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神算子下载txt:风水理论深度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6:14:50
 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从现代科学的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等合一的综合性科学。本文从风水术的释义入手,通过风水术的起源、发展、完善过程的分析,探讨风水的理论渊源。
    本文认为风水的理论渊源有三:一为阴阳五行观;二为八卦理论;三为气论思想。重点阐述了气论思想是风水的核心理论。
 
关键字:风水术、阴阳五行、八卦、气论引  言
风水术,古代也称为堪舆术,是中国古代数术之一。《说文》云:“堪,地突也。”《淮南子》许慎注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汉书﹒杨雄传》颜师古注:“堪舆,天地总名也。”可见,堪舆的最初本义与我们现在的所说风水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后来二者被混为一谈。《中国堪舆辞典》载:“堪舆术,即相地术,俗称风水术,又名地理、青乌、青囊,是占相阳宅(生人居宅),阴宅(死人墓穴)的地形、环境及结构、坐向以测吉凶休咎的方术。”《辞海》的定义为:“堪舆,也叫风水。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辞源》“风水”条则云:“风水指宅地或坟地的地势、方向等。旧时迷信,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
我们认为: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与阳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从现代科学的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等合一的综合性科学。就其内容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相阳宅(生人居宅)和相阴宅(死人墓穴)两大类。本文拟从风水术的形成过程入手,通过风水术的起源、发展、完善过程的分析,探讨风水的理论渊源。
一、风水术形成过程
    风水术的起源和古人类择地聚居分不开。从已发现的距今8000年到距今4000年的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条,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701页)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背坡(朝南),能充分享受阳光,遮挡风沙;近河则易于获取水源,便于生活和生产,这对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人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国外学者尹弘基在《论中国古代风水的起源和发展》中更明确指出:“黄土高原地区亦即绵延起伏的山丘和朝着黄河流去的河流附近,很有可能就是中国古代风水的发源地。理由是:黄土高原具有吉祥的地形条件,背山临水,前面有开阔地(通常朝南),这最适合北方居住者。它既挡住了冬天从西方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又能保证享受到最多的日照。事实上,所有的居住窑洞都是从背靠着的山挖出来的。因此,风水的最初形式是寻找吉祥窑洞地点的一般准则。”⑴正是从最初这些朴素的选择住址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对自然的认识、改造的能力不断加强,风水术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风水术的萌芽阶段是卜宅与相宅并重。早在周初,人们建造城市就先要勘察地形,然后再进行占卜,从而确定是否宜于建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宅,择也。”,可见,周武王在选择“镐”作为国都地点时,使用了龟卜来决定。《诗经·大雅·公刘》中记:“笃公刘,于肯斯原……既顺乃宣……涉则在崛(小丘),复降在原。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涉南冈,乃观于京。……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既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度其阴阳,幽居允荒。”周氏族首领公刘为了选择一个好的氏族居住地,经过了长途跋涉,时而审视旷野,时而登临丘冈,或相其阴阳,或观其流泉,最后才选定了“幽”(今陕西旬县)。《尚书•洛浩》中亦记有周公视察洛地,并多次占卜,“周公拜手稽首曰:联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渡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渡水东,亦惟洛食。”⑵
   风水术真正意义上的形成,则要到秦汉魏晋时期。这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离不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思想体系纷纷形成,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种学说相互促进、相互兼容,对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具有奠基的作用。其中有关阴阳学说、五行八卦学说、气论思想等,成为风水术形成的理论基础。到秦汉之时,己经出现了专门的风水类著作,如《汉书·艺文志》中五行类有《堪舆金匾》十四卷,形法类中有《宫宅地形》二十卷。通过作者班固所言:“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声气贵贱吉凶。”⑶其中很明显包含有相宅的内容。同时,这一时期,也己出现职业的堪舆家,《史记.日者列传》中载:“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太凶,历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⑷到东汉之时,堪舆更加流行,并且己经显示出选择宅地和墓穴的好坏,有可能招福或引祸。如《后汉书·袁安传》中记有:“初,安父没,母使安访求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安为言其故,生乃指一处,云:‘葬此地,当世为上公。’须臾不见,安异之。于是遂葬其所占之地,故累世隆盛焉。”⑸可见,当时风水术已经很流行,人死后,要选择一个好的葬地,并且葬地的好坏还会影响后人的吉凶祸福。秦汉时期可以说是风水术的形成时期。
到了魏晋时期,风水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名有姓并有具体史实可考的职业堪舆家已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三国志·魏书·管佫传》记载,管佫精通《周易》、风角、占相。一次“佫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佫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诛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卒如其言。”⑹管格通过毋丘俭墓四方地理形势的观察,认为其所选葬地大凶,会对其后人带来灭族之灾,并且果然如此。晋朝的郭璞是风水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史籍记载“璞好经术,……妙于阴阳历算,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佫不能过也”⑺。另外,还有两例郭璞择葬的故事,一例是:“璞以母忧去职,卜葬地于暨阳,去水百步许,人以近水为言,璞曰:‘当即为陆矣。’其后沙涨,去墓十里皆为桑田。”另一例为:“璞尝为人葬,帝微服往观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璞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也’。”这两则故事都通过郭璞在择葬地时,表面上似冒天下之大不匙,选择近水或葬龙角等葬地所忌之处,而后却转危为安,以此来说明郭璞在风水术上的造诣深厚。风水的经典著作《葬书》为郭璞所著。
