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吉丽的产品有激素吗:中华武学精修工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4 04:44:43


武当五形养生功(武当不老回春功)
一、源流
该功法系武当山庙观内秘传内养功法,由还俗道人刘玉荣(别名华庭,字号顺心,道号道德,1944年作古)传其子刘德义(现78岁)。据说,该功功理功法一直单传口授,隐藏民间近百年。

目前,刘德义老先生为武当五形养生秘功唯一传人。据考证,这套养生功法与武当山龙门派三天门悟性气功24代传人朱诚德(1990年已作古)所练功法一脉相承,旨在健身悟性,延年益寿,实属罕见道家内养秘法。
二、功法特点
这套养生功法分“坐、卧、立、行、滚”五种形式练功,融我国民间自我导引、按摩为一体,形成风格独具的优秀传统内养功法。该功法修炼之时,讲究动静结合,神形兼备,始于静,归于静。由无极生太极,行四象,走八卦,坐式胎息动静功还原,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形体多变,转折灵敏,势承形圆,呼吸绵绵舒缓,力求自然,意行气行,意气相连。要求“卧如弓,坐如松,行如风,滚如团子转”。
武当五形养生秘功之一
坐功(盘坐功)
1、双盘静养胎息功(调息法一)
①宽衣解带,端坐于平坦舒适的坐褥上,先将左脚心向上翘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将右脚盘压在左脚之上,足心向上。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妇女相反(注:若不能双盘,可采取单盘或自然盘,也有颇佳功效)
②左手轻握拳,拳眼朝上。右手轻抱左拳,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拢,附于左拳背面上,拇指一关节弯曲,放于左拳眼内,成合太极手法。
③将双拳放置于小腹(下丹田)前,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一分钟静养(图1)
④上述姿势不变。口微闭,舌胝上腭。眼光内敛,微睁。微细绵长鼻吸一口气,至下丹田,然后口鼻闭息,小腹鼓动四次,鼻呼气。如此重复,外静内动,共吸4口气,腹动16次。
功用:练习下丹,使真气鼓荡,元气充实旺盛。下丹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修炼丹田,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2、双掌合一中丹功(调息法二)
①双腿盘坐姿势不变。
②双掌合一,并立于胸前,眼微闭。
③呼吸法:保持姿势不变,呼吸舒缓,口吸鼻出。口吸气时,意在全身毛孔打开吸气,汇聚于中丹田(两胸乳之间)膻中穴。呼气时,意在毛孔打开。呼吸不少于3次,多则不限,以舒适为度(图2)。
功用:中丹田位于任脉中枢,调息中丹,利于体内真气运行,舒胸扩肺,精力充沛。
3、天眼内观暗运目
①双盘坐,手抱太极,姿势与1动作同(图3)。
②口微闭,轻闭双目,自然呼吸,舒缓为度。
③先意在印堂穴片刻,然后运目向左暗看,向下看,向右看,向上看,重复4次;再向右暗看,向下暗看,向左看,向上看,重复4次。
④双目仍闭,意在印堂,平静片刻。然后双手大拇指分别轻按于左右太阳穴上,同时左、右食指自然按放在眼眶眉睫(攒竹穴)处,并向两侧轻轻刮按4次。接着,左右食指再按在睛明穴处,轻轻转动两圈,分别向两侧,沿承泣穴眼球后、至瞳子髎处刮按4次。以轻松舒适为度(图4)。
⑤呼吸法:自然呼吸
功用:1、修炼天眼(印堂)内丹;
2、揉按眼部穴位,可以通调五脏之经络,抗风寒,对头疼头昏,防止远视近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有一定疗效。
4、观天看地晃头颈
①双腿盘坐姿势不变。双目微闭,自然呼吸,双手自然分按于双膝,五指由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至小指逐个用力按点膝盖周围,中指点按气凌穴。
②接上动作,头颈转立圆弧形运动,正反9次。要领:前点头,后仰颈,形成立圆轨迹运动。点头时,闭眼吐气按压双膝盖部。后仰时,吸气、睁眼、松手关节。即观天看地(立圆)(图5)。
③接上动不停,头颈转平圆弧运动。正反9次。要领:向后平仰转时吸气,向前低头平转时呼气。
④接上动,头颈向左偏4次。再向右偏4次。偏头颈时呼气,头恢复中正时吸气。
⑤接上动,缓缓向左摆头,双目尽力向后瞧4次。再向右摆头,双目尽力向后瞧4次。后瞧时呼气;转前恢复头颈中正时吸气(如图6)。
呼吸法:以上②—⑤动,呼吸时要求舌轻胝上腭,鼻吸鼻呼。
功用:1、膝为腿柱,常叩按,利于扶正祛邪,预防肿痛麻痹。中医认为腿为肾之路,肾亏则膝软无力。膝关节疾患者,常练习,收效甚好。
2、颈为头中枢。转动扭晃对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甚佳。尤其对大椎刺激较大,利于退热止疟,宣肺平喘,益气通阳。大推穴是人体经络六阳经的聚焦点,与六阴经存在表里相合关系。所以,转动扭晃头颈有畅通十二经脉,预防感冒、咳嗽、脊椎痛等作用。
5、旋转抱球阴阳手
①双腿盘坐姿势不变,双手自然放在两膝益上,微静;
⑦双手开掌自然提起,与肩同高,双臂自然放松撑开、吸气;
⑦动作不停,双掌下按,双肘自然下垂,徐徐呼气。气呼尽。双掌下按动作同时停止。
④接上动,轻缓吸气,腰向右转,抬右臂,向右胸前微屈。同时,左手翻掌,掌心向上,并屈左臂,随腰向右转,与右掌心相对,成右抱球式(图7)。

⑤动作不停,腰向左缓缓转体。同时,双掌心相对,拧转翻掌向左,左手在上,掌心向下,与右掌心相对,成左抱球式向左转体同时徐徐呼气。
⑥动作不停,腰再向右转体,双掌相对拧转翻掌,成右抱球式。
如此往复36次。
呼吸法:舌胝上腭,鼻吸鼻呼,呼吸细长,舒缓。
⑦若以左抱球起式。呼吸法与右抱球起式同,唯方向相反。
功用:劳宫穴相对随腰身旋转扭动,使体内真气循环往复,生机勃发。常习练此功可壮内气,祛寒湿,且能增强消化功能,旺盛精力。
6、舞花缠手双修心
①双腿盘坐姿势不变,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微微平静片刻;
⑦吸气,双手成掌,屈臂,自然相交于胸前,掌心向内,右掌在内,左掌附压在右掌背上(图8)。
③接上动,先以左掌心为旋转点,右掌拧转、翻腕,次数不限,自然呼吸。然后再以右掌心旋转点,左掌拧、转、翻腕次数不限,自然呼吸成左右舞花手(图9)。
④动作不停。屈肘,双掌直伸,在胸前自然缠手成球,先以正时针缠绕,再以逆时针缠绕,次数不限,想停即停,自然呼吸。
呼吸法:自然鼻吸鼻呼。
功用:通过舞花手、缠手训练,利于肠胃功能恢复,防治失眠、多梦、牙痛、耳鸣、腹腰疼痛。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手指是人体健康与否的信息敏感反应区。手是人体不少经络的起点,手指部按摩便于活血通络,调节平衡诸多系统机能。
7、大海摇橹动全身
①盘坐姿势同前
②双掌翻掌,掌心向上,缓缓随吸气起至胸。接着翻掌,掌心向下,同时双掌向前扑抓,身体同时前倾,呼气。双臂伸直时,五指握拳,吸气,同时回收双臂,身体恢复中正。然后,舒掌伸指,身体前倾,双掌前扑抓,吸气如摇船桨。如此循球往复36次(图10、11)。
呼吸法:自然鼻吸鼻呼。
功用:上身协调配合运动,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种病症有显著医疗效果。
8、摩擦手臂六动分
盘坐姿势同前,下分六式:
①双搓手:双掌心相对相互搓;左掌背与右掌心相互搓;右掌背与左掌心相互搓;双掌背互搓;双虎口对搓;掌轮互搓,指丫交叉互搓7种(图12),次数不限,自然呼吸。
②叉碰指丫:指丫互相轮流叉碰,每指丫以碰5次为度,多则不限,自然呼吸(图13)。
③左右擦臂:先以左臂自然伸直,右手自左手背向上沿小臂至大臂至肩下,来回摩擦6次。然后,右臂自然伸直,左手自右手背向上沿小臂至大臂至肩下,来回摩擦6次。自然呼吸(图14)。
④揉、转双腕。先以左腕放在右掌虎口处,右手轻握左腕,左腕来回转动6次。再以右腕放在左掌心处,左手轻握右腕,右腕来回转动6次。自然呼吸(图15)。

⑤指臂互捏:先以右手拇、食、中指逐个捏左手指节(图16)。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逐个捏拿右手指节。然后,以右手沿左手背、手腕、小臂、大臂向上捏拿,如此六次。自然呼吸。
左手捏拿右臂,手法相同。
⑥左右拔指:以右手捏拿住左手拇指,然后拔出左拇指,依次拔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来回6次(图17)。左手捏拿右指亦同。呼吸自然。
功用:手臂摩擦对手臂软、麻、痛、无力,手指痉挛,腕痛起到良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对有手臂疼痛方面疾病的人,先由轻到重,由少到多次地练习,可起到良好的医疗作用。
9、二式摩擦猫洗脸
盘坐姿势同前,下分二式
(1)擦面
①先口吸一口气,然后闭气,双手相搓发热。
②接上动,双掌心分别熨抚两面颊。接着轻轻沿逆时针揉按8次。然后,双掌上下轻搓两腮8次(图18)。
(2)擦头脸
①上动稍停。然后收左手全掌抚于前额,右手全掌抚于后脑。接着,左手沿眼——鼻——口——下颏——左腮——左耳跟——左后脑——头顶——前颏的路线,向下、向上,再向下成环形擦转;右手同时沿头顶——前颏——眼——鼻——口——下颏——右腮——右耳跟——右后脑路线向上、向下、向上成环形擦转。此为顺时针擦转。
②逆时针擦转,唯方向相反(图19)。
呼吸法:动作运行过程中,自然呼吸。
功用:此法醒头健脑,驻颜还童,乌发再生,对防治面癣和脑部疾病,如头晕、脑胀、脑动脉硬化症、偏头痛症疗效明显,对改善听力及防治耳鸣也有帮助。
10、搓拉印堂横扯旗
盘坐姿势同前,双手成八字掌,掌心向内,两中指尖相对,双指腹同时按于印堂穴。微静,然后左右摇头,同时双掌左右横搓印堂、头额部位,来回36次(图20)。
呼吸法:头颈正直、气顺,自然呼吸。
功用:对头痛、头晕、感冒、神经衰弱、失眠、视力疲劳有疗效,利于清脑镇神。
11、按鼻枕耳内窍通
盘坐姿势同前
①先按鼻疏通。将双手放鼻翼两侧,拇指、食指捏成撮,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左右手分别放于左右鼻翼两侧上下推按,来回搓动。上推时用拇指,下按时用食指。上推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图21)。
②枕耳功分三步:捏耳拉耳垂。双手分别用五指捏耳轮24次,然后拉耳垂24次。
揉耳。用双掌掌心,轻轻揉按双耳,正时针方向揉转12次,反时针方向揉转12次。
震耳鸣天鼓。双掌心紧按双耳,使耳不透气,并颤动双掌,然后左右手食指猛弹风池穴、风府部位12次,再猛地分开双掌(图22)。
呼吸法:头颈前俯、微屈,自然呼吸。
功用:(1)预防鼻炎、感冒。
(2)固肾耳不聋,预防耳鸣,保持听力。
12、搓拉口腮似吹琴
双腿盘坐姿势不变,搓拉手法与第10式相同,仅搓拉位置变化到嘴颈部。
此势双手成掌,左右拉按搓动嘴巴及脸侧面腮,如吹口琴状,左右轻缓转头12次。
呼吸法:头颈正直、气顺,自然呼吸。
功用:(1)减少面部皱纹,保持皮肤光润。
(2)对面部神经起保健作用,保健牙齿。
13、服气入丹捋胡须
双腿盘坐姿势不变,双掌重叠,掌心向上置于小腹前(下丹处)。口微闭,舌胝上腭,鼻吸鼻呼,慢长细匀三次,头颈正直,眼微闭。
接上动,鼻吸一口气,闭气,同时抬右手成八字掌,全掌覆于嘴颈部位。继而吞咽所闭之气,同时拇指贴按右脸不动,卷屈其余四指,如老人捋须状,沿左腮向下颏捋按。以4次为度(图23)。

左手捋按与右手同,唯方向相反。
呼吸法:此势重在练气,注意与动作配合。
功用:(1)对面部神经麻痹、固齿、防牙病有辅助疗效。
(2)所说丹田之气,对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14、双手抱头揉太阳
接上式,双腿盘坐姿势不变,稍平静一瞬,双手自然放于双膝。
然后,双手微用力抱头,双手鱼际挤压,并成环形运动揉按太阳穴9次(图24)。
功用:对头痛、头晕、目痛、偏头痛有缓解作用,消除脑部劳累,有清头醒脑的效果。
15、梳抓头颈圆转行
承上式,双腿盘坐姿势不变,稍静。
双手抱头。左手掌压于后脑;右手俯掌,五指自然分开微屈虎形掌,压于前庭。继而右手向上梳抓至头顶,继续向后按拉。同时左手从后脑向左耳根下拉按,再沿左腮向头顶推抓。
左右手一前一后,旋转成环,梳抓按压。同时,双眼轻闭,随手按摇头晃脑(图25)。
功用:(1)乌发不脱,使白发渐渐变黑。
(2)平时梳抓能去上焦之火,对降低血压,明目起辅助作用。
(3)抓按颈部利于放松颈部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颈部早期病症。
16、微闭双眼按眼眶
承上式,双腿盘坐姿势不变,稍静。
拇指分别按在两太阳穴上,双目轻闭,食指关节变曲,分别自然放在左右眼眶上,上下左右来回按拉眼眶、眼球,用力以舒适为度(图26)。
自然呼吸。
功用:有利于眼部保健,对青光眼、目赤、白内障、假性近视等有疗效。
17、胸乳按摩气自顺
承上式,盘坐姿势不变,稍静。
双手交叉自然放在左右胸乳部位,轻施掌力,揉按胸乳,由小圈到大圈,再由大圈逐步变为小圈揉按,顺、逆式划圈各36次(图27)。
呼吸法:边揉按,边自然吸气一口,分三口吞下,呼气。接着,再吸气一口分三口吞下,再呼气。如此往复,但不可故意憋气,以舒适为度,或者自然呼吸。
功用:有助于内脏功能的恢复,预防乳腺癌。同时,可疏通脏腑的各条经络,能开胸顺气,心情舒畅。
18、掌摩命门擦、按、震
坐姿不变,稍静。
(1)双臂后背,双掌全按于命门(后腰),由小圈到大圈划圆擦按,顺逆圈擦按各36次。双掌施力各自以舒适为度,自然擦按行圈(图28)。
(2)接着,双掌停按于命门,双掌自然震动,次数多少不限,因人而异。
呼吸法:自然呼吸。
功用:(1)固精养气,增强肾功能。
(2)对腰部伤痛、坐骨腰胯痛、肾病有一定辅助疗效。
(3)对阳萎、早泄、痛经有特殊效果。
19、三式禅功身悬空
坐姿不变,稍静。
(1)深吸一口气,握紧双拳,分别放于两髋旁。闭气。双拳支撑,双臂伸直,盘坐身体悬空,微顿。然后鼻呼气(速度稍快),双臂放松,身体回落原地。
(2)双掌支撑身体悬空,其它要领同(1)(图29)。
(3)三指(拇、食、中指)支撑身体悬空,其它要领同(1)。
功用:(1)增强臂力,练肢、掌、拳功力。
(2)防治臂、肩、肘、腕、指部疾病。还适应于胸肋病、心病、肺病、肠胃不舒、神经衰弱、肌肉萎缩等症状。
20、推拉四势用力轻
坐姿不变,稍静。
下分四式:
(1)向前推拉。双掌自然立掌。放松前推,双臂伸直后,抓拉收回(图30)。
(2)向上推拉。双掌放松向上推举,如举物状,双臂伸直后,双掌抓拉收回(图31)。

