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的武功: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7/14 23:07:17

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

  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事后弥补,而行孝却无法弥补。有的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照顾,老人去世后却大操大办,礼仪周全,甚至铺张浪费,这又有何意义。

  有一位私营业主,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他在父母去世多年后才逐渐产生没有尽到儿女应尽情份的惆怅。他说他生平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父母生前好好尽孝,他责备自己那时不懂事。他现在经济富足要办什么事都可以办到,惟独想对父母尽一点心却办不到,他常常感叹: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一位妇人29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却始终不肯改嫁。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世界,落脚在另外一座城市,他一直盼望自己的境遇好些后再把母亲、妹妹接来。为此,他早早为母亲准备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和一双母亲最钟爱的软底鞋,只等那喜洋洋团聚的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发来的电报,母亲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当他匆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因为他深深地懂得了,有些事情在他想做或有能力做得完美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有一首很流行的歌叫作《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关键在一个“常”字,不要因为工作忙家务多而懈怠,老说下次吧下次吧。下次复下次,下次何其多,等你发现已经没有“下次”时,一切已无法挽回。当初总觉得以后时间多了,可以从从容容,然而属于儿女的时间确实不少,而属于老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常回家看看需要推掉应酬,需要排除干扰,需要下点决心。

  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想尽一份孝心,每天都是良辰吉时。

  说到孝敬父母的话题,可能有的朋友认为说赡养老人无非就是给他们一笔钱,就算尽了赡养义务,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也是错误的。下面这个事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郑老先生陈老太太结婚已经几十年,他们有一个儿子,儿子在去年结婚以后,就在外面另外买了一套新房,可是自从搬出去住以后,儿子媳妇就很少回来看望二老。郑老先生夫妇以为儿子工作忙也就没怎么在意,但是有一次实在想念儿子,两人便乘车赶到儿子家里,看见儿子在家正无所事事地看电视,媳妇对二个老人的态度也是很冷淡。二个老人很生气,说了他们儿子几句。媳妇听了很不欢喜,她说:“我们每个月给你们赡养费,就是尽到义务了,我们不去打搅你们,你们也别来打搅我们!”

  从此以后,儿子媳妇就没有再到老父母家去过,每个月也都是通过邮电局寄几百元钱给老父母。郑老先生夫妇虽然很生气,但是也没办法,他们也这样想,儿子也算尽到义务了。

  从这件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郑老先生夫妇并不是因为几个赡养费才要求儿子常回家的,而是因为思念儿子,自己年纪大了,希望儿子可以从精神上给予他们一点慰藉。现在子女工作忙,不能经常在父母身边,是现在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父母是可以理解的,其实父母要子女常回家看看也只是想知道子女的近况如何,知道了,父母也就安心了。因此,作子女的,就应该尽到此项义务,在精神上照顾老人,而不只是每月寄钱。钱寄得再多,人却从来不看望老人,这样只会造成老人精神上的痛苦。

  有一位老人,晚年生活很寂寞,很想和儿女多说说话.可是儿女始终很忙。后来,老人去世了,去世前对着聚集在床边的儿女很兴奋地说了许多,儿女怕他累着,劝他不要说了,好好休息。他的最后一句话带着倦意:“好吧,不说了,你们都很忙。”然后,他就真的永远休息了。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听到、看到这类事情都会产生一种自警:一定要多跟父母说说话。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最感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因而有许多回忆和感慨需要倾诉,言之滔滔,不厌其烦。同时,由于老人深居简出,社交能力降低,逐渐有寂寞孤独之感,说话难免重复和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希望得到子女们思想上的亲切关怀,精神上的热情安慰,感情上的亲近,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尊重。他们需要与社会、与子女思想共鸣,心心相通,在亲亲热热中生活,在子女的孝敬中延年益寿。精神上的渴求,必须用精神食粮和精神甘泉来解决。子女在双休日、节假日应尽量回家与老人团聚,或陪老人逛逛公园,转转商场。没有时间回家时,也应打个电话向老人问安祝福,往往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就会温暖老人的心.滋润老人的心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要离开家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父母亲的话:“以后勤些回来,不要买这买那,多陪我说说话就够了”。作为儿女,再忙也别忘了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父母聊聊天,让老人在浓浓的亲情中度过晚年。