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王彤新浪微博:人教版九年级上(中考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5 02:07:45
安徽芜湖
唤醒生命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0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7、文章写“他”旅游,为什么对“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一笔带过?文章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5分)
8、“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请概述他的“这段经历”。(30字左右)(4分)
9、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风干得比拳手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橱里”这一做法?(3分)
10、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1、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关系?(4分)
7、(4分)因为本文主题是唤醒生命,如果浓墨重彩地写奇特的高原风光,就偏离了主题。
(2分)能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2分)。(意思对即可)
8、(4分)他驾车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2分)一只小鸟唤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2分)(意思对即可)
9、(3分)这是对小鸟的敬重,实际上也是对生命的礼赞(意思对即可)
10、(4分)不矛盾(1分)。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3分)(意思对即可)
11、(4分)点明题旨,画龙点睛。(2分)前文的记叙是这段议论的基础,这段议论是对前文的深化。(2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广东广州市番禺区)
不设防
王 蒙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光明磊落,二是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 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技。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出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缺点,弱点就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自己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人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对于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乱抓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选节选自王蒙《我的人生哲学》)
17.作者认为“不设防”的原因是:①              ;②                 ;③                       ;④                            。(4分)
18.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⑴文章第④段中“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问题”所指的是:          。
⑵第⑤段中“都实在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人“笑话”,就应该做到:
。 |
⑶第⑥段中“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这“防线”的含义是:                                             。
⑷作者坚守的“信条”,其内涵是:                                  。
19.请简要分析第②段语言的特色和表达效果。(4分)
答:
20.作者提出“得大于失,虽失犹得”的问题,你同意看法吗?请你联系亲身的体验,谈谈你的感受。(6分)
21.本文第⑤段中有“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的句子,请仿照此句式进行仿写。(3分)
17.①没有设防的必要;②不设防是最好的保护;③我们没有时间;④从长远来看,得大于
失,虽失犹得。[顺序不论,意合即可。每点1分,共4分]
18.⑴收效一时,鼓噪一阵;⑵自信和真诚;⑶亲切和坦荡,了解和支持;⑷得大于失,虽
失犹得。 [意合即可。(1)(2)各1分,(3)(4)各2分,共6分]
19示例:本段以设问开头,以反问结尾,中间以四个短句组成排比,形成强烈的语势,展
现了作者那种君子坦荡荡的风范。
[能说出三种修辞特色的,得2分;表达效果占2分;共4分]
20要能辩正分析问题,且能联系实际分析。[意合即可。共6分]
21.所列的内容要从否定的行为去分析,1分;形式要采用“XXXX,XXXX,XXXX,……都是……的结果(行为),都让人……”的结构,2分。共3分
(2007年广东广州市花都区)
感  恩  雨
①这是旱季里最热的一天,几乎连续一个月没有下雨。田里的农作物正在枯死,母牛挤不出奶,溪流已干涸。看来在这个旱季结束之前会有好几个农场宣布破产了。我的丈夫说他的兄弟们每天要费很大的劲把水弄到田里去,过了不久,我们只好开车到附近的水站运水,可很快严厉的配给制度让每个人都取不到多少水。如果老天不下雨的话,我们很快就会失去所有的一切。
②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当我在厨房为丈夫和他的兄弟们做午餐时,我看到了6岁的儿子比利正向树林走去。他的样子很严肃,一点也没有平常走路时充满孩子气的横冲直撞。我只能看到他的背部,不过很显然他走得很费劲,他在努力保持平衡。进了树林几分钟后,他又朝房子这边跑回来。我则继续做三明治,想着不管比利在做什么,他也都该做完了。
③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缓慢而坚定地向树林里走去。这种行为持续了一个小时,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然后往家里跑。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蹑手蹑脚地走出房子跟着他。我小心翼翼,不想被他发现,因为很明显,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
④只见他把手掬成杯状,小手里捧着大约两至三汤匙的水,小心翼翼地走着,以免洒了手中的水。在进林子后我偷偷地靠近他。树枝和荆棘划过他的小脸,可他并没有避开。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当我倾身窥伺时,我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议的画面。
⑤几只硕大的鹿赫然耸立在他面前,而比利直接向它们走去,我吓得几乎大叫让他躲开,其中一只有锋利鹿角的大公鹿离他特别近。但这只公鹿并没有吓着比利,甚至在比利跪下时它也一动不动。我看到一只小鹿趴在地上,很明显它正承受着脱水和中暑的痛苦,它费劲地抬起头舔着盛在我那可爱孩子手中的水。
⑥等到水被喝干后,比利站了起来,转身向房子跑去。我跟着他回到家,来到我们的储水罐前,比利尽力拧开水龙头,只见一小滴水开始流下来。他跪在那儿,让水慢慢地滴在他那临时的“杯子”中,阳光直刺在他的背上。突然间我明白了比利为什么不叫我帮忙的原因——上星期他因为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大约20分钟后,他的手里盛满了水。
⑦当比利站起来准备往林子里走时,我拦住了他。他泪眼汪汪地说:“我没有浪费水。”说完就朝树林走去。我也从厨房拿来一小壶水,加入了他的行列。我让他独自照顾小鹿,自己没有插手。这是比利自己的事。
⑧我站在树林边,望着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心灵努力营救另一个生命。泪水顺着我的脸庞掉在地上。然后,我突然间发现一滴、两滴,接着越来越多的水滴掉了下来。我仰头望天,甘霖从天而降。
⑨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巧合,并没有真正的奇迹,毕竟雨总是要下的。而我要说的是:那场雨救了我们的农场,就像那天我的儿子救了那只小鹿一样。
(《智慧》2006年第6期)
17、文章的开头描写农场天气的干旱有何作用?(3分)
18、文中“正是在这大热天,我亲眼目睹了平生所遇到的一个奇迹,也真正理解到了分享的意义。”这句话中的“奇迹”指什么,“分享的意义”又指什么?(5分)
19、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道题。(6分)
(1)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说小比利向树林里走去时“缓慢而坚定呢?(3分)
(2)请说出“他‘身负重大使命’,而且也不需要妈妈的过问。”这句话的含意。
20、请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条作答。(6分)
(1)这篇文章的主角是比利还是比利的母亲呢?请联系本文中心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比利母亲的看法。
17、(3分)作用:突出水的珍贵(1分),从而反衬出小比利用如此珍贵的水来抢救小鹿的童真、善良和最美丽的心灵。(2分)
18、(5分)“奇迹”指比利喂水给小鹿喝,在旁边的大鹿能感受到他的好意,并没有伤害他(2分)。“分享的意义”指比利与小鹿分享宝贵的
,既帮助了小鹿,自己也获得了快乐(3分)。
19、(6分)(1) “缓慢”是因为他要保护手上珍贵的水(1分),“坚定”是因为他觉得用这些珍贵的水营救另一个生命是非常值得的(2分)。
(2) “他‘身负重大使命’”是指比利用小手掬成杯状运水营救小鹿的善举(1分); “不需要妈妈的过问”是因为小比利上星期玩弄水管而遭到处罚,得到了不能浪费水的教训(1分),并且他想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1分)。
20、(1)(6分)主角是比利(1分),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写比利用宝贵的水营救小鹿的过程(1分),来突出比利童真、美好、善良的心灵(1分),从而引导人们善待动物善待自然(1分)。比利的母亲在文中起到侧面烘托突出比利精神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
(2)(6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关心孩子成长(1分),又能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的聪明的母亲(1分)(提观点)。她没有制止儿子运送宝贵的水(1分),而是悄悄跟随,弄清缘由(1分),还为维护他美好的心灵,加入了营救的行列,让儿子独立完成救护工作(1分),充分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心、尊重。
