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天记163:《尚未开放的花》——一个老班主任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4 19:25:31

这是一篇我写于2006年的一篇论文,那时候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刚刚离任,所以斗胆说了一点点心里话。但是只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更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而且因为我工作范围面较窄,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许相对来说是否片面也未可知。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奖,这样的文章能够得个小奖,就此说明也许我们的教育会有救?

题目:

这是一篇我写于2006年的一篇论文,那时候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刚刚离任,所以斗胆说了一点点心里话。但是只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没有更深入地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而且因为我工作范围面较窄,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许相对来说是否片面也未可知。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奖,这样的文章能够得个小奖,就此说明也许我们的教育会有救?

题目:尚未开放的花——一个老班主任的反思

到2005年底,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卸任了。当领导通知我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从头到脚都松弛下来,放松的不仅仅是体力,而是精神、更是心理。可见我做班主任是极其紧张的,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身心俱疲,为什么班主任的工作会这么辛苦紧张,究竟是因为学生,还是因为我自己。

我所任职的中学在全市教育最薄弱的区,这所中学又是区属的一所收底校(收底校就是每次区统考时全区最低分的单位),我管理的班级又是收底校的三流班。这样的班都是实打实的三级跳坑式的水平。而且每送出去一个这样的班,我的主任就又给我一个这样的班。班里的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坐下来,更不用说读书了。这样的班级单亲家庭的孩子几乎占三分之一还要多,大多数家长是做小买卖的,比如推个车卖水果、早晨起来卖煎饼果子、摆摊儿卖菜……还有给人打工、做保姆、做看护的等等。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而且生活较贫困。我很同情这些学生和家长。我衷心希望我的学生认真学习,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能通过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地位继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但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

静下来以后,我开始回忆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对学生苦口婆心,严格要求。我怕学生打架,怕他们离家出走,怕他们随便交友约会,怕他们逃学,怕他们的分数太低对学习失去信心……,我更怕在我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口无遮拦的教训反而伤害了他们的心。事无巨细,有时我竟紧张到失眠。我反思,班主任究竟是学生的指导者还是监视者?我究竟是帮助他们还是看护他们?班主任和学生是面对面在两个阵地上,还是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是在教育他们还是压抑了他们青春勃发的个性?我究竟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现在每到夜深人静时,回忆起那时候的一件件“小事”,仿佛又看到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体验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们有充分展示活力的躁动,有不安于现实的反叛性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白天和他们缠在一起,晚上把他们装进心里带回家,时有家长的电话惊扰了我夜晚居家生活的静谧。待到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我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在我认真辛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偏差?在这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是否对学生也有过误导?我们班主任是最直面学生的人,当社会变化气象万千,儿童少年也更加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手段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我以几件小事为例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对怎样做好班主任这个话题有兴趣的老师和我共同探讨。

一、         校服:

按校德育处的纪律要求,每一个学生进校必须穿校服,可是我分明的感觉到学生不愿穿校服。有的学生把校服装在书包里,塞在书桌里,应付每日检查。还有更大胆的坚决不穿,无论怎样的严格要求,以至请来了家长也“打死我也不穿”,连检查也不帮我应付。其实多少年来我真是非常同情学生的,可是我必须按照校规校纪教育学生,这样的矛盾心理一直困扰着我。那校服穿在孩子们身上确实不好看,很偷工减料,从颜色到式样都十分难看。初一量身时的尺寸要放大些,孩子们还要长身体,这一套校服要穿到初三,可是初中一年级的小孩子个个都穿着大得实在难看的校服,那将是校园里怎样的一道风景线。待到初三时还是这一套校服,尺寸是合适了,但是已经是又旧又脏又破的不堪了。六月的教室闷热难耐,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没有空调,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大汗淋漓。寒冬季节操场做操必须穿校服,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缩。我这样一个老班主任手中攥着校规校纪,眼里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一直处在两难之中。

我更要深思,性格各异的孩子全部套在统一的衣服里,套住的只是外表,套不住他们的内心。其实孩子们不穿校服的行为就是无言的反抗。他们想在群体中凸现自我,他们要张扬个性,他们是否想说“尽管我学习成绩不高,但我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张扬自我人生的人”。其实统一的校服也压抑不了他们桀骜不逊的内心。年轻人历代相袭的反叛心理,岂止是一套校服就能解决的问题呢?再者,学生们为了我一次次的应付学校的穿校服检查,并没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在其中看到了弄虚作假的好处,岂不是会误了孩子们一生。

