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茄子的做法 重庆味:姚鸿昌《智慧教子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28:16
http://www.cnr.cn/zhfw/whdjt/ztjz/200912/t20091216_505766810_6.html
  日期:2009年11月28日
  时间:15:00—17:30
  地点:珠海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
  嘉宾:姚鸿昌
  主题:《智慧教子的思路与方法》
  主持人:李婧
  讲次:第98讲
  主讲人简历:
  姚鸿昌先生,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科研、企业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三十多年。著有《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问题孩子”没问题》《和谐家庭》《你活明白了吗》等。
  主持人李婧: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光临中国移动.珠海文化大讲堂,非常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下午一起聆听智慧的声音。
  在今天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有一个事情要通知大家,下个月我们珠海文化大讲堂将会迎来第100期,届时我们会搞一个100期庆典的宣传活动,我们会邀请热心的听众参加这个活动,如果大家对这个活动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如约前来,我们会送给热心观众08年文化大讲堂的精编书籍,非常难得,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待会儿工作人员手中将会一个表格发给大家,讲座结束之后大家有意愿的话向工作人员要一张表,把你的联系方式留在上边。
  我们来关注一下今天讲座的话题,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自古就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在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父母都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所有的父母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生怕孩子少做了一道数学题和少记一个英语单词就被这个社会所淘汰了,似乎走进了一个“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误区,当然背后可能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就是目前我们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我们教育机制等等问题,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在我们要求孩子门门功课都优秀的情况下,我们却难以培养出一位杰出人才。难怪我们中国科学界的巨擎泰斗级人物钱学森老人生前面对温家宝总理探望时,多次提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来杰出的人才?”
  我想钱老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座的各位家长、中国教育界的人士及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担忧。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网瘾、厌学等等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父母应该怎么办呢?是居高临下地逼迫孩子,还是转变心态跟孩子一起成长呢,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健康快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邀请到了姚鸿昌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
  首先我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姚老师。
  姚老师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88年参加工作当了工人,他坚持走自学成才的道路,潜心研究无线电广播通讯技术,发表了数十篇专业论文和科普作品,研制了十几项科研成果和革新项目,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随后他又面对企业破产、下岗待业的危机,但是他积极地转变心态,抓住了只有面对孩子才有可能出现的人生第二次成长机遇,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全家人共同创建了“学习之家”,他坚持数十年如一日,为企业职工和学生讲授技术知识课、思想观念课、人生成长课等等,他所倡导的“智慧教育”的思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也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他的著作《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智慧教子八大方法》、《问题孩子没问题》、《和谐家庭》、《你活明白了吗》等等,这些书一经出版就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版发行,可以说姚老师自身的经历也是一个传奇!
  现在让我们跟姚老师一起去探寻“智慧教子的思路与方法”。有请姚老师!
  姚鸿昌:谢谢珠海文化大讲堂,谢谢珠海人给我机会,能够向你们学习,和你们一起成长!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成长的感觉真好!做珠海人的感觉真好!谢谢!
  (观众鼓掌)
  作为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并不仅仅是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关键是如何把这种精神变为一种文化?当琅琅上口的文化理念被老百姓接收,并且能够付诸于行动的时候,一个城市的人文素质就提高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就展现了。来到珠海我看到了,这里正展现着一种文化的魅力,我在这里看到了生态和谐、关系和谐、身心和谐的珠海人状态,所以我也真愿意做珠海人。
  (观众鼓掌)
  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家庭教育的话题,既然讨论家庭教育的话题,我想到场的大部分应该是我们的家长,有的可能岁数还大一些,可能是隔代的家长,包括我在内应该也是隔代的家长了,我今天作为一个家长的身份和角色跟大家谈谈心,一块儿交流交流,一块儿来分享一些智慧。我们谈《智慧教子的思路和方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方法。我也希望用从我做起的实际行动,和大家一起向我们的孩子学习。
  在四川省有一个农民,他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向自己的孩子学习了,一个孩子教他语文,一个孩子教他算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非常爱学习,因为他们不仅仅要听懂老师的课,消化了考出好成绩,还要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教会他们的父亲,让父亲也听懂。就是这样一个当小老师的过程,让他的两个孩子智慧水平提高得比其他同学高多了,两个孩子都成了优秀学生。经过多年努力这两个孩子成为村里第一批上大学的人,一个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一个考上了四川一所重点大学。这个农民本身在向他们学习中也提高了文化智慧,在村里也当了会计。这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当我们向孩子学习时,不仅孩子能成长得非常好,我们大人自己也会成长起来,凡是只想教育孩子自己不成长,往往结果很难堪,自己有可能下岗待业,孩子有可能变成厌学的人。所以我感觉,成长的感觉就是好!如果老少几代人一块儿成长,创建这样的环境,环境当中大家都有人生梦想的时候,这个家就有好的氛围,孩子和大人想不成功都难,我还有一句话想说“有家的感觉真好,有梦的日子真甜”!
  咱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智慧教子的思路和方法”,到底什么是“智慧教子的思路和方法”?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智慧,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有系统思维、辨证共生的“易”智慧;有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龙”智慧;有唤醒心力、成就人生的“魂”智慧。如果我们把这些智慧应用于教子,孩子的成长氛围就会好,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孩子,我们的大人也会成长得更快乐。比如咱们说的系统思维、辨证共生的“易”智慧,这种智慧应用得最好的就是中医,所以中医里面有“系统思维、辨证施治”,治病是这样,治家、治国、治校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用这种思路能够创造老少三代、甚至四代互动成长的氛围,等于孩子成长有了土壤。所以有一句话“教育就是创建环境”,有这样的环境我们的孩子肯定会成长得更好。还有,在《易经》里面有一句话,“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有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魂”智慧,用这种“魂”智慧唤醒孩子的心灵,即使孩子本身有问题,出现了各种成长障碍,但是他会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人。
  我们曾经说,“要想给孩子一碗水,我们得有一桶水”,今天这个观点好象有疑议了,因为今天是需要孩子主动学习,这么多知识没有主动性不行,需要无师自通,孩子应该成为“自来水”,家长是为孩子“修管道”的人,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服务的人,那你不唤醒孩子自己的心力行吗?你光说你好好学习啊,不好好学习我不给你买这个不给买那个,这样孩子越来越依赖于你的督促,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
  集思广益、智慧整合。咱们所知道的龙就是几种动物整合出来的,牛头马面、蛇身鹰爪、鹿脚鱼鳞,这就是中国的“龙”文化,这就是一个创新。如果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让他应用整合的智慧学习,他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是一个建立整合框架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学习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我们今天就想围绕今天这三个智慧“易智慧、龙智慧、魂智慧”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知道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正像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一样,人也是有春夏秋冬四季。
  从0—25岁是播种智慧的春天,如果我们有好的父母和老师给我们做人生导师,那么这个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会成长得非常有智慧。
  在25岁—50岁期间,是我们面对家庭,实现第二次成长的机会,我们主要面对的是孩子,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第二次成长,那我们也会成为有才华的人,孩子在我们的影响、激励下也会变得爱学习。
  50岁到75岁,像我这样的年龄就应该属于收获智慧的秋天。曾经有人在我退休时问我说,姚老师你这辈子学历不高,看来你学业不成功;你这辈子没升官发财,看来职业不成功;退休之后你也没有产业,看来你事业也不成功。你这辈子完了!我知道他是开玩笑,但是想想,当我们踏入秋天的园林,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都要收获。收获一个不完美的秋天,才是更真实的自然!我就是收获了平常人一个正常的不完美的秋天,但是有什么比收获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更大的成功呢?所以这是一种人生的成功,人生成功是比单纯的学业成功、职业成功、事业成功更重要的成功!难道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孩子也有这样一种人生成功吗?
  从75岁到100岁左右是浓缩智慧的秋天,这个年龄段人们往往在乐思、乐学、乐行中总结出人生的经典智慧,成为一部可查阅的经典。看看我们邓小平,可以说一句话改变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继续成长,走一条终生学习、终生成长的道路,将给我们家庭带来快乐、幸福,也带来人生的成功。
  既然我们要实现四次成长,就需要我们学习才会达到目的,因为这四次成长是一种智慧化生存的状态。我们要读懂四部书,第一部书是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第二部书是读懂“孩子成长”这部书、第三部书是读懂“家庭和谐”这部书、第四部书是读懂“人生智慧”这部书。
  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不是简单复归婴儿的回忆,而是在唤醒智慧心灵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审视的过程,是人生之秋,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一次新的研究。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学习,不让我们的心灵成长,我们也不可能能够带动孩子心灵成长。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如果我们连阅读都不进行了,我们怎么可能心灵成长呢?我们自己都不心灵成长了,我们的孩子可能有一种心灵生活吗?所以这种情况下阅读的过程就是我们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的过程。
  可是今天我们很多家长说我们没有时间阅读了,因为工作太忙了。想想这“忙”字怎么写?左边一个“心”,右边一个“亡”,如果我们的心亡了,再忙也是瞎忙。曾经有一位教育专家到广西一个县城讲课,了解到一个特殊情况,一对夫妇一起去打工,忙着挣钱,想挣钱回来之后要用最好的待遇解决孩子的学业问题,但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早辍学了,根本不愿意学习。有钱再逼他学习的时候,孩子已经不愿意学了,错过了关键期。所以读懂自己心灵这部书的过程是对大人一次严重的考验时期,我们肯不肯读?我在自己儿女出生时开始读自己这部书,我在这过程中写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之后就有一本书放在新华书店,就是《你活明白了吗》,希望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启示。
  读懂孩子成长这部书也是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一个过程,孩子成长有很多敏感期,到底我们做了该做的工作没?比如0—6岁是智慧启蒙的最佳期,我们对孩子进行智慧启蒙的教育了吗?有人说我的孩子三岁会背唐诗,认识了几百个字,可以说单纯开动左脑记忆这些东西只是知识启蒙,但是如果能够融入生活场景,让孩子在做小老师、小作者、小艺术家、小主人、小发明家中认识这些字,那本身这个字的含金量会大得多,孩子在融入场景的快乐学习中认识事物,比如玩水认识了水,玩石头中认识了石头,他认识的“水”、“石”含金量远比背几百个字意义更大,这就叫“智学慧思”(音同)!所以早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启蒙的过程,我们给孩子这个机会了吗?