(3)向左右推拉。双掌自然立掌,双掌放松向左右平推,双臂伸直后,双掌抓拉收回(图32)。
(4)向下推拉。掌指自然相对,掌心向下,双掌放松向下推按,双臂伸直后,抓拉收回(图33)。
呼吸法:推时呼气,抓拉时吸气,呼吸柔缓,与动作柔缓相配合。
功用:(1)活动肩、背、肘、腕部经络,防治肩、肘、腕关节疾病。
(2)增强臂、掌之力。
21、伸腰平坐双手推
双盘的双腿自然平伸,身体坐正。
(1)双掌自后腰侧起,逐步沿两髋——大腿正面——小腿——脚腕前平推按。至脚尖时,双脚尖绷平,然后双手攀足,脚尖翘起,手摩足心(涌泉穴)(图34)。
(2)接着,双手分别从双腿外侧由足跟顺向大腿部位按摩,至腰背部,转掌行至腹内侧。然后,双掌沿腿内侧向前推摩,至足部。
(3)如此连续循环9次。
呼吸法:自然呼吸。
功用:(1)推按腿部,可使穴位得到按摩,具有健脾、舒肝、养胃、补肾等综合功能。
(2)利于舒筋活血,使人步履灵活,延年益寿。
(3)搓摩脚心,可通调心胃,宁静心神,壮盛肾气作用。
(4)对颈椎、胸椎、腰椎病也有疗效。
22、仰卧起坐运腑脏
(1)双腿自然平伸,身体正坐,双手重叠置于脑后。
(2)接上式,上身后仰至平躺,同时吸气。
(3)然后闭气,运用腰腹肌用力,将上身挺起,双腿平伸不动,双手抱头不动。
(4)接着,双手抱头向前低头至不能前倾时为止。
(5)如此后仰前倾连续循环,次数不限(图35)。
功用:(1)增强腹肌。
(2)活动腰脊椎,增强腑脏蠕动,调理脾胃。
(3)对腰、胯疼痛有疗效。
23、单盘攀足朝天蹬
(1)双腿自然盘坐,双手分别攀按左右脚内侧。
(2)先右手攀右足,然后向右侧前方蹬直右腿,左手攀按左脚不动(图36)。稍顿,收回右足。右手攀按右脚不动,将左脚蹬出。停顿时间,因人而异,越长越好。
(3)如此往复3次。自然呼吸。
功用:(1)有利于关节韧带防衰老,对腿肌肉失去弹性,肌腿韧带萎缩,关节绞疼行动不便有效。
(2)防治下肢风湿麻木绞痛,大小腿痉挛症。
24、坐势平衡燕双飞
(1)双腿自然盘坐,双手分别攀按左右脚内侧。
(2)深吸一口气,同时双手攀足,然后闭气,缓缓将双腿逐步蹬直,以臀尖为支点,保持平衡后,自然呼吸(图37)。
(3)平衡姿势因人而异,时间越长越好,尽可能坚持。
功用:拉筋舒气,增强腰腿足膝协调功能,并调理五脏六腑。
收式:双腿自然盘坐,双掌重叠,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双掌掌心均向上。双目微闭,沉静片刻。然后睁双眼,收功(图38)。

抗寒健身功 上乘内力金刚手修炼法
它主要是根据气功理论中的”精满不畏寒”的原理,配合吐纳导引,在抗寒的同时又能到强筋健骨的作用。本功法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学练,也适合年少多病,体质虚弱的朋友学练。

一.晨炼
站桩,双脚略宽于肩,双膝微屈,自然站立,自然呼吸,双目轻闭。
1.吐旧纳新
吸气,用鼻缓缓吸气新鲜空气,意念自然界的精气清气由鼻孔吸入体内,冲洗全身内外,呼气时,腹部微收,用嘴缓缓呼气,意念体内浊气由嘴呼出。这样重复做九次。
最好能在早晨睡醒后炼,这样可以把体内的浊气排得更加彻底干净,而且养成这个习惯后,晨炼十分钟,整天都能保持到良好的精神。它能起到吐故纳新和提神醒脑的作用。
一开始炼功时,呼吸以九次为度,多了体弱的朋友可能受不了,会感觉到身体发冷。一般以感觉清凉醒神为度。
呼吸时尽量使吐纳量大一些,但也不要把自己搞得很紧张,炼功还是以放松呼吸为主.相信通过不出一个星期的炼功,大部分功友都能掌握到这个呼吸和放松的”度”。

2.抗寒运气法
抗寒,以闭气见效最快,这里再加上了运气,使得大家在冬天演练时能更快地收到热身的效果。
姿势同上,吸气时,意念全身的气聚于丹田内,然后闭气,闭气时不要使劲,自然地闭一会儿就过去了。闭气时,聚于丹田的气沿大周天路线运行一圈,也就是从丹田–涌泉–会阴–百会–劳宫–膻中–丹田运行一次,运气行气时不必意念观想得过分仔细,相反自然点若有若无点更好,气行速度以中快速为主。意念运行路线只需一想而过即可,意念气返回丹田后,自然呼气,意念气贯全身四肢百骸。然后自然呼吸调息几次后,再如上法闭气运气。反复练习九次。
一般体弱的朋友经过几次闭气呼吸练习后都是产生内热,常练更能聚成丹田气团.这里值得提醒大家的就是,炼抗寒功法的意念易轻不易重。它是以气为主,不是以意为主。另外,对于吸闭呼一个循环后中间应该自然呼吸几次,这样可以调节呼吸不致于造成气滞不适。同时意念气行大周天时意念一行而过,想细了气闭不久也没用。如果在意念没有运行完一个大周天时就忍不住要呼气,那么就顺其自然地呼气,心里也请不要紧张,不会造成什么散气窜气的后患。
体弱怕寒的朋友在这一节上,吸气注意不要意想采集天地的气进和丹田,弄不好还会使身体发冷,因为现在冬季将至,天气转冷,清气控制不好入全内会使身体感觉发冷。这一点是要注意的。等待身体体质提高后,不再畏寒时,就可以加上吸气采气入丹田的意念。
通过这种炼功方法,一般一个月左右丹田内就会产生气团,而在初学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气功”八触”现象,以热感为多,这是正常现象。

3.太阳养生桩
双掌离腹三十公分抱腹状,轻轻意想丹田内一轮太阳,太阳发出明亮的金光照亮全身,全身暖融融,通明透亮。站桩十分钟后即可收功。收功:搓热双掌,按摩头部,面部,眼部,拍拍命门,活动一下全身上下关节,深呼吸三次即可。每日早上炼一次,每次大概三十分钟左右即可
',1)">

内力金刚手功是硬气功的上乘内功功法,也是武术、技击格斗需要练习的专门功夫。此功共分四组,练习时要求每组做16遍,每次要将四组从头至尾做完,每日早晚各练一次。经常练 习此功不仅能收到增长内功功力的良好效果,对提高技击能力有明显的增强,同时也能提高人体的基本素质和抗疾防病的能力。
第一组
鼻吸气(嘴轻闭合,舌抵上腭,用鼻细匀吸气);两脚平直开立,稍宽于肩,屈膝下蹲成为马步,两脚尖稍内扣,膝不冲出脚尖,足趾抓地,上体正直,目视前方,舌抵上腭,双手成拳抱于两腰侧,拳心均向上;意想天地精华之气由百会穴向前下经膻中穴沿任脉沉聚于丹田(图1).接着,鼻呼气(嘴轻合闭,舌抵上颚,用鼻细匀地将气呼出);两拳成掌用力慢慢向前下插于裆前,两掌交叉,右掌在前,左掌在后,掌指斜向下,掌心均向后,目视前下方;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 两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十指尖端(图2)。
接上动作,鼻再吸气;两臂交叉由胸前向上举至头上方,两掌仍交叉,掌指斜向上,掌心均 向前,目视两掌;意想内气沿两臂外侧(手三阳经)行经百会穴向前下沿任脉沿聚入丹田(图3)。
接上动作,喷气(嘴合闭,舌抵上腭,将气尽量从鼻中短促有力地排出,并发出“哼”的气流声);两掌直臂向外、向下快速劈分于肩侧,两掌掌指向外,掌心均向前,目视前方;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劳宫穴(图4).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掌外旋翻掌成掌心向上,两掌同时向前上平举,成掌指向上,掌心向后,目视两掌;意想内气沿两臂外侧(手三阳经)行经自百会穴向前下沿任脉沿聚于丹田(图5).
接上动作,喷气;同时两掌屈指卷握成拳屈肘猛收,两肘碰击两肋,成马步双抱拳,目视前方;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径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十指(图6)。
第二组
由上组后动马步双抱拳(图7)开始,嘴吸气(嘴稍张开一点儿小缝,上下牙齿微微相合,舌抵住下牙床深深吸气);两拳成掌外翻成掌心向下,再同时向后、向外、向前做环抱状,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目视前方;意想天地精华之气由外劳宫穴进入体内沿两臂外侧(手三阳经)行经百会穴向前下至膻中穴(图8)。
动作不变;吞气(嘴微合闭,舌抵上腭,喉头用力,将气吞咽入腹部丹田);意想内气由膻中穴沿任脉下行至丹田。
接上动作,闭气(嘴合闭,舌抵上腭,不做呼吸,即停息);两掌向外、向下屈肘抱于两腰侧,掌心向上,十指屈扣成爪状,目视前方;意想丹田内气下行会阴向后上沿督脉上行经百会穴向前下行至膻中穴(图9)。
接上动作,嘴呼气(嘴稍张开一点,上下牙齿微微相合,舌尖抵住下牙床,将气细匀地从口中吹出);两手直臂用力慢慢前推,掌指向上,掌心向前,目视前方;意想内气由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掌劳宫穴(图10)。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掌向外翻掌成掌指向上,掌心向后,目视前方;意相内气由外劳宫穴沿两臂外侧(手三阳经)行经向会穴向前下沿任脉返回丹田(图11)。
接上动作,喷气;两掌十指屈指卷握成拳屈肘猛收,两肘撞击两成马步双抱拳,目视前方;意想丹田内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手(图12)。
第三组
由上组后动马步抱双拳(图13)开始,嘴吸气;左拳成爪向左侧用力直臂抓击,掌指向上,掌心向左,目视左爪;意想天地精华之气由外劳宫穴进入体内沿左臂外侧(手三阳经)上行至百会穴,再由百会穴向前下行至膻中穴(图14)。
动作不变;吞气;意想内气由膻中穴沿任脉下行至丹田。
接上动作,闭气;上体右转,同时左手卷指屈握成拳向下,向右前伸,拳心向上,拳用力越卷越紧,目视左拳;意想丹田内气下行经会阴分两股向外沿两腿外后侧(足三阳经)向下过涌泉穴向前向上沿两腿内前侧(足三阴经)向上行经会阴两股合一向后上沿督脉过百会穴向前下经膻中穴,然后过左腋下再沿左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左手(图15)。
接上动作,鼻呼气;左拳屈肘收于腰侧,身体左转成马步双抱拳。然后,嘴吸气;右拳成爪向右侧用力击,掌指向上,掌心向右,目视右爪;意想天地精之气由外劳宫穴进入体内沿右臂外侧(手三阳经)行径百会穴,再由百会穴向胶下行至膻中穴(图16)。
动作不变;吞气;意想内气由膻中穴沿任脉下行至丹田。
接上动作,闭气;上体左转,同时右手卷指屈握成拳向下向左前伸,拳心向上,拳用力越卷越紧,目视右拳;意想丹田内气下行经会阴分两股向外沿两腿外后侧(足三阳经)向下过涌泉穴向前、向上沿两腿内前侧(足三阴经)向上行经会阴两股合一向后上沿督脉过百会穴向前下经膻中穴,然后过右腋下再沿右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右手(图17)。
接上动作,鼻呼气;右拳屈肘收于腰侧,身体右转成马步双抱拳(图18)。
第四组
由上组后动马步双抱拳(图19)开始,鼻吸气;两臂屈肘向前,两拳向上屈于胸前,前臂垂直,拳面向上,拳心均向后,目视前方;意想天地精华之气由外劳宫穴进入体内沿臂外侧(手三阳经)上行经百会向前向下沿任脉沉聚于丹田(图20)。
接上动作,喷气;同时两拳均成剑指向外直臂平肩插出,拳心向下,食、中两指尖均向外,目视前方;意想丹田气沿任脉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手食、中两指顶端(图21)。
接上动作,嘴吸气;同时两剑指成虎爪向后、向下、向前于两腰侧,掌心均向上,目视前方;意念内气沿两臂外侧(手三阳经)向上经百会向前下沿任脉返回丹田(图22)。
接上动作,嘴呼气;同时两爪成掌向前直臂推出,掌指向上,掌心均向前,目视前方;意想丹田内气上行经膻中穴分两股过两腋下沿两臂内侧(手三阴经)注入两掌劳宫穴(图23)。
接上动作,鼻吸气;两掌抓握成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均向上,目视正前方;意想内气由外劳宫穴沿两臂外侧行至百会再向前下沿任脉返回丹田(图24)。


