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女友电视剧全集: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从8000到20亿(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02:45:59

林园语录

作者:王洪.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我的赚钱秘籍是确定性!还是确定性!
    ★投资股市的本质,就是投资挣钱的企业。
    ★对于优质、稀缺的资源,你能拥有就不错了。
    ★过去20年产品不降价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选择高速增长的公司,分享企业赚钱的乐趣。
    ★中国股市是最能赚钱的地方。
    ★高价股不等于下跌。
    ★买好公司,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这只股票不管熊市还是牛市,它的股价是否每年能创新高。
    ★股市的风险其实是企业经营的风险,我们只要对经营的风险能够把握住,我们就是在做一个可知的事,把不确定的东西变成确定的。
    ★底部的公司未必风险小,不断创新高的公司未必风险就大,因为底和顶都只有一个,谁都不知道。
    ★股票下手依据:看趋势不看涨跌。
    ★在错误的方向上狂奔,除了犯下严重的错误之外,你不会得到什么更好的结果。
    ★赚不到钱没关系,但是不能赔钱。
    ★大牛市中赚不到钱就是风险。
    ★股市有泡沫时,才是我赚钱的最好时机。

一、8000元的起步

 从8000元炒到20个亿
    从1989年的8000元,到2007年的20个亿,18年,林园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而此时,大批股民还在股市中沉沉浮浮,整天都在追涨杀跌,寻找黑马,结果累得半死,却只弄得伤痕累累,甚至血本无归。
    让我们走近林园,了解他的炒股理念,分享他的财富传奇。
    一个人被称为神,肯定有他奇特的地方。
    2006年深秋的一天,一位面相敦厚的西北汉子悠闲地行走在陕西关中的大街上,除了那个略显夸张的大鼻子外,你在他身上看不出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他全身的“行头”加起来也不过几百元,你甚至会将他与那些“不注重生活品味”的当地人相提并论,但你却会被他眼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狡黠所震撼……
    他叫林园,父母曾是关中人民医院的医生,在他大学毕业后举家迁往深圳。如今他故地重游,身上仍旧保留着西北人特有的淳朴与敦厚。不同的是,他现在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股神,18年(1989年~2007年)的时间,他创造了从8000元起步,财富暴增到20亿元的股市神话,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名副其实的翻云覆雨手。
    2007年,3月1日,林园信托建立。这是深国投基于对林园的信任和林园共同建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信托产品。对于这个产品的前景,林园信心十足,他自认为,以他所能做到的复合增长率,从8000元起家,变成亿万富翁的故事可以再现。
    我们从林园8000元起步的那天开始,了解他的传奇。
    那是在18年前,本来打算子承父业,悬壶济世的林园,这辈子却跟股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林园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从医学院毕业后,林园的工作几经更换,却在深圳博物馆安营扎寨。尽管收入不高,但比较清闲,这为林园日后炒股提供了便利。以深圳为起点,林园从炒作原始股开始,积累了原始资本。
    1989年,林园的一位知识丰富的朋友告诉他,深圳出现股票交易所了,股票是个“钱生钱”的好东西,你应该去了解了解。抱着一颗好奇之心,林园踏进了股市。当时深圳共有四间证券营业部,事实上,股票在当时是个新事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所以每间营业部都空荡荡的,但林园去了几次之后却发现股票里蕴藏着赚大钱的机会。于是,林园说服家里人,东挪西凑,筹到了8000元钱,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汹涌的股海之中。现在来看,不得不佩服林园当时的眼光和胆识。

二、初露锋芒

 

