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那里可以买到:关于建立“乡村少年宫”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1:38:46

关于建立“乡村少年宫”的思考私人日志

 

 

关于建立“乡村少年宫”的思考

●崔玉中陈志伟闫加民

摘要:“乡村少年宫”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山东省桓台县依托镇村中小学校,在全国率先探索“乡村少年宫”建设,填补了农村孩子课外教育管理的“真空”,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它对于基础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在筹建和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值得商榷。

关键词:“乡村少年宫”;基础教育;存在问题

谈到少年宫,人们都会想到是城市孩子的专利。而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立足现有条件,设立了“乡村少年宫”,它主要传授一些科普和文体特长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兴趣。桓台县“乡村少年宫” 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跟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和科学的幼苗,让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特长、品德能够均衡发展。中央文明办正着手把这一成功典型向全国推广。大众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文明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网等都进行了相关报道。目前桓台县已在 11个乡镇和 1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了 30个功能齐全的“乡村少年宫”。全县“乡村少年宫” 活动内容已发展到 7大类 80余个项目,在校学生参与率超过 90%。笔者作为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来讲,真切地感受到城乡差距在缩小,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提高。那么,“乡村少年宫”对于基础教育到底具有哪些意义呢?

一、“乡村少年宫”的主要作用

“乡村少年宫”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和挖掘潜在教育资源,改变了农村师资结构;改善了农村教育环境;为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课余活动场所;丰富了义务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免费教育的外延。因此,我们认为,“乡村少年宫” 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乡村少年官”丰富了义务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免费教育的外延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从 2005年春季开始,国家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我国基础教育的净入学率在 2006 年达到 99.3%,2001年淄博市儿童毛入学率达 99. 88%。而“乡村少年宫”与城市少年宫收费并培养孩子们某项专长的定位不同,早在兴建“乡村少年宫”之初,桓台县就确立了公益性、基础性、依托学校管理、特色发展四大原则,明确规定少年宫不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为农村未成年人免费提供场所、免费提供大件器材、免费上课。这一举措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村儿童享受少年宫的权利,不会因经济原因被排除在少年宫之外,创造性地丰富了义务教育的内涵,拓宽了免费教育的外延。

2.“乡村少年宫”改善了农村教育环境

“乡村少年宫”已形成三种运作模式:一是“校外龙头式”发展模式。以相对独立的场所为阵地,建设规格高、设施全、有特色的中心型少年宫,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各学校少年宫开展工作。

二是“校内独立式”发展模式。将学校内的独立校舍作为活动场所,发挥基础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服务,并在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为周边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三是“校内交替式”发展模式。整合学校现有校舍和教师资源,教室和场地同时是少年宫活动场所,教师同时是少年宫辅导教师。通过合理分配时间,正常教学和少年宫活动在相同的空间、不同的时间内交替进行。

在教育生态学中,学校只是众多教育机构中的一种。实际上,人们并不是单独地从学校中接受教育,学校也不是独立地起作用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工厂、农场、各种社会机构以及家庭,公共的或是私立的,这一切都在无声地释放着教育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种在许多情境和机构中都在进行着的事情。

在衡量教育成果、比较不同个体与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时,应该明白,如果单纯从教育领域内部进行改革,是不可能抹平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之间的差距的,因为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存在着的差距,不仅仅限于学校之间,还存在于众多的其他社会因素之间。比如,城市与农村所拥有的社会机构量不同。大量的公共服务机构、各种政府机构、大量的公司、商场等等,再加上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群,城市就好像一个信息游泳池,生活在其中的人从中接收大量的信息。而农村的状况要差得多,大部分农村甚至连一个公共设施都没有。

而“乡村少年宫 ”在桓台县 19所农村中学、41所农村小学和 6处县属中小学中全部铺开。其中,在农村中小学重点建设的 24所少年宫已全部建成使用。“乡村少年宫 ”的建设,开展的各项活动已覆盖桓台县内所有中小学,实现了 “三大延伸”:空间上从学校向村庄社区延伸,时间上从课内外活动向节假日延伸,活动内容由过去注重文体活动向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延伸。从前只有城市儿童能享受的校外教育资源现在农村也拥有了,与城市少年宫相比,尽管条件简陋,不是阳春白雪,却是雪中送炭。它使农村儿童至少在观念上认可:城市有少年宫,农村也有。从而拉近了城乡距离,改善了教育环境。