  第二,孩子在上小学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提升阅读能力,从事实践小发明、小创造的敏感期,孩子在这个时期会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尽管他们的成果很简单,但是会唤醒他们的激情,让他们特别爱研究、爱认字、爱阅读,可是我们往往用功课的压力给他加码,这时候孩子可能厌学了,到初中可能就面临尴尬,因为初中的功课比小学多了一倍,这时候就跟不上,所以有的孩子上小学功课还不错,但是到中学一下子就差下来了,那就是小学没有给他一个智慧多元启蒙的机会。
  而到了初中这个阶段,孩子因为有小学的基础,每个孩子至少应该有一项特别痴迷的爱好变成能力,这种能力的体验就是他走向其他方面成功的基础。但是很多孩子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各科功课看似不错,但是最后发现这些人没有后劲。
  到高中,实际上是把兴趣和梦想变成信念和意志的敏感时期,孩子急需读人生励志书,急需要他的父亲给他做英雄、榜样,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榜样的作用,也忽视了引导孩子把兴趣和梦想变成信念和意志。错过这个时期就到了大学,本身就没有这种信念和意志好好读书了,只要没有人管他会浪费时间只是应付临近毕业时考一个学历就行了。这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状况,让我们很难堪。孩子这本书怎么读,真的要学学智慧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再一个读懂家庭这部书。
  这就不多说了,老少四代人互动成长的环境就是一片沃土,我们的孩子经过智慧启蒙就是种子,种子在一片沃土上能成长不好吗?但是我们家庭是不是和谐?许多家庭实际上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但是和谐的家庭应该是夫妻和谐为中心。我们在第二个问题中要讨论这个问题。
  最后是读懂人生智慧这部书,什么是“人生”,就是人的生存和生活。一个吃着现成饭穿着现成衣,从来不为生活操心的人不会有人生!所以我们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生存与生活,可是我们的家长一句话把孩子生活生存的基础性需要给剥夺了,“孩子你什么都不要管,只要把功课搞好就行了”,这句话是对孩子生存生活能力的剥夺,没有这种生存和生活体验,他不会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也不会联系实际应用知识,因为生活才是有的放矢的对象。
  《易经》有道“见龙在田 利见大人”,也就是说人生成长过程当中需要高人指点,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应该给孩子做高人。我作为一个家长,但当年也是父母的孩子,我们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我想和大家一块儿谈谈学生的感悟,我记得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位高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不认得字怎么能做高人?因为她听说有扫盲班,为了能认几个字就积极去参加扫盲班,还动员我奶奶也参加,每次都带我去。她回来以后不记得那么多字,就一个劲儿问我,我当时美滋滋地就把认识的字都告诉了她,于是自己就成了妈妈的小老师,这其实就是智慧啊!大家想想,一个孩子只是听懂老师的课记下来,那是低水平,一个孩子如果能够听懂、记下来、还能教别人学会,实际上是一个高层次。所以,母亲这种智慧给了我机会,让我成长了。难道说她不是高人吗?所以高人不在于她有多少文化,而在于她有没有这种智慧。
  她后来参加工作了,是商场的售药员,卖中药的,中药名她记不住,她同样用这个办法,天天学认字,我也记住了很多中药名。让孩子当小老师的智慧,让我再一次感悟到它的魅力。所以当我孩子上初中迷恋电脑游戏时,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让我的孩子教我学电脑啊,这叫“相似性角色做切入点”,结果这一教还真好,我的孩子和我成了现实世界的好朋友,我们在虚拟世界中也成了好朋友。这样一来我也知道了一些电脑知识,我的儿子也发现电脑的学问并不是光游戏,我引导他遇到故障时请老师帮忙一块儿修理,他也爱上了修理。后来老师做多媒体,他也爱上了多媒体。这些知识的延伸忽然让他醒悟了,感觉到电脑需要很多基础知识支撑,开始爱上数理化,学习成绩渐渐提高了。由于现实世界中有这么一个爸爸和他做好朋友,他进到虚拟世界之后总还是有回来的希望,所以在回来过程中,我们又是有交流机会。孩子正是给我当小老师过程中帮助我进入信息时代,他自己也提高了他的学业成绩。所以,母亲当时的智慧在我身上得到延伸,难道我母亲不是高人吗?她还让我当了我儿子的高人。
  我的第二位高人是初中的一位老师,当时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这位老师教给我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系统框架式”的学习方法,掌握这个方法以后发现我的学习真是如虎添翼,我不仅成了班里学习相对最好的人,而且还考上了北京最好的学校,哪一所最好?
  (观众:清华?)
  姚鸿昌:中考考不上清华,清华是我的梦想,但是我考上了清华附中。可以说当时清华附中的升学率是百分之百,升清华率是50%,1/3的老师都是大学派来的,学的教材全是预科教材,连续两年高考成绩在北京都是名列第一。这样的好学校能够考上是多么大的荣幸啊!我的清华梦就近多了。大家可能要问,你老师教的是什么办法啊?想知道吗?
  (观众鼓掌)
  我们常说有一个“木桶”效应,我们装水的时候短板起主要作用,只要短板补长就能盛更多水,可是这位老师认为我们的孩子不是水桶,不是管装水,能不能成倒水的人?你要倒水是短板起主要作用还是长板呢?你想想,你向短边倒的时候只能倒一点点,要是向长边倒的话,可以倒很远,“扬长”才能“避短”,越是哪科差你越补课越是自信心不足,我好几门功课都不好,哪门都想补,补不过来,老师说干脆发挥你的特长吧。和我家长一沟通,发现我有一个特长,就是爱玩!
  (观众笑)
  姚鸿昌:玩无线电、小制作,贪玩的时候忘了学习、忘了做作业,就发展我这个特长,引导我进了少年宫,去学习无线电制作。进了那里之后我真的学会了装收音机,但是有时候收音机有故障,什么原因呢?开始探索,请教老师、请教书本开始学修理,很快学会了修理,但是发现要想修得好就得有理论基础,于是老师推荐我读两本书《电磁学原理》、《电子管原理》,读这两本书很吃力啊,就多问问题吧,最后攒了好几百个问题问老师,把老师吓一跳,后来老师拿了一本通俗读物给我读,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之后这两本难懂的书也消化了,老师说,你知道这两本书什么水平吗?我说不知道,老师说这是大学水平,你连大学水平的书都啃下来了,初中的功课算老几啊?我心里美滋滋的,自尊、自信都有了。老师说你读的这两本书和什么学科有关啊?我说和物理、数学都有关,有好多公式,还有好多字我也认识了,跟语文也有关。老师说,对,你以后的语文、数学、物理成绩一定是最棒的!一听美滋滋的,过后也真感到这些知识有用,这三门功课很快上去了,可是这老师忘了说无线电和化学有关,结果化学成绩老上不去。
  (观众笑)
  姚鸿昌:化学老师就在琢磨,终于在和那位老师的沟通中了解了秘密,把我叫过去说,你把你的化学书打开翻到最后一页看看是什么?我一打开看是元素周期表。他说,你看看这里哪个字你最喜欢?我看到半天最后看到了两个字就锗、銈,为什么特别喜欢呢?因为这是半导体材料啊,我正学着电子管呢,这两个元素肯定是最重要的,原来跟化学也有关,我也重视化学了。也就是靠无线电的特长的延伸变成能力的过程给我找到了一种自信,而这种自信成长的过程因为读书提高了理论水平,也让我把学科知识带起来了,这就是“扬长”的智慧,这就是“以特长延伸为导向的知识框架”。这样的框架难道不好吗?所以在帮助我儿子成长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让他的小网迷发展爱好成为多媒体专家、修理专家、网络专家。视野一宽了,他发现很多专业基础知识很有用,他开始重视了,懂了学习方法了,带起了别的学科。所以系统框架就像“纲”似的,纲举目张,一抓就起来。如果我老坐在化学上老补,老没气色。老师说你即使就不喜欢化学,那点功课就不愿意学,你的效率就低了,情绪、心态不在那儿。老师说,化学和无线电有关,将来是重要的基础支柱,好好学吧我给你补补。于是利用一个礼拜时间,每天下午多给我上一节课,给我补上了。所以这位老师也成了我的心灵导师、成长顾问了。所以如果人生中要遇到几位好老师,这个人成长就是太好了。
  高中我又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教我下围棋,他问我有什么体会,围棋中可有智慧啊。在座的有会下围棋的吗,围棋里有一个“一眼死两眼活”(音同)的智慧,也就是说你这围棋下了占的地方再大,要是只有一个眼早晚死,如果有两个眼遥相呼应,最后保证能活。这种智慧太厉害了!我说,这在现实生活有什么用啊?他说你也要做第二手准备啊。我说做什么准备啊?他说假如你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我说不可能啊,我是清华附中的,我考不上清华也是北大。老师说你错了,你得做好第二手准备,一旦出现不利情况你有准备。结果真应验了,我们赶上文化革命,所有的人都上不了学了,大家都很尴尬,我却如鱼得水,利用我在学校期间的第二手准备进了无线电企业,成了一位“土专家”。自从老师跟我说了这个第二手准备以后,我就利用周末和假期去清华实习工厂实习,还帮助我们学校电工安装线路,也就是说我在高中期间已经成为一个“准工人”了,在这个准工人过程中我已经联系实际在丰盈我的知识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什么闪失考不上大学,我就业是很容易的啊。但是我后来问这个老师,我是赶上了特殊的年代,现在的孩子谁考不上大学啊?如果我考上了大学第二手准备是不是没用了?老师说,不对!大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地方,你怎么还像中学那样思考啊只接受知识灌输,如果你只接受知识灌输,到了大学也没有出息。大学是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地方,毕业时要能够“智学慧思”,能够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已经具备初步设计师、工程师的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不联系实际,没有准工作岗位和你的知识结合,你将没有目标,你将不知道知识往哪儿用,在这种情况下你能用那么大的学习动力去联系实际学好它吗?毕业之后很可能会遇到难堪。
  他的观念在今天有没有意义呢?今天的大学生有多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好多大学生现在跟我说,还像高中一样等着老师灌输,尤其大学本身不像中学管得那么死了,有的课有人听都听听,到最后抄一下就行了,有人抄都不抄请人替考一下,把分拿了就行了。我们的孩子大量地浪费时间,太可惜了!如果你有实践体会、工作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时间你会非常珍惜,那么多的实践经验需要上升到理论,那么多的科研项目等着你搞,你得赶快学习很多知识啊,大学的时间绝不能浪费。这样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大学应该如何去学?!
