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血片功效:皈依三宝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07 10:40:22

皈依三宝的意义  —— 济群 法师
http://www.hhfg.org/jcjx/f121.html
——在无锡开原寺举办皈依法会的开示

   1995年,济群法师应无锡佛协邀请,在开原寺为无锡居士宣讲《瑜伽菩萨戒》,并于法会圆满后为信徒授三皈五戒,本文根据法师在法会上的开示记录而成。

一、何谓三宝
  在皈依三宝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三宝。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和僧宝,宝代表了稀有珍贵,因为佛、法、僧在世间的出现非常稀有难得,所以称之为宝。
  佛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代表着觉悟,觉悟宇宙人生真理,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同时,在智慧、道德和行为上,都已经达到彻底的圆满。
  法宝是指佛陀所说的教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众生因迷茫所困,无始以来在生死中轮转,不知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处?皈依法之后,通过对佛法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离苦得乐的方法,解脱生命中存在的种种痛苦,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僧宝是指严持戒律的出家人,包括贤圣僧和凡夫僧二类。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三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只要皈依佛宝和法宝,而不必皈依僧宝,可不可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佛法在世间的流传,必须依靠僧宝的住持和弘扬。还有一种人则认为:我皈依僧宝和法宝,总该没问题吧?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因为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佛陀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如果我们不皈依佛宝,就会失去前进的目标。三宝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皈依其中的任何一宝,都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佛教徒。

二、皈依的意义
  那么,皈依意义究竟何在?所谓皈依,也就是寻找我们生命的依赖。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间,从出生到成长乃至死亡,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的依赖。在小时候,我们依赖父母的呵护养育;进入学校后,依赖老师的传道授业;步入社会后,依赖同事的指导教育;成立家庭后,依赖对方的体贴协助,正是因为大家的帮助,我们才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除了生活周围的这些人,我们还会依赖各种不同的对象,有人认为金钱万能,将金钱的增长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有人认为权力至上,将权利的获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人信奉鬼神,遇到挫折就祈求鬼神的保佑;有人信奉上帝,希望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得到永生。这种种现象,都是出于依赖。
  但是,我们所依赖的那些对象是不是那么可靠呢?我们依赖父母,但父母亲终会撒手西归,不可能永远为我们提供庇护。我们依赖家庭,但家庭也有聚散离合,正如佛经中所说的比喻:夫妻好比同笼栖宿的鸟,一旦大限来临,免不了各奔东西。我们依赖财富,但佛经告诉我们:财富为五家所有,大水能将财产冲走;大火会将财产烧毁;大风会将财产刮跑;盗贼和黑势力会财产掠为已有,即使侥幸躲过这五种灾难,不肖子孙也会将财产尽情挥霍。 “崇高必堕落”,无论多么珍贵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当权力、地位、财产、亲人都失去的时候,我们还能依赖什么呢?信奉鬼神吗?其实,鬼神也和我们凡夫一样,有喜怒哀乐,我们供养去他,遇上他高兴的时候确实能保佑你,万一遇上他动嗔心的时候,就可能适得其反,孔子要我们敬鬼神而远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上帝是不是可靠呢?上帝虽然能力和福报都比我们大,但福报享尽时,也要和凡夫一样流转六道。所以说,唯有三宝才是最究竟,最值得信赖的归投之处。

  三宝又可分为三类,即住持三宝、化象三宝、自性三宝。
  首先是住持三宝,我们现前供养的这些泥塑木雕的佛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经典为法宝;住持僧团的僧众为僧宝。佛法要流传世间,必须依赖于这三宝的住持。
  其次是化象三宝,以释迦牟尼为佛宝;以佛当时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为法宝;以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莲等为僧宝。
  第三种是自性三宝,也就是说每个众生都具有如来的一切智慧德相,只是被无明妄想及贪嗔痴烦恼所覆盖,清净本性无法显现。
  那么,怎样才能使清净的本性显现呢?就要通过皈依外在的三宝,学习佛法,逐渐开发我们原有的自性三宝。所以,皈依三宝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讲,就是皈依我们本自具足的清净自性。