3.乡村少年宫充分利用和挖掘了潜在教育资源

桓台县采取政府投资与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一是加大县、镇两级财政对 “乡村少年宫”的资金投入。今年以来,全县 “乡村少年宫 ”建设财政投入资金已达 300多万元。对相对独立、投入较大的果里镇少年宫、索镇中心少年宫和邢家镇少年宫进行重点扶持,分别投入 60万元、57万元和 50万元。二是吸引社会资金支持“乡村少年宫 ”建设。以鼓励社会各界冠名、挂牌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支持 “乡村少年宫 ”建设。马桥镇、陈庄镇等四所少年宫分别得到了多家企业各 5万元的无偿赞助。截至目前,全县 “乡村少年宫 ”建设已吸纳社会资金 100多万元。

郭建如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流动过程进行政治学 分析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无论是建国前的传统社会还是建国后的计划体制,现代教育的推行都是自上而下的,教育资源基本上是沿着首都 ——— —省府 —— 中心城市 ———乡镇 —— —县城 ———农村不均匀地向下流动的。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从上到下、从城市到乡村的等级差异。在这种体制下,县以上城市学校所需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保障,而乡以下农村学校得到的资源则较少。桓台县能够采取政府投入和广纳社会资金等方式积极改善农村儿童受教育条件,不仅充分利用了现有教育资源,更充分挖掘了潜在的教育资源。

4.乡村少年宫改变了农村师资结构

桓台县针对县内专业教师资源短缺、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充实师资力量。一是建立教师辅导员队伍。通过校内挖掘,引导和培养教师“一专多能”,同时实行镇内流动教学,实现优势互补,师资共享。二是建立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依托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对全县 50名教师进行了免费集中培训;向桓台县老干部书画学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组织发出倡议,聘请 118名协会成员为少年宫辅导员。三是建立志愿辅导员队伍。市文明办向全市发出招募志愿者倡议,招募各界志愿辅导员 122名,与山东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招募了 210 名大学生志愿辅导员。四是建立社会辅导员队伍。广泛吸纳 “五老 ”队伍、民间艺人、劳动模范、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辅导员。通过整合学校、社会资源,使专兼职辅导员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目前,每个“乡村少年宫 ”都配备了专业辅导教师,并与 5至 10名志愿辅导员长期联系,他们经常以培训教师和客座辅导的形式,为“乡村少年宫 ”志愿服务。 在教育学理论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但这只是一个描述性的笼统判断,而不是一个应然判断。因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及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主导作用 ”最终要落实在教师作用的发挥。所以,在教育学理论中又有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的命题,这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的具体化。

城乡师资力量悬殊。从数量上看,农村师资状况远不如城市。 1993年城市中小学的师生比,高中为 1:11.16,初中为 1:13.04,小学为 1:19.83;而在农村,高中为 1:11.18,初中为 1:16.56,小学为 1:23.13。城乡师资力量的差异还表现在质量上,沿海一些城市已由大专生担任小学教师,本科生担任初中教师;京津沪等大城市高中教师中拥有硕士学历的也不鲜见;而中西部地区有 6个省市初中专学历合格率低于 50%。“乡村少年宫 ”除了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外,还充分利用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多梯队的教育者群体,不仅改善了原有的师资结构,也使教师们在共同的活动中相互交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原有教育教学水平。校外教育者群体的介入,拓宽了教育者的外延,让农村儿童有机会博采众长。而志愿者的服务精神也影响了农村儿童。

5.“乡村少年宫 ”为包括 “留守儿童 ”在内的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课余活动场所

中国有 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 2千万留守儿童。即使是经济较富裕的沿海地区如广东省,留守儿童人数亦近百万之多。 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 53.5%的人通话时间在 3分钟以内,并且 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 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没有联系。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乡村少年宫 ”为包括 “留守儿童 ”在内的广大农村未成年人提供了课余活动场所,填补了课外管理教育的“真空”,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活动、接受教育,既方便了求知,又丰富了业余生活。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占 38.1%。在单亲监护中,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比例高于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男童和母亲单独留守或者和母亲及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比例为 42.1%,女童相应的比例为 40.03%。 “乡村少年宫 ”能有效的弥补家长群体素质偏低的不足,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让他们在教学以外的时间,同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乡村少年宫 ”有效缓解了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为解决农村 “留守儿童 ”因家庭教育弱化而带来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学习自觉性下降、迷恋网吧和不良生活习惯等问题创造了条件。