(2007年广东深圳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5题。
也谈人生的意义
(1)这几年我经常在想的一个问题是: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到底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地浮现,越来越清楚了,这个答案就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
(2)什么是享受人生?我的意思是:我们追求人生快乐总量极大化,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享受极大化,而是一生一世的快乐总量极大化。这儿所说的享受不光是物质的,还要包括精神的、主观的满足感。它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现在,不顾将来;而是既顾现在,更顾将来。人们要追求健康长寿,因为长寿的人活得长,当然得到的快乐可能更多。要远离有害的环境和物质,这些食物会减少你的快乐。行动要考虑后果,贪图一时的痛快,可能遗患无穷。
(3)要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为什么?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干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帮助别人享受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4)懂得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我发现的至理名言。
(作者:茅于轼    选自《读者》2007年第1期    有删改)
1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画线部分属于哪种论据?(3分)
14.请用文章第(2)段中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3分)
15.“帮助别人享受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13.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2分)理论论据(1分)
14.关联词使用恰当;意思通畅即可(不得用文中句子改写)。
15.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扣住论点得1分,联系实际得1分,表述清楚得2分。
示例一:“要学会和大家分享快乐,分享能使一份快乐变成多份快乐。”
示例二:“学会助人,助人者自助。”(观点有新意,接近上述意思也可)
(2007年广东深圳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19题。
今夜看萤去
(1)很久没有看到萤火虫了。
(2)那天深夜,专程到台北一处荒郊看萤。时间已过子夜,沿着中央印刷厂边的小路,直入山径。路穷之处,星月无辉,而水声潺潺;忽然见,一只萤火虫从草丛里飞了出来,接着两只,三只……尽管没有群萤乱飞的盛况,但看着那翩翩舞姿,就足以动人心怀。
(3)小时候住在台中近郊,有一条羊肠小径,两侧高高低低丛生着含羞草,再远处则是田畴和杂林。每当夏夜,总是萤火纷飞,有时候甚至还热闹成一片。它会停在衣服上、头发间,虽然只是那一小点光亮,却让人仿佛有了一灯相照的感觉。杜甫写萤,总喜欢强调流萤沾衣,因而有“帘疏巧入坐人衣”,“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之句。他所珍惜的,大概就是流萤沾衣、慰我寂寥的会心之感。
(4)因此,看萤让人觉得温暖。仿佛暗夜的漆黑里,小小的山精水灵打着一盏迎迓①的风灯,不管路是多么的黑,也能让人宽慰。
(5)除了这种喜悦温暖外,萤的舞姿业最让人流连。它随着气流舞动,时而舒缓如一个定点,时而忽高忽低地起伏。梁简文帝的诗句:“腾空类星陨,拂木若花生。”前句说萤光的急舞,后句说萤火的繁华,只是现在的流萤已稀,再难有如此盛况了。
(6)看萤还可以与它一同玩耍,可以慢慢地向它靠近,伸出手掌,让它停在掌心,珍惜刹那的邂逅;或者像古代书本上所说的,闺秀人家用纨扇②和萤共玩。纨扇戏萤,如同人萤共舞,那是古典的另一种曼妙。
(7)每个人都喜欢萤火虫,它娴静、舒缓,点缀着夏夜的童心与浪漫。以前萤多,入夜辄见此起彼伏,与萤共玩,曾是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老人们都说萤是腐草所化,以露水为食,因而它弱质慧心。想着这些说法,都觉得对萤应该格外地体贴善待。只是现今流萤日稀,都市的小孩少了萤火虫的童年,那会是多么大的一场遗憾。
(8)于是,我看萤去。走过没有路灯的小山径,它打着小灯将我迎接,而我会晤到的,不仅是那闪烁的点点星星,而且是一大片重新再来的童年!
(作者:南方朔   选自《中学生阅读》)
注释:①迎迓:(yà)迎接。        ②纨扇:用细绢制成的团扇。
16.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读(3)-(5)段,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看萤时的感受的句子,并写下来。(3分)
18.品读第(7)段中的画线句“每个人都喜欢萤火虫,它娴静、舒缓,点缀着夏夜的童心与浪漫”。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19.作者在第(7)段的结尾处感叹“只是现今流萤日稀,都市的小孩少了萤火虫的童年,那会是多么大的一场遗憾。”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5分)
16.抒写了作者深夜看萤时喜悦温婉的情怀。或作者深夜看萤的经过和感受。(意思接近即可)
17. “虽然只是那一小点光亮,却让人仿佛有了一灯相照的感觉。”
“他所珍惜的,大概就是流萤沾衣/慰我寂寥的会心之感。”
“看萤让人觉得温暖……也能让人宽慰。”
“看萤让人觉得喜悦、温暖、萤的舞姿也最让人流连。”(写出以上其中一句得一分,三句得满分,写错不得分不扣分)
18.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萤火虫和夏夜都赋予了人的情趣。(2分)表现出作者的童心与浪漫。(1分)
19. 此题答案多元化
示例一:“少了萤火虫相伴的童年就少了一份喜悦、温暖和浪漫的情怀。
示例二:“童心童真童趣是可贵的,自然、自由的生活是值得怀念和向往的。
(学生就其中一点联系实际谈,言之成理即可。)
(2007年甘肃兰州卷)
粉丝是一种公害
王小峰
每年的12月8日,全世界的人都会纪念一个人——约翰·列侬。1980年的这个日子,他被发疯的歌迷枪杀,至今杀手还在监狱里服刑。每到祭日前后全世界都会掀起一股纪念热潮。
人们只会用温和的方式来纪念这个冤魂,或者谴责那个失去理智的马克·查普曼,除此之外,大概也只能一声叹息了。倒退20年,中国人知道列侬被枪杀的消息后肯定大惑不解,为什么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偶像的人会亲自杀掉偶像?大概资本主义真的堕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了。按照查普曼当年的供词意思是:我不想让别人跟我一起分享我对他的崇拜。如今,咱们越来越能理解查普曼的行为了,因为他太喜欢列侬了,喜欢一个人,做出什么荒唐的举动都不为过,哪怕是失去理智。
中国内地大约是在90年代初期出现追星族现象的,当时最明显的是香港四大天王,在内地形成了第一批追星族群。那时候,媒体上关于追星族的讨论有很多,尤其是老师们都很担忧追星带来负面效应。现在,当年追星的孩子有些可能都当老师了吧,老师不会再担心追星问题了。90年代初期的追星现象,我们可以解释为新一代人释放个性的结果。因为再早以前,年轻人就像谷建芬写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想唱歌我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可见追星族现象,至少是个时代的进步。
今天,人们基本上不用“追星族”这个落伍的词汇了,正如这些追星群体的表达方式升级一样,他们更愿意称自己为“粉丝”。互联网的出现,使这些过去处在散兵游勇状态下的粉丝们更容易物以类聚到一起,壮大规模是转瞬间的事情。而且,粉丝们的种种行为也表现得越来越极端,最突出的就是超级女声比赛,当这个马拉松式的电视节目最终成为一场娱乐盛宴后,它终于验证了中国内地的粉丝绝对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的粉丝差,而随后的超女演唱会,频频出现粉丝过火的事件,在武汉,连保安都加入了粉丝行列,据说天娱公司的老板王鹏上前维持秩序竟被保安粉丝打倒在地。
更要命的是,不同明星的的粉丝开始势不两立,相互攻讦。如果说当年出现追星族现象是对过去个性的释放,那么今天的粉丝现象则是极端自我主义膨胀后的结果——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种排他性貌似很合理,可以区别出粉丝们相互之间的身份,但是变成对峙和冲突就成了狭隘心理的表现了。当这些年轻的粉丝们从小就培养出狭隘心理后,这对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世界上出现的东西不可能你都喜欢,但是你得容许你不喜欢的事物存在,这叫宽容。但是现在粉丝们的种种拙劣表现让人看不出这个社会的宽容性在哪里。
粉丝们表达自己的爱恨已经成了一个时尚,他们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或互联网把这种滥情方式发挥到极致,所以,不管是爱还是恨,都已经变得越来越让人讨厌,成了一桩社会公害。
23.细读全文,请简述作者写作的思路。
24.探究文意,回答问题。(5分)
①为什么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是个时代的进步? (2分)
②为什么说粉丝现象是一种社会公害?(3分)
25.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你谈谈对粉丝现象的看法.(4分)
23.(4分)先说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偶像崇拜,再说90年代初的追星族现象,然后重点谈当今的粉丝现象,从现象描述到本质分析,最后结论点题。
24.(5分)①从传统社会的压抑个性到新一代人的敢于释放和张扬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个进步。(2分) ②粉丝们行为表现极端而过火,因互相排他而造成对峙和冲突,毫无节制地放纵爱恨情感,是狭隘自我主义的极端膨胀,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3分)
25.(4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求是:①从作者的观点谈开来;②表达流畅;③言之成理,能表现出考生的思考和思想;④世界观正确,情感、态度积极。
(2007年广西河池卷)
贫困不是理由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摘自《中国青年》2006年第13期。姜清峰/文)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3分)
12.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
13.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2分)
15.文章末段中的“一句话”指的是
(2分)
16.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从女孩身上得到什么启发?(3分)
11.一个女孩得到好心伯伯的资助后谢绝音乐人高晓松的资助(3分。答题必须具备人物、事件两个要素。意思清楚但字数超过扣1分)
12.经济上的困难(2分)
13.(4分)语言(1分)行动(1分)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或自尊(2分)