    林园在股票市场上充分展现了西北汉子那种冲劲,第一笔交易就以88.45元的价格买入后来升值到100元的深发展5股。看似莽撞的投资,林园实际上是有备而来,对如此高价的股票都敢于积极介入,这主要是基于林园对深发展这个特殊公司的细致研究。也正是第一次成功,为林园日后的投资风格确立了“胆大心细”的基调。
    深发展一路上行,林园通过反复操作,充分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掘得了他进入股市的第一桶金并获得了难能可贵的操作经验。
    1990年年初,春节过后的股市开始活跃起来。林园投资的深发展进行了拆股,1股拆成32股,由于供给数量过少,深发展受到了投资者的狂热追捧,股价一路涨到100多元。
    为了100多元的差价,林园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各个营业部之间,几个月下来,林园从深发展赚了12万。这是林园在深发展那里赚到了第一笔钱,也是林园开始资本市场旅程的本钱。8000元变成了12万元,这让林园信心百倍,他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属于这个市场,甚至这个市场属于他。
    暂别深发展后,林园随即把目光投向了“获利丰厚”的原始股。接下来的两三年,林园奔走海南、上海等地收购内部职工股,即原始股。如同很多中国早期资本市场的著名人物一样,林园看到了原始股巨大的获利前景。原野、锦兴、琼民源、深华新等相继大笔收入囊中,这些股票上市后股价均翻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1992年,林园的股票市值已超过了1000万元。

三、逃过熊市

 

    1993年春天,中国股市进入第一波熊市。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1993年消灭大户,1994年消灭机构。林园对这句市场顺口溜只觉得很形象,当时的市场供应量太大,后续资金跟不上,供需状态发生了逆转,市场出现了“商品”“降价”的趋势。看着自己手中的“存货”也面临“贬值”的趋势,林园决定脱手。林园分析当时市场资金的结构,几乎没有资金看重价值投资,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价值,卖掉手中的股票是最正确的投资。
    这两年离开股市的日子,林园怀念起在陕西的生活,故土情结使林园把资金投到了西安的房地产市场。然而,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像股市那样给他带来预期的回报,林园从房地产市场获利500万元。

四、卷土重来

 

    1994年底,在圈内的朋友建议下,林园来到上海考察当地的房地产投资市场,但“身在曹营,心在汉”,林园并没有忘记他一直牵挂着的股市,他在上海的考察中,惊奇地发现,资金有回流股市的迹象,尽管不是特别明显,但凭借他对资本市场那种敏锐的洞察力,林园意识到机会再次向他招手。证券市场的机会不等人,他再次卖掉房产变现了1000万元,虽然不是林园的全部资金,但对于布局已经够用了。此时的上证指数跌到300多点后,开始盘升,林园肯定这就是大底,并试探性地建了一些仓,寻找昔日的感觉,虽然大盘几经反复,但牛市的趋势在一点点产生,1996年初,牛市终于拉开了序幕。
    还是那只熟悉的深发展。刚开始林园少量介入了一些,但深发展不断下跌,让很多跟着他炒股的人都快坚持不住了。然而,林园认为大盘已出现好转,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况且深发展是一只金融股,有强大的政府背景以及区域经济的支撑,没有理由这样跌下去,除非有大资金在故意压低吸筹。林园这样判断的另一个理由是:深发展每股盈利就有1元,光分红就非常可观,有20%,他觉得这是个机会,下定了决心:“买,没什么可怕的。”于是林园陆续买入深发展。当深发展爬升至12元左右时,那种趋势已经不容置疑,林园放心地大量介入。随后逐步在40元左右套现,因为,林园发现了另一个机会。这次深发展为林园赚了3000多万元,这是林园在深发展那里赚到的第二笔钱。
    1997年初,林园将目光锁定在四川长虹这只当时的家电龙头股上。那几年彩电业的毛利率都很高,长虹的每股利润也有2元。他以25元的价格买入,这个价格在他看来并不算高,因为他预料到,长虹即将“爆发”,而最佳的投资方式就是换乘高速上升的电梯,这样的财富增长肯定能获得百分之数百的“绝对回报”。从深发展移仓长虹,尽管他没有吃尽深发展的利润,但这一跳,也为林园带来了不小的收入。后来,卖出长虹的价格在平均每股60元以上,当时他几个账户上的四川长虹总计有100多万股,最多的一天曾给他赚出了一个奔驰车队的价钱,这次又为林园进账了4000多万元。
    那一轮牛市,很多投资者几乎是闭着眼睛买股票,用当时的流行语叫作“博傻”,意指只有最傻的人,才赚不到钱。从林园当时的交割单看,他虽然频繁操作,但从未失手。这看似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其实是林园那股钻研事物的精神,以及对待事物独特认识的优势,让他能够看清股票走势的秘密。几年下来,他获得了9倍的盈利。

