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山顶住宿攻略帐篷: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10/06 16:36:37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

(2011-09-27 12:07:51)转载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

方正教育

读书

刘良华

教育

分类: 精品编录转载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传道)?

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做老师的人一生都在备课。他一生都在寻找、开发、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一个好的老师,他的经历,他看到的,听到的,不断地被转化为上课的内容。真正好的公开课,不是一个星期就可以准备好的。有些老师,一旦上公开课,就浑身是胆。为什么?他有经历,有阅读,他一直在备课。真正好的公开课,往往在上课之前,有大体上的准备,然后有临时的生成。他在现场突然会冒出来很多智慧来。真正的有课程智慧的老师,他就不断地积累课程资源,积累之后,那些课程资源就会在课堂上蹦出来。

如何让课程资源在课堂上蹦出来?如何让课程资源进入具体的课堂教学?这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教学智慧”。严格地说,教师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很难分割。教师的“课程智慧”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也可能存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现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有相关的课程智慧以及临时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机智。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划界: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因此,当我们讨论“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智慧”这个主题时,这个主题也就可以转换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或者,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我个人愿意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第二是授业、第三是解惑。

一、传道

“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基本上都是不可以教的,只能感染。一个老师上课有没有激情,取决于这个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的生活态度会以看不见的方式感染他的学生。

我推荐的第一个有关“传道”的案例是美国电影《死亡诗社》。

这部电影在很多地方在流传。我在广州的购书中心买过几十张《死亡诗社》,我自己观看,也送给我的朋友。广州的购书中心有专门的音像店,我每个月会到那里去寻找资料。我一直在搜集教育电影、教育录像。我上课的时候,就给学生提供一些教育电影或教育录像的片段,作为课堂讨论的案例。

有一段时间我给广东的校长做有关“新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的主题报告。那段时间,广州购书中心的服务员感到很奇怪:忽然有很多老师特意来购买《春风化雨》(这部电影也翻译为《春风化雨》),买到《春风化雨》之后,就迅速离开,不买别的。她们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告诉她们,是因为我给校长们做了推荐。广州购书中心卖了上百张《死亡诗社》。后来,我再去买的时候,那里的店员说:“已经卖完了。”我问:“什么时候有呢?”店员说“可能再也没有了。”我问:“怎么再也没有了呢?”店员说:“印制的权限已经用完了。”后来又出现了DVD版本。

在《死亡诗社》中,那个基廷老师是有专业智慧的,但更重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智慧,而是基廷老师的教学激情。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他的学生。什么是一堂好课呢?有时候,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我给老师们放几个片段。这里面出现了几位老师,你看这些老师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镜头1:一群学生在楼道里面自由地拥挤、呼喊。

为什么放这个镜头呢?这个是学校里面的生活,他上课之前就放这么一个镜头,你可以看得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表达,因为孩子们原本是野外的一只只鸟,但是现在孩子们已经变成了家猪。就是我们现在养猪啊,本来都是野猪,慢慢变成家猪了。你想家猪对人是好的嘛,但是对猪来说,是很糟糕的。我们有的老师说:“家猪有什么,家猪过的很开心,吃了睡,睡了吃,很好的。”这是你想的开心,更可怕的是,如果那些家猪也认为开心,那就完蛋了。你看,野鸟,孩子本身就是野鸟,自由地飞翔,可是慢慢地被变成了我们教室里学生这个样子了。

镜头2:学校副校长在楼道里喊:慢点,孩子们!慢点!你们这帮毛手毛脚的家伙。

你看,他为什么说:“慢点,孩子们!慢点!你们这帮毛手毛脚的家伙。”就是说:你们这一群野鸟,你们这一群小野兽。这原本不是什么坏事,可是,现在,我们孩子们身上已经看不到野性了,非常的遗憾。依我看,最美的男人,就是身上有野性的男人,女的我不好说。

镜头3:化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孩子们,从项目表上选出三个实验项目,每五周写一份报告,第一章的前二十个问题明天交。