14.(2分)“不假思索”是用不着想的意思(1分),在文中形容女孩放弃第二笔资助态度的坚决果断,表现了女孩的为人诚实(1分)
15.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2分)
16.(3分)示例:精神上的贫困。(1分)如生活上或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挫折)就经不起考    验,一蹶不振,推卸责任。因此,我们应像女孩那样,勇于承担责任,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2分。关键词:责任,自立。偏离关键词谈则扣1分/答案不惟一,符合题意思想内容健康即可)
(2007年广西贺州市、钦州市联考卷)小说题材
情暖人生(15分)
我第三次见到那小女孩时,她依然穿着那套陈旧然而干净的牛仔服,弓着身子,拿着一块深灰色抹布擦洗着我的车轮,显得瘦小而单薄。我拍拍她的短发跟她打招呼,她惊恐地站起来,红着脸跟我打招呼:“您好!莫伦先生,我叫莎丽尔。”
我掏钱打算付给莎丽尔小费,但是莎丽尔却紧张地摇头说:“莫伦先生,我并不是想要您的钱。”我看着紧张而羞怯的莎丽尔开玩笑说:“难道,你是想跟我交朋友?”A她“咯咯”笑出声来……
看得出,莎丽尔说这话的时候积攒了很大的勇气,而且一提到“爸爸”,她的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我突然萌生出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愫,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的感情。于是我对她说:“我开车带你兜兜风好吗?”她睁大眼睛,有些不相信地看着我,然后突然雀跃着钻进车里。莎丽尔在车上兴奋地这里摸摸那里碰碰。
很快,莎丽尔消除了陌生感,打开了话匣。她说她父亲是个非常英俊幽默的男人,在她两岁的时候离家去阿姆斯特丹做生意,赚了钱就会开着红色跑车回来接妻子和女儿,还要为她们创建一座大农场呢……
莎丽尔的故事还没有讲完,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她的母亲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莎丽尔希望找到一个长相和她爸爸相似,而且有着鲜艳跑车和大农场的男人,让妈妈“等到”心爱的男人了无遗憾地离去。“莫伦先生,我在半年内找了许多叔叔,可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我的故事。你是最好的!”她还从口袋里取出了一张照片————她父亲15年前的照片,一个英俊年轻的小伙子,但并不像莎丽尔说的那样和我非常神似。莎丽尔是要我扮演她的“爸爸”,也就是她母亲的“丈夫”。
莎丽尔满脸笑容,眼神中映射着无比澄澈的温暖,我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小女孩如此善良的要求。
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我栽着莎丽尔向“南茜精神病院”出发了。莎丽尔的妈妈正在熟睡,这个被思念和病魔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女人,却被小小的女儿拾掇得异常整洁。
没想到,莎丽尔的母亲醒来后,突然扑倒在我怀里号啕大哭。她真的把我当成了她苦苦等待的丈夫!看着一旁兴奋激动的莎丽尔,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命在那一刻无比澄澈温馨。我朝她努努嘴:“怎么不叫爸爸?”慢慢地,莎丽尔终于蹭到我身边,迟疑许久,轻轻地叫了声:“爸爸。”我伸开另一只臂膀将她搂进怀里……
一小时后,我和莎丽尔将她母亲扶下楼,当她远远看到我那辆鲜红的跑车时,紧紧抓住我的手说:“亲爱的,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的,我终于等到了你。”我当然“回来了”,我甚至也为“妻子”准备了一座大大的农场。整个晚上她都拽着我和莎丽尔在农场转悠。突然间,我领悟到,原来做一个有情又有义的男人可以这样的幸福。晚上10点钟,我开车送她们回医院。我一直等莎丽尔的母亲睡着后才离开。莎丽尔将我送到病房外面,她说:“莫伦叔叔,真的谢谢你。”莎丽尔不知道,我这个42岁的中年人其实早已被她深深感动和激励。
翌日下午,我又开车来到精神病医院。这让莎丽尔感到无比惊喜,我拍着她的肩膀说:“我愿意做你的爸爸,喜欢和一个好孩子陪着她的妈妈。”
半个月后,莎丽尔的妈妈终于含笑离去。丧礼结束后,我向莎丽尔张开双臂,说:“孩子,知道我现在最想你叫我什么吗?”B莎丽尔眨眨眼睛好像没领会过来……
天空更蓝,阳光更灿烂。
15.整体感知。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有人认为是莫伦先生,有人认为是莎丽尔。你认为是谁?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加以分析。(3分)
16.问题探究。(4分)
(1)“莎丽尔满脸笑容,眼神中映射着无比澄澈的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2)最后一段“天空更蓝,阳光更灿烂”属于什么描  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想象补充。(4分)
(1)画线A句子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2分)
(2)画线B句子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2分)
18.人物评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下面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分)
(1)莫伦先生
(2分)
(2)莎丽尔:
15.莫伦先生或莎丽尔均可(1分)。  示例一:莫伦先生是主要人物。因为本文讲述了“我”满足莎丽尔扮演好“爸爸”、好“丈夫”的要求,了却她病危母亲心愿的故事(内容1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主旨1分)。    示例二:莎丽尔是主要人物。因为本文讲述了莎丽尔寻找“爸爸”,以了却病危母亲心愿的故事(内容1分),表现了人与人之问真、善、美的思想感情(主旨1分)。(大意对即可)
16.(1)莎丽尔花了半年时间,终于找到莫伦先生扮演“爸爸”,想到病危妈妈的心愿就要得到满足,所以她“满脸笑容”,眼神“无比澄澈温暖”。(2分)(大意对即可)  (2)自然景物描写(1分),起着烘托人物好心情,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1分)。
17.(1)“因为,您跟我爸爸长得很像!”  (2)莎丽尔终于张开双臂跑过来扑进我的怀里,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想象合情合理,即可给分)
18.(1)心地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  (2)坚强乐观、热爱生活、通情达理、有孝心。
(2007年贵州铜仁卷)
阅读《开花的课桌》(节选),按要求完成 15——19题。   (共23分)
①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②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③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④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15.联系上下文看,与段①“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意思最贴近的一句是(     ):  (4分)
A浅草才能没马蹄.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草色遥看近却无
16.对段④“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灵秀的孩子们,在春寒料峭的二月,耐心、细心而快活地找到了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
B.孩子们快活地把代表春天的花草带进了教室,春天便从教室里蔓出了窗外,染了山川。
C.春天孕育着希望,孩子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希望,是祖国春天的源头。
D.有着春天般美好心灵的孩子们,将从教室里、从课桌边起航,将希望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17.作者是怎样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萌动和蔓延”的特点是什么?  (6分)
答:按         顺序,从                                         ,到
,到
,再到“春天剪下的一块芳草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特点是
18.段④“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笑声能用“晴朗”形容吗?为什么?       (4分)
答:
19.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5分)
答:
15.D    16.B
17.按照时间顺序,2分;   “第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1分;  “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1分;   “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的一枝迎春”,1分;  春意从点到面、由淡到浓,直到处处是春天,2分。
18.“晴朗”本是形容天气的,指没有云雾,日光充足,1分;这里用来形容孩子们笑声的爽朗、天真、明净、充满了阳光,用得很形象很贴切,2分;表述清楚,连贯,1分。(如果回答不可以,并确实言之成理,也可按标准酌情给分)。
19.开放的探究性试题,答案不求同一;只要合符题意要求,就可按以下评分标准给分。
评分标准:(1)如果同意换标题,新标题切合文章内容,1分,新颖、有文采,1分;陈述观点有理有据,有说服力,3分。
(2)如果不同意换标题,能根据文章内容提取明确的论点, 1分;能概括引用文章内容作论据,2分;围绕自己的观点,分析说理有说服力,2分。
(2007年江苏常州卷)
得 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风吹一生》一文,完成13~17题。(共14分)
①天真的冷了,连风也受不了了,半夜三更来敲打我的窗户,它们想进来。这种节奏的敲打声我熟悉,这些风一定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所有的风都来自北方的野地和村庄,我家在城市的北面。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的认识里只有光秃秃的树,野火烧光的草,路边的草堆,孩子们头上的乱发和整个村庄老人的一生。风不认识城市的路,一定是谁告诉了它们我在这里,才会爬上五楼来找我。
②城市里没有风声,没有歪脖子树和草堆供它们存活下去。它们远道而来是为了唤一个人回去,是唤我吧,我已经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我从床上起来,打开北向的窗户,黑暗阔大的北风滚滚而来,像旗帜和荒沙一样悬在城市的半空,只等着我从钢筋水泥的一块堡垒里伸出头来,与我面对面,告诉我一些风中的人的消息。