南少林易筋经

这套功法源出:南少林寺(福建泉州),是我的恩师洪峰前辈授意他的儿传授给我
的,让我终生受益。
这套功法随着活烧少林寺而消失武林,只有少数传人掌握,从不对外轻传。鉴于当
前武术界伪功风行,特别把这套武术瑰宝贡献出来,揭开“易筋经”的神秘面纱,打击
那些骗人,惟利是图的武林小人。有的武林人士曾以本经部分内容劲力为主干,创造名
动一时的“某某结构”,还有“某某拳学”的主要功法等---…..
当前武术界个个说自己是正宗,我没有精力与他们挣什么“正宗名牌”公开的这套
功法大家练练就知道,比说一万句话都管用!笔者不善言辞,只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走
出误区,粉碎神话,坚持大道至简,至易!自本人1999年正式开馆授徒以来,这套功力宏大的功法尽在我的学
生身体上体现实战功力的!身体抗重击无恙!等等实效,都激励着我尽快的让天下武友受益!
这套功法看似简单,也要吃大苦的,不管怎么样,你按要求坚持练习30天就完全回有
“脱胎换骨”的感觉!请注意每天的联系感受!
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
腹不可外凸,臀部不可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根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
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45%,两手与心
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
自己头部。双目看自身距离2-3米处的地面。(图1-1、1-2侧面)
筋骨训练:
一、脊柱的矫正训练
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
再由脊柱传达到其它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
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训练
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在练功中不药而愈。腰椎酸痛者,将
在每天早上练习5-10分钟,7-10日内痊愈。
1、脊柱的后天反正练习:
以基本姿势站立后,加入:大椎上拔,尾骨内卷下坐需要同时进行,正常的感觉是要将
脊柱拉直●直。整个脊柱有拉扯感。这种简单的练习,会将因后天因素变成S型的脊柱
,返回到先天的一线婴儿状态,督脉诸穴得到刺激滋养。在正规的训练中脊柱酸痛是很
正常的事,尤以腰椎最为明显,请务必坚持下去。
2、肢体辅助:
两膝定住,不可开膝敞胯,也不能内夹。此时需要将身体的重心微微靠前,即自然形成
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之势。“双足含空似踩青蛙”即指此势而言。可使涌泉穴得到自然
锻炼。两肩暗劲下沉,大椎上顶之力不可失,两肘暗劲外撑,双手暗劲前推,手指掌暗
劲后靠。
注:1. 易犯错误:双肩上抬,提胸收腹,颈部僵直。
2. 解决办法:随时用意念,从脚下至头部检查姿势是否正确,头颈应该保持灵活,是
大椎上拔,而不是头用力向上顶。
3. 呼吸方法一:吸气小腹外鼓,呼气小腹内收,吸气直达小腹内,呼气自然。吸气时
肛门需微微收缩。这种方式可以强壮丹田内气。
4. 呼吸方法二:吸气小腹内收,呼气小腹外鼓并同时收紧肛门,吸气同时全身桩架微
微以小腹为中心内收,呼气暗劲以小腹为中心外展,动作很小,自身有感觉即可。这种
方式可以强壮肾气。
大凡:内气不足,腰椎酸痛,肾气不足,四肢无力,各种关节炎,头昏眼花等等,将在
7-10日内,每日早晨5-10分钟的练习中得到全面改善,直至痊愈。此势是武家练就筋
骨之力,祛除旧力的必练之势。任何人均应予以重视。而周身筋骨将在练功中自然精壮
成长,就此成就武术力量。
第二式:金猿伸腿得灵性
基本姿势:自然站力,双手叉腰,直立提器左腿于身体正前方,脚趾脚掌膝盖挺直为了
掌握平衡,右腿可以微微弯曲。(图2-1)
练习方式1:
做好基本姿势后,吸气直达小腹微鼓,呼气小腹内收,内视足底涌泉穴,默念“通”。
呼气同时:脚掌回勾,脚跟用暗劲下推,力量顺达足跟。大小腿不要故意蹦紧,顺其自
然,吸气不放松,呼气再用力。反复练习5-20次。
练习方式2:
基本姿势,练习方式同上,只是换了右腿练习。(图2-2)
注:这种练习方式可以使人体腿部力量在实战时顺达足底,没有丝毫拙力,由以侧揣踢
最为明显,穿透力强烈,“聚力一点发力瞬间”的威猛腿法穿透力,将由此势上身而
得。练习过1-3次就能体现。
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
基本姿势:双足平行站立,宽可容肩,两膝微区曲与脚尖垂直,上身直力中正,双臂直
立抬起,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掌心向前,双掌距离约两倍肩宽,与肩同高(图3-1)
练习方式
逆腹时呼吸,吸气小腹内收,并意达丹田,呼气沉肩并指掌回翘,以掌跟为力点,直臂
用力暗劲前推,并意达掌底。吸气不放松,呼气反复练习。10-20次
注:通过此式练习,自然疏通手臂经脉,可以使筋骨力量顺达掌底,没有丝毫肌肉拙力
,稍加外功合理练习,开砖破石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第四式:蜻蜓点水浮浪行
基本姿势:双手十指撑开,撑于地面,全身附卧(图4-1),双腿并拢,身体成直线,
不可塌腰,不可低头。
练习方式:吸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同时臀部抬起(图4-2)
2.双臂伸直向后推动身体(图4-3)呼气;*1双臂弯曲,头接近两手中间的地面。*2双
臂伸直向前推动身体吸气意念气入小腹。呼气意惯十指坚韧无比。反复练习5-30次,可
以按自己身体素质条件自己增减。
注:此式专练指力,臂力,腰力,不可轻视。强劲坚韧的指力可由此式获得!
第五式:阴阳提气炼肾子
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心向下,至于
小腹前(图5-1)
练习方式:吸气;用力收缩肛门(肛门也称:谷道),十指抓低,咬牙,收腹提胸,双
手随之提至胸前(图5-2),呼气;松胸松谷道双手回落至胸前,恢复至基本姿势。反
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主要练肾功能,强健身体。练习过程中会阴发热,是正常现象。
第六式:震敲五岳坚固体
基本姿势:双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与脚尖齐,上身中正,双手直臂左右分开手心
向外,指尖向前。
练习方式:1吸气意念入丹田随即提胸收腹,胸腔内被真气布满(图6-1)
2吸气满后,立即以鼻喷气,沉体实腹,同时,双大臂回击,用力夹击两肋,手心向上
(图6-2)
3吸气手心向前(图6-3)
4喷气,双大臂回击胸腹(图6-4)反复练习10-30次
注:此式是练习内脏抗击,抗震动,坚实内脏躯体的重要功法,一定要认真练习,力度
应该以内脏有震动感觉为好。
第七式:青蛇一点修真身
基本姿势:此式需要一个不太宽的凳子,以身体的中心部位躺在窄凳子的面上,全身挺
直(图7-1)
练习方式:吸气的时候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要坚持住,不要松软下身体。
此式练习5-20分钟。
注:此式练习颇为费力,务必坚持,时间要长些为好,此式强壮内气,周身整劲是南少
林易筋经的重要功法
第八式:红炉淬火锤金刚
基本姿势: 双脚平行站立内侧宽可容肩,右手持一个铁纱袋(沙袋圆桶状,长一尺半
,内装半尺铁砂,粗直径7-8公分就可以了),准备拍打身体。
练习方式:用沙袋拍打身体各个部位,依次为:左臂—右臂—左肋—右肋—左胸腹—右
胸腹—中线—左腿—右腿
注:拍打应该开始几天轻一些,以后可根据进展增加拍打次数与力度,练习白日可抗击
击打无恙!由于本人(红日书生)不提倡这种练习方式,所以图略!想练习抗击打的朋
友可以参照本人赠送的(龙正内劲功自修密法)中的护体劲练习,效果更为宏大!
第九式;蛟龙出水海中戏
基本姿势:双手握拳,跗卧于地,拳心向内,双臂弯曲120度,身体挺直,左脚抬起(
图9-1)。
练习方式:吸气入小腹丹田,双臂弯曲,胸贴地面,呼气推回到原来的位置(图9-3
)。右式要点与左史相同(图9-4,9-5),每式反复练习10-30次。
注:练就强猛的拳力,全身练的坚硬无比,平时又很柔软,用“棉里裹铁”来称呼再合
适不过了!双拳会随着练功慢慢变的骨质坚硬,胸腹有力,腿力也会增加,总之本式是
一项重要的功法,你应该认真对待,认真练习,注意自身变化的长进!
第十式:仙鹤腾身钻云霄
基本姿势:手法姿势和“第三式:大圣发威推山走”一样,左腿伸直抬起,右腿弯曲(
图10-1)
练习方式:吸气身体下沉(图10-2)呼气按原路线还原(图10-3)反复练习10-30次。
换右腿抬起练习(图10-4,10-5)
注:开始练习此式时颇为不易,一旦掌握练习,你就会感受到他的强大威力了,千斤腿
力莫不受益于此,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顶不起来,谈什么大威力腿法。
第十一式:雄鹰展翅抖臂劲
基本姿势:左脚向前虚步站立,左手与头同高,右手与腰部同高(图11-1)
练习方式:吸气入丹田,突然以鼻喷气,右手变拳猛然向前打出,同时左手变拳拉回到
腰旁,右拳握紧整个手臂肩膀都要紧张2秒钟(图11-2),然后呼气放送,变化姿势为
(图11-3),两小臂在胸前相对,双手轻握拳,吸气满后,立即喷气,握紧手臂迅速直
臂展开,分开两侧(图11-5,11-6,11-7,11-8)
注:此式主要练拳劲,各中滋味你自己练习后体会一下就知道了,按要求坚持3-10天回
增加你的拳劲。
第十二式:合手谢佛通天地
基本姿势:双腿并拢,身体中正,双手合十(图12-1)目视前方。
练习方式:张口吸气直达小腹内,同时小腹微鼓,呼气闭口由鼻呼出。意念万物,精纯
之气被我吞进腹内。风景秀丽之地练习更好。练习3-20口。
注:本式为收功之式弥补内气不足,壮大内气!