  在我人生成长过程中我很感谢我的这些导师,他们的学业水平有时候也并不太高,尤其像我的母亲,她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思路,她有时候是无意识的。甚至于过去我还埋怨她,有时我认为她说得不对,一歪脑袋还让她生气,现在想起来很后悔。对老人真正的孝顺是什么?一要感谢父母心、感恩父母情、感悟父母慧。在读懂自己这部书的过程中,老人有很多智慧为什么我们没有感悟到呢?当我们感悟到了,把这些智慧延续下去,我们的孩子也会成长好啊,所以真要研究研究老人。
  所以有这样一个成长经历在今天来说,对于我的成长意义就显得更大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不是不爱他,就是缺乏人生导师的指引,父母只是做衣食父母或者是知识督促者、催促者,但是没有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这样孩子可能就要倒霉。有一个孩子的母亲整天喊,你什么都不用管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孩子爱贪玩,母亲一瞪眼,孩子什么话都不敢说了,赶快做作业。每天坚持认真学习,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高考状元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母亲和他自己都认为已经成功了,可惜的是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还给人家骗了500块钱之后,想不通就喝农药自杀了。孩子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思索,他的母亲是不是起到他人生导师的作用了?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人们经过思索发现孩子是,有学历没有成长力!进了企业以后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没有老师教他了,但是进了企业有很多需要学的东西,他不知道怎么学,也没有那个心思学,他觉得我已经毕业了,书本早扔了,干嘛还要学习啊?实际上到了企业有很多东西是需要学的,尤其是实践性的东西更需要学,他却没有这种意识和能力。
  第二,他有知识没文化。为什么说没文化?什么叫文化?文化是融入时代环境中熏陶出的一种素质,是唤醒心灵成长中的一种智慧,他没有,他和别人都不会相处。有时候接待客户,人家一桌吃饭,他夹菜以后就到一边吃去了,从来不说话,也不笑。这样一个内向的人,你想想让他做企业的工作能做好吗?有的企业看到他学历挺高就接纳他了,但进来以后看他这样就不敢要了,等于是书呆子。
  第三,他有生命没有生命力,才20多岁就夭折了。人的生命力应该是很长的,百八十年应该是可以达到了,但是在最年轻时就自杀了。这个故事在北京一本杂志上披露后,人们思考了很久,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最需要的素质是成长力、文化力、生命力,有这三者支撑起来,孩子就可能成为金字塔式的人物,由于没有这三者支撑会成为竹竿式的人物,看着挺高、挺长,那只是知识多、学历高,但是一旦有挫折就会折断或者倒了。大量的学生还不如他呢,只是长成豆芽菜。这就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我们到底是把孩子培养成金字塔、还是竹竿、还是豆芽菜?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
  如果我们大人不能用成长力面对岗位成才,孩子就不可能用成长力面对学业生涯;大人不能用文化力打造个性品牌,孩子就不可能生活在一个有文化氛围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大人不能用生命力去实现未来梦想,孩子也会没梦。没有家了没有梦了,孩子能成长好吗?所以我刚刚说,感悟中最大的就是“有家的感觉真好,有梦的日子真甜”!可是我们的孩子没“家”了,没“梦”了,这是很危险的。
  25岁到50岁是我们人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是面对孩子实现人生第二次成长,我们实现这二次成长了吗?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我们的爱人、父母,这样的环境是我们本身成长的最好机会。所以我们应该让爱情之花继续成长、让家园之花竞相开放、让生命之果香飘满园。出去我们能这样做,就在孩子面前竖立了夫妻和谐的激励源,夫妻和谐相处的氛围给孩子一种影响,孩子会觉得自己有父母这样的依靠,他也有心灵生活,他们的学习也会在一个温馨的氛围中进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把夫妻关系摆在中心,大量的人把亲子关系摆在中心,夫妻关系成陪衬了,孩子对于父母都是唯一,寄予希望过大,逼孩子学习,但是孩子在这种逼迫下能学好吗?
  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同事15年前她的孩子出生以后,当时我就给她一句提醒。我为什么要单独给她提醒,因为这位母亲是位质量检查员,整天就是挑毛病的人,所以工人们都怕她。她眼也很尖,谁的东西有问题她立刻就挑出来了。我说你千万不要把这种办法用到孩子身上,这样就把孩子挑坏了。她不以为然,她说孩子有错我不挑他能改变吗?我说孩子有优点你怎么不赏识?她说他有优点是应该的,我们本身也有很多优点,这是我们给他带来的,他有缺点我就是要给他指出来,很固执地坚持这种意见。
  结果怎么样呢?十年过去,她找到了我,我说你孩子怎么样了?她说,我孩子完了,我也完了,我下岗待业了,孩子也厌学了,整天迷恋电脑游戏,根本不学习。我对他寄希望那么大,下了那么大力量,他怎么就不懂事啊?我们想想他的前因,就是在挑剔中长大的孩子。后来我见到这个孩子时,发现他总是低着头,尤其在一桌上吃饭时他妈妈一使眼色他就不敢说话,就这样一个孩子,在母亲面前怕得不行,母亲就整天训他训出来的。他母亲自以为是教育者,把孩子教育成一个这样不爱学习又和母亲之间没什么话说的人,只能到虚拟世界去找朋友吧,所以他玩电脑游戏上瘾了。
  我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是早期花几天可以解决的问题,你十年之后才解决,你付出的代价要几年才能解决。她说要那么多年啊?那我找别的专家了。我说你找去吧,找哪个专家都可以给你咨询咨询。我也不是专家,我就是位家长,我用自身的感受告诉你,孩子这样挑不行了,这样挑就把孩子挑成盆景了,越挑越小,最后盆景也垮下去了,经不住风雨了。要让孩子长成大树,也要发挥他的优点,即使孩子不学习他也有优点。她说有什么优点?我说,我观察了几天,他口才挺好。她说,什么口才好啊,就是耍嘴皮子,跟我强嘴。我说,他跟我谈的时候就侃侃而谈,脑子里有一套,还有好多都是网络语言,说明他在玩电脑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啊。如果让这孩子搞销售去绝对是一把好手啊!她说,我就讨厌销售。我说市场经济了谁能回避销售啊?孩子有可能就是市场经济中的骄子,你干嘛不给他机会啊,让他学会生存,如果他实在找不到工作让他学推销,一个顶尖的推销者往往是人生的成功者。干嘛不让他学推销呢?她很不情愿。但最后我还是接纳了她,让她娘儿俩一起在我服务的公司打工,让她做内勤,让她孩子在商场卖电脑。在卖电脑的过程中这个孩子用他所谓嘴皮子还真推销了几台电脑,但他说发现自己最大的弱点是好多电脑知识不懂,好多硬件不知道,软件也不知道。我说学呗!他立刻就拜我们的维修人员为师跟着人家学,结果学会了多媒体制作和电脑基本的维修,而且对电脑各种配置搞得很熟,卖电脑的速度更快了。等哪家电脑出现了问题他也跟着去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他发现这家买了电脑就整天闹气,因为买了电脑孩子迷上游戏,不买电脑吧孩子有这个课,否则跟不上时代,家长整天困惑。结果曾经有这样经历的孩子开始和家长沟通起来了,和她的孩子也成了好朋友了,靠他的力量现身说法帮孩子远离了网瘾,也一块儿成了共同成长的好朋友,你想孩子给别人当小老师了。
  我给他写了一篇小小的报道《走出众人行列的人》,他受到这个表扬很高兴。开始问我,我的知识水平低怎么办?我说,学呗!他说,我的基础太差了。我说你可有意志力啊,要是能够发挥好意志力,那你比别人学得速度更快,学得也持久,你一定能拿下很多知识。结果靠他的意志力,不是靠自己的聪明,硬是掌握了很多知识,最后成了优秀的IT闯将。经过两年后,他感觉到有一定实践经验了,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太窄了,决心考大学,两年之后还真的考上了山东一所比较重点的大学。这孩子现在毕业了,也找到工作了。他的母亲那天和我见面说,姚老师我非常感谢你,在孩子那个阶段有你帮他做心灵导师,他才有今天。我说,不用感谢我了,得感谢你!没有你当时面向孩子实现第二此成长,没有你主动让孩子给你讲电脑课,你孩子可能有现在这样的智慧吗?你也可能都还在下岗待业呢,可你现在都是IT业经理人了。想想吧,正是她心态和行为的改变让孩子有第二个春天,自己也有成长的夏天。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位母亲的改变而赞叹吗?!