③我家乡的人生活在风里。离家的那天,一大早我就看见祖父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一种便携可折叠的小凳子)上。天色灰沉清冷,秋天的早上永远是一副将要下雨的模样。风很大,地上的杨树叶子转着圈堆到祖父的鞋子上。我对祖父说,进屋吧,外边冷。祖父说没事,不冷,都在风里活了一辈子了。然后问我坐火车还是汽车。我说火车,这个问题他已经问了好几遍了。祖父自言自语地把火车重复了一遍,说他夜里也梦见我坐的火车了,跑得太快,怎么叫都停不下来,他就是过来看看,我是不是已经被火车带走了。我让祖父进屋吃早饭,他也不肯,只想坐坐,守在门口的风里。那个早上我离开了家,前往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祖父拎着小马扎跟在我后面穿过巷子,风卷起的尘土擦着裤脚。我说巷子里风大,回去吧。祖父说你走你的,我想在巷子头坐坐。然后就放下小马扎坐在了路边上。村庄坐落在野地里,村前村后都是麦地,麦地上的风毫无阻碍地从村南刮到村北,沿村庄中宽阔的土路,一次次宽阔地刮过。我走了很远回过头,还看见祖父坐在风里,面对着我的背影,被风刮得有点抖。
④祖父老了。风吹进他的身体。当风吹进一个人的身体里时,他就老了。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从我记事时起,祖父一直骑着自行车带我去镇上赶集,五天一次,先在集市边的小吃摊坐下,吃逐渐涨价的油煎包子,然后到菜市旁边的空地上看小画书,风送过来青菜和肉的味道。那时候祖父骑车很稳健,再大的风也吹不倒。有风的时候我躲在祖父身后,贴着他的脊背,只能感到风像一场大水流过我抓着祖父衣服的手。长大了,自己也能骑车了,少年心性,车子骑得飞快,在去姑妈家的路上远远甩下了祖父。我停在桥头上,看见祖父顶着风吃力地蹬车。祖父骑车的速度从此慢了下去。有一天祖父从外面回来,向我们抱怨村边的路太差,除了石子就是车辙和牛蹄印。祖父说,风怎么突然就大了呢,车头都抓不稳了。但是谁都没有在意。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⑥一个人就这样被风吹老了。风逐渐穿过人的身体,吹走了黑发留下了白发,吹干了皮肤留下了皱纹,最后,风把祖父带到了另一个去处。我随着一阵一阵的风往前走,走着走着就长大了,最终却走进了没有风的城市,只有祖父和他的小马扎还不时吹进我的梦中。
(作者 徐则臣  选自《视野》2004年4期,有删节)
13.作者为什么把“风吹一生”作为文章的标题?(2分)
14.“我掀开窗帘,看到风在闪烁不定的霓虹灯里东躲西藏,它们对此十分陌生。”风本无形,为何作者会看见它在“东躲西藏”,并知道它对城市“十分陌生”?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5.第四段说,“二十多年来,我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又说“但是谁都没有在意”,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
16.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2分)
17.风慢慢吹大了我,也慢慢吹老了祖父,祖孙二人多年的心灵对话让我们体味到了一种细腻的亲情。可是现实中却有很多老人在城里城外独守“空巢”,亲情的风儿已不容易吹进他们的生活。今晚,风儿又为“我”捎来了故乡的思念,请你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模仿作者的口吻,将“我”体会到的情义吹进城里城外的“空巢”,吹向四面八方渴望亲情的心田。(4分)
13.不设统一答案。答题要点:内容上:①祖父在家乡的风里生活了一辈子。②祖父的一生饱经风霜。③从“我”对爷爷的深厚感情看,“风吹一生”还可以理解为亲情之风吹拂过祖父的一生。④作者的目的在写祖孙情,风饱含了作者的深情。结构上:⑤风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2分。内容上1分,答到一点即可。结构1分)
14.晃动的灯影和撞在城市建筑物上的风声让我“看到”了风在“东躲西藏”。这些风是从我的家乡来的,它们的认识里只有家乡的一切,所以我知道它对城市“十分陌生”。风无形,人却有情。表面上写家乡的风来找我,实际上饱含了我对家乡和祖父的深切思念。(共3分。能读懂风的行为得1分,回答不必拘于参考答案,意对即可。作者感情2分,只要答出“思念家乡”或“思念祖父”的意思即可;如果答成祖父思念孙子,得1分)
15.不矛盾,前者说的是多年的观察和挂念,以祖孙情感积淀的漫长过程为基础。后者是一瞬间的行为,应该说是“当时谁都没有在意”,这也合情合理。(3分。判定不矛盾的得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16.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2分。答出这一层意思即可。若分析语言技巧或句子包含的思想感情,不加分也不扣分。)
17.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4分。与文章内容衔接自然,风格接近,语言通顺,可得4分;风格、语言一方面有欠缺的可得3分;内容衔接较差最多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2006年江西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14—20题。(16分)
听 雨   季羡林①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②,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③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春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六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情,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濛濛。
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踪,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1995年4月13日)
[注释:①季羡林:1911年出征于山东临清县。北大教授,著名学者。精通多国语言文字。文中“死文字”指已失传的吐火罗文。②醍醐(tí 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指对生死的通达看法。]
14、从文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横线上。(1分)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缤纷的世界……
15、为什么本来极为讨厌的雨敲铁皮的声音却使作者有了平生少有的精神境界?(2分)
16、“听雨”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件雅事,蒋捷的“听雨”词表现了怎样的境界?作者怎样看待蒋捷的这种境界?(3分)
17、春雨让“我”兴高采烈,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烘托作者的这种喜悦之情?请概括回答。(3分)
18、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请从文中摘选出一个这样的引读句。(2分)
19、下面有关“听雨”的诗词所反映的心情与本文作者相同的是(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0、本文蕴含了作者对学问、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阅读后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老人?(3分)
14、心旷神怡或心花怒放
15、久旱之中的一场春雨(1分)  让作者感到无量的喜悦(1分)
16、“悲欢离合总无情”(1分);作者认为蒋捷的境界不高(2分,其它意思相近的答案视概括准确、语言通顺程度酌情给分)
17、麦苗吮吸雨滴(变青了)、二月兰开出了小花、荷花蓄力冲击(各1分)
18、①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②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感到无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③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青春活力。④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19、C  20、答题要点(1)对学问:治学严谨;生命不息,求知不止。(1分) (2)对人生:通达(不喜亦不惧)。(1分)(3)对社会:关注民生。(1分)
(2006年广东广州卷)
傅雷、傅聪家书
聪,亲爱的孩子……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诃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节选自课本《傅雷家书两则》)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在艺术上的能够不断进步,不仅在于我自觉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我无形中时时刻刻都在
化,那是文明东方人特有的才能。尽管我常在艺术的理想天地中神游,尽管我对实际事务常常不大经意,我却从来没有脱离生活,可以说没有一分钟我是虚度了的,没有一分温暖,无论是阳光带来的,还是街上无真无邪的儿童的笑容带来的,不在我心里引起回响。因为这样,我才能每次上台都有像有说不尽的话,新鲜的话,从心里奔放出来。
我一天比一天体会到小时候爸爸说的“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也有的是做人的缺点在艺术上倒是好处,譬如“不失赤子之心”。其实我自己认为尽管用到做人上面难些,常常上当,我也宁可如此。
(节选自课外读物《傅雷家书》,有删改。)
14.下面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雷感到的莫大欢乐是能够欣赏通过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音乐。
B.傅雷父子的最大心愿是把人世间至真至纯的音乐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C.傅雷认为艺术动人的魅力是源于拥有明镜一般的纯洁心灵和高尚的灵魂。
D.傅聪认为自己在艺术中没有虚度一分钟,即使没有一分温暖也不断追求。
15.傅雷由衷地感叹“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我的教育”是指什么内容?(3分)
16.请列举出傅雷认为儿子以后“不会孤独”的两点理由。(4分)
14.[关键信息理解](3分)
D (见傅聪信的第一段“……没有一分温暖,无论……不在我心里引起回响”。)
15.[内容概括](3分)
人品教育;音乐(艺术)教育。
[3分。概括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不概括答不给分。]
16.[信息筛选](4分)
①有坚强成熟的性格;②有对艺术谦卑之心;③有良师益友的帮助;④古今名著的营养。
(2007年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城市农夫
①我的舅舅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几年前一个深秋的清晨,他挑着两个圆滚滚的蛇皮袋,踏上了开往城市的班车。舅舅在那里替人夯基、打桩、拉板车、搞装修,但他最容易找到的工作还是砌墙抹灰。一个半拉子泥工的浆砌技术毫不逊于那些泥匠师傅,他过硬的基本功得益于家里砌牛栏厕所时的自我实践。身高只有1.6米,体重不过l00来斤的他就像一座小型火力发电机,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他一肩能扛两包水泥,一天能砌l00多平方米的墙,一板车能拉500多块砖。
