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晗巡回演唱会视频: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8:36:09
句顶一万句》 相关信息
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和累,书中的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于是喊丧,便成了书中主人公杨百顺崇拜的职业。与戏子手谈,成了县长的私宠。但这无法改变本书人物的命运。就像今天,我们的民族还在继续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一样。不管你导演了多大的场面,也不管你举行了多少个庆典。因此,阅读本书是沉重和痛苦的,它使我们在《论语》和《圣经》之间徜徉,在与神对话还是与人对话的千年思考中徘徊……
《一句顶一万句》 编者荐言
《一句顶一万句》 第一部分
卖东西讲究个吆喝。但老杨卖豆腐时,却不喜吆喝。吆喝分粗吆喝和细吆喝。粗吆喝就是就豆腐说豆腐,“卖豆腐喽——”“杨家庄的豆腐来了——”细吆喝就是连说带唱,把自己的豆腐说得天花乱坠:“你说这豆腐,它是不是豆腐?它是豆腐,可不能当豆腐……”那当啥呢?直把豆腐说成白玉和玛瑙。
出延津记 第一节(1)
出延津记 第一节(2)
出延津记 第一节(3)
出延津记 第二节(1)
出延津记 第二节(2)
出延津记 第二节(3)
出延津记 第二节(4)
出延津记 第二节(5)
出延津记 第二节(6)
出延津记 第三节(1)
出延津记 第三节(2)
出延津记 第三节(3)
出延津记 第三节(4)
出延津记 第三节(5)
出延津记 第四节(1)
出延津记 第四节(2)
出延津记 第四节(3)
出延津记 第四节(4)
《一句顶一万句》 第二部分
从第二天起,杨百顺就跟着曾家庄杀猪匠老曾学杀猪。一边学杀猪,一边还惦着哪天再改换门庭,重新跟老裴学剃头。老曾是个生人,老裴毕竟跟自己有患难之交。后来也跟老裴见过几面,但老裴再无跟他提过此事。半年之后,杨百顺跟师傅老曾熟了,一次说起心腹话,杨百顺把这话也说了。
出延津记 第五节(1)
出延津记 第五节(2)
出延津记 第五节(3)
出延津记 第五节(4)
出延津记 第六节(1)
出延津记 第六节(2)
出延津记 第六节(3)
出延津记 第六节(4)
出延津记 第七节(1)
出延津记 第七节(2)
出延津记 第七节(3)
出延津记 第七节(4)
出延津记 第七节(5)
出延津记 第七节(6)
出延津记 第七节(7)
出延津记 第八节(1)
出延津记 第八节(2)
出延津记 第八节(3)
出延津记 第八节(4)
出延津记 第八节(5)
出延津记 第八节(6)
出延津记 第八节(7)
出延津记 第八节(8)
出延津记 第八节(9)
出延津记 第八节(10)
《一句顶一万句》 第三部分
老詹个头比延津人高,一米九左右,说话之前先“吭吭”鼻子,但他并不适合传教。也许主的话他肚子里都有,但像杨百顺当年的私塾老师老汪一样,茶壶里煮饺子,有却倒不出来。他跟老汪的区别是,老汪倒不出孔子的话就跟学生急,老詹说不出主的旨意既不跟人急,也不跟自己急,说着说着乱了,或断了,鼻子“吭吭”一阵,再从头说起。一段话从头说几遍,主早让他说成了另外一个人。
出延津记 第九节(1)
出延津记 第九节(2)
出延津记 第九节(3)
出延津记 第九节(4)
出延津记 第九节(5)
出延津记 第九节(6)
出延津记 第九节(7)
出延津记 第九节(8)
出延津记 第十节(1)
出延津记 第十节(2)
出延津记 第十节(3)
出延津记 第十节(4)
出延津记 第十节(5)
出延津记 第十节(6)
出延津记 第十节(7)
出延津记 第十节(8)
出延津记 第十节(9)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1)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2)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3)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4)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5)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6)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7)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8)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9)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10)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11)
出延津记 第十一节(12)
《一句顶一万句》上架公告及充值方法
《一句顶一万句》 第四部分
吴摩西成亲半年后,挨了一顿打。延津县城有个打更的叫倪三。倪三黑胖,门头一样高,一脸疙瘩肉,满头红毛。无论春夏秋冬,走路皆敞着怀,露着胸前凸出的一条子肉;几十年下来,这肉变得黑红,与身上其他部位不一个颜色。倪三的爷爷,曾是延津出的第一个举人,做过山西潞州的知府。到了倪三他爹,与他爷路数不同,不喜读书,不喜功名;长大后,图个吃喝嫖赌。倪三他爹活到四十岁,临死之前,将他爷做知府积下的家产,也挥霍尽了。人说倪三他爹短寿,倪三他爹临死时说:
“我活一天,等于别人活十年,值了。”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1)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2)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3)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4)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5)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6)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7)