这是第一个老师,老师们看,第一种老师就是只会布置作业的老师,你看看。

镜头4:拉丁老师带学生读拉丁语——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爱克尼克弄,爱克尼克农,再来一遍。

这种老师,你看,可能教外语就应该这样教是不是啊?但是,现在教外语也不用这种模式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样子,偶尔看看窗外。这是第二个老师。

镜头5:几何老师给学生提要求——学习几何要求非常地精确,任何人如果不按时完成作业,那么都将会被扣掉一个学分。奉劝你们不要以身试法。

这是第三种老师,我相信我们在座有些老师也有这样的,尤其是中考、高考的时候,我们会跟学生这样说话。我上课的时候都会说:“不要迟到,迟到五分钟算迟到,五分钟之后不要进我的教室,你进来也可以,但是我心中充满仇恨。”学生就不进来了,但是我接下来还有一句话:“如果你不进教室,你将会被扣掉两个学分。”学生就说:“这种人太不地道了。”我还会紧接着再说一句话:“但是如果你提交一篇论文,让我感觉到你是一个人才,我将会原谅你。另外第二点,如果你正在酝酿创作一部伟大的作品,你也可以不来听我的课了。”我的学生就会觉得:“啊,还可以。”我们上课都是这样的,你不来听课,扣两分,总分八十分,来一次,作业做得很好,加两分,做的比较差,八十分,不来,七十八分,我们都是干这种事的。威胁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不要成为老师唯一的办法。第四个老师马上就要出场了。

镜头6:基廷老师吹着口哨进入课堂……后来,基廷老师给学生讲“诗歌鉴赏”

基廷老师:各位,翻到前言第21页。尼尔,你念一下序言,“诗歌鉴赏”的第一段。

尼尔:诗歌鉴赏,作者:埃文斯·普里查特博士。要完成理解诗歌,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格调、韵律和修辞方法,然后提两个问题。第一,诗歌的主题是如何艺术地实现的;第二,该主题的重要性是什么。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是诗歌的艺术性。第二个问题回答的是它的重要性。一旦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判断该诗的优劣也就不是太难的问题了。如果把诗歌艺术性的得分画在横轴上,把它的重要性记在纵轴上,计算一下它所覆盖的面积,也就得出了它的优劣。拜伦的十四行诗可能在竖轴上得分很高,但横向得分一般。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可能在横向和竖向上都得分很高,覆盖的面积很大,也就表明它是一首优秀的诗歌。阅读本书的诗歌时,请联系这种分析方法。随着你用这种方法评估诗歌的能力不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也会日益地提高。

基丁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转身对学生说话。

基丁老师:屁话!这就是我对艾伦斯·普里查特先生的评价。我们不是在安水管,我们是在谈论诗歌。我的意思是:你怎么评论像美国诗人巴特斯坦的诗呢?哦,我喜欢拜伦,给他42分,但并不为之欣喜。现在,我要你们把那一页撕了。撕吧!把整页都撕了。没听见吗?把它撕了,把它撕了,快点儿。

副校长以为老师不在教室,于是,冲进教室来干涉学生撕书。

基丁老师出面解释,副校长退出教室。

他为什么要撕书呢?老师们以后不要撕书,这个很不好。但是,他表达的是一个教育寓言。就是说:你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你要有补充或者更新教材,补充有一个前提,要减少,不能只是做“加法”。你的“加法”做到一定的程度,不断的加,加了那么多,原有的教材就可能成为一个累赘。所以,首先要“减损”,然后再“增加”。它表达的是这么一个意义。这个老师的课,你可以给出很多的解读,我希望老师们不要误解,以为这个老师就是鼓励学生撕课本,以为鼓励学生撕课本就是好老师。不是这样的。这部电影最关键的理念是:让学生明白,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其他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考虑。

学校的副校长接下来跟这个老师有一个对话。副校长代表的是教育的传统,整个现存的教育秩序和制度,基廷老师代表的是对传统的突破、反叛,引导学生慢慢的恢复他们的野性。

镜头7:副校长麦克里斯特和基廷老师的对话。

麦克里斯特:你今天的课上得很有意思,基丁先生。

基廷:今天吓了你一跳,真抱歉。

麦克里斯特:不、不、不!用不着道歉,很有意思,虽然有些误导。

基廷:是吗?