  另外还有一位女士叫王桂池(音同),她在孩子出生以后就悟到了一个道理,面对孩子可能我第二次成长的机会来了,她把自己的角色当作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工作玩学习,而且和丈夫沟通好,带着孩子种花、种草、养兔、养鸡,假期和孩子一起去农村疯跑、玩。孩子回来就说农村这么穷啊,父母就说你们要给点爱心啊,你们的铅笔、本子也可以捐献一点出来啊。孩子们很高兴,就立即和农村孩子开展了“手拉手”活动帮助他们。家长就告诉孩子,不要以为你是帮助人家,施舍给别人,实际上你应该感谢这些孩子,我发现你们在和这些孩子接触以后会自己做饭了,开始管家务事了,这不是从农村孩子学来的吗?孩子想是啊,所以和农村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就是这样一个以夫妻和谐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的“和谐之家”,造就中国唯一一个培养了两位“十佳少先队员”的家庭。一位中国开展“手拉手”第一人的刘雨林(音同),他受到过邓颖超、江泽民的接见。还有一位是中科院小院士,“环保大使”刘小梦(音同)。这两个孩子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智慧的家庭教育,说简单点就是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有人实践了,有人没实践。很多人觉得孩子有什么可学习的,我教育他就行了。这两位家长发现了孩子身上的智慧,从来不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但是这两个人学习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发现了智慧,儒家的“仁爱观”很好,可不是单向地家长爱孩子,而是“帮助你所爱的人学会爱的机会”。他们在家里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务,当小主人、小老师、小记者,所以孩子在家里就是主人,没有那种低三下四作为家长之下的感觉,孩子们事事都要讨论,还想作主。家长看着好就说你们干去吧,出了事再替他们解围。所以这样两位“教练式”的家长让孩子成长得快乐,成长得有智慧。
  但我们最关注的不是两位“十佳少先队员”,而是他们家里的残疾人,也就是他们的二女儿。这两位家长,一开始想这孩子是弱者啊,如果她将来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包了她,让她受到我们的呵护,等于我们养她一辈子,这就是家长的爱。但是他们后来在学习中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假如这个孩子长大了忽然明白一个道理,离开别人就不能生活、生存和走向成功,这样她会多么自卑啊。想到这里,两位家长做了一个决策,以后这个孩子也要给她学会爱的机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都不管了。做饭她最多,衣服破了也自己补,就是用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一点一点有了人生智慧,学会生存与生活。她也有梦了,她要当节目主持人,她也希望考上大学。结果因为一直受到锻炼,受到挫折也不怕了,她本来就是残疾人和别人不一样,但是在这个家里她没有感觉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仍然有自信,和兄弟姐妹一起成长。到高考时成绩很好,因为是残疾人,大学不接纳她。第二年接着考,人家还没要。别人都怕她想不开,她说没事,爸爸妈妈我正在享受高考。第三年,她又考到了很好的成绩,经过多方努力还是有大学吸纳了她,这样自强自立的残疾人,大学为什么不能要她呢?最后她实现了她的梦想,后来在电台主持心灵热线节目时,很多残疾人听了她的讲话,非常受感动,她成了这些人的心灵导师。现在她是一位教外国人学汉语的老师,她也走向了人生的成功。
  所以可以看出,在人生之下,我们的家长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这就是大智慧!大人能成长好,也能给孩子带来受益。
  到50岁以后人们觉得该看夕阳景了,有的被边缘化了,有的到了第二线,大家在心情上感觉到不顺了,别人也瞧不起了,有的就开始消沉了。其实这是人生第三次成长阶段,就看我们的心态如何。人生中其实都有鲜花,那不过是天地一时的宠爱;花开总有花落,花开的时候各个都艳丽多彩,但是花落时情况却截然不同。有的把枯萎送予秋风,流失于箫瑟。有的截住一束秋实,藏于严冬等待春天的到来。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可以继续成长,你想想我们的家园不是会更美吗?家园更美,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里的各代人都会成长得更好,一家人都会找到快乐、幸福,都会实现人生成功。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没有这种心态,这就尴尬了。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天天唉声叹气“完了,完了”,因为早被边缘化了,提前内退了,下来跟老伴老是吵架。就这样的心态他不学习不成长,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自己年龄老化、血管硬化、思想僵化、就等火化。
  (观众笑)
  姚鸿昌:你想想这样的心态他能活得快乐吗?我们经常讨论隔代教育好不好?有这样心态的老人在旁边,他的孙子、外孙子能成长好吗?其实这位老人还真爱孩子,每次孙子来都宠得不行,孩子摔倒了,他就立刻拍地,埋怨地。孩子这么小就被伤害了,孩子想我绊倒不是我自己不小心,是地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现在孩子事事都找别人的别扭,动不动和别人吵闹,这种素质能让他走向成功吗?
  我前不久遇到一位打工者,他换了五个单位仍然没抛下职业锚,他业绩好的时候也走了。我说你为什么老跳槽啊?他说,姚老师啊你不知道,现在这个单位素质太低,老板整天质疑你,就是想找你事,你还跟他合作干嘛?你看,这么几句话就让我明白了,他就是挑剔别人的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他老抛不下职业锚的原因是他自己的素质达不到,但是他老说别人的素质太低。我说你的孩子怎么样?他说我的孩子小时候还挺听话,现在越来越讨厌了,我过去说他还听,现在你说一句话他有十句等着你。他的心态实际上已经影响了孩子。我说孩子为什么这样?和你的心态有关系,说句不好听的你应该改变改变了。他说,也是,我的脾气不好,老是挑别人毛病,我的孩子也学会了挑别人毛病。我说这个对孩子可不好啊,将来他长大了挑同学毛病、挑同事毛病、挑领导毛病,以后当官了挑下属毛病,这样的人将来没人帮你,他没文化。我说你为了孩子改变吧,你竖一个新形象吧。他说好!接纳是接纳了,改变是痛苦的,不容易啊,但愿这位家长能改变自己。
   
  在人生之秋我们思考了这么多。
  我再讲一个例子,有一位老人也是60多岁也得了癌症,女儿们都来看望他,孩子们说,爸爸癌症不就是一种慢性病吗,你跑快点儿不就把它落下了吗?你看孩子多幽默!孩子们一说,老人挺高兴的,就说,那我就和癌症共生存吧。这就是一种“系统思维、辩证共生”的大智慧!我们过去有一种认识,只要有了癌症,甚至于发炎了咱们就消炎,有了癌症我们就杀,就放疗。但是你想想,在杀菌和放疗过程中要伤害人的免疫力啊,有的人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也把人给治死了。一方面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另一方面需要改变心态正确对待癌症。他的女儿很有智慧啊,一方面帮助老人,也让他的智慧之秋活得更快乐更健康。那怎么(和时间)赛跑呢?女儿给他买电脑、摄像机,一旦他身体缓和时就教他。这老人以前是搞公安的,以前也见过电脑,只是自己岁数大了没用。孩子们说,您现在有时间了,您跑快点儿也把年轻人给落下了。老人觉得反正都没什么事,就开始学了。这一学可好,把数码摄像机的使用都会了,存储和视频编辑都会了。谁家结婚就去给人家照相去,闹得周围街坊都挺喜欢他的,他也不收钱,就用这种状态换回来他的快乐,早把病忘了,(病)变回休眠状态了,精神状态也好了。同样得癌症,心情抑郁癌症会加速发展,心情快乐起码可以让它暂时处于休眠状况,并不是癌症就好了,心态改变了癌症存在的状态。老人病又重的时候,女儿就劝他说,周围街坊都离不开你,你可千万别想不开。孩子这么一劝,他想也是,街坊这么喜欢他,街坊将来要是没有他,得花钱找别人拍婚庆啊。他觉得自己有价值,女儿有钱,自己工资也不少,但是他需要的是要有价值,这种有价值的人生智慧让他竟然又活了12年,前不久才去世。
  我认为他的女儿也很有智慧的,人生之秋这样的成长是第三次成长。
  75—100岁是浓缩智慧的冬天。我们刚刚说到乐思、乐学、乐行,耄耋之年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成长得非常好。
  有一位李燕杰教授,号称是“共和国四大演讲家”,这位老人也得了癌症,几年前就得了癌症,因为他经常学习传统文化,他认识得很开,儿女们一开始不敢告诉他,他说没事我都有准备,我就和癌症共生存呗,既然我时间短了,我就抓紧时间做事呗,所以他抓紧时间学习、写作、抓紧时间给周围的大学生演讲,他希望他的智慧让更多人知道。最近几年写了好几本书,而且还经常去各地讲课,他的老伴怕他身体承受不了,他说我掂量着呢,所以经常到各地讲课。
  我早就认识李燕杰,我在北京讲完了一堂关于家庭教育的课,他很赏识我,他说你这个课讲得不错,完全可以写本书。我说我从来没有写过书?他说没关系,我给你写序言,你的书写完之后我积极给你推广,因为这里的智慧应该让大家分享一下,就这样连续三本书他都给我写序言。在北京有大的论坛他总是让我和他同台演讲,让我享受到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的智慧。所以人生如果经常在各个阶段遇到高人指点,你的成长肯定会快一些,但是高人指点不指点不在高人,在于你懂事不懂事?如果你自己都不爱学习,谁敢指点你啊?所以我们主动学习的状态,才是赢得别人支持和帮助的时机,所以应该鼓励我们孩子主动学习。
  这里我要提到钱学森,在他临去世之前有一句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大师级的人才学校培养不出?