暗劲(又名柔劲)练习
一、暗劲练法
(一)预备功
先练习总的预备功(见明劲练习的预备功),然后接着练习下面的内容。
精神安静后,转一转眼睛,闭着眼睛看看脑子里面,体察一下意元体,然后意念和虚空相结合,反复想虚空,想脑内,慢慢觉得脑子和蓝天虚空结合到一起了,头里面很清亮,头部天门那儿像个大漏斗似的,虚空之气顺着“漏斗”充到脑里面,贯满脑子,从大脑到丘脑、中脑、延髓,从脊髓里面往下走,一下贯到海底;从上肢骨里面贯到手指尖;从下肢骨当中贯到脚心。要注意在每个关节处停一停。像颈部的寰椎、枢椎……下面的各节脊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意念往每个关节腔里面放一放,注一注。要这样认真地想一遍。
预备功是练暗劲非常关键的一环。它一方面集中精神,同时把气和关节紧密结合起来。中医很重视关节腔,说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宫一样,是神和气休停的地方。在那儿充充气,把气注到关节腔里面溶润关节囊(结缔组织)和周围的韧带,这对气在关节处的流通非常有意义。有的人可能想得比较细致,花的时间多一点。不要以为这是耽误时间,练柔劲关键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膜络的气都充起来,所以以意引气这么走一遍本身就是很好的练功。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见“正规坐姿”要求。(或站庄。)
2.动作要求
第一步。吸气时,会阴与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呼气时,手指尖、脚趾尖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
第二步。吸气时,会阴微微地往命门缩,闭着眼睛往命门看;同时手指尖微微地往肘关节缩,再从肘关节微微地往肩关节缩,再从肩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同时脚趾尖微微地往踝关节缩,再从踝关节微微地往胯关节缩,再从胯关节微微地往命门缩。呼气时,手指尖带着肘关节、肩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同时脚趾尖带着踝关节、跨关节微微地往外伸。反复练习。
3.发音
练暗劲时的发音要求和练明劲的情况是一样的。这一点务必提醒大家注意:练暗劲时的发音更要细微,要从一般的默念(有口腔的形动)到细微默念(发音时口腔的动作几乎没有,仅有舌的微弱动感与口后部的气流的强弱变化)。
(三)收功
和明劲的收功相同。
二、怎样练好暗劲
(一)打好明劲基础
明劲练法非常关键。如果还没有打好明劲基础就开始练暗劲,虽然也起作用,但是作用没那么大。所以练功不能一味贪快,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像以前练形意拳必须勤练三体式,如果站三体式还没达到外形中正、心中空虚、呼吸自然、形式和顺等要求,不能挪步,连劈拳都不能练。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它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
好好练明劲,体内很多部位的气都会连起来。然后再练暗劲,将来里外出入比较通畅了,不知不觉就出来整劲,也就有了功夫。
(二)明了练功的机理和方法
练刚劲是以肌肉的用力收缩来带动肌腱、筋膜、韧带,练柔劲则是以肌腱(或韧带)的小范围的、慢的伸缩来牵动膜络、关节囊,以至肌肉。膜附带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练柔劲关键要从肌腱这儿运动起来,对此要特别注意。
明劲是从近腰部分练起来的,即从肩(胯)练起,然后到肘(膝)和手(脚);而柔劲是从肢端开始的。练明劲吸气时手心、脚心用力往回缩,那是用的肌肉。练柔劲往里面收的时候是用手指尖、脚趾尖的屈肌轻轻往里缩,缩得很小。把手指按在床上容易体会指尖的运动,站庄时容易体会脚趾尖的运动。站庄时,脚指头微微抓地,尽量往趾尖上用力,同时意想手指尖、脚趾尖都往命门那儿缩。有了练明劲的基础之后,练柔劲时只要这么一想,手微微一缩,就可以往里面起作用。手指尖、脚趾尖往回缩的时候,以哪儿为用力点呢?在指(趾)甲盖缝里面,指(趾)甲和肉相连的地方,从那儿用力微微回缩,指(趾)头好像往回蜷似的。这样一下子把意念充到了肢端。如果力点有些靠后,意念也就充得不够。缩完了,伸的时候,也是要从指(趾)甲缝那儿用力气。
柔劲进一步练整体性,进一步和丹田命门相连,同时还要把筋(包括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连带肌肉都松开,借助气把筋通开。古人讲,“通筋之顺也”,筋要通得很顺当,里面没有阻碍,信息在里面传播得很快。内家拳都讲四梢:爪为筋之余,发为血之余,齿为骨之余,舌为肉之余。把意念放到肢端肉和指(趾)甲相连的地方,把肉和指(趾)甲连起来,意念往这儿一动,气慢慢会通透、贯穿指(趾)甲,爪慢慢才能松。爪松不是指指(趾)甲变软,而是指气要通透指(趾)甲。练一段之后,指(趾)甲可能会比以前润泽、透明。
练功是有阶段性的,每步功的意念要求都有不同的内容。练明劲用力越大越好,越快越好;练暗劲用力越小越好,越慢越好。练暗劲和练明劲正好相反。
(三)把明劲和暗劲结合起来练习
如果你练明劲的基础较好,就应该能体会到,绷上劲后,那是一个整劲。练刚劲绷上劲后,怎么和丹田连起来?可以在练明劲时结合暗劲的练法。吸气的时候往腰那儿缩,收缩到最强度,坚持一下以后,把力量放开,但是形不要放。使劲攥起拳头以后,不使劲了,但是拳头还攥着;脚心使劲往回缩,收缩到最强度后,不用力了,但是还要缩着,这样来体会里面的变化。
把明劲反复练上几遍之后,身体也有点累了,然后起来练站庄。把腿站直,身体放松,脖子往后轻轻一仰,天柱穴往下一折,一股气“呼”就从脊骨外面一层一层地下来了。过去在讲形神庄中的俯身拱腰时讲过换骨法,从天柱往下一贯,从脊柱一下贯到脚底,气像一股水流哗哗地流下去。这么冲一冲,能强健骨头和肌肉。现在练暗劲的时候,一定要和明劲相结合。明劲费力气,累;暗劲比较省力气,不怎么累。把两者交叉着反复练,可以互相调剂。练完明劲之后用换骨法冲一冲,然后再走暗劲。暗劲是从脊髓里面走的,明劲换骨是从骨头外面走的,两者有这么点区别。
练明劲松腰主要练坐功,也可以把坐功和站庄结合起来练。而练暗劲特别强调站庄,要以坐功为主,同时必须结合站庄来练。站庄时用三心并站庄那个姿势即可,而且要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
(四)练暗劲时要加强体察
暗劲虽然占一个练功阶段,但是它的内容比较简单。不过练暗劲时需要体察,这比练明劲还要难一些。
练暗劲时,手指的肌肉、肌腱随着手指的慢慢蜷缩而在腱鞘里面走动,这样会有点摩擦。一开始我们不敏感,感觉不到什么,以后觉得里面有“喀哧喀哧”的声音,再以后觉得不是声音,是一种“哧棱哧棱”的涩动感觉,继续练下去,感觉越来越轻,越来越细,里面的气越来越多。气多了以后,它就不响了。但你故意把它蹭一蹭,它也能“响”。不是真有响声,而是一种感觉。是你感觉敏感了,体会深刻了。如果真有响声,那就是腱鞘炎。一般来说紧靠指尖的这两节容易“响”,因为越靠近指尖,腱鞘越窄,内在的感觉功能也更敏锐。
练明劲的时候,光绷劲就行;练暗劲的时候,不能光做动作,得认真体察里面气的变化。这样轻轻地、慢慢地一缩,一伸。一缩,指(趾)尖和命门气连上,像是从命门那儿往回抽似的;一伸,从命门那儿往外出去。这样一动,就通到丹田命门。连明劲要使劲收缩,所以感觉不太突出。练暗劲不用力气,气脉的流行阻力相应减小,感觉也明显一点。练柔劲的时候,它可以有两层气感,一个是皮下层的浅筋膜,一个是深层的深筋膜。当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缩来带着肌肉动,肌肉层也可以有气感。第一步要注意体会皮下的浅筋膜。一缩,意念从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从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缩的时候,顺着整个的肢体皮下来回走。等第一步熟练以后,意念再重一点,深入到肌肉层和肌肉层之间的深筋膜,从那里面伸缩。
练明劲的时候精神静不下来没关系,只管使劲缩就行,缩缩缩缩……慢慢杂念就没有了。但练柔劲时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练柔劲之前先要调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静下来,做好练功准备。(见预备功。)
练柔劲一开始用手指尖带着动,这么练一段之后,很明显地感觉到肢体在“忽悠忽悠”地动弹,这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往关节那儿缩一缩,从脚趾到踝关节,到膝关节,到胯关节,要注意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结缔组织。往胯关节缩时不能光注意股骨头和髋臼相结合的地方,还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关键。因为筋膜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关节附近交接。好多关节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关节周围冲一冲,对筋膜之间气的交接、连通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每块肌肉都有起、止点,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组肌肉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接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接是通过筋膜间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对通顺全身的筋起着关键作用。从传统气功和武功来讲,练暗劲(柔劲)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连通,使气在筋膜间畅通无阻。这一点和现代解剖学不一样。练明劲主要练肌肉,但也要练这个气的连通,因为肌肉收缩往命门连的时候不能通过神经连过来(因为没有这样的神经系统),只能用意念通过筋膜连过来。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这种意识引导,气在筋膜间走得更快。高明的武术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应。这用现在的神经反射学说没法解释。因为从神经反射学说来讲,这么轻轻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么之后,反映到他的脑子里面,脑子作出判断,再反应回来,然后再支配形体起反应,这需要有个时间过程。都已经碰到皮肤了,等这么反应过来,那就来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赛中罚点球,等看见球踢过来再作出判断,然后作出反应,那就来不及了,因为球过来的速度快于这个神经反射过程。可是高明的武术家能行,他能马上起反应。这需要从膜络通过来,不先练通膜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练暗劲就是着重来通它。
暗劲既然这么好,光练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从明劲练起,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这样快。练明劲时要用意念作统帅,同时要和命门气相连接,所以它也在调动膜络起作用。有了练明劲的基础,再练暗劲就好说了。
附直腿坐炼精化气的辅助功法
一、卧功
平躺,放松。一般人躺着的时候腰椎会往上弓起来,下面空着。用意念放松腰椎,尾闾往前扣,往上翘,两胯往上收,让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后突出去。调好姿势后,两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点在气海穴(肚脐下1.5寸)上。吸气时往腰部放松,手斜着往上摁(或者先直着向下压),呼气时手抬起来。呼吸时不用发音。一般做81个呼吸。然后指根慢慢转动,先逆时针转,再顺时针转。练完后两手放到体侧,安安静静地想着命门,吸气时气聚往命门。
下压时一般会感受到腹主动脉“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压时感觉里边疼痛,说明里边还有湿气和寒气,身体还不够健康。等压着不疼了,里边气就足了,好通了。这点也能衡量气充足与否。有的人肚皮很软,一压能摸着骨头了,说明丹田气不足。反复练习,腹部慢慢会变的有弹性。这是很简单、很随便就能练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庄时采用三心并站庄的姿势。全身松静站立,两脚踩气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曲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时调档提会阴。两臂前伸,立掌,手腕与肩平。百会上领,松肩空腋,含胸拔背。
先用明劲(刚劲)练,然后再用暗劲(柔劲)练。
明劲练习:一吸气,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一起往命门那儿缩;一呼气,力量要出去,脚要蹬上劲。吸气时,手指往里抠,五趾抓地,掌心、脚心往回缩;呼气时,手指伸开,掌心外凸,掌根往下坐,脚心下落,脚趾往上翘。要把劲绷足。吸气时发“yun”,呼气时发“ying”。
暗劲练习:动作要求见“暗劲练习”。
练三心并站庄一开始不要站得太矮,不要认为越矮越好。要站得舒适自然,而且躯干一定要直,从百会到会阴成一条直线。慢慢找这条直线,找准了之后,觉得身体很轻松。要以保持躯干当中的一条直线作为你决定姿势高矮的标准。你矮下去后还能保持直线,你就矮一点。保持不了直线,你就高点。如果你矮下去后,身体不能保持中正,有点前倾,臀往后撅着,那就不行。
三、蹲墙功
面对墙壁,两脚并拢(开始时可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与肩等宽),脚尖与墙根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蹲时两肩前扣,含胸;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时,可以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反复进行。
吸气时发“云”字音,肚脐往回缩,膈膜往命门落,会阴往上提;呼气时发“英”字音,各部位松开还原。至于是蹲的时候吸气,还是起的时候吸气,这需要靠自己去摸索,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一般起时吸气可能好做一点。
蹲墙加上呼吸后,松腰效果也可以,但是它对后面太阳膀胱经所在的肌肉、肌腱拉得不够。
直腿坐放松法第二步功:鼓荡膜络
Ⅰ、膜络简介
“膜络”一词是我们提出的。古人讲过膜和肓膜,但没有讲膜络。
智能功的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练内气外放、外气内收,就是练膜络之气的。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练的是躯体混元气;形神庄练内混元,练的也是躯体混元气。但我们并没有细致地讲怎样把膜络之气强化起来。我们搞了这么多年智能功,为什么不讲它?不是没想讲它,而是没时间讲它。因为智能功这一套东西都是新立起来的,我们前面的理论重点是要在气功界使气功爱好者能够体会到:练气功可以把重心放在运用外面大自然界混元气上,把这个运用好了,就可能发挥巨大的威力。这在中国气功史上是一个新的明确的提法。所以我们这些年一直把这作为重点。千百万人的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不仅祛病效果好,而且搞工、农、林、牧、渔增产实验效果也好。这是一个新东西。如果没有更多的人这么做,这个新的气功学科的改变是完不成的。我们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大自然界的混元气?那就需要加强自身的锻炼,而且首先要强化膜络之气。这就好比做买卖,你的本大,你运作的量才大。你只有10元钱的本,能一下子赚100元吗?赚不了。你只有买进100元的东西,才能赚几十块钱。你只有10元钱的本,想一下子赚10元,那就做不到,那就是没本的买卖。所以你要有本。你体内的气越充足,越精练,那么你就越能有效地运用外面的气。我们现在可以用外面的气了,已经有了这个基础,就需要加强运用外气的本钱──你本身内在的能。所以我们现在练丹田和腰,把这个功再向前深化一步。
古人练拳必练气。在清朝早期的时候,如果练武功不练气,那就不能叫武功,只能叫花架子。鼓荡膜络直接集中了少林和武当的一些基本功。
鼓荡膜络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以前讲膜络讲得比较广泛:皮肤是膜,粘膜是膜,皮下组织也是膜,肌肉外面的膜,腹膜、胸膜,内脏的膜,细胞的膜,细胞里面的细胞核也还有膜……人体里面无处没有膜。膜是躯体混元气必不可少的东西。从宏观来看,从皮肤到皮下组织,以后一层一层到了里面,一直到了细胞核里面,这一切膜都是躯体混元气运行的通路或必经之路,所以单纯地练膜,也能够非常深入地练到躯体的深层。我们以前讲过,人体里面各个细胞自身分裂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气都叫做躯体混元气,所以内脏的细胞膜和细胞核核仁的膜都属于躯体混元气,而内脏里面分泌的那些不是供自身细胞分裂新陈代谢之用的气,才叫脏真混元气。膜络对躯体混元气非常关键。
鼓荡膜络是不是把每个细胞、细胞核里面都鼓荡一下?一开始鼓荡不到细胞那儿去,所以先鼓荡皮下组织。从解剖学来讲,皮下组织有由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的浅筋膜和深筋膜。从皮下到肌肉这一层膜络,全身上下每处都有,它包着整个人。人最外面一层是皮肤,皮肤里面一层就是这层膜,这层膜下面是肌肉层。四肢肌肉层的深筋膜和固有筋膜是统一的,腹部则不然了。腹部有皮下组织,往里面去有浅筋膜、深筋膜,再往里面有腹横筋膜,最里面还有腹膜,所以腹部的膜内容更多。但是从全身来说,鼓荡膜络之气首先鼓荡皮下组织这层膜。(现在的经络学研究表明,皮下组织是光、电反应和其它各种经络效应最敏感的部位。因为人体混元气有趋表性,气往皮肤这儿跑,所以皮下组织的躯体混元气更充足。)
但在练功的时候就不是这么简单了。我们不能先鼓荡四肢的膜络之气,因为四肢(尤其手)的气虽然比较敏感,但在人体的膜络之气不够充足的时候,是不好鼓荡它的。所以要想鼓荡膜络之气,首先要养膜络之气。我们知道全身皮肤下都有膜络之气,但躯体混元气的集中点是在腹腔里面,这里面的气最丰富,因为腹腔里面内脏和腹壁上的膜最丰富、最复杂,而且重重相嵌、互相套叠。所以练膜络之气首先要从腹腔入手。
《易筋经•膜论》从外在筋骨皮的锻炼和内在精气神的锻炼这个内外锻炼之间,讲了膜的锻炼的重要意义。在《膜论》后面有一段般刺密谛对膜的论述,类似今天的按语。我想般刺密谛的这些知识不光是练气功的内视功能感知到的,恐怕他也看了点人或牛的解剖,实际来讲,真正练膜要从皮下这个膜逐步往深层走,往里渗……般刺密谛讲的包骨贴肉,在肉下面、骨头上面,比肉硬、比筋软这种情况,主要讲的是四肢的筋膜。因为从现代解剖学来讲,深筋膜(固有筋膜)基本上也是跟骨头突出的部分相连接的,筋膜之间相连接把肌肉包起来成为肌肉块、肌肉群,肌肉隔把肌肉分开。般刺密谛讲的筋膜特点和现代解剖学讲的四肢的筋膜特点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易筋经》中的揉腹是揉肚子的,你说肉下骨上,腹中哪儿有骨头呢?若说是脊柱上的骨头,当中的内脏怎么算呢?所以我们要灵活地看待他们这些理论,千万别拿现代的知识来抠它。不过腹腔的筋膜有它的特殊性,你看皮下筋膜,前面有,后面也有;浅筋膜、深筋膜,有;再深一层,腹横筋膜上下左右前后一圈圈地围着腹腔内脏,把内脏包裹起来了,而且腹腔的筋膜和胸腔的筋膜有过渡,和下肢的筋膜也有过渡。四肢的深筋膜叫固有筋膜,腹腔的深筋膜叫腹横筋膜。四肢的血管、神经都是从筋膜缝隙当中走的,腹腔里面的血管、神经进入内脏也都是从系膜里面走的。
关于膜的问题是武术的重要课题。因为《易筋经》讲了,练筋易而练膜难。好多练武术的抻筋拔骨练筋,为什么功夫出不来?因为没练筋膜。中医虽有十二经筋之说,但对它研究得不够,阐述得太简单,太笼统。我看过两篇关于经筋的文献,在1959年的全国中医经络研究座谈会上有一篇,以后北京中医学院出过一篇,但都比较粗糙。你们可以把解剖学认真地研究一番,看四肢、内脏、躯体的筋膜彼此之间是怎么联系、交换的,将来你揉腹、揉膜有所体会了,再联系经络学说看看经络问题,功夫可能会有所突破,另外对经络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我见过一本解剖学,书中每部分都谈了筋膜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整理一番,就把古人练膜的内容现代化了,对我们练膜很有意义。
练膜从医学上有没有依据?武术界讲不讲这些?中医讲卫气。因为卫气的特征和智能功讲的躯体混元气非常类似,所以我们在《传统气功知识综述》里面谈气那部分引用《黄帝内经》中关于卫气的论述最多。“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故循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谷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谷,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容卫,以会大气。”《易筋经》是明朝万历年间问世的,它里面就有膜络,以后到清朝有些功门也谈到膜络问题,但谈气多,谈膜不是非常细。清朝的太极拳老谱里面谈到了膜,我想它这是从《易筋经》里面嫁接过来的,不是他自己的发明创造。因为到了清朝中季,《易筋经》这本书已经在武术界流传开了,太极拳把它用过来也是很自然的。
