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榨果汁如何搭配:不懂就随便批评是很大的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57:25

  【其任意詆毀,妄捏為楊墨之道之論者,皆未見顏色,失平之瞽說也。】

  這多半是沒有深入研究,憑自己的分別、執著、妄想,來批評佛教、批評道教,這多半是儒家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韓愈,謗佛,那是誤會,沒有接觸到佛教。以後被貶到現在的海南,遇到那邊的高僧大德,常常接近,最後韓愈皈依了,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雖然皈依了,但是他所做的那些謗佛的文章,流傳在民間,這對他是很大的傷害,到晚年真正是後悔莫及。一個做學問的人,尤其是修行的人,年輕的時候功夫不成熟,功夫不純,總免不了有過失。所以一定要到自己功夫純熟之後,你的文章著作才能流傳給後世,誘導後人,才不致於走向邪道、走向偏差

  我所遇到的兩位老師,方東美先生,李炳南老居士,方老師在世的時候,他的東西不敢出版,為什麼?怕不成熟,小心謹慎。李老師的著作也非常豐富,我跟他的時候,他七十多歲,他不肯出版,認為自己沒有成熟。八十歲以後才有同學給他祝八十大壽,給他出版了一些東西,他還是挑挑揀揀的。到他老人家真正往生了,這個東西才印出來。這是對自己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方老師亦復如是,我們現在看到《方東美先生全集》,這是他老人家走了以後才出版的。我知道他在世的時候,大概只有兩、三種,很少。所以看看這些真正做學問的人,是那麼樣的小心謹慎。所以有許多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跟諸位同學說,我到今天是一本書都沒寫過,不敢寫,沒成熟。可是講經教學到今年四十六年,錄像帶、錄音帶、光碟流傳出去很多,我沒有版權。有許多人依照這些音帶寫成書,有很多,而我自己看過的、修改過的,大概只有三、四種,其他的我都沒看過。還好有些書上會註明這個書是哪些人整理的,這是法師沒看過,這個聲明很好,很如法。

  古人所謂蓋棺論定,學無止境,天天都是在虛心學習,而且我對於所有宗教都是平等的尊敬,平等的學習,我不敢批評,也不敢比較。要批評、比較,我的程度至少應該跟他相等,甚至於比他還要高一點,才能做批評,才能做比較。我們是凡夫,我比不上釋迦牟尼佛,我比不上孔子,也比不上老莊,也比不上穆罕默德,也比不上耶穌,有什麼資格批評!有什麼資格去比較!所以在我們自己的心態,那些人都是大聖大賢,我是凡夫,凡夫就應該老老實實、誠誠懇懇去學習,這都是聖人。

  我這個話講得很多,常常用來勸人,尤其是勸導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我們才能學到真實的智慧、真實的德能,一生總要恭敬、謙虛我教我們的同學,我用四個字,「誠、敬、謙、和」,處事待人接物要把這四個字做到,不能有絲毫違背。真誠、恭敬、謙虛、和睦,從內心裡面化解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別人誤會我,我不誤會別人;別人不信任我,我信任別人,這就對了,這些都是從聖賢經教裡面學來的。所以最忌諱的是『任意詆毀』,這個過失犯得重。犯這種過失的人,他不開智慧,他生煩惱。古今中外一切聖賢都是教人斷惡修善,都是教人明瞭因果,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都是教導人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向善,要尚德。

  他下面舉個例子,『妄捏為楊墨之道之論者』。這是春秋時代的楊子、墨子,用我們現代的話來說,他們的思想見解比較偏激,而被一般正統視為邪道。實在講,說邪道是過了分,偏激,不是中道,這個說法是很中肯的。儒釋道都講中道,不偏不邪,偏激就失了中。所以中國古代這些帝王為什麼尊奉孔子,以儒家的思想方法來治理國家,他有他的道理。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我們今天在北京看到故宮,故宮最主要的三個建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中和、保和都是出自於《易經》。太和是道,跟我們講宇宙和諧、世間和諧,今天我們講世界,世界和諧、地球和諧,這是道,道就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的法則,是太和。

  在我們一個人身,人身是小宇宙,人身也是和諧。外面,五官四肢,眼耳鼻口身手足,是和諧的,它沒有衝突;內,五臟六腑,說明我們的小宇宙,許多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結構,不同的作用,但是它彼此是合作的,是和睦的,沒有尊卑高下,是平等的。不能說頭尊足卑,頭尊我要,足不要了,不要了你不能走路。眼尊貴,耳比不上眼睛,那好了,你有眼沒有耳,你是聾子;耳第一,眼第二,那好,你要耳朵,不要眼睛,你是瞎子,你都不是健康的人。健康的人,是我身上所有器官各個都第一,沒有第二。各個第一就是平等對待,就和睦相處。你要分第二、第三,錯了,你失去了平等,失去平等就失去了道。