②舅舅的文化水平不高,勉强称得上是一个小学毕业生。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下决心培养孩子。如今,三个孩子一个在江西农大读书,两个在县城上中学,这在农村可是相当少见的。舅舅的负担自然是够重的,每年得交一万多元的学费。好在孩子们懂事,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他们几乎不花零用钱,在意念中把自己不必要耗费的体能蓄积起来和思念一同寄给父亲,同时用优异的成绩来赢取奖学金,以此默默地帮着父亲。这些,使长年在外用苦力挣钱的舅舅欣慰无比,也使他更下定决心不让自己的孩子在知识面前失去尊严。
③来到城市,他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白天和工友们在蛛网似的脚手架上出没,宛如一只蜘蛛,靠巨大的定力将身体附着在网上;夜晚把自己劳累了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形如一节横卧在工地上的涵管,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④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在农村和城市这两块地里,他各有收获:前者收获的是每亩一千多斤的粮食,但付出的是种子、化肥、农药等不低的成本;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但高空作业,难免有风险。显然,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春节留守在城里工地,省下了一笔回乡的路费,寂寞自然也少不了,他常和未回家的民工守在电视机前,把节目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⑤站在高空展读大地的容颜,城市越来越高大,而故乡却越来越渺远。潜意识里,舅舅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所形成的夹角中探求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他从这个夹角中看到了什么?或许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繁华,当然还有一种失衡的感恩。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留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扇窗上的体温。我想告诉你,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的舅舅就是这样一名如候鸟般转徙于城市和乡村的普通的农民工。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内心不免有些酸楚;但想到三个孩子的未来,又不由得宽慰起来。
⑥近日,接到舅舅的电话,说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他寄回了一年的劳动所得一万元钱,要我转交给他家里。从银行出来,我感觉手上的一沓钞票特别重,并且有种浓重的潮湿感,仿佛一捏就能渗出汗来。
⑦如果有一天,在城市的街头有一个满身灰尘,大口嚼着开花馒头的农民工与你擦肩而
过,请你一定要在心里微笑着对他说声:“辛苦了!”
1.如果把本文标题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段写道:“他们一边在课堂上读着朱自清的《背影》,一边想念自己当民工的父亲。”
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读《背影》时想到自己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④段:舅舅还是从城市这片庄稼地里看到了更多丰收的希望。
舅舅“丰收的希望”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段: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
这句话里“光洁无瑕的美玉”用来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⑤段的画线句都提到舅舅的收入,它们所表达的意思矛盾吗?为什么?
(1)后者收获的是每月近千元的现钞,而唯一的成本只是汗水,“利润”可观。
(2)他有时想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中“仿佛他每天吃下的不是白米饭,而是乌黑的煤”一句,表现了舅舅饮食恶劣,
生活艰难。
B.④段写“近3年,舅舅都没有回家过年”,这是因为舅舅一心投入城市建设,无暇顾及
自己的家庭。
C.⑥段中“我”感觉“钞票特别重”,“一捏就能渗出汗来”,形象地表明“我”深刻理
解舅舅打工的艰辛和家庭责任之重。
D.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城市和农村不可分割的关系,肯定城市建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飞速
发展。
6.阅读④段中下面这句话,结合链接材料揣摩舅舅当时的心理,完成后面的填空。
当他看到今年春节晚会上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心里话》的情景,不禁流下了泪水。
【链接材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
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
都是祖国的花。
(摘自2007年央视春节晚会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的《心里话》)
舅舅流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泪水,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说好与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不好。理由是:文章写了舅
舅以及像舅舅一样的农民工在城市这块“庄稼地”上的生活,用“城市农夫”这个题目就
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贴切。
好。理由是:可以把舅舅看作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的代表,用“我的舅舅”为标题,
更为亲切。
2.《背影》中家境的艰难,父亲尽心尽力支撑家庭以及对子女的关爱引发孩子们想到自己的
父亲。(意对即可)
3.(1)每月收获近千元的现钞;使孩子们在知识面前拥有尊严;使他们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
好些。(意对即可)
(2)繁花似锦的城市。
4.不矛盾。两句话分别写舅舅的收入高低。比较参照的对象不同。第(1)句说舅舅的收入可
观,是相对于舅舅在农村的收入以及在城里打工的“汗水”成本而言;第(2)句说舅舅的
收入低,是相对于有些人挥霍掉的一顿饭钱而言。(意对即可)
5.C
6.示例:(1)舅舅流下了自豪(骄傲)的泪水,因为他从这些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也
是爱父母、有志气的。(2)舅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因为他从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农民
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尊重。(意思符合情境即可)
(2007年甘肃兰州卷)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p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
9.(3分)D
10.(4分)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1.(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07年广西百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最美是百合
于德北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商店了。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你眼里阿纯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阿纯的性格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意蕴,请分别指出“天空灰暗”“阳光”“百合花的美丽”在文
中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此细节不仅呼应前文,而且为下文写阿纯用“工钱”买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送给“我”
的妻子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16.阿纯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善解人意、活泼清纯的少女。
17.“天空灰暗”指身处困境;“阳光”指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勇敢面对困难;“百合
花的美丽”指幸福美好的生活。
18.小说标题的作用:①形象可感,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③
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奥林匹克新格言
①回首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历程,人们会有很多感慨,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将会是怎样的?对此,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给我们作了近乎完美的描述,“更干净、更□□、更□□”。这一描述就是奥林匹克的新格言。新格言的提出是道德的净化,人性的回归和时代的需要。
②奥林匹克运动体现了全人类的道德文明。它的形式外壳是竞技游戏,而其思想内核是美与尊严。在此,道德是规范体系的核心,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③记得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场的入口处有用对贿赂者的罚金铸成的宙斯铜像,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警句:“在奥林匹克,只能以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围绕使用兴奋剂和反兴奋剂的斗争愈演愈烈。仅悉尼奥运会就有76名运动员在赛内和赛外药检中被查出使用了兴奋剂而被禁赛。人类源于游戏的竞争,一种表达人类童心的天真无邪的竞争被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人作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岂能让这些杂色玷污?
