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山学院是野鸡大学吗:温总理“四个痛心”让人想起dxp改革[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01:49:41
温总理“四个痛心”让人想起dxp改革[转帖]
一生情缘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bbs.hnol.net 
温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施政三年,我最痛心的是没有解决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四个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温总理的痛心之话让人感动,由此,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在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人人奔小康”口号的改革总设计师dxp。1987年4月30日,dxp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第一步,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人均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在下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改革口号激发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奔向美好未来的信心。记得那时我很兴奋,对明天充满着希望的活力与美丽的憧憬。我高歌咏唱着《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些歌在1980年被新闻界评为最佳十五首歌之一)。我还不断地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 鸟儿鸣/春光无限美/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的后代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并且如森林般地站立于我身旁时,我这才发现我已步入中年门坎。曾几何时,我曾宣誓要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为消灭剥削阶级;也为共产主义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终身。可现在那个为之作“贡献”的基地(工厂)倒塌了。我没有找到属于我的那个“光荣”,我只看到处处是“下岗”、“倒闭”的现状,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很陌生的“劳动手册”,而不是十几年之前所得到的那份“红色奖状”证书。“下岗”、“倒闭”,让我及我们整整一代人一夜之间感到了生存的危机,也体会到了无产阶级劳动者沉重的选择,不选择没饭吃。是的!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配套,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立上的不完善,以及经营运作上手法的陈旧、保守,再加上少数腐败分子借改革之名,混水摸鱼,贪污受贿,于是企业效益一落千丈,亏损也越来越严重。为此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单位里的领导,而是广大无辜的职工。先是停发奖金,再就是拖欠工资,直至下岗拿生活费,最后干脆倒闭、卖机器设备,一了百了。苦了工人,一无所有,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劳动者。记得俄国在搞改革开放初期,将国营企业分成若干股份,每位职工可以拿到一定股份的股票。这股份对老职工没用,他们要吃饭。那些头头就借用银行的钱把职工手中的股票收拢过来。于是这样,这个厂子名正言顺地就是他个人的了。他再将这厂子抵押给另一家银行,取得资金后再偿还给前一家银行。俄国的国有资产就这样大量流失到个人腰包里去了。那时,我很担心中国也会发生这样的事。若干年之后,不幸言中了,现在国营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到个人口袋里的事遍地开花。国营工厂先宣布倒闭,然后以最低的价格卖给私人。大批工人回家了。对此,郎咸平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比喻很到位说:“举个例子,我想问问什么是国企改革?我现在终于弄懂了,原来就是我家今天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清理,清理干净之后呢?家就变成保姆的了——这就是国企改革。我们发现中国国企的职业经理人是没有信托责任的。他做不好是什么理由呢?是因为体制不好,什么是体制不好呢?就是这是国家和民族的错,做得好呢?就把国有资产归为已有。甚至,我们为了让他掠夺国家的资产,还提出一些荒谬的理论,例如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体制不好,就像冰棍一样会慢慢融化,与其让它全部溶化光,还不如在它溶化之前全部送给这些没有信托责任的职业经理人算了。”忆往昔,邓小平说改革能让我们脱贫,改革能让我们致富,奔上小康道路。可是改革了,为什么很多家庭反而穷下去了?难道说,一个人富起来了,千百个人一定穷下去?如果说改革是要化代价的,那么这种违背大部分人利益的改革会深入人心吗?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否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改革出现了两种反对呼声,一种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已经在改革中得到了相当多的好处,再改下去对他们就不利了,弄不好有可能会把以前的得益部分交出来。另一种人是那些弱势群体,他们在改革大潮中失去比得到的更多。在他们心目中,邓小平就是“邓笑贫”,他们强烈怀念老毛的时代,那个时代根本不用愁这四个问题,一切困难国家都会想办法解决。现在,政府既然强调连带责任制,那么就应该将这场改革进行彻底。谁趁改革之际搞腐败不法行为,决不留情开刀。光靠传统美德以及工人们的再奉献精神已不能再护驾这场改革了,只有大胆对这场已进行了近二十年的改革从路子上重新审视与把关,寻找改革的新思路,让全国的普通百姓受益,真正“小康”起来,那么,温总理心头上的这“四个痛心”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在我们痛心哀叹并抨击这四大顽症时,更应该关注生活形态的变迁。我想,当今国人丧失的不是“互相帮助”精神,而是一种叫“自主自律”的机制。政府如若不能全面创造这种机制,并且不从改革的本质与思维上下功夫,老百姓的生活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家庭收入不明显提高,那么即使现在GPT指数上升翻一倍,还会有第五、第六个社会问题冒出来。到时,不单是房地产老总会说:“我造的房子从来就是买给富人,不买给出穷人的。”大学校长也会宣布说:“我的校门永远只对贵族敞开,从不收穷学生的。”医院里的医生恐怕也会宣布说:“让没钱看病的病人在家里好好躺着,自好自坏、自生自灭吧!”最后,我想说:我不反对改革,但我认为现在是反思改革的时候了,反思改革在中国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正反结果。因为在各行各业中,有很多悲剧是在改革的名义下发生的,我们无法回避这个确凿事实。这是温总理的痛心,也是全国百姓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