麦克里斯特:你鼓励他们成为艺术家是很冒险的,等他们意识到他们不是伦伯朗、莎士比亚或者莫扎特时,他们会因此恨你的。

基廷:不是让他们当艺术家,乔治,自由思想者。

麦克里斯特:17岁的自由思想者?

基廷:奇怪,没想到你这么悲观。

麦克里斯特:不是悲观,是现实,如果他们真能不满脑子的胡思乱想,我也就不会悲观了。

基廷: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

你看,基廷老师怎么说的?“只有在梦想中,人才能够真正自由,从来如此,也将永远如此。”我们要活在自己的梦想中。我们要让孩子们除了现成的制度需要接受和遵守之外,孩子们和我们的老师们还要有自己的梦想。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梦。我们的梦就是对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种离开,让我们重新变得比较自由和有所创新。我们提倡创新,那么多年了,如果我们没有给孩子们最基本的思考的自由,没有给老师教学的自由,所谓的创新,一定是伪装和虚假,不太可能。

所以,我一直建议:我们的老师们自己要有梦,让自己有希望,让我们活在我们的希望中,活在我们的梦想中。我的基本的结论是,我们的有些老师们基本上没有梦了,我们每天为了应酬,为了检查,为了跟学生家长对话,为了应付校长的要求,然后慢慢我们变的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没有我们的梦。我们有些老师有一点点梦,基本上都是“噩梦”。我们要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自由,挣脱现实的太多的规范。基廷老师不过就是想表达这样的想法。这个老师的追求,在学校里面引起了很多的震动。这个老师的做法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他给出了一个暗示:让我们知道,激情、浪漫,是可以作为一个追求的。所有的教育现实都抵制激情,拒绝浪漫,但是所有的教育改革,多多少少一定要有激情和浪漫。否则,我们没法改,不可能改。

镜头8:基廷老师给学生讲莎士比亚。基廷老师模仿戏剧里面的角色:“喂,我眼前的是一把剑嘛!”

老师们听到了没有?这是基廷老师的一种典型的讲课风格,有自己的激情和身体语言:“喂,我眼前的是一把剑嘛!”(手势)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老师有这种动作?我们的老师都很疲劳,像我一样,经常熬夜,早上又起得很早。我们的老师们很晚很晚睡。我最讨厌的一个说法是:“敬爱的老师,夜深了,您的窗户还亮着灯光……”然后,第二天早早的就来到学校,那不疲劳才怪。不像基廷老师,他身上有这么多的干劲、激情。激情有的时候比讲课的内容更重要,当然也不能够夸张。请在座的男老师们回去对着镜子训练这个动作(手势):“喂,我眼前是一把剑嘛!”要有激情,有点力量感。男老师,你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吗?你就要让学校有力量感。女老师呢,我建议最好像邓亚萍那样,也有力量感。邓亚萍很有力量感。我要是看邓亚萍打乒乓球,就有信心,我就知道她一定会打赢。邓亚萍打乒乓球,我不认为完全是靠她的技术。她的气势是一流的。每一次抽球,就大喊一声:“哇!”这一声叫喊,基本上就约等于说:“得分去吧!”一声叫喊,一定会得一分。这是邓亚萍给我们的信心。我打乒乓球,水平也很一般。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有几个老师很讨厌跟我打乒乓球。为什么呢?他和我水平相当,甚至比我还强一点。但是,一打,他就打败了。他不知道我有一个绝招,我打球时,我会大喊一声:“哇!”他说:“这是不规范的。”我说:“哪有什么不规范?我说了算。”什么规范不规范的,又不是国际比赛。这种激情有时候胜过一种技术的力量。

镜头9:讲课的时候基廷老师忽然跳到讲台的桌子上。

基廷:我为什么要站在这儿?谁知道?

