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世界要塞战役:如果华西村当年走了小岗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15:29:39

如果华西村当年走了小岗路 ——

 

大于

 

 

 

 

 

华西村龙希国际大酒店 高度328米,世界第15位,国内第8高楼            10月8日,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华西新市村隆重举行纪念大会,成为10月新闻的一大亮点。报道的标题《华西村人均资产过百万 家家住别墅开轿车》让所有的劳动者羡慕不已。一些图片说明也无不让人心动,如——

       “在华西村老年活动室,两位老年人在跑步机上锻炼 。华西村重视老年人工作,不仅开设了老年活动室,还有先进的体检中心服务大众。”

       “小朋友们在华西幼儿园积木馆里玩耍(10月29日摄)。2001年8月落成的华西幼儿园占地8400平方米,拥有沙池、嬉水池、种植园地等多种设施。现在幼儿园共有孩子357人。”

         “学生们在华西实验学校做课间操。2007年9月建成的华西实验学校共投入资金1.3亿元,占地206亩,设有小学部、中学部和职高部。”

        “杨永平与妻子擦车准备外出。杨永平原是华西周边村的村民,2001年组合村庄后来到华西村,通过村里的培训学习,现已经成为华西旅游公司总经理,住上了400平方米的欧式别墅,年收入20万元。”

         “村民黄永高在商场里卖童鞋。黄永高原是与华西村相邻的华明村人,两岁时不慎摔弯了脊椎骨,落下终身重度驼背。1982年,黄永高只身来到华西时遇上老书记吴仁宝,被安排在宾馆工作。3年后与同在宾馆工作的四川籍姑娘结为连理。他们的儿子读到高中的2004年,全家住上了500多平方米的别墅。”

           报道说,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这个在1961年只有667人的小村庄,通过组合周边村庄,引进外来人才,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3.5万村民的“大华西”。村民们在华西的钢材、纺织、生态农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中各尽其能,用各自的劳动实现了村集体的共同致富。现在的华西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别墅,开上了轿车,享受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完善的村民福利制度。2007年,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人均资产过百万,人均收入8万元。在华西村大家庭里,村民们不仅得到了物质上的丰足,更收获了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

         不过,大部分的报道都忘记了一个词——“集体化”。华西村的50年的发展路走的是集体化道路。而且,这条路离不开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吴仁宝1960年代就开办小五金厂,到后来经营多种行业,即使在1978年中国农村推行土地承包时期,华西村也没有实行分田到户,而是坚持带领大家走集体化道路,一直走到今天。

于是想到一个很能够让人发挥想象的问题,如果华西村当年走了小岗路,今天的华西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华西村集体化共富道路不容置疑
时间:2011-09-30 20:04:43
来源:原创  作者:奥梁

       作者按:这是本人针对社会上对华西村的质疑,通过江阴市市长信箱给该华西村党委的一封信。江阴市政府很重视,立即致电本人进一步了解想法,并及时转告华西村党委。村党委通过市长信箱给予答复:村党委将按照老书记的教导,坚持走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

       已经实现城市化、公园式和贵属般小差距共同富裕的华西村,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火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楷模,是新型公有制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我为自己无锡家乡有这样一个人间天堂而感到自豪和振奋。

        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为此感到钦佩和惊讶,纷纷前来参观学习。但是,我在网上也看到,有一些所谓的学者和记者,对华西村的发展表示质疑,说什么:华西村带有吴氏家属色彩,市场化程度不高,仍有不公平现象,担心“富不过三代”。对此,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对本村的发展保持了应有的信心,提出“以人为本、制度管人、人管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表示至少在自己这一代不会改变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同时,他也担心在他之后就很难说了,也可能会卖给国内外某个企业,说现在村里还没有哪个干部或村民买得起,自己也可能若干年后骄傲自满,从而改变了现在的华西村。我认为,作为一代领导这种担忧是正常的。但是,作为永远的华西村,不应该被那些书呆子式的学者和记者观点,而动摇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动摇了对新型公有制社会主义的追求。