  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学校要培养大师级的人才,有没有种子?家庭能不能给学校输送智慧启蒙型的种子?如果我们的孩子只是知识启蒙型的种子,学校环境再好也不行,这是第一,家庭教育是关键。
  第二,进了学校需要氛围,没有一种让孩子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的氛围,让孩子的多元智能能够启发,种子再好土壤不肥沃,也长不大、长不好,这是两方面的。
  但是今天在座的都是家长,即使有老师现在身份也是家长。我们改变不了学校眼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但是我们可以改善家庭,让我们的“种子”更好,帮助孩子寻找更好的环境,和学校老师一块儿创造更好的环境,总之会让孩子活得更好吧。但是现在很多家长总把关注力放在学校,反正是这样我也无能为力,忽视了家庭能把握的机会,结果孩子本来能成为杰出人才,他们也错过了机会。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观点?因为钱学森的成长过程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钱学森小时候父母是用智慧启蒙的方法对待他的,他的母亲多才多艺,本身的行为激励就让钱学森吸纳了多方面营养。母亲的爱心、爱好、爱学,这“三爱”激活了钱学森的智慧。因为爱心是成人者之慧、爱好成才者之神、爱学是成就者之师。他从小就有爱心、爱学、爱好,基础打好之后,只要有环境、有机遇他就会去长,就会去发展。你想想这颗种子能不好吗?父亲在孩子稍大一点就开始进入了角色,因为父亲是孩子心中的英雄。母亲最早介入,形成依恋关系,让孩子懂得亲情。孩子两三岁以后父亲角色一定要介入,再忙也要做孩子心中的英雄,所以他父亲读书的形象、父亲成功的形象也在激励他,这就是做的教育。父亲为他选导师,包括画画的和其他的方面的老师,而且嘱咐他学好传统文化,自己的父亲也是这样学。想一想,这种家庭氛围让钱学森把自己变成了非常好的智慧“种子”,到了学校之后,以北师大附中为代表,那里的环境非常和谐。怎么和谐呢?本身这个学校是支持孩子们各种爱好,大家主动去学习,谈国家大事,这个过程中不但让孩子有了兴趣爱好,而且还让这些人有了信念和意志,在这种环境下,不仅钱学森成长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学生都成长了,只是机遇来到的时候谁先捕捉到了。当然他后来在美国遇到了冯.卡门这样的导师,最终成就了大事业。
  所以,从钱学森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所得到的启示,我以为“家氛围”最重要,然后再有学校的素质教育氛围一结合,想不成功都难!在后来,大家可能都以为钱学森是搞自然科学的,可实际上钱学森很早就关注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他是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伴行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伟师。
  今天我们有很多人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将才,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不是说不对,肯定有很多人要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大师级的人才可不是专家,是融会贯通的大师,只有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用哲学的思维来指导实践,他才能有大作为。所以钱学森的成长给我们的启示,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开始讲我自己的成长过程,可以说看到钱学森成长的经历我似乎有一种灵感,我们小时候有这样一个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的机会,才会造就我们今天能够继续成长。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实现终生快乐学习,今天就得努力,否则将来孩子到30—40岁就不爱学习,50岁左右就下岗待业。难道我们希望孩子这样吗?
  总结一下,第一个问题我们讲的是成长力问题,要在孩子阶段时有人生导师,这个阶段需要“唤醒一颗童心、做好两手准备”;在25岁—50岁是我们大人面对孩子实现第二次成长的机会,需要有三大智慧,四个习惯;在50—75岁的第三个阶段,是觉悟人生,进行五项修炼,提升六种能力;75—100岁是第四个阶段,是一个心态的选择,乐思、乐学、乐行、乐活,浓缩智慧,实现人生成功。
  刚才我们说到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最具魅力的城市,最主要的并不是光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需要把这种精神变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变为琅琅上口的理念时,我们就有可能在践行中让大人和孩子一起成长,所以把几个“家文化”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三爱”的理念、“三修”的理念、“三多”的理念、“三少”的理念。这个课件我留下,以后有机会大家可以拷贝,这些内容都来自于这几本书。刚刚不是提到“读懂人生四部书”吗,我把我读这四部书的感悟也写成了四部书,已经出版了,有机会大家可以看看。第一本是《你活明白了吗?》。第二本是关于“孩子成长”《问题孩子没问题》、《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这是配套的两本书,这是使孩子成长的书。第三本书是《和谐家庭》,第四本书是《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我希望以书交友,希望更多的心灵好友和我来交流。
  在我们讲完人生春夏秋冬四季之后,我用一个故事来和大家分享成长的智慧。
  有一位打工妹去应聘,这个单位是IT企业,搞电子商务的,需要聘请很多职位的人员,大家都争技术岗位、办公室岗位、财会岗位,但是这位打工妹却关注销售岗位。人力资源部经理一了解,她有会计证,而且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很奇怪,就问她,你怎么要应聘销售人员,为什么不应聘技术岗位?她说,我爸爸得了重病,家里没钱,我想当销售员挣更多钱。大家想想,看着层次很低,就是为了挣钱,但是这背后实际上是为了爸爸,起码说明这个孩子是很有孝心的。
  后来,这个孩子进去以后做了销售,很快创造了营销业绩,因为她早来晚走勤奋学习,结果她的业务能力提高很快,创造了很好的业绩,而且是帮助别人创造业绩。她的总经理开始问她,你为什么工作这么积极,对别人这么好?她说,妈妈说了,进了企业,企业就是你的家,你要像爱家一样爱企业;进了企业以后你的同事就是你的兄弟姐妹,你要像爱兄弟姐妹一样爱同事。这种孝心、爱心、诚心大家想想是不是“家文化”呢?说明她很有家教啊!正是因为这种家教,和她一同应聘的人,技术水平不一定比她低,家庭财富比她都要多,但是这个孩子很有孝心、诚心、爱心,这样一个“家文化”背景进入企业之后就如鱼得水,这就是她热情帮助别人的原因。
  人们还问,干推销这么辛苦,你干嘛这么劲头?她说推销员成功之路是各行各业成功之路,通过推销学会人生成功的办法,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销售虽然简单,但是里边有智慧,我要把它做好!我们看到她实际上是用成长力面对岗位成才;用文化力(“家文化”的放大)打造她的个人品牌;用生命力实现她的梦想。她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有钱人,能让企业变得更好,也有她的贡献。
  几年过去了,这位打工妹真的成为这个企业的总经理,她在这个企业中没有把重点放在怎么样让自己挣更多钱上,她帮助职工成长创立了“家文化”氛围。谁家没对象她帮着当红娘;谁家闹矛盾,她去别人家里家访和人沟通;谁遇到心情障碍,她和人交流帮助孩子突破障碍。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她帮助职工用“家文化”去培养,职工感到到了企业跟家一样,有的孩子说在家里都没有享受这么好的氛围,于是说“找一个好单位不如找一个好环境”这里有一种家园环境。“找一个好老板不如找一个好老师”,所以她周围团结了一批人。她当打工妹时和老板共生发展,实现了她的价值。她当老板之后和职工共生发展,想想这样的智慧在我们今天有多少人有呢?这就是系统思维,辩证共生真正的“家文化”智慧,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真的会如虎添翼,这样的人绝对各地都受欢迎。
  我听到这个故事非常激动,我说一定要寻找原型,最后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有一次我在学校讲课时,正好有一位家长听了我的课以后说,你这个课挺好,可以给我们企业讲讲。我说你们企业还要家庭教育啊?她说当然啊,企业就是家园嘛!后来一了解正是这个打工妹,敢情这打工妹总经理这么忙,还亲自来参加家长会,这样一个缘分让我们认识了。当我到了企业跟职工交流时,就产生了一种非常友好的关系,后来也经常到这个企业去,职工们也认识了我,他们和我一块儿成长、交流。这位打工妹经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她们说我们也要当打工妹经理,各个都有激情!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有一个新想法,我要给她写本书,经过努力我写出来了,而且我还想让打工妹经理给写序言,她也答应了,真的给我写了序言。序言的题目是“有家的感觉真好、有梦的日子真甜”。
