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欧洲人非洲人:汶川地震发生在校园里的英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02:50

     

汶川地震发生在校园里的英雄故事

                   ——向灾区的老师同学们致敬

           退休教师 赵德康(内蒙)2008.06.21完稿

        ( 据新闻、报刊、网络报道的资料整理、编辑)

 

                  (一)  写在前面的话  

 

 汶川地震后的日日夜夜,我几乎都是坐在电视机旁边度过的,看着银屏上一幅幅惨烈而悲壮的画面,听着主持人一句句沉重而铿锵的播音,我和千千万万的人们一样,一次次地流泪,一阵阵地痛楚,一会会地感动。

5.12汶川大地震震碎了我们近十万平方公里内的山河、道路、桥梁,震塌了无以计数的农舍高楼,掩埋了我们近十万同胞的躯体,导致数百万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财产损失,这是一次国家大灾难也是一场人类大悲剧。

 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虽然破坏了我们许许多多美好家园,夺走了我们数以万计的宝贵生命,但是,这场罕见的地震灾难并没有震垮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并没有动摇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就在灾难降临的瞬间,灾区的人们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一颗颗炽热的爱心,在地动山摇,房屋倾倒的危急时刻,与死神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自救、互救和抢救的行动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大勇、大爱、大智惊天动地,他们的英雄行为和伟大精神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们表现出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顽强精神、友爱精神、忘我精神、无私无畏精神、牺牲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这场地震以及随之而展开的抗震救灾大行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眼泪,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启示,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这些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彰显出了巨大的中国力量和伟大的中国精神。

汶川抗震救灾为我们竖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上面隽刻着死难者的英名,也隽刻着抗震救灾英雄们的光辉形象。永垂不朽,永世相传。

汶川抗震救灾为我们书写了一部恢宏的教科书,记录了我们民族遭遇的一次太大的悲情,记录了抗震救灾中,各路英雄的超常表现及感人事迹。永垂青史,永放光彩.

汶川地震,学校和幼儿园也没能幸免,当时学校正在上课,所以他们是死伤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眼睁睁地经历了一场最凶猛、最惨烈、最短暂的地动山崩、天塌地陷的大灾难。经受了一场巨大的伤痛和磨难。

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又是多么的坚强。有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悄然而去,他们去的是那样的猝然、安详、惨烈而无奈。我们合手为他们在天堂里祝福!同学们,如果你们其中有一个或几个将来能成为地震学家,为人类提前一个小时那怕更短一点时间预报出在哪里在哪个时间要发生地震,那你们将成为人类最杰出的科学家,成为人类的救星。要知道,现在世界上还不能预测地震。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个人类最渴望的梦想变为现实。

逝者已去,生者还应坚强。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我们应为与地震抗争而获胜者高歌致敬。在危急时刻,在大大超出他们所能承受的灾难面前,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显得是那样沉着、镇定、勇敢、机智;表现的是那样团结、友爱、无私、无畏。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救老师和同学,有的因此终生残废,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死亡线上,与死神展开了顽强的搏斗,表现的是那样坚强、乐观、自信。他们强劲的生命力战胜了恐惧、痛苦、脆弱,跨越死亡线,获得了新生。

在这场地震灾害中,涌现出一大批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勇于救人的英雄老师和英雄少年。他们的英雄行为和拼搏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证了当代少年儿童的优良品质。他们的感人事迹将永远激励广大少年儿童,也包括所有的成年人,健康成长,奋发向上。我们大家都需要读一读这样的故事,因为这样可以磨砺我们的心智。

               (二)  老师的故事

 

(1)用身体抵住变形门框让学生脱险的李佳萍老师

     北川中学初二4班全体幸存者,在地震后写了一篇追忆为救助他们而牺牲的李老师的日记。日记这样写道: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我们班上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上李老师的政治课,她给我们讲的是道德修养。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开始剧烈摇晃,同学们都惊恐万状,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李老师大吼了一声:“是地震,同学们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教室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跨(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只(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跨(垮)塌下来的楼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亲爱的老师却倒在了跨(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要代表我们班所有的幸存同学,向老师表示最深切的感谢和怀念。谢谢亲爱的老师!李老师一路走好!

这是一篇用泪和血写成的特殊日记,字列行间,映射出一张慈母一样的教师形象,跳动着一颗金子一般的美好心灵。眼下我们无法知道这位教师生前的情况:多大年龄,从教几年,是不是一位母亲,是不是一位党员,被评过优秀教师吗?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凭这一分钟内的举动,便可以断定,李桂萍是一位最可亲最可敬的老师。李老师走了,她只留下一句话----“是地震,同学们快跑!”她只留下三个动作-----飞快地为我们打开教室门,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变形的门框,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去。而她却向相反的方向走了,-----去了”天国”。如果真有天国的话,我们衷心地祝愿李老师在哪里生活的更好!

有一位诗人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名言,启示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李老师把生让给学生,把死留给自己,她虽死犹生。她将永远活在初二4班幸存者心里,也将永远活在所有人们的心里。

   (2)勇救几百名学生脱险而自己被埋牺牲的许念华老师

  “5·12”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有一位女教师正带着两个学生在办公室里拿学习资料。突然楼房开始剧烈晃动,同时发出怪异而恐惧的响声。人们开始站立不稳,东倒西歪。头晕恶心,她立即意识到大地震发生了。灾难来临时,逃生是人的本能。而且这位老师所处的位置离出口最近,只要冲出去10米,她就能逃离灾难,活下来。可是她没有选择逃生,而是留下来与同学们共患难,同生死。就在这刹那之间,地震发出的沉闷的轰鸣声,楼房摇晃发出的嘎嘎响声,学生们发出的尖叫声汇成一片;眼前是惊恐、慌乱、拥挤不堪的景象,学生们在过道里无序地狂奔……,很多学生因为慌乱,搞不清方向……

意识到是地震后,正在办公室的这位老师奋力将身边两名正跟她拿资料的学生推出门外,一边大喊“地震了,快跑!”一边拽着两人往楼梯口飞奔。到了楼梯口,她再次把两人往教学楼门外推去,并嘱咐:“你们快跑!”之后,她便转身回到二楼楼梯口,站在那里指挥其他师生疏散。

地震时教学楼内还有几百名学生正在上课,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在二楼的教室里。我们这位文弱的女教师俨然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过一座独木桥,几秒钟就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大军过去了,就是胜利,过不去,就将全军覆没。

同学们,这个比方再恰当不过了。大家试想,如果楼道口无序逃跑,形成挤压踩踏,那后果将是谁也逃不出去,几百人将要在几秒钟内埋葬在倒塌的楼房废墟中。我们的这位女教师大声地呼喊着“大家不能慌乱,一定要有序地跑进,否则,谁也逃不出去!”她边喊边助推着同学们跟进下楼。由于这位女教师镇定自如的组织和指挥,楼里的几百名师生绝大多数逃离了一场灾难的深渊。而她却永远地留在了教学楼中。

十几秒后,操场上安全撤离的学生们目睹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教学楼剧烈摇晃,在最后10多名师生还没来得及冲出来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整幢建筑物像积木一样塌落成一堆。这十几人没能逃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这位女教师,她被深埋废墟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定格在——39岁。

   她叫“许念华”,是绵竹东汽技工学校汉旺校区的一名老师。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她是许广平的孙侄女。如今,许念华的丈夫仍在绵竹东汽厂“坚守岗位”,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则随外公许锡念及外婆,来到广州“投亲靠友”。年近七旬的许锡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非常坚强。虽然痛失爱女的他在讲述那段回忆时,曾一度克制不住,捂着胸口放声大哭,但很快,老人家便收敛起自己的伤悲,坚定地说,当老师的就该把生留给学生,把死留给自己。“许念华应该这样做!如果不把学生生命放第一位,她就不配当老师!”

许念华老师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在在最危险的地方---最容易出问题的楼梯口,镇定自若、沉着有序地指挥师生疏散。几百名师生得救了,而她却被埋在废墟下,再不会走出来了。更令人揪心的是经她组织疏散而获救的几百名师生目睹楼房倒塌把许老师压在瓦砾中的那一刻!这是多么悲壮,多么撕心裂肺的场面!这无异于一个英雄壮士为民献身,为国捐躯的壮烈场面。许老师不就是一个与地震抗争,与死神搏斗的壮士、英雄吗?!徐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记史册,永放光辉!