三、皈依三宝的事项

  1、皈依三宝非皈依某人
  皈依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呢?
  第一,我们所皈依的僧宝,不是指某个人,而是整个僧团及所有出家僧人。今天,虽然是由我在这里为大家授皈依,但我仅仅作为大家接触佛法的介绍人而已,并不意味着大家就是皈依我。从今往后,我们要以至诚恭敬的态度去对待僧团中的所有出家师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2、皈依时观想
  第二,皈依的内容包括了忏悔及发愿,但最重要的是我要带领大家念的“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几句话。大家在正式称念这几句话时,要特别注意。因为皈依不仅是一种仪式,关键是通过这一仪式得到三皈的戒体。
  大家应当以虔诚的、清净无染的心来接受这一戒体,戒体有上、中、下三品,根据不同的发心而得。如果我们皈依的目的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将来广度一切众生,就可得上品戒体;如果我们皈依是希望通过学佛修行,能够断除烦恼,了脱生死,就可得中品戒体;如果我们皈依只是为求得一些人天福报,保佑家庭平安、生意兴隆,那所就是下品戒体。大家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戒体,就要发什么样的心,这也皈依时应注意的。

四、皈依后要注意的事项

  1、持五戒
  那么,皈依后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在座的人,有的仅仅是为了皈依三宝;有的还希望求授五戒。但不管想不想受戒,作为一个佛弟子,持五戒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严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仁是博爱;义是遵循道德规范;礼是不做不合法的事;智是要有智慧,保持清醒的头脑;信是要有信用,这和五戒所说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极其相似,所以说,五戒是我们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五戒的第一条为不杀生,包括一切有情藏、思想、记忆、知道冷热苦乐的生命体。当然,杀生有重罪和轻罪之分。重罪主要是指杀人,而杀牛马猪羊乃蚂蚁蚊子则属于轻罪。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犯下之后就失去了优婆塞或优婆夷戒;轻罪可以通过忏悔来消除业障。受戒之后若有违犯,就会有戒罪和业罪两重罪过,能忏悔是戒罪,但业罪依然还是存在。可能大家比较关心受戒后是不是必须吃素的问题,能吃素当然最好,如果一时还做不到,吃些三净肉也不算犯戒,尤其是家庭主妇,要操持全家的饮食,免不了要接触一些荤食,只要不违背杀生的原则也是没什么妨碍的。
  第二是不偷盗,在佛教里,偷盗也叫做“不与取”,只要是属于他人的东西,没有经过主人同意就据为己有的行为都属于偷盗。
  第三是不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当夫妻关系以外的,不为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
  第四是不妄语,凡是与事实真相相违背的语言都属于妄语。在佛教里,又有大妄语和小妄语之分。如果你本来没有道德,却欺骗别人说有道德;或是本来修行没什么境界,为骗取恭敬和供养而大肆吹嘘,凡此种种,都属于大妄语,属不可悔罪,并会因之失去优婆塞及优婆夷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事却说没看到,没看到的又说看到了,则属于小妄语,是可以忏除的。还有一类为方便妄语,如到人家做客,为减少主人麻烦,本来没吃饭却说吃过了,属于方便妄语,没有什么罪过。
  第五是不饮酒。五戒的前四条属于性戒的范畴,就是本体是违理的,不仅戒律所不容许,和社会道德也是相违背的。而不饮酒是属于遮戒,为什么佛陀要制定这一条戒律呢?因为一个人饮酒后,会在失去理智的状态下犯戒。佛经里曾有这样的记载:有位持戒严谨的优婆塞,某次外出归来,因口渴难耐,误将酒当作水喝了,结果神志模糊,恰巧邻家的公鸡飞来,他便将鸡捉来杀了,这就同时犯下了盗戒和杀戒,然后,邻居来寻鸡,他推说没有看见,又犯了妄语戒,而邻居又是位漂亮的少妇,他一时兴起,结果邪淫戒也犯了。所以,佛教提倡禁酒,主要是为保护前面四条戒。当然,也有开许的时候,如果是生病需要酒来治疗,还是允许的。

  2、持六念
  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还要常存六念。
  (1)念佛:时时忆念佛的功德,以佛作为学习的榜样,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
  (2)念法:时时忆念法的殊胜,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探求真理。
  (3)念僧:时时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以此培养出世的心态。
  (4)念戒:时时忆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对照自身的行为,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及起心动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规范。
  (5)念施:在生活中随时帮助他人,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所学到的佛法,只要别人需要,都要设法予以满足。
  (6)念天:天人的福报由他们的善行而来,我们想有美好的未来,就要多积福德。