  所以一个企业和他们共同成长共生发展的过程,让我也得到了智慧的启迪,让我和职工一起成长了,所以成长的感觉确实好!我们从这位打工妹经理身上看到了一种形象,那就是走出家门能快乐生活、走出校门能创新工作,走向社会能和谐相处。我们从她身上也悟到了一种共生智慧,和企业同舟共济解决老板的麻烦,这是当打工妹时期的做法。当总经理时是和职工同船共渡,解决职工烦恼。如果我们把“家文化”作为职工文化,帮职工找到“心灵之家”,那我们的职工素质能不提高吗?所以家庭教育绝不只是家里的事,而是“家文化工程”,如果企事业单位也支持这项“家文化工程”,如果我们珠海市政府都重视这项“家文化工程”,我想我们大家都会找到家园,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家园的时候,这些职工即使原来“家文化”不太和谐,但是进了这里以后会变得和谐,会第二次成功,那我们的职工素质何愁提不高呢?市民素质何愁提不高呢?所以,建议能够共同实施“家文化工程”。
  我们来分享第二个问题。
  “家”怎么写?上面一个宝盖读Mian,下面这个读shi(就是猪的意思),宝盖头东西南北交互的深屋,在深屋里养猪。大家到广东打工孩子就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就管吃管喝,把孩子当小猪崽养,没有进行智慧启蒙工作。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孩子再教育的敏感期已经错过了,所以留下了遗憾,挣再多的钱想后悔都莫及了。
  所以有家庭实施的是“以人为猪”的饲养教育。
  在城市重知识,但是我们往往把孩子看作是知识罐子,往往实施“以人为瓮”的罐子教育。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期比较高,总想把他当成一张纸画,画成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这是“以人为纸”的乱画教育。
  有的家长重视训练,把孩子当野兽一样驯化成听话或者是有某种技能的孩子,我们可以起个名字叫做“以人为兽”的驯化教育。
  还有人把小孩当小棉袄,亲得不行,宠得不行,这是“以人为袄”的恩宠教育。
  用这么几个比喻,无非想说明现在家庭教育到底怎么搞,还得要尊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这就不得不考虑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有人说,就是能劳动、能制造工具、有语言。但是今天一些灵长类动物也能劳动、也有语言、也能制造工具,但是它们永远也成不了人。所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一个思维创造的心灵世界,它可以让人们用自身的有限去感知宇宙的无限!关键是能够让孩子心灵成长、精神成长。我们刚刚说到这个“家”,“家”本身就是深屋里藏猪,做什么用的?不是为了圈养,是为了防止乱伦,“伦”是以父系血统为伦理的“伦”,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传统社会中,实际上是以父系为血统来别内外、定亲疏、序长幼、明贵贱。女子嫁入这个家时地位并不一定很高,生了儿子有地位,生了女儿就没地位,要是没有生儿女有可能地位极低,甚至于她丈夫要续弦。如果这位母亲生了孩子,她最亲的人就是孩子,她跟丈夫的关系不可能像亲子关系那么密切。所以在传统社会往往是亲子关系为中心,夫妻关系是陪衬,当然还有传统的“三从四德”式伦理来维系家庭。由于有传统文化和伦理在里面,还不至于出大事。但是自从“打倒孔家店”以后,这种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思想还在影响我们的现代人,现代家庭中如果缺乏传统文化的底蕴,而进行以亲子关系为中心、夫妻关系为陪衬的家庭关系,这种失谐关系带来的危害就大了。
  为了表述这种危害,我来举一个例子。我在一个学校讲课,给孩子们做智慧成长夏令营,孩子和我沟通很随便,有一个孩子受到大家鼓掌时,他说我爸爸特别爱鼓掌,就是经常鼓错地方。我说鼓到哪儿?他说,鼓到我屁股上了。我说你还挺幽默,看来你爸爸经常打你,看来你不听话。后来发现这个孩子就是整天打架,学习不好,送到这里希望他体验课程、成长成长。我和老师商量一起去做家访,孩子说我就不愿意看妈妈的那难看样,我说这就不对啊,妈妈再难看也是生你养你的恩人啊,我们要有感恩的思想啊!孩子就不说话了,不听我的教育了。
  最后我们还是去做了一次家访,虽然我们有思想准备,但是见到他妈妈的时候我们还是吓了一跳,为什么呢?他妈妈长得像一位电影明星,特别美丽,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见她的难看样?因为这位母亲在家从来不笑,她说整天气,大人气了她,孩子也气她。跟丈夫那边也是关系不好,孩子也惹事,所以她在家里就整天板着脸。你想这样的家庭孩子能成长好吗?孩子能快乐吗?愿意在家里待着吗?最大的问题是,每当孩子的考试成绩一送回来,家长就说要看多少分,孩子不愿意交,勉强拿出来看到分数不高,就生气说“你简直是一猪脑子,跟你爸爸一个德性”。
  (观众笑)
  姚鸿昌:你看,把她丈夫也捎上了。丈夫也不高兴了,谁猪脑子了?就你脑子好?结果丁丁当当吵起来了,最后一个说,过不到一块儿就别过了!另外一个说,要不是因为孩子我早跟你离了。你看,孩子是中心。所以咱们来研究研究这个家庭。咱们一块儿来画画这个圆,大圆是夫妇俩,小圆是孩子,看看他们三者是什么关系?哪位愿意说说你怎么画的?
  (观众:两边是分开的大圆,中间是小圆。)
  姚鸿昌:两边是大人,中间是孩子,亲子关系是中心了,俩人是通过孩子才有关系,要没有孩子俩人就分开了,没有共同的情感区。这就是“要不是为孩子,我早就和你离了”。你说得很好,我们给这位观众一份纪念品,是给孩子的学习秘诀,还有我的一些理念,请我们的工作人员拿给这位观众。
  大家还有别的画法吗?
  (观众:应该是三个圆相交。)
  姚鸿昌:对,夫妇俩要相交一下,有各自的情感区,每个人都有自由。孩子应该是搭接上去。说得很好,也给他一份小奖品。
  这是以夫妻和谐为中心的关系,然后孩子是在这个基础上来叠加,孩子和大人都有各自的自由区,但是他们有共同的情感区。也就是提倡一种“夫妻关系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融入时代环境为方向”的家庭,这才是和谐的家庭。后来为了让他们建立和谐家庭,我让他们画了画圆,还给他们讲了《和谐家庭》这本书中的内容。最后,帮助他们“让爱情之花继续成长”俩人开始读书学习了。那时刚好有一堂“女性智慧魅力与家庭和谐”的课,我邀请这位母亲去听。听完之后这位丈夫开始计较了,他说,姚老师你有没有“男性智慧与家庭和谐”课?
  (观众笑)
  姚鸿昌:我说有,下边给你开一个单独的课,后来还真讲了这堂课。本身两口子成长了,解决孩子的问题好办,俩人都不吵架孩子会更爱这个家,再教育孩子就容易了,孩子看到你们夫妇俩变了。
  一开始家长接受这个观点很难,第一步得让家长看到孩子不是猪脑子,我用什么办法呢?我说,你们这样喊本身有问题。孩子本身是爱学习的,你们老说孩子笨学习不好,就强化了这种意识,把孩子弄成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愚蠢”,孩子一旦觉得自己不行,他行也不行,他也不努力了。他们说这也是气话,不过这孩子智力真是不行。我说孩子在学校还是比较聪明的学生之一。他们说姚老师你别耍我了。我说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当场验证一下,你们的孩子能把2009年的日历给背下来了,我说我用十几分钟就让他把2009年的日历给背熟了,最后他妈妈还真的让他背了,这孩子对答如流。
  大家手上有日历吗?来考考我?
  (观众:2010年1月14日。)
  姚鸿昌:星期四。
  (观众:非常正确。)
  姚鸿昌:为我鼓掌吧!不是猪脑子吧。
  (观众鼓掌)
  (观众:3月22日)
  姚鸿昌:星期一吧?
  (观众:对。)
  姚鸿昌:真对?那是蒙对的。
  好了,不用问了,也给这位女士一份小奖品。
  孩子母亲一看,敢情我们孩子不笨吧,她也真正认识到了问题所在,就想到改变自己,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了。
  这就是我们对孩子采取唤醒的办法,让他找到自信。孩子一会神算日历以后就屁颠屁颠的,在学校就去考同学去了,同学都很惊讶,很多孩子跟他学,这样他又教了很多人,没学会的又跟着学,一个班都学会了。期终考试时很怪,孩子们喜欢上数学了,期终考试比往次要得多,老师很奇怪怎么这个班数学成绩进步得这么大?原来是孩子通过(学)趣味数学的办法爱上数学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你们认为这个办法好不好?
  (观众:好)
  姚鸿昌:想学吗?
  (观众:想)
  姚鸿昌:其实就是12个月分为12个代号,你只要背12个代号就行了。一月份代号是4,1月14号就是14+4=18,18除以7余4,就是星期四。3月22日,三月的代号是0,0+22=22,22除以7余1,就是星期一。就这么算的。
  2010年的代号是4 0 0 3 5 1 3 6 2 4 0 2,都记住了吧。咱们留个作业,回家和孩子一起把2009年每个月的代号计算出来,因为今年还没过,2009年的代号看能不能推算出来,怎么推算,你们找孩子,锻炼他的观察力,你研究一下就能对出来了。真的实在对不出来,刚刚给的那个小秘诀上有,上面都有结果,如果没有小秘诀怎么办?《问题孩子没问题》这本书上有,听说书店可能脱销了,大家可以在网上买。这本书已经重印过几次了,网上好像还可以买到。这本书是配合着《智慧教子的八大方法》的延伸,是从两个角度解决问题,最后一章是“心灵面对面”,是家长和孩子给我提的一百个问题,我的回答。至于回答得对不对不重要,关键是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有机会可以读读这本书,大家就可以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心灵好友。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孩子成长,我们要改变环境,这个过程中在解决了孩子唤醒之后,我和他们的家庭之间做了一次表演,孩子不在的情况下,我当家长,家长当孩子。我说,我给你们唠叨一点话,看看你们感觉如何,如果你们感觉好,就继续说,如果感觉不好就不要再这样说孩子了。
  “你要是再考不好,就别吃饭啦!
  你怎么这么笨啊!简直是猪脑子
  你到底还想不想上学?不学就给我滚蛋。
  我可是为你好啊!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
  你这老毛病怎么就改不了?
  你这贱骨头,光知道给我惹事!
  我管你吃管你喝,你敢不听我的话!
  … …”
  想想吧,孩子整天听这样的话,他能快乐成长吗?
  所以建议改改说话(方式),比如你原来说:
  “你要是再考不好,就别吃饭啦!”改成“这次没考好,你愿意和妈妈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吗?”