④今天,现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从20世纪初狂热地追求物质利益,到这个世纪向人的发展回归。这就对竞技运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不再是工具,竞技运动要回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运动员将成为具有自我意识和完美人格的主体。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一定要重视人,要研究人,不断地把奥林匹克发展的战略和目标调整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根本目的上来。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将得到完美的体现和高扬。(A)英国诗人蒲柏说:“对人类的真正研究就在于本身。”美国诗人庞德认为“人是目的”。无论从哪一角度来说,人的价值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我们倡导“人文奥运”,高扬“更人性”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
⑤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时,民族纷争和恐怖主义滋生仍将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B)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运动始终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潮流,从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赛的首届奥运会,到199个国家与地区的10200名运动员参加的27届奥运会,这期间现代奥运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和壮大,五环旗闪烁着团结的光芒。奥运会应当是“人类团结的重要节日”,奥运会期间,“地球村”的村民们载歌载舞、尽情狂欢,各种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不仅如此,它还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奥林匹克运动以它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和平理想,在化解民族矛盾、缓和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罗格先生在他的就任宣言中指出:“保持奥林匹克内部的团结将是我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
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奥林匹克运动曾光荣地举起“更快、更高、更强”的旗帜,奥林匹克新格言将引领着奥林匹克运动向文明、进步、团结的方向前进。
(本文选入时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联系全文,奥林匹克新格言是:更干净、更              、更              。
3.第⑤段中画横线部分是罗格先生的话,从本段文字看,罗格先生说这段话的理由是:
(1)
(2)
4.文中第④段A处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第⑤段B处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作用是:                                 。
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
个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即将到来,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志愿服务者和啦啦队两个
角度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志愿服务者:
啦啦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提出体育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
2.团结  人性  解析:第④段主要谈“更人性”,我们提倡“人文奥运”,高扬“更人性”
的奥林匹克新格言,这两句话就是答案。第⑤段谈“更团结”,“保持奥林匹克内部的
团结将是我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抓住这关键性语句,就找到了答案。
3.(1)体现时代发展的潮流,也还存在着危害和平、团结的因素;(2)团结是奥运的传统及
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行进节奏(或:奥林匹克运动在化解民族矛盾、缓
和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意近即可)
4.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说明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5.开放性试题,语言简洁,富有号召力、体现北京奥运理念即可。示例:志愿服务者:微
笑北京,和谐世界。啦啦队:①奥运圣火燃东方,牵手世界创辉煌!②激情北京,和诣
世界!
(2007年山西临汾卷)
最是读书滋味长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③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则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如                        。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2㈨6年第5期,金采薇/文,有改动)
13.从文章中提取可以解释标题“最是读书滋味长”中“滋味长”的两个关键性短语。    (2分)
(1)
(2)
14.文章从                   、                   和                   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的主张。(3分)
15.结合语境,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1分)
答:
16.作者认为“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请你用“好坏”替换句中的“高下”,接着下面的话,写一段论述性文字。(5分)

17.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一定渎过许多书。想想看,哪部名著可视为你“看家”的书?清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的理由。(4分)
(1) 名著及作者                                                    (1分)
(2) 理由:
(3分)
13.(热)爱读书    (学)会读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每空1分)
14.读书需做选择读书需人心田  读书当学以致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以及提炼观点的能力。(每空1分)
15.I.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与观点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能力,兼及考查积累能力。[所写名言(警句)必须符合语境,否则不得分]
16.答案示例:“好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之,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人的品位;相反,“坏书”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之与龌龊为伍,与卑微为伴,影响人的健康成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体知识的综合运用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视能否运用议论文论据、论证的文体知识,条理是否清晰,语言是否流畅,按照四个等级给分:第一等:5~4分;第二等:3~2分;第三等:1分;第四等:词不达意,条理混乱,未能运用议论文文体知识,不得分)
17.答案示例:
I.(1)《西游记》吴承恩(2)①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巨著。②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人胜。
抓住我的手了吗?(14分)
“有个女孩在桥上,要跳河……”
“这与我有关吗?”诗人冷冷地说,他要挂机了。
“女孩手里那着本书,你的诗集《命运的手扼住了我》……”
诗人扔下电话,摸了本书冲出家门截了辆的士。
诗人知道现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提跳桥,这座城市大多数人都知道在哪儿。为了方便主跨航标灯的维修,桥梁设计者在主桥墩所在的位置伸出了一个小飘台,大桥通车10年来已有20多人从这里跳进了湍急的汉江,无一生还。
当诗人赶到桥头时,大桥已被观众堵死。10多个电视摄像镜头焦渴的2守望着,更多的人则举着相机。去年全市摄影大赛的一等奖就是一个青年从这儿跳入汉江的镜头。
当警察领着诗人挤进飘台时,女孩越过栏杆坐在飘台外沿上,两脚悬空,双手紧攥着那本该死的诗集,胳臂上指甲抠出的伤口蜿蜒出数条殷红的血道。
诗人两袖插在裤袋里,望着江心的波涛,冷冷的说:“把我的诗集还我。”
女孩惊惶的抬起头:“别过来,别过来!”那是个纤瘦的女孩,面色苍白,样神迷离。
诗人眼里弥漫着深深的忧郁,说:“我是这本诗的作者,你可以看书上的照片……你跳不跳我不管,但不能带着我的诗集跳下去,不然,你会把我的灵魂带走的。那本诗集我已经没有了,全烧了。你能帮我,但我不想求你。在我的口袋里还有一本诗集,是刚出的,我想用这本诗集和你交换。”诗人的声音像梦一样遥远、灰暗、冷峻、低缓。
诗人往女孩身边挪了挪,左臂缓缓地从裤兜里抽出,轻轻地抖抖袖子,一本新书露出大半截。女孩望着书的封面,上面是一只非常有力的手,书名叫《                     》。诗人说:“我只是把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了一下,但不一样,你现在就可以读一首,要不了多少时间,读了再跳也不迟。”
女孩从栏杆间伸手接住了书。刹那间,女孩愣住了,她看见诗人持书的左臂光秃秃的,没有手掌,臂上劈开一条口子,书就夹在口子里。女孩惊异的眼神移向诗人仍插在裤兜里的右臂。
诗人一动不动地望着女孩。女孩使劲的欠起身子伸手摸了摸他的袖筒,然后一把抓住,从裤兜里抽出来。整个袖筒都是空的,诗人没有右臂。
诗人说:“写第一本诗集的时候,事故还没有发生,我四肢齐全,可我曾三次站在你现在的位置……后来,左手、右臂都没了,我写出了第二本诗集,再也没往这儿来了……现在你抓住我的手了吗?”
女孩紧紧抓住诗人空空的衣袖,缓缓站起身。
诗人说:“我们离开这儿,人太多了!”
女孩在诗人牵引下跨过栏杆,离开了飘台。
诗人说:“有首诗,你肯定读过,可是我背不全了,你能帮我一起背吗?”