  3、护持佛法
  皈依之后,就是佛的弟子了。既为佛子,当作佛事,我们都应以护持三宝为己任,使佛法在世间得到广泛的流传,使更多的众生能够获益。

五、皈依的程序
  皈依之前必须先忏悔业障,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没有接触佛法之前,基本都处于无明的状态,“无明”也就是无知。我们因为无知而造下了许多罪业。今天我们皈依三宝,是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因为学佛后,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希望。皈依是人生的转折,也是新生命的开始。在进入新的生命里程前,我们必须忏悔过去所造的罪业。现在,大家先跪下来,怀着虔诚的心跟我念: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然后,跪着拜一拜(三称三拜)。
  忏悔之后,我们还要发愿:在生命流转的过程中,支配的力量主要有业力和愿力两种。所谓业力,就是我们过去所造下的善恶行为,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并不是做过就没有了,它会形成一种力量保存在我们生命的主体中,并由这种力量推动我们流转生死,为什么有人出生在穷困家庭,有人又出生在富贵家庭?这都是自己过去生中的业力所致。怎样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状态呢?就要通过发愿,以愿力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导引未来生命的发展。上次讲菩萨戒时,我曾说到:十方诸佛之所以能够成佛,就是因为他们在因地上发了大愿。阿弥陀佛之所以可以成就西方净土,是因为他发了四十八大愿,而每个大愿都是如何利乐有情、普度众生;药师琉璃光如来所以能创立东方净土,也是因为他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佛,所以,我们要在十方三宝前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称三拜。)
  接着要正式给大家授三皈,这是最关键的时刻,大家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来皈依?是想得上品戒、中品戒,还是下品戒?发愿得上品戒体,就要发广大心,发普度众生之心,并以这样的心情来接受皈依。
  大家先称自己的名字:“弟子某某人……”,再跟着我念:
  “尽形寿,皈依佛,如来至尊等正觉,为我所尊,终不皈依,邪魔外道。”
  “尽形寿,皈依法,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典籍。”
  “尽形寿,皈依僧,清净僧团,为我所尊,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三称三拜)
  “尽形寿,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三称三拜)
  最后,还有部分人要受五戒,五戒的内容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
  要受戒的人先跪下,当我每问一条的时候,你们希望受持这条戒律就回答“能持”,如果觉得一时还做不到,就不用回答。
  一、尽形寿不杀生,你能做得到吗?
  二、尽形寿不偷盗,你能做得到吗?
  三、尽形寿不邪淫,你能做得到吗?
  四、尽形寿不妄语,你能做得到吗?
  五、尽形寿不饮酒,你能做得到吗?
  下边,大家跟着我一起回向。
  最后,礼佛(三拜),顶礼授戒师(三拜)。
 

殊胜三皈依实录——2004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云南鸡足山
http://58.22.131.2/puming/vidio/sgy/%CA%E2%CA%A4%C8%FD%F0%A7%D2%C0%CA%B5%C2%BC.doc

放光寺上慈下法阿舍黎为居家二众授三皈依实录

众成工作室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一)请 师(注:为方便大众阅读,略去三皈依仪轨中部分文字,详文见《佛教念诵集》)

(二)礼 佛(文略)

(三)求 受 皈 依

维那师云:夫宅中宝藏,非指示而莫晓,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若不依僧,安能闻法,苟非佛法,无以出尘。今居士等身处世俗,念欲归真,理须求请明师,乞受净法。我今为汝恭请白马堂上上慈下法阿阇黎,为汝等作三皈归本师。请师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我今教汝,称自己名。(众即各称自己法名)其余言词,皆随我道。

大德,一心念我弟子(众各称自己法名)今请大德为三皈本师,愿大德为我作三皈本师。我依大德故,得受清净三皈,慈悯故。(三请,每请一拜。第三遍最后一句为大慈悯故)
慈法法师:我们先讲法名——名者,无以自明,仗佛慈悲加持令我等有情得以明心见性,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如光明照于天下,使天下有情之眼目得以使用。我等虽长眼目,若无光明不得启用,我等虽有智慧,若无三宝启迪,不得启用。

出离生死苦海,不靠三宝之舟无以得渡,启迪心智若无大觉回施,觉不得见。眼不自见,要有光照方能知晓。我们虽然智慧如佛,但若无三宝启迪则永远住在暗流之中,不能启用,如宝藏沉于海底。

这个皈依是很神圣、很难得的,是旷劫以来我们第一次真正地遇到一个出离的机会。就像这个天阴了很久,突然太阳出来了,我们见到了太阳,体会到了温暖、光明,心里豁然开朗,我们遇到佛法亦复如是。

今天我仗借三宝诸佛的加持,把诸佛的加持清净地回施给大家,用三宝的慈悲、智慧来应契大家本来光明的心,让这颗心真正地袒露出来。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本师,我是跟大家共同学习皈依的伴侣,因为我先于大家,所以称阿阇黎,就是榜样的意思。我们皈依的是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和十方诸佛慈悲的回施,是十方贤圣僧和清净守法的僧团,非是慈法。若能清晰地、决定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作一个无畏的皈依者,因为三宝常住不会散坏,不会变异。若说我皈依的是慈法,那我哪天要堕落了,你怎么办?一定要知道我们皈依的是三宝,这样我们的皈依就会得到不退转的摄化!(众:南无阿弥陀佛!)年龄大,腿不方便的可以蹲下,关键是要启发我们的恭敬心的真实。