我们从许老师身上还看到另外有意义的一个层面。他的家族史上,曾经有过光耀夺目的一页。她的老姑许广平和老姑父鲁迅是民族革命的先驱者,是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斗士。许念华秉承了家族的传统美德和无畏精神,用他的义举又写上了光彩的一页。难怪乎她七旬的老父亲许锡念在痛定之后,能说出“许念华应该这样做!如果不把学生生命放第一位,她就不配当老师!”这样的铮铮铁骨之言。这是一个伟大父亲的胸怀,饱含民族义气的长者。从许念华祖孙三代所彰显出的不同形式的民族精神和表现出的英雄业绩,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承不息的伟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念华又为我们树了一块英雄的丰碑。虽然她的业绩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却是一个平凡中见伟大,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心里装着学生,它不仅为山区的学生献出了自己美丽的青春,并为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念华老师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3)完成了最后使命的教师谭千秋

“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

  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

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4)楼梯口,拯救学生的吴忠红老师

     前日下午,崇州怀远中学教学楼发生垮塌事件,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该校700多名师生绝大多数顺利脱险,但该校英语老师吴忠红却永远离开了他爱的学生——地震袭来,学生从楼梯口蜂拥而下,这位老师引着孩子疏散时,听到有学生掉队,他义无返顾从三楼返回四楼,这时楼体突然垮塌,这位老师和几名孩子被吞噬……

    楼梯口,拯救学生

    虽然昨日学校停课,但一群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还是来到怀远中学,为离去的英语老师吴忠红和几名学生默哀。看着面前倒塌半边的教学楼,他们的心情像天气一样凄冷。

    副校长李宏成折腾了一整夜,他和很多男老师都冲上第一线,不少老师的手在扒土时被磨破了。李宏成说,这栋四层教学楼有12个班,下午1点50分就开始上课,就在第一节课快要结束时,突然,地面开始摇晃,孩子们的尖叫声划破校园原有的宁静。李宏成说,大楼摇晃了约1分钟时,中间裂开一条长长的缝,楼体裂成两半,而裂缝正好在其中一个楼梯边。“这是孩子的生命楼梯啊。大部分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两个楼梯撤离到地面。”李宏成和该校高校长冒着生命危险,跑近楼梯口接应跑下来的孩子。1个、2个、3个……李宏成说,当时他们的脑子全懵了,但嘴里却在数着学生的人数。

      返回时,楼梯垮塌

    当时,吴忠红老师正在四楼给初一五班上英语。该班的男学生小斌(化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教室突然晃动起来,他和同学都吓得尖叫,“同学们,不要慌,什么都不要带,跟着我往下跑!”吴老师挥着手,示意全班同学跟着他往外跑。当时楼梯口挤成一团,初一五班的绝大部分学生跟在吴老师后面。突然,后面的同学喊了一声:“教室里还有两名同学……”“吴老师显得很紧张,马上折转身,我们已经到三楼楼梯口了,结果他又往四楼上跑,我们跑到楼下,上面的房子就轰的垮了,吴老师不见了……”小斌哽咽着说。

    残砖中,他牺牲了

    李校长说,因为师生有组织的撤离,绝大多数师生安全返回地面,只有5名师生被埋在废墟里。接到报警后,崇州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赶到现场,展开搜寻工作。搜救进行了整整一夜,昨日早上6点过,救援人员才从垮塌的残砖中找到吴忠红,他已经永远停止了呼吸。

     吴老师的妻子宋代群在得知丈夫的噩耗后,极度悲痛说不出话来。昨晚,她在儿子吴楠的搀扶下,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走出来与记者见面。失去丈夫的她,面容憔悴,始终啜泣着。吴楠也站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站在废墟前,母子俩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望着吴老师遇难的废墟失声痛哭。“爸爸一直希望我考一所好的大学……”正在读高二的吴楠哭着说,“以后我要加倍努力,不辜负爸爸的希望!”据学校一位老师称,宋代群是一名下岗工人,患病多年,吴楠在怀远中学念高二,记者了解到,吴忠红老师今年45岁,已在教学战线工作了28年。

        

(5)挽救了59名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的刘宁老师

               

     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睹见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

     这个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生时刻,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刘宁是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地震发生的时刻,刘宁正带领自己59名学生在县委礼堂参加“五四”青年庆祝会。“礼堂突然在晃动,而且越晃越厉害。”经验丰富的刘宁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他招呼同学们不要乱跑。“县委礼堂的椅子离地较高,我叫学生立即就地蹲进结实的铁椅子下面,千万不要乱动”刘宁说。

    正是刘宁老师在关键时刻的冷静,全班59名同学中只有两个受了轻伤。

    当时的情形是,礼堂发生部分坍塌,沉重坚硬的横梁和砖头水泥雨点般向下砸,“学生们躲在椅子下面,牢固结实的铁椅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保护作用。”刘宁回忆说。

      初一六班一名学生心有余悸地向记者描述当时场面:我蹲在椅子下面,听见屋顶垮塌掉下来的横梁砖头砸在铁椅子上面发出的砰砰声,非常害怕,护在我身上的铁椅子每被砸一下,我的心都要剧烈地抖一下,“我好害怕铁椅子被砸穿哦”,几分钟之后,屋顶坍塌的重物终于停止向下砸。地震暂时过去了。

    就这样,59名学生奇迹般得救了。但刘宁老师在救援学生时,双手被坚硬的水泥划得鲜血淋漓。

     刘宁说,我们跑出县委礼堂时,发现整座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往日的高楼现在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泥瓦砾垃圾场。到处是呻吟的声音,满目是被砸倒在地的人群。“学校肯定也出事了,我们赶紧往学校方向跑。”

     跑回学校时,刘宁惊呆了。两座教学楼垮塌,其中一座被地震完全“粉碎”。刘宁说,要知道,这个校区有2600多名学生。后来刘宁才得知,被压在废墟下面的学生有1000名左右。

     刘宁的宝贝女儿刘怡,在北川县第一中学念书,她当时也被压在废墟下面。

    幸存下来的教职员工投入紧张的救援工作之中。刘宁在抢救其他学生的同时,每次经过女儿被困的废墟时,感觉一阵阵巨大心痛袭来。女儿被压在巨大的水泥板下面,由于缺乏大型吊车机械,暂时还无法救援。

女儿刘怡所在的初三一班,在二楼,地震发生后,她被压在课桌下面。“据同样困在里面的同学喊话,女儿还活着,只是脚受了伤。”刘宁说,但形势很快发生变化。由于这两天余震不断,女儿被困的空间已经被新塌下来的东西挤占,可爱的女儿永远回不来了。

 

(6)幼儿园老师舍身为孩子挡垮塌的水泥板

 

     人民网·天津视窗5月14日电: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是本次汶川地震受灾较为严重的乡镇之一,当地80%农房垮塌,目前已造成400余人死亡,被埋人数目前尚无法统计。13日,记者深入遵道镇采访,发现了3名在抗震救灾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用微薄的力量体现着生命的尊严与伟大。

         用身体挡水泥板 孩子获救老师牺牲

     汶川地震发生后,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而此时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除园长在外出差,5名老师都在园内。此次地震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师死亡,目前仍有两名老师在医院抢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

     地震发生后,孩子家长很快就聚集在幼儿园废墟周围,不停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开始孩子们还能在废墟中发出微弱的回应,但随着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回应声越来越弱。家长们也只能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

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

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7)杜正香老师用肩和背为孩子挡住横梁

 

“挖出来了!挖出来了!杜老师找到了。”震后一直守候在南坝小学校门口的老师和家长们围拢上来。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人们口中说的杜老师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教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小心挖,注意保护杜老师的遗体。”这句话在搜救人员中互相传递。

  “杜老师要不是为了救学生,自己一个人肯定能跑出来。”她的同事语文老师杨树兰说,“可我知道,她肯定不会扔下自己的学生们。”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杨树兰正在学校的宿舍午休,当她连滚带爬跑到操场上时,正好看见杜正香一把将送小孙子上学的严明君老太太祖孙俩推出了摇晃中的教学楼,转身冲进一楼的教室,连抱带拉救出几个孩子,之后她又冲进了已是烟尘滚滚、不停摆动的教学楼。这是杨树兰和其他人最后一次看到杜正香老师的身影……

   王全香老师说,同样在一楼的学前班大班的三四十个孩子都自己跑出来了,可是杜正香班上的孩子都太小,肯定被剧烈的地震吓呆了跑不动,要不然杜老师也不会跑进去那么多次,她舍不得孩子。

   杜老师的丈夫严正明回忆起自己的妻子,哽咽里还有骄傲:“我知道她一定会那样做,她一直对学生们很好。”

  和四川其他边远山区村镇一样,南坝镇绝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老小小,爷爷奶奶们也都放心地把自己的孙子孙女交给她照顾。

这次地震,杜老师班上的孩子获救的并不多,可是家长们都没有怨言,“都知道她对孩子好,怎么能怪她”。

14日下午,全镇幸存的村民自发为杜正香出殡,队伍从山上拉到山下,他们都要来送送这位好教师。

(8)苟晓超老师为救学生英勇献身。

5月12日,是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24岁的苟晓超老师新婚后上班的第一天。地震发生时,他大声吼叫二年级学生赶快下楼逃生,并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通知正在二楼和一楼巡查的老师,惊醒的孩子在老师们带领下陆续从教室撤离到操场。苟晓超老师不顾教学楼顶楼砖头玻璃的掉落,飞跑上三楼抢救58个正在午休的孩子。当他第三次冲到楼上抱起2名孩子撤离到一楼地面的最后一级楼梯时,顶楼轰然坍塌,一块重约一吨的混凝砖块砸向他的小腿,他本能地将两个孩子“藏”在自己的怀中,用坚强的身躯挡住从天而降的坠落物。“藏”在苟晓超老师怀中的两个孩子和被困的最后几名学生终于获救了,但苟晓超老师却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9)肖晓川等7名老师带领72名学生冒雨翻山逃出震区。

5月12日地震中,北川县曲山镇海光村刘汉希望小学的老师们手拉手将学生全部围在中间,趴在学校篮球场上。剧震过后,老师们又义无反顾地六回到教学楼逐间搜索,将部分还没来得及脱离险境的学生带下楼。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学校教导主任肖晓川等7名老师带领72名无人“领取”的学生第二天一早撤离。这些学生中最小的5岁,最大的14岁。师生们在山间艰难前行,一边躲避泥石流和滚落的飞石,一边以最快的速度奔跑。历经6个多小时,顺利抵达抗震救灾指挥部。7位老师中,有4位老师的家人遇难,其中一位老师家里有7位亲人已经离去。而其他老师,至今还未收到家里的任何音讯。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四川省灾区教育系统广大教师舍生忘死抢救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牢牢地把守住了生命之门,危难时刻体现了高尚的师德和情操,用生命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10)请记住这些教师的名字