五、胜利大逃亡

 

    2000年,林园再次发现市场陷入疯狂之中,许多股民奋不顾身地投入炒股的热潮中。国际投资大师曾说过,当市场疯狂的时候就要考虑它的风险了。的确,林园也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到来。于是,他策划并实施了胜利大逃亡计划。保存已经取得的利润,逐步变现持有的股票。2001年初,上证指数一路狂涨到2100点,最高冲到2245点时,林园悄无声息地全线撤离了A股市场,将资金投向了周边国家的资本市场。
    凭借对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经验,林园很顺利地在周边资本市场的投资中取得盈利。2000年到2003年间,林园的平均投资回报达到了3倍左右,其中有一只投资香港房地产的股票给他带来了32倍的回报。

六、大展宏图

 

    2003年,中国股市还在熊市的怀抱中挣扎,很多股民已被深度套牢,股市悲观失望的情绪依然浓厚,但让人惊奇的是,在寒意还未退去的时候,林园又杀了回来。
    林园这次回归,是因为他眼光独到地看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价值投资潮流的兴起。尽管很多人并不认可价值投资的说法,并且把基金投资看作新一轮的坐庄路线。然而,任何新生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伴随着质疑。林园敢于加入价值投资行列,因为他之前的收益,多数来自价值投资。在他看来,不论中国证券市场以前如何混乱,今后必定要走健康发展之路,否则国家就不会全力支撑着这个市场。价值投资是欧美股票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中国迟早要向他们看齐。所以,根本不必怀疑价值投资是否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主线。林园这次将1.7亿元换成股票,重仓介入贵州茅台、五粮液和云南白药等绩优股。两年下来股票增值140%。
    在股市一片惨淡的时候,人人“谈股变色”,而林园却能在股票市场中赚大把的钞票,也许有的人会提出疑问:是真的吗?林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向记者出示了他的部分成果。4个账户投资组合的资金对账单。
    一个名为联合证券深圳地区振兴路营业部账户显示,2004年1月,林园存入的1000万元资金,到2005年9月结算时,资金账户达到了2400多万元。交易的股票有贵州茅台、武钢股份、同仁堂、云南白药、招商银行等,其中还有部分配售中签的股票以及前期买入股票的卖出所得,还有一些股票的分红和派息等。
    另外一个账户同样是联合证券深圳地区振兴路营业部的,2004年1月时存入的1000万元资金,到2004年年底时,资金账户结算时为2460万元。交易的股票为宇通客车、中国联通、贵州茅台、伊利股份、贵研铂业、云南白药和东阿阿胶、武钢股份、同仁堂等。
    还有一个账户也在同一家营业部,2004年1月存入1000万元的资金,到2004年3月结算时,资金账户证券总市值达到了1285万元。买入的股票有上港集箱、贵州茅台、五粮液、深发展A、宝钢股份、招商银行、两面针等股票。
    最后一个账户上,显示的是2005年1月1日存入的1500万元到2006年1月11日时,资金账户的股票市值达到了3033万元,买入的股票主要有千金药业、贵州茅台、马应龙、万科A、云南白药、铜都铜业和新兴铸管。
    事实上,从2004年的4月到2005年底,林园炒股挣了近2亿多元,加上之前账户上的1.7亿元。林园实际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
    2005年至2006年,林园买入铜都铜业、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并融资买入无风险套利品种:五粮液、上海机场。这些是林园价值投资策略的最好体现,让林园在熊市中都能赚到钱。实际上,在熊市中多数人认为不赔钱就不错了,然而,只要坚信正确的价值必然有正确的价格体现的理念,其他人也可以像林园一样在熊市时踏进市场,持有那些熊市中的高价股。

七、传奇仍在继续……

 