(四)和 尚 呜 尺 云

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汝今既已殷勤申请,可为汝作三皈阿舍黎,所有言词,听我开导。(后文略)

慈法法师:皈依一定要是自己的愿望,一定要从这儿发出来,(师用手指向其心脏部位)真诚的举举手。(众皈依居士速举手向上)对!不要小看它,我们举手的时候就表达了无畏的真诚!若我有虚假的心怎么办呢?在你举手的时候要消除它。

这个皈依,旷劫以来我们不知。我们有父亲、有母亲、有自己的亲眷,但是没有自己不坏的伴侣与眷属,不坏的教授者与爱护者,不动摇的真实的功德藏的保护者,你现在的父母、夫妻、儿女,周边的亲人,都在改变,都会死掉,这是谁都抵御不了的自然生命的结果。诸佛菩萨以悲悯浊世有情而应化于世,让我们知道有不坏的伴侣,有无上的伴侣——诸佛菩萨是我们真正的亲眷。

三宝不是游戏,不是宗教,它以宗教住世,启迪大家的正信,教导有情。佛相是人人心中圆满之相,是我们大家的智慧德相,是皈依者的德相。你心中若是没有诸佛菩萨,你供在家里也不起用,若你心中有,就会生喜悦、得爱护、得回施、受加持,像看到自己的妈妈、爸爸一样,你有依怙、有倦恋,三皈依亦复如是。

佛像、经典、僧众都是启发我们安稳、智慧、慈悲的善巧,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先从形象上皈依,才能激发我们心智中真正的向往,形象的皈依就是我们的表达。表达得出来,心智就会坦荡,生命就会安乐。你再苦再难,也知道这是业力所现,宿世因果所现,心就会平和下来。

在无量轮回中,我们若守护一个生命的誓愿无怨无悔,就可以远离残杀,做一个平和、喜悦、安慰众生的人。若远离诋毁、伤害、仇恨,你就是这个苦难世界中快乐的人,这个颠倒世界中有正知正见的人,这混浊的世界中清净的人。这个清净人人需要。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但你心中那个最圆满的愿望,你往往还不知道,所以需要三宝的启迪。佛法是真实的,是能面对一切世间的。它有四无畏的善巧之根,能摧毁邪见使我们心中升起光明与守护,清净与真实。每个人心中的莲花是无以描述的,它一直都那么清净、光明地放着光,载负着我们心中最圆满的那个愿望。我们从来就没有丢失过这种庄严与福德,但是通过皈依我们得到了清净的、庄严的、不可思议的启发与照见,这个照见就是皈依的真实功德。

一定要把三皈依的教理、意义、功德听明白,这样就能真正得到三皈依的摄护,生命就会有巨大的变化——我们将与诸佛菩萨作伴侣,不再与生死烦恼、业障作伴侣。这个生死烦恼无量劫以来纠缠着我们,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生命原本是智慧的,不需要被迫和痛苦。我们都需要安乐自在,佛陀表达了一种大自在、大解脱,给我们一个外在的皈依和内在的启迪,相应成就——安住的、不退的成就!

有些人想见贤圣僧,但你没有胜德、胜因、胜缘,你见不到,你能见到凡夫僧就是福报了。所以不要因为我们是凡夫僧而生轻慢心,关键是我们所传达的离苦得乐的法益——像照镜子,使我们照得见,感知得到,这一刹那就是照见了自己的刹那,就是皈依的刹那。我们的本性是与佛陀无二无别的,真正在这个地方清净地守护,就真正地在这一刹那得到了三皈依!(众: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刹那太珍贵了,希望大家得到真正的皈依,真正地皈依那就是佛子,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伴侣——那我们太幸福了,因为佛菩萨永远慈悲、爱护我们,永远不舍弃我们!我们经常会被舍弃——被自己的亲人朋友舍弃,被自己的青春年华舍弃,被自己的父母舍弃,被自己所爱的人舍弃。(众皈依者中有人失声痛哭……)但三宝不会舍弃我们,三宝在无尽的法界中爱乐着我们,是我们永远不舍的伴侣,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众:南无阿弥陀佛!)