几天后,人们发现飘台上赫然刻着一首诗,题目是《你抓住我的手了吗》,诗文却是普希金的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是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默读文章,整体感知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高潮”部分的情节。(2分)
答:
11、结合语境,品味、揣摩下面句中加线词语传达出的丰富的心理活动。(4分)
(1)“这与我有关吗?”诗人冷冷的说。
(2)诗人两手插在裤兜里,望着江心的波涛,冷冷的说:“把我的诗集还给我。”
12、结合语境想想,画线句子中诗人第二本诗集的名字是什么?(2分)
答:《                                》
13、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谈谈你的理由。(3分)

13、小说的结尾巧妙引用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点名了文章的中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试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开头,用自己的话为这篇文章设计一个结尾。(3分)
10、女孩发现了诗人手臂的残疾
11、(1)表现诗人对女孩轻生的漠不关心
(2)、故作鄙视、漠然的神态,缓解女孩紧张的心理,内心却充满了对女孩的关切
12、《我的手扼住了命运》
13、诗人   因为作品主要通过诗人感人的言行,集中地体现了面对人生的种种的不幸,用自己无臂的手(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挫折的主题
13、略
小船  小船
虽然明明知道,不会有人摇着小船来接他上学了,芦芦还是大清早就拄了双拐,一步一步挪到河边。
他走到那块形状像个小山羊的石头边,吃力地坐下来,又把双拐从胳肢窝下移开,合到一块儿,轻轻搁在“山羊”的脖子上。过去,每天早上,他总是这样,高高兴兴地骑着“山羊”,等待从河边的芦苇丛里窜出一只小船,把他摇到学校去。这只“山羊”,他骑过多少次啦,数也数不清了,“山羊”的背脊都磨得锋光油亮的了。“山羊”是石头的,永远也长不大,永远也不会说话,不会叫;芦芦呢,却是一岁两岁地大了,又高了,肚子里还灌下了一瓶一瓶的墨水——他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啦。
东边的天空火红火红的,青青的芦苇映着这片霞光,微微闪出一种紫色。不时的,有一只翠绿的小青蛙“噗”一声跳上芦苇,蹲在叶梗上,那水珠就纷纷地往下掉落,落在清碧碧的河水里。
芦芦坐在“山羊”背上,一动不动地盯着这片芦苇。往常,只要太阳光一照到芦苇尖尖上,小船准会从里头钻出来,笔直地驶到他脚下。小船是放鸭用的,小得像个玩具,站在船上的刘老师,小小的个子,圆眼睛,小嘴巴,两根细辫子,也像个快快活活的小姑娘。刘老师会叫一声:“芦芦,上船吧。”然后跨到岸上,让芦芦爬上她的背,小心地上了船,把芦芦安顿到最稳当的地方坐下,又返回去把他的双拐提过来,再接下去,刘老师就用一根竹筒把小船撑到小河深处。河水在身边哗哗地响,风把刘老师的衣服吹得像张开的帆。这时,芦芦总会从书包里掏出一根洗得雪白雪白的芦根,塞到刘老师手里。芦根又嫩又甜,刘老师最喜欢吃了。她总是咬一口,一面哇哇地吮着甜水,一面说:“比梨还好,好极了。谢谢你,芦芦。”
阳光抹上了芦苇尖尖,小船还没有出来。小船不会出来了,再也没有人摇着小船来接芦芦上学了。十天前,刘老师的尸体被人从河里捞出来了。芦芦听人说,刘老师准是不舒服,头一晕,掉进了水里。刘老师不会游泳,这是芦芦知道的。偏偏那天附近岸上没有人,她就这么沉下去了。芦芦趴在“山羊”身上嚎啕大哭,哭得村里老老少少都掉了泪。
芦芦从此沉默了。他变得爱发火,爱哭,有时他一个人跑到这里,一坐就是一天,谁也引不出他一句话,谁也不能把他拖回去。唉,残废的孩子嘛,心灵本来就受着伤,脆弱得像玻璃棒,失去了比妈妈还亲的刘老师,他一时哪能受得了啊。
(选自《黄蓓佳文选》,有删节)
1.细读全文,芦芦从前到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使他变了?你能说几句话来劝劝芦
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写刘老师的句子,任选一句试作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刘老师和课文中的程老师,你喜欢哪一个?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天真活泼、快快活活→沉默、爱发火、爱哭。原因是刘老师的死。劝说的话略。
2.示例:“比梨还好,好极了。谢谢你,芦芦。”这些话说出来,在学生心里比蜜还甜。(分
析时从任一个角度皆可。)
3.略。(提示:围绕刘老师深爱自己的学生,甚至为此付出生命;程老师也爱学生,但有些
偏爱,有些不尊重学生来谈)
(2007年湖北武汉卷)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12-14题。(10分)
[材料一]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尽管其中充满危险和艰辛,但我能勇敢面对。我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对此,我信念坚定。我深信,我在这里的经验,是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
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生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心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围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而有趣的探索!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选自《安妮日记》)
[材料二]拿我为例,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巨大的苦痛作斗争。我是在说这十年的日子。也许你们会说,怎么会天天看到我的微笑。尽管我忍受着自己病躯的种种苦痛,但我仍然为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胜利而欢欣鼓舞。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最令我感到快乐的事。虽然活着是非常美好的,但不能单单为了活着,我们还要斗争,还要赢得胜利!
现在,我觉得自己像雪花融化那样越来越虚弱了。因此,我要比以往更加珍惜时间,趁我现在还能感到生命之火在心头燃烧,大脑神经还在闪光跳动。我虽经受了身体的巨大悲哀和不幸:双目失明,全身瘫痪,遍体疼痛,但是我仍然感到自己十分幸福,我觉得我的生命充满了光明。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让我获得了常人难以得到的幸福。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与幸福》)
[材料三]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决定生活中哪些事情至关重要,哪些微不足道。不论世界对我们所做的选择和决定有多么漠不关心,这些选择和决定是我们自己做出的。当我们决定和选择时,我们的生活便得以形成。总而言之,最终构筑我们命运的就是我们的抱负所在。
(选自约瑟夫·爱泼斯坦《抱负》)
12.[材料三]说我们无法选择成长的周遭环境,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试就[材料一]中的内容,说说安妮生活的周遭环境是怎样的;面对这样的环境,她选择了怎样的生活态度?(均用文中的词语作答)(4分)
13.[材料二]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疾病缠身、十分痛苦的情况下,创造了辉煌,获得了常人难以得到的幸福,靠的是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他的经历证明了[材料三]中哪一句话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安妮和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磨难和不幸面前表现出的性格品质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答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充满危险、艰辛
勇敢面对信念坚定
13最终构筑我们命运的就是我们的抱负所在。
14勇敢、坚强或坚韧顽强
乐观、自信
(2007年四川资阳卷)
(二)读书养气(李建永)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便是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正因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染,其笔下之文,便多有杀气、霸气和蓬勃之气,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那手笔,真叫个: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14.选文论述的观点是                                    。(1分)
15.选文第①段作者指出了读书的多种目的,且认为“均无不可”。在这几种读书目的中,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我们中学生,请简述理由。(3分)
⑴读书的目的最适合我们中学生的一种是                                。
⑵其理由是
16.第⑤段“厚积薄发”中“厚积”指的是
,“薄发”指的是                                        。(1分)
17.第③段列举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例子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8.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分)
①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③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书。(列宁)
④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答:
19.“读书可以养气”,“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结合你课外阅读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书。(3分)
答:
14.读书可以养气
15.略
16.读书多  写出好文章
17.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18.①④
19.略
(2007年江苏连云港卷)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
13.“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3分)
15.“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你认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3分)
13.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意思对即可)
14.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5.认同。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不认同。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 (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2007年四川广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
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
“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选自2002年3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
方法进行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语境,在文章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用名言警句论述了读书时思考的作用。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
名言警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章,填充下面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