查理(学生):感觉高一点儿

基廷:不,谢谢你的幽默。我站在讲台上是提醒自己,我们必须时刻注意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瞧,从这地方看世界完全不同,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来看,来吧。来吧!一旦觉得自己懂得了什么,就必须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显然有些荒唐或者是愚蠢,但必须试一下。同样,读书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想想你自己怎么看。

有学生轮流站到讲台的桌子上,再跳下来。

基廷:同学们,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索罗说:“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别像老鼠逃跑似的,看看你的周围,对了,就这样,普利斯克,谢谢,对极了。要敢于开拓新的天地。

基廷:好了,除了写作文之外,我希望你们每人写一首诗,自己的诗,这就对了。每个人星期一早晨,都要在全班念自己的诗,祝你们好运,各位!

等基廷老师离开教室,胆小自卑的学生安德森也站到桌子上。基廷老师忽然推门,探头,调侃安德森:“别以为我不知道,这些作业把你的魂都吓没了,胆小鬼!”

这是这部电影里面最胆小的一个小男孩,叫安德森,很自卑。老师们,有些学生为什么成绩不好呢?可能与自卑有关。自卑是最折磨人的一种情绪,它会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口一口地咬掉。这是自卑带来的后果。你看,基廷老师是如何让这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起来的?他如何让这个孩子在教室里面过得有尊严?最可怕的是,一个孩子,他在教室里面一直活着,但是没有了尊严。我们的老师竟然加剧这种没有尊严的生活。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地方就是,这个基廷老师让这个自卑的孩子变得自信起来。基廷老师说:“每个人星期一早晨要念自己的诗。”不是写一般的作文,是要写自己的一首诗。你知道什么叫写诗吗?作文可以写很多很多话,诗不能写的太多。就这么几个字,你要比较清晰、比较厚重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诗就是干这种事情的。它是很私人化的一种写作。也因此,一般的人很害怕写诗。你看这个安德森,他如何由害怕,慢慢地,在这个老师的引导下,有变化,他能够写他自己的诗。

镜头10:基廷老师带着学生踢球,踢球的时候,必须大声喊出自己的誓言。

这是基廷老师带着学生在学校里面踢足球。你说,一个语文老师,带着学生踢足球干什么呢?很奇怪。他让学生踢足球,也不好好踢,每人拿一张纸条,疯里疯气地乱喊。这有什么用呢?你知道吗?他是语文老师,他要给学生一种暗示——语言的力量。我们人类的精神很多隐藏在语言里面,语言有遗传性。每一个有激情的词语,它会遗传给下一代。你看,当那个孩子说:“我要做生活的主宰,不要做奴隶!”他就会暗示自己,要过控制感的生活。基廷老师让学生喊:“要做正真的上帝!”“走上绞刑台,我心安之若泰!”“与逆境不屈的抗争!”他是要用这种方式在学生那里唤醒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这就是基廷老师本人的生活态度。他希望告诉孩子们:这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基廷老师在这里利用的是语言的暗示效果,语言是有力量的。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我有一个朋友,迟毓凯博士,他做过一些心理学实验。他让第一组的人看一些词语,看什么词语呢?比如老人、皱纹、白头发、步履蹒跚……看完之后,对他们说:“好,你去休息一下,等会再说。”他一走出门,经过那条走廊,那里就有人开始录象、计算,看他走多长时间。这一组提供的尽是一些很消极的词语:老人、皱纹、步履蹒跚,这是第一组。接下来,第二组,给他们提供另外的词语:青春勃发、昂首阔步、面带微笑、兴冲冲地干事……然后,让他们出去休息一会儿。结果,这组人一出去,就活蹦乱跳的跑出去了。你看,人会受语言的暗示。人是容易受暗示的,其实所有的动物都是容易受暗示的,甚至植物都会受语言的暗示。这是语言的力量。你要是想做好老师,你就最好和优秀的老师呆在一起,他会传染给你的。如果你想做一个整天喜欢抱怨的,整天喜欢说校长坏话的老师,那好,你就去整天和喜欢说校长坏话的人呆在一起。慢慢地你会觉得校长实在是太可恨了,光折磨我们。如果你想把英语学好,你就去和英语学得很好的人在一起。你慢慢地就会发现,跟他们在一起,整天讲学英语的好处,整天讲谁谁谁学英语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历练,然后英语练得很地道。你要是跟那些英语学得很差劲的人在一起,他整天就要跟你讲:学英语是中国人最可耻的行为,提倡学英语的人都是卖国贼,都是汉奸。这样,过两天,你就不想学英语了。语言是有力量,容易使人受暗示。