皈依就是滴水还海之意。佛法僧三宝如大海,我们这一滴水投到大海里就再也不干枯了。菩萨们,你们从此再也不会干枯了,智慧不会干枯,伴侣不会舍弃,因为得到了尽未来际的摄化,一直到成佛!(众: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大家能至心皈依,福德藏就打开了;大家真正地皈依守护着三宝的加持,智慧藏就打开了;大家真正地爱乐一切有情,像佛菩萨一样面对自己的一切眷属因缘,慈悲藏也打开了,现下就会受菩萨记、菩提记,得不退转。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家的皈依亦复如是,若我们常存念三宝,爱乐三宝,护三宝如护眼目,直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决定得不退转的摄化!(众: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说我心中有佛就不用皈依了。这样的人也真是够空性伟大的,你真知道你心里有什么吗?我们不光心中有,还要心中用!我们爱护生命,但生命会有生死,可三宝没有生死,是不是我们爱护三宝要超过生命呢?(众:南无阿弥陀佛!)

很多人盲目地夸张了自己的那颗妄想的心,得不到真正的法的受用,而受虚妄的、妄想设计的伤害,所谓的二宝居士就很受其害。所以我至诚地赞美大家,与大家作清净的共同三皈依的亲眷。(众: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段对三宝的皈依与感情,大家能不能如法地守护呢?(众:能!)善哉!下面是请圣,(离法坐然后请圣)大家应该有一朵花,以表自己迎请诸佛菩萨的真诚,以花表心,花开见佛。

(五)请圣
善男子,汝等既能如法受持三皈者,应当先请十方三宝,以为依怙之尊,次屈一切万灵,而作镇严之主。汝起立合掌,至心作观,随我启请,称自己名(众即各称自己法名)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慈法)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惟愿不违本誓,慈光摄照,证明受皈。(三请,每请一拜)

慈法法师:善哉!不要轻视这个奉请。你说没见佛菩萨驾着云过来,放着光过来,它过来你也看不到。因为我们的业缘只能让我们见到这样的,我们的福报如是,我们的修持如是,你要信得及,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加持。十方诸佛以无碍身、无碍力入一切众生心想中,爱护摄化我们,我们要生起一念怀疑,那一念怀疑就是你,一念诽谤,诽谤就是你,所以我们要深信三宝。用三宝来启发我们这一颗真诚、广大、如实的心,通过迎请让我们照见了自心的广大无碍,诸佛慈光摄照与我们心心相应。

人生这一台戏真是粉墨登场失去面目,若把现在的面目洗掉,才知道原来是佛,智慧圆明!(众:南无阿弥陀佛!)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慈法)一心奉请,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脱木叉,十二分经,权实教典离欲真净,甚深法宝,谨运一心,皈命顶礼。(三请,每请一拜)

慈法法师:善哉!我们心中本来就有这颗不退的种子。皈依是我们无量劫来最大的事情,一定要认真。你过去从未有认真的生命,现在这认真的一刻从此就得到了诸佛菩萨的证明。

香花迎香花请弟子(慈法)一心奉请,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清净海众,诸大菩萨,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西天东土历代祖师,传南山宗,诸大律师,中兴律祖慧云馨公大和尚,白马堂上海发老和尚。惟愿不愿本愿,慈光摄照,证明受皈。(三请,每请一拜)

慈法法师:慧云馨公大和尚,是明朝的一个大和尚,这个仪轨是他做出来的,所以要顶礼他。海发老和尚是我在白马寺受戒时的戒和尚,这样说是表明传承,这个地方出家人要知道,不然给别人讲皈依时就会有麻烦。

不要怕多磕头,我们多磕一个头就多洗刷一次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我执和妄想,要把我们这个瓶子彻底洗刷干净,装上甘露!(众:南无阿弥陀佛!)

下面就不能说弟子了,因为诸天护法、天龙八部都是学法的、护法的,我们不皈依他们,但他们可以做我们的守护者,所以也要迎请他们。

香花迎香花请(慈法)一心奉请,光明会上,寄位诸天,梵释四王,天龙八部,伽蓝土地,护戒神王,金刚力士,幽显灵祗,惟愿不违本誓,监坛护戒。(三请,每请一拜)

慈法法师:天龙八部这些护法在佛前都发过誓愿,若佛灭度之后,于此阎浮提守护一切三宝的皈依者。大家皈依以后,若没有守护者,就像没有监护人的孩子一样不能健康成长。

鬼神主要是以一种细色身住世。我们这个眼睛,不是天眼、慧眼,也不是法眼、佛眼,是肉眼,因此你看不到他们。看不到不能说有与没有,只能说你看不到。这些天龙八部,你要是证得法眼净就能看得到,就像我们拿射电望远镜可以看到外银河系。他们生活在他们那个空间,我们在同一法界但感觉不一样,这个法界就像这个房子一样,若今天晚上大家都在这个大殿里休息,各人就有各人的梦境与世界,那些龙天也在做他们的梦,互相不干扰。要知道这个世界有无量的众生,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有胎生、湿生、卵生、化生。希望大家对三尺之外的神灵生起真正的明知与明察。