二、         头发:

每个学期开学前的返校日那天,等到学生都到齐了之后我用严厉的目光横扫教室全场,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风纪,谁染了头发,谁烫了头发,谁扎了耳朵眼,谁搽了指甲油。然后要求他们在开学典礼之前烫的要抻直,染的必须染回去。每年开学之际我都要为了这头发耳朵眼与学生及家长搏斗十几天,才能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记得2001届一个男同学,怎么劝,如何讲,也顶着一头深棕色头发站在我面前。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微黑的皮肤配上那一头深棕的头发确实很漂亮。他反问我:“ 王老师,您染头发了吗?老师能染,为什么我不能?”我确实把头发染成棕黑色,为了掩盖我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听了他的反问,我如实相告,并且告诉他“因为你是学生,年龄还小,学校有纪律,所以你不能染”。我的话明显的苍白无力,尽管他听我的话把头发染了回来,但是看得出他口服心不服。

我反思,一个学生染了头发就成了坏孩子了吗?现在学校里年轻的老师们染发已成寻常事,颜色各异发型各异,老师们的漂亮精神干练装点了校园。那个男生发自内心的要求平等,追求美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还能说他们染了头发到学校来是犯了错误吗?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表现自我的精神已在我身上消失了,在他身上仿佛又看到年轻时的我。我带着异常矛盾的心理管教学生这么多年,对耶?错也?但是我绝对不提倡学生染发。老师和学生染头发都是为了追求“美”,既然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就该反思,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道理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的遵守校规。我们教育人的人,没有站得住脚的、让学生信服的道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的制订出校规校纪,用“严格要求”的高压手段,压服的只是表象不是内心,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只能让一些孩子更偏激,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另外还有一些老实孩子,因为长期的为了服从而服从,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压抑了他们爱美、爱标新立异的个性,走出校门的孩子千人一面。如果教育的结果是这样的,岂不是很可悲呢?

三、         作业:

班主任应该协助各科老师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对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给以教育。做了多年班主任的人,这种“监督”的方法、手段、经验应是较丰富的了。可是直到05年末,我卸任止,关于“交作业”的问题并没解决,而且不交作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呢?

这些孩子们虽然不写作业,但是他们私底下抄流行歌曲的歌词,抄他们喜欢的歌星的歌词,上课时偷偷的抄,还贴上心仪已久的歌星的贴纸。我管理的06届初二这个班的一部分学生在开学后不久,开始疯狂的撕书,把各科课本撕成一寸见方大小,把彩色插页撕下来做折纸。在他们扔掉课本的同时,却私下里传看一种韩国小作者写的小说。其实以前的每届学生中都有这种现象,不看教科书,看琼瑶,继而看鬼故事,现在又熟读南韩高中小女生写的关于中学生逃课、搭伴的恋爱故事,为什么?这样从表面看起来,我的学生不是不爱看书不爱写字。只是他们不喜欢课本,他们也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该讲的道理讲了,可他们依然故我,默默地喜欢着他们的喜欢。他们早早的来到教室匆忙的互相抄着作业本,来对付我的作业,然后认真地抄着他们的歌词。这样的厌学情绪日益高涨,一点也看不出下降的趋势。百分制的试卷,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考几分,剩下大多数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在谁呢?是孩子们不爱学习,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我们的教材,还是我们成年人强加给他们的让他们被迫接受的我们的思想;只是我遇到的孩子这样,还是学生群体中都有这种现象。教育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谁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距,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文化经济基础各异,家长们让孩子到学校上学,有不同的目的。可是,却学着统一的课本,考同一张试卷。这种统一犹如一条绳索,捆绑着年轻的悸动的灵魂。

我使用各种手段,诱导着孩子们背诵各种该背的和不该背的‘知识’,来应付着各种考试。一个个青春的生命在应付考试中度过初中这三年。 我反思在我认真工作的同时,是否在很认真的做着一件错误的事。教育是一种远距离投资,见到“效益”要待到孩子们走入社会,走向成年之后。也许历经数年之后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才探讨出今天的教育有误,那么千秋功罪谁来评说,谁能对今天的孩子负责。

四、         交友:

学生们进入中学,从初一年级起就热衷于交友,而且还多是结交异性朋友。这被老师们误称为“早恋”。拆散他们,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来,也是我的工作之一。孩子们模仿着成年人,幼稚而可笑的做着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游戏。虽然沉浸其中的孩子是少数,但是影响很大,处理不当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许会影响他们成年以后的正常生活。

记得2002届时我接任初三的班主任工作。刚接班不久,年级组长与上一任的班主任给我介绍,班里的某某女同学与某男同学关系不正常等等,让我注意观察,帮助其顺利通过中考。该女同学聪明、文雅、不爱说笑,是个很稳当的女孩儿,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代数。我悄悄的注视着她,让她做我的数学课代表。她依然每天与那个男同孩儿同来同往,可明显地看出他们的两小无猜、亲密无间。于是,我教育她的工作开始了。先请双方家长谈,再找学生双方谈,如此等等。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她像霜打的小白菜,半点精神全无,更难听到她的笑声。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时,她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我看出她的不快乐。一天放学后,我故意与她一路走,尽量的摆出很随意闲聊的样子,她问我:“我真是坏女人了吗?”声音不大,却震惊了我!母亲的责骂、父亲的叹气、老师的规劝、同学的白眼,已然给了她极大的压力。这时我终于判断出,使她萎靡不振,成绩下降的原因不是“早恋”,而是来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坏孩子的精神压力;她无法抗拒与那个男孩交往带给她的快乐,她无法抗拒这种欢乐对她的吸引力,这都让那个小女孩陷在矛盾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我反思,只要是男女同学走的近些,成为说的上来的好朋友,就是“没羞没臊”品质低劣了吗?2005届的一个男同学曾反问我,“我和某女同学说得上来,你们就斥责我,可是大人为什么都结婚呢?”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很显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教育语言我讲的道理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因着内心的孤独,渴望倾诉,说得上来的男女同学更容易走到一起。如此这般就套上“早恋”的标签,必定是一种误导,更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现在的青少年营养充足,身体发育很好,又有网络媒体的刺激,那么对十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少年,怎样进行性教育,教育什么,谁来教育就是个很大的问题,都交给班主任行吗?也许,他们的交友,与“性”无关呢?

五、         写周记

2005年期中考试过后     ,我看到考试成绩欠佳,孩子们垂头丧气。于是连着三周的周记设计为:十二周写“本周我进步了吗?”、十三周写“给自己找优点。”、十四周写“我很棒!”字数不限。刚布置完,教室里像开了锅。下课后,马上就有很多孩子围上了我,“我哪有优点”,“我从来没进步过”,“我成绩不好,天天挨斥责”。我看着他们无望的眼睛,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孩子住在祖辈家里,有与继父同住的女生,更有与单亲父亲或母亲生活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有几位同学家长还是残疾人。父母摆摊的,卖菜的,收废品的……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不高而自暴自弃,听着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还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挨过老师的打,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有谁夸奖过他们,哪怕是违心的赞扬。在可怜的分数面前他们被界定为是永远的失败者。当我们的教育忙着帮助一些优秀学子爬上象牙之塔的同时,有谁会给这些孩子以青睐,哪怕是回眸一笑也好啊!我清楚,我对他们的同情是苍白无力的,我只希望他们别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当这些孩子带着这样自卑的,破罐破摔的心理走向社会时,他们也许会失去对这个社会的爱心。当他们的内心充斥着逆反,带着愤愤不平走向社会时,就会自然而然加大了社会上的不安定的因素。

我不敢开诚布公的告诉他们:你们手上的书本束缚了你们积极向上的心灵,学习成绩浇灭了你们求知的欲望。人的一生坐在教室里读书只是一段时间,读书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们念书不成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也许会更好会成功!我想我们当前单一的教育体制必须改革,那尚可拯救那些不会念书而能做事的孩子。

六、结束语:

当今天我不再做班主任的时候,才敢于借此机会写出我另类的教育思想,但是我从来不敢想实施我的教育理念,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没有另类教育思想存在的气场。因为我们的校园需要安宁需要秩序。可是我反思,并因反思而自责。生命不是长青藤,再有两年我就退休了。秋去冬来,不是所有的花蕾都能绽放。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经历了很多事情。今天只是想到哪,写到哪了。不知道是否能够给后来居上的班主任一点借鉴呢?