         华西村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家属式发展,绝不是僵化的传统集体经济。它是创始人和领路人吴仁宝老书记,带领华西村人民探索实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结果。一、华西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如邓小平所说,市场经济不姓“资”,也不姓“社”,两种制度都可用。那些所谓学者和记者,是机械地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衡量华西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他们所说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其实指的就是没有实行私有化。那么请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促进经济发展?那是因为有激励竞争机制,而不是因为私有制。在公有制的华西村,也有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对外部,华西村以股份公司上市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村办各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产供销全面进入市场,形成了与外部企业的强劲竞争,使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对内部,与下属企业实行承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公私股份合作,以奖金实行多劳多得,以干股按资分红,激励干部和村民内在动力和维护集体经济意识。这些都是市场化的表现。华西村之所以长期来保持强劲发展,是因为比别人更早更快地吸收了市场化的经营方式。所以,华西村不必要资本主义的市场化,不必走私有化的道路。华西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集体和个人两个积极性,完全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正如吴协恩书记所说:如果我们现在改制很容易,但马上就会集体资产流失,华西村很快就会跨台。而且,马上就会少数人与多数人两极严重分化,马上各种矛盾上升,马上村风日下,没有了一点社会主义优越感。二、华西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锅饭”,而是真正的按劳分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方式,是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误解。由于每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差异,由于物质还没有丰富到可按需分配,所以只能是多劳多得,相对共同富裕。否则,人们就缺乏了斗志和竞争。以平均主义来解释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华西村早就打破了“大锅饭”,奖金比工资高三倍,实行绩效考核,而且收入的大部分购买企业干股,按股分红,加上良好的保险和福利,鼓励先进,不养懒汉,照顾弱势,既有竞争又兼顾公平,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虽然如果实行私有化,村领导和管理阶层可能收入高一点。但是,现在的收入也不低,几百万至上千万元。足够富裕生活,再多了就成了存折数据。适当留给一部分子女已经够了,再多了就害了子女。如果那样,到真正会“富不过三代”的。同时,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不管是称为剩余价值还是利润,都有大部分资金留在企业作为流动资金,也就是扩大再生产资金,名义上无论归在企业还是归在个人头上,实际都是差不多。因此,保持集体经济这一块,有利于企业发展,发展成果再转化到收入分配上,不影响个人利益的维护。三、华西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集体,而是新型社会主义公有制。整个华西村,目前实际上是一个类似于社会化程度很高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内部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这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相差无几。今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还是承包家庭,必然要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走向大型化和集约化。这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工农业发展的必然状况。这样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既然华西村已经有了出类拔萃的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为什么不走社会化大生产的、以后大家都要走的发展道路,而去改走小农经济的私有化道路呢?为什么要把一个个企业分开,把一户户家庭承包呢?如果像华西村这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不去坚持,那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空话。我认为,如果吴仁宝当初选择私有化,就不会是“天下第一村”的吴仁宝,而只能是华西村里一个未动多少脑子的大地主或资本家。因此,华西村的“天下第一”之处,就在于正在探索一条新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

         华西村不能等谁来购买,不能搞瓜分,不能走单干老路,而在于自我完善。华西村的路是正确的,要完善不要改道。当前,我认为主要要做的事是两件: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按照素质和业绩选择各级领导。股份制企业,都是优生劣汰,大股东当家,能人经营。这样就不会出现吴协恩书记所担心的骄傲自满甚至贪图享受,不会出现可能不讲公正的家属化倾向。用人不在于是否是某个领导的家属,而在于是否有才,没有才的非领导家属也不行。坚持不管贵贱,能者上、庸者下就行。二是要总结和传承老书记的精神和思想,并在实践中发展。老书记是难得的人才,不是人人都会做到的,是在全国全世界有影响的。建议要在他有生之年进行总结,编写书籍让后人世代学习,并把他的思想体现到制度中去,做到老书记精神和思想,不因他的离开而离开,不因吴氏家属的移位而移位,保持华西村传统风格基本不变。同时,当然也要吸收现代新的管理思想和经验,确保华西村的可持续发展。

         华西村是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发展、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集体化典范。可以相信,只要华西村坚定信心,与时俱进,必然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的骄傲,始终成为中国农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