很多人学佛不信因果,认为我看不见,我在暗处别人不知,别人不知佛菩萨知啊,因为人人都在打妄想。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一种力量,所以大家要爱护自己的意业。

(六)忏 悔
上来迎请三宝证明,今则三宝慈光摄照汝等,窃恐旷劫至今,造诸恶业,障闭心源,不堪纳受,是故汝等,应对三宝前,生大惭愧,生大怖畏。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求哀忏悔,称自己名(众各称自己法名)随我语言,一一自说。 

我弟子(慈法),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近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

慈法法师:很多出家人,学佛很久的人,认为没有这些过失,恰恰久学佛的人反而容易犯这些过失,你不相信可以看看你的举心动念。初学者反而没有谤大乘、谤般若这一类的因缘,因此大家一定要审视、爱惜,并记住这个日子——忏悔的日子!

在佛法中最上乘来说,一切染着、取舍都是恶;在色界天,无色界天来说一切非禅定都是恶;在欲界天来说一切杀、盗、妄、淫,违犯十善都是恶;现在一般的人认为你得罪我、对不起我是恶。我造过很多恶,大家造过恶没有呢?(众:造过。)造过恶就忏悔!我们造诸恶业、闭塞心源,使我们那一颗广大、纯净、真实的佛陀的心,被埋没于海底。诸佛拿这个摩尼宝来广度有情,游化十方,自在安住。而我们把它沉到恶业的海底去了。若不把它洗刷干净,这个摩尼宝就没法运用,因为闭塞心源不堪纳受三皈戒体。

今天这个仪式有些长,我们慢慢地讲,大家慢慢地休息。受法的过程本来就是休息的过程,今天晚上你会睡个好觉的。(众笑)我们刚才迎请十方诸佛贤圣僧、十方尊法,让威德力大光明来洗涤我们心中的黑暗之垢,照见我们的细微惑乱、颠倒妄想。

我们这些有情很少生惭愧,因为相互的诽谤、污辱没有惭愧的机会。若不信把你放在这法座上你就会生惭愧,诸佛菩萨无碍的光照着你的每一个思想动念和行为,你惭愧不惭愧啊?你能遮敝什么?你只能遮敝自心。所以我们要忏悔无始以来的过失,末法时代最可怜的就是不知惭愧不知忏悔。

一些出家师傅看了几部大乘经典就开始当佛了——来吧,供养我,我给你做福田,结果三天两天就被人拜趴下了,或者说三年五年就被人搞倒了。他不知道佛是广大、平等,无我相、无人相,是无有一尘染着。那我们无始以来的染着需要不需要忏悔呢?(众:需要!)我们的种种染着都是恶道的业缘,若不相信,你就悄悄地记录下你每天的举心动念,看看地狱的多还是极乐世界的多。恶业不要说,善业尚需忏悔——善业以为有善者是为罪恶之源,所以对善业的染着尚需忏悔,况且恶业呢?这话若能理解,我们就做一个清净的学佛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众:南无阿弥陀佛!)那我们就可以做一个自在的人,不会纠缠在是非中常生烦恼,看不惯这个受不了那个,把自己折磨得很痛苦,还去指责社会,指责亲属,指责自己的周边,不光不得出离,反而更加苦恼。所以要放下世俗心——就是怨恨,就是认为自己很善,做了很多好事。

阐提者断善根,自私自利断灭大慈悲的传播,就是大家都在供养我,我来修行,我来办自己的事,这真是很残酷。像谤大乘经,普通人基本上谤不成,一般都是出家众才能谤。怎么谤呢?没有大慈悲心,没有广大智慧心来运用慈悲,称为谤大乘经,断灭大乘种性。像“弑害父母”,不孝者即是弑害者初因,现在孝顺的有几个孩子?“污僧伽蓝,破他梵行”,这个地方出家众要多注意,女居士、年轻的娃娃们,尤其有个漂亮脸蛋的孩子们一定要注意,要爱护三宝,尊重生命,使他们真正的正行、正业、正命,要相互的尊重爱护。“焚毁塔寺,盗用僧物,狎近恶友,拨无因果”在这个时代都很多。我们无始以来的过失与罪业,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啊,在诸佛放光动地、周遍法界的大悲心中,我们一定要忏悔。(众:南无阿弥陀佛!)