  隨順道就叫做德,失去了平等,德就沒有了「道」是自然的法則、自然的運作,隨順大自然的原理原則的運作就叫做「德」人決定不能離開道德,離開就錯了,離開災難就來了。倫理是道德具體的表現,五倫是道,五常是德。我們遵循道德,不違背道德,這個人有智慧,這個人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人有福、有智、有壽。世間人所求的福報、聰明、智慧、健康、長壽,從哪裡來?道德裡頭來的。道德裡最重要的是「中」,所以要會用「中」。中和、保和是屬於德,太和是道,與太和相應,永遠保持著中,不偏不邪,這是德。德裡面最貴的就是恆久的保持,決定不能夠喪失。所以帝王主要辦事的機構用這個名稱,你就知道他的用意多深。他自己行道德,也把道德勸勉一切文武官員,人人都能夠行道,都能夠做到太和、中和、保和,天下大治,真的是垂拱而治。

  所以楊墨偏激,偏激失於中道。你要是把佛、道比作楊子、墨子,那你完全看錯了。所以說『皆未見顏色』,這個話說得好,換句話說,你對佛不了解,你對道不了解。任意批判人是做學問人最大的忌諱,可是這種人在這個社會上確實很多。

  我親近李老師的時候,三十幾歲,那時候我發心,把工作辭掉,認真學佛,想出家。我出家的念頭是章嘉大師教導的。那個時候年輕,向他老人家請教,從事哪一種職業能適合我,章嘉大師為我選擇這個行業,我很聽話。他給我選擇,附帶告訴我:你不要去找出家人,不要去找寺廟。我說:我不找寺廟、不找出家人剃度,怎麼出家?他反過來問我一句,他說:你去找,如果這個寺廟不容你,這個出家人不給你剃度,你怎麼辦?我一想,那心裡多難過。老人家講得不錯,我說:那我怎麼辦?他告訴我:求佛,求感應。這是我們怎麼想都沒想到的,真有感應,「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真有心求,你不是為名聞利養,你是真正了解佛法的殊勝,我們好好學習這個法門,推廣佛陀教育,這樣的心自然感動佛菩薩。

  所以寺廟出家的法師來找我,請我去出家,有這一回事情。我被請了多少次?給諸位說,九次,我才答應。我覺得這個出家的法師對我很誠懇,我同意,答應到臨濟寺去拜他為師父,出家了。章嘉大師教導我,我出家的時候他老人家已經圓寂了,他給我講的話靈,不是不靈,兌現了。所以真的了解、明白了,這個行業非常適合我,我有興趣、我有能力來學習,來推廣,來發揚光大。所以你要是不懂就隨便批評,這是很大的錯誤。

  所以我想起一樁事情,就是當年在慈光圖書館,沒出家的時候,我們的鄰居,但是隔得不太遠,隔了好幾家,有一個基督教的教堂,裡面有一個很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跟我是同鄉,也是安徽人,但是我們過去並不認識。他看到我的時候來向我傳教,把佛教批評得一文不值,迷信、多神教、泛神教、低級的宗教。我聽他批評的時候,我一句話不說,洗耳恭聽。他說了兩個小時,我聽了兩個小時,我一面聽一面點頭,我端一杯茶給他喝。旁邊的人都看呆了,好像我們佛教這麼無能,被別人這樣的教訓,我也看出大家的意思。

  講了兩個鐘點,他講累了。我說:難得,你講了這麼多話。我說:我有一句話請教你。他說:好。趾高氣揚,他說:你問,有什麼問題?我說:請問你,你對於佛教這個經典有沒有讀過?沒有。我說:我們這邊老師每個星期在這裡講經,你有沒有聽過?他說:沒有。最後我就不客氣了,我說:你的膽子不小,你對於佛教一無所知,你居然敢批評,你說了這麼多話,你不怕在座這些人笑話你嗎?我這幾句話說了,他滿面通紅,不好意思,走出去了。我們那些同修看到,他說沒有想到,那個時候我沒有出家,他說:徐居士,沒有想到你最後有這一招。我說:他不懂,讓他發,發到最後的時候,一棒打下去,他就起不來了。所以你不了解不可以批評所以我勸他:我希望你批評,希望你能把佛教徒統統轉變成基督教徒,你的功德好大,但是要怎麼批評?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要讀佛經,你要了解佛教,你要天天來聽講,你把佛教的毛病抓住之後,你再來辯駁,你就成功了。可惜你只懂得基督教,不懂佛教,所以你不能批評,你批評的都是錯話,都叫人家見笑,批評不容易。

  所以雍正講『失平之瞽說』,「瞽說」是瞎說,「失平」是不公平,很不公平的胡說八道。現在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恭录自净空法师讲《雍正皇帝上谕与多元文化教育》21-23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