现在,看看基廷老师在星期一是如何让孩子们念他们自己的诗歌。

镜头11:基廷老师让学生在班上念自己的诗。

诺克斯:至格丽丝——我在她微笑中看到了甜蜜,她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但生活如此复杂,我已满意,只要知道……只要知道,只要知道她还活着。

诺克斯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够好,他说:“对不起,船长,我太傻了。”

基廷:不,不,不,并不傻,写得很好。他触及了一个重大的主题——爱!不仅是诗歌的重大主题,也是生活的。

基廷老师走到贺普金斯的旁边说:“你在笑?你来吧。”

贺普金斯:一只猫,坐在,垫子上。

基廷:祝贺你,贺普金斯,按照普里查特的评分方法,你的诗是第一首得负分的。我们不是在笑你,是在恭喜你。我不在乎你的诗主题简单,有时候,最漂亮的诗主题也很简单,像一只猫,一朵花,一场雨。知道吗?只要有新意,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出诗来,只是,不要让你的诗太俗套。好了,下一位是谁啊?安德森先生,你在那坐立不安。来吧,站起来让我们结束你的痛苦。

托特·安德森:我……我没做,我没写诗。

基廷:你认为自己内心的想法全都是没有价值的,让人笑话,是这样吗?这是你最担心的。那么你错了,我觉得你内心有些东西是很有价值的。站在世界的屋顶上,我喊出我野性的狂叫。W,W,又是惠特曼的诗。好了,可能你们有些不知道,咆哮是一种大声喊叫。好了,托特,你给我们演示一下,什么叫野性的咆哮。行了,你不会做着咆哮的,来吧!快点儿。做好咆哮的姿势,啊?

托特·安德森:呃,咆哮?

基廷:不,不仅仅是咆哮,野性的咆哮!

托特·安德森:好的,咆哮。

基廷:不,不行,大点儿声!

托特·安德森:咆哮。

基廷:那是鼠叫,来吧,大声点儿!

托特·安德森:咆哮。

基廷:噢,天啊,叫得再……

托特·安德森:咆哮!(吼声)

基廷:噢,这就对了,瞧,你身上也有野性。不能这样走,那张是惠特曼的照片,它让你想起谁?别想,回答,快点!

托特·安德森:呃,一个,一个疯子。

基廷:什么样的疯子,不用想,只管回答。

托特·安德森:一个疯狂的疯子。

基廷:你可以说得更好,解放你的思想,发挥你的想象力,第一个跳进你脑子里的东西,哪怕荒唐透顶,来吧,来吧。

托特·安德森:一个,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

基廷:我的天啊,你还是有诗人气质的嘛!好了,闭上眼睛,闭上眼睛,闭上。好了,你说,看到了什么?

托特·安德森:我闭上了眼睛。

基廷:还有呢?

托特·安德森:他的形象在我眼前晃悠。

基廷: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

托特·安德森:一个牙齿流汗的疯子等得我的心怦怦直跳。

基廷:好极了,好了,让他动起来,让他做点什么。

托特·安德森:他,他伸出手掐住我的脖子。

基廷:对,好极了,好极了!