  “你怎么这么笨啊!简直是猪脑子!”能不能改成“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咱们一块讨论,你会明白的!”
  给孩子一点希望。
  “你到底还想不想上学?不学就给我滚蛋。”改成“你可能学习上遇到困难了,能和我说一说吗?”
  “我可是为你好啊!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苦心呢?”改成“我们是爱你的,也非常愿意与你讨论成长问题”
  “你这老毛病怎么就改不了?”这样说话很伤孩子的心啊!
  能不能改成“我看你最近有进步,坚持下去会一点点克服的。”
  … …
  姚鸿昌:给以孩子希望,学会说话,净化语言环境。所以我们要把我们自己常说的话反思一下,佛家说“觉悟观”,我们得自己觉悟自己怎么说话,这些好的话我们坚持下去,不好的话以后消灭掉就行了。
  谈到这儿,我们来做个对比:
  传统家长是“望子成龙”,思路是“学而优则仕”,方法是通过应考,培养的是“知识人”。
  现代父母有新思想“望子成人”,思路是“学而乐则喜”,方法是让孩子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培养的是“能力人”。
  还有一种思路,叫做智慧导师“教子成龙”。咱们知道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就是整合出来的一种创新思维,所以把孩子培养成创新人才就是“教子成龙”的,龙是可以成的。根据这个意义它的思路是“学而慧则美”,方法是创境(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的是“智慧人”。
  第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一下学会学习,学会成长。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它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的人也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孩子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用智慧教子的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学习才能解决。
  首先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境界的人?过去我们这些人和上一辈“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招鲜,吃遍天”,我们按这个思路认真接受灌输就行了,有个大学毕业证就了不得了。但今天是信息时代,单纯得像原来工业时代那样只是接受知识灌输还行吗?只是死记硬背还行吗?必须得有无师自通和融会贯通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才是这个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整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我们的学习境界分成五层,看看我们和孩子处于什么层次,看看我们跟上时代没有?
  最低的层次是死记硬背,最高的层次是融会贯通。
  我上初中时学俄语就是死记硬背,当时觉得学英语有用,但是跟苏联关系不好觉得学俄语没用不想学,死记硬背的结果是到今天我几乎忘得一干一净了。但是有几句话还没忘,没有懂俄语吧?
  (观众:没有)
  姚鸿昌:那我就念。
  (观众笑)
  (姚老师用俄语念了一句:东方红 太阳升 东方出了个毛泽东)
  姚鸿昌:这几句话为什么记下来了呢?因为它和别的话不一样,这是一首歌,我们是唱这首歌长大的一代人啊,能不记住吗。这已经超出死记硬背的范围了,是左脑加右脑的情感思维,所以左脑加右脑智慧不得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学习要左脑加右脑、大脑加小脑,人脑加电脑。怎么做到这一点?
  举个例子。
  1/2加1/4等于多少?
  (观众:3/4)
  姚鸿昌:这么快答出来了。这个题很难啊,先通分呗,1/2化成2/4。你知道小学生怎么答吗?老师,讲课的时候不是有半个圆吗?半个圆加上半个的半个圆等于多半个圆。老师立刻说好,你开动了右脑。别的小学生马上开动脑筋了,就说,半块蛋糕加半块的半块蛋糕等等多半块蛋糕。
  (观众笑)
  姚鸿昌:你看看,他吃蛋糕,有这种生活体验。左脑是逻辑思维,右脑图像脑、图形脑、过程脑、情感脑。
  这个表格在书中都有(见PPT),在这个表格中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状态,研究自己的境界,争取让孩子一步步通过改变人生状态来提高人生境界。
  时间有点儿紧张了,有些内容可能讲不了了,这是一天的课程,有些东西要空出来。
  在这儿咱们提到了一个“龙”智慧,就是整合智慧。
  据说朱明瑛当时唱歌和跳舞在班里并不是最厉害的,但是她都是唱着跳或者是跳着唱,所以有一句名言出现了“唱的你跳不过我,跳的你唱不过我”,这就是“龙智慧”。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转型,从2000年前的贵族文化到平民文化;到100多年前的礼教转向科学;现在到了知识走向智慧的时代,需要掌握系统思维的智慧、整合智慧和人生成功智慧。有这三大智慧,我们的孩子在新时期成长可能会顺利一些,所以要关注最近教改信息,国务院12年规划已经获得通过,姗姗来迟的教育体制改革在今年已经启动了,包括我们现在有很多措施正在讨论。如果我们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初中,等到你们的孩子上大学时恐怕考试方法已经不是今天这样了,为将来的,明天的考试做准备吧。
  再一个学习方法上,希望掌握系统框架式学习方法。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三种:一种是仓储式学习、一种是实用式学习、一种是系统框架式学习。
  所谓系统框架式学习怎么说呢,我们的工地如果把它当作仓库能够存多少东西?存了很多以后,压在底下的找都不好找。如果知识这样存,一个是存得不多,一个是存得可能没用,再一个陈年老底的知识可能找都找不到了,像我的外语单词一样。仓储式的学习方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需要,应该采用系统框架式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
  系统框架式首先是要打上地基,然后在周围建立起钢筋混泥土的框架结构,然后周围有通路可以运输进去,把沙子、灰、建筑材料弄进去。存储的知识就多了,进来的东西该怎么用都知道了,比如说玻璃暂时用不上,但是已经知道用项了,知道以后在门上可以安这个玻璃,即使暂时没用的知识以后也知道用项。你想这种框架式学习方法好不好?所以系统框架式的学习方面特点就是,有地基能支撑、有结构能容纳、有通路能链接。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三脑合一”的地基,为孩子建立一个互联网,那么孩子本身就能支撑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一个全脑学习的框架就是三脑合一、四网合一的框架。“三脑合一”就是指刚刚讲的学习方法,左脑加右脑、大脑加小脑、人脑加电脑。你一旦把三脑的作用都发挥时,你的学习效率,所掌握知识的含金量会提高,这就支撑起来了。然后我们建立以电脑互联网为平台、知识互联网为内容、社会互联网为支撑、心灵互联网为智慧的这样一种“四网合一”的结构,孩子在这样现实和虚拟世界能够融会贯通的环境中生活,他一定能够成长得好。我们对电脑了解不多,但孩子进去以后游刃有余,那么多的知识他们很快就整合过来了,很快把好的作文写出来了,我们可能认为是在抄抄网上的东西,实际上他是在收集信息,把有用的东西整合了,最后提炼出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多媒体展示片。也就是说,电脑、互联网就是一种系统框架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竟然让它超过了今天最大的图书馆,这种方法难道不好吗?
  作为一个案例,把我的“以特长延伸为导向”的系统框架给大家说了说,怎么来做这种系统框架提高学习效率、成绩和能力,其实还有其他多种框架,今天没有时间来得及一一讲了。
  现在时间到了,所以我们今天只能讲到这里。
  总结一下,三个问题。
  第一,要为我们的孩子创建一个老少三代甚至四代互动成长的环境,有了这片沃土,我们的孩子成长就有了根。
  第二,帮助我们的孩子唤醒智慧心灵,让他成为一颗智慧“种子”,他就可以在校园环境中“受孕”,成长为有智慧的孩子。
  第三,改变学习思路和方法,形成系统框架式的结构,因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整体思维构建框架的过程,人一旦有了框架,学习知识的吸纳能力就会加强,而且能够很快用上这些知识,就是暂时用不上也知道用项了,这样的方法难道不好吗?