在清朝杨氏传抄老谱中有几段谈到膜络的问题,其中一段讲:“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筋、骨。固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有气者内壮于筋脉。气供于内壮,血气供于外壮。要明气血二者功能。”这里面有膜和络的提法,但没有把它们连到一起,而把膜络分成了“膜”、“络”两个字。当然从中医来讲,“络”跟经络是相并行的,直行为经,横行为络。一般末梢上小的气脉和血脉都叫做络,走气的叫络,走血的也叫络。络有大络、支络、孙络,道家还有缠络。另外,它把气和力也分开了。在这本书中有两段挨得很近的文字就有点不一致。这是因为古人用语不是非常严谨,也就没有注意到在同一本书里出现了矛盾。而且那时侯也不可能对这些问题研究得非常精确。象下面引用的一段就和前面多少有点出入。“血流行于肉、膜、络;气流行于骨、筋、脉。筋、甲为骨之余,毛、发为血之余,故血、气之勇力出于骨、皮、毛、肤之外壮,而气、血之体用出于肉、筋、甲之内壮。”血、气怎么分辨?尽管中医有营、卫、气、血的分辨,但是古人不可能把它们分辨清楚。当然我们现在也没有把它们弄清楚,但是我们可以在表述的时候初步把它们分开一些。这段引文和前面讲的不一致,为什么还要引它呢?就说明那时侯太极拳已开始注意气和膜的关系,虽然它不是专门研究这个东西的。
太极属于武当派,武当派虽然也讲了膜的问题,但它不叫练膜,叫练内功。武当内功揉肚脐,称肚脐为玉环穴。后世武当派有它的内景和经络学说,可是太极拳对经络学说讲得是不够的,但是它也讲了一点气血问题。它在武功里面讲到截膜、拿脉、抓筋、闭穴。把膜截住之后,人就昏了。膜怎么截?按而得之,一按按到皮下,就得到膜了。脉由摸而得之,筋由抓而得之,穴讲点穴、闭穴。这些情况表明它开始注意经脉和穴位了。太极拳书里面讲闭脉叫拿闭,但没解释为什么叫拿闭。它是不是写错了?很多人都忽略了拿脉和闭穴的关系。穴位都在脉上,中医针灸讲:“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找不准穴位没关系,只要找准经脉,气就好调整了。哪些穴位在什么地方,其尺寸大小和深度如何,由量而得知。脉需要拿,你要想闭穴,先要拿脉,所以叫拿闭。拿脉和闭穴是结合到一起的。
武当功没有提练膜这个词,但它讲了要揉肚脐,这和少林的揉腹、揉膜相近。只是由于揉的部位不一样,它的作用也有微细的不同。因为人体里面不同部位的场是不一样的。肚脐和浅筋膜、深筋膜、腹横筋膜连得比较紧密,不象上腹部那儿和里面的筋膜隔着好多层。另外,根据胚胎学,胎儿期间脐带和原肠以及脐尿管有特殊的结构关系。所以揉肚脐和揉上腹效果不完全一样。而在鼓荡膜络中它们被结合成一个整体。
武术界老前辈练功要练气,练气要从膜上练起,练膜要从揉上练起。我们根据自身对各家学习的体会和这些年练外混元的体会,更加充实了练膜的内容。
Ⅱ、鼓荡膜络功法
鼓荡膜络(或叫荡运膜络)说是第二步功,其实只是把前面的松腰法更加具体化了。前面练松腰时吸气、呼气、发音都往命门集中,把腰和丹田气结合起来,这样锻炼就是太极拳要求的“腰是第一主宰,丹田是第一宾辅”,是一个总的练法。鼓荡膜络更细致点,要在能把膜络之气和腰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再把它鼓荡开。
一、预备功
先练习总预备功(见明劲练习中的预备功),然后接着练习观膜。观膜也可以作为单独的一部功来练习。
观膜就是闭着眼睛看,想周身皮肤下面、肌肉上面有一层一厘米左右像蜂窝、海绵一样的膜,先想躯干,再想四肢。注意头部不用多想,若想的不好,头就发疼、发重、发懵。因为帽状筋膜皮下比较薄,不太好想,你真想这儿鼓鼓囊囊的,还不太舒服呢。观膜观得有个粗浅的影子就可以了。有的人形象思维好,观得非常细致,那更好。然后开始调整呼吸。一吸气,想外边的气通过皮肤往膜那儿跑,通过肺吸进来的空气也往膜那儿跑,内气、外气都往膜上集中。慢慢会感觉到膜那儿在开合:一吸气,“呜-”膜那儿也吸气;一呼气,“呜-”膜那儿也出气。这个做好了,就相当于过去讲的皮肤呼吸的胎息。这就把我们过去讲的练捧气贯顶法要注意三个外气(大自然的混元气、弥散在身体周围的自身混元气、皮肤开张内出外合这个气)又深化了一步。
观膜每次练5分钟左右,不要超过10分钟。(这是按全套功需练2小时而作的安排。)
观膜的功用:把精神集中到膜上,通过呼吸和意念相结合,把膜气充斥起来,使膜络之气充足。这实际是养气,同时加大了膜的开放度--身体组织向膜络的开放,皮肤外面的气向膜络的开放。
二、正功
第一节揉养膜络
两手按在肚腹上面,掌心对着混元窍。如果坐着揉,身体弯着不好做,身体直着就好做。直着腿身体容易往前倾,盘着腿身体容易直起来,所以直着腿不太好揉,盘着腿就好揉。揉的时候手和皮肤之间不要隔着太多衣服,衣服太厚就不好揉了。精神要集中。一开始练的是皮下这个膜,把精神集中到那儿去。
手压住皮肤(一开始压得轻点儿),带着皮肤转,这么一转,肉皮和下面的肌肉就互相摩擦。精神一集中,气不知不觉往深处走,不光在肉皮下面了,觉得肚子里面有个气球跟着手转。一揉觉得肚子里面会动弹,这才刚刚开始。一般人腹直肌一绷劲,就会呈现一块一块的腱划,差的一边两块,好的一边四块,一般来说是一边三块。慢慢揉这个膜,腹直肌外面的筋膜和皮肤层下面的深筋膜气充足了,它就肥厚了,养得肚子里的肉和肌腱气也足了,肌肉块就显不出来了。再发展一步,练得腹当中腹白线这条沟也起来了,肚子象一个饼铛或大饼子。
随着气越来越深入,手上要加点劲,以后两只手横着拉开一点儿,再以后往下放到肚脐那儿去揉,揉完后还可以用拳头敲打敲打腹部。揉腹关键是精神集中。揉得腹腔里面有气感了,把腹腔里面的气放开,就揉皮肤这一层,一揉整个腹壁到背部的皮下都会有感觉,再以后大腿内侧也有感觉。当你还没练到四肢的时候,大腿外侧不容易有感觉。揉腹揉得膜气充足后,气不仅能够充到大腿内侧的皮下,而且可以充到会阴。因为皮肤下面的浅筋膜或深筋膜有三个小隙室,其中有一个隙室带从腹壁的膜连到会阴,所以揉腹的时候能感觉到这个情况有它的解剖学的基础,不是光凭意念想的。搞气功学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知识,使之科学化。脑子里有这个概念以后,再练功特别好起作用。以前练功练得气非常足了,气往这儿冲,这儿没路,往那儿冲,那儿也没路,冲啊,冲啊,最后冲过去了。现在你知道这儿有这么一个空隙,气一足,它自己就沿着空隙走了,这样进步就快了。
揉腹有个小窍门:用意念让整个肚子连带肌肉跟着手转。一开始它不会转,慢慢会转了,气的动感就大点儿,这就比单纯那样揉要好。如果气比较足了,意念就要往深处放,往深处一放就是混元窍(混元窍在胃后面,相当于网膜囊--网膜形成的一个囊),意念放在那个位置上,气就到了更深层。从皮肤层到深层筋膜(腹横筋膜),再到腹膜,然后到腹腔里面的系膜、脏器表面的浆膜,这样一层层深入,就把腹腔的内气充实起来了。
揉膜每次练25~30分钟。
揉膜可以随时随地地揉,坐着、躺着都行,隔着衣服揉也行。真正把这一层膜练好了,也就了不得了。少林练易筋经没有练别的,就是练这个膜,把这个膜练好了,力量和武功都很好。过去有一个前辈,解放前经常在北京东单公园练功,练膜练得很好。他每遇见练武的人就让对方打自己一拳。你若不想赢他,平着拳打他,他往外一绷就把你绷出去了。你若想伤他,立着拳打他,他肚皮往里一缩再往外一鼓,功夫好点的腕子就伤了,功夫差点的腕子就断了。另外有一个叫尚云祥的形意拳前辈,他是李存义的徒弟,内功很厉害,别人打他,他也能把他对方绷出去。一天尚云祥正蹲着洗脸,他的一个师兄弟抠他的屁眼,被他用力把手指缩住抽不出来了,他突然一松,对方摔了个屁蹾。所以练膜能把内气练得很充足。
第二节整运膜络
膜络之气充足了,还要把它前前后后连成一个整体。这就需要配合呼吸运用一些穴位了。(我们对穴位定位所采用的寸,一是中指同身寸:中指蜷勾,两个横纹头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寸。二是全身的同身寸:两臂轻轻前抱,此时肩胛骨内缘离脊柱三寸。沿肩胛骨内缘往下画一条和脊椎相平行的直线,后面用到的三个穴位都在这条线上,上面是膏肓,下面是胞肓,当中是肓门。)
第一个呼吸。吸气时意念沿以肚脐为中心、半径为一寸的圆转圈,顺时针、逆时针都行。(肓枢穴在肚脐旁开一寸,针灸书上一般写的是肚脐旁开五分,我们取旁开一寸是因为肾经在肚脐上面旁开一寸、肚脐下面旁开五分。)注意不要在肉皮上面转,要在肉皮下面肌肉层或腹膜层转。呼气时意念从肚脐分开,往上到膻中穴,往下到会阴。也不要从肚皮上走,要从里面走,最少要从皮下或肌肉层走,如果从肌肉层下面相当于腹横筋膜那儿走更好。
按道理讲,练到这一层,腹部的膜络之气不应该仅仅在浅层的皮下组织走,应该到了腹部深一层的腹横筋膜、腹动脉、腹动脉组织,从那个地方走的是比较深一层的膜络之气,和任脉之气有点儿相接通。肚脐和腹横筋膜隔离不大,从肚脐深处的腹横筋膜往上、下层走是比较好走的。
第二个呼吸。吸气时,意念从膻中、肚脐、会阴这三点沿直线穿向命门(如果从皮肤上绕着走,其整合作用就小多了);呼气时,意念从命门向两侧分开,往肓门走。
在背部有三行穴位:脊柱旁开五分是门穴,旁开一寸五是俞穴,旁开三寸是募穴。每个脏腑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门穴、俞穴和募穴。一般若脏腑膜上有炎症,就用募穴;脏器实质有问题用俞穴;和脏腑相关的部位(如脏腑的开窍部位和所主部位)有问题,刺激门穴。门穴和华佗夹脊穴相近似,但又不一样。一般对门穴采用针法,对华佗夹脊穴则采用灸法。肓门是三焦的募穴。关于三焦,有人说是网膜,有人说是系膜,有人说是腹腔膜,我们认为三焦包括胸、腹腔所有的膜和膜上的血管、淋巴、神经。三焦主膜,统管胸腹腔,而且联系到周身的元气。三焦的元气统属于周身十二经的元气,它是从膜上走的。
呼气时意念不是平着分开的,而是往上分开的。因为人体的中气应该经常往上升。中医讲的中气和气功讲的中气不是一回事,中医讲的中气是脾胃之气,气功讲的中气是中脉之气。密宗功讲中脉之气有上行气、下行气,下行气下多了,泌尿系统就容易出现问题,如大小便不正常,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白带。密宗功认为中脉有七轮,气下行是因为脉轮叶耷拉着,脉轮往上翘起来,气就往上走了。但没讲怎么往上翘。道家符箓派讲心下有个月芽儿(“心”字两边各有一个点为心,下面形似月芽儿),把心穴提起来,月芽儿往上一翘,心意就起来了,玄关就开了。怎么练呢?下颏往回一收一绷劲(就是使劲呡嘴),心口里面就往上撅。(好多人对符箓派很反感,其实符箓派很了不起,它对很多内容没保密,讲了好多练功的诀窍。)如果我们在做这个呼吸时用意念这么搞,就把心下这个月芽儿往上带了,也就把命门那儿的气往上带了,慢慢使中气往上升,气往下走出现的毛病都好解决了。练精化气比较难,我们通过这些具体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解决它。
第三个呼吸。吸气时,意想两个肓门通过脊中、命门连起来,上面连着脊中,下面连着命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菱形(上下不对称);呼气时,意念从肓门上下分开,往上到膏肓,往下到胞肓。
脊中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悬枢在第一腰椎下,命门在第二腰椎下。(脊髓到了第二腰椎就终止了,将来气能集中从命门进入脊椎,直接从脊髓里面走,甚至从中央孔往上走。所以这不单是练膜,还可以往深层次练。)命门和脊中在两个肓门连线的两边上下对称,就是要让它们不对称,好往上拉着、翘着点儿。一呡嘴,里面就翘起来了,再配合意念,气就好往上升了。
膏肓在第四胸椎旁开三寸。在医学上很重视膏肓穴。找准穴位之后,用灸不用针,要灸300-500壮(一个米粒大的艾绒团叫壮,用艾卷也行)。我考虑有些很重的慢性病是胸、腹腔里面的淋巴循环有很多障碍,灸这个穴位时间长了,感觉胸腹部一股热流下去,病就好了,估计这是淋巴循环的障碍有所改变。所以好多慢性病都灸膏肓穴,而且灸得好的都会出现这种感觉。这从气功中膜的道理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四个呼吸。吸气时意念从背部的膏肓、肓门、胞肓从里面直插到体壁前侧的带脉穴,呼气时从带脉穴平着穿向肓枢穴。
带脉穴在章门穴(在第十一肋骨端)正下方,和肚脐相平。带脉能够约束十二经脉,而带脉穴是带脉的一个关键穴。我们下面运四肢的时候,这个穴位和三阴交相结合,是一个特殊的按摩手法。(瑜伽按摩要开启腹腔,先按摩腹部的几个穴位,同时要把带脉和三阴交拨开。)
练这一圈有四个呼吸共八个内容。这么一练,就把胸腹的膜络之气整合成一个整体了。我们这样练和古人单纯地揉膜(当然古人揉膜的内容还有很多,象十二月行功法前前后后揉呀,打呀)相比,气更加整合了--不仅使内脏里面的膜之气充足了,而且前前后后都连成了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对现代解剖学的膜认识更清楚一点,那么对这个功的练习更好一点。一开始把皮下组织这层前前后后连起来;再进一步就从腹横筋膜走。腹横筋膜在腹壁外面,它在胸、腹腔都是一个完整的膜,在不同部位的内容也不一样。膈肌上面、膈肌旁边的肌肉到会阴、胯骨、背部都有腹横筋膜。膈肌的中心角和第二腰椎相连,而膈肌的两侧角和腰椎的连接点还要靠下一点儿,所以吸气时膈肌一拉可以牵动到腰椎,连三、四腰椎旁边的筋膜都会动弹。膈肌的膜牵动到那儿,气也可以到达那儿。所以一吸气气到了命门那儿,那不是光凭想象的。懂得这个解剖关系之后,气的深入渗透就会更细腻一点,一开始不要这么细,这么细气就进不去了。只有皮下那层气很充足了,它才能往里面渗。等你们气往里面渗的时候,也许两三个月三四个月就过去了。
整运膜络需要练10~15分钟左右。
第三节荡运膜络
躯干、内脏的膜络之气充足了,就要往四肢上鼓荡。
荡运下肢。吸气时意念从腿内侧的三阴交(内踝上三寸)沿腿内侧向上升,通过阴交穴(肚脐下一寸)到肚脐,再穿到命门上;呼气时意念从命门下降,从十六椎下的腰阳关出来,从皮下顺着臀部外侧一直到膝关节外侧的膝阳关,再往下到阳交穴(属胆经)。将来我们练筋、肉、骨的时候,还会涉及很多穴位,走的路线也不一样。这儿基本走的是膜络。
荡运上肢。吸气时意念从三阳络(手腕外侧上三寸,属少阳三焦经),从阳面通过肩到背部,经身柱穴(第三胸锥下)到至阳穴(第七胸椎下,肩胛骨下角连线当中是第七胸椎);呼气时意念从腹部的阴都穴经胸部到手腕上的阴郄穴(神门穴上)。
懂得这些穴位之后,就能更好地引导气的变化。所以过去练混元武功要熟悉经络学说。我们按膜走可以不管经络走行,不管具体的线路,只须知道穴位起止点,懂得前后秩序就够了,因为混元气从膜络走没有非常具体的线路,它自己怎么走着顺当就怎么走,这样走更自然。一般来说,非常具体地按经络线走,不如光按穴位起止点这样走好。所以有时候对经络知识用得太多,反而把经络堵住了,气过不去了。有好多人出自发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象灵子术、过去的各种“神拳”都是自发功。其实过去的很多带有神秘色彩的东西从气功的角度都能讲清楚。)
荡运膜络需练10~15分钟。
在练荡运膜络之气的时候,不光用意念,吸气时,手指尖两侧要用力往回缩,意念手带着胳膊、腿,一缩就缩到穴位那儿去;呼气时,手指尖两侧要用力往外伸,一伸就伸到穴位那儿去。手最好按在硬质平板上,这样指尖两侧用力回缩时手指蜷不回来,指尖往回一拉,就对膜络之气振动很大。这和抻气相比,振动的气更细,范围更大。
将来我们练得每秒钟能收缩4~6次,荡运膜络这步功就算成功了。我们以后练经脉之气,振动方法不一样,集中的穴位不一样,关键是振动速度。你达不到每秒钟收缩4~6次这个速度,告诉你练经脉之气的方法,也等于零。练经脉之气成功了,每秒钟能振动8次以上。按照过去的讲法,练这样的膜络达到每秒振动4次,甚至不搞四肢,就练身体的观、揉、整,真练好了,那就很不错了。过去专门练它,没有一年半到二年的功夫,达不到真正的层次。我们现在不要求水平象过去那样高。《少林精义》里面讲,张大用能跳起来抓住空中的鸟,一抓一个准。他抓住空中的蜻蜓后,蜻蜓不受一点损伤。他也是从膜练起来的。过去拼命练功一练就是十年八年的。我们现在懂得窍门,练得快点儿,但也做不到两个月就练得非常好。你达不到每秒振动6次以上,告诉你练筋的方法,你振动的也还是膜。平时就用手按着自己的腿练习快速振动,如果这么练下去悟不出东西来,那么练一辈子也达不到每秒振动8~12次。等你悟出东西之后,可能进步就比较快点儿。我们现在这么练膜,比单纯练膜、练聚精会神高一个层次。但是往下面还有好多东西,还需继续练,练速度,练筋、骨、肉。
三、收功
和明劲练习中的收功相同。
附易筋经•膜论
人之一生,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肉,共成其一身也。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
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有形之身也,必先练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既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则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依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依,则有形者亦化而无形矣。
故炼精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精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要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跟,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除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怨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能行于筋,串于膜,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筋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则筋膜泥而不能起,炼气而不炼筋膜,则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俟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膜皆腾起与筋齐坚,著于皮,固于肉,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又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认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亲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中华武学精修工程
前言
中华武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流派繁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浩瀚的画卷。其内容之丰富,如苍茫之烟云。层次之多,运用之妙许多
人穷其毕生精力亦难窥其堂奥。当今很多修武者查史论今,找到一大堆理论,可实修起来被众多理论所困,千忌万苦到头来却一事无成
。殊不知,大道至简至易,真理唯一。为使广大学子得窥中华武学之奥,少走弯路,本功用简练的语言以真传一句话的方式由浅入深逐
一精解传授。使习者顿开茅塞,其疑问涣然冰释,终能登堂入室成就非凡。
本教材至精至深至简至易,融内外法于一体,自可内养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使气行诸穴、通润五脏、长养百骸。其运用是全方位的
,能养生、健体、抗打、御敌、增智、耐老延年、激发潜能等,功至上乘自可“人不练功,功炼人”无形之中内力自能飞速增进。用至小
处可防身健体自卫惩恶扬善,大处可修真立命。但无论用大用小皆需习者精研深悟勤学苦练,方成大气。
由于水平有限,编写仓促,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道、前辈指正共同发扬中华武学。
自修必读
为使习者更好地修炼本功,请诸位必要牢记以下几条,并始终贯穿整个修功过程中:
一、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古人云:“练武先修德”,可见德对练功者是如何重要。同时注重德功双修,不能好勇斗狠,要树立正
确的练功目的以保证功效。
二、  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山望到那山高,要知“各法有妙在于人造”的道理。
三、练功不能走快捷方式,不能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修习,并且要注意训练强度,根据自
身素质安排时间(每天练功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以自身能承受为准,不可太过疲劳)只功后神清气爽就能获得良好效果。
四、  养结合,在练功过程中“练”与“养”同等重要。
五、  功要树立信心、决心、恒心。
六、要善于为练功挤时间,可以这样说“谁赢得了时间,谁就赢得了成功”。
七、要节欲,性欲本属人体正常生理现象,可作为一个武道修炼者应有的思想制约和节欲行动(已婚之人注意房事采取相对节制为
好)这是积蓄精微的准则。
八、学功路上要谦虚求学,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只有持这种求实精神方能广积所学以利全面研习中华武学。
第一章   内功修炼精要
大凡内功修习,首先应明其理、掌握其精要之处,尤其高层次的内功因义理高深更应掌握其精要之处,修炼之时必能取得事倍功半
的效应。
内功修炼必须强调意气形的关系,这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意气形的统一协调要始终贯穿于动功和静功之中,因为动静功只是动作形
式的不同,意气形三者,是以意所主导的,意则是由心所生,所以平时要锻炼自己的心性,如此才能做到心专意纯。意指导气行,而又
指导形的运动,三者同步统一配合得法才能达到意气相随和静性导引以疏通经络的目的。气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内功修炼要呼吸
中和、缓形从体,调阴阳二气入腹,意在无意之中。调阴阳二气入腹从表看来,即为深呼吸之法,实则以吸进之气(后天之气)结合体
内固有之气(先天之气),在腹内合成尚未混元之气,则先排挤出体内废浊之气,当浊气呼出之时,其第二次吸进之气则下沉入腹,推
压第一次进入之气,使第一次吸入之气正式与先天之气合成,以形成“混元一气”即“纯阳一气”或称为“真元之气”。如此循环、滋
生、促进,称为“后天补先天,先天补后天”的交换玄机,所谓先天不足后天补正是如此。调阴阳二气入腹,要运用柔和、缓慢、深细
的方法进行呼吸之功,吸气之中身体要保持松静自然,动作舒畅,心情平静,吸气入腹如同“闲庭信步”一般,又如仙鹤飞起之势,神
领、意随、形付,如飘然之状使全身处于至柔至松而不懈之境界;呼吸也要在缓慢、深长中进行,但要化柔为刚,阴极阳生松柔之体通
过呼气而集中气力的运行,充实丹田内气的鼓荡作用,从而将逐步地悟出其中有意或无意支配意识的内景内现,进入意在其中的高级之
境,即称为“动形静性”的高级境界。这时产生全身以丹田为中心的收紧感,这种收紧感,使丹田在意气力形的综合作用下,得到气充
力足,练功至此运动气力,则丹田内气横溢,奋发于所调用之部位,令行则行,令止则止,上下左右任意运行,皆出丹田所凝练之内气