                         北洋社区学院  王孟祝

                                  2006年2月10日

到2005年底,做了多年班主任的我卸任了。当领导通知我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从头到脚都松弛下来,放松的不仅仅是体力,而是精神、更是心理。可见我做班主任是极其紧张的,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身心俱疲,为什么班主任的工作会这么辛苦紧张,究竟是因为学生,还是因为我自己。

我所任职的中学在全市教育最薄弱的区,这所中学又是区属的一所收底校(收底校就是每次区统考时全区最低分的单位),我管理的班级又是收底校的三流班。这样的班都是实打实的三级跳坑式的水平。而且每送出去一个这样的班,我的主任就又给我一个这样的班。班里的学生很难安安静静坐下来,更不用说读书了。这样的班级单亲家庭的孩子几乎占三分之一还要多,大多数家长是做小买卖的,比如推个车卖水果、早晨起来卖煎饼果子、摆摊儿卖菜……还有给人打工、做保姆、做看护的等等。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而且生活较贫困。我很同情这些学生和家长。我衷心希望我的学生认真学习,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能通过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经济地位继而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但是这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

静下来以后,我开始回忆过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我对学生苦口婆心,严格要求。我怕学生打架,怕他们离家出走,怕他们随便交友约会,怕他们逃学,怕他们的分数太低对学习失去信心……,我更怕在我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支配下口无遮拦的教训反而伤害了他们的心。事无巨细,有时我竟紧张到失眠。我反思,班主任究竟是学生的指导者还是监视者?我究竟是帮助他们还是看护他们?班主任和学生是面对面在两个阵地上,还是在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是在教育他们还是压抑了他们青春勃发的个性?我究竟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现在每到夜深人静时,回忆起那时候的一件件“小事”,仿佛又看到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体验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们有充分展示活力的躁动,有不安于现实的反叛性格。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白天和他们缠在一起,晚上把他们装进心里带回家,时有家长的电话惊扰了我夜晚居家生活的静谧。待到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之后,我开始了更深层次的反思,在我认真辛苦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否有过偏差?在这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中是否对学生也有过误导?我们班主任是最直面学生的人,当社会变化气象万千,儿童少年也更加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手段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下面我以几件小事为例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对怎样做好班主任这个话题有兴趣的老师和我共同探讨。

一、         校服:

按校德育处的纪律要求,每一个学生进校必须穿校服,可是我分明的感觉到学生不愿穿校服。有的学生把校服装在书包里,塞在书桌里,应付每日检查。还有更大胆的坚决不穿,无论怎样的严格要求,以至请来了家长也“打死我也不穿”,连检查也不帮我应付。其实多少年来我真是非常同情学生的,可是我必须按照校规校纪教育学生,这样的矛盾心理一直困扰着我。那校服穿在孩子们身上确实不好看,很偷工减料,从颜色到式样都十分难看。初一量身时的尺寸要放大些,孩子们还要长身体,这一套校服要穿到初三,可是初中一年级的小孩子个个都穿着大得实在难看的校服,那将是校园里怎样的一道风景线。待到初三时还是这一套校服,尺寸是合适了,但是已经是又旧又脏又破的不堪了。六月的教室闷热难耐,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没有空调,孩子们坐在教室里大汗淋漓。寒冬季节操场做操必须穿校服,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缩。我这样一个老班主任手中攥着校规校纪,眼里看着教室里的学生,一直处在两难之中。

我更要深思,性格各异的孩子全部套在统一的衣服里,套住的只是外表,套不住他们的内心。其实孩子们不穿校服的行为就是无言的反抗。他们想在群体中凸现自我,他们要张扬个性,他们是否想说“尽管我学习成绩不高,但我也是一个追求个性,张扬自我人生的人”。其实统一的校服也压抑不了他们桀骜不逊的内心。年轻人历代相袭的反叛心理,岂止是一套校服就能解决的问题呢?再者,学生们为了我一次次的应付学校的穿校服检查,并没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反而让学生在其中看到了弄虚作假的好处,岂不是会误了孩子们一生。

二、         头发:

每个学期开学前的返校日那天,等到学生都到齐了之后我用严厉的目光横扫教室全场,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风纪,谁染了头发,谁烫了头发,谁扎了耳朵眼,谁搽了指甲油。然后要求他们在开学典礼之前烫的要抻直,染的必须染回去。每年开学之际我都要为了这头发耳朵眼与学生及家长搏斗十几天,才能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记得2001届一个男同学,怎么劝,如何讲,也顶着一头深棕色头发站在我面前。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微黑的皮肤配上那一头深棕的头发确实很漂亮。他反问我:“ 王老师,您染头发了吗?老师能染,为什么我不能?”我确实把头发染成棕黑色,为了掩盖我那日渐增多的白发。听了他的反问,我如实相告,并且告诉他“因为你是学生,年龄还小,学校有纪律,所以你不能染”。我的话明显的苍白无力,尽管他听我的话把头发染了回来,但是看得出他口服心不服。

我反思,一个学生染了头发就成了坏孩子了吗?现在学校里年轻的老师们染发已成寻常事,颜色各异发型各异,老师们的漂亮精神干练装点了校园。那个男生发自内心的要求平等,追求美感的精神感动了我,我还能说他们染了头发到学校来是犯了错误吗?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表现自我的精神已在我身上消失了,在他身上仿佛又看到年轻时的我。我带着异常矛盾的心理管教学生这么多年,对耶?错也?但是我绝对不提倡学生染发。老师和学生染头发都是为了追求“美”,既然目标是一致的,那么就该反思,我们应该用怎样的道理去教育学生,让他们心服口服的遵守校规。我们教育人的人,没有站得住脚的、让学生信服的道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的制订出校规校纪,用“严格要求”的高压手段,压服的只是表象不是内心,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只能让一些孩子更偏激,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另外还有一些老实孩子,因为长期的为了服从而服从,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性格,压抑了他们爱美、爱标新立异的个性,走出校门的孩子千人一面。如果教育的结果是这样的,岂不是很可悲呢?

三、         作业:

班主任应该协助各科老师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对经常不写作业的学生给以教育。做了多年班主任的人,这种“监督”的方法、手段、经验应是较丰富的了。可是直到05年末,我卸任止,关于“交作业”的问题并没解决,而且不交作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孩子们为什么不喜欢写作业呢?

这些孩子们虽然不写作业,但是他们私底下抄流行歌曲的歌词,抄他们喜欢的歌星的歌词,上课时偷偷的抄,还贴上心仪已久的歌星的贴纸。我管理的06届初二这个班的一部分学生在开学后不久,开始疯狂的撕书,把各科课本撕成一寸见方大小,把彩色插页撕下来做折纸。在他们扔掉课本的同时,却私下里传看一种韩国小作者写的小说。其实以前的每届学生中都有这种现象,不看教科书,看琼瑶,继而看鬼故事,现在又熟读南韩高中小女生写的关于中学生逃课、搭伴的恋爱故事,为什么?这样从表面看起来,我的学生不是不爱看书不爱写字。只是他们不喜欢课本,他们也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我该讲的道理讲了,可他们依然故我,默默地喜欢着他们的喜欢。他们早早的来到教室匆忙的互相抄着作业本,来对付我的作业,然后认真地抄着他们的歌词。这样的厌学情绪日益高涨,一点也看不出下降的趋势。百分制的试卷,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考几分,剩下大多数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在谁呢?是孩子们不爱学习,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我们的教材,还是我们成年人强加给他们的让他们被迫接受的我们的思想;只是我遇到的孩子这样,还是学生群体中都有这种现象。教育教学改革,改来改去,谁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应该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学生们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距,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文化经济基础各异,家长们让孩子到学校上学,有不同的目的。可是,却学着统一的课本,考同一张试卷。这种统一犹如一条绳索,捆绑着年轻的悸动的灵魂。

我使用各种手段,诱导着孩子们背诵各种该背的和不该背的‘知识’,来应付着各种考试。一个个青春的生命在应付考试中度过初中这三年。 我反思在我认真工作的同时,是否在很认真的做着一件错误的事。教育是一种远距离投资,见到“效益”要待到孩子们走入社会,走向成年之后。也许历经数年之后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才探讨出今天的教育有误,那么千秋功罪谁来评说,谁能对今天的孩子负责。

四、         交友:

学生们进入中学,从初一年级起就热衷于交友,而且还多是结交异性朋友。这被老师们误称为“早恋”。拆散他们,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来,也是我的工作之一。孩子们模仿着成年人,幼稚而可笑的做着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称的游戏。虽然沉浸其中的孩子是少数,但是影响很大,处理不当造成的心理压力也许会影响他们成年以后的正常生活。