 

在这次四川地震中不少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迸发出来的职业理念,塑造出来的伟大师魂,都让我们感到无限的伤痛与深深的感慨……这次与无情的地震抗争的过程中,除李佳萍、许念华二位老师外,还有很多英雄的老师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年轻教师王周明,当地震发生时,他指挥学生分两路,从教室的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还没跑出教室的一名女生推出教室,这时,一根粗大的横梁打在他头上,他的头盖骨当即被击碎……

还有20多岁、年轻漂亮的该校舞蹈老师汤鸿,发现险情后,她把学生推向墙角,把她们抱在自己怀中,垮塌的楼房倒在她的身上。她的尸体被找到时,她俯身趴在那面墙的角落里。她的怀里,3个女孩活了下来,而她却永远离开了人间……

去年才大学毕业的什邡龙居小学英语老师向倩,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去。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从废墟中挖出尸体时,她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

北川县第一中学初一六班班主任刘宁,在5月12日大地震中失去女儿,却在地震发生时刻, 机智勇敢地保护了自己班上59名学生,使他们安全脱险。

崇州怀远中学英语教师吴忠红,地震发生时正在给初一五班上英语课,他沉着勇敢地带领全班同学逃离险境,当他返回四楼教室寻找掉队的两个学生时,楼房轰然倒塌,再也没能走出来。  

    这样的教师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瞿万容老师,救援队发现他时,他的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却再也无法醒过来;

汶川县映秀小学,废墟中,张来亚老师身体趴着,两手抱着向前,在他的身下,躺着两名学生,其中一名安然无恙,一名名叫周悦的只是手骨折。而张来亚老师,再也无法醒来。该校联芳老师的死状和张来亚一样。在这名女教师的双臂下面,也有两名学生,安然无恙;

而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更是保护了四个学生的性命。救援人员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谭老师,留给我们的只是那个张开双臂的永远的姿态……

     这些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平凡的人民教师,在地震来临之时,身处在讲台上的他们本可以第一个跑出教室,本可以最安全地保障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大难将至的关头,这些平凡的人民教师没有选择自已逃命,为了孩子们的生命,他们在自己及亲人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保护学生,因此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视死如归,选择了舍己救人。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留给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用一种令人敬畏的最至高无上的保护学生的姿态,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是职业道德。在所有有关灾区的感人的新闻里面,除了一些神圣的父母之爱,除了一些学生之间的奋不顾身的互救外,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平凡的人民教师,就是这些平凡的人民教师的不平凡的师魂。

     上面介绍的这些教师的事迹,还只是在灾难来临时英勇的教师群体中的极少的一部分,他们有的是刚走出大学门槛的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有的是已经工作了几十年而历尽沧桑的中老年教师,他们普普通通,勤勤恳恳,更重要的是,无一差别,只要他们走上了教师岗位,只要是一位人民教师,他们就承担了这份沉重的责任,那就是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还要以自己的责任、职业道德和性命来保障这些学生的安危。而越是在危险的时候,他们的这种责任就显得越重要,而他们的这种师德和师魂就更能得到彰显。他们是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千千万万个人民教师中的普通一员,但是,他们却又是神圣的,伟大的,他们,用人生中最宝贵的生命,诠释出了人生中最可贵的教义!他们用最后的少有的大无畏的保护学生的姿态,为学生们,为无数的人们留下了教师的忠诚的誓言,留下了对学生无尽而无言的爱,塑造了一个个平凡的人民教师的最可贵的师魂!树立起了一个个生命的丰碑!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只有记住他们,我们才知道,什么是人民教师,什么是师德师魂,什么是责任……

     平凡的人民教师,做出的是不平凡的业绩!塑造的是不平凡的师魂!因此,我们希望,学生应记住他们,历史应记住他们,人民也应记住他们……

  

(11)“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三) 学生的故事

向少年英雄致敬 向少年英雄学习

 

近日,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热烈响应。

  汶川大地震,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尤其感动着亿万人的心。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昂起了不屈的头颅,与死神展开了搏斗。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为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高唱赞歌:

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有位名叫白乐潇的12岁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能尽快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女学生高莹双腿断了,双手也被砸伤,在废墟里,她不仅一直没哭,还微笑着对大家说要勇敢;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帮助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学生廖桐,自己本可以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还有十余名惊慌的女同学,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将她们安全带出……

我们为灾区少年表现出的的聪明智慧和乐观精神感到骄傲: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时和获救后表现出可贵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用电影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鼓励自己坚强不屈;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      

小女孩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被困于废墟80小时的男孩薛枭,被救出来后第一句话是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在楼道里,杨彬彬为救助跌倒的同学,错过了逃生的机会,被埋77小时获救后,失去双腿还幽默地说“我没事,只是发型乱了,不够帅了,你们别担心。”

我们为灾区少年的仁爱和感恩胸怀深受感动:

救援队员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在楼层中撑开一条缝隙,随后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拒绝:“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随后,队员们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名被困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女孩马小凤和薛枭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营救人员发现薛枭受伤严重些,但薛枭坚持说先救她,而马小凤则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我重。这种仁爱之心让救援人员动容。3岁的小男孩郎铮被救出后,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朝救他的武警官兵敬礼。一些逃过劫难的孩子,在路边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并在路旁竖起了绵延几里长的纸牌,上面写着“谢谢”“辛苦了”。有的还加入志愿者队伍,为救援工作贡献他们的力量。

  苦难是良师,逆境出人才。现今,灾区的孩子们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了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这是灾区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之言,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这些坚强而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了灾区的希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未来。英雄少年,时代骄子。让我们向这些少年英雄致敬,并伸出我们热情有力的双手,共同托举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1)背出两个同学的小英雄林浩

 

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地震时,教学楼瞬间坍塌,他们班的31名同学全被埋压在瓦砾之中,20名同学遇难,只有11名学生逃生。小林浩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救出了两个同学。据林浩自己介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正走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被上面滑落下来的两名同学砸倒在地。“我使劲爬,使劲爬,终于爬出来了。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我就转身把她背出去了。背出去交给校长,校长又把她交给她妈妈背起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另外一个男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他也被父母背走了。”林浩向记者讲述自己救人经过的时候显得非常镇定。林浩说:“我背得动他们,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有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救了两个同学后,小林浩静静地离开学校回家去找妈妈,可是这时的渔子溪已是一片废墟狼藉,妈妈在哪里呢?小林浩茫然地在四处寻找,没有找到妈妈。他14岁的姐姐很快找到了他,同时他的妹妹也跟他们在一起。经过几天的寻找,3个孩子还是没有找到父母,家园已经被毁,无家可归,无处安身。村里活着的人多数已经逃走了。,14岁的姐姐带着他,随着逃难的人群抄一条小山路,走了7个多小时,到了都江堰后,被救援人员送到了医院。后来,我们从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节目中看到了记者采访小林浩的感人画面,小英雄林浩若无其事地向记者讲述了他救同学的经过,他的表情显得那样从容、镇定。

小林浩的行为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一个九岁的孩子,突然面临一场意想不到的、极其惨烈的灾难,而自己已经可以逃离死亡线的时刻,又义无返顾地返回废墟里救出两个和他一样大小的孩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多大的情怀!林浩是一个真正的小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林浩的义举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也是精彩的。

就在几分钟前,还和自己一同玩耍,一同学习的小朋友,眨眼之间被掩埋在坍塌的废墟里,20多个鲜活的幼小生命无奈地停止了呼吸。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多么脆弱,但却又多么坚强。这种突然降临的极度恐慌和残忍的场景,必然给还活着的孩子们带来心灵上的刺激。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小林浩没有恐慌,没有哭泣,相反在大难面前表现的是那样镇定自若,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人逃离,而是忍着受伤的疼痛,冒着残垣断壁还可能再倒塌的危险,返回废墟里,救出了两个同伴。

在这种年龄段,孩子们都是在温暖家庭的呵护下幸福地成长着,他们不仅胆小脆弱,而且常常在父母面前撒娇,平时稍有点头痛脑热或者稍不顺心或者偶遇困难,就要爸爸妈妈关照、排除。所以,大多数孩子如果碰到这样的灾难,一般是很难抵挡的。但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出现了!小林浩用他的行为——看上去很平常的行为——却反映出了一个在他这个年龄段几乎难以具备的优秀品行。有一句哲言说“世事造英雄”,也许是大难面前必有大英雄吧,汶川地震为我们民族造就了林浩、康洁、郎铮、白乐潇、张春梅、何翠青、杨彬彬等一代小英雄,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小精英,为我们塑造了永远的学习楷模。

《2》有希望的一代人

小林浩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在困境中处理事情表现的很成熟。他救出两个同学后,不是放在一旁不管,而是一个一个都交给校长;带伤救出两个同学后,并没有去诉求别人,而是悄悄地离开学校回家去找妈妈;过去三天了,爸爸妈妈仍没有找到,就跟姐姐用了7个小时,坚持走到都江堰;当记者采访时,他只平淡地说了一下救同学的过程。小林浩才九岁,能如此沉着果敢地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能如此娴熟自如地处置所面临的突发事变,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种顽强的心理素质,这种自如的应变能力,单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单听说教也是学不会的。我们的小林浩,在这次痛苦的经历中,凭着自己的胆略、自己的本能、自己的果断把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老师家长的教诲里也很少涉及的东西,给学会了,体验了,并且升华了。