    从2006年1月1日到2006年10月底,林园又在股市上净赚了4倍,总资产翻了5倍,市值已超过20亿元。随着2007年大牛市的延续,林园的财富传奇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一、确定性(1)

 

    林园炒股秘籍一:确定性
    投资确定性是抵挡股市风险的重要原则,也是建立牢固基业的基础。只要有5%的不确定性,他就不会买入该股票。为了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林园日常重点研究的股票不超过30只。每年新增加跟踪的股票限制在5只以内。
    功成名就后的林园,被媒体誉为中国的巴菲特。巴菲特是谁?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级的富翁。虽然林园目前的资产总量不及巴菲特,这跟国内股市的资金总量有关系,但对比财富增长速度,林园远胜于巴菲特。
    1965~2004年间,也就是从巴菲特1965年控股并开始管理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之后的40年间,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增长到2004年底的55824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9%。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2.2%的水平。如果考虑到上述对比是在伯克希尔公司缴纳了收入与资本所得税(即税后收益),而标准普尔500指数是税前收益这一情况时,巴菲特的业绩更加令人惊叹。
    如果一个人在1964年巴菲特掌管伯克希尔公司时投入1万美元并且坚持到现在,那么到2004年底,这1万美元的投资回报将会达到2868.65万美元;而同样投资1万美元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只能增值到53.18万美元。40年间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收益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收益的54倍。
    如果你拿巴菲特21.9%的年增长率跟林园的相比,你会惊奇地发现后者是前者的4.5倍!
    林园一直认为,世界上最神奇的事就是复合增长。假如你每年能拿出1.5万元做投资,年回报率为20%,那么40年后你的资产就是1.08亿元。这两个数字之间的巨大利差正是复合增长的魅力所在。
    1989年他以8000元进入股市,至2005年底,林园投资的股票市值已超过4亿元,16年间年均增长高达98%。相比之下,“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41年间,每股账面价值从1965年19美元增长至2006年底的5937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1.5%。很多人对林园股票投资98%的复合增长率持有怀疑态度,因为16年间林园曾离开过证券市场。实际上,如果剔除那些休息的时间,增长率要比98%高得多。
    要做到每年都实现复合增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绝大多数的投资必须是成功的,而不是今天赚钱,明天又赔钱。这样才能够复合增长,才能够不断累积财富,也才有林园从8000元到20亿元的股市神话。为此,林园给自己定了下铁律,什么股票可以炒,什么股票不能炒。林园强调,只要有5%投资不确定性的股票,他就不买入。林园选股的铁律是:
    1.选自己熟悉的行业
    2.要买跟踪三年以上的企业
    3.选未来三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为了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林园日常重点研究的股票不超过30只。每年新增加跟踪的股票限制在5只以内。对公司销售状况和经营前景的熟悉程度,林园自认为比一些公司的董事长还要到位。
    他认为,若企业三年内的年均复合利润增长都在18%及其以上即可以视其为高增长,若这些企业的市盈率在20倍以下时,就是有投资价值的,买入就是合理的。按照这一标准,他买入了招商银行、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和上海机场。据2006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招商银行利润实际增长达31%,在未来三年内招商银行突破20元/股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此时招商银行的市盈率为41倍(不考虑招商银行2006年7月以后因可转换债券转股导致的股本增加及每股净资产提高以及兴业银行因IPO股本扩大及净资产提高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空间。对于瑞贝卡,从这个公司上市开始,林园就一直跟踪它,但他并没有买入,不过2006年调研时,他发现该公司业绩未来三年复合增长都在20%以上,而PE(PriceEaringRadio,即市盈率,反应市场对企业盈利的看法。)又在20倍以内,于是他就坚决买入。对于上海机场的调研结果显示,该公司今后三年也将有15%或以上的增长,而这还不包括可能发生的如货运注入、整体上市等能使其业绩大幅提高的突发因素。在他买入上述股票后,招商银行、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这些公司,其股价已经大幅上涨,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卖出,而是仍然坚决持有它们。因为他判断,这些公司的业绩已经进入上升期,未来三年盈利的高速增长也是可以预见到的。以这些股票目前的价格来看,它们已经远离成本区,股价下跌对他造成的投资风险已经很小。接下来,他会继续“持有”这些股票,并让这些公司通过每年“分红送股”,来实现“收益”。这样他就骑上了未来几年的“大黑马”,不轻易下马,充分享受企业高增长带来的高收益。林园相信,像招商银行、上海机场、瑞贝卡、黄山旅游、丽江旅游这些高增长的优质公司,在未来三年中股价都会持续上涨,会创出一个又一个上市新高。
    一、确定性
    确定性投资,即事先就能确定收益的投资。很多投资者都买过国债,国债就是事先能确定收益的投资产品。每当一种国债发行时,你就能根据购买时的利率,确定几年后的收益。国债之所以一直成为大众投资的主要选择,就在于它具有其他投资品种无可比拟的“确定性”。