(七)受皈
汝等对三宝前忏悔已竟,罪业必定消除,身心自然清净。汝当外託事仪,内明理观,而起广大慈护之心,遍缘一切情非情境,于此境上,誓断恶修善,利济众生,心境缘览,系法于心,心法和合,名曰三皈体。皈依之语,汝合自陈,恐汝未能,应随我语,端身合掌,至心皈依。

慈法法师:行善莫染善,多作善事而无所染著,这才是真正的断恶修善。

下面一定要把法名报清楚,把三皈依说清楚。一定要把这个烙印烙下来,清晰地烙在法界中,烙在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一烙到底!(众:南无阿弥陀佛!)

我(慈法)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

就在这三句话中,我们得到了身心的投奔,若忘掉就会失去三宝尽未来际对我们的守护。我们皈依了,还要使无量的众生离苦得乐,我们要真正离苦得乐,就要守护一个誓愿,不自赞不谤他,密护自己的皈依因缘,心里存念着皈依,希望别人皈依,不轻说自己皈依了,这样你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很多刚受比丘戒或刚出家的就急于度人,刚受了三皈依的居士就急于度人,结果丢失了自己现前的利益,也伤害了三宝,所以一定要密护于自心。皈依了不要轻易给别人说,叫密护三宝。很多人往往在这个地方丢失了,就会到处给别人说你怎么不皈依啊?我都皈依了,我现在是三宝弟子了,这叫贩卖佛法,不知道什么叫皈依。

在密乘教言中,在根本授记中,就会把三宝放在最前面,来应契我们的心智。授戒是密乘教言,因为一切有情拥有而不知,诸佛亲证其法则,以平等心回施有情,让众生得见、得闻、得用,无皈依者无以知晓,所以称为密。

我们刚授了三皈依戒的,不学佛的思想还很重,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密护自己的三皈依,心中常存念而不轻说。别人恨你,给你作恶缘,你心中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去对抗,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智慧、慈悲、善巧的加持!刚皈依不要轻说,让喜悦在自己心中,不断地用三皈依的心观察,用新的眼目观察这个世间。密护一段时间真的感到很安稳了,的确称得上佛子了,才有力量。你要是做不到,别人会因此谤三宝,会说你这三宝弟子比正常人都不如。所以一定要注意。

我们现在是佛子了,应该像诸佛菩萨一样舍诸痛苦,舍诸染着!(众:南无阿弥陀佛!)但是现在可能做得可能不算好,所以要多做,不要贩卖佛法。

我们旷劫以来流转生死,没有出离的机会,就是没有一个真正守护的誓愿。这一生若能守护三皈依誓愿,你必得成就!不要经常违背自己的誓愿,否则就会做一个无聊的人,失去信心的人,长劫轮回的人。古德说的命可毁,誓愿不可毁。你能守护三皈依誓愿,第一保证不堕恶道,第二保证于佛法中得不退转。三皈依誓愿是个宝贝,要守护、运用、成熟这个宝贝,使这个宝贝真正化作自己的生命。在三皈依戒法中,誓愿力是第一力,在整个佛教的历程中,这个誓愿力是我们的根。

上来三皈正是纳体于心,更加三结,得法圆满,谓之三番羯磨。汝当至心,随我语道。
我(慈法)皈依佛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自在天魔等,皈依如来至真等正觉,是我所尊,慈悯故。(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最后一句为大慈悯故。)

慈法法师:善哉!在毗卢遮那如来法会上,有无尽的诸佛海会,我们皈依佛,立这样的誓愿,如来海会的诸佛就会来亲证我们。(众:南无阿弥陀佛!)

佛在一些甚深的教典中这样教导我们——成就菩萨法、圣法、一切不可思议法实在不难,就是一个誓愿的守护,若能守护,你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力量。

皈依佛、法、僧三宝是大慈悯之心,是大容之心。一定要守护这个誓愿,若守护这个誓愿,一切龙天护法就会守护你,爱乐你,不使你堕落,不使你受到伤害。但你要不爱护这个誓愿就会怨恨三宝,随着这种妄业流转。

很多人贪图禅定,贪图善法,贪图名闻利养,贪图眷属,许许多多的人没有三皈依的心,没有立过三皈依的清净誓愿。若不相信你可以思维观察,在你生命的关口,你想到的是三宝还是个人的利益?是三宝的守护还是个人的名利得失?打你一枪你首先念的是妈呀还是阿弥陀佛?这点特别重要!

