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运联邦物流电话:2004年7月3日纪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5:33:16

7月3日纪行

许 鸿 宾

星期五下午接到姚秀萍女士的电话,她说将于次日来权寨考察那几位贫困生的家庭状况。为了迎接这些贵客,我打扫了屋子,收拾了桌面,洗好了西瓜,还连夜打印了出了送他们的礼物——近两年的《冬青报》合订本。73(星期六)上午九点钟,漯河姚秀萍等一行四人如约来到权寨一中。简单寒喧之后,雇了一辆车就上了路。我精心准备的迎接措施基本没派上用场。

第一站 大刘堂

这里有两个候选人,其中之一是一六班的陈俊萍。此前我已通过《白色小花》一文(载冬青报第14期)认识了这个孩子,她最大的特点就是乐观,脸上总带着笑,看不出一点忧愁的样子。她家的房子是老式瓦房,屋里的陈设很简单,甚至连坐的凳子都找不够。客人们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贫寒的家庭和这个家庭里的乐观的人们——陈俊萍的父亲打工去了,妈妈在地里给庄稼拔草,只有陈俊萍和她的爷爷以及弟弟妹妹在家。从这一家人脸上看不到一丝愁容,她的爷爷很健谈,话也很实在,一五一十的介绍了家庭的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没有一点夸大其辞的成分。俊萍的妈妈不在家,这让客人们有些遗憾。进她家之前听人说,因为穷,俊萍的妈妈不想让她上了。我就这一点向她爷爷求证。老人连连摇头:“没有这回事。孩子很争气,也很爱上学,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这些话让姚女士很开心,她抚摸着俊萍的头说:“一定要好好上学,只有上学才能改变命运。”

第二站 小店

来权寨之前,姚秀萍女士就按照编者寄去的“情况简介”点名要资助孟酽。来到小店街,车停在一个代销点旁。我们下去打听孟酽家在哪,一位老人从代销点门口站了起来,颤微微地说:“跟我走吧,我是他爷爷。”

老人走路很困难,走得极慢,显然是一场大病落下的后遗症。终于到了家,进屋,落座。天很热,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但孟酽的不幸遭遇牵动了每个人的同情心。他爸爸在广州当保安,下班后开摩的载客挣些外块,结果有一次因为误拉了坏人而被公安抓走,最后不明不白地惨死在派出所。家里去了好几个人,费尽周折,最后打赢了官司,获赔几万元,但除去打官司的成本,已所剩无几。不久,孟酽的妈妈离家而去,杳无音信。小孟酽只好跟着爷爷奶奶过活。几个叔伯,除了大伯偶尔施以援手,其余皆不闻不问。孟酽的爷爷真是一位可敬的老人,他反复说,咱是党员,不想给国家添麻烦。可是老两口年事渐高,孩子的未来怎么办?——老人显得很伤心,客人们也不停地擦眼泪。来自漯河水利修防段的刘建收当即写下了自己所有的联系电话,反复交待孟酽有困难就找他,放假了去漯河玩几天。

回到车上,大家一致同意,把小孟酽作为重点资助对象。

第三站 武庄

目前农村的贫困人群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因懒惰而不能致富。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不打工,二不养殖,三不经商,完全指望那几亩地过活,很难过上幸福生活。如果庄稼种得再不好,日子会更难。第二种情况:人也很勤劳,但因天灾人祸致贫,因病返贫,因供养学生而举步维艰。冯雪雁、冯雪琴姐妹的家庭就是这样。她的母亲常年有病,生活难以自理,里里外外全靠父亲一人独立支持。除种好责任田外,他每天还磨一作豆腐。种地的收入用以维持全家的门头伙食,卖豆腐赚的钱则要供养两个念中学的孩子。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尽管早就通过冯雪雁的作文了解了她的家庭,但一走进这个家,其贫穷程度还是让客人感到不可思议,连我也深感震惊:两间漏雨的小瓦房,屋里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靠后墙是一张床,两姐妹就睡在这里,她们的父母住在东屋——一间类似炕房屋的房子。院子里摊了一地麦秸,那是磨豆腐的燃料。父亲出去买化肥去了,雪雁一个劲往外走,说要找父亲回来。我拦住了她。我知道这是个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她不愿让我们看到她脆弱的一面。我问她毕业后的打算。她咬着嘴唇说:“报考的是芦庙高中,如果考不上,就上中专学个技术。”姚女士问妹妹雪琴:“你想上学吗?”雪琴使劲点了点头:“想上,我一定要上学!邻居们都劝我们姐妹俩下学打工,可我们就是想上学!”所有人都被这朴实的话语感动了。这场面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以为那都是演出来的,现在,它就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

出了村,迎面走来一个人,吃力地拉着一车子化肥。司机说,那就是冯雪雁的父亲,为了省钱,他买的是碳铵,而不是人们常用的尿素或复合肥。客人们唏嘘不已。有的说,我们跑过那么多地方,数这次收获最大;有的说,下次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带来,让他们也受受教育——不是参观这里的贫穷,而是学学这一家人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日已过午,还有几个学生没能去看。姚女士说,就先资助这几个孩子吧,等以后钱宽绰了,我们把剩下那几个孩子也管起来。

留下1500元善款后,客人们就要走了。编者希望除姚女士之外那三位同志留下姓名和工作单位,结果被婉言谢绝。编者从他们的言谈之间了解到一些蛛丝马迹:其中一位叫刘建收,来自水利修防段,另一位叫闫少青,是电业局干部。他们说,资助学生完全是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希望受助的孩子在完成学业后能用爱心回报社会,回报国家,仅此而已,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在编者一再要求下,姚女士写下了捐款人员名单:姚秀萍、刘建收、闫少青、尹莉红、姚秀枝、娄玉玲、赵风光、何X X(名字不详)。9个人,没有一个是大款或老板,全部来自工薪阶层。

载冬青报2004年春期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