我们从小林浩身上看到的不仅是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镇定、果敢以及勇于救人的精神品质,我们看到的更是中华民族下一代强大的生命力。看到的是一代有希望的接班人。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难管教,他们娇生惯养,他们自私自利,他们怕艰苦怕困难,他们心理素质脆弱,他们不会处理突发事件……但在小林浩、小康洁、小郎铮等小英雄的事迹面前,这些担心和忧虑就显得有些多余。我们相信,当大困难出现,当大灾难突发时,我们的年轻一代、我们的少年儿童,大多数是会学习林浩、康洁等小英雄的。

 

(2)勇跳六楼后又返回去救人的小英雄康洁

 

大楼突然发生摇晃,越晃越厉害。“地震了!地震了!”教室里发出尖叫声。汶川县映秀小学六年级一个班的六楼教室里,在老师和同学们都往桌子底下躲避的时候,这个班11岁的康洁却选择了另一种逃生的方法----跳楼。

康洁从最初的恐慌迅速镇定下来,他想到与其呆在教室里等死,不如选择跳楼逃生还有一线希望。几乎是在一两秒钟内便做出了决定。并且确定了跳楼的方法。他想到,楼的前面是操场,地面是水泥地,不能在前面跳。楼的后面是农田,地上是树和庄稼。从这里跳,危险要小。他还想到,头部不能着地,手和脚也不能先着地。这个思维过程也几乎是一两秒钟内的闪过的。用她后来的话说,“我几乎是‘飞下去的’”。菜地里的烂泥救了康洁的一条命,她只是腿被划伤。她跳楼后的瞬间,教学楼就倒了,老师和同学们在刹那间都被压在了坍塌的废墟中。而她自己却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难。

小康洁成功自救后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回到已经倒塌的还在冒着浓重烟尘的废墟里,搜救他的同学和老师。她艰难地从破碎的不规则的水泥块和瓦砾中爬上去。在废墟的顶层。她看见自己的班主任阎老师和几个同学扎堆被建筑物压在一起。她费了全身的力气把他们一个一个地拉出来。但余震又来了,已经破碎的房子又在摇晃,随时可能继续倒塌。她想到自己也可能被压在里面,那就不能再救老师和同学们了。于是,她迅速从三楼高的地方滑下来。余震使楼房继续坍塌,而她第二次捡了一条命。在返回去救人的时候,她反而受了脚伤,她自己以为只是脚被划了一道很长的口子,但实际上右脚已经骨折。

康洁和几个脱险的老师同学,不久被救援人员带到安全的地方。而她跳楼救人的事迹也很快传开。人们对她流露出无限的感激和敬意。当她听说自己的爸爸已经遇难时,才放声大哭起来,并且喃喃地说:“我爸爸长得好帅啊!”她爱他的老师同学,也爱她的爸爸。她是一个很重感情的女孩子。

不久,康洁被送到医院。当医生们围着她诊断病情的时候,她还稚气地要求医生们先去救治别人。她看见这么多医生围着她一个人,她想到的是还有很多受伤的人们在医院门外。

我们不知道小康洁平时在学校的表现如何,与老师、同学们相处的怎样,但从地震时这极短暂的时间内,她的言语和行为看,这是一个多么勇敢、可爱而成熟的孩子。

后来,小康洁转到广州一个儿童医院治疗,大夫们给她做了手术。当记者采访她,问到她地震时怕不怕,她说:“开始有些惊慌,后来也没想到怕,好多老师和同学埋在下面,我拼命把他们往外拖,也不知道救了几个。”记者又问她,为什么表现的那么勇敢时,康洁说,她经常上网学知识,“不要看我人小,洪水我都经历好多次了”。她的回答是那样平和随便,无任何做作、表演的成分。她的言语是属于她自己的,别人教是教不出那种样子的。看来,小康洁11年的经历建树了她勇敢坚强的一面。

有一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终于和失散几天的妈妈重逢了。母女见面后,为不幸遇难的爸爸,又大哭了一场。她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自己的身体,还主动要求多吃饭补充营养。

小康洁确实是一个很懂事很成熟的好孩子。也许她平时不一定是一个标准的乖乖孩子,但她却是一个很爱学习也很会学习的小学生。她说她很爱上网学习,这使她学到了不少课外的知识。现在有些小学生,在这个资讯时代,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确实拥有了难以想象的智慧。而这些智慧的主要方面或者处事的能力,并不是从学校和家庭中学到的,而是来自于社会的影响和攫取。目前,中小学教育还主要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转,高考制度带来的弊病,导致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灌输”,家庭教育的的主要方式还是“控制”,过于重视课本知识和考试,忽视了孩子们的其它能力和个人品格的培养。我们从小康洁的身上得到了很多启示:小康洁经历过很多事情,父母又比较开明,允许她上网,这让她获得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这就铸就了她勇敢坚强的一面。小康洁在这次地震中所以成为一个小英雄,是她做了一般情况下,别的孩子所不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的小康洁,在灾难降突然降临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凭她在平时积累的智慧和勇气,从六楼纵身跳向菜地,并返回坍塌的废墟里救助老师和同学们。她是一个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小英雄。应该说,她是我们当代青少年的一个代表。当然,从六楼跳下来非常危险,跳下时没有受伤,也有侥幸成分。不过,事后证明,如果她选择留在教室,那就是另外一种结果。关键是跳楼的时候她能有意识地选择最少可能受伤害的跳楼方位和落地方式。并且,在逃生后能毫不犹豫地返回去冒险救助同学和老师。小康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同学们,现在你们的生活、学习,你们的家长、你们的学校都为你们设计安排的十分周全、舒适,几乎不用你们费任何力气就可以坐享其成。但是,你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过分优越的环境常常不利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顺境造就的是幸运儿,逆境才造就伟人。人常说,“无限风光常常在险峰”,人生也如此,太顺利的生活往往让人无法体会人生的真谛。人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仿佛注定了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将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折磨。或考试失败,或亲友离散,或家境变故,或如遇劫困,或突发事故,或天灾人祸,等等。因此,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知难而进。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冷静、坚强、勇敢的品格,培养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别人、互助友爱的精神。这样,一旦困难或灾难来临,你就会喷发出无限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小康洁的事迹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个道理。相反,如果你一味地追求顺境,就会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一旦困境来临,你将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同学们,这难道不是小英雄康洁的英雄行为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智慧吗?

 

(3)救了15名同学的小英雄何翠清

 

四川广元市青川县木鱼镇中学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何翠清,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地震险情,原本已经逃离了危险,但为了唤醒全寝室正在午休的18个同学,她毅然返回宿舍,救出了十五名同学,自己和另外4名同学却被压在了废墟里,50小时被救出后,截肢致残。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的前几分钟,刚刚午休睡醒的何翠清同学,正整备离开宿舍去教室,突然感到地在摇动,她以为是哪个同学的床摇动了一下,不以为然地出去了。刚走出宿舍几步,大地开始强烈的颤抖摇晃,她意识到这是地震了,叫了一声“不得了!”转身跑回宿舍。他想到,“宿舍里还有那么多娃儿,还在睡午觉没有醒来,我得跑回去把她们叫醒,不然她们在睡梦中会被倒塌的房屋压死的。”这是事后她回答记者时说的。这是多么扑实而真诚的语言,这是她爱的心灵的自然流露。

她跑回宿舍,一边大声呼叫“地震了!快起来!地震了!快起来!”一边挨个儿推着还在熟睡的同学们。睡梦中惊醒的同学在越来越猛烈的摇晃中跌跌转转地逃出了宿舍,有14名同学保全了性命。而她自己却失去了最佳的逃生时间。就在他推叫最后几个同学时,寝室瞬间坍塌,小翠清和另外四个同学被压在了天花板底下。

5个被砸伤的孩子在废墟里被挤压的不能动弹。就这样他们在黑暗、恐惧、疼痛、无奈中煎熬了50个小时。也在坚强、互勉、希望之中度过了50个小时。

5月14日凌晨,赶来的救援队伍听到从废墟里传出的呼救声,循声赶到现场,迅速展开了救援行动。解放军战士一边用吊车吊走石块等重物,一边小心谨慎地用手拨去压在孩子们身上的砖土,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营救,何翠清等五个学生终于重见天日。

当日,何翠清所在的木鱼镇中学被救出的40多名同学,一同送往广元市中心医院救治。小翠清在西安打工的爸爸妈妈得到地震的消息后,几经周折赶回青川木鱼镇,却找不到自己的女儿。焦急中,等待了三天后,本已感到希望渺茫的父母,意外地打听到女儿在广元医院救治的消息。她们见到被解放军救出仍然活着的女儿,喜极而泣。他们说,幸运嘛,感谢解放军救了她,感谢医生给他用心治病,只要她的命在,即便她残废了也无怨无悔。娃救出了十几个同学,值得!

广元中心医院的院长张绍义说:这个孩子很坚强,也很开朗,我们救治她的思路是,从医学的观念讲,肯定是能保的一定要保,尽最大的努力,恢复她腿部的功能,减少他她的残疾。让她们走向社会时,生活质量更好一些。小翠清救人致伤的事迹,使所有听说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医生、护士、伤员、志愿者、前来采访的记者都为他祈求,都为她祝福,把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可是,由于重物长时间的挤压,她腿部的肌肉已经坏死,虽经多方抢救,最后还是不得不实施了截肢手术。小翠清永远失去了右腿。

手术后不久,小翠清向记者叙述了她们五个人在废墟里经历过的永远难忘的50小时。

记者问:“你被埋在废墟中的40多个小时里是怎么过来的?”