托特·安德森:他一直在念叨。

基廷:念叨什么?

托特·安德森:念叨真理。

基廷:对。

托特·安德森:真理就像,像一床让你双脚冰凉的毯子。

基廷:别管他们,别管他们,继续说,继续说!

托特·安德森:他,他……你怎么扯,怎么拽,总也不够,踢也好,打也好,它总也盖不住我们,从我们哭着降生,到我们奄奄一息,它只会盖住你的脸,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基廷摸着托特·安德森的头说:不要忘了!

下课了,学生到操场上踢球,然后把基廷老师托举起来。

你看,这就是这部电影的经典镜头。一个好的老师,他就会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学生会把他的精神高高地举起,托举起来。我希望我们在座的男老师,以后就要被学生托举起来,女老师可以免了。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基廷老师用艺术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形象大体上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老师可以做的一些事情。这个老师当然会教给学生知识,但是知识并不一定是教学的全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事情,你很难直接地教,只能够用各种活动、交往,慢慢地,你的学生就会受你的影响和感染。

我们推荐的有关“传道”的第二个案例是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笔名是吴非,真实的姓名叫王栋生老师。他写这本书叫《不跪着教书》。他说,我们做教师的人,你要用你的人格魅力形成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一个没有人格的教师,他会影响他的学生:第一,他的学生就会对他不再抱希望;第二,他的学生也将被他败坏。这本书里面有一些是他给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比如,我们做老师的人,不要收家长的礼物,不要训斥我们的家长,因为家长也不容易。不要收家长的礼物,因为你要是那样与家长交往,你将在家长的面前没有最基本的威信和尊严。跟家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不要在电话里面训家长。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有一些后果: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书,大小书店都会卖这些书。

我们推荐的有关“传道”的第二个案例是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笔名是吴非,真实的姓名叫王栋生老师。他写这本书叫《不跪着教书》。他说,我们做教师的人,你要用你的人格魅力形成你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一个没有人格的教师,他会影响他的学生:第一,他的学生就会对他不再抱希望;第二,他的学生也将被他败坏。这本书里面有一些是他给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比如,我们做老师的人,不要收家长的礼物,不要训斥我们的家长,因为家长也不容易。不要收家长的礼物,因为你要是那样与家长交往,你将在家长的面前没有最基本的威信和尊严。跟家长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尤其是不要在电话里面训家长。教师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有一些后果:第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一看这本书,大小书店都会卖这些书。

有关“传道”的第三个案例是“教师的气质”。有一种教师,他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给刘可钦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叫做《教师的气质》。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很明朗地把“教师的气质”这个概念提交出来。我们做老师的人,是要有气质的。有些老师一眼看上去,就像个老师。有些人看上去,就不像老师,像一个暴发户。还有一些老师不像暴发户,像个老板娘。有些老师的身上实在是少了一种精神的气质。这种气质太重要了,我们不能够小看这个问题。精神气质会影响这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受学生敬仰、让学生崇拜的老师。

这篇文章在网上可以找得到。那天我为了去找这篇文章,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在网上看文章,看刘可钦老师的相关报道和她本人的文章。这是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的刘可钦老师,现在是北京中关村第四小学的校长。让我们来看看顾老师对这个概念的解释:人们很难说教师气质究竟是什么,但是人们能够感觉得到它的存在。要么是高雅的,要么是粗俗的。教师应该有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在顾老师那里有几个解释。哪几点呢?第一点,他认为教师的气质应该是高雅;第二点,睿智,脸上看得出来的应该是智慧而不是琐碎;第三,亲和,而不是凶狠。我们有些体育老师很自信,他说我的学生一见到我就怕,见到就怕还不容易?最后一点,自信,因知识、智慧而有自信感。做老师需要有一种自信,如果你自卑,你犹犹豫豫,你说出来的话不果断,那么你讲的知识就会打折,打三折,学生不会相信你。