记得2002届时我接任初三的班主任工作。刚接班不久,年级组长与上一任的班主任给我介绍,班里的某某女同学与某男同学关系不正常等等,让我注意观察,帮助其顺利通过中考。该女同学聪明、文雅、不爱说笑,是个很稳当的女孩儿,学习成绩不错,尤其是代数。我悄悄的注视着她,让她做我的数学课代表。她依然每天与那个男同孩儿同来同往,可明显地看出他们的两小无猜、亲密无间。于是,我教育她的工作开始了。先请双方家长谈,再找学生双方谈,如此等等。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她像霜打的小白菜,半点精神全无,更难听到她的笑声。离中考还有一个多月时,她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我看出她的不快乐。一天放学后,我故意与她一路走,尽量的摆出很随意闲聊的样子,她问我:“我真是坏女人了吗?”声音不大,却震惊了我!母亲的责骂、父亲的叹气、老师的规劝、同学的白眼,已然给了她极大的压力。这时我终于判断出,使她萎靡不振,成绩下降的原因不是“早恋”,而是来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坏孩子的精神压力;她无法抗拒与那个男孩交往带给她的快乐,她无法抗拒这种欢乐对她的吸引力,这都让那个小女孩陷在矛盾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我反思,只要是男女同学走的近些,成为说的上来的好朋友,就是“没羞没臊”品质低劣了吗?2005届的一个男同学曾反问我,“我和某女同学说得上来,你们就斥责我,可是大人为什么都结婚呢?”我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很显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的教育语言我讲的道理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因着内心的孤独,渴望倾诉,说得上来的男女同学更容易走到一起。如此这般就套上“早恋”的标签,必定是一种误导,更不能用我们成年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现在的青少年营养充足,身体发育很好,又有网络媒体的刺激,那么对十三四岁这个年龄的少年,怎样进行性教育,教育什么,谁来教育就是个很大的问题,都交给班主任行吗?也许,他们的交友,与“性”无关呢?

五、         写周记

2005年期中考试过后     ,我看到考试成绩欠佳,孩子们垂头丧气。于是连着三周的周记设计为:十二周写“本周我进步了吗?”、十三周写“给自己找优点。”、十四周写“我很棒!”字数不限。刚布置完,教室里像开了锅。下课后,马上就有很多孩子围上了我,“我哪有优点”,“我从来没进步过”,“我成绩不好,天天挨斥责”。我看着他们无望的眼睛,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父母离异,各自再婚,孩子住在祖辈家里,有与继父同住的女生,更有与单亲父亲或母亲生活的孩子。他们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有几位同学家长还是残疾人。父母摆摊的,卖菜的,收废品的……他们因为学习成绩不高而自暴自弃,听着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还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挨过老师的打,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有谁夸奖过他们,哪怕是违心的赞扬。在可怜的分数面前他们被界定为是永远的失败者。当我们的教育忙着帮助一些优秀学子爬上象牙之塔的同时,有谁会给这些孩子以青睐,哪怕是回眸一笑也好啊!我清楚,我对他们的同情是苍白无力的,我只希望他们别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当这些孩子带着这样自卑的,破罐破摔的心理走向社会时,他们也许会失去对这个社会的爱心。当他们的内心充斥着逆反,带着愤愤不平走向社会时,就会自然而然加大了社会上的不安定的因素。

我不敢开诚布公的告诉他们:你们手上的书本束缚了你们积极向上的心灵,学习成绩浇灭了你们求知的欲望。人的一生坐在教室里读书只是一段时间,读书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们念书不成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也许会更好会成功!我想我们当前单一的教育体制必须改革,那尚可拯救那些不会念书而能做事的孩子。

六、结束语:

当今天我不再做班主任的时候,才敢于借此机会写出我另类的教育思想,但是我从来不敢想实施我的教育理念,在我们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没有另类教育思想存在的气场。因为我们的校园需要安宁需要秩序。可是我反思,并因反思而自责。生命不是长青藤,再有两年我就退休了。秋去冬来,不是所有的花蕾都能绽放。这么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经历了很多事情。今天只是想到哪,写到哪了。不知道是否能够给后来居上的班主任一点借鉴呢?

                         北洋社区学院  王孟祝

                                  2006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