小翠清若有所思地回忆道:“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怎么有那么好的精神。一到晚上,我就在那里狂喊。我们寝室的那几个娃儿没有勇气活下去了,情绪很低落,我就说,咱们一定要坚持,我们几个都一定要活着出去,她们都答应的好好的。可是也不知道从什麽时候起,有两个同学开始不说话了,一种恐惧和担心向我们袭来,我想他两可能不行了。”小翠清一边给同伴们鼓劲加油,一边注意外面的动静,只要有人经过,他就大声呼救。小翠清接着说:“我的头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了,我上面有一个床把子,还有铁床,把我压得死死的,她们几个也被压得死死的,后面有一个空隙,我们想缩却缩不回去,不顾那么多,我们就狂喊。”小翠清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许三多’,我们就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那个班长许三多,很坚强。我说不会吧,他们不会来现场吧。但我相信解放军叔叔一定能救我们的,我也相信解放军叔叔一定能把我们救出去的。就这样我们喊着‘许三多’的名字,坚持着,等待着,说也奇怪,大家都没哭。终于等来了解放军,我们得救了。”

讲完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后,小翠清看着她失去的右腿,流露出一丝淡淡的伤感,在场的人都缄默无言,不知道该说什么话好。是安慰吗,是鼓励吗,是赞美吗,是敬佩吗,无限的感慨在人们的心里像江河在翻腾。秉性开朗坚强的小翠清看着大家笑了,她说:“解放军叔叔救了我,今后我要好好地活下去。”

听完故事后,我们有许多感叹和启示:

小翠清在灾难突然降临时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和灾难中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在大自然发生灾难时,人类个体生命是脆弱的、渺小的、无力的。但这一个个个体生命却又具有坚强不屈、勇于搏击的一面。这是一种本能,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所致。自然灾害常常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特别是地震,现在还不能预测。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对人类的一次考验,但考验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总是能够战胜自然灾害的。大灾带来大难,大难带来大悲,大悲产生大爱,大爱产生大勇,这是一条轨迹,也是一条规律。所以,每次与灾难的搏斗中,总会铸就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们的小翠清就是在汶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小英雄。她的心地里充满了爱,所以在危急时刻,贲发出的大勇,激励她舍身去救助正面临死亡威胁的同学们。她的性格里具有坚强的品质,所以在深埋废墟时,她能战胜脆弱,战胜痛苦,战胜恐惧,获救新生。

同学们,我们从小英雄何翠清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有团结友爱的品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个人具备了这两样东西,在人生的道路上就能与你的同伴同事共同进步,共享快乐,也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4) 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邓清清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突发的8级地震使距离震源汶川最近的什邡市蓥华镇,顷刻间,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倒塌了,蓥华镇中学的教学楼也变为一片废墟,一百多名学生被埋,生死不明。

幸免一难的初一一斑斑主任陈全红老师在乱石堆中急迫地寻找着他们班被压在废墟中的学生。让陈老师最揪心的是一名叫邓清清的学生,因为清清是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她朴实厚道,与人友爱,人穷志不穷,学习非常刻苦,有时在回家的路上还一边走一边看书,有时在被窝里还常常在微弱的手电光下看书。

陈老师和家长们、乡亲们仔细地搜寻着,救出了几个孩子,有的虽然受了重伤,但还活着,大家都为他们祝福、庆幸。有的已经失去了生命,挖出的是尸体,让人撕心裂肺地悲痛。陈老师默默地流着眼泪,嘴里喃喃地说:“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子!”已经搜寻了整整两天了,还有不少孩子没有找到,人们苦苦地等待着,不愿离开。陈老师也一直守候在人群里没有离去。她总觉得自己的好学生邓清清还活着。不把她救出来,她对不起这个可爱的孩子,也对不起她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愁云拨开,希望降临。5月15日清晨,武警部队带着好多重型设备赶到,展开了紧张有效的救援行动,许多孩子得救了。很意外很幸运,陈老师的学生邓清清恰好被埋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没有受伤,终于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战士救了出来。陈老师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也落地了。邓清清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又令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害怕。”陈老师抱着清清连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这名坚强的小女孩在地震中,被埋在黑暗的瓦砾之下,面对死神的威胁,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她为了驱除心中的恐惧,不断地打开手电筒看书,静静地等待着有人来救援。是顽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帮助她战胜了死神。邓清清的坚强信念和对生的希望令现场救援的官兵和等待音讯的人们,无不动容。

还有一个相似的故事同样感人。

 

(5)与死神搏斗了68小时的小英雄张春梅

 

四川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一班学生张春梅,这名年仅11岁的女孩,已被废墟掩埋了整整68个小时后,终于被解放军战士成功救出,守望在现场的数百名家长和战士顿时欢呼起来。

5月14日,一名到学校来的家长在废墟里意外发现了春梅。当时她面朝地,被困在教学楼楼道附近的水泥板空间里。因空间极小,春梅无法动弹。因此,她也不知道,她的两名同学就躺在她身边,但是他们已被砸得不成模样。惨不忍赌。得知张春梅还活着,幸免于难的副校长张春东马上来到她身边,凑得很近地对她说::“春梅,你很乖……”

 这时,老师们轮流上前,陪着张春梅说话。鼓励他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坚持。

 当天中午,第一批武警部队抵达映秀镇,开展救援。闻讯赶到学校搜救的武警战士也对她说:“听说你很乖,我们能要把你救出来,不过,我们得先把你身边的同学搬出来,你等着啊。”

 安慰她的,还有政教主任吴老师。吴老师说,很快就会救你出来的,大概最多还有半节课时间吧。他一边和春梅说话,一边给她喂水。春梅用舌头舔舔了水,她笑了,说水好甜。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算起,到5月14日张春梅喝进第一口水,已经整整48个小时了。

 当女老师周平上前安慰张春梅时,这一回,张春梅主动说话了:“我头发好乱,等我出来帮我梳梳头好吗?”周平老师被这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深深地感动了,她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孩子!多么热爱生活的孩子!于是微笑着对她说:“当然没有问题啊。还有,你的头花也掉了,到时候我们给你去买更好看的。”

张春梅听了后,慢慢的眨了眨眼睛。露出了笑容。

天色渐渐黑下来,张春梅疲倦至极,她对老师说:“我困了,想睡一会儿。”唐永忠老师立即鼓励她:“孩子,千万别睡!老师陪着你。”

到5月15日上午,营救取得决定性进展。营救人员用切割机切断横在张春梅上方的横梁,经起重机起吊,挪开水泥横梁和钢筋,之后,又敲掉了压在她背上的水泥块和砖石。上午10时30分,11岁的张春梅被蒙上眼睛,抬了出来。

“孩子的生命没有问题,但很可能要截肢……”检查后,医生对旁边焦急的人群说。七八百米外,直升机已经启动螺旋桨。救援人员飞快地将经过应急医疗处理的孩子送上了直升机。几分钟后,直升机轰鸣而起,带着人们的希望向成都飞去……

清清和春梅的故事使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童话里的小女孩是一个渴望美好生活的孩子,在极其困苦的环境里(除夕夜),她用一点点火柴的光亮和温暖来驱除黑暗、驱除寒冷、驱除饥俄,这一丝丝光亮也曾点燃她许多的美好的幻想和希望,她与苦难抗争,她憧憬美好生活,她也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本应得到救助,本应有幸福的生活,但却在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同情,没有温暖,没有光明的黑暗社会里,悲惨地消失了。

我们的小清清和小春梅也是向往美好未来,热爱生活又突遇灾难并且勇于抗争的坚强的孩子,但她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她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中国少年,她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的国度里,所以,当她们面临危难时,能及时得到关爱,得到救助,获得新生。大难过后,她们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邓清清最使人感动的是她那刻苦学习的精神,即使在面临着这样一种空前劫难的时候,她仍然打着一个小小的手电筒在看书,用读书来驱除恐惧,来期待着救援。这个贫困家庭出身的小女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张春梅最使人感动的是她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整整三天三夜被压趴在地上,不哭不泣,当她有了生的一线希望时,便本能地要求老师为自己梳头发。小春梅强劲的生命力和几百人为救助她所奉献出的爱,共同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动人乐章。

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向邓清清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鼓足勇气,克服脆弱,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6) 向武警战士敬礼的三岁小男孩郎铮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抢险救灾画面感动着全国人民。这其中,有一张令许多人心灵受到冲击的照片:

5月13日早晨,在北川灾区一片四周仍在冒烟的废墟上,一个左臂受伤的幼童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这张照片公布后,这个小男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个只有3岁的孩子名叫郎铮,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地震发生十个多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小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郎铮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

参与救援朗铮并拍下这张照片的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5月19日,在绵阳医院又见到了小郎铮。

“当我看到郎铮时,心里非常激动,找了7天,终于找到了。”杨卫华说。医院大厅里,郎铮被母亲吴晓红抱在怀里。当时,,吴晓红也因为在地震中,一支腿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非常吃力。怀里的郎铮,有些疲惫,面对伤痛,他依然很勇敢。杨卫华关切地询问着郎铮的情况,这时,吴晓红才知道他就是儿子的救命恩人。不断言谢。“叔叔,谢谢你!”小郎铮认出来了杨卫华。

3岁的郎铮左手手臂已骨折,整个手臂无知觉,左手小手指和无名指部分截肢,头部与面部有挫伤。即将为郎铮做手术的医疗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疗队都看过小郎铮吃力地举着右手向解放军敬礼的照片,深深地被他感动。医疗队将派出专家为他治疗。

吴晓红回忆到,地震发生后,她从废墟里艰难地爬了出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郎铮。她找遍了个北川县城,几度绝望,随后又直奔绵阳,仍然一无所获。几经周折,母子俩终于相见了。