这是刘可钦老师的照片,是在网上找到的。真正的漂亮是一种精神气质,她往教室一坐,学生们就安静下来。这太重要了。教师的气质就写在她的脸上,就写在这个老师的生活姿态里。我们以往对“教师的气质”这个问题重视的不够,很少有讨论。我希望老师们对这个主题有基本的关注:我们做老师的人,他应该用他的精神气质感染他的学生,让他的学生变成有人格的人。让我们的教育不再只是知识的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之外,还有一种比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人格教育。老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我所理解的好学生,绝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有一些学生,我把他的分数打得很高,但是我并不见得瞧得起这个学生。我可能给某个学生分数很低,但是,我心中对这个学生充满了无限的期望和好感。

什么叫人格呢?人格有多种因素。比方说我的孩子性格很好,这是人格的一个要素。什么叫性格好呢?我推荐过《大长今》,因为大长今的脸上有神性。无论有什么样的磨难,她都会重新生长,站立起来。这就是性格好。我经常跟老师们推荐的有几篇文章,有一篇叫做《承受苦难》。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这篇文章讲的是美国的考门夫人的故事。天蛾出茧的时候,它慢慢地挣扎,挣脱出来,再变成飞蛾,很漂亮。你知道它为什么能够变得很漂亮,还能够飞起来吗?那是因为天蛾还是茧的时候,根本没有翅膀,它只有翅脉。它在挣扎的时候,慢慢地,翅脉变得有力量,变成了翅膀。有一天上午,考门夫人发现天蛾茧在动,挣扎了整个上午,看不出有出来的希望了。考门夫人就赶快到屋子里面,拿了一把小剪刀,把天蛾茧的丝剪薄了一点点。这个天蛾慢慢地就出来了。可是,她没有想到,出来之后,这个天蛾扑腾扑腾,挣扎了几下,死掉了。为什么?它没有经过挣扎,它的翅脉没法变成翅膀。为什么产房的医生都建议孕妇最好自然分娩?那是孩子经受的人生的第一道考验。不经过挣扎,长大了之后就会害怕,见到什么困难都怕。所以,有段时间我经常观察我的孩子,看她有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后来发现人和天蛾茧还是不太一样的。尽管如此,我还是相信挣扎对人类是有好处的。

我推荐的另外一篇文章是《受伤的蜜蜂》。在我的博客里面都可以找到这篇文章:一个人在山里面砍柴,中午开始吃午餐。他边吃午餐边欣赏周围的阳光,周围的风景,周围的流水,很美好。但是有一只蜜蜂飞来飞去很讨厌。他一下子把它抓住,然后“啪”地一下把它打到地上去了。但是他没有想到,这只蜜蜂慢慢地爬起来了。他站起来,使出他九十五公斤体重的力量,把这个蜜蜂捻到沙里面去了。现在它一定爬不出来了。他开始吃午餐。他没有想到,几分钟之后,沙慢慢地爆开了。爆开之后,这个蜜蜂就慢慢地爬出来了。他蹲下来,想看看这个蜜蜂能不能够把翅膀再伸直,慢慢地能够飞起来。他看了之后,得出结论:大概没希望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只翅膀几乎快要断掉了,不可能再飞起来的。但是,这只蜜蜂不断在挣扎。他一直蹲在那里,看蜜蜂在那里挣扎。慢慢地,慢慢地,这只蜜蜂竟然飞起来,跌落下去,又飞起来,又跌下去。最后一次飞起来,慢慢地飞走,飞越一个平静的湖面,慢慢地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直到这只蜜蜂在他眼前消失,这个人才发现:原来刚才他一直跪在地上,他跪着看着这只蜜蜂挣扎。