精气神是炼养内功的实质所在,本功把精气神作为内功之宗,本功打破世法,以采宇宙高能速补自身,使其精足,精足结丹.功力自可进
展神速.
外练筋骨皮是内功修炼显形于外的重要体现.首先,集结丹田内气,内气能贯达周身,五脏内气充实形成极大的内气反馈,从而使内气
渗入皮下,通过外力排打形成肌肉,内气,皮肤融为一体。外练至此则意气形合一,意止则止,意行则行,全身各处连通一气,意在柔则纯
柔,意在刚则无坚不摧,柔中寓刚,刚中寓柔,是谓阴阳两仪之象,刚柔相寓之体。
内功修炼能焕发出体内的潜在力量发挥其应有的威力,通常称之为“功力”,功力是通过内功修习所产生的,这种通过凝结的丹气
贯达周身推动周身四肢骨骼集中形成的力,称之为内力,运用在技击上则称之为“整劲”。这种力是气运用的结果,是通过周身柔活的
运气推动,快速集中后以形成刚猛的劲力。它在人体可以保护身体抵抗外来袭击,在外可以攻击对方。通过本教材的内功修炼,功深者
可聚气成剑伤人无形,并能激发出各种异能,因人而异产生不同的神通,这皆属小法。切记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空空是大道。
以上种种效应非一朝一夕所能取得的,需要习者的精研深悟、苦练、修炼内功的要旨、功效,也非一两句话所能概括的,需要习者
在修习过程中逐步体会,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正所谓一层功夫一层理,正是这个道理,希望习者明白从本功中体会到无穷妙意
,刻苦修习终能以武入道。
第二章  无极聚气功
此功是一切**的基础,首先把本身元气聚集丹田接通宇宙高能,修补本身集结高能信息能量,具上乘根器,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
础。
姿势: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脚内侧),两膝微屈,合膝撑跨。腹部放松、命门后抵、提肛收阴、含胸拔背、舌舐上  、两目微闭
(不可太睁、全闭,太睁则神易外驰,全闭则神易昏沉),两手重叠放于下丹田(男左手在里女相反)。呼吸要深长细匀、息息归根,
意守片刻后吸气时意念:宇宙中的高能光、气、电以螺旋波动式从全身毛孔进入下丹田,呼气时若有若无,仔细体悟身体的细微变化。
注意:刚开始修持要把姿势整理好,任何**都应从形入手,意念不要太强,要若有若无,一片虚静。呼吸采用顺腹式体呼吸,即吸
气时腹部外鼓呼气时腹部内收。
收功:吸气两手从身体两侧徐徐上举到头顶成抱球状,呼气两手从体前下放至丹田,重复三次,意念全身高能依动作汇聚丹田。
通劲三式
本功三式是通过独特的方法来调整自身、强化其经脉、筋骨、肌肉等达到意、气、形的统一协调发挥本身潜能威力。本法绝不同于
世俗硬气功,蛮练、横练的功夫。经前辈古人修习验证,因其威力强大,诸多消息尽在三式之中,所以又命名为“震天泣鬼三式”。
第一式
预备:面朝前方,脚并立,身体中正,松静自然,宁神定志,自然呼吸。
动作:1)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提肛收阴,下颔微收,左掌置于右掌之内,两掌放置丹田处开始吸气。  2)两掌同
时从体前向上划弧上举,同时脚跟提起,举至头顶,掌心向外,两掌划弧上举同时两腕向上,向外转腕,头上抬眼望双手同时吸气(至
头顶时吸满)。 3)接上动,双掌变拳(四指并拢,拇指端节压在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拳面要平整)。经体侧屈臂曲肘向两肋
猛然夹紧,拳心向上;与此同时,双脚脚跟下落猛震地,身体重心下沈曲蹲,鼻同时猛然喷气发“哼”声,全身随之瞬间绷紧,以丹田
为中心象要爆炸一样的感觉,随即放松吸气。
注意:要鼻吸鼻呼,吸气是要深长细匀直入丹田,呼气要短促有力但不可呼尽。意念:自己被巨石所围,喷气时(呼气)意念丹田
内气向四肢百骸绷发,以身体把巨石震碎震飞。
第二式
预备: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静息片刻。
左势:身体稍前倾,脚跟微离地面,两膝微屈,合膝撑跨,命门后抵,含胸拔背,松腰坐臀,收颔直项,舌抵上  ,松肩坠肘,目
视前方。两臂前抬至胸前,右手胳膊弯曲横置胸前,拳心向下,拳面向左。左手胳膊微弯曲肘向外撑指向前方,拳心向下,拳面向前,
吸气全身绷紧,牙齿紧咬,怒目圆睁,洞穿一切。呼气保持绷紧状态,意念:自身顶天立地高大无比,头欲破天,脚欲裂地,外形不动
,内里气血膨胀,背部靠到大山,腹部震飞巨石,也可以意念“仇敌”被你凶狠的目光洞杀,铁拳打飞,钢腿将其踢烂。右势与左势相
反。
注意:意念配合呼吸,吸则蓄劲,呼则迸发。通过本功的修习可造就出以一抵万之勇,以威慑敌之功。最宜胆小怯战者修习并能培
养超速反击,提高抗击能力,反应能力,增强内力外发。修习一段时日,随着呼吸就会真切体会到气血灌注手部的感觉。
第三式
预备:同第二式。
左式:左脚独立,右脚抬起屈膝横于体前,成侧踢式,双手握拳,左臂曲肘握拳,放于体前左侧,拳面向右上方,右臂曲肘握拳,
放于体前右侧,拳面向左上方。起初修习时呼吸自然。第一段:意念:吸气时意想宇宙间的真气齐聚丹田,呼气气行右腿。第二段:吸
气时意想宇宙间的真气齐聚丹田,呼气全身绷紧,意气力达于右腿,设想体前巨石、高山被自己踢飞、踢碎(右式相反)。
注意:第一段应修习数日再进入第二段,第二段呼气三次后要静养七次再发,修习日久呼吸时就会感到气血向腿部奔流,此时应注
意不得轻易发腿,发则制人死伤;修习本三式因十分消耗内力体力,所以必须勤修无极聚气功与采气才不会引起头昏、脑胀。
第三章  眼法
拳谚有云:“心为元帅,眼是先锋”又云:“一打胆、二打眼”可见眼在实战中确实非常重要,通过本法习练可对敌了如指掌,占
尽先机。
**:1。本法适合晚上练,坐站均可,但均需头正身直,舌舐上腭,下颌微收,提肛收阴,脊柱中正。取香一根点燃,放于眼平凝
神端视,眼睛尽量瞪大,坚持不眨,过一会眼泪、鼻涕就流出,不用管他,这时的眼泪是咸酸臭的叫渣滓,可排出五脏之病,修两三分
钟闭眼意守丹田呼吸绵绵,一念不生。收功:两手搓热放在双眼上过一会轻揉双眼,气收丹田。
2.   眼瞪月亮,姿势同无极聚气功,双眼凝视月亮,意想把精华之气吸进双目,呼气意想浊气从眼中射向天边。修习日久则眼睛
润滑,炯炯有神,收功同一。
3.   收日精:每天红日将出之际,于空气新清之处,面东而立,凝神待日出,(眼通肝、肝属木,所以想目健必须吸收东方之木
气)。当霞光射出时,意东方木之青气与日光之精气从双目吸进。
4.   左右横看,上下看,左转右转看各15次。
5.   吊一小球于体前与眼平,摆动小球,以眼凝视之。
6.   泛视,初习时,可令同伴站立体前,眼视对方头上三寸,将对方笼罩在你视线之下,不要死盯一处,要泛视全部。让同伴随
意而动,你发声应之,当你声与同伴动作同时产生时或快于对方时此功即告成功。熟练后对方稍一动你就有感应在先,再与其交手即可
永立不败。
第四章  拳法与步法
拳法于步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两者缺一不可,今打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的陈规,使习者有耳目一新之感。本部拳
法以强大功力为后盾,以精妙技法为先锋,再配以本功秘传步法,用于实战则打人如拨草,招招精妙,任君游笑于刀枪之间。
铁拳功:功前最好先练习一会“震天泣鬼第二式”以使气血运行,进功神速,本功可增强拳面硬度,增加拳的渗透力,其威力极大
,杀伤力极强,技击威力无穷,能碎砖断石,用于实战,能一拳定音,致其死残。
**:全身俯卧于地面上,以双手拳面及双脚趾尖着地支撑身体,使全身与地面呈水平线壮,鼻吸鼻呼,吸气时意真气入丹田,呼气
气行双手,双拳紧握,意念气达双拳把大地震裂,当拳能撑10分钟时进行下势。右手以拳面撑于地面直臂,双脚腿伸直靠拢,以右脚外
侧着地,左脚伸直以内侧覆盖于右脚内侧上面,身体呈侧卧势,左手则握拳向上伸直,与右手臂上下成一直线,鼻吸鼻呼,吸气意念同
上,呼气右拳穿透大地左拳把天穿洞,左壁而力,以双拳面着地双臂直立,双脚贴于墙上,成倒立式。呼吸意念同俯卧式,当倒立半小
时则金刚拳已成,每拳都有惊涛骇浪之势,以此为后盾则可化平凡拳法为神奇了。
拳法:1。两人对击时,我方静立不动,以静制动,对方以右拳击我面门,我不闪不躲,以左拳从其右手内侧击其面门,记住左拳
要有外撑之力,则对方拳被我方之拳撑开、击肩以下部位,则我用手臂尺骨压住对方小臂向前用力挫去,击其相应部位达到我不受击而
独击人。
2.两人对击,我方采取主动,出拳击其面门,对方以左拳格挡,从里向外格党,则我右拳顺势向里转弧击其下颔;向里格挡则我
右拳顺势向外转弧击其太阳穴,我方可意哪击哪,就势顺势,不着不发。拳碰着对方则猛然发力将其击倒。
以上两式仅是一守一攻的例子体现出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希望从中悟出拳理,守则万夫莫开,攻则畅通无阻。
步法
步法在实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步法的技击功效也是多方面的,一则可调整体位移惯性增强打击力度,强化发力,二可用于防御躲
闪,练习步法要“上欲动下自随,下欲动上自领”的整体运动,所以说。
1.三角步(移身换影)  平行而立,成立正姿势,然后双手抬起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龙形掌(上体成形意之三体式)膝微屈,内
含顶劲,左脚抬起,沿45度角向自身之左前方迈出,脚尖向前,足底与地面平行,当左脚站稳后,右脚跟上,首先落于左脚跟部,然后
再向自身之右前方迈出,与此同时右手前伸猛然呼气发力,意将敌人震飞,其路线为三角形故名三角步,又因其能出其不意,转至敌后
又名移身换影。
例:敌用拳或脚攻击我,我则运用三角步向斜侧闪进,以右脚先进为例,当右脚行至敌左侧时,左脚也先行一步同时转身向敌,这
时敌之后脑就在手边任你处置。
注意:1)应以身带步,行步前,要把注意力放在手发力的中段与末段之间,待对手前力将竭后力未发时,再突然斜拉变步,令敌
无暇应变。
2)运用三角步,向斜侧闪进时要紧贴对方身体,行步要大,力求控其后路,练习时注意身体重量的转移,和手部的发力,发力时
全身绷紧力达掌根。
3)善于作假动作,欲斜先直,欲左先右,飘忽不定,才能把三角步运用至妙处。
4)本功特点,是步法与发力并练,有利于形成活性发力。
2.八卦趟泥步   首先画一直径约为3米的圆,以左势为例,自然站在圈上任意点,身体里转,双手抬起,左手在前,肘微曲,后
手护于胸前,双手成龙形掌,掌心向前下方,眼视圆中心(开始时可绕大树练习,眼睛凝视大树)。略起重心,催动前脚循圆轨迹前行
,似趟稀泥而不浮,约尺余处呈里扣状下落,身形回转做单换掌,意想:双足似在泥水中走动,而杂草混杂其中,绕缠足踝,我则缓缓
而行,体会其阻力,左右交替练习。
注意:走转时必须是腰要拧,肘臂要拧,手掌要拧,颈项要拧,使头手肘身拧向圆心一面,拧成一股旋劲,前行时前行之脚必须轻
迈,后行之脚必须蹬劲,膝部要屈曲大腿与小腿成钝角三角形;向前进步必须贴紧前脚胫骨里侧摩擦而过,不要将脚提的过高或过宽。
曲腿趟泥,足心含空,起平落扣,连环纵横,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意如旗飘,步似水中,腹及气根,气似云行,行走时要意想身体中
有一根细微的立轴,修习日久则身虽有研转之形,千旋万转而此轴却感到没离开原地,即自己虽是绕物体转动,却感到物绕人动。而且
步有犁地之感,功力至此就会步到人翻。
3.九宫步   练习者先站于中正北方木桩前面,此木桩名为坎一宫,然后由坎一宫向西南坤二宫走去,从坤二宫的北面穿过,由此
坤二桩南面绕向正东震三宫,由此宫向东南方巽四宫绕行,再由此宫的南面向西北方干六宫走去,由此向正西方兑七宫,再向东北艮八
宫,再向正南离九宫,再由此回归坎一宫,如此循环往复练习,直至步履九宫由慢到快、由拙到熟为止,正所谓“百日通灵,功在日积
”。练功时,如能腿负沙袋,则效果更佳。如果达到化境,就能赤手空拳出入于剑戟刀戈之中,与敌**,而不受损伤。其妙处,在于闪
避二字。功成之后可命数十人持械围攻,而空手出入其间,一举之间,即可夺其械,而为己用。
第五章   浑圆力修炼
本章介绍浑圆力修炼旨在为以后中篇修习打下坚实基础。
浑元桩
神态自然,心平气和,两脚平行站立,脚内侧与肩同宽,足心上吸,足趾轻微抓地,双膝微弯,上体微前倾,双肘环抱于胸,手指
分开如抱一球,自然腹式呼吸。
要领:臀部微敛,大腿有内裹之力将胯部关节打开,膝盖有前倾之暗劲亦要悬提。小腿随大腿内裹之力外翻。尾闾下沉背部后靠,
上下对称拉拔的后绷形态,从而带动四肢和腰背部的肌肉连通放长。肩松向下垂撑,肘尖向外翻滚,十指微弯每一节都要有向外顶之暗
力,全身关节都成钝角三角形。
第六章
铁砂掌
将铁砂卧袋置于与肚脐约同高的牢固木凳或石台上,将气运至双掌后,意守掌心(劳宫),左右掌由上至下,自然放松跌落(即用
手掌自有的重量拍击铁砂袋)。每次8-10分钟为宜(不可贪功多练),10天以后可延长到10-12分钟(马步、左右弓步依次练习)。
催命指
1.   全身俯地,用双手十指尖及双脚十趾着地支撑身体,双腿与身躯伸直,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屏除杂念。以鼻吸气,吸满后
随即闭气3-5秒钟,用口将气猛然喷出发“嗨”声,同时收缸提阳,双手十指猛力抓一下(但不能使支撑点的指头移动)。接着再鼻吸
气口呼气如法练到手指酸痛乏力为止。本式练习5天,将小指减去,再练十天将无名指减去,又练15天将大拇指减去,只剩下中、食二
指练功。
2.   面墙而立,以双手十指支撑着地,双脚则向上靠与墙壁上,使全身呈头在下而脚在上的指支撑倒立姿势。以鼻吸气,吸满后
闭气3-5秒钟,随后口喷气发“嗨”声,同时收缸提阳,双手十指猛力抓一下。如此鼻吸口喷,反复支撑到乏力为止(逐渐减至中、食
二指倒立)。
铁头功
自然站力,放松几分钟后,然后以背靠墙做头部倒立,两手可放在头两侧掌握平衡,意念蓝天在上即可,初时行功5分钟左右(可
用手扶助),之后可延至半小时左右,此功对头部上的慢性病有神奇疗效,白发者修此功百日可转为黑而亮的头发。功成可机墙成凹,
砖石俱碎而头无恙。
霸王挥鞭
在粗树或桩上缚上棉垫并固定后,两臂下垂,意念集中在两小臂,之后两小臂一左一右轮流击树,由轻至重,练至两小臂无处不热
,无处不红为止。功能挥臂可断棍棒。
轻功
意念集中脚心涌泉穴,做弹跳、摸高、速跑动作,行功日久,身轻如燕,灵若猿猴,每日训练一次即可。
以气催力法
身体在自然放松的前提下,可训练身体任一部位,但本函授课要求学员练四肢即可。徐徐吸气,意念集中某一部位,喷气迅速发力
,每部位反复训练49次即可,几天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爆发力会如此惊人。功成后切记用功伤人,无意中也可使人伤残,死亡。
中华武学精修工程(中篇)
本部**历代口传心授不立文字,实属六耳不授之秘,此书旨在传法传功,不是写小说,所以至简至易,望习着珍之秘之,日后自可
鉴其珍贵所在。本篇以一系列**修炼出高层混元力,这种力不同于上篇之混圆力,上篇之混圆力是形体力的混圆力是世俗之混圆力,而
本部秘法须练出混圆气(即腑脏混圆气、经络混圆气、丹道混圆气、周身混圆气)。通过混圆桩的修炼打通生死玄关,形成“真气周天