要内容)。

17.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18.事例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例如:作者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青年
人盲目追逐国外思想、学说作为事例,来论证思考的重要性。
19.示例:思考,才能启迪智慧。(句式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20.示例: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1.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本文论述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在读书
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
(2007年山西太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与人的随想
①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而每个人都是途中搭行一段的乘客。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交班的嘱托。由于有了这根接力魔棒,所以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我们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从而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因此,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人和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②书籍是平行于物质世界的另一个精神世界,它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使人们获得了极大的精神自由。作为物质的人,正常人刚生下来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一张白纸,生机盎然,傲对世界。以后就灾病渐起,有一种病就减少一分活动的自由。作为精神的人正好与此相反。他刚一降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对世界。于是就识字读书,读一本书就获得一分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哥白尼一生研究日心说,备受教会迫害,到晚年生活困顿,双目失明,举步维艰,但他终于完成了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到去世前一刻,他摸了摸这本刚出版的新书欣然离开了人世。这时,他在天文世界里已获得了最大自由,而且还使后人也不断分享他的自由。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④我们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上船时既得到过前人的赠礼,就该想到也要为下一班乘客留点东西。一个人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并经过了实践的发展之后,才可能写出属于他自己而又对世界有用的东西。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写作不是抄书,你得把前人之书糅进自己的实践,得出新的思想,如鲁迅说的吃进草,挤出牛奶与血,这是一种创造。我们不妨把每个人留给这个世界的文章或著作,算作他搭乘历史之舟的船票,既然顶了读书人的名,最好就不要做逃票人。这船票自然也轻重不同,含金量不等,像《资本论》或者《红楼梦》,那是怎样一张沉甸甸的票据啊。
(作者梁衡,有删节)
13.第①段的主要观点是                     ;第③段阐明了                的观点。(2分)
14.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3分)
15.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语言形象,耐人寻味。请说说句中“草”和“牛奶与血”的含义。(2分)
16.文章未删节前,作者在第③段中还提到“读书人最勇敢”,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进行论述。(6分)
13.历史愈久,文明积累愈多,任何书的关系就愈紧密相连
读书之后还要实践(或者:一个人只有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是。擦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评分说明:用自己的话概括亦可。每空1分,共2分)
14.示例:哥白尼的身体越来越差,生活越来越困难,作为物质的人,他的自由越来越少;但是,因为拥有了《天体运行》艺术,他作为精神的人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通过这个事例具体地论述了书籍能使人获得极大的精神自由。
(评分说明:从“物质的人”和“精神的人”两个角度具体分析2分,作用1分,共3分)
15.前人的书   新思想
(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每点1分,共2分)
16.示例:书中有真理,一个人读书找到了真理,就会变得正直、坚强、执著、勇敢。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毫不畏惧,被教会烧死在鲜花广场;马寅初即使被批判,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就是因为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道理。这些人之所以勇敢,就是坚信真理站在自己一边。
(评分说明:言之成理即可。对观点的理解1分,运用材料证明2分,材料和观点一致1分,语言流畅1分,共6分)
(2007年广东梅州卷)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林冲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往林冲脑袋上便劈下去。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听松树背后雷鸣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生的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21.上文选自《            》,作者是 。(2分)
22.这两段话选自一部古典小说,其中选段中的“胖大和尚”是            ,从原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的人(性格特点)。(3分)
23.上文是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一节的故事叫做                      (用简要的语句概括)。(3分)
21. 2分 水浒传 施耐庵
22. 3分 鲁智深 粗犷豪放 行侠仗义 疾恶如仇 粗中有细(写出两点即可)。
23. 3分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分)
父亲在山上
路  岗
第一眼望见父亲,我忍不住要掉下泪来。父亲端着饭碗,蹲在井场边的塄坎上,像一只固守孤独的老鹰。50多岁的父亲眼神越来越不好,我冲着他吃力站起的身影,轻轻喊了声:“爸!”他仿佛被惊醒似的接了一句:“你们啥时候来的?”
父亲在油田度过了30多个春秋,从华北平原到陇东的山沟沟。人生的暮年,父亲上山了,经不住队长的劝说,更经不住心的向往和石油的诱惑,在一苍凉寂寞的小山顶,没日没夜地守护着两口油井。
虽然不止一次地上山看父亲,但我无暇顾及其他,我只关心父亲的身体。我问:“病好些了吗?”他说:“没啥,药吃着呢!”看着他行动自如,不像有病的样子,我多少有些放心。父亲有严重的胃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视力也不好,按说,去年可以退休,可报告交到厂里又拿了回来。我和弟弟劝他退了好,他反而问我们:“退了干啥?”母亲偷偷告诉我们实情:“你爸想多为你们挣几个房子钱,你弟还没媳妇呢!”父亲永远是当之无愧的父亲,始终都为他的儿女着想。
毕竟岁月不饶人,当父亲爬上抽油机擦洗“驴头”时,一脚不慎摔了下来,疼得好长时间爬不起来。随后强忍巨痛,徒步10多里到县医院打针,开了点药就回工地了。第二天,母亲上山给父亲送饭,父亲再也忍不住,竟像个孩子哇哇大哭起来,母亲将他送到医院拍片检查,结果父亲的肋骨摔裂了。一星期后,弟弟打电话告诉我,我急忙赶到山上,父亲正活动着受伤的胳膊与他的小孙女玩耍呢!我忙问:“怎么样?”他却说:“好着呢,你跑回来干啥?”
我们一家6口,常年过着四分五裂的生活,我和妻子在几百公里外的一座城里上班,母亲带着我两岁的小女儿在父亲驻守的山下县城里,弟弟也是一名常年看护油井的石油工人,驻守在另一个山头,与父亲遥相呼应。有时母亲做了好吃的上山来,隔沟一喊,弟弟就过来了。正是这样的原因,团圆对于我们都显得十分珍贵。一次,父亲决定破例下山,一起吃一顿团圆饭,天黑前徒步赶回山上。临走前,父亲专门跑到另一个看护点请同事帮他照看。下山了,父亲的情绪看上去很好,指着老远老远的一个井场边的人影说:“那是你焦叔叔!”我的眼睛近视,看不清,但我相信父亲的判断。模模糊糊地,我感觉到那个人影好象也蹲着、端着一只碗,很父亲的样子。
离家那天,母亲特意给我们装了一袋小蒜。说:“这是你爸挖的。”做饭的时候,往油锅里炝一小撮蒜末儿,马上有一股香气浸润肺腑。妻子说:“咱爸挣钱不容易!”听着妻子的话,心里又增加了对父亲的愧疚,我对父亲的关心实在太少。
从前,我很少关注山,如今,我逐渐知道山并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父亲,因为他在山上。
(选自《读者》2007年9月18日)
4.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告诫人们:“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请写出2句你所知道的最能体现孔子主张与智慧的名言(或短语)。(2分)
5.企业家、农业专家、画家三人应邀到神农故里观光考察,途中经过一个长达十余里、长势旺盛、郁郁葱葱的银杏园。面对这片银杏园,他们三人各自会说些什么?(3分)
企业家:
农业专家:
画家:
6.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手机短信,请你从语文的角度加以赏析,尝试说一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灿烂的笑容。   (2分)
赏析:
语言运用题
7.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以下几题(10分)
㈠语文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㈡语文是刘备三顾茅庐的一腔赤诚,是范仲淹岳阳楼内的忧国忧民,是朝鲜战场上最可爱的人的美丽胸怀。
㈢语文就是眼前的画,满蕴着人生的缤纷和班斓;语文又是心中的歌,饱含着生命的深沉和伟大。
㈣语文就是那历史,就是那人生,就是那自然。
⑴读第一段,你能联想到哪些古诗词句?请你根据其中的两句写出连续的诗句:1分
⑵读第三段,为“蕴”注音:      ,该段还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
改为            (2分)
(3)对照原文,也试着运用排比句写一段话,谈谈你对语文的理解1分。
⑷通读原文,你会发现,⑷ 段的语序不太合理,请正确排序2分
⑸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个因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并为救护林冲大闹野猪林的人,这个人英勇豪爽,粗中有细,他叫       ,绰号          ;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他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喝退百万曹兵,智擒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个人是     ,他的字是                。  2分
4. 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企业家:这么丰富的原料,在这里建一个银杏加工企业,利润一定非常可观。
农业专家:这里的银杏树长势这样旺盛,不知是用的什么肥料和技术?
画家:多么美丽的银杏风景画啊!
6.灵活运用计算机术语,组成一组排比句,表达远离失意、幸福长伴的心愿,整个句子富有气势。
7. 例如: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yǜn     “班”改为“斑”
(3).语文是稚嫩的孩童,承载着生命的寄语;语文是朝气的青年,闪耀着生命的光辉;语文是深沉的中年,凝聚着生命的愉悦。
⑷ 文就是那自然,就是那历史,就是那人生。
⑸ 达,花和尚       张飞, 翼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