我想,要是我本人,我就会一直跪在这个地方,跪到天黑。因为这是一只令人敬畏的蜜蜂,有神性的蜜蜂。然后,最好每个星期到这个地方来跪一次,来朝拜,因为这里值得敬畏。我认为所有的动物身上都是有神性的,人也有神性,每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他的身上都有神性。我相信这种神性很重要。我相信我讲课是有神性的,我有时候开玩笑说:“不是我在讲课,是神在讲课。”为什么呢?因为我一讲课就聚精会神嘛,你知道什么叫聚精会神吗?聚拢精力,与神会面,简称“聚精会神”。我这个解释虽然比较搞笑,但是我相信,“精神”这个词语是很重要的。

为什么我们要看小说?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为什么?因为,真正好的小说,让人看到人性中的神性。我最喜欢看的小说是《飘》,叫做Gone with the Wind。拍成电影之后,就改成了《乱世佳人》。我认为那世界上最优秀的电影之一,堪称世界经典电影。我建议,如果你实在不想看小说呢,你就把这部电影买回来,叫《乱世佳人》。《乱世佳人》为什么重要?有力量感的男人,就应该像这个巴特勒这样,有神性的女人,就应该像斯佳丽这样。还有一种有神性的女人,她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她的神性。用什么样的方式呢?用梅兰妮的方式。这部电影里有一个叫梅兰妮的人,看上去很弱小,很脆弱,很柔弱,很温顺。但是,恰恰是梅兰妮这个人,在关键的时候,她站出来,她用她的宽容,用她坚强的人格,把周围的人聚拢起来。无论什么样的坏男人,梅兰妮都能够让他变得温顺。这个巴特勒没有崇拜过什么女人,但是他崇拜过一个人,就是梅兰妮。他喜欢斯佳丽,但是内心崇拜梅兰妮。我认为,梅兰妮和斯佳丽,这两个女人用两种方式表达女人的神性。我希望老师们看这部电影,把这部电影放给我们的孩子看看。

最后,我推荐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你读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有人格力量的孩子?1992年(十几年以前),七十七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三十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结果,两个国家的孩子让中国人大吃一惊。第一,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第二,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的路段把儿子拉上车说:“儿子,爸爸带你一把,上来吧。”第三,经过两天长途跋涉,终于两国的孩子到达了目的地。

当夏令营宣告闭营的时候,日本领队问:“草原美不美?”

七十七个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

“天空蓝不蓝?”

“蓝!”

“你们还来不来?”

“来!”

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天啦,这就是日本人对后代的教育吗?这就是大和民族的精神吗?当日本孩子抬头,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

刚上路的时候,日本孩子的背包鼓鼓囊囊的,装满了食品和野营用具,而有些中国孩子背包却是空的,几乎是空的,装样子,只背一点点心吃。才走一半路,有的中国孩子就把水喝光了,干粮吃尽了,靠别人支援。运输车陷进泥坑里面去了,很多人都冲上去推车,连当地老乡也来帮忙,可是有位少先队小干部却站在一边高喊:“加油!”野炊的时候,凡是又白又胖,抄着手啥也不干的,全是中国孩子。中国大人批评他们说:“你们不劳而获,好意思吃吗?”可是这些孩子反应很麻木。为什么?因为这些孩子在家里面不仅抄着手等爸爸妈妈把饭做好,而且还要爸爸妈妈求他们把饭吃完。他们想,我野炊吃那么多的苦,我把这些东西吃掉就是给你们面子了。在咱们中国的草原上,日本孩子用过的杂物,用塑料袋装好,带走。他们发现有百灵鸟蛋,马上用小木棍围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踩。而我们中国的孩子,走一路丢一路。

我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受震动,然后我就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很多人。

这些“案例”里面有多少知识?当然有,里面隐含了“大道理”。真正有教学智慧的人,他首先要能够“传道”。可是,“传道”是很难传递的,只能感染。所以,我推荐了这些案例。我们如何理解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你把它背下来,也不管用。我们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感染孩子们。我们先让我们自己生活有激情,先让我们自己的身上有力量感,然后,我们的孩子慢慢地就会受影响,他们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就是“传道”。

(本文摘自刘良华《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