我(慈法)皈依法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如来所说三藏十二部,显密一切教典,是我所尊,慈悯故。(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最后一句为大慈悯故。)

慈法法师:外典的教化是心外求法。世间相互的怨恨、指责都是心外求法。在佛教唯有自己惭愧忏悔,赞他美德自惭不如。若能守护这个誓愿,就能真诚地启发我们如实地知自心,如实地与佛相应,如实地观察佛的圆满,常生惭愧。

内求于法,爱乐世尊教化,外观佛菩萨应化,感恩戴德守护现缘,那你就是佛子,觉悟者,要不然你还是世俗人——自赞谤他,相互抵毁,妄自设计,烦恼炽盛而不知。

“显密一切教典”,在原典上是没有“密”字的,因为现在学密的逐渐地多一些,所以加上这个字。密法是应契教,是果地教,如念佛必成佛,必能往生,得不退转。三皈依是不退转的教化,三宝一定会尽未来际摄化我们!(众:南无阿弥陀佛!)

我(慈法)皈依僧竟,宁舍生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皈依清净贤圣僧,是我所尊,慈悯故。(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最后一句为大慈悯故。)

慈法法师:贤圣有三类:佛、菩萨、四相四果之圣人。清净僧是如法守护佛法者,不是标榜自己者,我们皈依的是清净贤圣僧,一定要审视清楚。不要说我皈依慈法师,因为你把你造的那些恶业放在佛菩萨、清净贤圣僧身上,他们能回施你利益。就像孩子闯祸了,父母若有能力就好处理。你攀的是诸佛菩萨、贤圣僧,若有过失,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在圣众面前发露忏悔,就得清净了。但仅是某个人的弟子,就有很大的局限与委屈。我遇到一群出家师傅都要还俗,我说你们怎么都要还俗呢?他们说:“我们师傅还俗了!”(众笑。)所以不要说皈依某人。除非是真正的成就者,这一定要清晰。不是怕担业缘是怕大家得不到如实的利益。(众:南无阿弥陀佛!)
有人说我是某法师的皈依弟子,就把师傅也拉到自己的业力中去了。斗争的时候就说我师傅是正知正见,你师傅是邪见,你们是魔子魔孙,这样都没有真正的皈依。因为真正皈依的人不会谤他,皈依僧如和合海,善调斗争。不管你出家在家,好斗的人都没有真正皈依。应该这样说——我在放光寺受的皈依,慈法法师为我作的证。这样说虽然烦琐,但你能尊重这个法则,相互不侵害。

在凡夫地,因果就是你的被迫性,就是你彻头彻尾自己造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你自己在做——你吃是你的,你烦恼、痛苦是你的,你爱恨也是你的,你学佛还是你的,如此来照见自己的心灵与业,就知道都是自己的造作,所以希望大家发四无量心。

(八)发 愿
善男子,汝等既皈三宝,已获本体,则心有所皈,身有所依,当起妙用,发大誓愿……(后文略)
我释(慈法)众生无边誓愿度   我释(慈法)烦恼无尽誓愿断
我释(慈法)法门无量誓愿学   我释(慈法)佛道无上誓愿成 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
我释(慈法)自性众生誓愿度   我释(慈法)自性烦恼誓愿断
我释(慈法)自性法门誓愿学   我释(慈法)自性佛道誓愿成 众随师三说,每说一拜

慈法法师:我们刚才说这四句话是佛菩萨说的,大家是不是菩萨啊?(众:是!)善哉!勇猛的学佛有情,学佛的勇猛者,要当仁不让,于烦恼中我们退得远远的,于学佛中我们可不能退。佛说什么我就常说,佛想什么我就常思维,行吗?(众:行!)一定要认准——做佛,不是骄慢,是慈悲平等、爱乐有情、当仁不让!

大家是菩萨吗?(众:是!)善哉!汝等虽身在世俗心同菩萨,何以故?因为三皈依故!烦恼、众生、法门,无上的佛道都不离我们现前这一念,你要牢牢地守护着它,爱护它,观察它,要智慧,慈悲地运用它!(众:南无阿弥陀佛!)

(九)显 益 劝 嘱
善男子,汝今已发弘誓愿,则智为先导,但坚信行,有愿必从。汝虽身同世俗,心是菩萨,所获功德,不可思议。校量功德经云: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如来,如稻麻竹苇,人以四事供养满二万岁,诸佛灭后,各起塔庙,复以香花种种供养,其福虽多,不如有人以纯净心,皈依三宝所得功德。汝今当生大欢喜,生稀有想,愈增深信,愈坚弘愿,出烦恼渊,至菩提岸。即今所受三皈,以为出世正因,慎勿退失,谨守修行。汝能依教奉行否?(众:能依教奉行!)

慈法法师:善哉!大家已经受三皈依了,我们这一生必然要结束,我们一定会回归极乐,那我们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众:南无阿弥陀佛……)

(十)回 向(文略)

授 受 三 皈 依 圆 满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