    风水术发展到隋唐五代宋初,己经非常成熟,在理论上己经非常完备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判断吉凶的方法,正式形成了两大流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前者以山形地势为主,以龙穴砂水四者相配来定吉凶祸福,以杨筠松、曾文遄为代表,亦称为江西派;后者则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星来定生死吉凶,到宋代大兴,以王及为代表,亦称福建派。隋唐时,出现了大批风水术新作,如《隋书·经籍志》中有《宅吉凶论》三卷和《相宅图》八卷,《隋书·萧吉传》中有萧吉《宅经》八卷,《旧唐书·经籍志》中有《五姓宅经》二卷,而《新唐书·艺文志》中却记萧吉《五姓宅经》二十卷,差距甚大,估计出自误传。《旧唐书·经籍志》中有《五姓墓图要诀》五卷、《葬书地脉经》一卷,《旧唐书·吕才传》中提到“吕才新撰《阴阳书》五十三卷”,与《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相同。《宋史·艺文志》中,更是出现大量的风水著作,如:《二宅赋》一卷、《宅心鉴式》一卷、《相宅经》一卷、《阴阳二宅歌))一卷、《二宅相占》一卷、《五音三元宅经》三卷、《阴阳宅经》一卷、《阴阳宅经图》一卷、《黄帝八宅经》一卷、《淮南王见机八宅经》一卷、《黄石公八宅》二卷等等。风水术对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增加,上自百官公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广泛的相信风水术,认为生前的居所和死后的墓地,会左右本身和子孙日后的运气。    
二、风水术理论渊源
风水术发展到唐末、五代、宋初时,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成熟,实践上有杨筠松、曾文遄、赖文俊等人的不懈努力,完善了风水罗盘。就理论而言,阴阳思想、五行观念、八卦理论、气论思想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风水观,并利用它来作为指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择宅、选葬的基本依据,融汇入当时人们思想观念之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阴阳五行观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发点。正如谢遐龄所说,“不通阴阳五行学说,不读廿五史之《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而欲谈中国文化,恐怕终究是隔雾看花、隔靴搔痒,很难做出切实的成绩来。” ⑻阴阳五行学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到战国末期,己经成为相当成熟、相当完备的理论体系。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国语》、《左传》中,阴阳五行观念已很明显。《国语.周语上》一记伯阳父语:“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亡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月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⑼这是以“阴阳”观念来解释“地震灾异”。同样,《国语·鲁语》记展禽语:“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芝,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薄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另外《左传·昭辩二年》记史墨语:“天有三辰,地有五行。”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洪范》(参阅刘节《洪范疏证》,《古史辨》第五册)首列五行,“初一,曰五行”,并记五行之序、五行之性、五行之味如下:“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从上可见,到战国末期,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成熟了,这正是后世产生风水术的理论渊源之一。
 (二)、八卦理论
八卦是指乾、坤、震、兑、巽、离、坎、艮,其理论源于《周易》。《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六部经典之首。最初是一部卜筮之书,后发展成为一部哲学著作。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经,一部分是传。经的部分由筮、卦、爻、辞四大要素构成。筮就是蓍法,卦是八卦和在此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六十四卦,爻是包含在六十四卦中的三百八十四爻,辞是卦下和爻下的文字。《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可见,八卦的最初意义就是为了能够以卦来类物,从而预测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对于如何成卦,在《周易.系辞》中也有明确的记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润。五岁再润,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成卦方式上以卦来类物的思想。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根据这段话,曾专门撰写了一篇《筮仪》,详尽的阐述了这种成卦的方法 易经 奇门遁甲 培训。
    现今流传下来有两种八卦,一是先天八卦,一是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八卦方位之说始见于《周易·说卦》,“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良。万物齐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良,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乎艮”这段话中,只有坤、兑二卦未给予具体方位,但从八卦配四季中“兑,正秋也”,再结合四季与四方位的联系,“东方主春,西方主秋”,可得知,兑为正西方之卦也。所以,剩下的西南之卦也就是坤卦了,这正是后天八卦的排列方式。
    《周易.说卦传》:“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再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里,以乾为父,领三男: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坤为母,领三女: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 这种思想与风水术中的《宅经》类,完全一致,甚至就有《八卦宅经》、《六十四卦宅经》等,这些应都是八卦理论在风水术中的体现。
 (三)、气论思想
气论思想是风水术的核心理论。传统哲学认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中,就讲天地是由气生成,“清气上而为天,浊气下而为地”。在《管子·内业》中有更为详尽的论述气为万物本原的观点:“凡物之精,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此气,果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⑾庄子在其著作中,对人之生死也通过气的聚散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一气耳。”⑿晋代葛洪则总结得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⒀ 天地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人的吉凶祸福可以通过天地等物以某种形式表示出来,通过观天测地,以辨吉凶祸福。在此基础上,大地充满着“气”的思想产生了。认为万物的产生都是由于天地、阴阳相感而生,“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生”,“天地姻蕴,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后世相宅、相墓理论的产生,与气论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万物由气而成,“天、地、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所以风水家提出:“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凡人所居无不在宅,虽只大小不等,阴阳有殊,纵然客居一室之中,犹有善恶。……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门族衰微。坟墓川冈,并同兹说。”(《宅经》)  “宅”的本意就是“选择”,认为人的居住环境不可以不选择,只有选择了吉地建宅或坟墓,才能使家族居安,世代昌盛,避免祸患。《葬经》也认为:“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入骨,以萌所生之法也。”’这里所指“鬼福及人”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生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吉祥之所,以福荫后代,正是所谓的:“葬者乘生气也,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葬书》)。这也正是如今在我国南方争相用巨款购买墓地,甚至为生人营造墓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