据郎铮的母亲介绍,郎铮的父亲也有了下落,她听灾民说,有人在小坝看见了郎铮的父亲郎洪东,他仍坚持在救灾一线。据悉,郎铮的父亲是北川县小坝镇派出所所长,由于通讯中断,至今没有联系上。

5月21日,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的军医在绵阳给他做了手术,而且手术很顺利。令人痛心的是小郎铮失去了左臂,留下了终生遗憾。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小郎铮,称赞他“坚强、勇敢”。

人们为小郎铮得到及时的救治深感欣慰。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经受了心灵的巨大磨难和洗礼,自强不息、百折不弯的民族精神在与灾难的不屈抗争中再一次迸发。小郎铮的敬礼之举所以震撼人心,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今,小郎铮正在治疗和康复中,但这个可爱小男孩的敬礼之举永远刻画在人们的脑海里——

它充分体现了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谊。汶川大地震后,11万人民子弟兵以最快的速度向灾区集结。他们冒着频发的余震,从废墟中把成千上万老百姓的生命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他们以自已的实际行动又一次说明,人民子弟兵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它是灾区千万个坚强不屈少年儿童的缩影。在这场所罕见的大地震中,受伤害最重的莫过于成千上万的灾区少年儿童。但许多获救的小郎铮们所表现出的那种直面灾难的坚强情景令人落泪。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各种方式关爱和呵护灾区的孩子们,使他们走出地震的阴影,因为他们是灾区明天的希望。

它是对少年儿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一个典型事例。我们从来自灾区的大量报道中看到,许多获救的郎铮们以各种纯真的方式和举动,表达了重生的喜悦和对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感恩之情。他们应成为许多地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少年儿童,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毕竟,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小郎铮的敬礼告诉人们许多,但关键的一条,正如温家宝总理23日在北川中学安置点对学生们所说:我们“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7)拽断自己胳膊为同学让路的小英雄白乐潇

      

天津医大二院护士王莉、杨丽娜看护的病区中,有位名叫白乐潇的12岁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能尽快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刚入院时,小乐潇因为疼痛和惊吓,情绪很不稳定,为了安慰这个小病人,王莉和杨丽娜一有时间就来到她的病床前和她聊天,尽量减少她的疼痛,驱除地震在她心中留下的阴影。现在,小姑娘已经和她俩成为了好朋友,非常信任这两位从天津来的大姐姐。

 白乐潇的行为在一般人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上,许多胆义士舍身取义的故事却并不少见。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为公子重耳割股煮汤就是一例。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为了救助革命同志,为了取得战斗胜利,舍身取义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应该说,舍身取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事实证明,大难出大勇。在平常生活里,很少见到的勇敢,在急难时,在急需时,常常会突然出现。我们生活中涌现出来的那么多的见义勇为的英雄,不都是例证吗?像我们前旗郝龙飞在呼市公园跳湖救溺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事迹。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等等。虽然小乐潇的行为是一个特例,但是她断臂救人的义举,确实令人敬佩。在小乐潇身上体现出的精神,不就是我们民族舍身取义传统品德的具体表现吗?我们为小乐潇失去手臂而惋惜,为她的大义精神而骄傲,我们衷心地祝愿小乐潇今后生活的更好!

 

(8)双手刨4小时从废墟中救出同学的小英雄马健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正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同学们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讲解。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跑到走廊上时,我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我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向孝廉第一次醒来,迷糊着没有知觉,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亮光,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想,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发现脚和手都被压得严严实实,就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晚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马健 ,男,14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地震发生后,马健的班上有6名同学未能从教室中撤出。下午救援时,马健和同学发现了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向孝廉,一起施救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晚上,他自己冒着大雨,悄悄回到学校,蜷缩着身子钻进废墟,用双手将一块块砖头刨开、运出去,又钻进去,再钻出来,匍匐着身体一趟又一趟。手磨破了,腿脚渐渐地不听使唤,但他没有放弃。大约四五个小时过去了,双手血肉模糊的马健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里刨了出来。紧接着,他又开始寻找其他幸存者。凭着打火机微小的火光,他看到有两位同学被水泥板压住,但没有大型工具无法营救。他立即赶到尚未倒塌的学生食堂,给他们找来水,帮助两位同学坚持。

     

 (9)说“我只是不帅了"的小英雄杨彬彬

                                             

“我没事,只是发型乱了,不够帅了,你们别担心。”5月19日晚8点,在废墟中被埋77小时获救的北川职高二年级学生杨彬彬,在重庆能源集团南桐总医院接受了截肢手术,下了手术台的他,微笑着对一旁流泪的志愿者说,”他很好。“安慰志愿者不要哭

 第二天,志愿者们来到彬彬的病床前,看到这个已经失去了双腿的18岁的男孩手术后刚刚醒过来还仍然乐观豁达,都酸楚难忍,泣不成声。面对大家的安慰,彬彬笑着对大家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怕,最想吃东西,喝可乐,我想吃遍天下的美食”。彬彬说得眉飞色舞,还一边咂着嘴,让病房的气氛轻松了很多,也让在场的人再次流出了心酸的泪水。

后来记者采访他时,彬彬躺在病床上讲述了脱险的经历。他在北川职高上学,当时正准备上数学课,房屋突然摇晃起来,数学老师叫大家快跑!全班同学从两个门往外跑,他和几个同学从一个过道向外跑去,前面人很多,跑不快。已经快到门口了,前面的一个同学手机掉了,蹲在地上去捡。“如果我踩过去,我肯定能跑出去。”彬彬说。但他还是停了下来,去拉那位同学一起跑,这时房子一下坍塌了。其他同学都跑出去了,彬彬和4个同学却被压在废墟里面。

“我一生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穿着军装的解放军。”彬彬说,当时,他们被压的地方有一个一尺来高的空间,几个被压的同学相互鼓励着。一旁的好友任科伟问我怎么样,我说两只腿被夹得很紧,可能断了。任科伟就告诉我,“没得事,下半生我养活你。”他们一边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活下去!”一边还开着玩笑。就这样他们整整熬过了三天三夜。15日晚上7点,他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那身军装。他们获救了。刚说完,彬彬忍不住失声痛哭了。

 据主任医师刘怀清介绍,彬彬是18日晚上9∶30从绵阳转到重庆能投集团南桐总医院的,由于伤口严重感染,当晚就进行了右小腿清创术、左大腿下段截肢术和左大腿切开减压术。尽管医生想尽办法,仍然没能保住彬彬的右腿,于20日下午再次进行了右大腿下段截肢术。

“上手术台前,他问我以后还能打篮球吗。”外科医师欧亚非含着眼泪告诉记者,面对彬彬的问题,他和医护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说:“等你康复后,医院专门为你准备了场篮球比赛。”

彬彬的感人事迹,尤其是他截肢后幽默风趣的语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他有健康的体魄,是一个篮球运动爱好者,在大难突然来临时,他本可以超越别人,先行跑出楼道逃生,但是他为了救助蹲在地上捡手机的那个同学一起逃生而错失良机,仅仅就几秒钟,被突然坍塌的楼房压在了废墟里。最后导致了终生残废。

有人说,逃生是人的一种本能,这话是不错的。如果当时楼里就他一个人,他箭步逃离,也不失为一个机警勇敢的少年。但情况恰恰相反,他面前有一群同学,而且还有一个弯腰拾手机的同学,在生死一线间,彬彬没有选择自己独自逃离,而是选择了与同学们同生死,共度难。这是多么博爱的胸怀,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

大家学过古代思想家孟子的一篇文章叫《孟子*告子上》,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①也。”

这里孟子所说的做人的道理是: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这就是孟子对舍生取义的诠释。

    在生死一瞬间,彬彬如果没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果把自己的生命看的比别人的生命更重要,就不会因救助别人而大难临头。他所以没有逃避“祸患”,没有“苟且偷生”就因为他追求的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彬彬用自己一颗炽热的爱心和高尚的行为再次令人信服地诠释了“舍生取义”这个被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推崇和努力实践的高尚的词汇的真正含义。

小英雄彬彬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青少年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表现出的互助友爱、舍生取义、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都源于我们民族美好善良、自强不息、同呼吸,共患难的文化底蕴。这样的文化基因,总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和品格在每一次民族危难时,总能经受住考验,得到富有实践意义的有力传承。彬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这种崇高的品质,不就是我们民族精神一代一代传承的结果吗?