    将购买国债的“确定性投资”转嫁到股票交易中,在这点上,林园和巴菲特不谋而合。股票与国债相比,风险显然要大于后者。风险的实质就是“不确定性”。你很难预测公司几年后的经营状况,公司的业绩是上升还是下降。但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具有“确定性”的,未来只是过去和现在的延续。比如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兼并一家公司,发明一项技术,获得一笔现金,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很有可能保持公司的优势。巴菲特和林园正是从已经发生的“确定性”中推导出了未来的“确定性”。
    在解密林园的投资秘籍——股票交易的确定性原则前,我们先看看巴菲特是如何把握“确定性”的。巴菲特给出了十种方法:
    1.“研究我们过去对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经验表明,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长期稳定的老字号公司,依然拥有最好的盈利能力,未来不会有太多变数。
    2.“一座城堡似的坚不可摧的经济特许权正是企业持续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所在。”“一项经济特许权的形成,来自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①它是顾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②被顾客认定为找不到很类似的替代品;③不受价格上的管制。以上三个特点的存在,将会体现为一个公司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公司经营领域的排他性,确保未来垄断利润的长期独享。
    3.“对于投资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所选择的任何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那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企业能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先人一步的竞争优势是未来的保障。4.“我们持续受惠于这些所持股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有人品担保,公司至少不会误入歧途。
    5.“我们从来不看什么公司战略规划,我们关注而且非常深入分析的是公司资本分配决策的历史记录。”“一旦成为CEO,他们需要承担新的责任,他们开始必须进行资本配置决策,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人的习惯不容易改变,公司的经营习惯也是如此。
    6.“真正能够让你投资赚大钱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对偏高的利润率。通常它们在业内有最高的利润率。”——高利润率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发展。(有了以上5条准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业内平均利润率的既定事实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
    7.“对公司经营管理业绩的最佳衡量标准,是能否取得较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而不是每股收益的增加。”——衡量内在价值,即权益资本收益率,是未来公司创造价值的核心。
    8.“在这个巨大的股票拍卖场中,我们的工作是选择具有如下经济特性的企业:每一美元的留存收益最终能够转化成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收益转化成市场价值,企业才有更好的未来。
    9.“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地定义如下:它是一家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国债利率。
    10.“我们在买入价格上坚持留有一个安全边际。如果我们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趣。我们相信这种‘安全边际’原则——本·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基石。”——等于是折价买入国债!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是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一个重点。
    巴菲特对于他持股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自己的私人公司了解得一样清楚。巴菲特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公司的销售、盈余、利润和资本转投资的需求上,每天的股市成交价对他完全不重要。照巴菲特的说法,就算股票市场关闭10年,他也不会在乎。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
    有人曾质疑巴菲特当年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错失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决定巴菲特是否购买的是其基本的投资理念,如果微软这样的风险型企业进入他的投资组合,那就肯定会有其他的同样风险型的企业进入,巴菲特只是根据自己的投资铁律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够把握的组合方式。
    巴菲特的事例说明,投资确定性的重要性,把握投资确定性的能力就是抵挡外部风云变幻的能力,也是建立牢固基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