  详细的内容,有机会大家可以关注《明天你拿什么去竞争》和《问题孩子没问题》这两本书,里边都有阐述。谢谢大家,今天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李婧:非常感谢姚老师!今天姚老师用了非常大量的鲜活事例以及他丰富的个人经历来给我们阐述他的观点,就是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智慧教子的思路和方法,告诉我们各位家长不要放弃学习,要转变心态,学会学习、学会成长、学会创境,这样来引导我们的孩子走向未来的成功。可以说给了我们诸位家长非常多的启发,相信大家也是受益匪浅。
  我们理论上的知识现在了解了,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怎么解决呢,现在可以向我们姚老师提问了。
  姚鸿昌:大家一块儿来讨论,这本书我留给珠海文化大讲堂,大家需要时可以过来图书馆查阅。
  现场提问:现在中国古典文化要求小孩读的氛围已经比较大,我现在也在要求我小孩读一些经典的东西像《论语》、《唐诗》、《老子》等等,但我发现孩子并不主动,每次都要我去督促他,有点儿像逼迫的那种。我想问一下,有没有办法让孩子很自觉、很愿意地去读这些书籍,让他们记住它。
  姚鸿昌:现在传统、经典文化大家都重视了,从学校、社会都在读这类书,也鼓励孩子读这类书。但是如果没有自己家庭的氛围,孩子只是用背诵的办法接受这种灌输,它的效率不会太高。所以我建议各个家庭在自己的“家”氛围下,一块儿读的过程中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叫做开动右脑。像让孩子一块儿当小主人,一起清扫地面和一块儿做饭,这时候可以把儒家的传统道德理念一起朗诵,效果就要好一点,空头去背是不行的。为什么很早以前很多家庭通过背就可以让孩子成长呢?因为以前的家庭中已经形成一代一代的伦理关系了,根深蒂固地体现在他的爷爷辈、父母辈各种各样的关系里了,但是我们现在“家”氛围不强了,在这种情况下难度比较大,但我们总要有开始吧,从我做起开始,这样的话有可能一点一点儿改变的。
  现场提问:请教您一个问题,我小孩上二年级,现在我们也不想让他死记硬背,但是背单词和生字我就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我会教他一点大概的音标知识,但是总体上还是很慢,我就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我本意是不想他死记硬背的,但他还是在死记硬背。
  姚鸿昌: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英语,也不愿意背单词,最后把人脑和电脑功能延伸的办法试着用了一下,让他看英文场景对话的小节目,他觉得里边很有意思,一会儿蹦出一个小熊说话,一会儿蹦出别的小动物说话,融入场景的现实让孩子觉得很快乐,他就有意识地记住了那几句话,虽然那几句话很通俗,但是他找到了乐趣,感觉英语也可以这样说,所以需要电脑帮助延伸智慧。
  土办法就在家里有这样一个氛围,在家里也Try to speak something(讲一些)英文。大人也有意识地和他对于,让他在实践中也有这样的氛围,中国人学英语难就难在学习的氛围,融入氛围以后不在于分数多少,而是你真正能和外国人对话,这种听力和说的表达能力机会要给他,不要一发音错误就说他。错了也没关系,孩子是在“用充满错误的正确行动在成长”。我觉得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氛围,唤醒他的兴趣。也可以通过电脑的多媒体成长给他信息,孩子与其看电视,还不如把时间放在这里,大家一块儿读半个小时,也等于在延伸这样的氛围,这办法行不行还要试试。
  现场提问:姚教授您好!我是一岁半孩子的父亲,现在他正处于启蒙阶段,我想问一下,这个阶段家庭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注意什么?谢谢。
  姚鸿昌:我认为早期教育是分阶段的,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我建议你读读有关早期教育的书,包括国内冯德全的书,还有《发现母亲》这本书,以及蒙太索利的书都可以读读。我个人的建议是,孩子在0—3岁是情感依恋阶段,孩子绝不能失去和母亲的依恋关系,该拥抱要拥抱,该和他亲切交流要交流。如果父亲和母亲因为工作忙放弃了和孩子的依恋关系,孩子长大了会变得冷漠。很多孩子小时候尿了没人管,哭了也没人理,动不动父母就对他发脾气,这样的话孩子就得到一个很不好的情绪信息,他对母亲和父亲本身的依恋关系会远离,孩子也是有心灵生活的,这是依恋关系。
  到了一岁半之后要早对孩子说“不”。孩子长到十来岁的时候再说他“不对”只会逆反,说得太晚了,凡是在三岁之前不应该做的事,就不能做。就是不能玩电线,就是不能不让妈妈上班等等,该冷漠就要冷漠,不要太多,十次里有一次就不少了。包括怕门拧着他了,就得任他自己去体验。包括杯子烫也让他自己去碰碰杯子,他知道烫了,有这样的体验,他自然知道这是不能摸的东西。有些事情要用大人的话语解决,孩子想要某样东西,妈妈说家里东西已经很多了,不给买了,孩子就耍赖,和妈妈僵持着。孩子哭就哭吧,别心疼他,你一哄他,他就来劲了。大人还不如说“不”,这事就不能办了,再耍赖就没机会了,要不你就走,你走你的别管他,后边找其他人管管。他看没人支持他,他也很懂事的,也是很有智慧的。
  首先早对孩子说“不”;第二要让孩子有情感依恋,对孩子的善心有作用;第三让孩子体验生活,孩子绝不是你说多就管用的,三岁之前你说多少都是正确的废话,只能让他体验,体验成长。你的话语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它才会起作用。
  现场提问:请问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除了共性以外,还有没有特性?尤其是职业生涯的规划。
  姚鸿昌:多大的孩子?
  现场提问:只要没走向就业之前的孩子。
  姚鸿昌:这是大问题。小时候跟长大以后是不同的,美国人写了一本《培养男孩》、《培养女孩》,这是有区别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
  举一个例子,孩子小的时候,有的孩子因为体弱经常捱打怎么办?女孩遇到的可能不是这个问题。男孩怎么教育?有一位母亲和这(打人的)孩子的家长沟通,这家长本身觉得不是我孩子受欺负,不以为然。她以她学到的知识就跟这位家长说,没事,我孩子受了欺负,你们也道了歉了,但是我跟你说一个事,凡是老是欺负别人的人最后危险很大,因为你看,有的人很压抑,现在出现杀人犯罪的往往是弱者,老被欺负心理太压抑,突然有一天爆发的时候可以把比他来硬的人用其他的办法伤害。你难道希望你孩子老用欺负人的办法,将来生命受到威胁吗?这样一说,这家长就觉得该管了。
  孩子只要做到一定的能力,要自强,不让人家欺负自己,有的时候也得抵挡一下。孩子的打不是真打,就是玩,明天又好了,让他们自己解决去。但学校教育和家长教育应该让孩子注意防范,要让他知道出事了要担责任的,让孩子也有点儿畏惧感,无法无天不行。
  女孩的青春期,可能她们有男朋友来信了,有位母亲着急得不行,找到对方家长,最后闹得全班都知道了,当俩人同时承受一种压力,心理学上说这会使俩人走得更近,他们就离家出走了,这很危险。可是有一位妈妈就很懂事理,就跟女儿说,有朋友来信了?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男同学来信。这样孩子就放松了。还有一句话,到高中时信会更多,要保持距离啊,距离产生美啊!距离太近了,你丑的一面会被人家发现,你也会发现他丑的一面。家长用这种艺术让孩子把握自己的分寸,也没有埋怨孩子的什么早恋问题。孩子这时候不是早恋,是异性好感期,她着在从半成熟半幼稚发展到成熟阶段,肯定会产生很多困惑,家长是最好的心灵导师,别人会不好意思说。你实在跟她关系没那么好,可以让姑姑、阿姨、老师帮她做这个工作,这个过程当中心灵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
  主持人李婧:说到这个问题我想延伸一下,我们民间说要“穷养儿、富养女”,您怎么看?
  姚鸿昌: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情况不一样,单纯用一个原则可能不适合你。同样的“富二代”,有的非常有出息,有的可出了大问题,也得根据你家里的环境情况决策。像王桂池(音同)家里也有儿女,女儿并没有富养,残疾人都让她自己做自己的事,家长觉得对不起孩子,但是还是给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她长大以后才自强,也不是富养的。但是精神上富养的,孩子非常自强,这种“富养”绝不是物质上的富养。
  现场提问:我请教一下,我和我先生正准备要一个宝宝,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姚鸿昌:建议你读书。提前把早期智慧教育的书读读,建议读冯德全(音同)的书,这里有很多早期教育的知识咱们知道总比不知道强。生理方面的学问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智慧上要做准备。这个时期心情要好,和丈夫之间的交流要多。一旦孩子真正受孕之后,这个阶段心情绝不能变坏,不能有烦燥情绪,应该在享受大自然中有审美和谐,让自己心情快乐一些,利用这个机会多读点书,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主持人李婧:这位女士非常有超前意识。
  现场提问:我的孩子刚刚从小学到重点中学读初一。
  在小学我觉得他成绩不错,但是到重点中学他觉得压力大,对三门主科要求考高分。谁都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那一个,我觉得不可能,优秀的只有一两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快乐成长。我希望学校不要太注重分数,上次孩子考不好感觉压力特别大,说想转学。大家都在争夺有优质资源的学校,为什么我的孩子反而想去普通中学。可能跟您讲的内容不太接合,但是我想请问一下这个问题。
  姚鸿昌:这是有关系的问题,不是不接合。
  孩子没考之前选择的学校只让孩子压力大,总是倒数第一,可能孩子的成长自信被压抑。所以家长可能选择宁肯让他在一般的学校,让他成绩靠前一点,让他自信心增强。对不对呢?因人而异。有的是让孩子考上最好的学校,就算是倒数第几,他也能在那儿快乐成长。
  虽然考上了清华附中,但你们知道那个学校都是人尖子的地方,我都是倒数第几名了。但是为什么我能在那学校继续成长呢?我有一项特别痴迷的爱好,我在初中锻炼出了无线电水平,我在校外的无线电班当了小老师,和物理老师一块儿辅导学生。在这儿我有一种自信,只要成绩跟上就不错,老父亲也说你只要能跟上学习就不简单了。
  另外,你有一项别人没有的能力,这种能力能让你未来走向更大的成功,那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所以孩子应该要有一项痴迷的爱好变成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应该提升一下,提升到一种信念和意志,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说功课忙就不读人生励志书,我们读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书,对我的成长几乎是影响一生,其中的名句我们经常在背诵。这些人生励志书,包括能指导我们成长的老师我们要多接近,甚至同学中有这样好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在这样的学校要让他有他的优势,有痴迷的爱好变成能力,他就有优势了。学校压力大逐渐会好一点,因为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劝说人家改变不是我们能把握的。
  所以有一句话送给你:有胸怀接纳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有勇气改变那些我们能改变的;有智慧识别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我们家的环境可以改善,一旦孩子遇到烦恼、遇到心理压抑想转学时,我们家里给他营造一个氛围,和他沟通,不唠叨他不骂他,最后还和他一块儿找到新的乐趣,这也是个机会啊。这个办法你可以试试,谢谢!
  主持人李婧:这位女士的困惑可能也是很多目前很多家长会遇到的困惑,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能跟我们目前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深层次原因有关,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的家长在今天听了姚老师的课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愿意跟孩子学习,和他们一同成长,那我们今天的收获就是开启了孩子明天成功道路的一扇大门。不知道大家是否赞同?!
  (观众鼓掌)
  主持人李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讲座到这里要结束了,大家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话,不要紧,姚老师还要在这里签名售书!
  谢谢大家,下周再会!
  注:本文稿为讲座现场文字实录,未经主讲人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