同学们,这里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并引用孟子的话来挖掘和论证彬彬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就是为了更好地弘扬他的精神,学习他的精神。

我们再从现实的角度做一个简单的陈述和分析。有人说,多年来在商业浪潮的冲击下,人际关系变了,变得冷漠无情,变得唯利是图。也有人说,现在的青少年多是性格脆弱、怕苦怕难、只以名利设计自己的人生蓝图,是被金钱诱蚀了心灵的一代人。这实在是一种偏见,是一叶彰目,不见森林的一种看法。诚然,这种现象有时是存在的。但是,埋藏在人们心底的固有的善良人性和传统的民族精神,只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没有机会表现出来而已。

骤然降临的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使中华民族经历了生死煎熬的考验。然而,我们曾历经苦难艰辛的祖国并没有被地震摧垮,自强不息的华夏儿女面对空前惨烈的灾难并没有被吓倒,相反,迸发出一个伟大民族蕴藏在心底的璀璨光辉。灾难面前,中国人用热血和生命作出印证:五千年文明赖以传承的道德情操依旧,包容天下的仁爱和良知未泯,舍生取义的勇士一代一代层出不穷。作为国魂的民族精神永世长存,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

大难产生大爱,大难产生大勇。我们从一个个抗震救灾揪心动魄的场面,从一个个鲜活感人的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了人性所彰显的坚强和力量,也体会到民族大家庭关爱和温暖:

温家宝第一时间飞赴灾区,在废墟上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发出“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指令,他的头发煎熬白了,被人们誉为人民的好总理;

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总队战士,奔赴灾区,在极度困难的环境里冒死展开了救援行动,救出了成千上万的遇难者,再次被人们誉为最可爱、最可亲的人;

医务人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冒着余震的危险,不舍昼夜,拯救了几十万受伤群众的生命,又一次被人们誉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

老师们履行了最神圣的使命,表现出最崇高的师德,一个个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被人们誉为救护孩子的英雄和庇护神;

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农民、工人、退伍军人、退休护士、大学生、记者、文艺人,自带路费,自带干粮,迅速投入到搜救遇难者的行动中,做了他们力所能做的事情,为灾区人民奉献了一份真诚的爱,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无私最庞大志愿者;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开展了捐助和献血活动,有的说“我没有钱,我有血。”有的说“我没有钱,我有力气。”最不能让人忘却的是广州越秀区华乐街头那个高度残废的小男孩,艰难地挪到捐款处,把自己乞讨来的硬币,一个一个地投进了捐款箱,……民族在哭泣,民族在行动。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不计利钝,不顾安危,发自内心地支持着抗震救灾。人们彼此感动着,互相激励着,就像一家人。

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里,接受着传统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聆听着老师、家长从小就要做一个诚实勤奋、智慧勇敢的孩子的谆谆教导,从书本上、电视里、周围的人群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样的氛围里,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必然营造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来,杨彬彬、何翠清、林浩、康洁、郎铮等就是植根于这种现实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一批新世代的小英雄。他们不是有些人所担心的那样---生在财富与庸俗的时代,而被腐蚀了的青少年-----恰恰相反,是我们民族有希望的一代人。

 

(10)救下7名同学后跳窗逃生的少年雷楚军

 

“可能我运气好,下楼逃生吧,楼梯突然在我面前垮了;我抱着一棵大树往下溜,才逃出大楼,身后的教学楼整个塌了,可我没事!”

这类似大片中的惊魂一幕,出自15岁少年之口,没有恐慌,沉稳有加,透出一股汉子般的成熟。他  就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学生雷楚年。

大地震那天下午,刚下化学课,爱好运动的雷楚年,迈出教室想去操场疯几下,一瞬间,楼像打摆子似地抖起来。“地震了,同学们快跑!”有老师在大声疾呼。楚年三步两步的冲下楼,迎面见班主任陈冬往楼上冲,哦,还有同学没有下来。楚年的脚步又随陈老师往楼上冲,果然,有7名同学全都抱着头蹲在墙角边。“别怕!大家快跟我走!”楚年一个大招手,同学们唰地起立,但地摇得凶,人挪不稳步。楚年带领同学扶住楼梯的护栏,方才下楼,一看不对,7名同学还少一个!楚年扭头又上楼。留下的女生叫欧静, 受惊吓过度一个劲地哭。他去拉她,也许被吓傻了,怎么拉她都不动。平时,他和她说话会脸红,此刻,楚年拦腰把她抱起,不知是心跳还是脚软,10米的走廊显得很长很长,行不到2米,欧静恍然回过神,执意要自己下地走。楚年护着她往楼下跑,楼顶的水泥块在他们身后噼里啪啦往下砸,仅几步之遥,她脱险了,他面前的楼梯断了。楚年再次返回2楼,看见窗外有棵参天大树,他跳上窗台,一跃抱住“救命”树,顺杆下滑逃脱,间隔以秒计,轰隆一声,整栋5层楼房顿时矮了大半截。

很快,老师和村民都爬上了废墟,营救埋在楼里的师生,楚年又参与其中,他在寻找陈老师。就在墙体倒塌之前,陈老师以文弱的身体护卫了两个学生的平安,他自己却遭受重伤。见到陈老师,少年硬汉雷楚年哭了。

 天擦黑时,楚年妈妈找到学校,都快认不出儿子,浑身上下灰蒙蒙,脚也扭了,人也呆了,她上前抱着儿子大哭。她要带儿回家,楚年不乐意,还有许多同学家长没来接,怎么能丢下不管?母亲又急又气,“你还要不要这条小命”,立马揪住他的耳朵往外拖。

回家不过几个小时,楚年又偷偷地跑出来,他还有大事要干。冒着余震,奔波三日,他找遍一家又一家医院,寻访一家又一家同学,为了落实重伤和失踪同学的去向。全班53名同学,7人重伤,1人死亡,楚年摸得一清二楚。心头的巨石落地了,他累了,想家了。这一夜,少年楚年睡得好香。

         

(11)不哭的可乐男孩
     

5月15日23时,在灾难过后80个小时,一个男孩终于被救援人员缓缓抬出废墟。就在人们要将男孩抬上救护车时,男孩突然向救援人员说,“叔叔,帮我拿瓶可乐”。现场的救援人员都被这句话逗乐了,他们纷纷说,“好,给你拿可乐。”谁知男孩又说,“要冰冻的”,救援人员马上答应,“好的,拿冰冻的。”随后男孩被迅速送往医院。
  这个男孩的名字叫做薛枭,只有17岁。他无意中的幽默,驱除了队员们身上所有的疲惫。我们看到了虽然满脸灰尘但又生动而鲜活的生命,他的得救和给大家带来的轻松,就如历经黑夜后的一丝亮光,让在场所有的人和后来看到这个镜头人都会感到幸福,都在饱含泪水中扑哧笑出了声。这个17岁的男孩从此被网友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可乐男孩”。
  当时,可乐男孩和一个女孩在那里被困了80多个小时,救援人员来的时候,他却一直要求他们先救女孩,再救他。80个小时,他以顽强的生命和乐观的情绪,给无数期盼的心,带来新的希望,人们的笑声里既有赞许,也有欣慰。
  “可乐男孩”,这个名字将是镇定、勇气、乐观和毅力的代名词,给所有走过悲伤的人以特别的鼓励。悲痛会淡化,灾难会过去,笑脸又会在阳光下绽放。从废墟中爬出的人们,都会像可乐男孩一样,在大家的搀扶下站起,幸福生活将像要一杯冰冻可乐那么简单!

 

 

(12)“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 被困小孩一句话催人泪下

 

朱云能是第一批到达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小学现场的支援者之一。

“叔叔,我在。”14日14时,他在曲山小学的废墟前呼喊时,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他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的声音。”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在撬棍、铁锹都无济于事之后,救援队员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在楼层中撑开一条缝隙,随后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拒绝:“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一句话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名被困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昨天(2008.05.14)下午2点,北川县曲山小学的废墟前,一个微弱的童声传进了救援人员朱云能的耳朵。“快,这边有小孩的声音。” 朱云能马上找到了救援队员。撬棍、铁锹悉数派上用场,但由于垮塌的楼层堆积太厚,十多名队员的搜救工作无济于事。
     随后,救援队员只得动用液压组合破拆器,严密的乱阵中逐渐被撑开一条缝隙,缝隙越来越宽,队员们发现,一名男孩浑身是血,躺在几名孩子的尸体上。就在大家将救援的手伸向他时,孩子却坚决拒绝:“叔叔,我不慌张,你先救他们吧。”
   “这孩子太懂事了。”孩子的一句话,当即让救援队员热泪盈眶。随后,队员们果然在旁边的隔层中发现了十多个被困的孩子。几个小时后,直到其余孩子全被救出,男孩才最后一个钻出废墟。

 

(13)成功疏散了100多人的小英雄 欧阳宇航

 

 欧阳宇航,男,17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欧阳宇航所在的班正在上英语课。他主动配合老师疏导同学朝楼下操场跑去。当他跑到3楼时,发现5楼其他两个班的同学没下楼,便立即返身冲进其中一间教室大声呼喊:“同学们赶紧向楼下跑。”几位女生躲在书桌下,欧阳宇航冲进去,把她们带出教室。随后,他又冲进另一间教室,发现门后站着五六名女生还没有撤离,“可能还有余震,赶快跑到操场去!”他拽起前面两位女生跑出教室,后面的女生也跟着跑向楼下。跑到楼道口,欧阳宇航又进入一间教室查看,发现一位女生还躲在书桌下。任凭怎么劝说,就是无力挪动脚步,他迅速将这位同学背出了教学楼。班主任罗家平老师说,欧阳宇航疏散了100多人。

 

(14)救出8名同学的小英雄杨松尚

       

杨松尚,男,17岁,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震发生后,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杨松尚迅速躲到墙角。教学楼下沉时,地板大角度倾斜,他从教室的这头滑到另一端。此刻,杨松尚并没有选择逃生,得救人!他不顾一切冲向掩埋同学最多的地方,开始动手抢救。他狠命用手刨开碎砖,搬开压在同学身上的砖柱和桌椅。第一个同学顺利救出来了,他的手也磨破了。杨松尚依旧用力刨着,边刨边喊:“先救女生和伤重的同学”。听到墙角处又传来一声微弱的呻吟,他马上冲过去,一边呼喊着同学的名字,激励她,鼓励她,一边用尽力气挖刨。这期间,他与老师和同学奋力救出了8名同学。

 

(15)两个优秀的救援组织者--申 龙、王佳明

 