出延津记 第十二节(8)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1)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2)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3)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4)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5)
出延津记 第十三节(6)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1)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2)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3)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4)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5)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6)
出延津记 第十四节(7)
《一句顶一万句》 第五部分
拉煤不为做生意,为家里过冬取暖。从沁源到长治,来回三百四十五里,要走四天。牛书道个头小,拉煤能拉两千斤;冯世伦个头大,能拉两千五百斤。山西西高东低,去时是空车,又是下坡路,两人说说笑笑;回来是重载,一大半是上坡路,两人只顾埋头拉车,顾不上说话。但中午在路边饭铺打尖的时候,晚上住店的时候,两人各要一碗热羊汤,掏出自己的干粮,掰碎泡上,也吃得满头大汗。牛家爱蒸馍,冯家爱烙饼,有时两人还换着吃。两人做着伴,又说得着,四天下来不觉得累。牛书道大冯世伦两岁。每年一入冬,两人在街上碰面,牛书道说:
“弟,今年咱还一块儿拉煤。”
回延津记 第一节(1)
回延津记 第一节(2)
回延津记 第一节(3)
回延津记 第一节(4)
回延津记 第一节(5)
回延津记 第二节(1)
回延津记 第二节(2)
回延津记 第二节(3)
回延津记 第二节(4)
回延津记 第三节(1)
回延津记 第三节(2)
回延津记 第三节(3)
回延津记 第三节(4)
回延津记 第四节(1)
回延津记 第四节(2)
回延津记 第四节(3)
《一句顶一万句》 第六部分
牛爱国小的时候,他妈曹青娥并不亲他,偏向他的弟弟牛爱河。他爸牛书道偏向他哥牛爱江。正是爸妈都不亲他,他从小就想离开家,后来当了兵。当兵没跟爸妈商量,跑到镇上跟姐商量。但到了牛爱国三十五岁以后,爸牛书道已经死了,妈开始跟牛爱国说得着。妈有心事的时候,不找哥哥牛爱江说,不找姐姐牛爱香说,不找弟弟牛爱河说,单找牛爱国说。但牛爱国有心事,却不给妈说。妈一说起来,皆是六十年前、五十年前的事情。六十年前、五十年前的事情,如今说起来,桩桩件件,都成了闲话。这些闲话,妈春天说得少,夏天说得少,秋天说得少,冬天说得多。通常是在夜里,围着一盆火,妈东向坐,牛爱国西向坐,妈说完一段,一笑;说完一段,又一笑。牛爱国听后却没有笑。
回延津记 第五节(1)
回延津记 第五节(2)
回延津记 第五节(3)
回延津记 第五节(4)
回延津记 第六节(1)
回延津记 第六节(2)
回延津记 第六节(3)
回延津记 第六节(4)
回延津记 第六节(5)
回延津记 第七节(1)
回延津记 第七节(2)
回延津记 第七节(3)
回延津记 第七节(4)
回延津记 第七节(5)
回延津记 第七节(6)
回延津记 第七节(7)
《一句顶一万句》 第七部分
牛爱国记得,曹青娥一辈子没生过大病,谁知这回一病,就躺倒在床。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曹青娥没让牛爱江牛爱香牛爱河告诉牛爱国。一个月后,牛爱江牛爱香牛爱河看她景象不好,才背着她给牛爱国打了电话。牛爱国赶回沁源,曹青娥已住进县城医院。曹青娥去医院时还会说话,到了医院,就不会说话了。曹青娥说了一辈子话,现在终于不说了。牛爱国他哥牛爱江对牛爱国说,曹青娥来医院前一天晚上,在家里说了一夜话。牛爱国:“说的都是啥?”
牛爱江:“胡言乱语。大家只顾着急,也没听清。”
回延津记 第八节(1)
回延津记 第八节(2)
回延津记 第八节(3)
回延津记 第八节(4)
回延津记 第八节(5)
回延津记 第九节(1)
回延津记 第九节(2)
回延津记 第九节(3)
回延津记 第九节(4)
回延津记 第十节(1)
回延津记 第十节(2)
回延津记 第十节(3)
回延津记 第十节(4)
回延津记 第十节(5)
回延津记 第十节(6)
回延津记 第十节(7)
回延津记 第十节(8)
回延津记 第十节(9)
[注册VIP会员]  [我要充值]  [VIP帮助]转发此书至微博
连载结束,欢迎阅读
评论993条
还有993条旧评论
2011-10-10 16:58:33    新浪网友
由喜欢他的作品到喜欢他的人,进而更喜欢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作家的作品无论是叙事还是情节上的深刻,只是一方面的,更重要的是阅读作品后,有所深深的思考和开启不同人群思想上的闸门,并产生共鸣
2011-10-05 10:58:58    新浪网友
思想深邃,洞穿世间人情冷暖,揭示本能,乃大家之作!
2011-08-27 16:58:20    新浪网友
真的不错!真的很好!对戴绿帽子的心理和行动都很到位,我觉得比他那本不该出版的《一腔废话》要值钱的多。
2011-08-25 23:49:25    新浪网友
啥子玩意啊
2011-08-25 23:33:50    浏阳老虎
支持!
2011-08-25 20:07:16    流星
刘震云的作品很有味道,很诱人!
2011-08-25 16:50:52    黄雨丁
牛X
2011-08-25 15:36:47    lama64
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