 6.“乡村少年宫 ”践行了素质教育理念

“乡村少年宫 ”开展的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的特点,能够吸引农村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一方面,“乡村少年宫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桓台县先后利用“乡村少年宫 ”阵地开展了“五小公民道德教育”、“感恩的心 ”等活动,近 3万名未成年人踊跃参与。另一方面,把曲艺表演、剪纸艺术、民乐演奏、腰鼓表演、手工编织、陶艺制作、太极 拳、中华武术等民族文化引进“乡村少年宫”。素质并不是知识、技能、智力、品质等的总和,而是它们的基础,是它们的 “种子”。如果把人比喻为一棵树,那么,素质并不是这棵树的枝、叶、花、果等发展成熟的东西,而是它们之所以长成为枝、叶、花、果等的本源、基础。人的遗传基因里包含了后天发展的各方面信息,是后天发展的生理前提,故又可以称为遗传素质、潜能素质。全部遗传基因的组合就是素质结构,在总体上,就构成一粒种子(受精卵)。种子是具有活力的,条件具备了它就要发芽、生长。它生长得怎么样,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具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教育学教材一致指出: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环境与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素质教育就是要在优生优育的前提下,根据人的先天生理素质的特性,依据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协调好各种影响因素,充分做好土壤、施肥、湿度、温度、光照等方面的工作,即在协调好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基础上,以学校教育为主,积极地、自觉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充分而和谐地发展。显然,从素质教育的本义来看,它不是要从外面给人的身心增添什么进去,而是要把人的身心固有的潜能充分而全面地开发出来,要把人的生命本质张扬出来。“乡村少年宫 ”为农村儿童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经过 “乡村少年宫 ” 的培训,多数孩子掌握了基本的科普、文艺、体育常识,扩大了知识面。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使农村儿童逐渐摆脱从前 “读书只为考大学”的观念,即不是急于要开花、结果,而是要在充分挖掘每个儿童的潜质,张扬个性的同时,为未来生命价值的实现打下宽厚的基础。素质教育强调的勤于耕耘,不能急于收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就是这个道理。

二、推广 “乡村少年宫 ”经验存在的问题

桓台县地处山东省中部,属淄博市管辖,素有江北“吨粮首县 ”和“建筑之乡 ”的美誉,连续七届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207.74亿元,财政收入为 8.91亿元。截至 2003年底,我国共有县级市 374个;1642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论国内生产总值,桓台县至少是前 5%,那么它的“乡村少年宫 ”建设经验是否能在全国推广?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外,“乡村少年宫 ”在志愿者队伍管理过程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志愿者队伍的价值观千差万别。作为一名志愿者,尽自己所能为社会服务是他们的心愿。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位志愿者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他人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所以作为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在新会员入会后,组织好一个适应自身团体的基础(入门)培训,强调志愿者组织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有组织性的志愿者团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会变得难以领导;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因此,组织者将必须花更多精力来管理这支队伍,协调整个团队的凌乱的价值取向。

2.志愿者队伍自身的不良行为。由于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是靠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面对面,手拉手的服务来完成的,所以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如果志愿者本身存在着能对服务对象起负面影响的不良行为,则会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并对服务对象产生较坏的作用,这样的服务只会是适得其反。这里的不良行为是指不适合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举止行为,包括言语和动作,这里包含一部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如吸烟、酗酒等,而另一部分则是在服务过程中不利于服务对象的进步和改善的言行,严重者会使服务对象学会这些不良行为。此外,由于一些不良行为会严重影响到志愿者之间或志愿者与机构之间关系的维系,例如某些人总是喜欢滔滔不绝地说话并突出自己的重要性,这样在团队中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心理,影响此人在团队中的形象,也影响到团队的团结。所以志愿者的行为不仅在服务时要注意,在整个志愿工作中都要注意。

3.志愿者队伍的空闲时间。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服务活动,志愿者的空闲时间对于志愿服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空闲时间而想参加志愿服务的热心人士,慎重考虑自身的空闲时间,在处理完工作时间、个人学习进修时间、社交时间之后,确实有空余的时间用来做志愿者时,才去志愿者机构报名,但应该提出的是,这种空暇时间应该相对固定,如每周六、周日,或者是周一至周五的某个下午或晚上时间,这样方能使服务可以固定下来,方便志愿者机构去安排志愿服务,有利于机构服务的稳定长期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