申龙,男,17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王佳明,男,18岁,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正在上生物课的申龙、王佳明帮助老师快速组织同学们撤离。随后他们又组织同学开展营救,用手掏、用木棒敲,很快在废墟中救出4名同学。为便于救助垮塌教学楼里的师生,他们组织同学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开了两条路,一条专门走担架,一条供救援人员进入。在王佳明和申龙等同学的努力下,总共救出20多名师生。他们还冒着余震给被困的同学送水,扶送受伤的老师去安全地带。晚上八点,同学们自发分组,王佳明为第三组组长,参加运送伤员、遇难者遗体以及氧气瓶和小型机械等。第二天早上,帮救援部队抬帐篷、向受灾群众分发食物。向绵阳转移时,由于所有老师仍在救灾,申龙、王佳明担任了临时班主任,组织同学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16)为救同学被埋瓦砾的小英雄陈浩

陈浩,男,12岁,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12岁的陈浩躺在病床上,双腿和右手都被厚厚的绷带裹住,他的身高已有1.7米,一点都不像个小学生。地震发生时,他正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玉石实验小学六年一班的课堂上课。教学楼猛烈摇晃起来后,他身手敏捷地跑出教室,下了二楼,穿过楼边的升旗台,马上就要达到安全地带了。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习惯性地回头一看,看到同班的一名女同学还在升旗台的高墙前,墙体已经摇摇欲坠了,他顾不上多想,跑回去把女同学往外一推。此时,两米多高、四米多宽的墙体哗啦啦倒下,女同学安全逃脱了,陈浩却被压在厚厚的瓦砾下。

 被学校师生挖出来后,陈浩被紧急送往医院。5月21日,陈浩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广州,住进广州市儿童医院,后因伤势过重,转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据市一骨科的王建炜医生介绍,陈浩的右臂、双侧小腿骨折后出现了错位,必须要通过手术才能复位,而他最危险的伤在腰锥部的爆裂性骨折,幸好目前的检查显示他的脊髓还没有受伤,否则陈浩很可能会瘫痪。院方将于今日为他的手腿部进行第一次复位手术,择期再进行腰椎手术。

     小英雄酷爱打篮球

“如果能救而不救,我会感到惭愧的。”这是地震后有记者采访陈浩时,从他嘴里吐出的平实字眼。他的父亲陈强告诉记者,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看他,他才知道儿子是为救人而受伤。篮球是陈浩最热爱的运动,姚明是他最崇拜的偶像。陈浩受伤后,姚明已经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他的情况,对他的伤势表示关心。日前,姚明的经纪人两次给陈浩的父母打来电话,表示将在合适的时候来看望这位小英雄。而记者昨日也了解到,姚明会在近期先亲自与陈浩通个电话,鼓励他战胜伤患,早日康复。 本报记者 陈辉

 

 (17)两个女孩素不相识  生死对话战胜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昨日凌晨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她还在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她哽咽着说,事发时,她只听见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是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

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叫廖丽,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她和小蒋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了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她们俩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赢得了时间。廖丽被救出后,接着她也被救了出来。她说,“我们经过了生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据天府早报)

(18) 最后跑出教室的小英雄王 波

王波,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震时,在教室中的王波迅速冷静下来,跨过去拔掉墙上的电源,又快速掰开已变形被卡住的门,让同学们快速撤出教室,直到教室里最后一个同学离开,他自己才跑出去。随后,王波投入到营救之中。在学校实验楼下,他听到呼救声,用双手不停地搬、挖,成功救出一名女生。又有求救的声音传来,他顺着废墟的缝隙掏挖,开出一个仅能容身的小洞爬进去,把压在同学身上的石块一块一块地移走,将这名同学救出。他再一次进入废墟,又发现了一个女同学。他迅速用脚抵住摇摇欲坠的石块,用自己的身体挡在同学的上方,脱下上衣包住她的头,把同学救到安全的地方。在坍塌的教学楼边上,他发现一个男生被废墟压着,只剩下头和手在外面。王波一边搬移石块,一边高声喊来附近的群众,这名同学又被救出。手掌磨肿了,手臂被划伤,鞋子也被钢筋穿破,但王波仍坚持营救同学,一刻也不退缩。

(19)抱旗杆脱险又返回救同学的小英雄张强

张强,男,16岁,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小学三年级时,一场车祸夺走他左手的五个手指,双腿也因为手术变得一长一短,成了一个残疾人。

张强的教室在四楼,当他跑到三楼时,地震已将教学楼扯开了无数裂口,砖头、水泥块、楼板开始垮落。他看到了楼外的升旗旗杆,纵身越过三楼的阳台,死死的抱住旗杆,平安地滑到地面。脱险后,他立即跑向废墟救人。没有工具,只能用手,左手不行,他就用右手。挖出一个同学,他就背起跑向操场。当救助队来时,张强已经从废墟中救出了四名同学。而他的右手被划出了无数道血口,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第二天早上,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张强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现在,他正在成都、德阳和金堂等地,进行志愿服务。

 

(20)坚持80小时的小英雄薛枭 

 

薛枭,男,18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5月15日19时左右,救援人员发现薛枭和一位女生被埋在由几块倒塌预制板形成的狭小空间中,身体没有受到致命伤害。武警战士告诉现场的记者:那个小伙子受伤严重一点,薛枭听到后却坚持说你们先救她,女学生说不,先救他,他的伤势比较重。救援人员立即展开紧张抢救。为了分散薛枭的注意力,救援人员问他出来后想干什么?他说想喝可乐,最好是冰的。22时,女学生在救援人员的搀扶下,走出了废墟。23时,薛枭被救援人员缓缓抬出。此时,他被埋在废墟下已80个小时。住进医院后,薛枭的右手因气性坏疽而需要高位截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自己用大拇指在手术同意书上按手印签字

 

(21) 救出7名幼儿的小英雄童世强

 

童世强,男,13岁,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学生。

地震来临时,童世强不顾个人安危,直奔教室右侧的村党支部活动室。他知道,那里还有学前班的儿童正在休息。房子里的32名儿童,最大的6岁,最小的只有4岁。童世强抱起一个孩子就往院子中央跑,放下后又马上折回抱第二个。仿佛像冲刺一般,他拼尽全力疾奔不止。一个、两个、三个……身高不足1.6米的童世强咬着牙,拼着劲坚持,先后有7名孩子被他从屋内救出。当他把最后一个孩子救出时,拱门墙倒塌。在童世强和他人的拼力抢救下,32名儿童无一伤亡。

 

(附)6月27日四部委批发的少年英雄名单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名单:

 

马  健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王  波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王  亮(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王  博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

    王  樊 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

    王  磊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学校四年级学生

    王佳明(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申  龙(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杨  琳(女)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杨松尚(羌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何翠青(女)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宋  雪(名字加黑框)(女) 生前系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土门小学五年级学生

    张春玲(女)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石坎小学六年级学生

    陈  浩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

     邹雯樱(名字加黑框)(女,藏族) 生前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小学五年级学生

林  浩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

    郑小鹏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红白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贾  龙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向峨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童世强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祁山乡中王小学六年级学生

    雷楚年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抗震救灾优秀少年”名单:

    

马小凤(女)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王  彬(女) 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

    邓清清(女)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一年级学生

    刘  刚(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刘  潮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高台小学五年级学生

    曲柄年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碧口二中九年级学生

    许中政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新建小学三年级学生

    阳玉洁(女)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

    李  阳(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李剑波(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何亚军(女,羌族)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小学五年级学生

佘友富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漩口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张  博(回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张  强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蓥华镇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张  强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巨亭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

张兴成(羌族)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凤仪小学六年级学生

    张庚杰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下寺小学二年级学生

    欧阳宇航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年级学生

    赵   彬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茶坪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莘 长 林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坝村小学二年级学生

    卿 静 文(女)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高志军(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平通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黄  霖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干柏村小学六年级学生

 康 洁(女)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小学六年级学生

    梁  强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韩加育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韩贵霞(女)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乡石家山小学六年级学生

    甯加驰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熊弼呈(羌族)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小学六年级学生

     薛  枭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年级学生

 

 

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最冷之时,

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2009/3/10

 

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发 任晨鸣 摄

中新网3月9日电 《澳门日报》9日发表社论说,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议时的这一讲话,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更阐明改善民生与凝聚民心民力的内在关系。的确,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最冷之时,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社论摘录如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会议时的这一讲话,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到新的高度,更阐明改善民生与凝聚民心民力的内在关系。的确,中国政府在全球经济最冷之时,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次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2009年是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保增长的同时,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2009年中央政府七项主要工作中,无论是保增长,还是扩内需,无论是调结构,还是促改革,无一不与民生有关。

与民生有关的具体安排,涉及结构性减税、促消费、三农、就业、医改、社保等十多个领域;而且中央财政空前加大投入力度: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比上年增加439亿;对三农扶持拟投入7161亿,比上年增加1206亿。在教育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和资助贫困学生,中央投入223亿,比上年增加125亿;在住房保障方面,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棚户区居民的住房,今年拟安排430亿,比上年增加362亿;此外,在结构性减税方面,税费减免减轻居民负担5000多亿。

《政府工作报告》就改善民生所作的最新阐述和承诺,是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理念六年来,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硬指标最多、阐述也更为务实的一次。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历史早已证明,民生问题的不断改善会使得社会日趋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民生问题得到持续的改善,许多城乡居民迈进小康乃至富裕的生活。然而,由于发展不足和不均衡、制度安排仍未完善、权力资本对于社会利益侵蚀等原因,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各种基本民生问题依然凸显,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强调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今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年,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央提出拉动内需的决策,做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部署。这就是要在危中择机,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争取更大的发展。同时,越在困难之时,越要将改善民生、维护民众利益放在首位。而采取积极措施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其根本就是在维护民众的最高利益。

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之时,更要千方百计加强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民众权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民众最为关心和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