”。古人云:“三关一过必圣贤”即指真气周天(非世俗感性的经络周天)再经过形神合一法的修练打通全身经脉,此时内力雄浑沉厚
,柔和深透,再配以静功修习,可达到天人合一,一动无有不动,全身无处不太极之神明境界,对敌时纯以心意制敌,无招无式而又千
招万式,并能聚气成“剑”伤人无形,千里追命。
混圆桩
**:两脚分开,侧与肩同宽,脚尖内扣,脚趾抓地,脚心上收;两膝微屈前顶,两股下坐里收,提肛收阴,含胸拔背,命门后抵,
下颔微收,头微上领,舌抵上腭。双肘环抱于胸前,松肩垂肘,涨腕指撑。意想宇宙间真气从头顶百会穴进入丹田。呼吸要深长细匀,
息息入腹(意想丹田内有一红丹球随呼吸变亮变暗)。待丹田气盈就可引动丹球经会阴—尾闾 —命门—大椎—玉枕—百会—颤中—复
归丹田,打通真气周天。
采气秘法
通过本功练习,可速集宇宙间真气为己所用疏通经脉,其上功之速实不可言表,修习功深中脉自通,望习者自鉴。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于体侧,全身松力,舌抵上腭,下颔微收,头微上领,脊柱中正,开始行功两手从体侧慢慢抬起,
手心向下,抬至与肩齐(成侧平举),意想大地之灵气被手引起,呼气翻掌使手心向上,意想大地之气与太空之气相结合。吸气两手向
头上部拢,在头顶形成抱球状,意念大地与太空结合之气被拢至头顶。呼气双手下放从百会进入体内沿中脉沈至丹田。反复练习,收功
,意念全身之气聚集丹田,活动全身。
玄武桩
以左式为例,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两膝微屈(重量前三后七),脚尖皆向左前方,右手前伸肘微屈,掌心向前下方,左手成掌护
于用腹部,手心向下,眼视前方(要领同上)。右式相反。
形神合一(无极混圆球)
本功为三盘合练,全身上下、左右、前后、作圆弧形转动,使全身关节随之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磨练自身经脉,以外
练内,以内促外,达到形神合一,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神明阶段。
**:两足开立比肩稍宽,两手抱球胸前,左脚蹬地,右转至90度(身体重量移至右脚),右转时左手划弧下移,右手划弧上移;身
体左转,右脚蹬地,左转90度(身体重量移至右脚)开始行动,身体右转。左转时右手划弧下移,左手划弧上移,双膝均向外划弧,这
样左右绵绵不息,反复练习。两手掌始终相对,两臂保持微屈。意念:意想宇宙灵能把自己包围,体会全身被灵能包围之感,吸气进丹
田,呼气若有若无,修习日久自可一动无有不动、形神一体。当修一段时间后可意想强敌来犯自己,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将对方击出,要
以膝摧胯,以胯促体,以体带手。
注意:两手在体前经过的轨迹是两个重叠的圆,每只手所行路线均是圆。练时要连绵不绝,如行云流水,慢而不僵,连而不断。
当练习至有一定基础后应配合八卦淌泥步、九宫步或踏罡步斗等勤加练习。初练时一定要按要领练习,只有如此才能功至上乘。
现以八卦淌泥步为例望习者能触类旁通。
**:双手环抱站与圈上,迈左脚向右转体。右手向右划弧,迈左脚向左转体左手向左划弧,上体要尊形神合一法的要领,下身尊八
卦淌泥步的要领。
舒筋易骨洗髓法
本功有伐毛洗髓之功,脱胎换骨之效。勤加修习可使人面色光辉,毛发润泽,耳目精明,百病皆除。
姿势采取站、坐都可以,全身放松以后,加意念把天门百会穴打开,观想宇宙间的光能、真气沿着百会穴往里灌,在往里灌的过程
中,加意念把自己身体百脉,四肢百骨,连你的骨髓里的病气、浊气、疲劳,统统带走,从涌泉排入地下,光气从百会穴源源不断的往
里灌,透皮入肉,至骨至脑,四肢五脏皆受其润,如水渗入地下。
乾坤挪移心法
此法是调外界高能为己用的上乘**,功深者可控人心神,令人丧失神志(又称摄魂**),掌握他人心思,可体察周围隐伏的杀气。
并能激发出遥感、遥诊、搬运、思维传感等功能。
**:自然战立,舌抵上腭,两目微闭,下颔微收,头顶上领,脊柱中正,全身放松面对大树(最好为松树等阳性树)意守丹田,吸
气意想自然界高能进入丹田,呼气若有若无,这样静思一会。开始行功,呼气意念,丹田内气从中脉经天门冲出,划弧进入大树,吸气
意想呼出之真元吸集自然界高能从大树根部经地下从自己脚心涌泉进入丹田,这样反复练习。
聚丹功(黍珠造化法)
本功是打坐静修收纳外界高能,在体内转化成功力成为超能量,直达大道,修习本功能脱胎换骨改造本身命运,直具上乘天赋,无
论从行动和谈吐上等都具有浩然正气,黍珠造化法。
**:刚修持时可用散盘、单盘,但能双盘时应尽量双盘。上体端正,头微上领,下颔微收,舌抵上腭,含胸拔背,双目微闭,呼吸
要深长匀,切忌轻浮,两手重叠放于下丹田部,吸气意想宇宙间真白之元气,齐集身体周围,从毛孔进入骨髓再从骨髓进入丹田,丹田
有一颗火球发光发亮,呼气若有若无,丹田真气充足自可打通全身经脉,功深者可在身体周围形成十几丈的白亮光,此时功力之深实不
可言表,用意聚“剑”可伤人无形,能看光者可看到“剑”的气形,决不同于世上的感性气功。
清微禅功
此部乃至极无上**,正所谓:“万般法术皆下品,惟空混然是大道”。
**:面南背北采用双盘坐法,要领同“聚丹功”,将左掌放在右掌上两手大拇指头相拄坐时不得左倾右斜,前俯后仰, 令耳与肩
对,鼻与脐对,目须微开,免致昏沉,一切善恶,切莫思量,尘缘皆放下,念起即觉,觉之即无,功中任何幻相都不要理它,任其自生
自灭。一心不二,专心致意,什么都不要想,一心专注自己身体中脉兆光,直至发现。光的大小不一,因人而异,而发动的位置也不一
,光点出现在何处就要专注何处,这时什么也别想,只专注光点,直待天机发动,心境光明证得“空性”,空与光明不分,明空不二,
洞察心性,获无上智能,此时无法即是法,无为而无不为已达至上乘。
发力训练
劈抖:左式站立,右手在上持杆,发力向左斜下劈出。右手发力下劈,左手猛烈上提,腰胯向左旋震发力,右手到腹前突然止动,
使大杆前端向左斜下抖颤;左手发力下劈,右手猛烈上提,腰胯向右旋震发力,,使大杆前端向右斜下抖颤。
挑抖:右手小幅度猛力上提,左手下按旋胯力,并突然止动,使大杆前端向上抖起。
拦抖:左手逆时针向内向上向外提旋,右手向外向下按旋,腰胯向左旋震,整体短促发力并瞬时止动,使大杆前端逆时针弧形向内
向上向外抖颤。
拿抖:左手顺时针向外向上向内按旋,右手顺时针向内向下向外提旋,腰胯向右提旋,整体短促发力并瞬时止动,使大杆前端顺时
针弧形向外向上向内抖颤。
内扫抖:两手于腹前平持大杆,并使大杆前端微向身后。左手发力向体前平推,右手猛然向后平拉,腰胯短促发力向右旋震,使大
杆前端向前平抖颤。
外扫抖:两手于腹前平持大杆,杆前端微向体前。左手发力向身后平拉,右手发力向前平拉,腰胯短促发力向左旋震,使大杆前端
向外平抖颤。
中华武学精修工程(下篇)
电气功修习
练习时,用调压器一个(可选用250伏调压器)练习者双手分持通风了调压器的电流导线两端,另一助手小心拧旋调节器的升压旋
钮,一伏一伏地升压,练习者应始终保持指麻的感觉,麻部最好不过腕部,如此,由36伏人体绝对安全电压上调,快者半日左右达150
伏。第二天如法练习,即低于所练电压伏数继续上调,待能调到250伏,练习者一直保持指麻的感觉时,可用日用220伏电压通电表演无
任何危险,练时可穿平常所穿的鞋或者脚踩绝缘物质,一般半月内可练成,练习时意想电流所在的能量会聚丹田。
药物防身术
此术简便有效,能够防身退敌,是专门为没武功的人出门旅行,外地出差,夜间行路或身带贵重物品等即使身怀绝技也不愿动手之
人而设制,现介绍两种简易之法:
一、配方:高锰酸钾,溶于95%的酒精50毫升中,樟脑水40毫升,驱风油50毫升,指天椒研成极细粉末10克,上述药一起放入瓶中
浸泡半月后,用时装入胶瓶藏于身上,遇到歹徒即可旋开瓶盖射歹徒之眼,不要当心会弄瞎其眼,立即洗掉就会没事,不洗也只会维持
药效一二个小时之久。
二、配方:生草乌、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醉仙桃(又名曼佗罗花)、闹羊花,各等分(各中药店中有售)共研成细粉。另外
到化学试剂店购买浓氨水一瓶,揭开盖以后迅速将上述药粉倒入瓶中,马上盖严,封口勿漏气,浸泡半月后备用,临用时放入胶性瓶子
,如遇持凶歹徒,突然伸出打入匪徒鼻内,歹徒会立即晕倒,重者鼻会立即出血,药效维持两三个小时。
注意:要向其鼻孔部挤射,不要向其它部位,自己应屏住呼吸一会,解药,生姜一斤捣碎,甘草而两同煎成汤齐灌下或洗涤鼻孔。
催眠术
实施催眠术必须拥有“精神力量”,也就是气功内力作为基础,要使催眠有效应最好勤习中篇之**,尤其“乾坤挪移功”对催眠术
更是起莫大的作用,即使不习其它**只习“乾坤挪移功”也可起到强大的催眠效应。
催眠法:1。如果自己功力深厚可不用语言,直接用“乾坤挪移法”控制其心神,任你左右。
2.对于功力不深之人应采用语言诱导,环境刺激与自己功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催眠,施术者应择一所静寂昏暗的房子,命被术者
坐着,静听时钟摆动的声音,施术者运丹田气喝“噎”的一声,这时被术者忽然震惊,并再让其听时钟摆动之声。用自己的意念笼罩其
全身,令其静眠。同时施术者,用柔和的声音告诉他“眼不能睁开,专意入眠,切勿想及别的事情”。“安心静眠!眠!眠!”读“眠
”字时声音拖长,声从丹田出以强力意念使其入眠,多人催眠同此。
特异功能修证法
特异功能,是超常的非凡的人体功能,古代称之为神通,它是修功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不能强求,功夫到了自会产
生。
修证法:勤修中篇静功即聚丹功与清微禅功。
应用:
1.   体感、遥感
整个身心放松,被测人站在自己跟前,用意念把对方溶到自己身内或自己进入他身和他溶为一体,发痛之处,则对方该处一定不舒
服,遥感拿别人相片或名字意念接通其信息,同体察一样。
2.   元神出游法
放松入定,用意念让元神慢慢地从百会逸出、上升。首先上升至太空,而后游看想看的任何地方。略感疲劳后,可让元神神光回到
原出发地点,最后用念力把元神拉回体内。此功极耗真力,超光速使用能量,易损健康,望慎用。注意收功,吸宇宙间真气补充体内。
3.   拨云见日法
站在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处,或依山傍水之处为宜。入定,用劳宫向云间空气发功,约半小时,或用剑指向云间发气发光。此原理是
,调整自身与宇宙共振频率,借助宇宙能量,与云间空气频率发生共振,把握住了共振频率的特性后,即可以破坏云间气场性质,改变
气压,使空气循环改变,拨云见日。
4.   呼风唤雨法
入定约15分钟,方法基本与拨云见日同,改变局部地区空气气压,颠倒时空顺序频率场态,让风雨交加。
5.   腾空法
入定15分钟,云丹田真气,意念向大地发功,推动身体反弹而起,即腾空向上而起。
6.   障眼隐身法
入定,约15分钟,化肉体为虚无,全身八万四千毛孔呼吸气,放光,改变可见光线,让对方定睛观察障眼或隐身者。
7.定身、迷魂、追恶人、穿墙、水遁、遥视、透视、思维传感等等,均是意念致动法的变形应用,用劳宫、剑指发功,利用超光速能
量改变对方或环境,达到目的。
伪气功解述
1.纸上悬人:好纸的张力和韧力较大,像晒图纸、坐标纸、牛皮纸等好纸,承受能力很大,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毫无问题,纸上悬人
可以在单杠下面做,也可以在两个方凳上做,两凳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把大挂历放在两凳上,两人在两边拉住,人轻轻上去,一点问题
也没有。
2.脚踩火柴盒:首先一定要选本质火柴盒,挑来回不摇晃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在盒内放两根火柴支柱,一只脚下放两个,两个盒之间
的距离以能放进一只脚为宜,两排火柴盒之间的距离以能放进一只脚再宽一点为好。
3.灯管悬人:用牛皮纸或挂历纸做两个圆吊环挂在固定物体上,再将灯管套进纸环上,纸环的宽度不应少于2寸,先稳稳抓住灯管,慢
慢做引体向上动作,意到气到,只要充满信心,都能成功。
4.气球托人:气球充气到一半或一半多一点,把气球放在一块光滑的木板上,顶上放一块玻璃板,全身放松以后,先放上一只脚,掌
握好重心,再放另一只脚,只要充满信心,一般都能成功。注意要选气球厚薄均匀的。
5.脚才鸡蛋:注意要选红皮蛋,要选不破不裂的好红皮鸡蛋,把鸡蛋放在蛋托上,大头向上,小头向下排好放平,加良好意念:我一
定能成功。一般都能成功。
点穴法与卸骨法
点穴法
点穴与卸骨法必须要以上篇指功为基础,才能发挥威力。
点穴法有:一指点、两指点、拍点、掌根点、肘尖点、膝盖点、足尖点、器物点、隔空点等。本章传授指点与隔空点。
点桩练习:点桩可用一指、两指点,是借助桩或树、柱来进行点击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攻与防相结合;内气与外气巧妙
地结合在一起的练习。在实战中就能得心应手勤加练习。
桩的制法与练法:选择一块平坦地方,埋上一根木质坚硬的木桩(高度150cm---170cm)桩外面包上几层棉布或海绵垫,这样可以
练习指的渗透力。自行设置攻防招法配合步法点击木桩。
隔空点穴必须有深厚的功力,以内气击穴。习者需勤习中篇之功再配合太玄指功修习方可练成隔空点穴。
太玄指功
第一式:自然盘坐,能双盘更好,头顶上领,下颔微收,双目微闭,含胸拔背,提肛收阴,双手成剑指,环抱胸前,意念提丹田内
气经膻中行至左(右)肩,从肩井经左(右)行至剑指,从左(右)剑指出进入右(左)剑指依次循环至肩井,从背行至左(右)肩井
,这样循环不息,左右各81次。
第二式:姿势同一式,两手成剑指前伸意丹田气从双剑指出,吸气双臂收回意想射出之丹田气携带宇宙间真气从双剑指进入丹田。
反复进行练习。
第三式:体前放一蜡烛,以剑指发气击之,初距1.5米,当距5米能击灭时已具非凡功力。
解穴:发气解穴必须具备较深的气功功底。以内气疏通被点者穴位使其散淤疏阻达到解穴目的。自己解也可,必须有深厚功力,以
丹田冲开被阻之经脉。
卸骨法
卸骨必须将三指,练出透劲,方足应用,且左右两手均宜习之,因卸骨(擒拿)宜两手并行,或左擒右卸,或右擒左卸,方能克敌
制胜。
卸法与上法
1.卸肩法:如对面站立,欲卸其左肩,宜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肩头前后之骨缝中,用右手托其腋窝,咯然一声,其肩脱
矣。卸右则反之。
2.卸肘法:如敌与我对面站立,屈肘时,卸其左肘,即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其肘两侧,拇指于外,食、中指在内,捏准骨
缝,用力向下猛拉,同时左手握其小臂向上一托,即卸也。卸右则反之。
3.卸腕法:如对面侧立,卸其左腕,即用右手三指(同上),捏其腕,拇指在内,食中指在外,同时左手握其小臂向下一压,咯
然一声即卸也。卸右则反之。
4.上肩法:上右肩时用左手捏其肩后,拇指于腋窝,其余在后肩上,用拇指扣顶脱臼之骨上推,同时以右手握其腕或小臂,同上
向内推,然后再抽外上方转推,听有咯然一声,即复臼也。
5.上肘法:以拇指按于肘内弯处,余指置于肘下,另手握其腕或小臂,先向外拉,后向上推托,咯然一声,即复原位。
6.上腕法:如上左腕,先用右手捉其腕,再用左手捉其肘,后牵引,并向下一拉,再顺手向上一送,则复位。右侧反之。


