放初期长期不能得到重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林彪身材不高,外表文静,少言寡语,由于在平型关大捷后被阎锡山的友军开枪误伤中枢神经,致使其长期身体虚弱。他在苏联养病期间恰逢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据说林彪经常在斯大林面前对战争进程和苏军的战略战术发出奇思妙想,使得斯大林甚爱其才,1950年毛泽东首访苏联时,传说斯大林愿意用十个装甲师换林彪。这些传说使得林彪的身世颇富传奇色彩。

 

    林彪的另一个传奇身世是林氏有三兄弟先后在中国共 产党内任高级领导人。林彪在家乡的名字叫林育容。其堂兄之一林育南,1921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27年即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是中国共 产党著名的早期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林育南与何孟雄、李求实、胡也频、殷夫、柔石等24位中共其他早期著名人物一同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3岁。堂兄之二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2年担任中共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奉中共中央委派前往苏联,并担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国际的委派,化名“张浩”经蒙古只身返回中国,并重新建立了中国共 产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在林育英的努力下,张国焘取消了伪中央,并同意接受陕北中共中央的领导。最终促成了三大红军主力的大会师。1937年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林育英出任首任129师政委。因林育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身体受到严重损害,于1942年病逝于延安。

 

    粟裕大将

 

    粟裕,侗族,1907年生,湖南省会同县人。1924年3月,十七岁的粟裕考入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并在此加入中国共 产党。1927年夏,许克详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常德也受到影响,粟裕深夜潜出学校,前往江西参加了南昌起义。一介书生粟裕从此走上他波澜壮阔的从军道路。1955年他被授予的解放军大将军衔时,是所有十位大将中年龄倒数第二的一位,仅超过比他小的许光达大将一岁。也是十位大将中唯一担任解放军一个战略集团最高指挥员的人。

 

    粟裕在中国共 产党的高级将领中属于年龄小,资历浅的人,1927年刚参加革命队伍时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但粟裕凭借自己超人的才干以及对战争理论超常的悟性,使其很早就在红军中脱颖而出。他1928年4月随朱德陈毅上井岗山,1930年12月即任红65师师长。31年9月又任红军王牌,红四军参谋长。红军长征时,他与陈毅都留在江西老根据地,没能与红军主力同行。这也为他日后与陈毅的默契配合以及对战争指挥艺术行云流水般的发挥埋下了最初的伏笔。

 

    粟裕最终引起中共高层领导的注意是在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40年7月由他指挥新四军一部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进行的黄桥决战。向他进攻的国民党韩德勤部是三万人。而当时粟裕手上只有5千人。此战的最后结果是粟裕的五千人打败了韩德勤的三万人。延安的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兴奋地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今后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马”。

 

    粟裕的第二次战争指挥艺术的大手笔地发挥是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的结局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关键是战役展开的时间是1947年,这时解放战争开始刚刚一年,敌强我弱的现状并未改变,而且面对的是国民党军的头号主力,号称御林军且全部美式装备的敌整编第74师。战争打到中途时,形成了解放军5个纵队包围着74师3。2万人,外围国民党25万大军又正在收拢对解放军的包围圈。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是考验指挥员作战意志、作战技巧和部队素质的最关键时刻。最后粟裕经受住了考验,不仅全歼了74师,而且还带着缴获的大量美式装备,押着2万多名俘虏,成功地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过后陈毅对粟裕在此战中的评价是:“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级”的勇气和才干,陈毅的此番评价对于粟裕来说毫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