分享武术资源 - 鱼大头流氓集团 - 铁血公社
在没有拜师以前,想了解认识一下武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可以通过武术杂志以及一些武术网站,了解一下,例如,都有哪些武术流派,每个武术流派渊源与师承,风格特点是什么,技击特点是什么,每个武术流派拳架、功法、器械特点是什么,每个武术的创始人以及中兴人物,还有当代每个流派的传人是谁,还有一些就武林前辈们的一些轶事,这些有些是门内代代流传,有些记入史册,有些是当地老百姓一代代流传,但是这些轶事虽然不能说就是第一历史现场,但是在其他文献资料都缺乏的情况下,想了解一下先贤的武术境界只有通过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字记载或者代代相传的轶事,虽然不能说就是第一历史现场,但是多少尽可能接近,例如形意拳大师李忠轩前辈的《逝去的武林》里面就是回忆录的形式讲述自己年轻时代拜师学艺以及当时的武术界前辈们的事情,讲述了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武林,书中的武林事件,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区别于西方技击、为我中华所独有的训练体系。这不单是给武术界看的书,更是一本给普通人看的书,此书有着具体而微的细节,滴水映月,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还有许多武术杂志,和一些武术杂志和网站等也有一些对于武林前辈那些轶事的专栏。文人笔下的艺术形象当然是不能当成历史真人来看的,文学作品顶多是当作抒情散文来看,满足精神生活罢了。不过马明达、童旭东、万天石等历史学家、武术家、武史研究家的整理的文献,前辈的武林轶事还是可以参考的。开拓一下视野,了解一下武术究竟是能到什么境界,增长一些见识,或许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精髓也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还有就是一些习武者的内行的练功感悟等,这些内容即使看不懂,多少了解一下,增长一下见识,但是不要盲从,将来如果有机会拜师学艺也练功到那个阶段遇到问题的时候,刚好曾经看过前人的经验,多少有些印象,说不定就有些帮助,如果所写是假的,但是自己没有盲从,一样有益而无害啊。知识的增加不是错,如果看待,在心中放置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就是自己的事情了。老朽搜集了许多老朽认为不错的许多武术名家以及传人们的发放视频等还有一些老朽从武术杂志等上面看到的一些不错的武术界传人们关于武术的文章。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对于所有武术传承者以及爱好者更好的传承武术认识武术以及习练武术等有所帮助。最后祝天下习武者健康长寿武技不断更上一层楼!如果你去武术协会,那里武术史料这方面资料更多,官方组织研究机构还是比较可信有权威性的,武术协会就是官方研究武术的组织,可以加入会员,有不同等级,享受不同待遇,武术协会不是哪里都有,要当所在市的对于武术重视程度等方面原因,不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去就近的武术协会了解一下情况,我只是知道武术协会是官方组织,里面的会员也是分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与义务。里面一般有一些武术界的传人武术名家等,在不清楚武术传人名家的地址电话等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而武术协会是他们经常出入与交流的官方武术研究场所,所以在这里去找他们的确是一个方法,http://www.jdst.org/data/2008/0616/article_3272.htm这是为了进一步传承梅花桩武术的精华,保证济南大学武术协会会员能够更好更深层次的接受梅花桩武功,
按照中国的习武传统,凡习梅花桩武功两年以上经师傅批准即可拜入其门下,成为梅花桩正式弟子。这就是个通过武术协会来联系武术名家与武术爱好者的渠道的例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去就近的武术协会咨询一下,网上也可以搜查一些就近武术协会的地址与联系电话等,通过官方武术研究组织为渠道一般是比较可信的。
http://www.wh-wushu.org/wushu/show_article.jsp?id=453这是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里面介绍了武术协会的会员分类,以及不同会员的义务与权力等希望与你一同分享,祝你早日觅得名师,学的传统武术的真谛,祝你心想事成!
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一同分享武术资源,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932996百科探秘探秘神奇的点穴功夫(下)
专门采访了一位民间点穴功夫的传人张建光,并且有一个25岁的小伙子从小就学习自由搏击和散打,跟很多人一样,这个小伙子很早就听说过中国武术中的点穴,但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会点穴的张建光,于是主动找上门,要求亲身体验一次点穴,在小伙子再三恳求下,张建光答应先在小伙子静止状态下点穴,以免点中要穴,一起来的还有张建光的师弟王洋,为了避免意外出现这次张建光决定用安全的三层力道点这个小伙子腹部水分穴,点完后这个小伙子、、、、、,解穴后的小伙子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慢慢恢复过来,可他好像并不服气,紧接着他又提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要求,这个小伙要求在运动实战中进行点穴,在小伙子一再要求下,张建光决定让师弟王洋接受这场比试,这个小伙子能否被点中,这个小伙子也曾经接受过四年的自由搏击的训练,而王洋几天前手上刚刚意外受伤,所以人们很难预料比赛的结果,稍事活动之后,比赛马上开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073001江苏卫视《人间》栏目——点穴传说(上)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072624江苏卫视《人间》栏目——点穴传说(下)
简介:江苏卫视《人间》一本意外出现的关于“点穴”的传世秘笈,让普通打工仔李亮的生活起了波澜。一场性命攸关的寻找,让隐居在民间的点穴奇人再出江湖。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神奇的点穴究竟只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的无影秘功呢?敬请收看《点穴传说》。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292730湖南惊现点穴神功简介:家住湖南长沙的罗振华,有一身家传的“点穴神功”。他曾用此法击退了欲抢劫他的歹徒。有一位年轻的散打教练叫王大力,从小习武,从小对于点穴有浓厚兴趣,可惜未曾一见,听说罗振华曾用点穴制服歹徒,很想亲身去体验一下,在他的再三恳求下,罗振华终于答应了他。双方约在树林拉开架势进行验证点穴。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38191 (转)让武术走出误区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715320(转)应该重新审视“国术”作者:著名武术家、历史学家马明达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446361(转)作为国粹的传统中华武功却正逐渐在流失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3621708(转)国学前辈南怀瑾讲述:访道经过——剑仙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926633(转) 拳无功,一场空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929800走近科学功夫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686792(转)武林奇葩——自然门(一)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645942(转)武林奇葩——自然门(二)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565979(转)武林奇葩—自然门(三)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421482转)武林奇葩——自然门(四)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345850(转)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上) 本文由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省武术挖整组凌耀华先生发表于1986年《武魂》杂志第(4—5)期。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344142(转)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下)
http://www.tvsc.cn/185html/2007-10-29/171969.shtml散打发展融合论
http://www2.lzjtu.cn/tyb/showart.asp?id=19散手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简况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912115讲述:武林传奇——铁拳侠义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877767讲述:武林传奇——推手风云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517071今风细雨江湖-德建(中)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516941今风细雨江湖-德建(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510628少林释德建大师与一些人切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509689河南电视台少林隐僧释德建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487535陈氏太极名家陈正雷在武林风接受挑战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613399释德建大师讲解少林桩功
//v.youku.com/v_playlist/f1870581o1p0.html 少林传统功夫实战应用——释德建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24248 (转)心意拳十问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203199(转)对武术中“力”与“劲”的肤浅认识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677501武林青松--李经梧李老的记录片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824162刘宝余绵拳推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824923武式太极传人翟维传训练弟子刘伟书推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677437太极大家李经悟纪录短片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9006武当阴阳静坐发放功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8880武当内功肘发劲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8749武当内功粘吸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3474 1972年咏春拳宗师叶问演示拳法珍贵视频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7786少林德建大师房檐上练功(下面是悬崖)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2554吴式太极拳名家马岳梁93岁时的推手视频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352299马岳梁先生在上海鉴泉太极拳社活动时的推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3384282杨式太极拳名家:魏树人发放示范视频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252179杨式太极拳名家:魏树人发劲示范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251823杨式太极拳名家:魏树人发劲示范(二)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258040杨氏太极拳名家:魏树人发劲示范(三)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3381632祝大彤先生2001年松功示范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1711087转  纪念汪永泉老师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262591汪脉传人朱怀元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162626(转)太极拳的三种功夫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1709556杨澄甫弟子汪永泉晚年病榻上发人依然雄风不减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170605394岁高齡的八卦掌传人鐵恩芳发放示范视频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2674366吴式太极拳名家李仁柳先生推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377466百家讲坛钤记中华(四)武术-马明达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377292百家讲坛千年少林历史篇-马明达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377160百家讲坛千年少林文化篇-马明达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70958(转)六合拳之要点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69502(转)大巧若拙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68403(转)太极拳与内功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67660(转)九宫八卦拳经典功夫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45469(转)武林泰斗伤科圣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25285(转) 练拳练功艺更精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934732(转)静海武林有奇葩合一通背又一枝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69229(转)解读形意六合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68778(转)车式形意拳的劲力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26054(转) 梁赞一脉佛山咏春拳与古劳咏春拳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968625(转)都市里的农夫——记武派太级拳名家刘常春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940362(转)传承国术一明师太极螳螂真传人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890895(转)“三山”后人在青岛——记王玉山嫡孙王勇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32275(转)杨氏太极拳源流轶事(上)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32163(转)杨氏太极拳源流轶事(中)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32015(转)杨氏太极拳源流轶事(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28031(转) 静海迷踪拳名师马彦平轶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07504(转)自然门宗师杜心五生平简历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04421福建电视综合台纪事节目独特的自然门功夫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706333(转)武者人生——谈继承与弘扬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30503(转)神腿杜心五(上)作者:湖南著名武林史料研究家万天石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30047(转)神腿杜心五(中)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29755(转)神腿杜心五(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389295(转)杜心五之子杜修嗣自传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4677148(转)“醉鬼张三”武术介绍(此文作者系“醉鬼张三”先生的长孙)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959128(转)英雄本色——许世友上将与武术(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39050 (转)汗马冲云霄——韩先楚上将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36872(转)先挽长弓射夕阳——戴安澜将军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33884(转)时穷节现永垂丹青——佟麟阁将军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31668(转)气所磅礴,凛然万古——郝梦龄将军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30386 (转)刀光闪烁气峥嵘——张自忠将军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29323(转)华野雄狮——宋时轮上将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624229(转)独臂军神——贺炳炎上将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973189(转)戎马丹心——陈奇涵上将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044584(转)再道之勇——陈再道上将与武术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36045(转)忠肝义胆震山河——杨勇上将与武术(上)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6135304(转)忠肝义胆震山河——杨勇上将与武术(下)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514639(转)二十九军大刀队激战喜峰口纪实(上)
http://user.qzone.qq.com/352174563/blog/1225511898 (转)二十九军大刀队激战喜峰口纪实(下)冷兵器传统武术在战场上最后在历史舞台,里面的照片全是纪实,是从喜峰口战争纪念馆转来的当时二十九军大刀队将士们的真实写照。希望与大家一同分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